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砖 > 清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 导航 >

“气死官窑”的清中期青花

“气死官窑”的清中期青花

清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清三代官窑瓷器 青花瓷器的鉴别

2020-06-03

清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我们所说的清中期,一般是指康熙的晚期一直到乾隆去世,按照西方人的观点,就是整个18世纪,史称“康乾盛世”,也叫“乾隆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个盛世,长达一百年。中国历史上的多次盛世,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仁宣盛世等等,都不足百年,六七十年就算长的了。仅从青花瓷器上看,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由摹古、创新,逐渐演化到形制规范,中规中矩,工艺熟练。最后变成熟能生巧,后来能做到生产瓷器都游刃有余。

清中期的官窑,是明清官窑中最规范的时代,所有式样、品种都由宫廷直接把握,直接出样,由督陶官亲自管理。很多艺术瓷都是皇上直接过问,因而质量非常高。可见当时社会的繁荣。这个时期的民窑瓷器的质量也普遍很高,有非常精美的,甚至不亚于官窑。民间有一种说法,说这个东西“气死官窑”,就是说民窑比官窑还精美。

雍正青花

康熙青花呈一种自由开放的势态,到了雍正,青花风格突变,一反康熙的青翠,变得规范起来。那么,风格突变的原因是什么呢?据推测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与政治有关。雍正的吏治在清代官场中力度最大。雍正上台以后谣言四起,如篡改遗诏等等,使雍正下决心整治康熙晚期遗留的历史问题,举国上下大规模清查贪污腐败、亏空钱粮、假公济私、结党怀奸等行为,雍正要求一查到底。雍正元年正月,雍正皇帝雷厉风行地连续颁发了十一道御旨,进行整顿。《清史稿》中是这样记载的:“雍正初,整理度支,收入颇增。”

事实上,雍正是清代最为勤勉的皇帝,勤政是雍正区别于其他皇帝的一个显著特征。他的勤勉是有数据的,我们仅以朱批为例说明。所谓朱批,就是皇帝拿红笔在上面批示过的奏折。雍正朝现存的朱批奏折(不是全部),汉文的有35000余件,满文的有6600余件,加起来有41600余件。他在位十二年零八个月,按天计是4247天,那他平均每天要批10件奏折,最少写一个字“览”,意思是我看过了;最多的,可达万言。艺术的表现一定跟当时的政治氛围有关。雍正是一个比较刻板的人,他对瓷器产生的影响,首先就表现在官窑画得很拘谨,很规范。

风格突变的第二点原因,与他的艺术修养有关。雍正登基的时候45岁,是他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雍正强调的审美非常高,希望这种审美从外表到内涵是一致的,收敛,不张扬,所以他比较喜欢宋代瓷器。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中写到景德镇烧造大量仿古瓷器,所谓“仿古”,就是模仿宋代的官窑系统瓷器,比如仿哥窑、汝窑、钧窑等等。

景德镇御窑厂到了雍正时期,变得非常完备。康熙晚期的督窑官制度的建立,到了雍正元年得到延续。雍正在位的第一年,就迅速对瓷器做出御批,可见重视程度之高。

雍正青花的风格可分为两类,第一,雍正青花直追永宣青花,他知道永宣青花是明朝瓷器中最重要的青花,并且他制作的瓷器逼真到难以与真正的永宣青花区分开来。第二,雍正青花的另一风格就是淡描,首先直追成化。雍正淡描青花显然受万历铁线描的影响。“铁线描”就是用细线表现图案画。比如表现大面积颜色的时候,它不平涂,而是一道接一道地画,形成平涂的概念。为什么不直接画成平涂呢?因为平涂需要大量颜料,那时颜料告缺,就以少充多。

乾隆青花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乾隆在位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反映在瓷器上的特点与康熙是不同的,到了乾隆盛世,有些改变非常有意思。当时瓷器上最爱画的画面是“渔乐图”。康熙时期渔乐图的画面,一般都画捕鱼,比如撒网,用各种渔具想法出击;而乾隆时期画的渔乐图,一般都是钓鱼,是等待。康熙的时候是享受成果,乾隆的时候是享受过程。乾隆盛世的时候,钓鱼的画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富足的形态。

社会形态的改变,迫使艺术形态的改变。同样是狮子,康熙时候画的狮子都张牙舞爪、具有杀伤力;乾隆时候画的狮子,都像哈巴狗,完全不一样。康熙时期的瑞兽,表明了社会的一种担心;而乾隆时期的瑞兽,表明了社会的一种放心,形态上不一样,内心世界也不一样。乾隆时期的心态跟今天的社会非常接近,大家心态都比较放松,早晨、傍晚,街头净有载歌载舞的人,有踢毽子的人,整个社会形态都非常喜庆。而在二三十年前,我们看不到这种社会形态。

