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古今通宝:明、永乐青花穿凤三系竹节把壶

古今通宝:明、永乐青花穿凤三系竹节把壶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壶 永乐早期瓷器鉴别

2020-07-22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古今通宝经典收藏——系列(四十一)

明、永乐青花穿凤三系竹节把壶

壶直口,丰肩,鼓腹,平底,圆形盖,肩部设三圆形系,竹节形把,长嘴弯流,壶腹、盖壁、盖顶均饰凤穿牡丹纹。青花凤纹精细灵动。彩绘青料采用来自波斯的“苏尼勃青”发色青翠,明丽,浓处多凝聚成咖灰色结晶斑,并有自然晕散现象,有深有浅,层次分明。该壶的造型,胎釉,青花图案等具有永乐官瓷特点。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青花凤穿花三系竹节把壶不仅大小,纹饰一模一样,而且造型和胎质别无二致,应是永乐朝景德镇同类官窑所制,这种青花壶的存世量极为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古瓷器的纹饰图案

中国古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其构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

凤凰——在刘安《淮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青花壶(明)


明 青花壶

规格:高29.2cm

质地类型:瓷器

五彩缤纷的陶瓷艺术中,赤、橙、黄、绿融会互通,各领风骚;而青花瓷器以其清新高洁、雅致隽永独步一方,历数百年而不衰,既古老而常新。

青花是最著名的釉下彩品种,用钴料作着色剂,在坯体上直接描绘后再罩上透明釉,经高温一次性烧成。钴料发色湛蓝,烧成后清爽醒目,但产地不同往往使效果不一。

钴蓝的应用始于公元前15、14世纪的古埃及,当时用在香料瓶上作装饰。未久,伊拉克等中东地区将钴蓝施于陶器釉。在中国,长沙战国墓出土有以钴着色的蓝色琉璃珠,经研究,认为与中东地区所用为同一成分,系进口青料,说明在战国时钴蓝已从西亚传入我国。唐三彩中的蓝釉和唐青花是钴蓝用于中国陶瓷釉彩的最早例子,但当时国内钴土矿尚未发现,钴蓝原料靠进口,来之不易,故没有大量应用。宋代青花瓷器上的钴蓝成分经分析认为是国产(属于高锰型),但国产钴土矿还处于开发的起始阶段,所以宋青花为数也很少。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造进入成熟期,代表着青花时代的真正到来,所用钴料进口、国产均有。

明、清两代青花的生产基地还是景德镇,所用钴料有进口的苏麻离青(如永乐、宣德时期),青色浓艳;也有用国产的陂塘青(如成化时期),色较清淡;嘉靖时用云南运来的回青和石子青的混合料,效果较好,蓝中微泛红紫,色泽鲜亮。

青花是明、清时期彩瓷制作的主流,景德镇因其地位特殊、产品冠绝全国而被其他小窑模仿。景德镇窑本身在不同时期也有特点,并非一成不变。如嘉靖一朝,景德镇官窑产瓷约达六十多万件,民窑更是难以统计。其时官窑器胎体较厚、细白,釉层厚而釉面光亮,器型有日用器皿碗、盘、壶、碟、罐。另流行方形、棱形器,如方碟、方罐、瓜棱形瓶等。

古今通宝经典收藏 清·乾隆 青花缠枝牡


千龙品牌讯 古今通宝经典收藏系列(六十三)

——(清·乾隆)青花缠枝牡丹纹折肩盘口瓶

此瓶器型端庄伟岸,青花纹饰精美灵动,青花发色深沉,釉面肥润,极具乾隆官窑气派,有较高收藏价值。(鉴定专家:谢志杰)

青花瓷【历史】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但国家机关、人民大会堂和我国驻外100多个使馆选用了青花瓷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宾馆、饭店,甚至单位团体、家庭等几乎都用青花瓷器。更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器已成为我国外交礼仪上的珍贵礼品。如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周恩来总理送给他一套名贵青花餐具;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以青花文具礼赠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

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在众多的青花品种中,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中的代表产品。它由数十件乃至一百几十件大小不同、器型各异的瓷器配套组成,器型轻巧大方,轮廓秀丽匀称,线条工整细腻,色彩和谐诱人。

