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古今通宝收藏小常识 关于青花釉

古今通宝收藏小常识 关于青花釉

古代瓷器收藏 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2020-06-22

古代瓷器收藏。

古今通宝收藏小常识(五十五)

关于青花釉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到了汉代又发明了用铅作助溶剂的纸温铅釉,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现代日用陶瓷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古釉。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灰釉(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古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

一般釉的厚度只有坯体厚度的1%-3%,但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致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使用强度,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等作用。

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分,1100°C以下烧成的釉称为低温釉,1100°C-1250°C之间烧成的釉为中温釉,1250°C以上烧成的釉为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分类,白釉大概是人们出于对银器的钟爱,颜色釉是以其五彩缤纷受到人们的欢迎,结晶釉的纹样变幻美丽动人,窑变纹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裂纹釉清晰古朴、高雅别致。除上述外,还有无光釉、乳浊釉、食盐釉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千姿百态的流动釉、神奇莫测的变色釉、霞光闪烁的彩虹釉、贵如明珠的夜光釉等新品种。

青花是以钴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

白地青花是青花瓷的基本特征,而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又各具特色。永乐、宣德青花浓艳凝重,成化、弘治青花柔和淡雅,嘉靖、万历青花鲜艳泛紫,康熙青花色分五彩。至此,青花瓷的发展达到顶峰。

永乐、宣德时期是我国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绘制纹饰图案所用的青花色料是进口的苏尼勃青。由于这种原料含锰低,故能烧出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较高的含铁量又形成了点点黑斑,与浓艳的蓝色纹饰相映成趣,这种凹陷的黑斑,是永、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后人难以模仿。

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釉下绘出各种纹饰图案的釉下彩瓷。

白地红花的釉里红产品,其烧制工艺与青花瓷相似,但由于铜需要在还原气氛中才能烧成红色,这比青花瓷的生产又增加了难度,明清景德镇工匠成功地掌握了这一项烧制技术,生产出多种釉里红产品。

单色釉,是指单一色彩的釉。明清两代烧制瓷器使用的最基本的釉是无色透明釉,只有熔人某种化学元素,且在不同的气氛、温度下,釉才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根据其制作工艺的区别,单色釉又可分为高温单色釉和低温单色釉两大类。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古今通宝收藏小常识 清代瓷器品种介绍


古今通宝收藏小常识(三十六)

清代瓷器品种

清代的瓷器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烧炼中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色彩奇幻,斑烂绚丽的"窑变"花釉等等。其他如釉下三彩、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缸豆红最为著名。

唐窑和唐英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在景德镇镇陶时所烧制的瓷器世称"唐窑"。唐窑瓷器非常精美,其制作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瓷器》一书中就说:"中国瓷器,到了唐窑,确实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这表现在瓷器装饰方法,造型设计以及制瓷技术方面"。瓷器装饰仅高、低温颜色釉就有57种;彩绘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写意之笔,青绿渲染之制,四时远近之景"无所不有,而且"规抚名家,各有原本";造型设计上,则从"古札器尊鼎卤爵之款制,到瓜瓠花果象生之作",应有尽有。

唐英在景德镇督陶时间长近30年,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显著的督陶官。他悉心钻研陶务,身体力行,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还对景德镇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先后编写出《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瓷务事宜谕稿》等著作。

近代的景瓷生产

花有荣枯,月有圆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后,景德镇瓷业生产就从巅峰走向下坡路,产量、器质、品种、造型等都呈现明显萎缩状态。特别是雅片战争之后,战乱很多、政局动荡、外资入侵、市场缩小,景瓷生产也受到严重推残。延续500多年的御器厂也随着清祚的倾圯而寿终正寝。民国时期,社会仍不安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寇侵华期间,景德镇多次遭日寇飞机的轰炸,坯坊窑房大面积破坏,全镇瓷窑能烧的只有33座,处于奄奄一息境地,整个瓷业陷入低谷。一直到解放前夕仍无起色。不过,在这不景气的年代里,瓷业生产操作方面却有所进步,技术上有所革新,出现了脚踏辘轳车、手摇碎釉机、石膏模型铸坯、雾吹器施釉等。特别是清末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景德镇陶瓷业进入一个企业化时代,而且有不少创新,还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试行机械生产、贴花纸彩瓷,煤代柴烧造等。

关于彩陶的小常识


关于彩陶的小常识

彩陶是陶瓷中的一种,它是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色彩,是远古时期传承下来的艺术品。随着人们对陶瓷的深入研究,彩陶也开始走进了大众的视线,很多的收藏家甚至是普通的玩家他们开始收藏色彩明亮、具有优美造型的彩陶。彩陶在日渐被重视的下,开始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它的发展史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那么,关于彩陶的一些小常识,你知道吗?彩陶,不是我们平时在家中随便乱摆的装饰品,作为一名喜欢彩陶的爱好者,应该了解彩陶的一些常识,而不是仅仅关注彩陶的“外表”。

首先,彩陶的主要原料的红粘土,是手工艺者用红粘土制作彩陶的形状,放到高温下进行烧制而成的。然后经过加工在彩陶上面绘画出花、鸟、树、兽、人等物体,或者几种物体同时出现在彩陶上,形成一幅画。几乎所有的彩陶上所描绘的景物都是栩栩如生、唯妙唯俏、精雕细琢,彩陶绘画工艺的精致也是形成彩陶如此珍贵的原因之一。

其次,彩陶发展到今天,主要包括了刻花陶和彩釉陶等几种类型,现在彩陶的品种更加多样,手艺更加精湛,彩陶越来越精美。彩陶在过去的历史里面,主要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情感,对某些事物的赞美或者纪念,而到今天彩陶的作用更加倾向于审美,更多的是具有了现代气息,更加符合了人们的审美观。

彩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作为后代,我们要在欣赏彩陶带给我们的美时,还要做好彩陶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古今通宝收藏小百科 瓷器的“件”