瓷器到了乾隆时期,尤其青花,都变成一种熟练制作,工艺上没有难度了,不需要创新了,所谓创新都是在原有框架之内。工艺越娴熟,态度就越中庸,颜色也越中庸。

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

相关阅读

小心!这几个清包装修的陷阱一定要看


房屋装修是个复杂的大工程,因此,为了减少精力投入,很多业主选择清包装修。不过,清包装修虽然最简单,但是其中的一些装修陷阱,大家不可掉以轻心。

小心!这几个清包装修的陷阱一定要看

现象1:墙面装饰漆

乳胶漆是目前最常见的墙面装饰材料,在施工中可以进行涂刷、辊涂或喷涂。如果工人在施工时不认真或敷衍了事,常会出现微小的色差。尤其是颜色较深的乳胶漆,更会出现这种问题。

温情提示:乳胶漆在使用之前需要加入一些清水,调配好的乳胶漆要一次用完。同一颜色的涂料也较好一次涂刷完毕。如果施工完毕后墙面需要修补,就要将整个墙面重新涂刷一遍。

现象2:下水管路

施工队在进行装修时,有时为了图省事,将含有大量水泥、沙子和混凝土碎块的建筑垃圾倒入下水道。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堵塞下水道,造成厨房和卫生间因下水不畅而跑水。有些工程虽然在较后验收时没有问题,但总是出现下水不畅的问题。

温情提示:严格监督施工队,不能拿下水道当垃圾道使用。在水路施工完毕后,将所有的水盆、面盆和浴缸注满水,然后同时放水,看看下水是否通畅,管路是否有渗漏的问题。

现象3:电线接头

电工在安装插座、开关和灯具时,不按施工要求接线。尤其在消费者使用一些耗电量较大的热水器、空调等电器时,造成开关、插座发热甚至烧毁,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温情提示:在施工中监督电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在所有开关、插座安装完毕后,一定要实际使用,看看这些部位是否有发热现象。

现象4:墙地砖铺贴

铺贴墙地砖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工序。如果工人们偷工减料的话,最容易出现瓷砖空鼓、对缝不齐等问题,另外,铺贴瓷砖用的水泥和黏结剂也有讲究,如果配比不合理也会出现脱落等问题。

温情提示:根据北京市建委出台的《家庭居室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要求墙地砖铺贴应平整牢固、图案清晰、无污垢和浆痕,表面色泽基本一致,接缝均匀、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棱,局部空鼓不得超过总数的5%。

现象5:墙面剔槽

暗埋管线就必须在墙壁和地面上开槽,才能将管线埋入。少数工人在进行开槽操作时野蛮施工,不仅破坏了建筑承重结构,还有可能给附近的其他管线造成损坏。

温情提示:在施工之前,要和施工队长再次确认一下管线的走向和位置。针对不同的墙体结构,开槽的要求也不一样。房屋内的承重墙是不允许开槽的,而带有保温层的墙体在开槽之后,很容易在表面造成开裂,而在地面开槽,更要小心不能破坏楼板,给楼下的住户造成麻烦。

现象6:涂料互相混杂

在一些墙面与门、窗户的对接处,以及两种不同颜色涂料对接的地方,也是工人们经常敷衍了事的所在。您往往会看到乳胶漆与对接处的涂料互相混杂,接缝处出现各种问题。

温情提示:对于接缝的处理是很重要的,您一定要监督工人认真施工。如果在墙面上有两种颜色的涂料相对接时,在施工中一定要在第1种颜色的边沿处贴上胶带,再在其上涂刷另一种颜色的涂料,这样只要在施工完毕后撕去胶带,整个接缝就可以非常齐整了。

现象7:电线穿管

在家庭装修施工中,几乎所有电线都是穿在PVC管中,暗埋在墙壁内。因此电线穿进PVC管后,消费者根本看不见,而且更换比较难。如果工人在操作中不认真,会导致电线在管内扭结,造成用电隐患。如果工人有意偷工减料,就会使用带接头的电线或将几股电线穿在同一根PVC管内。

温情提示:消费者较好自己购买电线,然后在现场监督工人操作,安装完毕后要进行通电检验。另外,消费者一定要让装修工程队留下一张“管线图”。当电工刚刚把电线埋进墙壁时,就要把这些墙壁编上号码并画出平面图,接着用笔画出电线的走向及具体位置,注明上距楼板、下离地面及邻近墙面的方位,特别应标明管线的接头位置,这样一旦出现故障,马上可查找线路位置。

现象8:小面处理

所谓“小面”,就是一些消费者眼睛看不到,又不太留意的小地方,例如户门的上沿、窗台板的下面、暖气罩的里面等地方,有些工人在这里就会偷工减料,甚至会不作任何处理。

温情提示:记住,任何物体都是有6个平面的,在检验工程质量时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现象9:地面找平

有些房屋的地面不够平整,在装修中需要重新找平。如果工人不够细心或有意粗制滥造,就会造成“越找越不平”的问题,而且施工中使用的水泥砂浆还会大大增加地面荷载,给楼体安全带来隐患。

