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 导航 >

漫谈明早中期落选御用瓷器

漫谈明早中期落选御用瓷器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鉴别瓷器 瓷器鉴别瓷器鉴定

2020-07-20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明清时期,朝廷在江西景德镇设置窑场,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器。根据文献记载和相关研究成果,明代景德镇窑场创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最初称官窑或陶厂,后称御器厂,清代改称御窑厂,直至清王朝灭亡,前后延续了542年。

御窑遗址位于现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以珠山上的龙珠阁为重要标志。其范围以龙珠阁为中心,呈南宽向北渐窄的长梯形分布;周长约为1145米,总面积约为54300平方米(刘新园:《景德镇珠山出土的明初与永乐官窑瓷器之研究》,《鸿禧文物》创刊号,1996年)

1982年至1994年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市政建设工程,对御窑遗址进行了多次抢救性的发掘,出土的明代洪武至嘉靖时期的落选御用瓷器碎片“竟有十数吨,若干亿片”,修复了一大批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时期的落选御用瓷器。

为深入研究明清御窑,全面、客观复原御窑的生产面貌,2002-2004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不仅发现了明代御窑的围墙、院墙、窑炉和掩埋落选御用瓷器的小坑、小堆、片状堆积等一大批遗迹,同时出土了瓷器、窑具等大量遗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江西省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12期)。这批遗迹、遗物,为研究明清御窑的范围、布局、产品特征、制作工艺、管理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编著:《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文物出版社,2009年)。

本次发掘出土的明代御窑瓷器数量颇多,种类丰富,并且均发现于明代未经扰动的原生堆积层或小坑、小堆、小型片状堆积、片状堆积内,有明确的出土层位或遗迹单位。具体年代上,基本都属于明代早、中期,以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时期的为多,另有少量的洪武、正统、嘉靖、万历时期的碎片。

2013年3月20日,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新出土明代御窑瓷器精品展”在北京开展。展览汇集了景德镇明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早中期官窑瓷器珍品123件,是这批文物出土、修复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展览。辅以少量以往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器物,涵盖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几个时期,以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瓷器为主。这批瓷器虽为落选御用瓷器,但仍不失精美,造型一般都很规整、端庄,个别在烧成过程中变形。胎多呈白色,质地细密。白釉呈色均较好,红釉、紫金釉、黑釉、青花、釉里红等呈色多不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掘出土的御窑瓷器中有一些不见于或鲜见于传世品和以往的考古资料中。例如,永乐时期的有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釉里红云龙纹梅瓶、釉里红赶珠龙纹碗、釉里红赶珠龙纹碗,红釉梅瓶、刻花云龙纹梅瓶、僧帽壶、印花花卉纹盒、黑釉细线划花鼎式香炉等;宣德时期的有洒蓝釉刻花云龙纹大罐、赶珠龙纹碗、赶珠龙纹盘,孔雀绿釉鱼藻纹梅瓶、梨形壶、盘,青花花果纹果盘、应龙纹方盆,蓝釉大缸,仿哥釉小罐等;成化时期的青花穿花凤凰纹鹤颈瓶也颇为少见。

此外,此次展出的洪武时期青花蕉叶竹湖石纹执壶、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大碗,永乐青花地刻花白海水龙纹梅瓶、青花云龙纹爵和盘、白釉镈,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仿哥釉炉、白釉盘,成化青花杯、斗彩杯、罐、碗、仿官釉觚、炉、瓶,等等,也是御窑遗址历年发掘出土瓷器中的精品。

御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明代御窑瓷器资料十分丰富,但这仅仅是明代御窑遗址地下资料的一部分,还不能代表地下资料的全部。这批瓷器基本都是打碎的落选御用瓷器,往往是分批分类打碎掩埋,掩埋的地点比较分散。也恰因为如此,这批瓷器具有明确的出土位置和地层关系,加之有些瓷器不见或鲜见于传世品,这便弥补了传世瓷器研究之不足,不仅为了解当时御窑瓷器生产面貌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是我们探讨明代落选御用瓷器处理方式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浅谈明代乐平窑瓷器