景德镇,一些外地顾客在商店购买瓷器时,营业员会问:“你要买多少件的?”客答:“只买一件”。显然,前者所问,后者不懂;后者所答,却非前者所问。

景德镇瓷器的“件”,并不是数量单位,要讲购买数量,称个、只、筒(10个),如一个碗、一只瓶等,而“件”是指器物的大小规格。《景德镇陶录》 载:“陶瓷有以‘圾’称者(俗称‘件’),自五圾起以至百圾、五百圾、千圾……”《释文》:“圾,本又作岌。”以上说明在古时,“圾”、“件”、“岌”三 者通用。《尔雅》中有“小山岌大山”之句,指的是山峦重叠,高耸魁大之意,而借用到瓷器上,就是形容瓷器越大,“件”数越多。清代以前,人们常把“圾”与 “件”混用,到了清末民初以后,“圾”逐渐被人淡忘,“件”被广而用之。

其实,“件”是景德镇传统手工瓷业特殊的规格称谓,量化数据并不十分严格,只是凭感觉有一个大概的标准。瓶类的“件”,一般根据高度叫单件、双 件、十件、百件、千件、万件;缸类的“件”是根据口径大小,从30件起直至千件;壶类的“件”是根据容量,从5件到百件不止。而成套的文具、茶具、餐具等,它们的单个数量却又称作“头”,如一套茶具中有4个茶杯、一个茶盘和一把茶壶,这套茶具就叫6头茶具。

古今通宝是中国艺术收藏品业界领先的品牌,公司总部在广州,古今通宝中国收藏品上海展览交易中心落户上海文化中心区域静安区黄金地段。古今通宝“六位一体”集展览、交流、鉴定、拍卖、销售、保管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经营模式,搭建了一个高素质、高规格、高效率的艺术收藏品展览交易平台。

古今通宝拥有业内最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聚合效应,特别是首创全国巡回展览、巡回拍卖的市场模式,为上海乃至全球艺术收藏品的买家和卖家提供最为便捷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古今通宝”还与“中国抢救海外流失文物基金会”达成协议,“古今通宝中国收藏品展览交易中心”将免费为“中国海外淘宝团”抢救回来的文物进行展出和宣传,并提供拍卖、鉴定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服务。

(一)展览

收天下之精粹,藏古今之瑰宝。古今通宝——规模至大的展览交易中心,为您的藏品创新,一个基于中国市场的巡回展览模式。

(二)交流

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对话。古今通宝——蕴藏旷世奇珍的殿堂为您构建一个最宽广的文化交流平台。

(三)鉴定

权威的鉴定团,卓越的专家群。汇聚而成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智慧,与您解读真伪,共同见证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四)拍卖

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古今通宝——全国巡回展拍卖模式,保证您的每一件珍贵藏品,都具极大的升值空间。

(五)销售

诚信铸品牌,服务创价值。古今通宝——涵盖全国的连锁销售模式,为您的艺术藏品创建最为畅通的销售渠道。

(六)保管

尖端的技术,严密的防护,构筑固若磐石的“艺术收藏品银行”,为您的珍贵藏品,提供最为安全的、皇家级的护卫服务。

清康熙青花瓷小常识


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 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3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4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5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6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花,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7 、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绘在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上。

8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的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药,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数量不是很多,但别具情趣。

9 、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发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重鲜艳带晕散的艺术效果。其次还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这时期最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钴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呈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面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面,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制水平还是很高的。

10、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外销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表花、五彩两个品种,基本都是民窑器,用色偏浓重,造型高大,纹饰也适应于国外市场的需求,规整繁缛,并有许多创新式样。

11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列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古朴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 80 厘米,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与修胎工艺的精进。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富有阳刚气势,制作很清楚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方形器,如方盘、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较而言,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充分表现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与制瓷技术的进步。

12 、康熙青花瓷器种类繁多,根据一些常见器物现择要分类介绍如下:

瓶类: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为陈设观赏。有长颈瓶,早期瓶高颈粗,晚期瓶矮颈短。梅瓶小唇口,短颈,体丰满,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无款,有平肩、溜肩两种,形体大的胎轻,个别釉面有开片,体小的胎重。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 46 厘米左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青花祝寿圆棒槌瓶,洗口,长直腹,高达 77.6 厘米,形体高大,十分引人注目。又如康熙青花渔家乐方棒槌瓶,都是这类器的精品。葫芦瓶,口沿部分增高,洋重线条美,底部有露胎和书款两种,前者仿明代特征。锥把瓶、玉壶春瓶与明代相比颈部缩短,腹部肥大。胆瓶、天球瓶、蒜头瓶、荸荠扁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为康熙朝新创器型。此外,还有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等。

13 、尊类:摇铃尊,又称纸槌瓶,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式样,平底内凹,均有款,所见多为青花及釉里红两个品种;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它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多是康熙中、晚期产品,无款居多。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高 73.5 厘米,及青花雉鸡牡丹图凤尾尊均属代表之作。撇口尊、琵琶尊、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双陆尊、石榴尊、马蹄尊、筒式尊、兽面衔环尊、观音尊、双耳尊等,其器型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撇。

14 、罐类:将军罐,始见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 6 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15 、花觚类:大器居多。早、中期大量生产,基本是民窑产品。一般器型高大,高度在 45 厘米左右,份量适中。早期简单呈筒形,平底内凹。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层台底,足内常见书写仿明代成化、嘉靖年 6 年字款,其双圈画的很大,有的花觚只画双圈,有的不写款,多数是口径大于足径。

