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吉祥纹饰 > 导航 >

瓷器的吉祥图

瓷器的吉祥图

古代瓷器吉祥纹饰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瓷器的化学金的鉴别

2020-07-23

古代瓷器吉祥纹饰。

古瓷器饰以吉祥图案兴起于宋代,历经元、明两代,至清代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它是我国古代先民们源于生活、源于美好愿望创造出来的一种民俗的美术形式与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这种民俗的美术形式常常通过谐音、象征的手法将所寓意的朴素、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时代风尚、宗教信仰、绘画艺术等弥足珍贵的资料。

元代景德镇卵白釉器和龙泉青釉器采用印花装饰八吉祥纹样,即由宝轮、法螺、宝幢、伞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八种吉祥物组成,这是佛教的八种法物,含有吉祥之意。元代的瓷器也常用一些古代的吉祥物品如珠、钱、如意、犀角、灵芝、元宝、珊瑚等“杂宝”组成图案,寓意吉祥。TAocI52.com

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宣德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一枝枇杷占据盘心,枝间果实累累,一只拖着长翎的绶带鸟栖息枝头,正啄食枇杷。枇杷,被古人称为“备四时之气”的佳果,故历来被视为吉祥之物。绶带鸟学名为寿带鸟,绶带是古代官吏佩官印所用的彩色丝带。绶与寿谐音,寓意高官与长寿。所以这幅枇杷绶带图案,寓意四时吉祥,高官长寿。

清代瓷器,不论官窑还是民窑,以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的图案,使用得比明代更广。例如:牡丹象征富贵,桃子象征寿,石榴象征多子,松鹤象征长寿,鸳鸯象征成双,鹊象征喜庆,鹿象征禄位,蝙蝠象征福,游鱼象征富足有余,鹌鹑象征平安,戟、罄、瓶象征吉庆平安等。上海博物馆珍藏着一个清代乾隆粉彩百鹿纹尊,高逾一尺,因器腹上绘百鹿而得名。树林、山石、池塘,百鹿在其间或嬉戏或欢跃或小憩,神态各异,形象逼真。鹿与禄谐音,故此尊又称百鹿尊,取高官厚禄之意。另外,清代瓷器上常画一只鹭鸶和莲花,寓意“一路连科”,是对科举时代应试考生的祝贺语。画鹭鸶芙蓉,寓意“一路荣华”。画鹌鹑落在树叶上,寓意“安居乐业”。画喜鹊、鹿、蜜蜂和猴子,寓意“喜禄封侯”。画瓶与笙,且瓶内插三支戟,寓意“平升三级”。画满天飞舞的红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浅谈中国瓷器传统吉祥图案


为了方便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人们依据各种标准,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分类标准有:依据吉祥图案的应用载体,可将其分为建筑装饰图案(如石刻、砖印及木结构上的彩画等)家具装饰、印染织绣图案、瓷器图案、漆器图案、彩陶图案等。依据吉祥图案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祥禽瑞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器物组合类等。在这里,本文试以吉祥图案的审美特征为标准,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汉语言谐音的运用

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讨个“口彩”。这其中就应用了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现象。利用汉语言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 

2.对动物生态属性的借助

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喻志,附会象征。例如狗的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而吃奶喻为孝,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抽象的概念就有了具体的象征物。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即“鸳鸯戏水”寓意夫妻恩爱。

3.对有代表性事物的寓意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较为直接的应用方式,能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将其直接应用于工艺品上,表示对富贵的追求;灯彩是传统的喜庆之物,将灯笼绘上五谷、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用来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具有宗教渊源的吉祥图案,是典型的用各家有代表性的物品寓意吉祥的范例。多见的是道教的“明暗八仙”和佛教的“八宝”、“八吉祥”。 

4.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张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客体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5.古代诗情画意的应用

古代试词歌赋历史悠久,沉淀深厚,常借用比、兴之法,借物以言志,思路广阔如野鹤行云,这些特点被吉祥图案巧借,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例如,古人有人云“与人之善,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则其香化矣“,在吉祥画里,人们习惯芝兰同用,比喻君子之交;菊花秋季开放,凌霜耐寒,多为文人所咏唱。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并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吉祥图案中的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其它如“落花流水”图案也与唐诗宋词的意境相仿。 

