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 导航 >

宋五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宋五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瓷器鉴别的五大要领 古代瓷器名窑

2020-07-01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近日,故宫宋代哥窑瓷器受损事件被曝光。哥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之一,存世量极少。故宫宋瓷受损事件让宋代五大名窑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本报记者专访了瓷器研究人员,以图还原出叱咤陶瓷史上宋五大名窑的前世今生。

实考 五窑成就陶瓷史高峰

明代《宣德鼎彝谱》一书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不过,由于柴窑一直没有发现窑址,便被搁置一边,“柴窑主要是从文献到文献,没有考古资料做支撑。与此同时,柴窑也没有传世器。”于是,便留下了“汝、官、哥、钧、定”的说法。

中国素有“瓷国”之誉,英文China既指中国,又指“瓷器”。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史上,古代工匠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瓷器传奇,宋瓷便是其一。wWw.taOCi52.COm

唐五代时,宫廷就有收藏陶瓷之好,宋朝统治者也不例外。最初,宋代朝廷先是指令几个烧瓷质量较好的窑场如定窑等烧造贡瓷,后又专门设立汝窑、钧窑等官办瓷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令后世垂涎的宋瓷由此诞生。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冯小琦告诉记者,尽管五大名窑不能涵盖宋代瓷业生产的全貌,却集中体现了宋代的制瓷水平,从而也令宋瓷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大高峰。在冯小琦看来,宋瓷的魅力就在其朴素与内敛,“宋瓷从装饰上看以素为主,汝、官、哥、钧都是青瓷,定窑则是白瓷。”

当年,故宫文物南迁至台湾时,负责挑选文物的是号称“故宫四大金刚”的专家:书法专家庄尚严、瓷器专家吴玉璋、图书专家梁廷玮以及玉器专家那志良。吴玉璋便挑选了宋五大名窑等27870件。原台北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蔡和璧指出,吴玉璋挑选这些瓷器时,有个标准,就是围绕五大名窑和清代珐琅彩瓷(俗称古月轩),由此可见宋五窑的珍贵程度。

争议 哥窑并非宋代烧造?

“汝、官、哥、钧、定”,是宋五大名窑的简称,且在学术界和民间藏家处流传已久。然而,近几年,关于这一说法却一直争议不断。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刚告诉记者,将“汝、官、哥、钧、定”说成宋五大名窑的说法近几年来一直受到不少挑战,争议主要聚焦于哥窑和钧窑,“事实上,《宣德鼎彝谱》一书中只是说了有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但并没有说明是宋代的,宋五大名窑的说法是后代人附会之辞。”李刚指出,事实上哥窑的名称是元代以后才有,直到元代才开始烧造哥窑。而目前,关于哥窑的烧造年代有三种观点,宋代说;元代说;宋元说。

至于钧窑也有争议认为不是出于北宋末年。古陶瓷专家陈万里曾经提出,钧窑兴起与汝窑衰落有关,“但后来研究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汝窑和钧窑并没有传承关系,其中官钧出现的年代应该不早于元代中期。”

扩展阅读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汝窑以产青瓷著称。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

汝窑,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传世不多,非常珍贵。

故宫藏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藏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故宫藏汝窑天青釉碗

北京故宫藏汝窑天青釉圆洗

故宫藏汝窑天青釉盘

故宫藏汝窑天青釉碗

上海博物馆藏北宋汝窑盘

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汝窑,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又与同期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合称“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5件,珍贵非常。

瓷器与五大名窑


一、官窑紫口铁足话官窑

宋徽宗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窑烧制的御用瓷器,称为官窑,所制器物,有鼎、有炉、瓶、觚(饮酒器)等仿古铜器器形,另有陶瓷文具用品如笔筒、水滴、印泥盒等,均属佳品。

官窑的特色是土质细腻,胎釉俱薄如纸。色有月白、粉白、粉青、大绿、油质等,当时最受重视为月白,粉青次之。开片,以冰裂纹为上品,梅花片次之,细碎纹最下。其中器面有釉斑的。以鳝血为上,黑纹次之。可见北宋官窑的制作水准极高。

因金的入侵,汴京破灭,官窑随着北宋消失。康王高宗在杭州建都是为南宋,宋高宗奠都后,即命邵成章在杭州凤凰山,仿官窑旧朱,建窑烧瓷,称为「内窑」,即是南宋官窑。

内窑比北宋官窑更成熟更精致,釉色以粉色为主,晶莹澄澈,足以比美青瓷,所用瓷土坯,略带亦色,所以露胎处烧成后颜色如铁,烧制时,器口向上釉下,口上的釉极薄,赤土隐隐透出,所以当时称「紫口铁足」。两京官窑,因温度控制不善,釉中的铁质,氧化不均而产生窑变,呈现出紫红或褐色的斑点,古代民智末开,将窑变瓷器视为鬼怪作崇,不予保留,故迄今窑变传器不多。

