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哥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仿哥釉塑贴三羊瓶

仿哥釉塑贴三羊瓶

哥釉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瓶 古代哥柚瓷器

2020-08-03

哥釉瓷器鉴别。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7cm,口径7.3cm,足径9.8cm

生产时代: 雍正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颜色釉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清雍正

瓶口呈浅笔洗状,细长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撇足。瓶身凸起弦纹4道。瓶里外及足内满施仿哥釉,灰黑色的纹路迂回交错,分割釉面,使平静的釉面产生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瓶胫部塑贴三羊,呈酱黑色,姿态各异。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雍正六年(1728年),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的身份被派驻景德镇御窑厂主持窑务。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御窑厂仿古创新的各种釉彩已达57种之多,仿哥釉是其中之一。此瓶在仿哥釉上加饰三羊,因“羊”与“阳”谐音,故寓意“三阳开泰”。《易经》云:“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喻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人们常以“三阳开泰”寓意岁首吉祥,祈祝国运昌盛。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广窑塑贴螭虎纹方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4.6cm,口径6.8cm×6.7cm,足径5.1cm×5.0cm

生产时代: 明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其它窑口

品种: 黑瓷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明

瓶呈四方体形,唇口,直颈,腹部略鼓,腹下渐收,方圈足。通体施釉,釉色光润而细腻,釉面有细碎开片纹,足露黑胎。瓶身两侧各饰一凸螭虎纹,显得颇有气势。无款识。

广窑遗址因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故亦称“石湾窑”。盛烧于明、清两代。其产品胎体厚重,胎骨灰暗,釉厚而光润,釉色有钧红、月白、翠毛、云霞等。因善于仿宋钧窑釉,故亦称“广钧”。又因其胎以陶土制成,故又称“泥钧”。石湾窑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制作陶瓷,其窑变机理虽与宋代钧釉相同,但产品的外观效果与宋代钧窑瓷器相去甚远,颇具浓郁的地方特色。石湾窑陶瓷上的釉以蓝色为基调,而宋代钧窑瓷器之窑变釉则以紫红色为基调。从传世品看,石湾窑仿钧釉多为蓝色釉中夹杂白、红、紫等色,绚丽多彩,斑驳陆离,独树一帜。

寿州窑青釉贴塑罐


安徽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寿州窑青釉贴塑罐(见图),高22.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9.5厘米,1982年安徽寿县出土。

此罐直领,平沿,圆肩,鼓腹,平底。肩上置八个系,其中四个为桥形系,四个为双股泥条形系(有残缺),对称交错分布,很有特色。罐体施青黄色釉,釉面不匀,有明显的流淌现象,下腹部呈现数道蜡泪痕,积釉处呈深暗的窑变色,尤以腹部两道凸弦纹积釉最多,已近黑褐色。罐身以两道凸弦纹分割成上、中、下三个部分,各部分皆有大量贴塑图案。其中上部饰莲蓬纹、朵花纹;中部贴犬、虎等动物纹饰,间以莲蓬纹交替;下部饰覆莲座、菩提、花草等纹样。从这些纹饰的制作方法看,应当是采用模印贴花的装饰手法,即将模印好的纹样图案贴于胎体,再施釉烧成。工艺流程是较为复杂的,而这样的贴塑,加之别致的肩部八系与腹部二道凸弦纹,使得整个器型突显强烈的立体感,为早期寿州窑中的极品。

另值得注意的是,该罐的贴塑纹饰有浓郁的佛教元素,如菩提、覆莲座以及莲蓬果都与佛教息息相关,这些纹样让其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笔者认为,此罐的用途极有可能与宗教仪式有关。而这样的贴塑纹饰风格又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宗教瓷器,如宋元时期,江西、安徽一带大量存在的“魂瓶”(又称“日月瓶”、“龙虎瓶”、“谷仓罐”),其肩部就大多堆塑有龙虎、日月、蛇鸟等纹样。

寿州窑位于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上窑镇,是隋唐时期知名窑口之一。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即有对寿州窑的记载:“寿州瓷黄,茶色紫。”就是说:寿州窑生产的茶具是黄色的,泡出来的茶是紫色的。从窑口和各地出土的寿州窑瓷器看,确实以黄釉瓷器居多,兼有青釉、黑釉瓷器。其主要产品隋代以盘口壶、大罐、碗盘等较多,唐代则以碗盏、执壶(注子)、瓷枕等最为多见,而近年又出土了北宋“大中祥符”铭文字样的瓷枕,这又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寿州窑制瓷的下限至少延迟到北宋中期。

