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传统名瓷 薄胎瓷的特点及发展

景德镇传统名瓷 薄胎瓷的特点及发展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7-14

景德镇古代瓷器。

薄胎瓷亦称“脱胎瓷”、“蛋壳瓷”。是景德镇著名传统瓷器品种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之一。特点是瓷胎薄如蛋壳、透光、胎质用纯釉制成。制作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人称之为: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它轻巧、秀丽,做工精致,透光性好,是中国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之一。在薄胎上描绘有青花纹样(见青花瓷),称青花薄胎瓷;描绘有粉彩纹样(见粉彩瓷),称粉彩薄胎瓷。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景德镇制出薄胎瓷,成化年间已有较高成就,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生产的“卵幕杯”(薄如蛋壳的杯子)、流霞盏等精制品,清代正式生产。除景德镇外,湖南醴陵、广东枫溪、河北唐山、江苏江阴等地现在也能生产薄胎瓷。建国以后,薄胎瓷工艺得到继承与发展,许多产品的薄度、透光度、白度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除景德镇外,湖南醴陵、广东枫溪、河北唐山、江苏江阴等地现在也能生产薄胎瓷。

薄胎瓷的品种有各式餐具、文具、茶具、酒具和工艺台灯等。1986年品种达百种,产量达20余万件,造型规格发展到能生产口径500毫米的碗和高度达500毫米的花瓶等大件产品。薄胎瓷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和变形。制作时,需具备高超熟练的操作技艺,执行严格的工艺规程。配料时,为了防止薄胎制品在烧成中产生变形,以及提高制品釉面的白度和透明度,需增大氧化铝(Al2O3)在坯料中和氧化镁(MgO)在釉料中的含量。修坯时,要通过粗修与精修操作,将较厚的粗坯修成各部位厚度小于1毫米的精坯。上釉前,将精坯在750~800℃温度中素烧。上釉时,内釉用淌釉法,外釉用喷釉法,釉层厚度约为0.1毫米。装匣采用特制的垫饼,使精坯平稳地装入匣钵内。烧成温度为1280~1320℃。

薄胎瓷的制作,难度很大,技术性极强。薄胎瓷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和变形。制作时,需具备高超熟练的操作技艺,执行严格的工艺规程。配料时,为了防止薄胎制品在烧成中产生变形,以及提高制品釉面的白度和透明度,需增大氧化铝(Al2O3)在坯料中和氧化镁(MgO)在釉料中的含量。修坯时,要通过粗修与精修操作,将较厚的粗坯修成各部位厚度小于1毫米的精坯。上釉前,将精坯在750~800℃温度中素烧。上釉时,内釉用淌釉法,外釉用喷釉法,釉层厚度约为0.1毫米。装匣采用特制的垫饼,使精坯平稳地装入匣钵内。烧成温度为1280~1320℃。

薄胎瓷的制作工艺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品种有碗、杯、盘、碟、盅、皮灯、花瓶、文具、酒具等。

景德镇薄胎瓷是在北宋影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于明永乐时,成化时已有较高成就,万历时有卵幕杯、流霞盏等著名产品。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年),景德镇有个自号"壶隐老人",名叫昊十九的制瓷名家,其所制"卵幕杯""薄如蝉翼,轻若绸纱",一枚才四十八分之一旧市两重。

新中国建立以后,薄胎瓷工艺得到继承与发展,许多产品的薄度、透光度、白度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除景德镇以外,湖南醴陵、广东枫溪、河北唐山、江苏江阴等地现在也能生产薄胎瓷。

中国薄胎瓷器享誉全球,特别是景德镇生产的薄胎瓷器,更是声名远扬,现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把制作薄胎瓷器的技艺,称之为“神技”,把薄胎瓷器誉之为“天上才有的珍品”景德镇薄胎瓷器先后荣获国家银质奖和国际博览会金奖。

玲珑薄胎皮灯,它轻巧、秀丽,透光性好。对着光看去,象彩云追月,若隐若现,披光含雾;动中有静,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薄胎皮灯是一种装饰性,实用性较强的艺术品。把灯插上电源,打开开关,瓷灯会慢慢旋转,实为家居装饰之佳品。