6.综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

有很多吉祥图案是综合运用了以上象征手法的艺术成果。综合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赋予图案更丰富的含义。使作品成熟丰满。例如“三多图”由石榴、桃、佛手组成,寓意多福(佛)多寿(桃)多男子(石榴,石榴子多),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人生幸福美好的象征。 

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总原则的前提下,较为突出的造型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

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其中,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样纹占据空间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而均衡与不均衡指的是纹样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状况,它决定着吉祥图案的平衡美感,通过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手法,吉祥图案表现出一般描绘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正是吉祥图案具备装饰属性的重要前提。

3.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术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更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

景瓷:皇帝的瓷器(图)


在景德镇关于御窑,关于皇帝的瓷器有很多传说,但流传最广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奉皇帝的旨意要烧造一批青花大龙缸,由于烧制的难度很大,所以久烧不成。一个叫童宾的窑工在万般无奈之下纵身跳入窑内,以骨作薪,赴火而亡。几天后开窑一看,大龙缸居然烧造成功了。后来,朝廷就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了“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从此“风火仙师”就成为景德镇窑工们每年都要祭祀的一位神。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很多用品都是专门为皇帝生产的,瓷器也不例外。而在景德镇专门为皇帝生产瓷器的几百年间,有成千上万名窑工在官窑中劳作了一生,童宾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而“景德镇”这个名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和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景德”就是宋代一个皇帝的年号,虽然那时候宋代的官窑还没设在这里,但这里所生产的青白瓷已有“冰肌玉骨”的声誉,深得宋真宗的喜爱,于是在景德年间,宋真宗下令将这里所生产的瓷器进贡给朝廷,景德镇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当明朝政府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的时候,就派来了督陶官。此后的几百年间,有很多督陶官被派往景德镇,专门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的生产。在景德镇的历任督陶官中,清代的唐英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重一笔的督陶官。唐英初到景德镇时对陶瓷是一窍不通,于是他就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拒绝了所有官场上的应酬,深入到坏房窑厂,和陶工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参加绘画等等,很快就熟悉了制瓷的各种工艺,由一个外行转变成内行。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直接干预宫内制瓷事务。他不仅对宫内瓷器的用途、形状、纹样等屡屡过问,亲自审定画样,甚至对于瓷器的烧制过程也极感兴趣。唐英就奉乾隆皇帝的旨意编纂了《陶冶图》,书稿图文并茂,详尽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后世誉为“集厂窑之大成”,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唐英历经了雍正和乾隆两朝,在景德镇前前后后待了20多年,由他领导的御器厂被称为“唐窑”,这个时期也是景德镇为皇帝生产瓷器的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明清瓷画中的吉祥纹饰


明清时期的瓷器装饰(即瓷画)中,吉祥纹饰十分流行,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两大类:一是画中事物本身就具有传统的吉祥之意;二是画中事物可以与吉祥语谐音,寓意。明、清时期吉祥瓷画中,事物本身具有吉祥之意的,以龙纹和莲纹最为常见。

龙纹有:团龙、云龙、海水龙、独龙、双龙、五龙、九龙、十龙、翼龙、花间行龙、抢珠龙等等。

莲纹有:缠枝莲、荷莲、蕃莲、折枝莲等等。龙和莲是我国瓷画中的传统内容。龙,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物,一直为人们所崇拜。民间广为流传神人、贤君乘龙的传说,甚至被载入史书。《史记·封禅书》中,还载有黄帝乘龙升空而去的传说。大约自汉代后,“龙象至尊”的意识逐渐形成,龙成为最高封建权威的象征。明、清时期,这种观念得到极大发扬,皇帝以“真龙天子”自居,御用的器物上充满着龙纹。

莲,也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植物,古籍中记载为“芙渠”、“芙蓉”等。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视为“花之君子”。

其实,龙纹最早出现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到了秦汉以后,龙纹较流行在画像空心砖上和玉器上。唐以后就用刻划、绘画等手法装饰在瓷器的主要部位。莲纹也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从南北朝至清朝一直盛行不衰。这也是民族心理在瓷画艺术上的反映。

此外,明清瓷画中常见的牡丹被人们认为是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早在宋代就有“富贵之花”的美称。

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非常流行一种以谐、寓意方式表现吉祥主题的瓷画。如:

五福捧寿图。蝠与福谐音,清康熙时的瓷器上出现以四只蝙蝠环绕寿字,寿字中间又一蝙蝠,或以五只蝙蝠环绕寿字桃的图案,以寓此意。

福、禄、寿图。蝠、鹿与福禄谐音,寿桃、松鹤象征长寿,清代瓷画以蝙蝠、鹿、寿桃或松鹤为图案,以寓此意。

三阳开泰图。此意源于《易经》,“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取其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祥之像,多用作岁首称颂之辞。羊与阳谐音,明、清瓷画往往画三只羊,题“三羊开泰”。

喜相逢图。图案为梧桐、喜鹊。桐与同谐音,喜与喜同字,同音,故称“同喜”。如图案为一只豹和一只喜鹊,寓意“报喜”;如图案为梅花枝头落一只喜鹊,就寓意“喜上眉梢”。清代瓷画上多有这类图案。

一路连科图。一路连科是对科举时代应试考生的祝颂辞,即此行赴考每试必中之意。鹭与路谐音,莲与连谐音,荷与科音近,清代瓷器的瓶缸上往往一只鹭鸶和莲花荷叶组成图案,以寓此意。如图案为鹭鸶芙蓉,以寓意“一路荣华”;如图案为鹭鸶牡丹,寓意为“一路富贵”。

金玉满堂图。金玉满堂是形容财富丰多之意,鱼与玉音近,清代瓷器上多画金鱼,以寓此意。

榴开百子图。石榴果实多子粒,寓意多子。明清瓷器上画石榴以寓此意。

三纲五常图。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里的一种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观念,缸与纲谐音,尝与常谐音,清代瓷器上用三只缸和五个人尝酒的图案以寓此意。平升三级图。封建社会祝颂亲友官运亨通之颂辞。瓶、笙、三戟与平升三级谐音,清代瓷器用瓶、笙、三戟图案以寓此意。

我国民间流传的吉祥语是非常丰富的,与吉祥语谐音,寓意的瓷画包含着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极为纷繁的内容。显而易见,这类吉祥瓷画的大量出现,需要以高度发展的制瓷业为基矗

事实上,明清时期的制瓷业发展到了很高水平,因此,瓷画比过去更为精致,内容也更为广泛。

各时期:哥窑瓷器的特征(图)


1、黑胎宋哥窑

宋元哥窑的基本特征是(1)黑胎;(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青黄多种。

2、宋龙泉哥窑

宋元哥窑的基本特征是(1)黑胎;(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色带有龙泉青瓷特征。

3、非黑胎宋哥窑

多数是明清朝廷从民间的征集品,基本特征是:(1)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色;(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青黄多种。

4、元哥窑

元代瓷器普遍比较粗糙,瓷胎一般厚重而疏松。仿哥窑制品胎体粗厚拙重,其胎体泛松且色灰黄,即使小件器物也缺乏曲折能力。釉饰多呈浅灰白色(月白),釉质较薄,混浊无光,视之似觉火候不够,并且含有一定杂质,釉面不太均匀干净。开裂细小纹片,开片较为零乱,色调也不清晰,缺乏宋哥那种开片自然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器物的器型较少,主要有鼎炉、鱼耳炉、盘和胆瓶等。

1996年杭州老虎洞的遗存挖掘发现,老虎洞的遗存可分为南宋时期、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三个时期。其中南宋时期的遗存是修内司官窑,而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的主要遗存仍为与官窑瓷器面貌很相似的产品,表明元代时老虎洞窑址继续生产仿官窑的器物。在元代晚期的遗存中有一类器物与某些传世哥窑十分相似,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科学测定,表明其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相同。所以胎色还有浅灰、深灰和黑色,釉色还有青灰、粉青、天青。

5、明初仿哥窑

明初仿哥窑瓷与元代雷同,见南京明洪武年间沐英墓出土的哥窑双贯耳长颈瓶,胎色灰黄,质不坚细,月白色釉,釉薄欠光润,开细小片,口部涂茄紫色的黄褐釉为饰,器型倾斜欠规整。扬州市博物馆也藏有明墓出土的与之相同的成对器物,其釉面同上,颇具南京明故宫、凤阳明皇陵等处遗存的明初青白瓷砖瓦之风貌。

