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元代瓷器

元代瓷器

元代瓷器鉴别 元代碗瓷器底足特征鉴别 鉴别瓷器

2020-07-02

元代瓷器鉴别。

元代制瓷业是宋,金制瓷业的继续和发展。元瓷夹在宋和明清两个制瓷业高峰之间,过渡性十分明显。一方面,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多,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另一方面,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

元朝统治时期,北方定窑、耀州窑巳经走向衰落,钧窑和磁州窑则继续发展。元代钧窑系的烧造中心仍是河南禹县。这时期钧瓷的影响比宋朝还大,烧钧瓷的窑口在河南广有分布,河北、山西也有,形成了一个钧窑体系。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胳粗,有大气泡和棕眼。颜色一般是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

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有3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有耳。

与宋代钧窑瓷器相比,元代钧窑瓷器流传后世的数量要多,但其价值与宋钧却相差很大,主要是因为元钧瓷胎质粗松,釉色僵硬,存世量多。

钧窑天蓝釉大罐 元 高27·5厘米

估 价:RMB80000一100000 成交价:RMBl67555

此罐大□,短颈,丰肩,腹上部外鼓,至底渐收,圈足。通体施天蓝釉,釉色光亮,但胎质不如宋时致密,胎壁较厚。 钧窑玫瑰紫蓝釉鼓钉水仙盆 元 直径25·3厘米

估价:RMBl600000-2000000 成交价:RMB2794160

此盆大口平沿,弧形腹,器身作鼓式,下承三如意形扁足。外口沿及胆部分别饰鼓钉纹及弦纹,形制规整端庄,纹样简练古朴。器外饰玫瑰紫釉,内为天蓝釉,底刷酱色釉,有支钉痕。钧窑天蓝釉葵花式花盆及盆托 元 直径22·2厘米

估价:RMB3500000~4000000 成交价:RMB4218800

此盆折沿,边棱微凸,深腹,圈足。口、腹、足部的楞线外凹内凸,整体呈瓣状菱花形,形制工满华丽。盆外壁施玫瑰红釉,盆内边和口沿为紫红釉,内壁为天蓝釉。钧红釉釉面棕眼密集,其间掺杂着许多细小的黑疵点。盆托边沿呈葵花形,三足。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元代釉里红瓷器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生产尚处在创烧的初级阶段,工艺上不太成熟,尚未形成生产的主流。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胎(含胎质、胎色、胎体)、釉(含釉质、釉色、施釉)、成型制作工艺技术的制作特征等,与元代的青花瓷器基本相同,只不过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胎以胎质坚致、胎色灰白、胎骨厚重的为多,也有一部分胎色白而胎质坚致者。釉面以青白釉为主流,有的明润光泽。而器物的造型种类、装饰纹样的题材内容及形式也大体类同于青花瓷器,唯数量较少、品种较少。可以说,釉里红瓷器有的,青花瓷器全有;而青花瓷器有的,釉里红瓷器不一定有,也即元代釉里红瓷器的造型品种、纹样题材内容仅仅是青花瓷器中的一部分,装饰纹样的题材内容多采用元代的传统题材,较之青花瓷器更少些,且更简单、粗率些。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铜红素所呈现的红色,往往并不纯正,常有变色和流散的现象出现,发色偏黑或发灰色,有的甚至多烧成釉里黑、釉里灰或釉里黑褐,只有少量的精品呈色浓艳,彩料薄的地方呈色浅淡,有的釉里红的铜红彩料在熔融过程中有明显的流动和晕散现象。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绘画技法和纹样都与青花瓷器一样。

线描勾勒,是元代釉里红瓷器装饰的最主要的绘画技法之一。在瓷胎上用细线条来描绘勾勒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纹样的轮廓线(与青花瓷器的装饰描绘勾勒相同)。犹如中国画绘画中的白描技法。有的则有铜红彩料覆盖在刻划好的图案纹样的刻划线条上,产生的效果为“白地红花”。纹样线条因铜红彩料的因素,常有晕散(也叫“飞红”)现象的出现。