皮灯体高:24厘米

最大腹围:20厘米

连底坐高:42厘米

扩展阅读

“瓷”名天下的景德镇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在这里,巨幅的瓷壁画勾勒出瓷都气派,连大街上的路灯柱、红绿灯竟然都是青花瓷做的。而琳琅满目的瓷器店更是富丽堂皇,走进去,即便什么也不买,也觉得很有收获,像参观了一回瓷器展览一般。这里的陶瓷甚至被用作了建材,精美的柱形陶器将围墙装饰得别有风味……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题性陶瓷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珍品重器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包括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种精品陶瓷等,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

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此外还收藏了许多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近现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精品是该馆独有的。

从景德镇陶瓷的起源、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再到各个朝代不同的代表瓷器。很全面地介绍了景德镇陶瓷的各个方面。景德镇,一座以单一陶瓷产业支撑一千多年发展与繁荣的城市,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青花瓷传说


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

秋去冬来,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

来到山谷,小宝才看清,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便钻进破窖,发现窑的一角堆满各色各样式料石,再一看,窑的另一角还躺着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身边堆有几段柴火,柴火上正冒着一缕缕青烟。小宝仔细地朝老人瞧去,这才看清,躺在地上的老人正是青花的舅舅。他急忙抱起舅舅,不停地叫喊:“舅舅!舅舅……”老人渐渐苏醒过来,一看是小宝,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

小宝顺着舅舅指的方向,拚命朝山顶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小宝见状,哭得死去活来……

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他将青花如娘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

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之风格。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称之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之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至今天。

德化白瓷与景德镇白瓷的异同及特点


明代德化白瓷有其独特的风格,它不仅与唐、宋时代其他地区的白瓷不同,而且与景德镇同时期生产的白瓷也异样。它们之间不同点主要有:

(1)瓷胎致密,透光极其良好,为唐宋其他地区白瓷所不及。唐宋北方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内含助熔物质少,故器胎不够致密,透光度较差。而德化白瓷则用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质较多,因而它的瓷胎致密,透光度特别良好。

(2)从釉面上看,德化白釉为纯白釉,而北方唐宋时代的白瓷釉则泛淡黄色。元、明时代景德镇生产的白瓷却白里微微泛青,与德化白瓷有明显的区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仅与原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氧化铁、氧化钛的含量有关,也与烧成气氛的性质有关。北方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Tio、Aio含量比较高,烧成时采用氧化气氛,故瓷器呈现白中泛黄的色调;景德镇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Fe、Tio、Aio含量均较适中,烧成时采用还原气氛,故瓷器呈现白里泛青的色调;德化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的Feo含量特别高,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德化白瓷就比唐宋北方白瓷和景德镇同期生产的白瓷釉色更纯净。从外观上看,明代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少女白”之称。流传欧洲后,外国人又称之为“鹅绒白”。直到现在,法国人还以“中国白”直呼德化窑白瓷。

字串8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近代景德镇瓷业


[摘要]: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皆习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彩绘以仿康熙青花为佳,仿乾隆五彩为多。颜色釉仿制更为突出。雕塑瓷在发扬原有的堆雕、玲珑、镂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技法,取得新的成就。

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皆习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彩绘以仿康熙青花为佳,仿乾隆五彩为多。颜色釉仿制更为突出。雕塑瓷在发扬原有的堆雕、玲珑、镂雕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雕塑的技法,取得新的成就。

清末民初兴起的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文人派浅绛彩瓷,一改前朝华缛浓艳的面貌,追求一种简约淡雅的清新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开辟了陶瓷彩绘文人画派的先河。稍后,以王晓棠、潘宇为代表的文人派改用粉彩颜料绘瓷,从而大大地扩大了色彩领域。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0年)前后,文人派的新粉彩瓷便成为景德镇美术陶瓷的主流。

瓷苑名家王琦于一九二八年邀集数位志同道合者组成“月圆会”,每月十五聚会一次,研讨画艺,绘瓷作画,时人雅称其为“珠山八友”。“珠山八友”一说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八人:另一说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八人。尽管说法不一,然而,这十位艺人在当时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珠山八友”等人各有所长,风格迥异,技艺精湛,艺术成就名噪海内外。他们的成功,把景德镇的粉彩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发展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技艺制作瓷坯,再采用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法进行装烧。到元代,又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及青花釉下彩绘技术。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制瓷手工技艺体系基本完善,采矿、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至此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

