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古代有没有注浆瓷器 > 导航 >

钧瓷拉坯、脱坯、注浆所用的泥料有何不同?

钧瓷拉坯、脱坯、注浆所用的泥料有何不同?

古代有没有注浆瓷器 大球泥瓷器的鉴别 古代注浆瓷器

2020-07-02

古代有没有注浆瓷器。

▲拉坯和脱坯泥料要求可塑性好,不易开裂,易于拉坯和脱坯成形。▲注浆泥是一种悬浮泥浆,它要求有良好的流动性、稳定性和渗透性。▲注浆泥和拉坯泥、脱坯泥的根本区别在于注浆泥中有电解质。钧瓷拉坯、脱坯、注浆所用的泥料,在化学组成上所似,而在工艺性能上有所不同。拉坯和脱坯泥料又称可塑泥,它要求泥料可塑性好,不易开裂,易于拉坯和脱坯成形。可塑性是指泥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而不开裂,当撤除外力后仍保持形变的性能。可塑泥含有适量的水分,但无流动性。注浆泥是一种悬浮泥浆,它要求有良好的流动性、稳定性和渗透性。流动性是指浆黏度小,在使用时能保证泥浆在输浆管道中流动并容易流到模型中各部位。稳定性是指浆悬浮性好,不沉淀分层,各部分组成能长期保持一致,使成形后的坯体组成均匀。渗透性是指浆中水分能顺利通过附着在模型壁上的泥层而被模型吸收,利于坯体厚度的形成。注浆泥和拉坯泥、脱坯泥的根本区别在于注浆泥中加有电解质。电解质是一种弱酸性碱盐,可稀释泥浆,使泥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并呈悬浮状态,长时间放置也不会产生分层,整个浑然一体;而拉坯泥和脱坯泥没加电解质,呈稀糊状态时悬浮性差,长时间存放会产生沉淀分层,表面能澄出清水来。注浆泥球磨打成后,稍加陈腐即可使用;拉坯泥和脱坯泥球磨打成后,还要经过除水、练泥等才可使用。除水是把泥浆中多余的水分除去,使其含有合适水分的泥料再进一步加工,使其软硬一致,致密均匀。练泥有机器练和人工练两种。人工练泥是用一把铲子,把泥一片一片切下,再一片一片地摔打在一起,循环往复,直到把所用的泥全部练到能用为止。这种方法从古至今一直没用,简便易行,但较费力,俗称“杀泥”。钧瓷拉坯泥和脱坯泥用于中小件产品成形时,两者的化学组成相同,用于1米以上的大瓶时,脱坯泥中另外加有颗粒稍粗些的骨料,这一点与拉坯泥有所区别。

编辑推荐

陶瓷讲堂--利坯


由于拉坯完全依赖于双手,成型后的坯体表面相对粗糙,要制作极为精细的瓷器,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后来出现了利坯这项技艺,使陶瓷成型的精细化程度大为提高。

利坯又叫修胚,是手工成型的第二步,也是精成型的过程。和手拉坯一样,利坯也是在轮车上完成,坯体在旋转的过程中,用特制的金属刀具(利坯刀)对坯体进行精修。远远看去,有点像在高速的电轮上打磨刀具,只是飞溅出来的不是火花,而的粉尘。

拉坯必须是泥湿的时候进行,而利坯则需坯体干至七八分时才可以操作。这时的坯体有点像软饼干,拿起来没问题,但稍一用力,就成了粉末。要把一个碗或盘之类的坯体利得又薄又均匀,这对利坯师父的技艺是个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利破坯体。

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难度,真正的考验要到入窑以后才能见分晓。拉坯师父的工钱可以即时给付,比如拉了五十个梅瓶,一个十元。师父干完活拿五百元收工。但利坯师父却要到烧窑结束以后才能领到工资。原因是,根据行规,如果坯胎烧成瓷后,变形、破损的瓷器是不算工钱的。如果手艺不好,十个烧出来的瓷器有五个变形或破损,就只能拿到五个坯的工钱。所以,一个利坯师父水平的高低,还需要以烧成来考量。

利坯的作用一来使器形更为精确,二是使瓷胎表面更加平整,三来是使瓷器更薄。这道工艺的产生,就成型而言,是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进步。也是陶瓷工艺不断发展的结果。这项进步,工具的革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利坯刀。实际上,根据不同的器形,乃至不同的部位,都需要形状的利坯刀来完成。以至于在历史上产生了一个专门生产利坯刀的特殊行业:坯刀店。它完全从铁匠行业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独有的行业规范。