平涂渲染,常与刻划的图案纹样相结合。以含铜元素的彩料,在瓷器呸体上,用毛笔蘸着彩料来摹绘敷彩、点染皴擦、平面吐染成图案纹样。或在刻划、堆塑的图案纹样、造型纹样、造型装饰上平涂渲染,常以成块、成片的形式出现,称为“红班”,产生的效果为“斑块”。或在纹样周围(有的是刻划好的)平面涂染而成,图案纹样部分留白,又称之为“拨白”,产生的效果为“红地白花”。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装饰纹样题材,基本与同时期的青花瓷器相似,但没有青花瓷器上的装饰纹样那么丰富多彩,主要的都是元代的传统题材,如云龙、云凤、凤穿花、鱼纹、芦雁、玉兔、鹤、鸭、山鸡、凤凰、鸳鸯、花鸟、花卉、山水、人物、、诗文等。花卉纹中以串枝、缠枝形式来表现的,如莲花、菊花、牡丹、灵芝等,其他还有荷花、莲瓣纹、变体莲瓣纹、焦叶纹、葡萄、松竹梅、万年青、月季花、山茶、蔷薇、杂宝、十字宝杵、双莲回纹等等。

巧认元代瓷器


一、辨态质。首先要看底足无釉的露胎处及器身的缩釉部分。像

元代的青花和釉里红与前代器物相比胎骨较洁白;而近现代仿品胎质

则较坚密,胎骨颜色更加精纯如玉。 

二、辨纹饰。元代青花器物虽纹饰层次多,画面满,但大多繁而

不乱。如一个器物上所画图案多达七八层,也主次分明,有釉边角纹

饰、主题纹饰和次要纹饰之分。其绘画风格皆受当时人画写意手法的

影响,不论是花草、山水、人物等,均生动活泼,笔法挥洒自如。而

现代的仿品,其外形与纹饰虽然几可乱真,但绘画的笔法却生硬滞涩,

毫不流畅洒脱。 

三、辨釉色。元代官窑烧制的青花瓷所用的青花料是含铁量较高

的进口钴矿料。因而经过高温烧制后,颜色鲜艳,色散晕。但现代仿

品所用的青花料大多数为国产料,含钴、锰量高,含铁量低,经过烧

制后所呈现的颜色为暗蓝色,没有元代官窑青花瓷那种鲜艳深沉的感

觉,釉光也有不同,元代瓷器的釉面在器物表面必然闪现一种深沉的

旧光泽,这种旧光泽天然浑成,并无刻意造就痕迹。

元代瓷器有哪些种类?


元代瓷器有哪些种类?瓷器工艺在元朝有非常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发展的转折点。这个时候传统窑址的生产并没有完全停顿,但产品质量较粗犷。这时候比较重要的是景德镇的崛起。景德镇这时候烧制成功新的品种的瓷器、青花,成为后来明清的主要瓷器品种。因而完全改变了中国瓷器的生产面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时候由于外销需求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更加成熟。首先我们来了解传统瓷窑在元代的发展、生产情况。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并且此时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开始烧造大量外销瓷。元代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汉文化特点。

青白瓷: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主要品种。元代继续烧造,但胎、釉、造型、装饰方法等和宋代有所不同。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坚致,细密,胎体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部分光素无纹的以外,也有用刻、划、印、堆塑、点彩、镂雕等方法装饰的。常见刻蚜纹饰有云龙、卷枝、卷草、牡丹、莲瓣等;或在盘和碗内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于器盖或器身的装饰,元代青白瓷器型较多,除了日常用的盘、碗、高足杯、瓶、罐、炉以外,还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芦形的执壶、扁执壶、多穆壶、匜、砚滴、笔山等。体形通常厚重饱满,瓶、罐等器下腹和胫清瘦,盘、碗体大而圈足小,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白釉瓷:白釉也称卵白釉。元代白釉瓷数量不多,但制作精细。这类瓷器胎子极细白,坚致,胎体较厚;施釉亦厚,白中泛青似鹅卵,润如堆脂;多印花装饰,有云龙、龙凤、花卉、缠枝莲、卷草等。