江西的制瓷业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这里就开始生产陶瓷了。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由此得名。元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景德镇成为中外驰名的瓷都。除了景德镇官窑以外,江西各地还散布着许多民窑窑场。主要的民窑窑址除景德镇窑外,还有洪州窑、白舍窑、七里镇窑、乐平窑、吉州窑、白浒窑、丰城窑、赣州窑、南丰窑等。

1962年在乐平县城东5公里的窑上家翥山脚下,经勘查发现5处堆积,进一步的调查证实,乐平窑为一处明代民窑窑址,以烧青花瓷为主。该窑的发现,与《乐平县志》所记载的“在县城东十里窑上华家,有窑址古迹”相吻合。乐平境内还发现有唐至元瓷窑,唐烧青釉,宋、元烧青、白瓷釉。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景德镇爆发窑工反抗运动,遂在江西乐平烧制青花瓷器。乐平距景德镇很近,烧制的青花瓷在器型、纹饰、款识等方面与景德镇民窑产品相似,惟质量略为逊色。

该窑的烧造年代在明嘉靖前后。所烧青花瓷器分粗细两种,粗者胎质厚重,釉汁呈蓝灰色,青花色调较淡;细者胎质白而薄,釉色晶莹,青花色调清新明晰。常见的器型有碗、盘、高足杯、盒、罐、折沿盘等,其中青花碗最具特色,碗心有“福”、“寿”、“善”、“光”等字样,碗底有“万福攸同”、“富贵佳器”、“长命富贵”、“长春”之类的吉祥语款,或“大明年造”等款铭。由于其胎质难敌景德镇窑的品质,只好在工艺上煞费心思。乐平窑器型比较复杂,如罐多做出花棱状,以弥补胎土粗糙的缺陷。明代民窑青花瓷画工娴熟,民间匠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器身进行装饰。纹样有人物、花鸟、团螭、奔马、云鹤、兔、鱼、蟹、海螺、牡丹、菊花、折枝和缠枝花卉、云纹、八卦、变形梵文等。

笔者所见的乐平窑青花罐,器身多为花棱花口、方棱方口、多棱随形口,浑圆罐极少。多数胎质粗松、釉料发色浅淡,也有胎细釉润的。人物纹饰主要是道教题材,如八仙故事、炼丹方士等;另有反映当时世俗社会的高士、官绅、童子、行人等,仕女纹较少。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纹饰丰富,画工纯熟。人物表情生动,神仙或高士的衣冠迎风飘逸,这是典型的明嘉靖、万历时期的画法。如四分花棱形青花人物花鸟纹椭圆罐,胎质比景德镇窑的产品粗糙,但制胎工艺复杂,画面图案丰富,采用平涂技法,画工随意。颈部竖道为简体的蕉叶纹,肩部绘鱼鳞纹地四花卉开光。正反两面开光处绘端坐戴冠人物,表情丰富,若有所思。两侧面开光处绘花鸟纹,画风质朴,反映出民间艺人的审美标准。底部竖行青花方款“玉堂佳器”,青花发色灰蓝,釉面青白闪灰,这是多数乐平窑产品的特点。另外这件同器型的官绅人物纹罐,通体线条勾绘,这是明嘉靖、万历时期流行的画法。此窑除了粗胎器以外,还有一种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晶莹凝润的,青花色调清新明晰,较之前者发色艳丽。八分花棱形青花狮鹿纹圆罐就是此类产品。颈部花卉纹,肩部勾连如意云头纹,器身绘飞奔而行的狮、鹿等走兽,中间以“壬”字形云纹相隔,兽纹下绘江涯海水,胫部为简化莲瓣纹。底部竖行青花方款“富贵佳器”。乐平窑中这种细胎青花瓷,品质上接近景德镇民窑产品,只是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上略有差异,胎体也略厚一些。