故宫这一季展示了宋代文物特展,精品尽出,其中有粉青水仙四方盘号称故宫之宝,另有冰裂荷花器皿也极精美,展期至六月三十日,盼同仁都能拨空参观。

二、汝窑

我国青瓷器从魏晋有瓷器以来,就是主要产品。它釉中所含氧化铁是经过还原焰烧成的(氧化焰与还原焰是烧结过程中的空气控制,让空气氧完全燃烧称氧化,注入新空气称还原)。若是烧得太过,就会呈现深众绿色,若烧的不过,就呈灰青色,所以氧化与还原是青瓷制造历史上两大技术。

到了宋代,这项技术被充份掌握,它是陶瓷发展史的重大成就,最著名的就是河南窑瓷器,河南生产青瓷的窑址,遍及临汝四乡,而以临汝县为集散地,宋代并并在此设汝州窑务以抽税捐。

汝窑青瓷贵重当代,士大士尤其喜欢视为珍品。有印花、刻花、素面三种,以素面为贵,釉色有天青、粉青、鸭蛋青、虾青、茶青等不同。纹片有牛毛黄纹,细碎冰裂纹、蟹爪纹等,釉中气泡比官窑稍大,有如满天星斗,清澈度在宋代诸中,堪称第一。 

汝窑成品形式不多,仅盘、碗、洗盏、托等,最大件作品不过一尺,胎骨薄,有深灰、浅灰两种,底足满釉工整,因文钉烧成之故,细小四至五支文钉芝麻点为收藏家鉴别汝器的特征,汝窑成就高,时代短,传世宝物不多,今人有仿造汝窑釉色、器形者用在茶具上,故称仿汝窑。

三.哥窑

宋代名窑,多以釉色见长闻名,只有哥窑以表面纹片著名,在宋五大名窑,排名第二。

宋人有二兄弟,在浙江龙泉设窑造器,哥哥章生一的称哥窑,弟弟章生二的为弟窑,哥窑的冰裂纹,非自然碎裂,而是刻意烧成,在当代即被当为「百圾碎」。百圾碎的称呼,只外表冰裂的泛称,因釉色的不同胎质的不同,出现红、黑、金与黄等深浅不同颜色,裂纹又分网状、榆花、冰裂、大小裂,这些纹片肉眼看来好像釉上生裂,用放大镜看釉质又紧结合,毫无裂痕,因此而而人寻味。传世哥窑,多属一尺左古的圆形器,如香炉、花器等,装饰很少只有几道弦纹,颜色有白灰、深灰、黑、杏黄、沉香色等,釉色有深末、淡黄、深青、蟹壳青、竭、黑条、月香、鱼肚白等,成器特色在于沉稳而有光泽,釉中有小气泡如珍珍,隐隐暗存,十分别致。

哥窑虽然特别,不知何故,传器真品不多,民间仿哥窑极多,形似而神不似,要看真正哥窑,认识真品哥窑,可能只在故宫博物院。

哥窑虽然突出,然弟窑也不差,哥以百圾碎出名,弟却以纯如玉,不冰裂贵,颜色粉青最上品,葱翠纯洁,有如翡翠,一般称弟窑为龙泉窑。

龙泉青瓷烧造特色在于还原焰控制的准确,除了翠青,粉青两种特征外,边沿沿白,底是工整,雾胎紫江为真识别,龙泉窑亦以生产生活用器为主,自宋至清不曾中断,民国初年曾停止,后在中共恢复传统工艺政策下,龙泉窑加入餐具制作行列,所产餐具,外销欧美,极受欢迎。

四.定窑

以颜色来区别,中国的瓷器,青翠色系的有汝窑及龙泉窑的产品,白色系的有三个地方,一是德化白瓷,一是浮梁白瓷,一是定州白瓷,德化是明朝产地,浮梁是唐朝产地,定州则是宋朝产地。

定窑指宋代定州白瓷窑,在河北省回阳县,鼎盛繁华期超过二百年,北宋被金灭亡,定窑与之共亡。

定窑产品种类不少,有尊、爵、碗、盘、佛像等,胎土幼细白净,故胎薄坚,胎土上有印花,以刀刻的叫划花,以陶模压的叫印花,以针刺的叫绣花,图案鸟、鱼居多,在烧窑时与一般瓷器相反,用口在底下足朝上的覆烧法,成品底有釉口无釉,所以要在口缘包箍金属保护。