16 、壶类:执壶、贲把壶;又称“藏草壶”,宗教法器,是仿照藏族银制贲把壶形制烧造而成。茶壶,饮茶器具,烧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样式,善于随形变换,有竹节式、桃式、提梁式、端把式、八宝式、“福”字形、“禄”字形、“寿”字形等。壶体与壶流、壶柄比例适度,和谐统一,端庄大方。茶壶常见画松竹梅和博古图。博古即是用各咱工艺品组合成的图案。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松竹梅纹茶壶,构思巧妙,盖钮、流柄塑成梅枝、竹节及松树,在用青花绘松、竹、梅纹,将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精美雅致。鼻烟壶,做为盛放鼻烟的器皿,开始在当时广为流行,但式样单一,呈筒形,又称炮竹形。小唇口,外绘缠枝莲花、折枝菊花和寒江独钓图,前者多无款,后者多写成化年制 4 字仿款。

17 、笔筒类:文房用具之一,数量很多,器壁多较厚。较明末清初有了明显的变化,流行口底相若的圆筒形,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具代表性。另有撇口形、竹节式、束腰式等,束腰式多出现在早期,有的口部施浆白釉,已不是主流品种。最常见的是玉璧形底,底心出脐微向内凹,有釉,比外壁釉要偏白、薄,脐内的外围有施釉和无釉两种,后者居多。其次是台阶底,圈足和平底无釉露胎。也有的是底部有三个条形小足。官窑笔筒多书长篇诗文,诗尾常用釉里红篆书“康熙传古”方章。民窑釉面泛青,多画山水人物故事和花鸟图。个别带有纪年如康熙二十年山水人物笔筒、康熙十三年山水笔筒等,这类带纪年的民窑笔筒,总体特别是胎厚重,底无釉,口沿与近底处往往有暗刻双弦纹或卷草纹,而这种暗花边饰在明末崇祯和清初青花瓷中非常流行,如笔筒、莲子罐和筒式瓶中经常看到。

18 、花盆类:养花器具。形体庞大,胎体坚硬,沉稳敦厚。常见有圆形、圆筒形、椭圆形、海棠形、四方形、长方形、六方形等。造型端庄、古朴,制做考究,多是康熙晚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康熙皇帝祝寿而烧制的。做为御用养花器具,因而器上身出现许多象征长寿的吉祥图案如“松鹤延年”、“寿山福海”、“鹤鹿同春”、云龙、云凤、云蝠灵芝、八仙图等,也有绘山水人物图、百子图,口部多折沿,底心有圆孔,沿下青花写有“大清康熙年制” 6 字楷书横款。

19 、盘类:日常生活用器,中小型居多,早、中、晚期均有烧造。有些差别不是很大,有高足盘、花口盘、方盘、折沿盘、撇口盘、菊瓣盘等。圈足略高,比较而言,民窑釉面泛青,胎要重于官窑青花,足宽厚。盘底一般平整满釉,少见明代的塌底现象。外销瓷有别于国内用瓷,多为折沿,浅壁。胎极轻,很精致,质量高,青花艳丽,纹饰既有传统的花鸟纹,也有西方国家的花卉和楼阁等,带有异国情调。而从文献上来看,销往欧洲的居多,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大量康熙青花外销瓷的收藏。器底往往写有“玉”字款。

20 、碗类:有高足碗、盖碗、盒 碗、卧足碗、敞口碗、折沿碗、折腰腕、撇口深腹墩式碗、四方委角碗、小斗笠碗为康熙朝创新式样,除青花外还有斗彩,里外常画凤竹纹,采用的是过枝手法,这种由外到里的过枝画法,为当时所首创,后期雍正、乾隆广泛使用。足内写“御赐纯一堂”双方框款。康熙青花碗画面都不是很繁密,装饰得体。官窑以龙、凤为主,常见有云蝠、朵云、松鼠葡萄、牡丹花、八宝、八卦纹等。

21 、盒类:上下结合紧密,盖面扁平,圈低矮、平切。盒底常见有“清玩” 2 字,外壁往往画人物,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 6 字款的常常通体画缠枝牡丹。另有圆盒、四节圆盒、小印泥盒、串铃盒、棋子盒等。

22 、杯类:有高足杯、酒杯、茶杯、螭耳杯、铃铛杯,铃铛杯大口,深腹,小圈足,足高,因其外观极令铃铛而得名,又称仰钟不,是康熙朝富有朝代风格的器物。有薄胎、深胎两种。官窑胎薄多敞口,民窑胎厚多撇口;套杯,多为 3 个 1 套大中小合成一体,外壁常绘诗句人物,后期雍、乾二朝数量明显增多有 8 个、 10 个。乾隆以后套杯多是粉彩。十二月花卉诗句杯,为康熙朝官窑青花名品之一。属精美之器,景德镇曾成批地烧造。除青花外还有五彩,宫中有大量传品,这种花卉杯制作上技术要求高,烧造难度大。胎薄如纸,轻巧莹透,青花淡雅,晶莹光润,已经达到了只见釉而不见胎的程度。古人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来形容它可谓恰如其分。杯身分别于一面绘代表十二月份的花卉,另一面书五言或七言泳花诗句,诗句后面均有一方篆书“赏”字印。十二月花卉杯在康熙朝以后也有少量烧造,多是粉彩,成套的不多,极少见到青花。

23 、仿古铜器的式样有:炉、尊、觚、爵、杯、豆等。有的不仅造型仿,纹饰也画古铜纹,如饕餮纹、兽面纹等。

康熙朝十分崇尚明代青花瓷器,根据文献记载,多是在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郎廷极任江西巡抚时期烧制的。从传世品看,仿明代青花,以宣德朝最多,且最为成功,不仅按照宫中宣德青花为蓝本进行精心仿制,有的还将宣德纹饰画在本朝风格的器物上。有目的是想“借古耀今”。仿宣德青花的作品,多出自郎窑,不仅造型、尺寸相同,纹饰、款识也十分逼真,若不仔细观察对比分析,很难区分,达到了“与真无二”、“比视宣成欲乱真”的程度。清人刘廷玑的《在园杂志》称赞郎窑“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成、宣,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辩别。”说明康熙仿宣德青花取得了高度成就。