温情提示:在进行地面找平之前,必须先做好地面的基底处理,然后用水泥砂浆进行地面找平。在水泥干透之后,用专用的水平尺确定整个地面的平整度,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现象10:基底处理

在涂刷乳胶漆、铺贴墙地砖之前,一定要做好基底处理。有些工人在施工时在这方面偷工减料,轻则造成墙面不平整,乳胶漆涂刷后有色差,重则乳胶漆变色脱落,或瓷砖粘贴不牢。

温情提示:在墙地砖的铺装施工中,您要注意,瓷砖不能直接铺在石灰砂浆、石灰膏、纸筋石灰膏、麻刀石灰浆和乳胶漆表面上,而是要将基层面处理干净后方能铺设。瓷砖和基底之间使用的黏结浆料,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比例调配,使用规定标号水泥、黏结胶材料,不能随意调配。

装修的质量关系到我们日后家居生活环境的好坏,所以在装修施工过程中,业主们一定要做好装修监工,切不可掉以轻心。

清代官窑瓷器对世界的影响不如外销瓷


对于“中国陶瓷影响了世界”的说法,可能不会有任何人提出疑问。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评价极高。在西方,中国瓷器一度价抵黄金,被欧洲皇室贵族视若拱璧、竞相收藏。

可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提出,这些闻名世界的中国瓷器,究竟是官窑瓷还是外销瓷,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回答了。

官窑瓷器不会大量出口

中国古陶瓷专家胡雁溪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认为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仅是针对官窑的,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更是中国古陶瓷收藏领域的一个严重的误解”。

事实上,1860年之前,欧洲皇室、上流社会收藏的中国瓷器就是清代(包括明代)的外销瓷。那些被他们所大量仿制的中国瓷器也是明清外销瓷。

胡雁溪说,中国的官窑瓷器过去根本不会大量出口。除了极少量赠给外国皇室或使节的礼品瓷,即使在中国国内,普通臣民也是见不到的。

中国官窑真正流传到西方去,包括日本人见到中国官窑,要到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烧毁圆明园以后。中国官窑瓷器大量流失到西方则更晚。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掠夺了大量中国皇家文物。民国以后,清室岁入不足,将很多瓷器抵押给银行,最后由银行进行拍卖。此外,内务府也曾进行过古董拍卖。加之内廷种种盗窃行为的发生,才造成了官窑瓷的大量外流。

可以说,20世纪初期之前,西方人甚至没见过多少中国官窑瓷。包括日本在内,西方社会对中国陶瓷的所有美誉其实都是针对通过贸易而来的中国外销瓷。

直到1710年之前,欧洲还制造不出真正的瓷器,只能从中国进口。在几个世纪中,包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都大量仿制过中国瓷器。他们仿制的样本也是中国外销瓷。

据胡雁溪介绍,各国仿中国外销瓷都有自己的特点,质量也不错。荷兰代尔夫特是其中仿制水平和名气都比较高的。仿制品种主要是青花和釉上彩。

这些西方仿品和真正的清代外销瓷在鉴别方面难度不大。因为烧造方式不同,仿制瓷器和中国外销瓷区分明显。前者的瓷胎、釉面颜色,尤其是纹饰方面也与后者有所差别。可以想象,国外的画师在瓷器上绘制中国画的时候,和从小就有深厚毛笔功力的中国画师,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清雍正粉彩仕女采桑图盘

清乾隆粉彩西厢故事图盘

高档外销瓷画工堪比官窑

“看瓷器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研究瓷器要研究它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胡雁溪特别提到,如果从瓷器上所反映的题材宽泛度、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反映的丰富信息来讲,官窑瓷是无法与外销瓷相比的。

虽然官窑瓷的精湛工艺众口皆碑,但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却很狭窄。官窑仅供皇家御用的特性,造成了它的局限性。养在深宫、基本上并不外传又使得它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极其有限。

清代外销瓷的影响力则是世界性的。这些外销瓷包含巨大的信息量,传达出的历史学术资料远比官窑多。通过它们,甚至能了解到当时人们的一些生活细节。

此外,“官窑除极少数像珐琅彩瓷和一些陈设瓷外,因有固定模式,往往不但某一纹饰在一朝是成批生产,而且同一种纹饰可能延续本朝十几代皇帝,几百年不变。而外销瓷是商品,必须不断更新求异,追随变换不休的不同国别、不同阶层、不同时尚、不同客户的需求,因此早有所谓‘岁无定样’的记载。即使保守地估计,清代外销瓷纹饰的多样性也会高于同期的官窑百倍之上。”

从工艺上看,清代外销瓷中有一些非常精美的高档瓷器。目前正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清代外销瓷展》中的《清雍正粉彩仕女采桑图盘》即是其中一件。胡雁溪认为,该盘绘图极其精美,众多仕女神形兼备,配景中的房舍器具、树石围栏无不精细入微,“画工的水平比官窑不差,完全就是一个很高明的画家的一幅画。”

