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 导航 >

古今通宝经典收藏 清·乾隆 青花缠枝牡

古今通宝经典收藏 清·乾隆 青花缠枝牡

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清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收藏

2021-04-13

乾隆青花釉里瓷器鉴别。

千龙品牌讯 古今通宝经典收藏系列(六十三)

——(清·乾隆)青花缠枝牡丹纹折肩盘口瓶

此瓶器型端庄伟岸,青花纹饰精美灵动,青花发色深沉,釉面肥润,极具乾隆官窑气派,有较高收藏价值。(鉴定专家:谢志杰)

青花瓷【历史】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但国家机关、人民大会堂和我国驻外100多个使馆选用了青花瓷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宾馆、饭店,甚至单位团体、家庭等几乎都用青花瓷器。更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器已成为我国外交礼仪上的珍贵礼品。如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周恩来总理送给他一套名贵青花餐具;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以青花文具礼赠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

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在众多的青花品种中,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中的代表产品。它由数十件乃至一百几十件大小不同、器型各异的瓷器配套组成,器型轻巧大方,轮廓秀丽匀称,线条工整细腻,色彩和谐诱人。

“梧桐”是指青花传统画的名称,“梧桐”为呈吉祥之意,这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梧桐引得凤凰来”的美句而定的。画面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结合,对江南的园林风光做了理想的描绘:近处是石桥杏仁、花鸟树林、楼台亭阁,远处是层峦叠嶂、平波荡舟,如此湖光山色,确有“白浪青峰非人间”的意境。艺人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将繁杂的景、物、人铺叙在一幅画面上,运用吊珠图案装饰,中间衬以民间象征吉祥的“八宝”图案纹样。整个画面构思深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东方艺术风格。优秀画面除“梧桐”外,还有芙蓉、海棠、满莲、敦煌、双龙、锦葵、金鱼等装饰,或丰满严谨、端庄秀丽,或挥洒自如、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1979年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84年又荣获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法、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三枚金质奖章。

【特点】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装饰】

青花陈设瓷装饰更为精美,如绘有苏州园林、北京天坛、颐和园、桂林山水、庐山风景、“四美图”、“史湘云就最少要眠”等纹样的千件青花缸、万件和超万件青花瓶,画面生动,料色层次清晰,装饰别具一格。

民间青花是来自民间、淳朴活泼的一种青花瓷器装饰形式。民间青花最大特点在于用笔流利豪放、点染错落有致。如画山水小景,仅两棵杂树,一个山坡,一条小溪,着笔不多,却把幽静秀丽的大自然美景描绘的意趣无穷。不少婴戏图中的小孩,五官发眉可以完全不着笔墨,只在圆圈商洛以浓料就成小孩的头部,天真活泼的形态却表现得惟妙惟肖。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元青花缠枝纹瓷器鉴赏


元 青花缠枝牡丹罐元

元 青花缠枝牡丹罐元

此件罐直口,丰肩,鼓腹渐收,接胎痕迹较为明显,圈足砂底粘有釉斑。通体内外施挂白釉,青花发色深沉,带大片黑色斑点。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足部一周仰莲纹,腹部主题纹样为缠枝牡丹。近足部以一圈莲瓣纹饶体。其中,腹部所绘缠枝牡丹纹饰;牡丹花形有四种,花瓣盛开、初开之分开多瓣者,团状的初开,和花背者。纹饰中花瓣皆采取阴刻勾勒成形、青花涂绘之工序,即是绘画牡丹之前先以针状工具先阴刻出花叶轮廓,突出叶脉,然后涂绘晕染而成,青料聚积于勾线之内浓重深沉,因此,烧成之后取得强烈的立体效果,姿态各异,仰覆相映,饱满艳丽,属于元代典型纹饰。此罐时代工艺特征鲜明,腹部内外所见接胎痕明显,内腹壁斑驳粗犷,可见一道道极不规则的慢轮修坯痕,此为元青花独特的成型工艺所致,并且有部分釉浆罩挂于胎上,流淌自然。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镇瓷器釉色。底部涩胎,部分泛瓦红色,留有明显的垫烧粘结高岭尾砂的痕迹,为元青花装烧工艺的重要特征。另,本品有多处青花纹饰出现漫散迹象,尤其以肩部缠枝莲纹最为明显,此现象为元明青花瓷器在施釉阶段造成的技术缺陷,或是施釉之际不小心碰到青花纹饰,或是上釉时用力过猛冲松了部分表层钴料,此部分钴料迅速随着釉汁漫下所致。 本品青花发色浓妍似墨,较之其它例如戴维德爵士典藏至正十一年铭象耳瓶的颜色要深沉,在土耳其皇宫、伊朗阿迪比尔神庙的元青花藏品中不乏相同之例,因此学术界视此类器皿为标准型元青花的早期作品,即在蒙元朝廷与伊利汗国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烧造的作品。