“梧桐”是指青花传统画的名称,“梧桐”为呈吉祥之意,这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梧桐引得凤凰来”的美句而定的。画面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结合,对江南的园林风光做了理想的描绘:近处是石桥杏仁、花鸟树林、楼台亭阁,远处是层峦叠嶂、平波荡舟,如此湖光山色,确有“白浪青峰非人间”的意境。艺人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将繁杂的景、物、人铺叙在一幅画面上,运用吊珠图案装饰,中间衬以民间象征吉祥的“八宝”图案纹样。整个画面构思深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东方艺术风格。优秀画面除“梧桐”外,还有芙蓉、海棠、满莲、敦煌、双龙、锦葵、金鱼等装饰,或丰满严谨、端庄秀丽,或挥洒自如、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1979年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84年又荣获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法、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三枚金质奖章。

【特点】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装饰】

青花陈设瓷装饰更为精美,如绘有苏州园林、北京天坛、颐和园、桂林山水、庐山风景、“四美图”、“史湘云就最少要眠”等纹样的千件青花缸、万件和超万件青花瓶,画面生动,料色层次清晰,装饰别具一格。

民间青花是来自民间、淳朴活泼的一种青花瓷器装饰形式。民间青花最大特点在于用笔流利豪放、点染错落有致。如画山水小景,仅两棵杂树,一个山坡,一条小溪,着笔不多,却把幽静秀丽的大自然美景描绘的意趣无穷。不少婴戏图中的小孩,五官发眉可以完全不着笔墨,只在圆圈商洛以浓料就成小孩的头部,天真活泼的形态却表现得惟妙惟肖。

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纹壮罐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通高28.7cm,口径12.5cm,足径11.2cm

生产时代: 雍正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釉里红

陶瓷造型: 罐

说 明: 清雍正

罐圆口,短直颈,窄圆肩,直腹,圈足。附伞形盖,盖面隆起,盖顶置宝珠形纽。内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红装饰。主题纹饰为釉里红凤穿花纹,其上下以青花釉里红云蝠纹、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和青花回纹为边饰。盖纽绘釉里红团花以及青花如意云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仿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罐造型源自明代宣德时期,端庄大方,胎体坚硬,釉色莹润,釉里红发色纯正,青花颜色翠蓝,纹饰布局严谨,是雍正官窑瓷器中的一件上乘之作。

清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共同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烧造,铜红呈色技术更为成熟,其色彩鲜亮艳丽,纹饰清晰舒展,造型优美。雍正釉里红瓷多以白釉为地描绘纹饰,但也开创了以天蓝釉与冬青釉为地的装饰。

永乐青花蟠龙天球瓶(明)


明永乐青花蟠龙天球瓶

【类别】瓷器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青花在中国元代中期,也就是十四世纪左右,已达精美地步。但元末明初一度衰退,色彩变的灰暗。直到十五世纪的永乐、宣德,青花瓷艺又再度回复鲜艳的色泽,广受好评。因此,永、宣的青花磁遂成後世仿制对象。

永乐青花依文献所说,采外来青料,俗称苏泥勃青。此种青料有「渗青」、「散浑」之特性,烧後青色浓艳,偶因渗青而有浓暗斑点,因散浑而有水墨画之风韵,加以运笔潇洒,气势凌然,为明代之青花奠下根基。又因政治、经济因素,此时瓷品成为赏赐及贸易商品,而其交易主要对象为中亚之阿拉伯人,为适应回教人民所求,此期制品,在纹饰与造形上,处处可见伊斯兰文化之身影。

器腹硕状如圆球,故名天球瓶,乃仿照叙利亚瓶式样烧制而成。口沿一周转枝花叶纹,全器主饰为一蟠龙,隙地饰以番莲花,龙纹姿态矫健有力。同形器在故宫博物院共藏四件,其中一件隙地为朵云纹,而土耳其TopkapiSaray Museum亦有类似藏品,不同之处在其龙纹留白而背景为青色的波涛纹。TopkapiSaray藏品上那种主纹留白的作法,俗称反青花。

永乐青花双狮纹瓷罐(明)


明永乐青花双狮纹瓷罐

明代瓷器为我国瓷器业发展史上空前繁盛的时期,其产品和品种均超越以前各代,特别是明永乐、宣德两朝更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向以其胎釉精细、花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秀美而著称。