24 、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图案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能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反映当时思想与生活习俗的图案大量出现,绘瓷匠人水平决不低于官窑画师,突破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自由地发挥民间大众化特点的艺术风格。而官窑青花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纹饰对称、平衡、整齐,主题,醒目、突出,仍代表着当时绘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25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也有不少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改变了明代青花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泻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和借鉴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手法,浓重、淡雅层分分明。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即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的色调。所谓“分水皴”就是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在胎上描绘,技术上要求高,少的三五种,最多能分了八九种色阶。山石的描画,多采用斧劈南宋画院派的风格。运笔时勾、染、皴、擦、点各种绘画手法并用,这全靠画工手笔功夫来完成,构图讲究多样化,强调画面活泼有趣味,视野开阔,无论画面大小,都有一种很完美的情境。可以说,康熙青花将中国绘画的技法,经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使我国瓷器装饰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有的画面结合刻、划及镂空堆贴等工艺。同时还广泛借鉴其它姐妹艺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装饰,尤其是青铜器、漆器和织绣等。

26 、取材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师法自然和社会,反映世俗生活,主要有:植物花卉、山水、动物、人物故事、神话故事、吉祥纹以及长篇诗句等。也有一些是来自明末清初的木刻版画内容,康熙青花千变万化的装饰图案,也为其后雍、乾青花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7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在清代一朝是最为丰富多样。早期青花一般不书帝王年号款,偶见以宫廷或御花园中的斋堂落款,不带双圈,如“中和堂制”、“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等,中和堂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中的住所。康熙青花中期开始大量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楷书,主要是青花双罪状“大清康熙年制” 6 字款, 3 行 6 字。晚期青花既有 3 行 6 字,也有双行 6 字,后者往往不画双圈,“清”字右下的“月”字下现一横常竖写,还有少量的“大清年制”4字楷书款。这种4字款在颜色釉中也常看到,如黄釉碗和青釉瓷器盖碗等。康熙款总的风格是一般色泽稍浅淡,字体清晰,瘦长,端庄工整,清秀有力,熙字写法有“一撇三臣二笔已”之说,下半部的四点有直点和顺点两种,前者居多。字与字之间拉开距离比较大,上下不是很紧凑,顶天立地,时代特征鲜明。

28 、仿明款识有“大明年制”、“永乐年制”、“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从数量上看有一半是写仿成化款,既有4字,也有6字,多是楷书,其次是写仿宣德款和嘉靖款。

29 、民窑青花的款识比官窑要复杂,区别很多,多数不书写年号款,这和当时禁书年号的规定有关系。往往写堂名款,双称斋堂款,即所居的“斋”、“堂”、“室”、“轩”,还有吉言赞颂款和花押图记款。多数是写在底足,画有双圈,没有双圈线的极为少见,少量是在碗心,常见:“碧云堂制”、“兴裕堂制”、“兆庆堂制”、“惟善堂制”、“慎德堂制”、“慎德堂博古制”、“杏林轩制珍玩”、“丛菊斋制”、“拙存斋”、“白云堂依古制”、“应德轩博古制”、“全庆堂仿古制”、“芝兰斋制”、“天宝堂制”、“宿云斋”、“三元堂制”、“笔花斋制”、“世锦堂制”、“中和堂制”。吉言赞颂款有:“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友昆连碧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玉殿传胪首唱”、“益友鼎玉雅制”、“风流宰相家”、“青玉宝鼎之珍”、“世德留芳禄在其中”、“沧浪绿水”、“文章山斗”、“世代文章”、“杏林春宴”、“球琳珍玩”、“球琳琅轩之珍”等。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有些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灵芝、爵杯、香炉、荷花等图案标记。盘、碗的足内常写“佳”字或“福”字,有的描绘笔、银锭、如意寓意“必定如意”,有的描绘杂宝、方胜等。

30 、 康熙青花写干支年款的很多,绝大多数书于器身文尾,按年代顺序排列有:“丙午”款(五年)青花三友碗,青花山水笔筒,“丁未”款(六年)青花山水纹碗,“辛亥”款(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盘、青花八仙炉,“癸丑”款(十二年)青花山水笔筒,“已未”款(十八年)青花人物诗句套杯,“甲子”款(二十三年)青花人物三足炉,“丁卯”款(二十六年)青花诗句笔筒,“已巳”款(二十八年)青花云龙炉,“庚午”款(二十九年)青花渔家乐图方棒槌瓶,“壬申”款(三十一年)青花腾王阁序笔筒,“丁丑”款(三十六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戊寅”款(三十七年)青花罗汉纹筒多瓶,“乙未”款(五十四年)青花人物纹凤尾尊等,这些带有明确纪年的器物,对我们鉴定同类型器的年代确认,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瓷器餐具选购小常识


平时大家购买瓷器餐具,只会注意瓷器的形貌,也知道瓷器上的彩绘颜色越艳丽,重金属含量越高。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下,彩绘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下面几种:

釉上彩——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由于烤烧温度达不到釉层熔融的程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用手触摸釉上彩陶瓷,感觉花面有明显的凹凸感。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安全卫生。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釉中彩——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在最高温阶段不超过半小时),釉面软件包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细腻晶莹、滋润恍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效果。并解决了陶瓷画面铅的溶出问题。

我们所强调的重金属毒素主要来源于釉上彩的颜料。专家指出,釉上彩陶瓷中铅化合物能被酸渗解,当食物与画面接触时,铅就可能被食物中的有机酸渗解出来。当然,釉上彩如果设计合理,烧烤工艺得当,是可以避免超铅的。陶瓷制品中若含有害成分,在600℃~800℃高温下可能溢出,因此人们在使用微波炉时,最好放入白胎碗或釉下彩碗。相比之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釉下彩和白瓷不含铅,较为安全;可以尽量挑选这类的。

瓷器餐具使用注意事项:

(1)即使是色彩很浓艳、内壁带有彩绘的合格餐具,最好也别装酸性食品。

(2)新买来的瓷器产品应先用食醋浸泡几小时,若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最好弃之不用。或者用沸水把餐具煮上5分钟,同样可以溶出餐具中的有毒物质

瓷器纹饰基本小常识


陶器的产生,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意义。随着制陶工艺水平的提高,为了美化陶器和表达人们的愿望、信仰及情趣,人们开始试着在器物上施加一些简单纹饰,用硬器刻等方法。早期的纹饰是由简至繁,最初有简单的弦纹、水波纹、网状纹等,逐渐增加了复杂的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陶瓷器上的纹饰,可分成胎装饰与釉装饰两类。胎装饰:陶瓷器上举凡刻、划、印、剔、堆、贴、镂、雕、塑,等等纹饰,工艺上均是以硬质工具在胎体上作成,大多于上釉前施工,亦有少数作于上釉后。釉装饰:用釉料、彩料在胎体上描绘图案、书画等,工艺上是以毛笔之类的软工具施技,不触破、更不损伤胎体。大家知道,釉装饰中又有釉上彩、釉下彩之不同。胎装饰乃元代以前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釉装饰为元、明、清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

万历五彩龙凤呈祥

常见纹饰有:百花、山水人物、渔樵耕读、耕织图、十六子、百子图、博古、八仙、八宝、三星人、云龙、穿花龙、九龙、九龙闹海、海水龙、云鹤、团鹤、云凤、凤穿花、云蝠、团蝶、牡丹、凤牡丹、丹凤朝阳、水仙、兰草、兰石、石榴、莲池荷花、并蒂莲、秋葵、菊花、月季、海棠、四季花、玉兰花、团花、团菊、折枝、牡丹、缠枝莲、山石芭蕉、山石.牡丹、秋叶怪石、山石竹鹊、花卉蝴蝶、喜鹊梅花、海马瑞兽、雄鹰独立、鹰石、三鱼、荷花翠鸟、花鸟、锦维牡丹、松鹿、松鹤、松鹰、松下老人、二老赏月、人鹿、仕女、牧牛图、三羊开泰、五子登科、米带观砚、山高水长、万寿无疆、安居乐业、歌舞升平、双燕、五谷丰登、年景、松寿梅、重阳菊花、七夕图、狮球、海兽、天鹅、天马、花蝶、葫芦、竹石、菊石、松石、折枝花、折校果、灵芝、葡萄、蟠躏螭、朵花、梧桐、缠枝花、团莲、把莲、勾莲、冰梅、草虫、鱼藻、蝈蝈、蛐蟀、佛手、白菜、西湖十景、庐山十景、羊城八景、太白读书、仕女歌舞、印谱、秦砖汉瓦、金石文字、皎洁明月、银河在天、七珍八宝、寿星、钟尴、罗汉、二老图、五伦图、太平有象、蝴蝶探花、喜字、八仙庆寿、眼麟、福禄寿、蜂蝶、梅雀、杏林春燕、水浮莲、西蕃莲、苟药、芙蓉、富贵白头、松下三老、合和二仙、刘海金瞻、竹兰梅菊、子孙葫芦、竹林七贤、四灵、十鹿、百鹿、三秋、九秋、八桃、九桃、西厢记、三国演义、封神榜、文王访贤、水浒、空城计、隋唐演义、陈平卖肉、木兰从军、加官进爵、赤壁赋、饮中八仙、大乔二乔、四妃十六子、婴戏百子图等。有许多装饰图案的构思,有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和表达人们内心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祝福。下面介绍几种传统纹饰图片供藏友参考。

洪武釉里红龙纹

1、龙纹

瓷器常见纹饰之一。龙既是古代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又因传说它能登天入渊、行云降雨而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所以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装饰在陶瓷上。战国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范印等主体形象。浙江上虞唐“乾符六年”(879年)墓出土的青瓷蟠龙罂,颈部堆塑一条长形的龙,张牙舞爪、腾云欲飞。五代的龙纹多为刻划的平面图案,常与祥云、波涛、宝珠组合在一起。宋元时代有印花、剪纸、绘画、贴花的品种。明清两代以绘画的龙为主,亦有刻划、印花者。除了云龙和龙涛纹题材外,还出现了花间龙、莲池龙、翼龙、正面披发龙、立龙等形式

宣德青花龙纹执壶

二龙戏珠图案

为二条云龙一火球;龙据说是“四灵”之长,“四灵”为龙、凤、龟、麟。《广雅》载“有鳞曰蛟龙,有冀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蜻龙,末升天曰蟠龙。”在传说中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如果图案为多条龙戏珠,称为“群龙戏珠”。如果图案为二条云龙盘旋中间有一寿字,则称为“云龙捧寿”。表示吉祥安泰相祝颂的意思。

康熙二龙戏珠图案

龙凤呈祥图案

为一龙一凤;传说龙是鳞虫之长,凤为羽虫之尊。

那里有龙出现,那里就有凤来仪,那里就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龙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祥兽瑞鸟,为一种祥瑞和吉祥的象征。此外也有称之为“龙祥凤瑞”。