6、明永乐仿哥窑

永乐时期的仿哥窑,胎白轻薄,釉肥洁白光润,片纹开裂较大,为景德镇御窑厂的新作品。实物参见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永乐青花莲瓣纹漏斗,其漏管正是哥窑风格。

7、宣德仿哥窑

明代仿宋名窑瓷器主要集中在宣德、成化两朝。

宣德仿哥窑釉色通常呈现淡黄色、灰白色(月白色),釉面略带油腻感,釉表虽有同于白釉的桔皮皱纹,但与宋代哥窑釉面特有的酥油光皱绝非相同。胎质酥松,色灰黄,没有“紫口铁足”特征,口沿不呈现“紫口”现象,足底呈酱紫色,不过不是胎体本色所致,而是涂抹了一层酱紫铀。多数器物开片只能呈现一种颜色的片纹,也有些器物呈现金丝铁线,颜色通常黑中闪红,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路僵直,纹片大小分布不均匀,纹路微微闪黑或者闪黄,颜色浅淡。气泡特征具有宣德时期瓷器的特征。

8、正统至天顺年间

仿哥窑器多为白釉,常有自然开裂纹片。见江苏省溧水县窖藏出土的梅瓶,仍具宣德器之风格。

9、明成化仿哥窑

御窑厂的仿哥窑产品比较独特,少有大件。胎质白细而坚,釉质肥厚晶莹,光泽较强。釉色有天青、粉青、翠青、月白和黄色,器口和器足又有不施色釉与涂深浅酱黄或黑褐色厚釉之分,有的极为光亮,有的则无光泽。器物呈现金丝铁线,开有大小两种片纹,大片呈现黑色,小片呈现黄褐色,有的开片略微稀疏,纹路僵直,有的开片细密,但是分布不均匀。

10、明嘉靖仿哥窑

水平极高,有些仿器曾经被当作真品。这一时期的仿哥窑,与宋哥窑相比,胎体略显厚重。器物有大有小,形体浑厚欠规整,胎白略松,釉面有光亮和不滋润现象,釉色有黄、油灰、灰白及淡青。黄釉一般多开大片,灰白釉多开小片,片纹色黑。器口施黄釉或不加色釉,光泽明亮、晦暗兼而有之。器型有葫芦瓶、梅瓶、香炉、桶炉、象耳炉、盆、洗等,多为传世品,炉、瓶也见于墓葬出土物中。工艺装饰采用露胎黑铁色印花兽面、蕉叶纹、耳饰及剔、雕花卉,比较新颖。

11、明万历仿哥窑

万历时期的仿哥窑器,一般造型硕大圆浑,器体多呈歪斜状,工艺粗糙不规范,白胎,胎体较厚或厚薄不一,釉质肥厚、稀薄兼有,开裂片纹碎小者多黑色,大片纹者多淡红。常见器有梅瓶、撇口瓶、胆瓶、壁瓶、薰、炉、罐、棋子罐、盆、洗、印池、诸葛碗(温器)、葵口碗、菊瓣碗等。器口亦有加饰酱黄或深褐色釉者,藉以表示“紫口”。并派生出哥窑青花,或加赭、白色为图案纹饰。款识有“万历年制玉堂佳器”、“玉堂佳器”、“福”、“雅”、“制”等。传世品较多,亦出土于万历、天启、崇祯时期的墓葬之中。

12、明代民窑仿哥窑

多数为欧窑作品。清朱琰《陶说》中说:“明时江南常州府宜兴县欧姓者,造瓷器曰欧窑。有仿哥窑纹片者,有仿官、钧窑色者”。

其特征是釉饰呈暗黄色,釉面平滑光润,但是不具有宋器那种油腻感。开片纹路稀疏,纹线清晰而僵直。足端裹釉、底边施釉、中心点釉,足底没有露胎处。器型粗大,修胎不规整。铀色有天青、粉青、月白、米黄。

13、康熙仿哥窑

景德镇御窑厂继承前朝工艺传统,也烧造仿哥窑器,而且工艺水平大为提高。此时的仿哥窑器造型庄重,胎质坚细而白。釉面坚致,玻璃质光泽性强,有黄、米白、蓝、绿、红、苹果青等色。器型有长颈扁瓶、胆瓶、橄榄瓶、炉、洗、盘、碗等,有的刻“中丞”二字,系为郎窑作品。

