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什么是斗彩?

什么是斗彩?

什么是瓷砖 斗彩瓷器鉴别 什么是好瓷砖

2020-06-09

什么是瓷砖。

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一种彩瓷。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斗彩之名却不见诸明代文献。遍查明代谈瓷之书,都把斗彩称作“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成书于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齐全体,名曰斗彩。”使创于明宣德年间,成熟于成化年间,并在当时就已获得极高评价,流传至今的更被视为珍品。斗彩瓷的生产在清代得到了大力推广,雍正、乾隆时期的斗彩则尽力模仿成化遗风,施彩淡薄,填彩准确,制作精细,造型千姿百态。1912年刊行的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卷二十四)曰:“何谓豆彩?盖所绘花纹以豆青色为最多,占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或称斗彩,谓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逗彩,谓彩之骈连有同逗併。实则市人以音相呼,辗转讹述,殊非正诠……”“直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出版的杉村通造编《陶瓷大系——清代的官窑》一书,对斗彩的解释仍沿用《陶雅》、《饮流斋说瓷》中的说法,书中曰:“斗彩,始自成化时期,这是一种柔润,实有光泽的五彩,其淡绿色彩与蚕豆相似,故亦称豆彩。”也有人认为江西方言中,“斗”与“凑”发相同之音,故斗彩即“凑彩”,有“凑合”之意。

点彩:全器纹样主要以釉下青花勾勒渲染,釉上各种彩色只是稍加点缀而已。画面清新淡雅,点缀的色彩不惹人注意。

覆彩:在釉下五彩或釉上的图案上,再覆以另一种色彩。成化斗彩瓷器上的公鸡羽毛及桃果。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什么是五彩?什么是硬彩?


什么是五彩?什么是硬彩?

什么是五彩?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绘方法的一种。它不一定五彩皆备,但画面中红、绿、黄三色是必不可少的。始于明代宣德年间的五彩,以嘉靖、万历时的产品为代表。由于当时尚无釉上蓝彩,在需用蓝色时,都以釉下青花代之,所以又称其为“青花五彩”。

嘉靖五彩多大器,如大缸、大罐、大盘、大盆等,纹饰较繁密,线条纤细。明代五彩以万历年制品最为着名。人们往住将“万历五彩”与“成化斗彩”并提,誉为明代制瓷业一大成就。万历五彩主要特征为:大器居多,胎质稍显粗糙,胎体厚重。彩色浓艳凝厚,色调对比强烈。很多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此为万历五彩的又一特点。万历五彩也有一些碗、盘、盆、盒等小件制品。

清康熙时,景德镇制瓷匠师创造了釉上蓝彩,还大胆地把黑色也用到五彩中来,当时人物发鬃加彩都用黑色,使形象更为生动突出。

什么是硬彩?由于康熙时新创了粉彩,五彩历史久远,故而康熙五彩又称为“古彩”。粉彩的特点是色彩绵软柔和,俗称“软彩”;五彩的色泽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称“硬彩”。

什么是珐琅?什么是珐琅彩?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珐琅”,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人中国。 

具体说来,掐丝珐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工艺水平均明显下降。清代的景泰蓝工艺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乾隆时期制品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正德以后的出品物也绝不逊色。20世纪初叶,景泰蓝总体制作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做工细,质量好。 

画珐琅技术自传入中国后,在康、雍、乾三朝得以发展,三朝作品在造型、釉色、纹饰、落款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康熙时期的画珐琅器釉色亮丽洁净,纹饰以写生花卉及图案式花卉为主。雍正年间的画珐琅器器型制作工整,黑釉光泽亮丽,超过康、乾二朝。乾隆年间的画珐琅器装饰趋向”稠密”、“细致”的堆砌式,更多了中西合璧的装饰方式,工艺上出现了画珐琅与内填珐琅、掐丝珐琅等相结合的现象。 

珐琅器作为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门类,也吸引了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收藏对象以景泰蓝居多。我们所指的景泰蓝收藏是指晚清和晚清以前用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的景泰蓝,当时景泰蓝工艺的每道工序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十年浩劫后,国内遗存民间的晚清以前的景泰蓝几乎荡然无存。稀少的存世量与广阔的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和增值空间。而且当今市场上景泰蓝器皿与同时代的景德镇官窑瓷器相比较,价格低得多,所以它的升值潜质相对也更大。

什么是古铜彩?