1、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2、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3、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

4、画青花: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

5、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胎烧成瓷胎。

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在汇集全国各地名窑技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自成体系。其行业分工之细,专业化强度之高是其他手工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从御窑厂来说,其生产组织分工相当完备,具备了制坯行业的各种作坊:有舂碓陶土的作坊,有制作大小圆、琢器坯胎的作坊,有制匣钵的作坊,还有各种辅助性的作坊,如泥水作、大木作,船木作,铁作等。许多局部操作大都由专业性很强的工匠担任。同时将烧、做两行集中在厂内,设御窑若干座,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无所不及的大型手工作坊。

从民窑来说,最晚自宋末元初起,景德镇制瓷业烧、做两行便开始分立。"陶 食工,不受艺佣,帚赁窑主,以相附合"。清代才出现兼营烧做两行的"烧囵窑户"。同时,民窑业也具有完善的生产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其行帮组织,他们既各自独立经营,又处在经常的互相联系中。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这对工匠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和技艺的娴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为新工艺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景德镇明清时期的制瓷工艺成就,是与景德镇瓷业生产分工细致的特点分不开的。

浅谈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陶瓷, 是我向这个世界宣泄感情的独特方式, 把隐藏起来的情绪和压抑住的性格用泥与火炼烧出来。所以我说,陶瓷是另一个我,另一个更加真实的我。出生在景德镇,我一直觉得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而更加幸运的是我喜欢这里,喜欢陶瓷。从幼时开始,身边的朋友和亲人都说大城市有多好,多么发达, 大家都向往着前沿的科技, 向往着霓虹灯下的灿烂生活。但是,景德镇这座城市在这几千年来也用自己的韵味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自己的美。如果你是初次来到这里,可能会被这里混乱的交通,以及一些破旧的房屋给吓跑了,不过当你在这里多了解一点,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这里的特产美味至极,这里的文化底蕴通过几千年的积淀越发深厚。

景德镇青花瓷花瓶仿古摆件

景德镇的四大名瓷是这里的瓷业砥柱,分别为颜色釉瓷、青花瓷、玲珑瓷和粉彩瓷。要说景德镇白瓷如玉,那么颜色釉瓷就是宝石了,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颜色釉是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施在瓷器的坯胎上,再将坯胎高温焙烧,烧成后呈现不同颜色的瓷器。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每件颜色釉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绝品。其红釉光艳华丽,青釉素洁雅致,黄釉明朗清晰,花釉斑驳古雅。而结晶釉则更变化无穷,爆发出大小不一的品花,花团锦簇,光芒四射,其艺术效果之妙是难以形容的,所以说釉是陶瓷的另一层生命。高温颜色釉绘画是经过高温烧炼下的二度创作,是利用自然界的金属氧化物为色剂,将硅、钙、钾、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科学配置成釉料,浮附在陶瓷坯体上,经过1300多度高温形成的液态玻璃质,其交融、渗透、流畅,形成晶莹绚丽、斑驳厚重的色彩。而且其成品率也是极低的,10个陶坯一起放入1300℃以上的炉火中烧制,一般仅有2个到3个成品能够完好无损地出炉,成功率仅有20%。

说到青花,这应该是大家对景德镇瓷最熟悉的瓷种了吧。青花艺术有着古朴的意境,其起源于元代,盛于明清,传承发扬于现代,近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之成为古代东方艺术的代表而举世闻名。用青花色调表现山水等具有苍翠古朴的格调,特别是经过岁月的沧桑,逾显其古朴之神韵,使人回味无穷。青花瓷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青花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 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施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据说青花玲珑的创烧还有一个故事。在宋代景德镇瓷器中有一种叫熏炉的产品,炉盖采用镂空装饰,在烧成过程中,由于釉料的高温流动性好,加之烧成温度往往控制不严,常使窑内温度过高,从而使釉料熔融后流动而将炉盖上的孔洞填平,出窑后对光一照,光亮透明。这种偶然的产品缺陷却使工匠们大受启发,终于在明代永乐年间成功烧制出晶莹剔透的玲珑瓷器,永乐年间的玲珑瓷流传极少,很不易见。晶莹、幽雅的青花玲珑瓷,外国人称其为“嵌玻璃的瓷器”,数百年来一直誉满中外。碧绿透明的玲珑和淡雅青翠的青花相互衬托,其釉面白里泛青,料色青翠欲滴,玲珑碧绿透明,釉中有釉,花里有花,结合得天衣无缝,展示着我国古代制瓷业高度的技术成就和艺术成就。