比如我们在古代想要开一个作坊来做瓷器。我们当然要选择一家坯刀店来提供利坯刀。但这个选择权只有一次。一旦选定,除非关门大吉,否则不能另选他家。行规里还有更多的细节,我们无需一一列举。

这些行规是如何形成,如何发挥作用,无关宏旨。只是从这样一些小细节上,我们得以以管窥豹,想见在历史上,景德镇陶瓷的生产是如何高度的细化了分工,并形成了完善详细的行规、制度。来处理、应对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细小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得景德镇陶瓷在全世界范围,在数百年的时间跨度内,独占鳌头,独领风骚!

纹饰动感有韵律的“仰韶细泥彩陶罐”


山西博物院展厅1号中心柜里摆放着一件国宝——泥质红陶彩陶罐。这件仰韶时代的彩陶罐1988年出土于晋豫交界处的黄河北岸、山西省芮城县金盛庄。

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与磨制石器、营造房屋、经营农业等活动一起成为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了定居的氏族公社生活,审美意识更加强烈,加快了走向文明的步伐。这件彩陶罐就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遗存,它通高45.8厘米,口径35.5厘米,底径15.5厘米,泥质红陶,罐口较大,口沿外折,腹部曲斜,小平底。彩陶罐表面绘有黑色的直线与曲线组合而成的三角纹,纹饰结构设计巧妙,线条简洁流畅,充满了动感与韵律。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一种原始文化,它纵横两千里,绵延数千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国范围内,如此经典的仰韶文化完整器难得一见,这件没有丝毫破损的出土陶罐就显得更加珍贵。

这时的陶器是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黏土,有的也掺杂少量砂粒。在仰韶陶器中,细泥彩陶具有独特造型,表面呈红色,表里磨光,还有美丽的图案。细泥陶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考古上常将仰韶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这件距今六千年历史的彩陶装饰由圆点、直线、几何纹、涡纹等组成图案,它们就像绚烂盛开的花朵一样美丽,是典型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花纹大多数使用等分圆分割法,把花朵上下平行分割成几部分。应用最广泛的是由直线与曲线组成的曲边三角纹,这其实是抽象的植物花瓣纹饰。这些纹饰或相对或相背,或单体或连续,图案既高度概括,又不失灵活多变的效果,动感强烈,韵律明显,勾连回旋,变化无穷。因为鲜花的“花”与中华的“华”谐音,有专家指出,这些绚烂多彩的花正是中华民族的“华”的渊源。

古代瓷器:纹饰动感有韵律的“仰韶细泥彩陶罐”


山西博物院展厅1号中心柜里摆放着一件国宝泥质红陶彩陶罐。这件仰韶时代的彩陶罐1988年出土于晋豫交界处的黄河北岸、山西省芮城县金盛庄。

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与磨制石器、营造房屋、经营农业等活动一起成为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了定居的氏族公社生活,审美意识更加强烈,加快了走向文明的步伐。这件彩陶罐就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遗存,它通高45.8厘米,口径35.5厘米,底径15.5厘米,泥质红陶,罐口较大,口沿外折,腹部曲斜,小平底。彩陶罐表面绘有黑色的直线与曲线组合而成的三角纹,纹饰结构设计巧妙,线条简洁流畅,充满了动感与韵律。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一种原始文化,它纵横两千里,绵延数千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国范围内,如此经典的仰韶文化完整器难得一见,这件没有丝毫破损的出土陶罐就显得更加珍贵。

这时的陶器是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黏土,有的也掺杂少量砂粒。在仰韶陶器中,细泥彩陶具有独特造型,表面呈红色,表里磨光,还有美丽的图案。细泥陶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考古上常将仰韶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这件距今六千年历史的彩陶装饰由圆点、直线、几何纹、涡纹等组成图案,它们就像绚烂盛开的花朵一样美丽,是典型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花纹大多数使用等分圆分割法,把花朵上下平行分割成几部分。应用最广泛的是由直线与曲线组成的曲边三角纹,这其实是抽象的植物花瓣纹饰。这些纹饰或相对或相背,或单体或连续,图案既高度概括,又不失灵活多变的效果,动感强烈,韵律明显,勾连回旋,变化无穷。因为鲜花的花与中华的华谐音,有专家指出,这些绚烂多彩的花正是中华民族的华的渊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