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罐的鉴别 > 导航 >

你知道冬瓜罐是干嘛用的吗?清代冬瓜罐鉴赏

你知道冬瓜罐是干嘛用的吗?清代冬瓜罐鉴赏

瓷器罐的鉴别 古代艺术瓷器罐 古代红色瓷器罐

2020-06-13

瓷器罐的鉴别。

冬瓜罐因为形似冬瓜而得名,盖子就是模仿瓜钮形制的,但是老百姓也喜欢叫人头罐,流行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你知道冬瓜罐是干嘛用的吗?

之所以广泛普及肯定跟实用性有关系,明代和清代早期我认为是以陈设为主,因为冬瓜罐上瓷器画片以有仙鹤、孔雀和锦鸡纹饰的,搞收藏的藏友其实都知道清代文官一、二、三品官服胸前挂的补子上边的纹饰分别是上面的三种动物,所以足可见其寓意了吧!而这件清黄釉地粉彩凤穿牡丹纹盖罐,牡丹花和凤凰,寓意花开富贵,非富即贵啊。

清黄釉地粉彩凤穿牡丹纹盖罐

到了清代中晚期和民国时期主要是实用外主了,用来存储一些小物件,顺便在客厅里做摆设,欣赏和使用两不误。

清霁红釉冬瓜罐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末民国粉彩冬瓜罐


清道光朝新创器型,收口丰肩,器身呈高筒形。器有大小:大器分有盖与无盖两种,小器均无盖。以粉彩器为常见,多以瓜蝶和白菜等为饰。民窑器,有豆青釉青花和信哥釉品种。其形制始见于湖北武汉龙泉明永乐年间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后历朝未再见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现并成为晚清时极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丰时盖钮似宝珠,同治以后则呈烛焰式。

。因器身形似冬瓜而名。清道光朝新创器型,收口丰肩,器身呈高筒形。器有大小:大器分有盖与无盖两种,小器均无盖。以粉彩器为常见,多以瓜蝶和白菜等为饰。民窑器,有豆青釉青花和信哥釉品种。其形制始见于湖北武汉龙泉明永乐年间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后历朝未再见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现并成为晚清时极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丰时盖钮似宝珠,同治以后则呈烛焰式。

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加上质地坚固,又有宜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首选物品。东汉时,青瓷罐的形制呈显多样化,其中的青釉五孔罐、青釉布纹四系罐,为当时代表作。

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后来在两晋南北朝非常风行,并延续至唐宋。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作用有关。同时,亦与四系、八系,给人以平稳感及美的享受有关。譬如,西晋青瓷不单把系设计成弓形、桥形,还出现狮形、羊形等造型;东晋时又刻意在系上施加点彩;南北朝时的系竟多达8至10枚,这些,并非都应了功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美观,或者说,是集实用与装饰于一系。到了唐宋,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使青釉、白釉如冰似玉。而此时,器物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加上罐体又出现了瓜楞、柳条形等花样制式,才让肩部之系,显得不那么重要,遂退居于次要地位。

清代,把婀娜多姿的瓶,同"平升三级"仕途凑在一起,同"吉庆平安"、"平生富贵"等人生美好追求联系在一块。甚至,干脆把有些瓶称为尊(康熙时多尊),或就其外形赋予各种人文精神,如观音瓶、柳叶瓶、一统瓶等等。这些,是因为瓶有瓶的可爱之处,敬而远之实属愚蠢,为此,才找出这么一些谐音和理由,让瓶儿不独官复原职,还与百姓同乐,共享荣华富贵。于是,罐被贬去重当盛贮之用器,瓶则名正言顺地重得宠幸。这是明清两代一个罐多瓶少和一个瓶多罐少的原委,也是明代罐不同于清代罐的关键所在。

以上供大家参考 (图文无必然联系)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一对)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口径15.3cm;底径14.4cm;通高29.2cm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底款

清康熙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早期无款居多,康熙二十一年之后均有落款。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是整个清代瓷器之首。康熙时期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是胎质、制作工艺和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时期的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丰富多样。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

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它们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高级的工艺师创作,艺术价值更高。

看构图。青花瓷的艺术构图是评价青花瓷器价值的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大清康熙年制款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一对)

此件藏品为康熙年间青花盖罐,整体品相完好,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釉面匀净,青花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通体以青花南狮花卉纹装饰。实乃为康熙年间的顶峰之作,收藏之佳品

