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四喜娃娃 > 导航 >

四喜图花口碟

四喜图花口碟

古代瓷器四喜娃娃 古代瓷器窑口 古代黑花瓷器

2020-07-28

古代瓷器四喜娃娃。

18世纪中叶以前,广州的外销瓷大部分是普通的青花瓷,18世纪中叶以后,才逐渐出现色彩鲜艳的“广彩瓷”。“广彩瓷”既便宜又实用,深受西方人的喜爱,有许多洋人都喜欢来样订购广彩瓷。

“广彩瓷”的造型,既有传统形式的,也有部分采用了西方物品的形状,如高脚果盘、剃须盘等,其图案既有传统的花鸟鱼虫、人物场景、田园风光,也有按西洋画法描绘的市井风情、家族、公司纹章等等。而为了适应长途海运,“广彩瓷”一般采用不易破碎的厚胎瓷为原料。

广州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广彩四喜图花口碟(如图)。它高3.2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7.6厘米,是一件十分独特有趣的广彩瓷碟。这件白底的瓷碟有一圈黄色的边线,沿口则有一圈较宽的红色的碎花图案。有趣的是,瓷碟的中央有一个由四个娃娃组成的图案,两个穿着红肚兜和两个穿着蓝肚兜的娃娃光着屁股,头上一边扎着一个小髻,手里举着花儿。这四个娃娃只有两个头和两个屁股,但却有四个身子;两个娃娃共着一个头和一个屁股,但各有各的身子,他们组成了四个娃娃,形成了一个颇似双“喜”字的图案。娃娃们胖乎乎的,是传统的中国造型,十分可爱,很有喜庆色彩。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清末年间出口的“广彩鹰旗图碟”


以“绚丽多彩”、“金碧辉煌”闻名于世的广彩瓷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其发展过程虽颇多风雨和波折,但终究能够在中国瓷器之林中独树一帜,创出自己的品牌。

广彩与珐琅彩、粉彩同属釉上彩,其绝大部分产品以素白瓷为胎,通过加彩烘烤而成。广彩瓷大部分用于外销,因此造型和纹饰具有浓重的西方艺术风格,有许多产品都是外国人直接来样订制的。

广彩鹰旗图碟

广州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末的广彩鹰旗图碟,是一件典型的外销广彩瓷。瓷碟高2.2厘米,口径14.4厘米,底径11厘米

这件圆形瓷碟的口沿有一圈棕褐色的细花纹,里面则绘有大小不同的各种折枝花纹,红花绿叶在白色底盘上显得清新艳丽,瓷碟的正中央绘着一只展开双翅的大鹰,鹰的两只利爪各抓住一面旗帜;美国的星条旗和大清的黄龙旗,这是当时中美两国的国旗。鹰的身上也绘有星条旗的图案。“鹰”和“星条旗”都是美国的象征。广彩瓷碟上出现鹰旗图案,说明此碟应该是洋人订制,出口到美国的。

四川窑口谷仓罐


四川窑口谷仓罐

四川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的四川由于其所处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等独特情况,为了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需求,从商代开始就已制陶,这从最著名的三星堆、金沙等遗址所出土的陶器就已得到证实。到了汉代、两晋、南北朝,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应用也更加广泛。至唐、五代及两宋,制瓷业就更加成熟,窑址更是星罗棋布。考古资料表明,古时四川境内陶瓷窑址有:成都始于晋至唐宋的青羊宫窑和唐至宋烧制青瓷和三彩的琉璃场窑;邛崃始于南朝至唐宋的十方堂窑和始于南朝至隋烧制青瓷的固驿窑;新津始于南朝至隋烧制青瓷的白云寺窑和隋至唐烧制青瓷的玉皇观窑;金堂南朝至唐烧制青瓷的金锁桥窑;灌县南朝至唐烧制青瓷的金马窑和唐至宋烧制青白瓷的玉堂窑;双流隋唐烧制青瓷的牧马山窑;乐山隋唐烧制青瓷的关庙窑和宋烧制黑釉瓷的西坝窑;郫县唐、五代烧制青瓷的大坟包窑;武胜唐烧制青、黑瓷的礼安窑;广元五代至宋烧制黑釉瓷的瓷窑铺窑;彭县宋代烧制白瓷的瓷峰窑;重庆宋代烧制黑釉瓷的涂山窑等。其中最著名的要属邛窑。