定窑以白色为主,也有窑变成红色紫色或金花色,但皆少见,故宫定窑珍品不多,以现代观点来看,略嫌粗糙,陈列之定州日瓷水注,拙而不雅,釉色不金,个人并不十分欣赏。

五、钧窑

中国瓷器在宋朝前都是单一釉色,如青色、白色,在宋时发展成多釉色的术,这是瓷器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在河南的禹县,即以生产彩色釉器闻名,俗称窑。

钧窑的烧造,充份掌握还原焰的烧造技术,使釉色中的铜元素产生变化,产品以碗碗盘、香炉、花盆居多,胎质厚重,釉色混浊,一件作品素烧后,又重复釉,故成器后,器物表面有蚯蚓走泥纹,釉色多呈紫、红青斑,有云霞流动的感觉,色彩厚重沈稳速人,例如故宫在宋代文物展中,展示一花盆叫天蓝紫玫瑰盆,即是蓝紫红色调的釉色。

钧窑在宋代是珍品,在今世已成雕虫小技,仿间钧窑作品,比古代更精,只不过少了年代感及拙趣。

后记:为了让大家对五大名窑有一定的印象,专家故用极简略的文字做说明,如能在一大堆瓷器中记住其特色,那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因为不仅是瓷器商城,还有丰富的瓷器文化知识。

宋代五大名窑之定窑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五大名窑之首,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窑址

定窑窑址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窑场,分布在今曲阳县涧磁村北一带,这里有十几处高大的堆积,最高的15米,堆积着众多的瓷片、窑具、炉渣、瓷土等。从遗址地层叠压关系看,遗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个时期,198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术、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品种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

器形

定窑生产规模宏大,品种繁多。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但数量极少,主要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窑瓷器的代表作之一。

釉质与胎质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独特技术

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定窑就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体。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装饰纹样

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别具一格。划花

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协调,这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刻花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生动自然,有较强的立体感,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的立体感。

印花

定窑纹饰中最富表现力的是印花纹饰。这一工艺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窑器物纹饰在盘、碗等器物中心,这类器型内外都有纹饰的较少。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梅等,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的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龙为多,尚未见有对称的双龙纹饰。飞龙身形矫健,昂首腾飞于祥云之间,龙尾与后腿缠绕,龙嘴露齿,欲吞火球,背有鳍,身刻鱼鳞纹,龙须飘动,龙肘有毛,三爪尖利,栩栩如生。而定窑立件上只装饰有变形龙纹,其装饰水平与盘、碟上的龙纹相去甚远。禽鸟纹饰中主要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雁、鸭等,做工精美的飞凤比较少见。

定窑瓷器最精美的纹饰大都集中在盘、碟上,纹饰多者可达四层。每层纹饰富于变化,外圈纹饰多为几何纹或变形莲瓣纹,中心为动物、花卉结合纹饰,充满浮雕感,艺术气息浓郁。而宋代定窑孩儿枕更是该窑名品,其造型神态及纹饰的装饰工艺等皆为上乘之作。影响

由于定窑的风靡与流行,其造型、装饰、烧造方法为各地瓷窑所仿效,北宋年间各地纷纷仿制定窑。这就诞生了“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粉定”等仿器。许多地区的产品质量不逊于河北曲阳。定窑对我国后世的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名扬天下的景德镇深受其影响,北京龙泉务窑、山西平定等形成了定窑系;埃及、欧洲、东南亚的文物遗址中都有定瓷的遗物。

五大名窑瓷器之钧瓷


钧瓷是我国陶瓷中的珍奇瑰宝,我国古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始于唐,盛于宋。北宋徽宗时(1101-1125)成为御用珍品,并在禹州城北“古钧台”附近设置窑,烧制宫廷用瓷,故窑名“钧窑”,瓷名“钧瓷”。

我国瓷器源远流长,从商、周的原始青瓷起,经秦、汉、南北朝的摇篮期,到唐代得到飞速发展。当时,在河南更是窑业昌盛,种类繁多,釉色艳丽,禹州市神后镇的下白峪村和苌庄乡等地,先后烧制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唐钧”,它为宋代钧瓷开启了先声。北宋工匠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创烧成功了窑变铜红釉——钧瓷,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而驰名于当世,进入宋代名窑的行列。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40处,尤以神后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

靖康之变(1126年),宋室南迁,钧官窑停烧,钧瓷一时间受挫。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清朝晚期,钧瓷复苏。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神后镇烧制钧瓷者已有10余家。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唯艰。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新中国成立后,钧瓷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55年,钧瓷又在它的故乡——禹州市神后镇得到恢复。