14、雍正仿哥窑

水平极高,可以乱真。大多数胎质较厚。雍正官窑的哥窑瓷胎为铁灰色,经火烧结后,外表铁黑或泛油亮光泽,釉质光润,有油灰、灰青及粉青色。由于胎体含铁而具有自然的紫黑色,施釉露骨,故亦能出现“紫口铁足”。民窑为白胎。釉面有宋哥窑那种玉质感,发油酥光泽。器型很多,有瓶、炉、尊等的摆设器,也有笔架、水盂、镇纸等文房用品,还有盘、碗的日常用瓷。“金丝铁线”与宋哥窑特有些差别,开片不那么细碎,或者即使细碎也不如宋釉。开片中铁线较多,金丝较少。其铁线多数呈现黑色,少数略显蓝色,开片纹路多数僵直,一般不见到宋釉开片在较小的区域内仍旧曲折变化的状态。

清代仿宋釉,不是单纯追求宋代釉饰的工艺效果,而是着重体现宋代釉饰的基本特征和独特神韵,所以比较少注意到细部特征:例如釉饰肥厚、釉中气泡小、片纹曲折婉转等。有些器物的器型直接采用本朝器型。这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15、乾隆仿哥窑

基本上是雍正的延续。仿哥窑除部分官窑作品外,大部分是民窑作品。除了带有雍正仿哥窑的特征外,还常见用堆花铁砂青铜器纹饰进行装饰。器型更多,除摆设器、文房用品,日常用瓷外,民窑中还有达摩像、香炉等宗教用器的作品。其工艺、造型、胎质、釉色等基本与雍正器相同,只是釉色基调由灰青发展到灰白、米黄、黄、蓝、绿色。“金丝铁线”与宋哥窑特有些差别,开片不那么细碎,或者即使细碎也不如宋釉。开片中铁线较多,金丝较少。其铁线多数呈现黑色,少数略显蓝色,开片纹路多数僵直,一般不见到宋釉开片在较小的区域内仍旧曲折变化的状态。

16、嘉庆仿哥窑

早期基本上保持乾隆水准。晚期,制瓷工艺低下,产品显露粗率之风,接近道光仿哥窑。釉质肥厚、光亮明快,但是釉面不够均匀干净。胎厚,质白,釉质多松懈肥厚,釉色月白、粉青。瓶、盆、碗、洗的器足宽厚,往往加涂黑色釉表示“紫口铁足”,或不施釉而露白胎。官窑器写款,民窑则多书刻“成化年制”,涂以黑色。

17、道光仿哥窑

人才匮乏,所产瓷器沿袭嘉庆后期风格。这个时期的特征是:胎质略显粗松,釉面稀薄,造型笨拙。由于施釉不均匀,釉面明显泛起水波纹,业内俗称“浪荡釉”或者“波浪釉”。几乎所有瓷器都具有这个特征嘉庆晚期、道光和咸丰的瓷器,都具有这个特征。有的器物口沿涂抹酱黄釉,有的器物底足涂抹黑釉。

釉面仍旧比较肥厚,但是不够细润,开片也不够显著。

18、咸丰仿哥窑

咸丰在位十一年,瓷器生产集中在元年至四年,五年以后,因为战争原因,景德镇御窑厂停烧。瓷器的工艺水平与道光时期相同,有波浪釉的特点。釉色变成单纯的粉青色,与同治、光绪、宣统仿哥窑类似。釉面或者开片或者无纹路。

19、同治、光绪、宣统仿哥窑

都有生产,与道光仿哥窑差别不大。官窑、民窑中有少量精品,特别是光绪朝有不少宫廷用瓷和出口瓷的精品。这些精品不再出现“波浪釉”。但是,“紫口铁足”特征还是要靠涂抹酱黄釉或者黑釉。釉面疏松,开片或者呈现黑色,或者透明。