蓝釉瓷:蓝釉瓷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新品种。它是以钴蓝为着色剂,经高温一次烧成的。元代昨釉瓷有光素无纹,有的饰有刻白纹饰,有的加绘金彩。

红釉瓷:元代景德镇创新品种,是以铜红为着色剂、经高温在还原气氛虽烧成的。由于铜红的烧成技术比钴蓝还要难以掌握,因此成品极少。仅元大都遗址有少量出土,只有盘、碗、印盒等小件器物。

青花:青花是用钴料在白色坯胎上绘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经高温一次烧出的白地蓝花瓷器。不罩釉烧出来的纹饿是黑色的。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所有钴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和国产的钴土矿特点相同,应是国产钴料所绘,常见器物有高中产杯、碗、盘、匜、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还有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十来层,来得很满期,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

釉里红:釉里红是用氧化铜在坯胎上绘画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一次高温烧出的白地红花瓷器。于花和釉里红除了所有绘画原料不同、成品效果不同以外,其制做技术、绘画方法和烧制工艺基本相同。只是釉里红的烧成气氛比青花的更严格,更不好掌握,元代釉里红瓷与元青花瓷一样,具有胎子细密、坚致、洁白,釉子白中闪青,非常光润的特点。

钧窑元代河南禹县继续烧造钧瓷,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了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略粗,有大气泡和宗眼。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是器物上有紫红色彩班,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由于釉厚,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

龙泉窑元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了四五倍,产量很高,除了民用,主要外销。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胎质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主要装饰方法是划、印、贴、堆塑、镂空、点彩等。贴花分有釉、元釉两种,多在碗、盘、洗的内心贴双鱼、小兔、荔枝、飞龙等,元釉的是元代新创品种,常见纹饰有折枝花、荔枝、莲花、月影梅、秋葵、灵芝、牵牛花、松竹梅;这时期新添纹饰有四如意、八吉祥、八仙、银绽、杂宝、山水等,还大量出现文字,因釉厚,纹饿不很清晰。元龙泉器型有盘、碗、罐、炉、执壶、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

磁州窑元代磁州窑瓷器的胎子厚重,略显粗糙,多灰黄色,施白色化妆土、釉子白中闪灰黄,有的欠精细光润,黑彩多闪黄褐色。装饰以素白瓷、白釉黑花为主。宋代出现的在黑彩上划纹饰的装饰方法,元代也有,一般用于在鱼、龙身上划鳞片或在雁、凤身上划羽毛。也有黑釉铁锈花、白釉黑花瓷上又罩低温孔雀蓝釉的,后者由于温度较低,釉子极易肃秒。白釉绘黑花瓷器纹饰常见的有龙凤、云雁、鱼藻、卷云、花卉、婴戏、人物故事、花鸟、诗句等等。元磁州窑瓷器的器型较大,多碗、盘、罐、瓶、枕、盆、扁壶、玉壶春瓶、高足碗等。

元代官窑瓷器吸引现代收藏家和“另类投资者”,可分三大品种:一为釉里红,二为青花,三为卵白釉枢府瓷,皆为景德镇所设立的“浮梁瓷局”烧造。元代青花瓷以大型器为精,配合娴熟画法,辄予人磅礴刚健之感,甚引人入胜;但保存完整者极少,藏于中外各大博物馆的珍品不足200件;流落民间者甚稀,故身价倍增。元代釉里红乃于中期创烧,呈色不稳定,常常发黑发灰,红色不鲜纯,且见晕散,盖釉里红属釉下彩,要用铜红作着色剂,以高温烧成,初期技术难以掌握,烧至摄氏1250度以上,铜元素易游离而散失;在还原过程中压力亦不稳定,难以变成呈鲜红的氧化亚铜,故烧成品少,釉彩纯正者更如凤毛麟角;历来拍卖多数以天价成交。至于卵白瓷,精粗不一,压模印花制作水平参差;早期釉含铁多,白中泛青,后期釉层厚而失透,以致纹饰模糊,上品现已难觅。收藏家多偏重釉里红与青花。元代另有烧制一种青釉器,甚受人忽视,富时代特色,乃继承宋代青瓷制作技术,但不如宋代者洁净莹润,传世完美品极少,十分难得。