在四川的古陶瓷中,谷仓罐是一种别具特色的与众不同的器物。谷仓罐又称衣禄罐、老人罐、寿罐,是专供陪葬的明器。按四川民间习俗,人死后每个墓葬最少要放两个谷仓罐,放置钱、谷类和一些杂物,供死者在阴间享用。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明清,民国时期渐少。正因为在四川民间从古至今有这样的陪葬习俗,才能为我们保存下来众多的、不同时期的谷仓罐。

由于成都古玩市场这类东西较多,笔者便收藏了一些。这些谷仓罐从南北朝至宋都有一些,各个时期也各有特色,这对我们认识四川窑口各个时期谷仓罐的特点提供了一些信息。

一、南北朝时期四川的谷仓罐

南北朝时四川制瓷业发展较快,不但烧制青瓷,也出现了黑釉瓷。这个时间段的谷仓罐,罐盖一般都比较高,其纹饰有竹根纹、绳纹、节齿纹、泥条纹等。如:

黑釉竹根纹谷仓罐高23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5厘米。由盖及罐体两部分组成,均饰以竹根纹。施酱黑釉近底,单底无釉。这是四川最早的黑釉瓷,十分罕有。

青釉绳纹谷仓罐高31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9厘米。此罐分盖及罐体两部分,盖及斜肩皆由竖绳纹装饰,罐体腹部向下急收,并由四道竖绳纹装饰至腹底。施青釉至腹下部。

青釉塔式谷仓罐(图3)高30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9.8厘米。褐红色胎,大半施青釉,釉色不纯正。塔式盖,直口,短颈,短斜肩,长圆腹,从盖到底饰六道节齿纹,从肩至下腹饰四道竖节齿纹装饰。

青黄釉节齿纹谷仓罐高30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9.7厘米。盖顶圆纽,罐唇口,罐体上细下粗,近底内收,平底。从盖至罐底有四道横节齿纹装饰。施青黄釉至第四节齿纹处,罐形别致。

青釉堆贴条纹谷仓罐高28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8厘米。罐由盖及罐体两部分组成,盖顶圆钮,罐体斜肩,圆鼓腹,平底。盖及罐腹上半部以堆贴条纹作装饰。施青釉至腹下部,釉色纯正,造型奇特。

二、唐、五代时期四川的谷仓罐

唐、五代时期,四川制瓷业空前发展,这一时期的谷仓罐不但形制多样,更强调胎装饰和纹饰装饰,出现了画花、贴花、堆花等工艺。纹饰上有人物、动物、花卉、网纹、钱纹等。如:

唐代青釉画斜方格纹双系罐高19.5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5厘米。卷唇口,短颈,左右设双系耳,长圆腹。罐体画青白色网格纹,平底。底及无纹饰处露胎。

唐青釉节齿纹荷叶盖罐高25.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9.5厘米。盖呈荷叶形,罐卷口,短颈,缩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延。罐体凸起五道弦纹,罐体在凸弦纹处堆贴竖向节齿纹四组,造型古朴奇特,施青釉,釉色姜黄,施釉不均,釉不到底,罐体内及底部未施釉。

唐青釉堆贴折枝花纹罐高25.5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1.5厘米。唇口,短颈,斜肩,鼓腹下部渐收至底外延,腹底呈圆条圈状,单底。肩部设四个相对称的小钮,腹部上下各饰一圈节齿纹,中间堆塑折枝花纹。施青黄釉,大部剥落。