从咸丰以来,釉色逐步演变成单纯的粉青色,名为仿官、仿哥,却有名无实。釉面或者开片或者无纹路,纹路有黑有白,底部多施以黑漆以充当“铁足”。

20、民国仿哥窑

清末民初,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大肆收罗中国瓷器,由于传世品和出土品较少,致使专门生产和销售假古董的行业应运而生。从1912年到1930年间,仿古能手相继涌现。其数量之多,品种之齐全,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大量仿品流到国外,上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国外出版的陶瓷图录中,几乎每本书中都有这个时期生产的被当作古瓷的瓷器。这个时期的瓷器鉴定很难,很多研究者把那些即不能断定为古瓷,又不能断定为现代瓷的瓷器,划归到这个时期。其实,这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办法,但是,目前也只能如此。这正像不能确定病因就归结为“上火”的郎中的诊断一样。故宫博物馆已经收了大量这个时期的仿古瓷器,试图研究出其中的规律,但是,目前可信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出来。

这个时期的仿哥窑,釉色基本上是粉青色和月白色,没有“紫口铁足”特征,需要涂抹酱紫釉、酱黄釉冒充。

香港利丰古董私下交易中心

联系人;市场部刘慧杰联系方式13148169579

联系地址上海市虹口区纪念路488号荣振大厦13楼

QQ3030942305

QQ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码13148169579

八吉祥图案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瓷器上的八吉祥纹饰。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这一图案由法螺、法轮、宝伞、宝幢、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种吉祥物组成,也有的会用火珠代替其中的一个。八吉祥最早是寺庙的装饰图案。随着佛教影响的加大,民间建筑和瓷器中也采用了这一吉祥纹样。

八吉祥是佛教威力物象的象征,八种物品代表着佛陀身体的不同部位。八吉祥纹起源于元朝,在明清两代十分流行。宝伞象征守护佛法,也是佛陀教诲权威的象征,代表佛陀头。宝幢代表佛陀之身,象征烦恼得以解脱。金鱼代表佛陀的眼睛,金鱼的眼睛可以透视混浊的泥水,是富裕、祥和的象征,也寓意自由。法螺又称梵呗,代表佛陀的声音;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在讲述经法时,声震四方,就像海螺发出的声音,所以佛教法会活动,常会吹奏海螺。法轮是佛法的代表,又是佛法的代称,指佛教不停息地度化众生。莲在佛教中是圣洁、高雅的象征。宝瓶象征佛祖的喉咙,据说宝瓶里装有甘露,能给人间带来幸福,是吉祥如意、清平盛世的象征。盘长吉祥结,是佛法无边的代表。

八吉祥是美好祝愿的代表,寓意健康长寿、功成名就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宋代定窑上的吉祥图案


古人认为,龙为百兽之王,凤为百鸟之王。龙凤出现,天下就会祥和太平、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千百年来,龙凤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物,是中华民族吉祥的象征。

宋定窑白釉刻划祥云团龙纹碗,碗底半边泥切削出龙周边,再以细线刻划,间刻祥云,使龙充满活力和动感,既有汉团龙的遗韵,又有唐飞天的飘逸。玉器中有汉龙不回首之说,而此宋白定中则为回首团龙。我们的祖先把龙视为逢凶化吉、呼风唤雨的吉祥神物,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企盼。

凤为百鸟之王,牡丹天香,寓意富贵,凤穿牡丹在民间为吉祥图案。定窑中有不少凤穿牡丹与其他吉祥图案组合的表现方法。

宋定窑白釉模印凤穿牡丹雁衔芦花纹碗。碗内周身是飞凤穿梭在牡丹丛中,碗底是雁衔芦花图案,衔芦花的飞雁与穿越牡丹的飞凤,形成极强的动律,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宋定窑白釉模印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纹碗。碗内周身是凤穿牡丹吉祥图案,碗底为狮子滚绣球图案。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为吉祥喜庆之品。工艺中的狮纹,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

宋定窑银扣模印牡丹鱼水纹盘。器型硕大,盘内银扣下为回纹,盘内腹周为盛开的牡丹,盘底图案为三条鲢鱼穿插在汹涌波涛之中。“鲢”与“年”、“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单一的底模印鱼水纹定窑器存世量最多,瓷片中常见。这标本实为三条鱼,左边一条只见一半,另一半在圈外,充满动感和情趣。

古人在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常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艺术地表现在陶瓷器型、釉色、纹饰上。内涵丰富多样,寓意既有逢吉避凶的吉祥,又有希冀美好的憧憬。宋代定窑中的白定纹饰图案,就很富有表现力,可以说是精美绝伦。

什么样的八吉祥纹瓷器具有收藏价值


在传统中国瓷器纹饰中,集八种象征吉祥的花纹于一身的八吉祥纹是颇受青睐的。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这八种宝物都是佛家所尊崇的吉祥物,八者巧妙组合,运用于瓷器上,象征着福满、气顺、如意,是历代收藏的佳品,那么,什么样的八吉祥纹瓷器最具有收藏价值呢?