记者手记:国外更重视清代外销瓷

胡雁溪致力于中国古陶瓷研究已近三十年,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陶瓷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顾问。对于中国古陶瓷的痴迷,使他即使在生病期间,也没有放弃过对清代外销瓷的学术研究。

在记者采访他的过程中,胡雁溪谈得最多的是明清外销瓷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对于这些曾经在世界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功臣”,直到现在都没有引起国内文博界的足够重视,胡雁溪觉得十分惋惜。

他告诉记者,在国外,很多博物馆都收藏有精美的清代外销瓷。国外对中国外销瓷的重视程度、研究的总体水平都比国内要高。“毕竟历史上,这是他们皇家、贵族使用过的。”

据胡雁溪介绍,国内还没有一家博物馆中的明清外销瓷数量超过千件。收藏中国外销瓷最多的广州博物馆,据2005年的统计,也不过700余件,故宫博物院只有不多的几百件。资料有限、交流有限使得人们不能对清代外销瓷有一个足够的认识。

还有人提出,中国外销瓷存世数量大,有100万件、甚至1000万件。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在收藏界自然就变得不值钱了。胡雁溪说,这种看法不是从学术性、艺术性出发,而是从市场出发,“不懂得它的文化含义。只知道拿钱衡量一个东西的价值。其实价格并不真正等于价值,几百万、几千万元一件的赝品,价格不可谓不高,又有什么价值?可喜的是清代外销瓷的价值正在不断被人们认知。”

清康熙青花欧洲加彩仕女图瓶

清光绪彩釉雕瓷四季花鸟纹方瓶(欧洲改为台灯)

链接:“中西合璧”瓷得到肯定

清代外销瓷内容丰富,有些外销瓷是“中西合璧”,中国外销瓷运到欧洲后再由当地工匠加上各种装饰。一些外销瓷被镶嵌上了贵金属,一些则在原有图案上加彩绘画。

胡雁溪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欧洲人为了使中国瓷器更适合当时欧洲人的欣赏口味,所做的一些改良。中国人比较喜欢淡雅色调,而欧洲人喜欢浓烈色彩。中国人绘画讲究意境,喜用抽象笔墨,欧洲人绘画则追求写实。不同的审美取向,使得欧洲人将运来的部分中国外销瓷进行了“加工”,绘制上他们感兴趣的图案。

比如,中国青花瓷运到欧洲后,有一段时间非常受到欢迎。但随着时尚的变化,欧洲人开始追求强烈的色彩。于是,有些青花瓷上就被当地人增画了许多内容,比如在空白处加画了彩色的菊花,加红、描金,营造金碧辉煌的效果等。

这种“中西合璧”的瓷器过去被认为是画蛇添足,但现在,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已经被当作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和结合”,被当成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而给予肯定。“在一件瓷器上既能看到欧洲人的文化审美,又能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胡雁溪说,这没什么不好,对它们的收藏价值,人们的看法也和过去不一样了。

清透婀娜如雪似玉 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评测


如今的装修不再是毫无美感的混搭,而是讲究风格的和谐统一,瓷砖作为多少家居地面的装饰材料,对空间的风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要为大家推荐的产品是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这是一款抛釉砖,轻妙淡写的墨迹肌理所能营造的风格绝对不止一种。

清透婀娜如雪似玉 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评测

测评产品: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

规格:600*1200mm

材质:陶瓷

测评项目:外观、细节、性能等

初印象:马可波罗抛釉系列之雪白石瓷砖有两种规格徒手感觉舒适温和。此款瓷砖纹理自然飘逸如流水,色调柔和,显大气磅礴,为装饰空间呈现别具一格的典雅之美且不缺时尚。

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细节展示

清透婀娜如雪似玉 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评测

小编取出样砖,发现其横切面致密度很高,切工一步到位,线条笔直。但凡每片马可波罗瓷砖背面都会印有马可波罗的LOGO,这也是企业为大家在购买时辨别马可波罗瓷砖真伪的小技巧。

清透婀娜如雪似玉 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评测

根据瓷砖国家标准,砖的长宽尺寸偏差不得超过±0.5%,通过小编实测,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长宽600*1200mm,尺寸非常标准。

吸水率测试

清透婀娜如雪似玉 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评测

吸水率的测试需要将水倒在瓷砖背面,看其扩散速度。如果扩散迅速,表明吸水率高,反之说明吸水率低,马可波罗这款瓷砖的吸水率低于0.1%。我们把水倒在瓷砖的背面,静置10分钟后,发现表面水无扩散浸染的现象。

防刮测试

清透婀娜如雪似玉 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评测

耐刮性如何还是要通过测试才能一目了然,导购员为了向我们证明瓷砖的超强的耐刮性,用剪刀在瓷砖的表面反复的进行刮,结果瓷砖的表面没有留下任何的划痕,说明这款地板的耐刮性是挺不错的。