元 青花缠枝牡丹罐

本品敦实厚重,古朴端庄,口沿绘以一周栀子花纹,罐身主题纹饰为六朵缠枝牡丹纹,胫部则是十瓣仰莲纹。布局疏朗清新,笔意酣畅洒脱,所绘牡丹饱满硕大,仰俯有致,风姿典雅。青花秾妍明翠,深入胎骨,兼有丹青之妙。内腹壁斑驳粗犷,可见一道道极不规则的慢轮修坯痕,此为元青花独特的成型工艺所致。

缠枝牡丹是元青花瓷器装饰最为经典的纹样之一,使用广泛,本品以此为饰,却又别具一格,堪称孤品。通常所见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自上而下至少绘以四道纹饰,而本品仅为三道,肩部常见的一道缠枝莲花边饰却没有出现,口沿、腹部、胫部之间仅以二道弦线分隔,以致整体构图简洁疏朗,一反繁缛致密之风格。检视目前所知资料,此番纹饰布局没有相同的事例,本品独一无二,殊为可贵。

本品另一独特之处则是尺幅小于同类大罐,高仅有22.5公分,为目前所知最小尺寸的一件。相近尺寸的一件见于香港2006年春拍第1383号拍品“元青花「岁寒三友」图罐”,高为22.8厘米。而在布局风格上非常相近的一例为香港2005年春拍第0639号拍品“元 青花荷塘鱼藻纹罐”,除了主题纹饰不同,其它口沿、胫部边饰如出一人之手。

本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的出现令世人对元青花的面貌有更全面的认识,对探索元青花品类和装饰的多样性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清代青花缠枝碗是仿品


□文/图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马妍

品鉴专家:梁军(内蒙古观赏石根雕盆景艺术委员会主任)

委托人:胡先生

这是我父亲收藏的一款比较喜欢的瓷器,父亲因病去世走得很突然,对于家里的很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包括这些他收藏了多年的瓷器,因此我想寻求在场专家的帮助。

专家鉴评:

乍一看这是一个清代青花缠枝碗,敞口、弧腹、圈足。碗通体白地青花装饰,外壁饰青花缠枝莲纹,外底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款识工整。此碗隽秀尔雅,小巧玲珑,胎质洁白,釉质莹润,青料发色淡雅,工艺精湛,绘画细腻,是清代典型器物。但是在仔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问题。

气泡在古陶瓷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虽然每个朝代的瓷器上都有气泡,但是气泡在具体形态、疏密、多少、大小及层次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千差万别,特别是釉的原料、配方、施釉方法、釉层厚薄、烧成时的窑内气氛、温度变化等方面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气泡现象,古代的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因为这些影响因素的不同,会产生个体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气泡,但是现代瓷器因为在烧制过程使用的是电炉和气炉,所以所烧制出来的气泡多是个头大小相似,分布很均匀的气泡,这与早期瓷器有很大的区别。

胡先生的这款瓷器瓷体上的气泡大小分布都很均匀,底款上出现款号连在一起的现象,这个现象在早期瓷器书画作品上是不会出现的,所以综合考虑我认为这是一款仿清代的青花缠枝碗,收藏价值不大。

雍正官窑青花缠枝芭蕉纹碗鉴赏


这只雍正官窑青花缠枝芭蕉纹碗(图1-图3),胎体精细,洁白坚致,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看不见旋削痕,薄厚均匀。釉面肥厚莹润,玻璃质感强,纯净无瑕,白中微闪青,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釉中有小气泡,釉面有橘皮纹,线条略有晕散。整体纹饰极其规整,但细看运笔灵动。款识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双圈款,为典型的馆阁体。艺术成就不亚于永宣,冠绝古今,堪称最为精美的雍正官窑御用瓷之一。

雍正官窑青花缠枝芭蕉纹碗(图1)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得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雍正官窑青花缠枝芭蕉纹碗(图2、图3)

推荐阅读:

清三代官窑展露帝王心性

鉴定清代雍正乾隆墨彩瓷浅谈

这只小碗可以肯定是雍正帝亲自参与设计的,这纹饰的涵义完全表达了帝王的情怀。整个碗的纹饰分三层装饰,最底层是变体海水纹和仰莲纹,并设计成佛龛和莲台的样式(图4),这与雍正皇帝笃信佛教有关。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身为天子,却起两个法号,自号圆明居士和破尘居士。深通禅宗心法,融法王兼人王之尊于一身。历来被公认为中国帝王中唯一一个真正亲参实悟、直透三关的大禅师。并在雍正11年刊行了最权威的禅宗语录集--《雍正御选语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体现佛教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佛教的影响,对于御用的饭碗,每天捧在手里,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可以说,他是手中捧佛,眼里看佛,心中有佛。而“佛龛”中并没有佛的形象。一圈的仰莲形成一个莲台的样子,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而这莲台上同样没有佛的形象。