清乾隆朝装饰彩特殊品种之一,在褐色的釉上加施古铜蓝色或绿色锈斑及金彩,在彩色和纹饰方面摹仿古代青铜器色彩,故称“古铜彩”。为创烧于清乾隆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特殊品种之一,与同时期的珐琅彩一样很受重视的陶瓷分类,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在紫金釉或茶叶末釉上,用红、绿、黑、蓝、酱黄等低温彩仿造青铜器的斑驳锈痕,或用金彩摹绘出璀璨的错金银纹饰,其质感与青铜真品几乎无异,所仿器物的足部多为黑色或酱色,底部刻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此外,还有金彩、红彩、黄彩、红绿彩等。

乾隆朝的瓷器生产盛极一时,在瓷器的制作上又突出发展了特种工艺,即仿漆器、仿竹木器、仿古铜器及仿各种水果、海螺等象生瓷。仿品不仅形似,且釉色、质感也与实物相差无几。这种制瓷工艺的创新得力于当时的督陶官唐英。此尊以沉着无光的色釉为底,在暗绿底色中闪烁着黄色斑点,又有铁锈色斑和青铜器上特有的纹饰,充分显现出古朴典雅的特色。

其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是在紫金釉或厂官釉上施红、绿、黑、蓝、酱黄等低温彩,以烧制出青铜器锈迹斑驳的效果,或用金彩摹绘璀璨的错金银纹饰,其质感色彩均于青铜真品相若。典型器如故宫博物院藏古铜彩牺耳尊,古朴典雅,釉色青绿中间有蓝绿,铜红色锈斑,器腹带形几何纹装饰一周,看上去与战国错金银器无别,造型逼真,可谓精绝。古铜彩的烧制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但其制作工艺和色彩运用远不及乾隆时期。

宣德斗彩为什么这么少?


宣德斗彩也算是中国瓷器历史中比较出名的瓷器之一,现在宣德斗彩的现存量也是非常稀少的,宣德斗彩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也是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画法。每一件都是珍品,为什么宣德斗彩这么稀少呢?今天就来为大家解答谜题。

之所以名叫宣德斗彩,由于当时的皇帝年号宣德,名字也由此而来。宣德斗彩的特殊制造工艺,也为瓷器发展创造出了一个新的阶梯,这也是瓷器发展的比较好的时代。在最初的时候,宣德瓷器主要是以青花为主,但是时间长了人们不想要仅仅只有这两个颜色太过为单调。所以在人们的聪明智慧下创造出了斗彩瓷器,他们在釉料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原料,因此生产出了更多的颜色。

在刚开始的时候,斗彩也只是一个试验品到了后面才慢慢成熟。宣德斗彩的制作工艺是非常繁琐的,所以说在制作工艺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是他现存量比较少的原因,因为难度过大,所以产量也不高。斗彩是官窑所烧制的,因此,每一件产品都必须合格,不合格就会被打碎销毁,因此现在很多出土的都是碎片。

和宣德斗彩能相对比的有成化斗彩,然而,在宣德时期,宣德斗采只是一个试验品,所以在那个时期宣德斗彩并不成熟。技术上也达不到一个成熟的状态,着色也不是很丰富,还是较单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成化斗彩略占优势,因此宣德斗菜也逐渐被淘汰,所以现在的宣德斗彩的现存量非常的少。这些都是制约了宣德斗彩继续的前下发展普及,现在在世界上只有几件宣德斗彩存于世,在西藏自治区博物馆中。

虽然说宣德斗彩,现在还存在在世界上的并不多,但是他的出现让本来单一的青花瓷变得多姿多彩,也是中国瓷器历史的一个重要创新的起点。虽然说并不算是一个完整的瓷器,但是并不影响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不仅仅让瓷器有了新的发现,也揭开了中国瓷器历史的新篇章。

虽然说成化斗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现在在古玩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宣德斗彩哪来的成化斗彩。成化斗彩也算是继承的宣德斗采得创新,然后再融合了自己的特色,最后成为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瓷器,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中非常著名的斗彩瓷器。