2、伯牙携琴访友图

伯牙,春秋时人,善弹琴。据《乐府解题》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

陶瓷文化:清康熙青花瓷小常识


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2、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3、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4、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5、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6、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花,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7、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绘在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上。8、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的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药,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数量不是很多,但别具情趣。9、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发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重鲜艳带晕散的艺术效果。其次还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这时期最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钴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呈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面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面,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制水平还是很高的。10、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外销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表花、五彩两个品种,基本都是民窑器,用色偏浓重,造型高大,纹饰也适应于国外市场的需求,规整繁缛,并有许多创新式样。11、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列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古朴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80厘米,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与修胎工艺的精进。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富有阳刚气势,制作很清楚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方形器,如方盘、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较而言,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充分表现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与制瓷技术的进步。12、康熙青花瓷器种类繁多,根据一些常见器物现择要分类介绍如下:瓶类: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为陈设观赏。有长颈瓶,早期瓶高颈粗,晚期瓶矮颈短。梅瓶小唇口,短颈,体丰满,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无款,有平肩、溜肩两种,形体大的胎轻,个别釉面有开片,体小的胎重。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46厘米左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青花祝寿圆棒槌瓶,洗口,长直腹,高达77.6厘米,形体高大,十分引人注目。又如康熙青花渔家乐方棒槌瓶,都是这类器的精品。葫芦瓶,口沿部分增高,洋重线条美,底部有露胎和书款两种,前者仿明代特征。锥把瓶、玉壶春瓶与明代相比颈部缩短,腹部肥大。胆瓶、天球瓶、蒜头瓶、荸荠扁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为康熙朝新创器型。此外,还有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等。13、尊类:摇铃尊,又称纸槌瓶,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式样,平底内凹,均有款,所见多为青花及釉里红两个品种;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它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多是康熙中、晚期产品,无款居多。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高73.5厘米,及青花雉鸡牡丹图凤尾尊均属代表之作。撇口尊、琵琶尊、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双陆尊、石榴尊、马蹄尊、筒式尊、兽面衔环尊、观音尊、双耳尊等,其器型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撇。14、罐类:将军罐,始见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6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15、花觚类:大器居多。早、中期大量生产,基本是民窑产品。一般器型高大,高度在45厘米左右,份量适中。早期简单呈筒形,平底内凹。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层台底,足内常见书写仿明代成化、嘉靖年6年字款,其双圈画的很大,有的花觚只画双圈,有的不写款,多数是口径大于足径。16、壶类:执壶、贲把壶;又称“藏草壶”,宗教法器,是仿照藏族银制贲把壶形制烧造而成。茶壶,饮茶器具,烧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样式,善于随形变换,有竹节式、桃式、提梁式、端把式、八宝式、“福”字形、“禄”字形、“寿”字形等。壶体与壶流、壶柄比例适度,和谐统一,端庄大方。茶壶常见画松竹梅和博古图。博古即是用各咱工艺品组合成的图案。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松竹梅纹茶壶,构思巧妙,盖钮、流柄塑成梅枝、竹节及松树,在用青花绘松、竹、梅纹,将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精美雅致。鼻烟壶,做为盛放鼻烟的器皿,开始在当时广为流行,但式样单一,呈筒形,又称炮竹形。小唇口,外绘缠枝莲花、折枝菊花和寒江独钓图,前者多无款,后者多写成化年制4字仿款。17、笔筒类:文房用具之一,数量很多,器壁多较厚。较明末清初有了明显的变化,流行口底相若的圆筒形,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具代表性。另有撇口形、竹节式、束腰式等,束腰式多出现在早期,有的口部施浆白釉,已不是主流品种。最常见的是玉璧形底,底心出脐微向内凹,有釉,比外壁釉要偏白、薄,脐内的外围有施釉和无釉两种,后者居多。其次是台阶底,圈足和平底无釉露胎。也有的是底部有三个条形小足。官窑笔筒多书长篇诗文,诗尾常用釉里红篆书“康熙传古”方章。民窑釉面泛青,多画山水人物故事和花鸟图。个别带有纪年如康熙二十年山水人物笔筒、康熙十三年山水笔筒等,这类带纪年的民窑笔筒,总体特别是胎厚重,底无釉,口沿与近底处往往有暗刻双弦纹或卷草纹,而这种暗花边饰在明末崇祯和清初青花瓷中非常流行,如笔筒、莲子罐和筒式瓶中经常看到。18、花盆类:养花器具。形体庞大,胎体坚硬,沉稳敦厚。常见有圆形、圆筒形、椭圆形、海棠形、四方形、长方形、六方形等。造型端庄、古朴,制做考究,多是康熙晚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康熙皇帝祝寿而烧制的。做为御用养花器具,因而器上身出现许多象征长寿的吉祥图案如“松鹤延年”、“寿山福海”、“鹤鹿同春”、云龙、云凤、云蝠灵芝、八仙图等,也有绘山水人物图、百子图,口部多折沿,底心有圆孔,沿下青花写有“大清康熙年制”6字楷书横款。19、盘类:日常生活用器,中小型居多,早、中、晚期均有烧造。有些差别不是很大,有高足盘、花口盘、方盘、折沿盘、撇口盘、菊瓣盘等。圈足略高,比较而言,民窑釉面泛青,胎要重于官窑青花,足宽厚。盘底一般平整满釉,少见明代的塌底现象。外销瓷有别于国内用瓷,多为折沿,浅壁。