古有民谚:“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现在民间又有新的谚语:“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收藏几件钧瓷,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

五大名窑:陶瓷文化的象征


五大名窑:陶瓷文化的象征

——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一席谈

瓷器到了青花,已经珠光玉润。然而,我们毕竟不能忘记那个遥远的宋代,在北方南方,散点式开放着的五处艺术之花,定、汝、官、哥、钧。金元之际,使得北方诸名窑南迁景德镇,从此北方名窑成为绝响,走入历史幕后。一晃八百年之后,到了当今之世,五大名窑纷纷恢复生产,然而,窑址尚在,新生尚难。全凭那些有志者经过千万次试验,终于揭开了历史真相,恢复了传统工艺。在大工业瓷器发达的当代,传统名窑还固守着手工制作,尤其五大名窑的工艺美术大师们,他们以心血化为艺术之葩,以炼彩石补天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时下,五大名窑渐成气候,又当捆绑申遗,这让我们看到传统工艺以其历史新貌不仅在影响着我们的艺术生活,还将参与我们的艺术生活。这着实值得庆幸。为此,我们约访了龙泉宣言的参与者之一的定瓷大师陈文增先生,围绕着五大名窑的前世今生作一些回望与探索。

历史走出了山重水复,迎来了柳暗花明

记者(以下简称记):“龙泉宣言”的诞生将对我国的五大历史名窑的保护、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谈谈为什么现在才出这个宣言吗?

陈文增(以下简称陈):面对五大名窑及中国目前陶瓷界之现状,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各具特色,竞争发展”。中国陶瓷分南北二系,即南青北白,五大名窑南有龙泉窑及南宋官窑,北有定窑(河北曲阳)、汝窑(河南汝州)、钧窑(河南禹州)、北宋官窑(河南开封)。古代还有磁州窑(河北邯郸)、耀州窑(陕西铜川),各大名窑在目前均呈现出中兴时期的初步繁荣。为此,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于今年金秋,在恢复中华历史名窑生产50周年之际,汝、官、哥、钧、定和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宜兴陶瓷等历史名窑的代表聚首著名的青瓷之都——浙江省龙泉市,“龙泉宣言”就这样诞生了。

记:五大名窑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在世界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今也要申遗了,您如何认识五大名窑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的意义?

陈: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牵头下,正在策划和积极参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也很关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陶瓷,发展了陶瓷文化。五大名窑不妨说正是中国陶瓷文化在历史上的具体象征,正是中国历史上陶人的努力,给世界留下了享之不尽的永久性财富,成为推进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五大名窑联合申遗,不仅仅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范畴,彰显中华古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肯定和认识中国文明的同时,对世界陶瓷未来发展将提供科技、文化与艺术之难得的历史资料。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五大名窑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亮相,是对中国陶瓷文化和传承文明的一种肯定。

记:据说您近日参加了“纪念恢复龙泉青瓷生产五十周年高峰论坛”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河南禹州举办的“禹州钧瓷文化研讨会”,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陈:不论是“龙泉的高峰论坛”还是“禹州钧瓷文化研讨会”,虽然题目不同,但内容相近。这两个会议,汇聚了五大名窑大师及中国陶瓷界之精英,大家畅所欲言,综论中国五大名窑之历史及现状。“龙泉高峰论坛”专家们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找出名窑差距,固本强基,五大名窑相互交流,互励互勉。这次论坛谈论最多的是名窑发展问题,历史走出了山重水复,迎来了柳暗花明。当代名窑在适应历史发展中如何去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在保留各自风格基础上去开阔视野,找准创新路子,多出佳器精品,真正实现中兴时期历史名窑发展之目标。清华大学张守智教授提出五大名窑工艺如何向高科技靠拢,实现古今结合,找到工艺上的默契。同时对保护环境,保护文物设施,珍惜当代生活和工作环境下的一草一木,都成了该“论坛”的话题。

陶瓷文化:五大名窑之首-定窑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土细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晶莹温润,如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略带粉质。

定窑,在五大名窑中定窑是唯一以烧造白瓷取胜的窑场,它历经唐、五代、宋、金、元五个朝代,在长达五百余年的悠久岁月中,一直盛烧不衰。其产品不仅是人民大众日用所需之瓷,而且最早进入北宋朝廷,成为历代帝王、文人、士大夫赏玩的名瓷,单从这点来看,足以使其他各窑逊色,因此也有人将定窑作为五大名窑之首。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身价大增,风靡一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