为什么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能如此名贵而受到人们青睐?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更加注重胎料和釉料的漂洗和拣选,去除了胎土中杂质,故其胎质较洪武时期更为细洁、坚实,胎色洁白,釉面匀净光亮、釉色白中泛青,造型优雅大方,特别是青花发色浓艳,青翠欲滴,纹饰写意手法高妙,线条流畅生动,形态栩栩如生。众所周知,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器最大的特点是由于当时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泥勃青”料,而这种青料含有高铁低锰,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来,同时又因含铁高,在烧制过程中在青花上会出现黑斑点,平添了几分自然美,而成为永乐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明永乐年间烧造的青花缠枝双狮纹瓷罐(见图),瓷质洁白而细腻,釉面光亮而古朴,青花发色淡雅而不失靓丽,古朴中蕴含着灵秀的风骨,画面洒脱自然而浪漫,可谓独具匠心之作,特别是腹部前后画的两只狮子只用了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威猛与动感,张狂与霸气,表现得淋离尽致。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圆器与其他年代的青花瓷圆器最大的区别是口沿有锋利的棱边,用手摸之割手的感觉非常明显,这是对明永乐青花断代的一个最重要依据。

明代永乐年间青花瓷器的鉴定,具体特点有如下几点:(1)胎质:较洁白、细腻,一般薄而轻,露胎处常常带有返氧化铁,呈现有少量黑斑点;(2)釉色:青料多用进口的“苏泥勃青”白中闪青,润厚莹亮,犹如一件失去光亮的玉器;(3)造型:大件较少,多生活用器,矮圈足,底平整较稳健;(4)纹饰:风格拙重,图案单纯,但绘画紧凑,不繁复,常见有双龙、双狮及花卉等纹饰,画风多写意,少工笔画,而且画技浪漫、夸张、自然。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凤纹梨式壶鉴赏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凤纹梨式壶胎质细腻、胎色洁白,满施甜白釉,釉较厚温润似玉。隐现极细的桔皮纹,足根露胎。为永乐甜白瓷器的精品。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凤纹梨式壶通高12.5、口径4、底径5.5厘米。壶形似雅梨,流微曲,宝珠形盖钮,盖沿及柄上方各有一小系,圈足较高,外撇。通刻精细流畅的阴线暗花。盖面为覆莲纹,肩部刻4朵流云,腹部为一对回首展翅的凤凰,飘逸的凤尾配合巧妙地布置于凤体周围的数朵如意云纹,愈加凸显了凤翔天际时的轻盈灵动之姿;圈足的外侧还饰有一圈云雷纹。不仅釉色精美,而且纹饰也漂亮。

永乐甜白釉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白如凝脂,素若积雪。之所以称“甜”,是因其洁白的釉色给人一种甜美之感。又有人称其为“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绘画。

青花三羊开泰杯(明)


明 青花三羊开泰杯

规格:高10.2cm、口径11.4cm

质地类型:瓷器

古人以“羊”字代“祥”字,《说文解字》:“羊,祥也。”金文中的“大吉羊”就是“大吉祥”。《易经》:“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取其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而用“三羊开泰”作为岁首颂辞,喻吉兆。这里的“羊”与“阳”、“太”与“泰”谐音,所以古物中有不少绘三羊及太阳的吉利图。

明代嘉靖时期青花瓷器的纹饰,因受嘉靖帝崇奉道教的影响,内容多道教色彩,如八仙、三星、葫芦等。羊在道教中本是有特殊意义的,传说老子骑青羊过函谷关(也有说骑牛),为关令尹喜撰《道德经》,临别时称千日后在成都青羊肆再会。道教徒依此说,在成都建宫观供奉李老君,即是青羊宫。况且“三羊开泰”本身还有吉祥意味,所以用此图案为杯饰是很可理解的。

明、清时期,在茶叶制造及饮茶方法等方面又有变革与创新。六大茶类创制成功,饮用已成为日常必需,且出口增加,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饮品。当时讲究等级、品第,茶具的品质往往代表一定的身份、地位。另外,虽然斗茶之类已不再盛行,而茶具作为一种艺术品供鉴赏、收藏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青花三果纹执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7.5cm,口径6.2cm,足径10cm

生产时代: 宣德

生产窑口或产地: 其它窑口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壶

说 明: 明宣德

壶体为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一侧有弯形长柄,柄上有小系,另一侧附长流,流与颈间有云板相连。流、柄、口高低相若。壶盖扣合于壶口,盖面拱起,上饰宝珠钮,可与柄上的小系用绳相连以防壶盖滑落。通体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一周,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绘枇杷果,开光间绘缠枝花卉。盖面及近底处均绘莲瓣纹,流与足墙均饰忍冬纹,柄饰朵花纹。底白釉,无款。

此壶造型端庄古朴,釉质肥厚莹润,青花色泽深沉含蓄,色重处青花下凹,呈现出点点的黑疵斑痕,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宣德时期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烧成后的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深入胎骨,为宣德青花的显著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