【陶瓷文化】清代青花将军罐鉴赏


将军罐,是因其体形硕大、造型饱满、气魄雄伟酷似一位头顶缨盔的将军而得名。从元代由短颈大腹的无盖大罐到明代的荷叶盖罐逐渐演变形成,从存世的实物来考证,真正成熟的将军罐是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开始,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官窑、民窑大量烧造。清代中后期更是备受推崇。将军罐也由实用器皿逐渐发展为用来陈设装饰、供奉避邪的艺术品。清代中期的缠枝花青花将军罐高45厘米,直口、丰肩圆胸,腹部渐收,器型饱满,整体就像两位戴盔披甲壮年的将军,器型稳重挺拔,威猛刚健。青花图案自上而下共分七层,盖子顶是蓝色的围棋钮,往下用青花绘出2朵枝条纤细修长、花朵丰满的缠枝花,在盖子的折沿上用泼墨留白的手法绘出半隐半现的梅花,花朵分内外两圈。罐子的颈部是连续的如意纹,肩部用青花绘制的如意头花边披肩。作者在罐子的胸部与腹部巧妙地运用写意的线描手法绘满了浓淡相间的缠枝花,委婉流畅的曲线将花朵与叶子表现得婀娜轻巧。腰部以下是变形的回纹。这种庄严威武的造型与浪漫娟秀纹饰巧妙的配合,逐渐成为了大众非常喜爱的风格,这也是从清代乾隆开始一直到清末青花瓷上较为流行的典型纹饰。

在对大量的新旧陶瓷标本分析中发现,新瓷的表面光泽与旧瓷的光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古陶瓷的光泽由强到弱(逐渐切弱),虽然显得暗淡,但过渡逐渐,比较自然。这对青花将军罐的青花发色凝重、淡雅,图案的边缘比较朦胧、柔和。因为在上百年的岁月里,釉子因不可避免受到磨损、风化、侵蚀而发生老化,釉子表面与内部的老化与劣化改变了釉子的光学性能,釉子表面的光泽降低内部的光泽加强,清晰度与透明度不断下降,最后变成了一层毛化膜层,在毛化膜层的作用下,古陶瓷釉下的图案也会变得柔美、凝重、典雅。特别是图案的边缘比较朦胧、柔和。而那些新仿瓷釉下的图案就显得清晰、单薄,缺少立体感,特别是图案笔画的边缘比较锐利、清新。

在这对青花将军罐盖子的钮上能看到比较明显的磨损,损伤是多年自然使用的痕迹,这个与人的使用习惯和器型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使用时人手经常摸触的地方以及放置时陶瓷与放置经常接触的地方往往磨损比较严重。凡是人手经常触摸的地方多是陶瓷器型凸起的外沿的“峰部”,触摸较少的地方常是陶瓷器型凹陷的内缩的“谷”或“沟”部。“峰部”越突出,凸起就越常受到磨损其光泽就越暗;无论新瓷经过怎样人为的打磨、去光,破坏的多是外部和外表,只是造成了表面的粗糙,它里面没有被破坏的地方发光还是很亮。而古陶瓷的表面结构的破坏和改变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它遭受到的破坏是长期的。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将军罐成了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目标,但与花瓶等其他古玩不同,将军罐是由罐子与盖子两部分组成,在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大多数身首异处,特别在文革“破四旧”的年代又因体积太大难以藏身而大量被毁,完整的传世品较少,所以这一对原配的、完整无缺的清代缠枝花青花将军罐更是稀有,弥足珍贵。

清代鹧鸪斑纹罐


昨日去逛古玩市场,看见一个罐,卖家称这是清代鹧鸪斑纹罐。卖家继续介绍:放眼看去,此罐釉色精美,花纹独特,是件难得的清代脱坯瓷器。

过的一个小女孩轻声说,这样的罐我经常在古玩瓷器市场看到,不会是真的吧?她身边的男孩答到:“我不怎么了解瓷器,我就是吃饭做菜的时候经常见到瓷器!”两人边说边走远了!这时候一个瞧了半天的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开口了:“这上面贼亮贼亮的,怎么看都不是老的,是新货!”

家此时开口了:“这是鹧鸪斑纹罐,采用的是脱坯工艺,在器身上面可以看见有红色点斑和黄色点斑,两种不同颜色的斑!这是我五年前收的!这个再怎么也能值五万元!我当时买的时候都快这个价了!”

个跟这个卖家相熟悉的人说话了:“这个东西在市场上还是蛮常见的,我觉得这个东西的价格应该不会超过两万元!”