瓷器的发展和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科技并不发达啊,但是慢慢到了,后面到了,现在已经完全是一个科技大时代了,这些都是不断进步学习的成果。所以说,我们能够知道宣德斗彩之所以稀少,也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并不完整,但是后面成化斗彩中我们依旧能够看见宣德斗彩的身影。依旧是现在大家所喜欢的都采类型之一,稀少但是珍贵。

明代斗彩真品图片及价格参考:

1:明成化斗彩团莲纹高足杯,尺寸:高7.7厘米,估价:HKD 25,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23,060,000 ,成交时间: 2011-06-01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2:明成化御窑斗彩莲池鸳鸯纹墩式碗,尺寸:直径13.5厘米;高7.2厘米,估价:RMB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17,365,000 ,成交时间: 2016-05-16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本拍品所装饰的荷塘鸳鸯题材在宋元之际有专门之名称—满池娇,始见于南宋织物上,入元之后风行于刺绣衣物中,因此颇见于时人题咏。

3:明正德御窑斗彩飞龙内暗刻云龙纹高足碗,尺寸:直径16.5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7,590,000 ,成交时间: 2015-05-19 ,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正德年制。正德斗彩世所珍罕,若品相完美,价昂如周之拱璧,其传世珍稀程度非“鸡缸”可比。高足碗器端形正,贵气十足。敞口,深弧壁,高圈足,碗内暗刻云龙纹饰,碗心刻团云纹,这种暗刻装饰在正德年间是极为罕见的。外壁以青花为主,绘双龙游弋于海天之间,象征皇权至上,天海一统。行龙以红绿彩勾勒龙身发鬃,以绿彩绘海浪,青花绘江牙,口沿及足墙饰如意云一周。

4:明万历斗彩八吉祥莲花纹碗,尺寸:16.8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6,020,000 ,成交时间: 2012-04-04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拍卖会(一)。

钤印款识:《大明万历年制》款。

5:明正德青花斗彩开光阿拉伯文出戟六管瓶,尺寸:高25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 ,成交时间: 2012-12-05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

六管瓶的形式始于五代,流行于宋代浙江龙泉窑,多与祭祀用器相关,具有五谷仓之类的意涵。本品器形独特,长颈,溜肩,鼓腹,足座外撇,瓶颈有六管对称装饰,饰以青花回纹、蕉叶纹,瓶腹中部有六出戟与颈部六管呼应,肩部斗彩绘饰如意云纹,间以红彩点缀五星朵花装饰,腹部绘青花主题纹饰菱形开光阿拉伯文,周围衬以变形斗彩如意云纹;近圈足处绘上下青花蕉叶纹一周。此瓶造型规整,施釉均匀,釉色典雅。青花沉稳淡雅,用笔流畅,技艺娴熟。独特的阿拉伯文装饰风格,正是见证中外文化交流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6:明嘉靖斗彩菊花纹杯(一对),尺寸:直径5.8厘米×2,估价:RMB 1,600,000 ~ 1,800,000,成交价: RMB 4,025,000 ,成交时间: 2016-12-06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嘉靖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此种斗彩杯仿自明成化年间,与成化葡萄纹杯一样为斗彩名品,属于御用酒器。后朝多有仿造,而嘉靖的极为少见,此品为嘉靖官窑细路瓷器。杯敞口、深弧腹、圈足,杯体轮廓线由口至足渐内收。外壁饰四组菊花纹饰,这种四面堆画折枝花果纹饰者古有“锦盆堆”、“锦灰堆”之称。此杯上的每个菊花由八片叶子衬托出一朵盛开的花朵,叶片舒张,呈现向上伸展的姿态,与秀巧的杯子相配,恰到好处。菊花则填绘黄色花蕾,而花瓣的颜色每朵不一,以两青花与两红彩相间排列。纹饰以青花勾勒出外轮廓,后填彩,设色明丽淡雅,纹饰生动。菊花为明清宫廷瓷器的常见纹饰,时至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古人认为菊花之所以在干燥的秋季盛开是有它“驱邪”、“解毒”的功效。又菊花是“隐逸君子”,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精神境界,为历代文人仕大夫所追求。清代雍正皇帝在他的《雍正行乐图册》中也有采菊东篱的画像,可见明清时期菊花在宫廷艺术之中颇有一席之地。与本品类似的斗彩菊花杯在北京故宫中有藏,明成化、明嘉靖的皆有,代表明清御窑斗彩瓷器工艺。