粉彩瓷, 也是我画瓷器最多的瓷种。其不同于青花、玲珑和颜色釉,是一种釉上彩瓷,而前三者都是属于釉下瓷。那么,釉上瓷与釉下瓷究竟有着什么区别呢?所谓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绘画,再入窑在600~900℃之间进行二次焙烧而成的品种。这种彩,因施在釉上,用手扪之,有凸起感觉。粉彩就是釉上彩瓷的代表,其也可以称软彩,是在古彩基础上,用国画技法发展而成的低温釉上彩。从施彩的方法看,粉彩在素胎白瓷上勾出图案的轮廓,然后在轮廓内填上一层玻璃白,再在玻璃白上堆填色料,用干净的毛笔轻轻地将颜色洗染成深浅不同的层次,这与中国画中的没骨画法有着相似之处。由于玻璃白对彩料的粉化和乳浊作用,使彩绘颜色粉润柔和,画面细腻工整,形象生动逼真,并有浮雕之感。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粉彩的问世撼动了青花这几千年来的霸主地位,迅速成为宫廷新宠,在所有的彩瓷中,粉彩的表现力为第一,其艺术价值也是极高。就我而言,我画的较多的就是粉彩花鸟,是将国画的花鸟运用到粉彩瓷中,以粉彩为技法的花鸟柔和生动,仿佛在瓷面上舞蹈一般,鸟的性格、花的娇艳都是我在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

粉彩的收藏价值是在不断攀升的,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翻开近年来中国陶瓷拍卖成交表,粉彩瓷器从2000年开始价位连年飙升,一件雍正粉彩橄榄瓶,在香港的成交价达到4150万港币,而另一件清乾隆的粉彩瓶,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更是拍出528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所以说,粉彩瓷不管是在艺术方面还是在价值方面都是十分可观。

景德镇瓷业习俗及行业管理雏形


陶瓷习俗是在陶瓷创作、陶瓷生产、陶瓷与销售等过程中和在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与习惯,展现和反映了陶瓷人的生活、生产习俗和心理的、精神的面貌,也反映了陶瓷人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特色,反映了陶瓷本身的发展过程的面貌。

陶瓷是由人来创造,由人来生产,由人来销售,由人来品评,由人来消费,一句话,一切都与人有关。因此,陶瓷生产、创造与销售过程,是伴随着悲欢离合的过程。陶瓷制品是鲜活的人的思想、观念、心理、情趣的凝聚物。

在中华大地,名窑象璀璨的星星,分布在各地。各地名窑和各个陶瓷产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陶瓷习俗。正如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一样,景德镇的瓷业习俗是中国陶瓷习俗的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和反映。

景德镇瓷业习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行帮、行会、会馆。这属于管理方面的,是陶瓷各行各业自发形成的组织(行帮、行会)以及这些组织的管理机构(会馆),行使着在本帮、本行范围内的管理、约束、调控、奖惩与联络感情的职能。

与瓷业有关的行业莫不有行会和行帮,甚至连一些细微的事如挑瓷器、拣废瓷等都有行帮,都有行规来约定,组织非常严密、规范和细致。这些行帮,可以分成许多类别。一般来说,可以从地域、从行业本身进行分类。从地域上分,有徽(州)帮、都(昌)帮和杂帮(除以上两帮外的其他区域的行帮)。都帮人多势众,是一个较有影响的大帮,清代郑廷桂在《陶阳竹枝词》中有一首诗反映这种情况:“蚁蛭峰窠巷曲斜,坯工日夜画青花,而今尽是都鄱籍,本地窑帮有几家。”在另一首诗里,更是这样来描述都帮:“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尽窑户,赢他随路呼都昌。”从行业上分,可以分为商帮、手工业行帮和工人行帮。行业行帮和地域行帮相应交织,如徽帮主要是商帮,都帮主要是工人行帮。这些行帮纷纷设立会馆,或者公所,或者书院,名称尽管不同,其职能都是一样的。如徽帮有徽州会馆,福建有福建会馆。福建会馆天后宫,供奉天后娘娘。