位玩瓷器的老人瞧了这件瓷器后,给出的意见是,这的确是清代的鹧鸪斑纹罐,但是价格不可能上万的,合适的价格也就在大几千元左右!这件清代鹧鸪斑纹罐这样的价格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实脱坯不是什么神秘的工艺,不能说元青花采用的是脱坯工艺,采用脱坯工艺的瓷器就很值钱,脱坯工艺与瓷器的收藏价格没有一点关系。鹧鸪斑是宋代建窑的产品,就是斗茶的茶盏里边一个非常稀有的品种。宋代建窑的鹧鸪斑瓷器到现在为止只发现几个瓷片,因为它比较稀少,所以认为鹧鸪斑瓷器特别名贵!但是这件清代鹧鸪斑纹罐事民窑的,如果是官窑的话,就肯定不止几千元的价格了,要远远高于这个价格。这个鹧鸪斑纹罐还算民窑中的精品,但以现在市场的价格来看,六七八千元很正常的。

清代瓷器鉴赏,你知道多少?


清代陶瓷鉴定,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关注。2014年谈及中国古董珍玩拍卖市场,清代陶瓷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清代陶瓷鉴定,您了解多少呢?

要想知道清代陶瓷鉴定,首先要了解清代时期陶瓷都有那些艺术装饰,清炒时期的瓷器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最为繁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个别的牵强附会。图案种类如此之多,大家在对于清代陶瓷鉴定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方可。

清代瓷器款识多而普遍,无论官窑、民窑器,除康熙初期外,大多留有各式款识。

顺治时期的官窑瓷器,年号款不多见,主要有楷书六字双行“大清顺治年制”、楷书四字双行“顺治年制”,均为青花书写,青花色泽比较深浓沉稳。另有少量“大清年造”、“大清年制”的,均是明末遗风。

康熙早期款识字体以楷书为主。帝王年号款少见,多为干支纪年款、斋堂款、图记款、花押款。款识排列多种多样,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四字双行,四字十字形钱文排列等。

中期仍以楷体字为主,且大量出现帝王年号款。排列形式也趋向统一,以六字双行为主。

晚期则以楷书为主,另有少量篆书,排列形式也以六字双行为主。

康熙民窑器极少写年号款、纪年款的,大多数为赞颂款、吉祥款,尤其多斋堂款、图记款。

雍正款识以楷书六字两行和四字四行为主,有少量六字三行和六字一行的。此时篆书款也逐渐的多起来,有四字双行,六字双行,六字三行多种形式。

雍正民窑器仍以斋堂款居多。

乾隆时期的款识由康、雍时期的楷书为主变为以篆书为主。排列由六字二行为主变为以六字三行为主。书写材料除青花外,多种材料并用。

乾隆民窑除大量吉祥款、赞颂款外,也有不少写年号款的,但一般字体草率,有的甚至只是半边字,不可辨认。

嘉庆款识也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的。

民窑款识多为吉祥款、赞颂款、斋堂款之类,书写工整。也有写年号款的,字体草率。

嘉庆时期还兴起了一种篆书带方框的款式。篆书工整、框线整齐,似图章印鉴,故俗名印章款或图章款。

道光款以篆书为主,大多为六字三行式排列,也有极少一字横列的。

道光民窑器中,部分王公大臣烧制的斋堂款器,质量颇高,款字书写也见功力。

咸丰款识楷篆并用。款式则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等。嘉庆朝始兴的篆书图章式款,此时大为盛行。

同治款识以楷书六字两行为主,青花书写色调浓艳,略有晕散。

民窑器除大量吉祥款外,也多年号款。年号款多为六字二行,也有四字双行者,均为红彩印章或篆书款,大多字迹草率,色泽暗涩。

光绪款识楷篆并用,以楷为主。款式多为六字二行。

民窑器多为篆书图章式款,篆书十分草率。民容器中的斋堂款器,制作上乘,款识也较精。

宣统官窑款仅见楷书,六字双行,以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泽明快,无圈栏。

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图案。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什么是耐磨陶瓷涂料 你知道吗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家装中对瓷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什么是耐磨陶瓷涂料和耐磨陶瓷涂料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耐磨陶瓷涂料是一种非金属胶凝材料,它是采用耐酸和耐碱的人工合成原料经严格的工艺配比和先进的无机聚合技术制成的一种粉状陶瓷材料。在施工现场,将特制液体无机胶水加入这种材料,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涂抹在设备内衬或表面,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在常温下3d后达到陶瓷的结合强度和硬度,故名耐磨陶瓷涂料。

(1)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和刚度

陶瓷耐磨涂料主要由耐磨骨料和结合系统组成,密度非常大,无大的宏观缺陷,强度可达130Mpa,是一般混凝土和耐火浇注料无法企及的,主要是采用了离子化合物和部分人工合成共价化合物,其离子键结合牢固,所以强度和刚度很大,可有效抵御物料的冲击力和剪切应力。而结合系统由于采取复合强化措施和特殊处理,形成化学结合,致使其强度很高。