第二层纹饰是海水纹(图5),分为基础纹饰与主题纹饰。佛是长生的,佛也是没有具象的,海水纹自是无形的、永生的。福山寿海,当然也是所有帝王孜孜追求的。

第三层纹饰是主体图案(图6),画的是缠枝芭蕉。《杂阿含经》卷十中有以下的譬喻: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坚固材,执持利斧,入于山林,见大芭蕉叶,佣直长大,即伐其根,斩截其锋,叶叶次剥,都无坚实。因此,芭蕉在佛教中常比喻空虚无有。而佛教追求的就是“四大皆空”。但是作为封建帝王,他能“目空一切”吗?显然不能,他有江山社稷,有黎民百姓。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他需要和谐稳定。芭蕉结子一条心。因此用芭蕉来表达他的心愿,就是君臣联手,同心同德共同治理大清江山!因而,绘画缠枝芭蕉于饭碗之上,足见他用心良苦。另外,芭蕉叶振摇的形态也被用来形容心中的忧虑不安,那么雍正皇帝他忧虑什么呢?那自然就是饭碗里装的食物了。如果百姓都能丰衣足食,他自然可以高枕无忧了。

雍正官窑青花缠枝芭蕉纹碗(图4、图5、图6)

可雍正皇帝心中的佛到底在哪里呢?民以食为天,君只是天子而已,因此在他眼里,众生皆有佛性,碗中之物就是天,黎民百姓就是佛,因此每餐捧起饭碗之时,也就是他对天、对佛进行虔诚供养之时。古时天子尚且如此,如今太平盛世,我等自然更应对天、对佛心存敬畏了。

参考阅读:

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清雍正)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

古今通宝:明、永乐青花穿凤三系竹节把壶


古今通宝经典收藏——系列(四十一)

明、永乐青花穿凤三系竹节把壶

壶直口,丰肩,鼓腹,平底,圆形盖,肩部设三圆形系,竹节形把,长嘴弯流,壶腹、盖壁、盖顶均饰凤穿牡丹纹。青花凤纹精细灵动。彩绘青料采用来自波斯的“苏尼勃青”发色青翠,明丽,浓处多凝聚成咖灰色结晶斑,并有自然晕散现象,有深有浅,层次分明。该壶的造型,胎釉,青花图案等具有永乐官瓷特点。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青花凤穿花三系竹节把壶不仅大小,纹饰一模一样,而且造型和胎质别无二致,应是永乐朝景德镇同类官窑所制,这种青花壶的存世量极为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古瓷器的纹饰图案

中国古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其构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

凤凰——在刘安《淮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鉴藏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一对)

西藏博物馆作为综合性一级博物馆,林林总总馆藏有近6万件套藏品;其中史前文物数量众多,展示了西藏地区远古历史文化;历史文物精彩纷呈,展示了藏民族光辉历史和灿烂文明以及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历史事实;民族文物特色鲜明,展示了藏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

博物馆担负着引领风尚、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促进稳定的重要职责。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公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将博物馆职能外延,究竟博物馆镇馆之宝当属何物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入手,众多藏品均可称之为镇馆之宝。鬼斧神工的竹、角、牙雕制品,美轮美奂的瓷器精品,惟妙惟肖的玉雕制品,雍容华贵的服饰,珠光宝气的饰品,端庄秀丽的造像,精美绝伦的绘画唐卡等等,皆可鉴选出镇馆之宝。这里向大家推出的是五供之一的一对青花花觚。不仅因其级别高、品相佳,而且因其背后深藏的故事之神秘。

乾隆时期,由于政治局势稳定,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瓷器制作水平也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瓷器生产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与这三朝皇帝对瓷器生产的关心和对 瓷器的喜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督陶官制度的建立,更是有效地确保了该时期大量精美旷世之作层出不穷。其中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督造的“郎窑”、雍正时期 内务府总管年希尧督造的“年窑”和乾隆时期内务府员外郎唐英督造的“唐窑”广为人们所熟知。这一对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根据其腹部开光中的题款可以得 知,它就是由唐英所监造的“唐窑”产品,系乾隆五年唐英为北京东直门外坝北长店村二道街东口观音大士殿所特制的五供之一(五供即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觚或花瓶)。据史料记载,唐英在雍正、乾隆时期前后20多年的时间里监督管理景德镇御窑厂,毕生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所督造的瓷器也因此被称为“唐窑”。这对花觚形体高大精美,青花纹饰秀丽流畅,表现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是“唐窑”中的珍品。故宫藏有一件,成对珍藏实属难得少有。这对精品之作是为北京一寺院观音大士殿特制,现因何缘由藏于西藏博物馆?五供中其余如今又藏于何处?花觚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乾隆款浮雕缠枝花卉纹玉石观音瓶赏析