7:明正德斗彩缠枝花卉撇口尊,尺寸:直径13.8厘米 高10.7厘米,估价:RMB 2,3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2,645,000 ,成交时间: 2017-12-20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品为较罕见之明正德斗彩缠枝花卉纹撇口尊,存世稀少,该尊造型周整,釉色、花纹均为正德御窑斗彩之代表。

8:明万历斗彩八吉祥大碗,尺寸:直径17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2,587,500 ,成交时间: 2019-12-04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万历年制」款。碗敞口、深弧腹,下承圈足。造型隽秀典雅,胎釉莹白精良,外壁装饰斗彩莲托八吉祥纹,碗内心单独绘折枝灵芝一朵,胫部饰变形莲瓣纹。其绘画填涂采用“铁线勾”之法,在勾勒轮廓时,首先用双勾画出纹样,而后于其中填色,此法深受木刻版画影响,线条粗细变化一致,流畅而有力。所填诸彩,红彩浓妍,绿彩明艳,黄彩璀璨,青花匀亮,八吉祥纹样敷色皆各不相同,但诸色搭配妥帖,毫无纷繁堆砌之感,兼之得宜的留白,观之疏朗而雅致,底方框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

9:明成化斗彩花卉纹天字罐,尺寸:高9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2,415,000 ,成交时间: 2017-06-06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天」字款。天字罐是明代成化斗彩瓷器。因罐底用青花楷书一无圈栏“天”字款而得名,均为官窑作品。彩器中用青花纹饰片段或以青花勾勒轮廓填彩,画意生动,构图舒展。多绘海马、海兽、海水、朵云、夔龙、翼龙、蟠螭、缠枝瓜、缠枝莲及蕉叶等,纹饰线条柔和圆润,色彩明艳鲜亮。器有大小之分,最大者通高13厘米。成化时期的“天”字罐因久负盛名,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景德镇窑曾大量仿制成化斗彩天字罐。成化斗彩器早在明代晚期已是名品。《砚山斋杂记》云:“在胜朝则有永宣成弘正嘉隆万官窑,其品之高下首成窑,次宣窑,次永,次嘉,其正弘嘉隆万间亦有佳者。”此外,本书亦云,与本品同为斗彩器的鸡缸杯,其价值在当时已“值钱十万”,可见成化斗彩器之珍贵。本品胎体轻薄,直口,短颈,溜肩,腹下渐收,广底,底内署有“天”字楷书款。本品附有原配圆形器盖,盖顶微凸。盖顶以矾红料绘制团莲一朵,盖壁则以青花料绘一圈卷草纹。罐肩绘有一圈莲瓣纹,主体纹饰则是青花斗彩缠枝莲纹,六朵莲花以青花料描绘,而枝叶则在青花轮廓内填以绿彩。器底亦绘仰莲瓣纹。

什么是素三彩?


素三彩为瓷器低温釉彩之一。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素三彩在明代正德时已十分精致,与唐朝时期的唐三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清康熙年间,素三彩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顶点,派生出许多色地的三彩新品种,如黄地三彩、绿地三彩、虎皮三彩、墨地三彩、白地三彩等。这些素三彩新品种,以一种彩色釉铺陈为地,其他釉色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别具一格。多用于盖碗茶具、陶瓷茶壶等。并且运用了雕塑、镂空及锦地开光图案等技法,更加丰富了素三彩的变现了。制作时先在瓷坯上刻划出图案花纹,不施釉,高温素烧后,用色彩填在图案上,再以低温烘烤而成。

墨地三彩 地釉先施绿釉再施黑釉,问世以紫黑釉勾勒再填黄、绿、紫、白色。有的在墨地开光中绘白地三彩。墨地三彩稀如晨星,民初多有仿制。

虎皮三彩 以黄、绿、紫三彩相间点染成虎皮状斑块,釉面光亮变幻。器物有盘、碗及福禄寿三星。均胎骨致密沉重。清末民初有仿制。

白地三彩 清康熙朝三彩品种之一。以素白器为地,先刻出云龙、花卉、三果等纹饰轮廓,再用黄、绿、紫色绘出图案,最后罩以白釉。常见盘、碗等器。

三彩瓷塑 类唐三彩俑,将雕塑和釉彩结合起来,有仙佛、禽兽、鬼怪及福禄寿字壶均胎质坚致,造型生动。三彩康熙已很少生产,晚清光绪及民国初出现过一些仿制品,也相当精美。

斗彩、粉彩和五彩有什么区别?