(2)具有优良的韧性和抗震性

由于陶瓷耐磨料采用无定向刚纤维和定向网状增强措施,通过耦合进一步改善韧性,所以断裂韧性强,可有效防止冲击力造成的破损和剥落。另一方面由于离子键和其共价键为强结合键,键能比较高,低温对其影响很小,而且它的振动频率极高,常温难以对其构成威胁,不会产生热震损毁。

(3)整体性好

由于耐磨陶瓷涂料采取了双重补强措施,有的甚至采取了多种补强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材料性能。而且陶瓷材料低的膨胀系数等,使其体积稳定,不可能产生裂缝,因而整体性好,另外施工为整体施工,无接缝出现,因而整体性进一步提高。

(4)环境相容性好

由于采用了耐酸和耐碱的人工合成原料,不会和矿渣发生反应,同时由于这种材料多为高温合成原料,晶体发育好,结构完整,环境温度不会对它造成大的影响,属环境惰性材料,因而对环境敏感性差。

(5)无环境污染

耐磨陶瓷涂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份为硅酸盐,和地球岩石圈成份相近,不会造成土质恶化和重金属离子污染,不会影响生态环境,是一种绿色环保型的产品。

唐代绿釉茶叶旋纹罐是实用器吗?


首先,从起源来说,唐三彩就是借助唐朝厚葬之风气才得以技术突破发展壮大的,就是为了随葬。

其次,从实用角度来说,唐三彩是多彩釉色的“陶器制品”,胎质松软不结实,因此防水能力比较差。比起同时代的青瓷白瓷这样的“瓷器制品”来说,实用性远不及。

再次,从加工工艺来说,由于陶器并非日用器皿常用材料,其工艺从汉代开始就没有长足的发展,唐代制作唐三彩要使用二次烧成法,期间还需反复描绘,完成时间冗长。

中国古代的日用器皿,早期用陶器和青铜器为主。从汉代开始,漆器逐步取代前两者。到了初唐,漆器和金属器并驾齐驱。但到了中唐时,瓷器淘汰了漆器和金属器,并边缘化了陶器,成为唯一主流日用器具的材质。

根据大量出土的唐三彩罐、壶、盆来看,大部分器物内壁都不施釉,可以断定基本都是陪葬品。而这件唐代绿釉茶叶罐内外施釉,做工精细、胎质洁白细腻,敲击时声音清脆,说明胎质比较坚硬,作为实用器也是有可能的。中华文化历史千年,留下不少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艺术品,还需进一步的去探索。

钧红釉苹果罐鉴赏


宋代的钧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成为钧红。因它最初为河南禹州钧窑所烧制,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钧红釉苹果罐

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其他金属氧化物。因此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调,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红色,所以又称为“玫瑰紫”和“海棠红”。自元代后,禹县钧窑日渐衰落,至明初已不能烧钧红釉瓷器了。但值得庆幸的是,禹州烧制钧红釉的技艺被其它产瓷区继承了下来。景德镇自宋末起就已开始烧制钧红釉瓷器。钧红制品中,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钧红釉的创制,为陶瓷的装饰工艺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明代的宝石红、霁红,清代的郎窑红、桃花片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都与钧红有关。

钧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釉色,釉层肥厚,红而且浓,滋润均匀,华而不俗,釉层中有细小的龟裂纹理。此釉在高温焙烧的过程中虽会向下淌流,但色釉一般不脱口,而且多生窑变,特别是清中期时窑变色泽丰富,流淌自然,成行成丝,满窑变或局部窑变,深受世人所爱。清代的钧红釉烧制比较复杂,白胎烧制时在器表罩一层酱黄色的护胎釉和铜红釉。

此钧红釉苹果罐胎骨很白净,修胎很规整,釉面很光洁,其内口的护胎酱釉色泽较深,而底部护胎釉釉色不很厚,略呈现黄色,器底旋胎纹和跳刀痕清晰可见,红釉表面光润,釉层很肥厚。且底足不平整,这是由于这种釉在烧制中流动性强,烧制时器物多被盛装的匣钵连到了一起,不把匣钵打掉,器物拿不下来,故老的钧红釉器物在出窑时都是从底部慢慢的将匣钵上砍下来的。外表光滑,开片均匀,远观近观都有让人陶醉的感觉,值得珍藏!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你知道冬瓜罐是干嘛用的吗?清代冬瓜罐鉴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你知道冬瓜罐是干嘛用的吗?清代冬瓜罐鉴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罐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