防污测试

清透婀娜如雪似玉 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评测

导购员用油性记号笔在砖表面上写了“马可波罗”的字样,十分钟后先用纸巾轻轻一擦即可,瓷砖表面无任何痕迹。据导购人员介绍,日常护理时,一般用抹布正常清洗即可,清洁工作最好不要使用硬度较大颗粒、金属丝等物品,以免损伤釉面。

测评总结:

马可波罗雪白石瓷砖主推产品创意源源自意大利名贵玉石品种,底色纯白,如花似玉,冰肌玉肤,如白雪公主般婀娜而立,白若凝脂,却又清透无比,赏心悦目。经过小编的方方面面的测试,此款瓷砖质量良好。适用法式风格、欧式风格、简约风格、地中海风格。

适用空间:客厅、餐厅、卫浴空间、背景墙、会所。

浅说元青花


元代青花瓷,目前散见在海外的不多,内地博物馆的传世品也几同凤毛麟角,总数不足百件。

北京《艺术市场》介绍美国纽约拍卖一件元青花扁壶价达4700余万之巨。在国内,1999年夏,西安的马广彦教授为求元青花的一块碎片,售者索价以万计,使教授念念不忘。可见中外对元青花的贵重,到了何等程度!

元代统治中国97年,令人可憾的是元代雄浑的青花瓷,六百年来几乎淹灭无闻,一片空白。

1929年,英国霍布逊首次向世界公布,达维特基金会收藏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青花云龙象耳大瓶一件。此瓶高63.6厘米,上署:“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霍布逊的发现,直至二十余年后的五十年代初,美国波普博士以此“至正型”为标准,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伊朗阿别尔清真寺的藏品中,甄别出74件元青花瓷。

从青花料的色别,元代有进口与国产的区别,而明代自洪武、建文就未见进口料的使用,即洪武与前者至正、后者永乐、宣德的区别。元青花与永乐宣德青花,虽同是进口料,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元青花的进口料艳丽浓重,正视或侧视有泛紫带红的感觉。但在永乐宣德的进口“苏麻离”青中,是绝无元青花特征的。近代有称元青花进口料也作“苏麻离”青者,则尚无考证。

近年,景德镇的高手们用现代科技,制造了大量的仿元青花瓷,造型色泽几可乱真,一时鱼目混珠,充斥市场。其实,有仿明官窑成化斗彩而几使苏富比上当者,则此也不足为怪了。初涉元青花,如坠云雾,那是因为:

一、元青花瓷的胎浑重易仿。

二、毋需写款。写字本就难,就避开了难题(也见有题款大元至元年制的笑话)。

三、文字记载少,六百年来无史可嵇。

四、元青花图案纹饰粗犷,大写率意。

五、元青花也有国产料一种的存在,充斥市场的仿品大都浅淡灰暗。

六、仿元青花虽用进口料,但典雅浓亮仿不成。

总之元青花比永乐宣德青花凝重。画工率笔为之,其工细一路,亦无滞疑之弊,胎体浑重大气。有以明宣德画龙为威猛,然元青花之龙则风驰电掣,也不解这些工匠,来自何方高手?总之,元青花不论进口料与国产料,虽呈色有异,其画工风规一律。凡纤弱、软疲、停滞、顾前瞻后者,必假仿无疑!正是:元风如烈酒,明清为醇雅。辨得个中味,方可说真假。

饱满雄健的元青花 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为国人所识不过20年,却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三千宠爱在一身”,一件扁壶曾经拍出4700余万元人民币天价。1999年夏,专家马广彦教授为求一块碎片做研究,被索价万元,而在当时,古窑碎瓷数百元一片已属高价。马广彦至今念念不忘。

它就是元青花,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人们把青花瓷比作瓷器舞台的青衣,素雅高洁、蓝色纯净。这是一种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盖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蓝色的花纹与洁白的胎体交相映衬,宛若一幅传统的水墨画。

“伊人”来自何方?唐、宋,还是元?我国瓷学一代宗师陈万里先生曾将其列为“中国瓷器史上十五大难题之一”。唯一可以定论的是,青花自元朝至正年间臻于成熟。

元青花的出现成为我国制瓷工艺划时代的事件,不仅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中国陶瓷学会副会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老先生告诉记者:“元青花最突出的特点是气势宏大、饱满雄健,从器物造型到装饰都有一种阳刚之美,其独特的品类、造型、纹饰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元瓷工艺从原料、制作、绘画到烧成的完美程度。”

“元青花大器有一种震撼力,景德镇陶瓷馆的专家第一次看到它时都被迫得往后退。”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欧阳世彬回忆道。

从缠枝牡丹、龙凤麒麟,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谓无所不画。李知宴先生认为,与后代青花瓷器相比,元青花的绘画笔法最令人震撼。它挥洒自如,有时锋芒太露、不究细节,一笔点化往往越出边线。尤其是人物,运笔急速,但求神似。但其沉着痛快、爽利劲健却为后世青花远远不及。

元青花另一奇为“纹饰繁密”,却繁而有序、层次清晰。“元代的画工在这类青花瓷上真是费尽心思。假如把一件元青花大盘上遍布的装饰花纹拿下来,重新组装后再贴上去,肯定做不到那么恰到好处”,李知宴先生说。