斗彩、粉彩和五彩有什么区别?在古玩收藏中,对于喜欢玩古玩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对粉彩、五彩、斗彩并不陌生。但是,却有很的藏友把它们之间关系搞复杂了,最后搞的粉彩五彩不分,五彩斗彩不分和粉彩斗彩不分。这也是在收藏鉴别瓷器最要命的。那我就针对它们之间的区别与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讲讲什么是粉彩,粉彩别名“软彩”因为在材料中加如玻璃白,能用中国画的的渲染技巧施彩,绘图时可以随意增减颜色的浓淡和层次,特点是色阶多,彩柔和,过度效果明显,立体感强,能体现物体的深浅、阴阳、向背。而粉彩本于没骨画法,其所用原料,除袭用古彩者外,还创造颜色几种,如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其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色,皆用硝粉、石末、硼砂各项配成。”

以上所讲区别,一是技法,五彩是单线平涂,粉彩是没骨画法;二是颜料用法,粉彩除袭用古彩者外,还创造了几种颜料,胭脂红、羌红、洋绿、洋白等。如清康熙五彩花卉草虫碗和雍正粉彩人物笔筒等彩绘相比较,我觉得,康熙五彩碗画面配合紧凑得体,花卉草虫画得生动自然,比较明五彩更显艳丽动人。但和雍正粉彩笔筒相比,五彩碗颜色单调,红是红,绿是绿,很少层次感,雍正粉彩笔筒画面就柔和淡雅,因粉彩料中掺有铅粉并加施玻璃白,施彩厚,花纹凸起,层次分明,有立体感,明显尤于五彩,这也是粉彩长盛不衰的原因。

其次讲讲什么是五彩,五彩可以分为青花五彩和纯釉上五彩两种。纯釉上五彩很容易识别,最容易和斗彩混淆的就是青花五彩.青花五彩是在釉下用青花描画出所绘图案的蓝彩部分,罩釉烧成,而斗彩是以青花勾勒图案轮廓。

再次讲讲什么是斗彩,斗彩别名"青花填彩""青花点彩"。顾名思义,就是用青料在瓷胎上勾勒出文饰的轮廓线,烧成后用彩料填色.也有用青花做局部渲染。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想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

所以说有很多器物时代特征不明显,需要玩家仔细观察每个细节,以免造成损失。粉彩、五彩和斗彩的名称不同,颜料也有区别,文献记载也多不同,现摘录数则于下:《陶雅》云:“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日硬彩,雍正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属以他质之淡计。”《饮流斋说瓷》日:“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色彩甚浓,釉箔其上,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色彩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逸”。

通过对粉彩、五彩、斗彩之间的区别做了简单的讲解,在收藏过程中希望能给朋友带来帮助。

斗彩刍议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明代是彩瓷迅猛发展的时代,仅景德镇的彩瓷品种就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以青花、五彩和斗彩以及各种色地彩、素三彩为著名。彩瓷的大量出现,符合陶瓷装饰工艺从简单到复杂的客观规律,在丰富瓷器品种,提高装饰效果,美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斗彩与青花五彩是青花基础上产生的两种彩绘瓷器,它匀均有釉下青花,又有釉上多种色彩,施彩工艺也颇为相似,因此常有人将斗彩与五彩混同,有种传统说法“斗彩即是釉上釉下争奇斗艳”也只是笼统泛指青花五彩,而并未真正点出斗彩的特色。近年来,常有谈两者区别的文章面世,分歧点集中在关于“斗彩”一词的理解上,多数学者认为斗彩即是运用淡描青花勾绘出全部纹饰的轮廓线,然后在双勾线内施多种釉上彩所构成的一种独具特色 的彩瓷;也有少数学者则从“斗”字释意出发,认为“斗彩”的定名法可能与江西方言有关,因景德镇称“斗”有“兜”之意,即“斗拢”、“凑合”之意,因此斗彩法也即先用青料画纹饰局部,再用彩料凑齐全体。

那么究竟何为斗彩?斗彩与青花五彩又有哪些不同呢?