唐褐釉“开”字罐高27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8.5厘米。仓顶式盖,罐卷唇,短颈,丰肩,肩部堆饰条状竖纹,罐腹至底用竖向节齿纹形成开光。一开光中间饰以阳文“开”字;另一开光中间饰以钱纹,寓意开罐有钱。施褐釉近底。单底及罐内未施釉。纹饰独特,十分罕有。

唐青釉龙凤纹罐高28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0厘米。塔式盖上立一凤鸟,罐卷唇,短颈,丰肩。肩一侧堆塑独龙抢宝纹,另一侧饰竖泥条纹。腹部下收,足呈螺旋式高足。施青黄釉不到底。盖与罐体釉色不一致,或为后配盖,或烧成所致。、

唐青釉堆塑纹罐高22.5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9.7厘米。碟形盖,罐唇口,宽斜肩,肩部以泥条堆贴分为四区,一区饰人物、动物,一区饰太阳纹,另两区饰花卉纹。肩下渐收,至底饰以一圈节齿纹。底足呈螺旋状。纹饰生动,十分珍罕。

三、两宋时期四川的谷仓罐

两宋,四川黑釉瓷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最著名的有广元瓷窑铺窑,乐山的关庙窑和西坝窑,重庆的涂山窑等。这些窑口所烧制出的黑釉瓷各有特色,并出现窑变釉。宋代四川窑口烧制的黑釉谷仓罐更具特色。如:

宋黑釉龙纹罐高18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9厘米。碟式盖,直口,丰肩,长鼓腹。罐体中部有一凹槽。腹部堆塑一腾飞的龙纹,施黑釉近底,釉面出现蓝及豆青色窑变。圈足无釉。

宋黑釉龙纹罐高20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9厘米。盖圆钮,罐长鼓腹,腹体有四道凹弦纹,罐中上部堆塑一飞龙。通体施黑釉近底,釉面由上至下流淌形成牛毛状纹蓝色窑变。圈足无釉。

宋瑞虎盖黑釉龙纹罐高24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9厘米。瑞兽钮盖,长鼓腹并有四道凹弦纹。罐中上部堆塑一龙纹。通体施黑釉近底,釉面大面积蓝色窑变。圈足无釉露胎。为黑釉谷仓罐之珍品。

宋麒麟盖黑釉龙纹罐高24.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0厘米。麒麟钮盖。长鼓腹罐体,罐体中上部堆塑一飞龙。通体施黑色釉,下半部呈现如云状蓝色窑变。圈足无釉露胎,十分珍罕。

以上这些黑釉窑变谷仓罐美妙异常,飞龙飘逸、刚劲,深受市场青睐,更是上海、北京、广州等古玩市场的抢手品种,应引起川内陶瓷藏家的充分关注。目前成都古玩市场偶有所见,机会不要放过。

谷仓罐作为一种陶瓷文化,在中国,特别是在四川已经传承了数千年。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丧葬制度的改变,这些作为陪葬品的谷仓罐已经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保存好他们具有一定的意义。

玲珑晶莹黄釉碟


色釉瓷也称单色釉瓷,它是在瓷胎外仅施一种颜色釉的瓷器。

我收藏着一对黄釉刻划云龙纹小方碟,经常把玩,爱不释手。

这对小方碟系正方形倭角,呈八角形。正面全为细碎开片,碟心方框内刻划出一条龙纹,这是一种3爪龙纹,较为少见。龙的周围饰有9朵不同形式飞云纹,描绘出巨龙腾飞彩云间的生动画面。背面亦为细碎开片,无纹饰。方碟系为方足,足高约4毫米,外边内斜,底足无釉,露胎处可见“火石红”。

两只小方碟略有大小轻重之别,一只92×91毫米,重88克,一只89×87毫米,重80.60克。通高均18毫米,亦均无任何款识。

这对小方碟制作精致,确是一件难得的民窑精品。

故宫博物馆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看后,认为这是光绪年间的民窑精品,值得收藏。

据考,黄釉瓷是色釉瓷中烧制难度较高的品种之一,始于唐代,明代弘治年间烧制的黄釉瓷,风格独特,别具一格,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后历代都有烧制。