元代钧窑瓷器鉴定技巧


在元代瓷器发展中,钧窑可谓是一马当先,主要烧制日常的生活用具,其中钧窑的盘子是元代瓷器生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元代钧窑烧制出的瓷器从其釉色上看,一般呈天青色或天蓝色,少数会有红色的铜红釉斑块的出现,其釉色非常的鲜艳且釉面的光滑度非常的高,手感犹如玉质,其釉质似清非清、似浊非浊,还有气泡的出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具有着鲜明的特色以及浓烈的艺术感,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以及关注。

由于元代钧窑的窑址较为的分散,所以不同窑所烧制的胎质颜色是不同的,有黄白、灰黑、红色等色调,具有着胎质细腻、工艺精良、釉面均匀的特点,素烧和复烧的两道工艺,由于还原焰的加入和铜的还原作用,使其瓷器在最后的成色上鲜艳且光润感较高,颜色的多样使其烧制的瓷器五彩缤纷、绚丽多姿。

元代钧窑烧制出的瓷器其主要特征就是其釉色青中带红,在色泽上一般都是浓淡不易的蓝色乳浊釉面,在敲击时金石会发出闷闷的声音,胎骨较为的厚重且相对于宋金烧制的瓷器而言,在外观上少了一分轻盈感、灵动感,多了一分笨重感。在瓷器的施釉上,流动感非常的均匀,胎土较为的粗松且开片较大,气泡较大,会露出底釉。现在我国的元代钧窑瓷器大部分都具备着这样的特征。

元代钧窑烧制的瓷器品种较为单一,但是产量却是宋金所不能比拟的,直到后期的发展才在原来的盘、碗等上加入瓶、炉、盆等类的民用的产品。在其器物的表面所采用的堆塑以及镂空等装饰的技法都是宋金两朝所没有的,这也造就了元代钧窑的瓷器。

现在我国的瓷器市场上有大量的元代钧窑瓷器,但是大多都为仿制品,我们在入手之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初步的辨认:一在其胎质上,大多数的原料都采用的是当地的瓷土,在胎料的处理上较为的粗糙,松质粗且增加了浅白色的胎;二 在其釉面上,色泽的呈现元代更加的种类多、色泽较鲜艳,出现了紫色、海棠红色等新色泽,且在其釉层内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气泡出现。虽然在做工上不如宋金两朝,但是在其色泽上非常的鲜艳丰富,具有着外观上大气、典雅的特征。

现在元代钧窑所烧制的瓷器大部分的价格是逐年向上递增的,收藏空间也越来越大,精美且原料、造型、纹饰都具备的瓷器较少,但是其价格是非常高昂的。由于各种釉色相互交融在一起,形成的颜色也不一、形状上也是多变,尺寸大的也有、小件的瓷器也有,构成了元代钧窑区别于其他朝代青瓷的特色,釉色中的紫色、红色、蓝色等色彩的加入都给瓷器的本身添加了绚丽的一笔色彩,构成元代钧窑瓷器的特色。

元代以前中国瓷器浅析


从目前的世界考古看,陶器似乎是世界文化早期共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世界六大文明古国几乎不约而同地发现了陶器。而瓷器却是中国的发明。中国瓷器带动和影响了世界瓷器业的发展。瓷器区别于陶器的不同之处除了本身的成分组成不同外,还有从外观上瓷器显得比陶器要和悦、美观和光亮。从收藏的角度,也体现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视觉和眼光。