1、“斗彩”一词的由来

在明、清两代瓷书中很少有“斗彩”这个术语,能所见到的只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说法。迄今为止,成书于雍乾时期的《南窑笔记》恐怕是出现“斗彩”之说最早的一本著作。该书“彩色”一节中写到“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人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人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填出者是也。”这段文字似乎已比较清楚地介绍了明代瓷器的几种施彩方法,与实物对照来看,五彩是指纯釉上五彩,而填彩和斗彩则都属于青花五彩类。当代学者通过对彩瓷的科学研究,根据彩料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将彩瓷划分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称谓,已消失的“填彩”一词,只是在介绍施彩技法时才被提及。本文中提到一些学者以“斗”字的方言释意来解释“斗彩”的出发点正是《南窑笔记》中关于斗彩一词的说明。那么《南》中提及的“斗彩”是否与我们今天年憝知的斗彩实物相符呢?

2、从“成化斗彩”看斗彩的彩绘方法

被人们称为斗彩的精典之作,当属成化器。所以,探究成化斗彩的工艺特点,是我们了解斗彩的捷径,也是区别斗彩与青花五彩的最佳方法。

成化瓷器最重要的成就,莫过于斗彩的烧制成功,在当时斗彩是作为宫延御用的一种精美细瓷来专门烧制的,当时产量即非常小,因此遗留下来的就更少了,至今绝大部分收藏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总数也不过250余件。据明代《唐氏肆考》载:“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足见其珍贵。从现存实物看,成化斗彩的主要彩绘方法是:用青花在瓷胎一勾出纹饰的轮廓线,有的器物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烧成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淡描青花器,再在釉面上青花双勾线内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填以多种色彩,再入炉烘烧而成。例如;成化斗彩莲花纹盖罐,成化斗彩葡萄纹杯,成化斗彩鸡缸杯等斗彩精品均采用此种彩绘方法,而这种画法倒与《南窑笔记》中所描绘的填彩法完全吻合。

3、 斗彩与青花五彩

1985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了明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池龙纹碗;1988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又出土了与萨迦寺碗主题纹饰、装饰方法均相同的青花五彩,这一碗一盘的发现,把五彩瓷器的出现由过去的成化说提前到了宣德时期。自此以后,当代陶瓷学者才正式将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青花五彩一般以红、黄、绿、褐、紫等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粗看确有斗彩所谓“釉上釉下争奇斗艳”的相同艺术效果,但细观之,两者还有区别的:青花五彩的纹饰没有斗彩的青花轮廓线,而只是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将需用青花表现的部位先画出来。由于彩绘技法的不同,青花五彩显得色彩浓艳、花纹瑰丽;而斗彩相比之下则绘制精巧、色泽清雅柔和,更能清晰体现釉上釉下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如此看来,虽然《南窑笔记》中已有明确的“斗彩”概念,且既便是它确如某些学者所推测的,系从“斗”字的江西方言释意而定名;但事实上,这种将多彩色凑在一起为斗彩的说法与实物是不相符合,的相反倒与青花五彩的施彩技法吻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斗彩应是在青化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衍出来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它由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化精品。

什么是调色五彩?


什么是调色五彩?

什么是调色五彩?调色五彩是用于鉴定清早期以及之前的五彩的专用术语。

即此期的五彩色中的每种色调,并不是天然的单色,而是至少有两种以上的基本矿物色料调制。

因基本色料颗粒较粗,可以分辨出。如在红色中兑乌釉,便调色为泛绿胭脂水;如在红色中兑蓝料,便调色为泛蓝胭脂水;如在红色中兑黑料,便调色为泛紫胭脂水。

故由红蓝黄绿黑等五种基本色,可以调制成很多色调。因能辨出,故称调色五彩。

而以后,至今日,出现的五彩色,加工都很细腻,即使用普通放大镜,也寻查不到基本色料的矿粒。真品的基本色料的矿粒,呈扁状,有棱有角,给人以似冰块融化的感觉。

目前一些精心仿制的,还没有解破调色五彩的制作工艺,仅其色相似,但无调色的踪迹。又因古时的调色又是多样化的,继而又出现,形形色色的各种特征,如割草、掉色、发粉、易脏、大小龟裂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什么是斗彩?》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什么是斗彩?》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