如前文所述,八吉祥纹本身就是佛教的产物,是寺庙专用的,但是在元代,民族大融合、文化融合的时代,八吉祥纹开始出现在瓷器装饰上,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一时期的纹饰主要以印花为主,因为纹饰内容稍显复杂,所以在器型上重简,而在线条选择上则偏向精细。所以元代八吉祥纹瓷器与历代不同的一点就是其纹饰无定法,较为随性,线条有粗有细、排列有密有疏,这也是鉴别其年代的要点,所以如果元八吉祥纹的青花纹饰过于精美规整,需警惕为后世仿品。

至于明清两代,随着瓷器行业本身进一步地发展,八吉祥纹瓷器也日趋成熟。在这一时期,八吉祥纹的内容进一步丰富,特别是其与莲花纹饰的组合,是极具代表性的。以莲花托底,上列各吉祥宝物,喜气、福气、吉祥,让画面内容更生动;同时在八吉祥纹的绘制手法上也有了极大的进步,此时的八吉祥纹已经有了较为严格的排列标准,呈现在瓷器上的效果是工整漂亮的,线条粗细均匀、宝物大小合宜,底部缠枝莲(间有折枝莲)也是由圆润、秀美、精致的线条组成的,所以明清的八吉祥纹瓷器收藏价值比之于元瓷较高。

同时,在看八吉祥纹瓷器价值时,必须注意窑口。明清两代烧制八吉祥纹瓷器的窑口多,官窑民窑都有。但以景德镇窑出品为上,元龙泉窑虽也出过一段时期佳品,但此时无论是从品控还是装饰手法上来说,景德镇所出八吉祥纹瓷器都是佼佼者。其所出瓷器以多种手法装饰,除了较常见的青花外,明澈丰艳的斗彩、五彩都被运用于八吉祥纹上,同时注重八吉祥物排列的变化,使画面不再一成不变,更添了生动性,所以景德镇出品的八吉祥纹瓷器是明瓷中最具代表性、收藏价值也最高的。

而清代的八吉祥纹瓷器,在明朝变化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珐琅彩与粉彩,使八吉祥纹饰更加富丽堂皇。至乾隆时期,改变了往朝集中于一器的传统,甚至还出现了八吉祥纹瓷器的组合,分绘于供器上,上为珐琅彩的吉祥宝物,下为精雕细琢的莲花纹饰,整体颇具乾隆朝的华丽风格,也是八吉祥纹瓷器在清的大发展,所以清代珐琅彩的八吉祥纹瓷器也是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

红釉瓷器(组图)


矾红彩藏草瓶 (--对) 清乾隆 高22厘米

估价:RMB80000一100000

此类器是清宫廷赏给藏传佛教喇嘛插草供佛之用品,故名"藏草瓶",又名"甘露瓶"。唇口,细长颈分段,中下部凸起一周,鼓腹,束颈,弧形足,以矾红绘折枝莲纹,此瓶主要流行于乾隆朝.

珊瑚红御题诗菊瓣形茶盖碗 (一对) 清乾隆 口径11.2厘米

估价:RMB1O0000一120000

通体满施红釉,碗腹较深,碗盖弧形,均模印成菊花瓣状,碗底盖顶上的圈足和把环束腰外翻,内描金"乾隆年制"四字篆体印章款,碗心和盖心亦描金乾降御制诗,落款为乾隆丙申年,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时期仿制各类工艺品的瓷器制作成就极高,此对菊瓣形茶盖碗的釉色为模仿福建红皮漆制品,惟妙惟肖。

祭红釉梅瓶 清雍正 高30.5厘米

估价:RMB25000一35000

曲线流畅,造型优美。口内施凝润的白釉,瓶身施浓艳的祭红釉,釉色鲜美有如宣德时的牛血红,此等工艺当为官窑制品无疑,惜底釉及款被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的吉祥图》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的吉祥图》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吉祥纹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