元青花的器型有多美?李知宴先生举玉壶春瓶为例:“那个瓶胆就像一滴摇摇欲坠的水滴,肩收得非常大气,仿佛铁线游丝顺势弯下,弹性、自然的线条,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你再看道光以后的玉壶春瓶,肩脖臃肿,毫无高雅端庄的气质。”

景德镇虽然成功烧制出元青花,但由于史籍缺载,又缺乏有明确纪年的实物佐证,600年多间,世人对它的认识与了解一片空白。中国到底有没有元青花?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这些历史之谜直到半个世纪前才刚刚揭开。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东方陶瓷》上率先披露了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颈上用青花书了长达62字的题记。至正十一年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号之一。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这件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称,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过青花瓷器。

由于霍氏的报道过于简单,当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位博物馆馆长波普博士以这对带款青花瓷为标准器进行对照研究,得出一个令世界文博界震惊的消息:伊朗阿特别尔寺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皇宫托普卡比博物馆秘藏着上百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元代青花瓷精品,正名曰“至正型”器。波普这本32开的黑白图集,一举改写了世界陶瓷史。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英国、日本也先后出版了土耳其所藏中国瓷器著作。

已故的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曾说:“亲自到土耳其考察中国早期青花瓷,对中国陶瓷史至关重要,我的老师陈万里老先生曾怀有这样的梦想,对此我也朝思暮想。”冯先铭最终没能实现夙愿。

社会科学报社长兼总编辑,赴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考察的专家之一许明告诉记者:“那些元青花都是土耳其国宝,赴托普卡比之路漫其修远。从1992年到2000年,在土耳其三任驻华大使的努力下,特别是当时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土耳其后,为增进双方的文化交流,土耳其才将考察提上日程。”

2001年3月底,在土耳其总理特批下,托普卡比博物馆迎来了费伯良、李辉柄、汪庆正、刘新园、许明等7位陶瓷专家。据说一连三天,大展厅旁的临时库房中,荷枪实弹的土耳其军警站立一旁,早已由其他秘藏地点转来的大批国宝被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打开。

这些藏品中元青花达40件,其器型硕大、通体满绘、色泽艳丽浓翠,堪称世界之最,为国内出土器罕见。中国专家们纷纷忘了不能上手的约定。追寻元青花大半辈子的老收藏家费伯良不胜感慨:“初看再看咽声细,一抚再抚赞不停。”

在艺术价值为世人所识后,这些曾经两三百元就可以从古玩市场淘到的元青花,紧接而来的就是经济价值的飙升。

80年代中期以后,元青花逐步为大陆私人收藏家青睐。到了90年代初期,元青花瓷器的热度在小圈子内不断上升。许明自述在京的20余年,“收藏界朋友均以收得一件元青花为荣、为珍宝。一件元青花高足杯,有冲(指修补过),私下转让也要10万、20万。”

青花瓷的别样演绎 精美考究古典风韵


周杰伦一首《青花瓷》,让青花瓷变得家喻户晓,青花瓷不仅是歌曲的传唱对象,各种服饰和日常家居生活中的家具中都能见到青花的影子,有些背景墙甚至都是典雅的青花的背景元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瓷砖,将青花条纹与瓷砖线条完美融合,精美考究的手法融合古典风韵,让青花瓷得到了别样的精彩演绎!

青花瓷的别样演绎 精美考究古典风韵

推荐理由:当原本中国特有的青花瓷被IMOLA陶瓷这样一个进口品牌所运用时,更多的加入了古老南欧流派彩绘所展现的清爽自如。原本的“天青色”,变成了淡淡的地中海蓝。粗细交织的海水纹营造出光亮而充满质感的玻璃光泽,赋予现代家居极简主义的内涵。

青花瓷的别样演绎 精美考究古典风韵

推荐理由:青花瓷,作为瓷器时尚的一抹“青”,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衍生出许多变化。原木色,金色也逐渐被融入其中,但其温暖的花卉图案却没有任何的消散。在崇尚自然风韵的浴室中,墙体的花饰,更像一面屏风,让东南亚风情的居室多了几分中式风韵。

抛光砖和全抛釉你分得清吗?来看看二者区别


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全抛釉瓷砖,什么是抛光砖,这两者是大家在选购时是最经常混淆的。那么,什么是全抛釉和抛光砖呢?有什么区别?