中国瓷器确切的诞生时间地点现在是无法用某年某月某日来确定,但学术界一贯的观点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是东汉末年在浙江上虞烧成的。因此,中国瓷器的历史至今已有差不多两千年了。元代以前的中国瓷器除了北宋五大名窑中的北宋官窑、钧窑、汝窑、定窑、景德镇窑外,基本上是浙江青瓷的天下,几乎统领了中国瓷业生产一千年。元代以后中国瓷业的中心非景德镇莫属。元代以前中国瓷业发展的脉络还是很清楚,东汉至魏晋时期,浙江的越窑青瓷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到了唐代便是群雄割据的局面,除了越窑青瓷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北方邢窑的白瓷也为天下瞩目。从而形成陶瓷史上经常说的“南青北白”的局面。当然,还有一支默默发展的湖南长沙窑瓷器。在唐代中国瓷器外销的目的地,长沙窑(“铜官窑”瓷器)的声名同样与越窑和邢窑瓷器为世人所知。无论是埃及的福斯塔特(今埃及首都开罗),还是非洲的东海岸坦桑尼亚;无论是隔海相望的日本和朝鲜,还是亚洲腹地深处的伊朗和波斯等,都能见到这三大瓷器的身影。这里需要提到的重要一支陶瓷脉系便是人尽皆知的唐三彩。唐三彩是属于陶器的范畴,但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中国瓷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还没有一件瓷器的拍卖记录超过唐三彩。198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了一件中国唐三彩马,成交价是374万英镑。它保持着中国陶器拍卖十余年的世界记录。可见唐三彩的世界影响力。不过,从外观上,它的视觉形象很像中国瓷器。

唐宋(包括五代)时期,是中国瓷器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江西景德镇开始在中国的瓷业市场上崭露头角。自“汉季新平治陶”至此也有几百年的治陶经验和历史。因此宋代的景德镇产出了闻名于世的“影青瓷器”或称“青白釉瓷器”,并成为外销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浙江的瓷器情况,除了20世纪80年代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现的一批“秘色瓷”,至今还给世界陶瓷界留下了一个悬念外,到了北宋,越窑开始衰落,它的后继者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续就了浙江瓷业的辉煌。但我们现在只能站在慈溪的上林湖边进行无限的遐想和追忆。宋代由于中国政治中心一度在北方,所以也带动了瓷业的发展。典型的是北宋官窑、钧窑、汝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此外,在江西的吉安和福建也产出了令人激动的“黑色”瓷器——天目茶盏。无论是从茶文化的美学特征,还是从瓷器本身的品质看,这类瓷器目前都是收藏市场的抢手货。尤其在日本茶道文化的渲染下,变得更加神秘和高贵。

元代,虽然在蒙古族的统治之下,短短的不到一个世纪,但的确是中国陶瓷史上惊心动魄的时刻。主要的贡献是元代的青花瓷器。只要我们漫步于土耳其的托普卡普博物馆时,无不为之震惊。据日本古陶瓷研究学者小山富士夫统计,世界上传世的完整元代青花瓷器不足300件,而这里却潜藏了80余件,且件件精湛和典雅。元代的青花瓷器我们可以用一句很诗意的话来概括“百年风雅一峰青”,但面对今天的中国瓷器,的确我们要思考的太多太多。

如果说宋代以前中国瓷器纯净和素雅得像陈年美酒,那元代以后的中国瓷器则开始注重外包装了。这一形式美感到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挥了极至。唐宋时期的瓷器如唐宋时期的中国书法和绘画,是很醇厚和浓郁的。到了明清以后,瓷器也像书画一样,成了“纸上云烟”。从造型上看,元代以前中国瓷器的造型基本上都已具备,为明清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纹饰上看,宋代以前的装饰手法基本以刻画为主,到了元代以后,画笔取代了刻刀,开创了真正瓷绘艺术的新时代。中国瓷器的长河源远流长,再美丽的言语也难以尽述其俊俏的造型和素雅或富丽的纹饰,唯有让读者去静静品尝其中的美妙音符和韵律。

瓷器收藏:元代瓷器有哪些特点


瓷器收藏:元代瓷器有哪些特点?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并且此时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开始烧造大量外销瓷。元代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那么,元代瓷器有哪些特点呢?