乾隆款浮雕缠枝花卉纹玉石观音瓶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人视玉如宝,作为珍饰佩用或摆件存放。古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并认为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玉锁、玉板指、手镯脚镯、挂链、鼻烟壶,也作为摆饰、装饰之用,为室内妆点一份光彩。

史学界普遍认为,清代前期玉器的制作代表了封建时代的高水平,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技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又一黄金时代。观音瓶是流行于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的典型瓶式,又称“观音尊”,口侈,颈部较短,丰肩;自肩以下弧线逐渐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修长,线条流畅;以官窑的样式为多,大的可有二尺有余,小的仅有数寸。市场上好玉难觅,上等的和田白玉价格每克已过万元。这件观音瓶选料讲究,玉质优等,做工精湛;色泽纯正温润,少有瑕疵,设计规整,婉约柔美。乾隆这一时期的宫廷玉器,真正传世的并不多,成为玉器史上一个里程碑。除了材美工巧,其可颂扬之处还在于创新。宫廷画家参与了玉石作品的创作设计,时代所赋予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情趣起了积极作用,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近日上海君道艺术玉器展厅展览了一款乾隆浮雕缠枝花卉玉石观音瓶,高12cm,口径5cm;宝相大度雍容,形态饱满;瓶身浮雕缠枝花卉纹简约写意,整洁流畅的手法,把观音瓶这样一个传统题材表现的淋漓尽致。该观音瓶器型庄重秀美,口外撇呈喇叭状,束颈,二层底足外撇,底部有“乾隆年制”楷书款。从这件观音瓶瓷器的烧制水平上,可以看出使用者的不同,十分少见。

乾隆是历史上仅有的一位皇帝身份的玉器创作家及考古鉴定专家,清初开始常在玉器上刻上皇帝的年款,乾隆时更是作为时尚,这是宫廷玉器的最大特征,在玉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该玉石观音瓶灵巧与稳重相结合,以亭亭玉立之美进入人们的视野,包浆细腻,更显玉之晶莹剔透。有乾隆款的气息,高贵大气,传世较其它颜色更少,具当代审美情趣。上海君道征集的这款观音瓶油润度极好,莹润亮泽,整体布局合理,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副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卉图案景象,清秀典雅,值得收藏。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9.8cm,口径9.2cm,足径11.3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黄釉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清乾隆

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部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经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协造之催总老格曾“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此交泰转心瓶当为其中的一件。这是唐英为讨乾隆皇帝的欢心而“自行拟造”的。

转心瓶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清雍正款青花缠枝莲纹贯耳瓶


清代雍正一朝,虽仅存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器型之美,可与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相提并论,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不论是器型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都有很高标准。康熙时期初创的一些品种,如粉彩、墨彩、斗彩和釉里红等,此时又有新面貌。而仿古各名窑及仿明代宣德、成化之器品种更加繁多,尤其是雍正青花在青花器中以仿古著称。总的来说,雍正一朝在制瓷方面,无论是对古代器物,还是对自然界的花果形状的模仿,都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在仿制中创造出新的品种、纹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彰显于世。

雍正青花一改康熙敦厚挺拔的风格,趋于轻巧隽秀。雍正早期青花瓷器风格与康熙晚期类似。中期以后,出现模仿明代永乐、宣德的器型,造型、胎釉、青花色泽以及纹饰,极其相似。如镇江博物馆藏雍正款青花缠枝莲纹贯耳瓶(见图),高54.5、口径12.3、底径18.2厘米。瓶直口,长颈,颈部设一对贯耳,折肩,肩以下渐收,浅圈足。整器绘缠枝莲纹,肩部绘莲纹以及回纹和海水纹,近底部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缠枝纹是瓷器装饰的纹样之一,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故称缠枝纹。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形成枝莲缠绕的缠枝纹。缠枝纹兴起在宋代,元、明、清三代盛行缠枝纹,多作主题装饰出现。此器端庄典雅,质朴古拙,刚中带柔。胎体精细,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厚薄均匀,是少见的仿永宣青花大器。釉面光亮莹润,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为了体现永、宣青花的特点,以较浓的青花料在纹饰上刻意点染,但这些斑点漂浮于釉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