关于寿州窑的创烧时间,近年来学界研究认为,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在郡县侨置的大背景下,南迁的侨民带来了先进的制瓷生产技术,推动了淮河流域制瓷业的出现和发展,因此寿州窑的创烧时间很可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同时,这件寿州窑青釉贴塑罐从器型风格看,应早于隋代,公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产品。

不过之前的著录中多称其年代为南朝,笔者认为不确切。这件寿州窑青釉贴塑罐与1982年山东淄博出土的一件青釉贴塑莲花尊风格十分相近,尤其是腹部的贴塑花卉纹饰几乎完全一样,器型具有浓郁的北方造型特点,应该不是南朝,而是北朝的产品。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30cm,口径2.6cm,足径10cm

生产时代: 正德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白瓷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明正德

瓶口呈蒜头形,细长颈,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瓶通体施白釉,釉质洁白细润。口部刻细线蒜瓣纹,腹部有粘接痕一周。瓶颈至肩部塑贴一条红色螭龙,曲体上仰,口衔仙草,由肩部向颈部盘绕,卷尾与首相接,四肢平伏于瓶肩部。

明嘉靖时盛行在瓶、罐等器物上塑贴涩胎螭、狮、麒麟、鱼等饰物。此瓶装饰简洁大气,以白托红,设色清奇。制作时,瓶体与螭龙分别成型,然后将螭龙生坯粘贴于瓶坯上,满施白釉,再于螭龙上施铜红釉,高温烧成后,白釉上红螭凸起,效果神奇,颇富艺术感染力。此器无款识,其肥厚的白釉近于永乐白釉,但其造型与塑贴螭龙的装饰工艺都具嘉靖瓷器的特点,无疑应定为明嘉靖朝的作品。

文献记载,明嘉靖时曾因烧鲜红瓷器“拘获高匠,重悬赏格”,但“烧造未成”,不得不以矾红代之,因此传世嘉靖瓷器中难得见到鲜红釉器皿。此瓶体上的红釉却非矾红而是鲜红(铜红),且色润而鲜艳,实为难得,为明嘉靖朝的精绝之作。

仿大明万历年制哥釉青花笔筒


古语说“打眼容易捡漏难”,难就难在古玩的真假难辨。眼力好的,能淘到看似普通却价值千万的宝贝;眼力差的,就算倾家荡产买回的“古董”也一文不值。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藏家、爱好者,本报隆重推出“江南鉴宝”栏目,免费为您的藏品进行鉴定。我们有着最资深、最权威的文物鉴定专家团为您授业解惑,同时帮您的宝物“验明正身”,评说市场价值。

专家估价:500元

本期鉴宝专家:李一松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鉴定专家库成员、陶瓷鉴定专家小组成员

藏宝人:江苏南京 陈先生

藏品名称:仿大明万历年制哥釉青花笔筒

藏品尺寸:高12厘米 底部直径7.5厘米

藏品描述:此件藏品是家里祖传,据说是大明万历年制笔筒。本人并不懂收藏,烦请各位专家鉴定估价。

藏宝人估价:10000元

专家点评:此仿大明万历年制哥釉青花笔筒,釉面干燥有浮光,画工呆板,发色呈明显的化学蓝,从底胎、器型、釉彩发色来看皆可认定为现代新仿工艺品。

专家估价:500元

鉴定知识:万历青花瓷器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淡描青花。纹饰除传统的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器型除传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款识多见“大明万历年造”,也有“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造”;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总的来说工艺水平较前退步。

鉴宝热线: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和寄信的方式(南京市湖南路181号开元大厦20楼大江南收藏)将您的藏品照片发送至本报(请在信封上注明“鉴宝”。备注:请您标明藏品尺寸,同时简述您的收藏经历、藏品介绍。如果是瓷器,要拍底足、款以及口沿的细部特征)。

青釉荸荠式三系瓶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14.6cm,口径7cm,足径11.1cm

生产时代:雍正

生产窑口或产地:景德镇窑

品种:青瓷

陶瓷造型:瓶

说明:清雍正

瓶撇口,短颈,斜肩,肩部有三系,腹大而扁,圈足。通体及足内均施青釉。腹部凸起两道弦纹,近底处有凸莲花瓣纹一周。足内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青釉是中国最古老的颜色釉,至清雍正时,景德镇青釉瓷器的生产达到了烧瓷史上的最高峰。此时的青釉包括豆青、冬青、粉青、梅子青、蟹壳青诸种。雍正时期的青釉釉面光润、坚致、细密,此特点一直保持到乾隆、嘉庆时期。