江西的道教文化特别悠久深厚,天师道世袭相传长达六十多代,迄今绵延近两千年。南昌西山、樟树阁皂山、上饶三清山、萍乡武功山、南城麻姑山等都是著名的道教胜地。江西的龙虎山是公认的道教祖庭。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由于皇帝痴迷道教,官窑瓷器中出现了许多以道教神仙纹饰为主题的瓷器,民窑纷纷效仿,距景德镇极近的乐平窑受到这种社会风尚的影响,它的许多产品都装饰有神仙人物、道教符咒等图案,有些表现道士炼丹的真实场面。如青花炼丹道士纹葵口盘,正面施青白釉,青花发色浅淡,为国产的平等青料。背面为绿釉,盘底圈足内敛。釉面温润如玉,保存完好,十分难得。此盘所绘主题是初秋月夜,一道人在院中炼丹的情景。道人着单衣、缠绑腿、赤双足。微风吹动,衣衫飘逸。这种风中人物形象也是明嘉靖、万历时期的画法。方凳上放一葫芦瓶,瓶中盛有还在冒烟的刚炼好的丹药,道人左手持一芭蕉扇,扇着葫芦瓶。画工娴熟,情节生动,既是一件完美的明代民窑藏品,更是研究明代道教文化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种正面青花,背后施单色釉,圈足内敛的盘,是明代正德年间的典型器,官、民窑均有生产。使用国产青料和当地瓷土,是乐平窑的另一个特点。因为民窑瓷器均为供应大众市场的日用瓷,所用原料是计算成本的,只有使用当地原料生产才符合大众的消费水平。

乐平窑瓷器是江西地区明代民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没有被收藏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原因是:一、景德镇御器场官窑瓷器,制作精良,皇家御用,社会影响很大,势必削弱对该地区民窑瓷器的关注程度。二、景德镇除了官窑瓷场以外,还有民窑产品,瓷土和青料比乐平窑细腻,乐平窑是“民间土窑”,所以没有受到关注。

在艺术品市场上,明代官窑是天价名品,非大众藏友所能触及,而民窑产品相对较多,价位较低。乐平窑只出自明代嘉靖、万历两朝,该窑于后代停烧,数量也很有限。在艺术风格上,与景德镇官民窑相似,即使收藏者遇见乐平窑的瓷器,藏家也会把其当作景德镇镇的民窑收藏,加之人们对其缺乏认识,所以价位不高。但如果认识了乐平窑,对其艺术特性有了了解,这对普通藏者而言,投资乐平窑无疑是一个机会。

清中期瓷器怎样断代?


清中期瓷器怎样断代?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价值不一,有的在瓷器判守时予以很高的评价,有的则值几百块。假如我们在保藏瓷器时,清代民窑瓷器需要仔细断定,否则一件不具价值的瓷器被我们保藏了时,那就既浪费精力又浪费金钱了。

正本假如对瓷器特征非常了解的话,那我们在瓷器判守时,就会自觉得运用把握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比照了。了解清朝前史,了解瓷器在清代展开轨迹,特征,规划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这儿介绍的就会比照迷糊,简略。

断定瓷器一般从釉色,质量,纹饰等方面来研讨,对日子比照讲究详尽的,就应该更留心瓷器的线条。道光年间乃至光绪年间的瓷器,线条就比照粗鄙,没有以往见到的俊美瓷器那么具有美感,因而,假如说你保藏的瓷器不具备这个特征,那就有可能是仿品。

清中期的瓷器,釉层一般比照厚,薄釉瓷器一般比照少。我们如今看到的瓷器中,也以厚釉瓷器居多。此外,青花釉瓷器中,一般以纯蓝为主,纹饰比照新鲜,当然,后期瓷器展开中,青蓝,淡蓝,灰蓝等色也出现了。