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这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珐琅彩瓷以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技巧,弥足珍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乾隆朝以后,这种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技术就失传了。

时至今日,这种遗憾已成为历史。因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们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会同景德镇的制瓷大师,成功研制出清代珐琅彩的传统配方,揭开了“彩瓷皇后”的神秘面纱。

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仿制国宝级文物均为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作品,是从30万件瓷器中精选出来的,共仿制有20个品种,每个品种仿制50件。每件高仿品底款均为双款,既有瓷器的原款又有中国国家博物馆字样款,每件瓷器底部均有纪年和绝版编号,国博为每件高仿瓷器颁发监制证书。

这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是这次高仿国宝级文物最耀眼的一件,它曾是乾隆皇帝的赏玩之物。此件物品正是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造型小巧秀丽,颈部饰以卷草形双耳,垂肩处的如意纹饰雅致婉丽。瓶身主题图案为“花石锦鸡”,寓意锦上添花。锦鸡栖立于树干之上,侧旁以粉红花卉、玲珑洞石相衬,“新枝含浅绿,晓萼散轻红”,二句题诗与画面相得益彰。整个画面布局匀称,淡雅细腻,色彩相互层叠,富丽多姿,堪称难得一见的佳作。

鄂博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青花瓷器炙手可热。原本只是学术界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因为一件鬼谷子下山大罐的拍卖,在国内掀起了收藏研究的高潮。也由此带来了历史上第二次仿古作伪瓷器的高潮。

元青花鉴定要点,近年来归纳总结的很多。网上到处可以查到。不过,由于秘诀已经公开并且广为传播,收藏家知道的秘诀,仿制者了解得更多。收藏爱好者手上没有见过真货,仿制者手上却可能真品不少,而且都是解剖后货。

鉴瓷要看底,鉴瓷要看花。

看底,最容易中枪的,莫过于接底。底是真的,花几块几十块前买过老底接上去,再烧。对于信奉看瓷看底就能买的藏家,价值就是大杀器。

看花,技艺娴熟,功力深厚是最重要的。但目前一件东西画了几年下来,景德镇随便找个小姑娘。画的鬼谷子也像模像样。因为元青花绘画本来就是民间匠人画,而不是文人画,模仿起来并不是难事。

那好,到底看什么才能懂鉴定呢?答案是看观察精品实物!

对于真正的研究者,不信专家不信书!信自己的眼睛!能达到收藏高境界的藏家,无一不是经常去博物馆,经常去拍卖行看真货学到知识,技能长进的。行话说的好,“鉴真,才能识假”。看真品看的多了,赝品一入眼就感觉不对。与其记住千千万万仿品的特征,不如记住简简单单真品的特点。

玩瓷器的,一定要去一次景德镇樊家井。去了,才知道仿古瓷水有多深。但不建议经常去,眼睛看坏了,收藏事业也就就此终止。80年代末期开始收藏那批收藏者,目前阵亡了99%。没剩下几个还在坚持收藏的人,这是原因之一。

现在不少人迷信马未都。其实他也不过是80年代进入收藏圈的极少数人之一。在这之前,国内是没有地摊买卖古董的。要收藏,只有文物商店。主要卖给外国人,当然,文物商店的瓷器90%都是民国,民窑瓷,想找件真精稀的东西买到手,那恐怕是痴心妄想了。也有不少国宝级别的东西就是那时候卖到文物商店的。比如元蓝釉白龙纹梅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有两件!!!