景德镇的会馆(公所或书院)众多,清嘉庆年间有七所,至建国前夕,计27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景德镇瓷业的状况。

1.商人行帮。民国时有26个商帮。建国前发展为33帮。这些商帮,为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作出了重要贡献,“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宝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在某一种程度上是商帮众多的一个形象反映,“舟帆日日蔽江来”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陶舍重重倚岸开。”

2.手工业行帮。手工业行帮情况,景德镇瓷业,“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工艺程序繁多,导致了众多的行业,有“8业36行”之说。这8业36行大致是:(1)烧窑业,包括窑厂、满窑、砌窑(鸾窑与补窑)三行;(2)制瓷业,包括脱胎、二白釉、四大器、四小器、冬小器、饭闭、饭闭灰渣器、古器、十五寸、满尺、描金等十一行。(3)彩瓷业,包括画大器、画脱胎、画灰器、画描饭闭等四行;(4)匣钵业,有硅山、大器匣、小器匣三行;(5)包装搬运业,包括菱草、番色、打络子、削杀利蔑、打货篮、挑瓷把庄、下驳、挑窑柴、搬运九行;(6)下脚修补业,包括彩红、洲店二行;(7)瓷业工具业,包括模型和坯刀二行;(8)为瓷业服务业,包括轿行与马行二业(8业36行资料来源:景德镇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景德镇市志略》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这8业36行,各有自已的行帮和行规,如窑帮,便有“陶成”、“陶庆”两帮之分。陶成是指柴窑帮,陶庆是指槎窑帮。在清代郑廷桂《陶阳竹枝词》中便有反映:“青窑烧出好龙缸,夸示同行新老帮;陶庆陶成齐上会,酬神包日唱单腔”。

景德镇传统与现代陶瓷手工技艺的发展


一、景德镇手工技艺概述

手工作品是手作人思想的结晶。他们通过对泥土的抚触与相互间的感应,诞下的作品凝聚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与对泥土的热爱。创作的灵感与制作的手法不断碰撞与融合,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热情全都注入一件作品之中,用自我的特色加以实现。这样的手工作品是凝聚手作人的深情,这也是千年的陶瓷手作文化不竭的重要原因所在。同时,这样的作品还凝聚了手作人所处时代的特点,也是一定时代生活背景的写照。

手工作品是手作人思想的个人意识的展现,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与限制。每件作品都是随手作人心意,随手作人的性情,随手作人的创意得以显示。不会有任何可以任意为之的痕迹,真正让我们为之瞻仰的佳作无一不凝聚着手作人个人的生活体悟。手艺人尊重陶泥的本质,再赋予了个人的情感,这样的作品才能生动、有人情味。

景德镇陶瓷高温瓷画老虎双雄图

景德镇的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具文化魅力与时代审美特点的艺术品。手工陶瓷作为景德镇传统瓷器的一部分传达的正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共存、相互联系的哲学。瓷器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的特点,手工赋予他们人的精神魅力,还他们以自然、纯粹的艺术之美。

二、景德镇传统与现代陶瓷手工技艺

杨永善有言称“陶瓷器物的制作,从原料到成品的转化过程,是运用相应的工艺技术来完成的,在不断改进和创造中,逐步形成了传统工艺技术体系。”从最初的原料采集到最后的烧制成型,都是陶瓷手艺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独具景德镇特色的传统文化。

景德镇过去的手工陶瓷作业是仰赖前辈的经验积累而发展,没有任何科学的数据作为理论依据。不同的产品来自于不同的手作人的手下,在行业之间没有统一的优劣评判标准。对于他们而言,血缘关系更胜于唯才是用的原则,这种习俗惯例才称得上是行业间的权威与规范,不容侵犯。这种小作坊式的存在使得每一项技艺之间没有任何的经验交流,各自垄断,各自发展。这种传统的家庭式的传承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土崩瓦解,各行业将开始慢慢接受“外来人”。景德镇的团体组织开始重新分化与整合,形成了新的传承制即为“师徒制”亦或者是“行帮”。