另嘉庆年间,青花瓷器的色彩比照稳定,不只品种削减,质量也初步下降。釉里红瓷器中,釉层比照细薄,釉色也比照昏暗,青花初步出现晕散现象。道光年间的瓷器,根本与嘉庆年间瓷器类同,不过,这时期的瓷器,釉色中蓝色不太鲜亮,晕散现象也比照多。

小谈明代黑暗期瓷器


黑暗期瓷器又称“空白期瓷器”,指明代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三朝烧制的瓷器。文献记载,历时约30年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朝廷都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造瓷器。正统三年,规定禁民窑烧造与官窑式样相同的瓷器。正统六年,命景德镇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和九龙九凤青花缸。景泰五年,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天顺元年,进行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但是,由于战争频繁,饥荒不断,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发冲突,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此时因朝野动荡不便书写年款。以往很长时期,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的这三朝官窑瓷器均被划归宣德或成化朝,致使人们对这一时期官窑瓷器生产面貌认识不清,称之为中国明代瓷器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纪年墓里出土了一批民窑青花瓷器,特别是1988年11月,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珠山以西明御厂西墙外东司岭一巷道中,发现大量明代正统官窑瓷器,品种有青花和斗彩等,呈现出与宣德、成化不同的风格。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对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存的进一步科学发掘,空白期瓷器的真实面目将会愈加明朗。

黑暗期琢器的胎体均较为厚重。正统时的瓶、樽、罐类的器口与宣德时的直颈形状相同,而景泰至天顺时的则多与其后成化时的上收下阔式相近。修足工艺,也与其前后时期有所区别。一般底足削修得并不过分细腻,多为敦厚的浅宽圈足或微上凸的平砂底,带有火石红痕或粘有星点窑渣,类似其后成化大盘类多见的所谓“糊米底”。看来,这应是此时通行的一种琢器底足修整工艺。

纹饰沿袭明初常见的一笔勾勒法而又有所变化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的流云和人物,具有独到之处。所见的这天顺器物多为民窑瓷,而官窑瓷和民窑瓷又互有影响,因此在鉴定时,应当结合前后朝官窑器的各自特征,从器形、胎体、纹饰、青花色调以及器足处理等方面去分析对比,体察互相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内在联系。

清中期瓷器如何鉴定


距离现在几百年清朝,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价值不一,有的在瓷器鉴定时予以很高的评价,有的则值几百块。如果我们在收藏瓷器时,清代民窑瓷器需要仔细鉴定,否则一件不具价值的瓷器被我们收藏了时,那就既浪费精力又浪费钱财了。清代民窑瓷器鉴定时该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其实如果对瓷器特征非常了解的话,那我们在瓷器鉴定时,就会自觉得运用掌握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对比了。了解清朝历史,了解瓷器在清代发展轨迹,特征,规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这里介绍的就会比较模糊,简单。

鉴定瓷器一般从釉色,品质,纹饰等方面来研究,对生活比较讲究细致的,就应该更注意瓷器的线条。道光年间乃至光绪年间的瓷器,线条就比较粗鄙,没有以往见到的秀美瓷器那么具有美感,因而,如果说你收藏的瓷器不具备这个特征,那就有可能是仿品。

清中期的瓷器,釉层一般比较厚,薄釉瓷器一般比较少。我们现在看到的瓷器中,也以厚釉瓷器居多。此外,青花釉瓷器中,一般以纯蓝为主,纹饰比较清新,当然,后期瓷器发展中,青蓝,淡蓝,灰蓝等色也出现了。

另嘉庆年间,青花瓷器的色调比较稳定,不仅品种减少,质量也开始下降。釉里红瓷器中,釉层比较细薄,釉色也比较灰暗,青花开始出现晕散现象。道光年间的瓷器,基本与嘉庆年间瓷器类同,不过,这时期的瓷器,釉色中蓝色不太鲜亮,晕散现象也比较多。