一件是湖北钟祥郢靖王墓出土的,还有一件就是农民卖给文物商店的。

四爱图梅瓶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是罕见的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它是郢靖王妃郭氏珍爱之物,见证了这位王妃为夫殉情的凄婉故事。据记载郢王去世后,郭氏对镜梳妆后自尽,与夫君合葬,生前珍爱的四爱图梅瓶成为其陪葬品。

郢王朱栋,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岁次戊辰五月十七日,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中的第二十四子,母惠妃刘氏。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郢王。年满20岁那年,即永乐六年六月,郢王才到分封之国安陆州就藩。

值得说明的是:太祖皇七子齐王朱榑因图谋不轨,永乐四年废为庶民,排除皇子系列,所以才有郢靖王墓志铭所称"王讳栋,太祖高皇帝第二十三子也"的记载,明人郑晓的笔记著作《今言》,仍将郢靖王列为高皇第二十四子,《明史》亦然。

永乐十二年(1414年),郢王去世,终年27岁,成祖皇帝朱棣赐谥曰靖,又称郢靖王。永乐十三年四月初六日葬封内宝鹤山(今九里乡三岔河村皇城湾),后郢王妃郭氏与之合葬。王薨之逾月,妃郭氏自尽无子国除,合葬。

四爱图是历史悠久的古代绘画题材。

林和靖爱梅、鹤: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人(一称钱塘人)。北宋著名诗人,“和靖”是宋仁宗赐的缢号。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诗句,被誉为千古绝唱。 梅花,不与诸花同时,欺霜傲雪,骨骼清奇,颇类文人君子一身傲骨,自古以来被誉为四君子之首。是古代人气节的象征。

周敦颐、爱莲: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爱莲,出自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王羲之爱兰: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淅人(今山东临淅),东晋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所作《兰亭集亭》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相传王羲之喜爱兰花。 “兰之绮绮,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陶渊明爱菊:陶渊明(365——427),名潜,字亮,洵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喜爱菊花,其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等,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这件梅瓶,全名应为元青花开光四爱图梅瓶。为了使器物上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位置留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菱形、心形等)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里装饰花纹,称为“开光”。

元青花人物绘画比较少,因为早期比较难以控制苏勃泥青的晕散,使得人物面目,形象不清楚。所以观察元青花以图案为多,人物最著名的为元青花八大观还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以及湖南省博物馆藏蒙恬将军玉壶春瓶。仔细观察这件馆藏品,无疑是精品,但如果出现在民间收藏家手里,肯定会被专家,砖家们枪毙的。为什么?笔者先不说,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共同学习提高。

乾隆粉彩描金开光童子闹春图辅耳撇口大瓶


此瓶除开光外,通篇绘缠枝莲卷草宝相花卉纹,瓶腹开光处绘两幅“童子闹春献寿图”,辅耳塑象衔环一对。整器呈喜庆祥和、欢快愉悦之感。

此瓶硕大无比,造型挺拔秀美,乃孝圣宪皇太后六十大寿,寿礼之一,乾隆帝特意安排造办处为母后献寿之用。此瓶绘画寓意颇深,一群童子于园林中玩耍,几个孩童托起巨大祝寿桃,寓意国之母后福寿康宁,名为“童子献寿”。

主题纹饰为童子闹春场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蒙眼,相貌天真可爱,样子栩栩如生,同时有“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形形色色,热闹非凡,不一而足,整体场面壮观,绘画错落有致。

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脸颊设以淡薄的浅红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肤原色,细润如真。各人衣饰华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

细节描绘的格外出彩,画面中儿童生动活泼的姿态,专注喜悦的表情,稚拙可爱的模样,无一不让人心生怜爱,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而配以通篇缠枝莲卷草宝相花卉纹尽显乾隆祝皇太后的长寿之意。

乾隆 粉彩描金开光童子闹春图辅耳撇口大瓶 尺寸:

口径:30.8cm

高:72cm

足径:29.7cm

乾隆粉彩描金婴戏图四方瓶


以婴戏题材作为陶瓷装饰的最早记录可追溯至唐代长沙窑,到了宋代,苏汉臣等名家以婴戏为主题之画作风行,器物亦盛行以此作为装饰主题。时至明清,婴戏图达到鼎盛期,从简单的一﹑两个孩童到百多个,人物均神态活泼,场面热闹。