1、单色釉瓷

青白瓷: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主要品种。元代继续烧造,但胎、釉、造型、装饰方法等和宋代有所不同。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坚致,细密,胎体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部分光素无纹的以外,也有用刻、划、印、堆塑、点彩、镂雕等方法装饰的。常见刻蚜纹饰有云龙、卷枝、卷草、牡丹、莲瓣等;或在盘和碗内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于器盖或器身的装饰,元代青白瓷器型较多,除了日常用的盘、碗、高足杯、瓶、罐、炉以外,还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芦形的执壶、扁执壶、多穆壶、匜、砚滴、笔山等。体形通常厚重饱满,瓶、罐等器下腹和胫清瘦,盘、碗体大而圈足小,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白釉瓷:白釉也称卵白釉。元代白釉瓷数量不多,但制作精细。这类瓷器胎子极细白,坚致,胎体较厚;施釉亦厚,白中泛青似鹅卵,润如堆脂;多印花装饰,有云龙、龙凤、花卉、缠枝莲、卷草等。

蓝釉瓷:蓝釉瓷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新品种。它是以钴蓝为着色剂,经高温一次烧成的。元代昨釉瓷有光素无纹,有的饰有刻白纹饰,有的加绘金彩。

红釉瓷:元代景德镇创新品种,是以铜红为着色剂、经高温在还原气氛虽烧成的。由于铜红的烧成技术比钴蓝还要难以掌握,因此成品极少。仅元大都遗址有少量出土,只有盘、碗、印盒等小件器物。

2、釉下彩绘瓷

青花:青花是用钴料在白色坯胎上绘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经高温一次烧出的白地蓝花瓷器。不罩釉烧出来的纹饿是黑色的。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所有钴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和国产的钴土矿特点相同,应是国产钴料所绘,常见器物有高中产杯、碗、盘、匜、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还有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十来层,来得很满期,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

釉里红:釉里红是用氧化铜在坯胎上绘画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一次高温烧出的白地红花瓷器。于花和釉里红除了所有绘画原料不同、成品效果不同以外,其制做技术、绘画方法和烧制工艺基本相同。只是釉里红的烧成气氛比青花的更严格,更不好掌握,元代釉里红瓷与元青花瓷一样,具有胎子细密、坚致、洁白,釉子白中闪青,非常光润的特点。纹饰多见缠枝菊、牡丹、莲花、云龙、云凤、云鹤、孔雀、芦雁、人物故事等,边饰多为变体莲瓣、云肩、灵芝云、蕉叶、回纹、弦纹等。器型多为大罐、高足杯、匜、玉壶春瓶、塔式罐、谷仓、大盘、碗、瓷雕人物等等。

元代卵白釉瓷器


元代卵白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基础上创烧的一种高温白釉瓷器,因釉色多白而微微泛青恰似鸭卵而得名。明《新增格古要论》:“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的记载表明,带“枢府”铭的卵白釉器在明代人眼中已是十分珍贵的佳作了。“枢府”字样的为元朝军事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除“枢府”外,卵白釉瓷器上还有“太禧”、“福禄”等铭文,然而大多数器物上则没有铭文,因此清《景德镇陶录》中所列“枢府窑”条目当是不确切的,而将这类器物称作枢府器或卵白釉器则较为恰当。烧造卵白釉器的窑址目前已在景德镇湖田地区发现,卵白釉器从元一直烧造至明代早期。

过去由于传世和考古出土的卵白釉器物上常见在模印纹饰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铭文,故又有枢府釉的别称。“枢府”即“枢密院”的简称,是元代掌管军事的最高机关,这些印“枢府”铭的器物无论在胎质、釉色还是制作工艺上,均比当时的其他产品略胜一筹,是景德镇受命专门为其定烧的官府用瓷,但传世卵白釉器中除印“枢府”铭外,还见模印有“太禧”即元代朝廷掌管祭祀机构“太禧宗煙院”的简称,以及“福禄”、“东卫”、“昌江”、“天顺年造”等铭文的器物,因此现在研究者均认为应以符合学术规范的卵白釉来命名这一品种。