从装饰上来看,嘉庆和道光年间的瓷器,画面层次感比较小,画意比较呆板,人物无神。只有面在上面,却无神韵。

浅谈明代瓷器的款识


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永乐瓷器的款识为“永乐年制”。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四字为篆书,四字双竖行,印、刻写或书写于器里心。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四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年号款只有四字篆书一种形式。凡见楷书四字、篆书六字或楷书六字,皆为伪托款。四字篆书款后来也有仿的,但仿品款识的字体笔道多为生硬折角,无柔和圆润之感。

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字体由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发展到隶、草、行三种写款皆有。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

宣德的款识不似永乐只在器里心,而是任何部位都在书写。在形式上,宣德款有楷书也有篆书,其中楷书占了绝大部分。字数上,有六字也有四字,以六字为主;有六字双竖行加双圈,也有六字一行(横竖均有)、四字一行横写或双竖行。款识有用毛笔书写的,也有刻写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画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六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除六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成化真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四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四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民窑器的款也较多,但较简单,有“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四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者。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四字双行和六字双行,以六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横行、六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边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的。除写款外,也有少量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等。

万历款识以书写六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六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四字双行、四字环行、四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署本朝年号款的官窑器少,但署前朝年号款的却较多。不过,这些署前朝年号款的瓷器多为民窑粗制滥造,款识字体十分草率,排列杂乱。

清代瓷器特征:中期之道光


道光(1821-1850)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期,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中国社会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制瓷业也明显受到时局的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造的瓷器有着明显差别,官、民窑的产量、质量急转直下。

1,整体上看,器形笨拙,缺乏线条美。前期器物多与嘉庆相似,后期较前朝显得粗俗。如:长颈瓶颈短而粗壮、将军罐颈腹几乎一样大等。帽筒在道光朝烧造量较大,但以后各朝一直民国数量更多,道光、同治的帽筒多开孔,光绪、民国时不开孔。

2,器物胎体有厚薄之分,厚胎多琢器,有粗笨感;薄胎以圆器为主,胎质细白。民窑瓷器胎体质地粗松。釉色大多粉白,少数白中泛青;釉面不均匀、不平滑,有的有小皱纹,有的呈现出起伏不平的水波纹,被称为“波浪釉”。青花瓷器釉面呈青白色或洁白色,釉质肥厚疏松,胎釉结合不够紧密。

3,器物纹饰装饰工艺以彩绘为主,纹饰内容以图案花纹占有较大比例。粉彩等往往和描金工艺相结合,斗彩多见于官窑。纹饰线条纤细拘谨,画意呆板,人物有形无神。

4,官窑器物以“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为主,亦有红款、描金款及刻款。个别粉彩器物上见有“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以“慎德堂制”无框红揩书款为代表的堂名款极为盛行。民窑器物六字、四字款兼用,一般不太规整。“慎德堂”款一般认为是道光时的,但实际上光绪、民国时仿的很多。“浩然堂”之堂名款器,釉色、彩绘多带雍正风格,但一般认为是道光年代的作品,光绪时也有仿制。绿里绿底的九江瓷,乾隆朝制作较为细腻,道光器稍显粗糙。

浅谈明、清官窑瓷器的款式


款(瓷器上的文字标志)的称呼借自青铜器。款被瓷器借用来称呼器物身上的文字标志。

一、 帝王年号款:

明、清官窑瓷器上的款式主要是帝王年号款,明永乐年间始见,其后明、清两代绝大多数王朝(明代洪武、正统、景泰、天顺、泰昌、天启、崇祯,清顺治八朝除外)的官窑器上都书有此类款。永乐时期的完整器-青花压手杯、白釉高足杯--上仅见四字篆书款(在内底心)。另外,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有"永乐元年"、"永乐肆年"楷书款残瓶。宣德官窑器绝大多数有帝王年号款。六字一行楷款(又称匾额款)多用于青花琢器,六字二行、三行双圈楷款多见于圆器,四字篆书款多见于孔雀绿釉、天青釉高足碗,四字楷书、六字竖行楷款极少。成化官窑,斗彩器多六字二行方框楷款,其它品种多六字二行双圈楷款,高足碗多六字一行楷款。弘治朝多六字双圈楷款。正德朝多六字、四字双圈楷款。嘉靖朝大器上多见六字一行楷款,其余多六字二行双圈楷款。隆庆年间多见六字二行双圈楷款,与其它朝不同的是,其官窑帝王年号款多大明隆庆年造",而其它朝代一律用"大明某某年制"。万历朝的官窑款与嘉靖朝的大同小异。清代康、雍、乾官窑的款式,除明代已有的款式外,康熙朝还见六字三行楷款,有带双圈和不带双圈两种;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朝多见六字篆书款,咸丰朝至宣统朝为六字二行无双圈楷款。款的书写材料,明代绝大多数用青花,清代康、雍、乾三朝,大多数也用青花,但珐琅彩瓷多用料彩,乾隆朝以后,粉彩器多用红彩,其余品种一般用青花,素三彩器也有用紫彩书写的,少数为印款。

二、 花押款:

花押款是在器物(多见碗、盘)的底部所绘的纹样。绘花押款的官窑器极少见,永乐官窑于青花金彩鸳鸯纹碗的圈足内见轮花形花押款。

三、 堂名款:

堂名是中国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来堂名大多是表明祖上是某地郡望世族,后来文人雅士多借堂名抒发志向。官窑堂名款较少,有"愼德堂制"(清道光帝的堂名款)、"体和殿制"、"大雅斋"(清光绪朝慈禧的堂名款)等。

四、 铭文款:

铭文款是为说明器物的制作意图、为画配诗、言志而书于器物上的文字。

五、 吉语款:

吉语款多书于碗、盘内壁,如"金玉满堂"、"佛日常明"、"万寿无疆"等。

六、 用途款:

为表明器物的用途而书写的款,极少见。

七、 伪托款:

伪托款指因崇尚前朝器物而在后朝器物上书写的并不是有意以假乱真的摹仿前朝器物的帝王年号款,官窑器的伪托款相对较少见。

清代瓷器特征:中期之咸丰


咸丰(1851-1861)朝,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外国列强纷至沓来等一系列内忧外患的冲击下,清王朝国力衰落已极。咸丰五年,景德镇御窑迫于战乱而停烧。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克景德镇,至此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著名瓷都几乎完全瘫痪。由此可知,咸丰的传世官窑器当为咸丰五年前的制品。由于咸丰朝的官窑器少,所以传世的官窑器物显得尤为珍贵。同样,民窑器传世亦少。

1,整体上看,前朝的传统器型,笨拙的风貌有增无减,很少有突出作品。民窑器中各类餐具较多,但制作粗俗不堪。

2,器物胎体粗松笨重,胎质较差,不坚实。琢器口沿处较厚,腹璧较薄;圆器胎体欠坚致细蜜。釉面不够光滑,普遍为稀薄的波浪釉。前期釉色较白,后期白中泛青。

3,器物纹饰装饰工艺以彩绘为主。纹饰内容趋于平庸、布局松散,即使精品之作,其人物的神采和背景的层次均不及前朝,民窑的器物尤其如此。

4,官窑器物款识以“大清咸丰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流,多无边框,少数器物仍用篆书款。粉彩瓷器中还有松石绿釉底书红彩款,也有刻款及描金款。民窑瓷器多无款识,有款者书写草率,有的变体篆款难以辨认。另外,咸丰朝还发现了“太平天国”款的瓷器,但质量极差。咸丰朝几乎没有堂名款,吉语款亦甚少。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漫谈明早中期落选御用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漫谈明早中期落选御用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