抛光砖和全抛釉你分得清吗?来看看二者区别

全抛釉瓷砖和抛光砖介绍

抛光砖是通体砖坯体的表面经过打磨而成的一种光亮的砖,属通体砖的一种。抛光砖坚硬耐磨,适合在除洗手间、厨房以外的多数室内空间中使用比如用于阳台,外墙装饰等。在运用渗花技术的基础上,抛光砖可以做出各种仿石、仿木效果。

全抛釉比抛光砖的色彩丰富,而且仿真度高,它结合了仿古砖和抛光砖的优点,在釉面砖的基础上再对砖面进行抛光。工艺比抛光砖复杂。外表既有釉面砖的丰富色彩,又有抛光砖的光亮洁净,因此价格贵。

全抛釉和抛光砖的区别

1、颜色上区分:抛光砖砖面的各种颜色之间相差不会太强烈,你全抛釉也完全不受限制,红黑黄蓝青紫完全没问题的。

2、从纺路的细致:抛光砖的纹理做不到非常小,全抛釉可以做到像针线一样的细纹。

3、最关键的区别就是砖坯:抛光砖是把颜色渗入到砖体里面,所以在表面以下1-2mm砖体的颜色与表面是相同。而全抛釉则完全不一样的,完全不会渗入到砖体的,如果砖面只有一层非常溥的一个颜色层的就肯定是全抛釉。抛光砖一般是600、800的大地砖,300*300的小地砖一般是釉面的,抛光砖颜色比较单一,没有太大的变化,釉面砖因为是印上花纹后淋得釉,色彩要鲜艳。看砖的侧面,釉面砖分层比较明显,很明显能看到釉面。

通过以上的介绍以及区别对比,相信您对抛光砖和全抛釉瓷砖有了一定的区别能力,以后不要再弄混了哦!

最古典瓷砖,青花瓷砖


青花瓷砖堪称神圣

青花瓷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作品,没有之一。连后来的釉里红,粉彩都无法比拟,一直以来它的鉴赏价值是非常高的,在实用价值上次最常见的就是餐具。但是青花瓷砖大家有没有见过呢。

其实这种习惯由来已久,要追溯到一千年前的伊斯兰地区。他们对青花瓷哟大量的进口需要,只是并不像国人用于鉴赏,而是用于装潢宗教圣地。在古伊斯兰看来,这样的瓷器是极具宗教色彩的,甚至是神圣的。

现代人也开始醒悟,这么别致的花纹,如果用于家居装修必定是有别样风味的。青花瓷的颜色会花纹相信大家都有一个概念。这样的花色用于装修的话,就能营造一种整体优雅的感觉。不过这种瓷砖不适用作为地砖使用。毕竟青花瓷作为一种观赏性的陶瓷,硬度是有所缺陷的。

青花瓷砖并不是就是青花瓷质地的,就是花色上相似。但是主体质料相差不太远,只不过硬度较高,可以用于装潢的。在搭配上面,青花瓷砖应该与银色或者蓝绿色搭配。在美观的角度上看,大家都使用冷色调就会协调一点,不会出现搭配混乱。

这样有着古典历史韵味的青花瓷砖到底会给我们什么惊喜,这就要大家去咯。

青花瓷片也有收藏价值


“瓷中之王”青花瓷

自古以来,素有“瓷中之王”之称的青花瓷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随着岁月演变,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获得人们的关注。而整个瓷瓶碎裂的一小块儿瓷片看似普通,经过打磨之后再镶以装饰变成挂链,价格竟然炒到了四五千元,这是记者近日在某收藏网站上看到的一幕。随着青花瓷收藏的不断升温,青花瓷瓷片收藏作为一种新颖的收藏类别也渐被许多的青花瓷藏家所喜爱。

用青花瓷片制作的饰物

以前人们对陶瓷残片大都不屑一顾,但如今,瓷片收藏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之一。许多青花瓷片爱好者更是将这些瓷片“化残为整”,变成工艺品。青花瓷残片摆件,比起玉器、漆器更具有艺术品气质,残缺的外表经过工匠打磨后,可以形状完整地呈现在市场上。

对于青花瓷瓷片收藏热,专家表示:青花瓷瓷片不仅是一种小投资、高回报的收藏品,此外,旧瓷片的制作、绘画艺术都是高水平的,它也可以作为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据专家介绍,瓷片收藏在北京、上海等地十分盛行,他有一位北京收藏界的朋友就是从收藏瓷片起家,从2000年至今,他已经变身成为全国陶瓷收藏界极为权威的鉴定专家。这位专家表示,瓷片收藏同样需要眼力,年代、窑口、图案是否完整等等,也都关系着瓷片的价值。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不主张把瓷片打磨,因为打磨必须将破损口土性消除,使得鉴别更加困难,这是瓷片收藏中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

海外元代青花瓷多是皇宫定制品


今年夏天,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元代青花瓷展览,展出元青花珍品达73件之多。引人关注的是,这些珍品还包括了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的6件元青花。

700年来,被尊为“中华瓷魂”的元青花以各种形式流向海外。根据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全世界元青花整器的存世量仅为400件左右,散落在海外的就约200余件。

土耳其:盘子数量最多

据了解,海外的元青花珍品分别藏于伊朗、土耳其、日本、英国、法国等国的博物馆里。其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秘藏着40件令世人惊艳的中国元青花瓷器,是元青花在海外数量最多的收藏地。