元代卵白釉的出现,为青花、釉里红奠定了基础,虽然它让位给了青花瓷,但它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依然为人们所赞美。元代“枢府”瓷器因传世品极少,故在国内外艺术拍卖会上极少露脸,它的市场价位仅能以宋元青白瓷和明甜白釉瓷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参考,2003年7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凤纹盘以77.6万港币成交,由此估测,制作精美的元代“枢府”瓷器其市场价格也是不菲的。物以稀为贵,作为元代“官”瓷,“枢府”瓷将会进一步得到收藏界的认同。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胎体一般较为厚重,器物施釉比较匀净,由于釉中含钙量较低,而含钾、钠成分较高,高温下黏度大,所以釉层较厚,釉面呈失透状,釉质温润,光泽内敛,色调均匀无开片,有的制品釉面有小棕眼。

元代卵白釉瓷造型不见大器,多为盘、碗和高足杯等器型小巧的圆器,其中碗式见有折腰碗、斗笠碗、撇口碗等,以折腰碗最为典型,它的器型特点是撇口、斜壁,下腹呈直角形内折,小圈足,也有的为平实的小底足。而明《新增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所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样者高”,指的就是这种碗式。此外,传世卵白釉碗的器足也有元代景德镇产品的普遍特点,底足多无釉,外底心常有脐状凸起,削足规整,一些采用垫饼支烧的器物,底部常现火石红色砂底,并有褐色斑点,足墙边还常粘有砂粒。

卵白釉瓷器胎质细腻洁白,但胎体厚重,碗、盘类器物的底足更为厚重。釉色润泽失透,是一种含钙量低,含钾、钠成分高的石灰碱釉,这种釉具有粘度大、烧成范围较宽的特征。

元代卵白釉瓷的装饰方法相对简单,主要为本色印花装饰,纹样题材以各种花卉纹为主,亦有龙凤、云鹤及八吉祥纹等。由于器物施釉普遍较厚且呈失透状,所以传世器中一些制品内壁釉下模印纹饰往往显得不甚清晰。

元代的统治者非常喜欢卵白釉瓷,这与蒙古人崇尚白色有关。卵白釉瓷的卵白釉瓷与枢密院的军事活动及太禧院的祭祀活动非常相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在宋朝,主流文化更喜欢青如玉的青白瓷。真实一朝天子一朝臣,统治阶级的审美观决定了大众的喜好。。景德镇官窑根据最高统治者的需求能制造出不同的瓷器迎合统治者,这也是其长年不衰的主要原因。

元代其他地方窑瓷器


元代(1271~1368年)景德镇及龙泉窑以外的地方窑瓷器。比较著名的有河南钧窑、河北磁州窑及山西霍窑等,元代烧制钧釉瓷的窑址分布很广,河南以外,河北、山西等省也有烧造,窑址数量及分布面积大大超过宋代,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体系。在北京元大都遗址的发掘中,钧窑瓷片的数量在各窑口瓷器中占第二位;出土钧窑瓷器的元代墓葬及遗址遍布北方各省及自治区。元代钧窑系瓷器的造型有碗、盘、瓶、炉、罐、执壶、花盆、杯、钵、高足碗、梅瓶、枕等。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有的饰以紫红色彩斑。元代磁州窑继续生产传统品种、烧制磁州窑风格瓷器的瓷窑遍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西、甘肃、陕西等省。产品以白瓷及白地黑花瓷为主,其黑花色彩偏褐,不如宋器黑亮,器形以大罐、盆、瓶类居多,各种形式的碗、盘、杯、碟、壶、枕等也十分普遍。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婴戏、龙凤、飞禽、鱼藻、花卉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形体硕大、胎体厚重是元代磁州窑瓷器的时代风格。山西霍窑以烧制仿定窑白瓷为主,装烧方法采用支钉叠烧,盘、碗内底及底足一般留有5个小 支钉痕,与定窑不同,具有明显的地方风格和时代特征。(见下图)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代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代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