婴戏图寓意「连生贵子」、「人寿年丰」、「百子千孙」等美好祝愿,不论于宫廷或民间均十分盛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前朝,雍正、乾隆两朝官窑瓷器上所绘制之婴戏图孩童身形比例适中,姿态多样,设色华丽,营造出热闹活泼的气息,一如本罐所描绘之氛围。

此瓶从上至下画面丰满,色彩丰富,气氛热闹欢庆,造型端庄大方。绘画原型乃“婴戏图”,古人认为过日子就要有人气,所以在传统观念中,人丁兴旺是社会繁荣的标志,多子即多福的观念也深入人心。

画面中只见天庭饱满、眉清目秀、白白胖胖的孩童敲锣打鼓,喜笑颜开;手里端着灯笼,有的舞龙,有的吹唢呐,有的下棋,一片欢乐热闹的场景,这是反映宫廷大内元宵节的喜庆写照。

按民俗,春节过后是元宵节,此时昭示着严冬过去,春回大地。这种“百子闹春”,锣鼓喧天,婴戏如潮,龙飞凤舞,“福”、“禄”、“余”、“寿”之巅,正是集祥瑞之大成之意,以示皇帝子嗣兴旺、后续有人、龙脉相传。

乾隆 粉彩描金婴戏图四方瓶 尺寸:

口径:15×15cm

高:54.7cm

足径:15.7×15.7cm

清代乾隆雕瓷开光粉彩描金走兽图兽耳盘口瓶


“雕瓷”顾名思议就是以陶瓷素坯造型为基础,在其上用雕刻、模印等技术手段来表现装饰题材的一种传统的制瓷工艺。此工艺兴于乾隆,盛于道光年间。通过镂雕,浮雕等雕刻技法,作品显得生动异常增光添彩,纹饰也更富有立体感。

雕瓷开光粉彩描金走兽图兽耳盘口瓶,施以繁密高超的雕瓷工艺,饰以鎏金作为装饰。两者巧妙结合,各臻其妙,绘制精湛,纹饰布局有致,色彩艳丽,协调的色彩与精细的雕工浑然一体,充分表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传世品甚为稀少。

本品通体施高浮雕装饰彰显富丽堂皇的风范,此种工艺要求极高。在进行雕刻的过程中,瓷胎太湿不易成型,太干不易雕刻,时间要求极其苛刻。只有手艺高超经验丰富的工匠才能熟练的进行操作,呈现给世人稀世之作。

此瓶形制端庄雅致,颈部两侧雕镀金双兽耳衔圆环,兽首鬃毛纤细若发,眼鼻双耳无一不精。其下以绿釉为地,除腹部开光外均绘卷草花卉纹,纹饰花头饱满,花瓣肥厚,吉祥喜庆。底座通周绘变形如意纹及回字纹。

瓶颈及瓶腹开光处绘走兽图案,画面构图严谨,动静相衬。颈部以蕉叶纹为点缀,白釉上绘松枝松鼠,松鼠眼光灵巧,栩栩如生;腹部四开光绘走兽,山涧中站卧双鹿气韵生动,运笔苍劲;两只黑白二色山羊在草间觅食,憨态可掬,线条流畅,毛发毕现;骏马笔致劲健,肤色淳厚;双犬形象准确且忠贞不二,形象生动逼真。

绿釉晶莹润泽,釉色艳丽,玻璃质感极强,为乾隆后各朝所不多见。瓶腹上部矾红塑雕大吉篆体,寓旨“福禄天喜”、“福禄大吉”,展现宫廷之气息。周边又塑有五只瑞兽,象征“五福临门”。其底施松绿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蓝料款。

纵观整器宝光内蕴,造型之华美令人赞叹。而雕工极其精湛,纹饰繁缛且包浆自然,图案极富喜庆吉祥之寓意,实乃乾隆官窑瓷可遇不可求的精品之作。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四喜图花口碟》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四喜图花口碟》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四喜娃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