荸荠式瓶是清代流行的一种瓷器瓶式,首创于康熙时期。其直颈较粗,有撇口与直口之分,器腹均为扁圆形,状如荸荠,故此得名,又称直颈瓶。品种有青花、黄釉青花、豆青釉、郎窑红等。

青花三羊开泰杯(明)


明 青花三羊开泰杯

规格:高10.2cm、口径11.4cm

质地类型:瓷器

古人以“羊”字代“祥”字,《说文解字》:“羊,祥也。”金文中的“大吉羊”就是“大吉祥”。《易经》:“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取其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而用“三羊开泰”作为岁首颂辞,喻吉兆。这里的“羊”与“阳”、“太”与“泰”谐音,所以古物中有不少绘三羊及太阳的吉利图。

明代嘉靖时期青花瓷器的纹饰,因受嘉靖帝崇奉道教的影响,内容多道教色彩,如八仙、三星、葫芦等。羊在道教中本是有特殊意义的,传说老子骑青羊过函谷关(也有说骑牛),为关令尹喜撰《道德经》,临别时称千日后在成都青羊肆再会。道教徒依此说,在成都建宫观供奉李老君,即是青羊宫。况且“三羊开泰”本身还有吉祥意味,所以用此图案为杯饰是很可理解的。

明、清时期,在茶叶制造及饮茶方法等方面又有变革与创新。六大茶类创制成功,饮用已成为日常必需,且出口增加,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饮品。当时讲究等级、品第,茶具的品质往往代表一定的身份、地位。另外,虽然斗茶之类已不再盛行,而茶具作为一种艺术品供鉴赏、收藏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鉴赏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 故宫博物院收藏(保定窖藏调拨)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文图/西风

元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当中的重大转折点,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器形多样,装饰手法繁多,釉彩各异,烧制技术是革命性的创造,开创明清和现代瓷器的新格局,以至于影响到世界陶瓷的发展。在元代瓷器当中,尤其能把青花和釉里红、绘画和雕塑集于一身,就要数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的一对元青花花釉里红镂雕大盖罐了。目前所知,出中国大陆这对(一只调拨到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而外,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一只,犹太家族收藏家埃斯凯纳齐(鬼谷子元青花收藏者)收藏一只,基本就这四只。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模印、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元代瓷艺大师们高超的工艺水准和艺术想象。

以前人们认为开光内花卉属于镂空,仔细观察其实不是,正确的属于模印贴塑,严格意义上的叫法是: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四季花卉贴塑盖罐。鉴于目前发现的此类器物很少,就是我在景德镇窑址区爬了好多年,包括国内很多地区的建筑工地,也很少发现这类残器标本(其他类的青花釉里红标本有发现)。这可能属于同一时段烧制的作品。首先,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大罐的有几个部分是模压成型,然后组合粘贴完成。整个过程不存在镂雕过程。青花釉里红烧制难度很大,青花钴料高温下相对稳定,而釉里红主要是氧化铜,高温下很容易挥发,所以要把这两种同时烧出来,没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成熟的烧窑经验,是很难完成的。这也是青花釉里红比较少见的原因。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回头我们再说说开光内四季花卉的问题,制作完毕,模具可能当时就已经废掉或者销毁,现在仿制复制这样的模具很难做到。因为原作都已打磨过和根据器物弧度做过变现,并且上过了釉。再加上收缩比难以把握,不可能复制出相同的模具来。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仿品都与原作相差很大,鉴定起来比较容易。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到这些特征,本人在2008年特意拍摄了高清晰图片资料,以便大家参考。

青釉堆塑谷仓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46.4cm,腹径29.1cm,底径16cm

生产时代: 三国

生产窑口或产地: 其它窑口

品种: 青瓷

陶瓷造型: 其它陶瓷造型

说 明: 三国时期 此谷仓为20世纪30年代后期浙江绍兴三国墓出土。其胎体呈灰白色,通体施青釉,釉面不甚匀净。

谷仓上半部堆塑多种饰物:有三层崇楼居中,一层两侧各有一条狗把门,楼檐之上有栖息的鸟和觅食的老鼠。崇楼两侧各立一亭阙,阙下有八位侍仆各执不同的乐器,正聚精会神地演奏乐曲。谷仓顶部堆塑五只相连的罐子,大罐居中,一鼠正从罐口爬出。四小罐分列大罐四角,周围簇拥着引颈觅食的雀鸟。谷仓的下半部为一完整的青瓷罐形,罐肩部塑贴一龟驮碑,碑上刻“永安三年时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24字。龟之周围塑贴人物及鹿、猪、龟、鱼等动物,其间还夹杂刻划狗、鱼、龙等纹饰,另有 “飞”、“鹿”、“句”、“五种”等字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