胎极轻,很精致,质量高,青花艳丽,纹饰既有传统的花鸟纹,也有西方国家的花卉和楼阁等,带有异国情调。而从文献上来看,销往欧洲的居多,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大量康熙青花外销瓷的收藏。器底往往写有“玉”字款。20、碗类:有高足碗、盖碗、盒碗、卧足碗、敞口碗、折沿碗、折腰腕、撇口深腹墩式碗、四方委角碗、小斗笠碗为康熙朝创新式样,除青花外还有斗彩,里外常画凤竹纹,采用的是过枝手法,这种由外到里的过枝画法,为当时所首创,后期雍正、乾隆广泛使用。足内写“御赐纯一堂”双方框款。康熙青花碗画面都不是很繁密,装饰得体。官窑以龙、凤为主,常见有云蝠、朵云、松鼠葡萄、牡丹花、八宝、八卦纹等。21、盒类:上下结合紧密,盖面扁平,圈低矮、平切。盒底常见有“清玩”2字,外壁往往画人物,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6字款的常常通体画缠枝牡丹。另有圆盒、四节圆盒、小印泥盒、串铃盒、棋子盒等。22、杯类:有高足杯、酒杯、茶杯、螭耳杯、铃铛杯,铃铛杯大口,深腹,小圈足,足高,因其外观极令铃铛而得名,又称仰钟不,是康熙朝富有朝代风格的器物。有薄胎、深胎两种。官窑胎薄多敞口,民窑胎厚多撇口;套杯,多为3个1套大中小合成一体,外壁常绘诗句人物,后期雍、乾二朝数量明显增多有8个、10个。乾隆以后套杯多是粉彩。十二月花卉诗句杯,为康熙朝官窑青花名品之一。属精美之器,景德镇曾成批地烧造。除青花外还有五彩,宫中有大量传品,这种花卉杯制作上技术要求高,烧造难度大。胎薄如纸,轻巧莹透,青花淡雅,晶莹光润,已经达到了只见釉而不见胎的程度。古人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来形容它可谓恰如其分。杯身分别于一面绘代表十二月份的花卉,另一面书五言或七言泳花诗句,诗句后面均有一方篆书“赏”字印。十二月花卉杯在康熙朝以后也有少量烧造,多是粉彩,成套的不多,极少见到青花。23、仿古铜器的式样有:炉、尊、觚、爵、杯、豆等。有的不仅造型仿,纹饰也画古铜纹,如饕餮纹、兽面纹等。康熙朝十分崇尚明代青花瓷器,根据文献记载,多是在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郎廷极任江西巡抚时期烧制的。从传世品看,仿明代青花,以宣德朝最多,且最为成功,不仅按照宫中宣德青花为蓝本进行精心仿制,有的还将宣德纹饰画在本朝风格的器物上。有目的是想“借古耀今”。仿宣德青花的作品,多出自郎窑,不仅造型、尺寸相同,纹饰、款识也十分逼真,若不仔细观察对比分析,很难区分,达到了“与真无二”、“比视宣成欲乱真”的程度。清人刘廷玑的《在园杂志》称赞郎窑“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成、宣,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辩别。”说明康熙仿宣德青花取得了高度成就。24、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图案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能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反映当时思想与生活习俗的图案大量出现,绘瓷匠人水平决不低于官窑画师,突破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自由地发挥民间大众化特点的艺术风格。而官窑青花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纹饰对称、平衡、整齐,主题,醒目、突出,仍代表着当时绘瓷工艺的最高水平。25、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也有不少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改变了明代青花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泻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和借鉴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手法,浓重、淡雅层分分明。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即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的色调。所谓“分水皴”就是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在胎上描绘,技术上要求高,少的三五种,最多能分了八九种色阶。山石的描画,多采用斧劈南宋画院派的风格。运笔时勾、染、皴、擦、点各种绘画手法并用,这全靠画工手笔功夫来完成,构图讲究多样化,强调画面活泼有趣味,视野开阔,无论画面大小,都有一种很完美的情境。可以说,康熙青花将中国绘画的技法,经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使我国瓷器装饰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有的画面结合刻、划及镂空堆贴等工艺。同时还广泛借鉴其它姐妹艺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装饰,尤其是青铜器、漆器和织绣等。26、取材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师法自然和社会,反映世俗生活,主要有:植物花卉、山水、动物、人物故事、神话故事、吉祥纹以及长篇诗句等。也有一些是来自明末清初的木刻版画内容,康熙青花千变万化的装饰图案,也为其后雍、乾青花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7、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在清代一朝是最为丰富多样。早期青花一般不书帝王年号款,偶见以宫廷或御花园中的斋堂落款,不带双圈,如“中和堂制”、“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等,中和堂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中的住所。康熙青花中期开始大量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楷书,主要是青花双罪状“大清康熙年制”6字款,3行6字。晚期青花既有3行6字,也有双行6字,后者往往不画双圈,“清”字右下的“月”字下现一横常竖写,还有少量的“大清年制”4字楷书款。这种4字款在颜色釉中也常看到,如黄釉碗和青釉瓷器盖碗等。康熙款总的风格是一般色泽稍浅淡,字体清晰,瘦长,端庄工整,清秀有力,熙字写法有“一撇三臣二笔已”之说,下半部的四点有直点和顺点两种,前者居多。字与字之间拉开距离比较大,上下不是很紧凑,顶天立地,时代特征鲜明。28、仿明款识有“大明年制”、“永乐年制”、“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从数量上看有一半是写仿成化款,既有4字,也有6字,多是楷书,其次是写仿宣德款和嘉靖款。29、民窑青花的款识比官窑要复杂,区别很多,多数不书写年号款,这和当时禁书年号的规定有关系。往往写堂名款,双称斋堂款,即所居的“斋”、“堂”、“室”、“轩”,还有吉言赞颂款和花押图记款。多数是写在底足,画有双圈,没有双圈线的极为少见,少量是在碗心,常见:“碧云堂制”、“兴裕堂制”、“兆庆堂制”、“惟善堂制”、“慎德堂制”、“慎德堂博古制”、“杏林轩制珍玩”、“丛菊斋制”、“拙存斋”、“白云堂依古制”、“应德轩博古制”、“全庆堂仿古制”、“芝兰斋制”、“天宝堂制”、“宿云斋”、“三元堂制”、“笔花斋制”、“世锦堂制”、“中和堂制”。吉言赞颂款有:“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友昆连碧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玉殿传胪首唱”、“益友鼎玉雅制”、“风流宰相家”、“青玉宝鼎之珍”、“世德留芳禄在其中”、“沧浪绿水”、“文章山斗”、“世代文章”、“杏林春宴”、“球琳珍玩”、“球琳琅轩之珍”等。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有些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灵芝、爵杯、香炉、荷花等图案标记。盘、碗的足内常写“佳”字或“福”字,有的描绘笔、银锭、如意寓意“必定如意”,有的描绘杂宝、方胜等。30、康熙青花写干支年款的很多,绝大多数书于器身文尾,按年代顺序排列有:“丙午”款(五年)青花三友碗,青花山水笔筒,“丁未”款(六年)青花山水纹碗,“辛亥”款(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盘、青花八仙炉,“癸丑”款(十二年)青花山水笔筒,“已未”款(十八年)青花人物诗句套杯,“甲子”款(二十三年)青花人物三足炉,“丁卯”款(二十六年)青花诗句笔筒,“已巳”款(二十八年)青花云龙炉,“庚午”款(二十九年)青花渔家乐图方棒槌瓶,“壬申”款(三十一年)青花腾王阁序笔筒,“丁丑”款(三十六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戊寅”款(三十七年)青花罗汉纹筒多瓶,“乙未”款(五十四年)青花人物纹凤尾尊等,这些带有明确纪年的器物,对我们鉴定同类型器的年代确认,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日用陶瓷小常识