伊斯坦布尔曾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从隋唐开始,中国销往西亚、欧洲的各种货物都要在这里转运。元代的青花瓷受到王公贵族普遍喜爱。

托布卡普宫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有盘、碗、梅瓶等多种,其中盘子数量最多。当年,元青花瓷器多被用作土耳其皇宫餐具。与国内的元青花瓷器相比,土耳其馆藏品器型硕大、色彩鲜艳,纹饰更为密集,多采用通体满绘、多层次不留地的装饰方法。出口土耳其的元青花是特别烧制的外销瓷,多采用了伊斯兰装饰风格。

这40件馆藏品中有世界仅存的高达70厘米的牡丹纹葫芦瓶、传世最大的蓝地留白盘麒麟飞雉双凤盘、最高的一对多棱葫芦瓶等。元青花孔雀牡丹纹圆口大盘也是难得一见的精品,盘体制作精美华贵,有三层纹饰。盘上绘有一只回首挺立的孔雀,两侧各一枝牡丹,上悬一花枝。它的盘壁是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纹。这样的纹饰极为少见。

伊朗:秘不示人的宝物

伊朗国家博物馆现收藏有28件元青花瓷器,是世界上保存完好元青花的第二大收藏国。元青花瓷器被伊朗国家博物馆视为宝物,极少展示,多数时间独立存放。

出于对青花瓷的喜爱,伊朗历代王室贵族都大量订购中国瓷器。一部分商人随使团来华,也会根据伊朗当地的需求订购瓷器。为适应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出口到伊朗的元青花器型硕大,盘子直径基本都在40厘米以上。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的元青花凤凰杂宝纹大盘直径达57.3厘米。

元青花存世的珍品中,绘有汉字的现象不多见。伊朗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鱼藻阿纹春字大盘因此显得非常珍贵。这件盘子的直径为40.6厘米,大盘中央绘有水草、浮萍和大嘴鲤鱼鳜鱼。盘子绘制精细,鱼鳍、鱼尾、鱼目、牙齿清晰可见。鱼的背部赫然写着一个象征着幸福吉祥的“春”字。

青花蕉叶瓜果纹圆口折沿盘、三爪云龙纹圆口盘、麒麟牡丹纹大罐都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瓷器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三爪云龙纹圆口盘,蓝地白花,俗称反青花。元青花瓷中反青花的数量非常稀少,三爪云龙纹圆口盘可以称得上元青花中的极品。

英国:至正瓶举世闻名

英国所收藏的元青花瓷器主要集中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埃尔拔脱美术馆、伦敦大学大维德基金会。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收藏有10件左右元青花瓷器。其中,带盖龙纹梅瓶、缠枝牡丹及杂宝灵兽高颈罐以及孔雀牡丹罐都十分出色。

不过,最知名的还是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这对瓶均高63.6厘米,盘口,长颈,溜肩,长圆腹,深圈足。装饰八层青花纹饰,依次为缠枝菊、蕉叶、云凤、缠枝莲、云龙、海水、缠枝牡丹和覆莲瓣纹等。几乎所有元青花瓷器的典型纹饰都可以在这对象耳瓶上寻获。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吕成龙先生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说起元青花,留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对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这对象耳瓶原是北京智化寺供品,上世纪初被一位商人带到英国。

吕成龙说,元青花象耳大瓶传世仅此一对。这两件大瓶的颈部均署有60多字的青花楷体供养铭文。铭文中有“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四月良辰谨记”字样。正是这一纪年,改变了“元代无青花”这一论断。美国学者波普关于这对象耳瓶的解读揭开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这对象耳瓶也成为举世公认的“至正型”元青花断代的标准器。

吕成龙说,带有明确纪年的元青花瓷器极为少见。国内曾发现一个用青花料写的带有“至正七年”字样的白釉罐子,但没有图案。上述象耳瓶是目前发现的带图案、有明确纪年的元青花瓷器。

专家解读 国宝错当“赝品”外流

作为国宝级文物,中国的元青花瓷器为何会大量流落海外?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许青松认为,长期以来,国人对元青花的价值认识不够,错将国宝当赝品是元青花外流的主要原因。

1929年现身伦敦的一对青花云龙象耳瓶引起了英国学者霍布森的注意,他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一文,介绍这对带有元“至正十一年”纪年的珍贵瓷器。可是,当时的古玩界普遍认为“元代无青花”,霍布森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中国古陶瓷学者波普博士发表《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所藏一组中国瓷器》和《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两篇论文,元青花才在国内受到重视。

中国博物馆学会秘书长袁南征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说,海外拥有数量堪羡的元青花,也是古代中外交流的文化遗产。元代制瓷工艺高超,瓷器一度成为中国的象征,西亚和欧洲很多国家的皇室贵族都把中国瓷器视为宝物。元代的航海能力及对外贸易十分发达,也使得中外文化互动频繁。

袁南征认为,战争掠夺也是造成元青花流失的原因之一。而现在国家文物部门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防止元青花流失海外,保护我国的文物安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