这种传统的制作方式和手法可能在一定意义上是阻碍了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但是细致的分工与专业性更强的教授方式也会使各领域的人才技艺提高得更快,产品质量更高。在产量方面,虽然说不及工业化的产品可以大量产出,工艺方面可能也不如工业化生产那般尽如人意,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方式就是落后的,手工作物艺术品的价值是值得被关注、珍视和保护的。

景德镇康熙款青花瓷龙纹将军罐

白明对现代陶艺这样定义:“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的创作媒体,表达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种认知”。这就说明现代陶艺颠覆了传统的审美体系,它抛弃了传统陶瓷要求的实用功能性。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

现代陶艺,从字面上理解为现代陶瓷艺术。主要指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突破,陶艺家们一改传统原材料的统一和规范,更为强调现代意识和审美情趣的个性表达。科技的发展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不同的陶瓷材料,陶艺家们也从陶瓷材料的内部出发,挖掘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

现代的陶艺作品不但只是对陶泥形状的再塑造,而且是重新回归泥土最初的质感。对现代的陶艺家而言,自然间的万物都可以走进作品之中,不同的陶瓷材料在色泽,肌理,质地的不同,艺术作品的样貌也可以用不同的面貌得以展现。

三、景德镇传统与现代陶瓷手工技艺相辅相成

现代陶艺由传统陶艺发展而来,依赖于传统而存在。创作者在继承传统优良技艺的基础上,改变传统陶艺的实用功能。规整器形严谨装饰的特点,以其独立的参与方式和特殊的表现方式给现代陶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陶艺作品的工艺、造型、装饰呈现出多样性,并形成了陶藝家个人的风格特点。

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千篇一律的传统手工技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现代陶瓷手工技艺也不能抛弃传统的手工技艺。景德镇陶瓷大师章晨的作品就是明显的传统陶艺与现代结合的方式。装饰手法上主要是釉上彩的创作,釉上彩又集中于红绿彩的方向,以鱼、花、矾红金鹤等为主,在题材方面偏爱新彩的虫草小品系列。这些动物、花卉系列和虫草系列是两种对比强烈的艺术风格。红绿彩的色彩明快,大红大绿大黄之间的色块的碰撞;虫草系列是素雅、静谧的感觉。这都是他在不同心境下绘画的一种状态,是自我心性的表达。章晨童子系列的作品是源于他追求的乐观和无忧无虑的感觉。再加上他为人父以后对孩子又有了更不一样的认识和感受,所以表现在作品上就会有更多的不同。他认为孩童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为纯净,最为天真的时期,所以通过青花这种单色的表现形式会显得更清新和淡雅,釉里红元素的介入和青花的综合装饰的结合在这个画面上会显得更加喜庆和热闹。

四、景德镇陶瓷技艺的发展

人类开始真正使用器皿是从石器时代开始的,直到数万年后的今天,器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家们不断用不同的形式将之特色最大程度地呈现于大众的面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与外界的联系愈加密切,受不同风格、风俗的文化影响,使得最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陶艺也能够用其他的方式得以表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代陶艺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是中国陶艺审美体系的一朵奇葩。

而传统陶艺手工陶瓷技艺作为千年的文化积累,前人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更是现代陶艺不可以抛弃的。在强调现代陶艺自我个性的抒发之时,传统手工陶艺的精髓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融入现代的手工陶艺。

现代陶艺是现代独具风格的视觉享受,越来越多的陶艺家们加入这种思潮的队列之中,助推现代陶艺这一潮流的发展。但是,从作品上来看,现代陶艺作品的形式和表现依旧带有景德镇风格的乡土特色。

五、结语

现代陶艺带来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现在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的回归,质朴与天然的东西反倒让人爱不释手,由此可见手工艺品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未来陶艺的发展需要立足于传统陶瓷技艺的精华之上,再结合现代审美的需求,融入个人的特点才能真正将景德镇陶瓷技艺发扬光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