方法/步骤

1一、陶瓷分类

(一)按瓷种分类。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有日用细瓷器、日用普瓷器、日用炻瓷器、骨质瓷器、玲珑日用瓷器、釉下(中)彩日用瓷器、日用精陶器等。

(二)按花面装饰方法分类。按花面特色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色釉、未加彩的白瓷等。

釉上彩是指在陶瓷产品的釉面上用陶瓷颜料进行装饰,再经700~850℃烤烧而成的产品。因烤烧温度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所以装饰图案未沉入釉中,只紧贴于釉层表面,装饰图案的光泽与釉面的光泽有较明显的差别。

釉中彩的装饰方法与釉上彩一致,但烤烧温度比釉上彩高,达到了陶瓷产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装饰图案的光泽与釉面的光泽一致。

釉下彩的装饰是在泥坯上进行,经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这种产品和釉中彩一样,装饰图案被釉层覆盖,装饰图案的光泽与釉面的光泽一致。

色釉瓷是在陶瓷釉料中加入一种高温色剂,使烧成后的产品釉面呈现出某种特定的颜色,如黄色、兰色、豆青色等。

白瓷通常指未经任何彩饰的陶瓷。

不同的装饰方式带来不同的装饰效果,釉上彩产品的装饰效果色彩鲜艳、丰富多彩,釉中彩产品和釉下彩产品一般比较素雅,色彩的艳丽程度不如釉上彩产品,消费者可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装饰方法的产品。

2二、重要指标解析

(一)铅溶出量、镉溶出量

日用陶瓷产品涉及人体健康的指标主要是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釉中彩产品、釉下彩产品、色釉瓷、白瓷的铅溶出量、镉溶出量极少或几乎没有,绝大多数釉上彩产品的铅溶出量、镉溶出量也很低,在国家标准的控制范围内。极少数釉上彩产品使用了劣质颜料,或在花面设计上对含铅、镉高的颜料用量过大,或烤烧时温度、通风条件不够,铅溶出量、镉溶出量会超过国家标准的最高允许极限。

(二)微波炉适应性、冰箱到微波炉适应性、冰箱到烤箱适应性

此项指标是GB/T3532-2009《日用瓷器》新增加的与消费者使用日用陶产品密切相关的指标,是表明产品是否适合在微波炉、烤箱中使用的特征性指标。

由于日用陶瓷产品均有一定的吸水性,使用后的清洗过程中产品坯体会吸入一些水份,在微波炉、烤箱中使用过程中水份的气化可能会造成产品的开裂或破损。极个别产品可能因水份气化的速度过快,水汽无法通过产品的无釉处逸出,导致产品在微波炉、烤箱内炸裂。

(三)吸水率和抗热震性

吸水率是表明陶瓷产品烧成后致密程度的特征性指标,吸水率指标是划分陶瓷瓷种的依据,吸水率≤0.5%、≤1.0%、≤5.0%的陶瓷,分别为细瓷、普瓷、炻器,吸水率≥10%为陶器。一般而言,吸水率越小的产品其使用寿命越长。

抗热震性是表明陶瓷产品抵抗外界温度急剧变化时而不出现裂纹或无破损能力的特征性指标,是重要的使用性能指标。日用陶瓷产品使用过程中接触的多为加热的食物,抗热震性差的产品在热冲击的作用下会导致产品的开裂或破损,产品的强度较低、盛装食物时可能出现破碎,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3三、选购注意事项

(一)产品外观质量

消费者首先可查看产品包装箱或箱内文件所标明的产品名称和等级;其次可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实际质量,选购时应尽量选择表面无明显缺陷、器型规整的产品。盘、碗类产品,可将几个规格大小一样的产品叠放在一起,观察其相互间的距离,距离不匀,说明器型不规整,变形大。对单个产品可将其平放或反扣在玻璃板上,看是否与玻璃板吻合,以判断其变形大小。对瓷质产品,可托在手上,用手指轻敲口沿,若发出沙哑声,说明内部有裂纹存在。

(二)铅溶出量、镉溶出量的初步判断

釉中彩、釉下彩产品的铅溶出量、镉溶出量极少或几乎没有,可放心选购。

釉上彩产品则应按使用目的不同而选购,为降低铅溶出量、镉溶出量的影响,可采取下列方法:

1、用来盛装酸性食物的器皿,应尽量选用表面装饰图案较少的产品。

2、选购时应注意图案颜色是否光亮,若不光亮,可能是烤花时温度未达到要求,此类产品的铅溶出量或/和镉溶出量往往较高。

3、特别注意那些用手即可擦去图案的产品,这种产品往往铅溶出量或/和镉溶出量极高。

4、对不放心的产品,可用食醋浸泡几小时,若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应弃之不用。

(三)使用注意事项

1、对可能用于微波炉、烤箱、洗碗机的产品,应选购标明“微波炉适用、烤箱适用、洗碗机适用”字样的产品。

2、对使用量大的产品,如餐饮业,宜选用边缘较厚带圆弧状加强边的产品,此类产品在使用中不易损坏。

3、对标明用于装饰的产品,不能用于盛装食物,此类产品的铅、镉溶出量不受标准限量的控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古今通宝收藏小常识 关于青花釉》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古今通宝收藏小常识 关于青花釉》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