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北宋汝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8年前意外收获北宋鸳鸯三禽莲池盏

8年前意外收获北宋鸳鸯三禽莲池盏

北宋汝窑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三角 同治年瓷器鉴别

2020-02-19

北宋汝窑瓷器鉴别。

北宋耀州窑“李”字款鸳鸯三禽莲池盏

藏友求鉴:1月3日下午,省收藏协会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紫砂壶茶话会,业内不少专家同行欢聚一堂,好生热闹。笔者也撞见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吕立宏便是其中一个,她见到我忙热情地迎上来,让我等会不忙的话去她家里坐坐,看看她的宝贝。她悄声说8年前她收藏了一件北宋耀州窑“李”字款鸳鸯三禽莲池盏,很特别,值得一看。面对她的真诚,我满口答应。

持宝人:吕立宏

收藏主项:陶瓷

藏品名称:北宋耀州窑“李”字款鸳鸯三禽莲池盏

藏家感言:搞收藏就是做学问,要实实在在的,不懂千万不能装懂,有一点存疑,想尽办法搞清楚,深入下去,边学习,边研究,永远以一颗学习的心态,坚持下去,必有大成。

鉴宝专家:崔涛(文物鉴赏家)

专家点评:该盏直径12.8厘米,通高5厘米,足径4.2厘米,为瓷质,撇口,斜壁,斗笠型,满釉,釉色青翠欲滴,滋润细腻,为典型的北宋耀州窑橄榄绿颜色,圈足,足底旋削修饰,有氧化铁析出的褐色,圈足内有少量粘砂,外壁釉薄处有若隐若现的淡褐色,自然老旧痕迹明显。该盏胎质淘洗干净,细密坚实,呈灰色,盏内一对鸳鸯悠闲自在地穿梭于莲池中,雄的有冠颈羽毛,游走在莲池前,雌的似鸭子,紧随其后,可谓恩爱夫妻,形影不离。在旁边还有另一只有冠羽的雄鸳鸯也游进了这盏莲池中,突然,在两只雄鸳鸯中间,一条鲤鱼跳跃而起,半个身子露出水面,引得前面的雄鸳鸯驻足回首张望,似欲要各为心爱的伴侣争食,神态逼真,惟妙惟肖。三张大荷叶,一仰二扣合,莲蓬、花蕾、水草随水摇曳,碧浪无际,水丰禽肥,鸟语花香,是古代耀州窑地区百姓向往恬静怡情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古人希望长久和谐、国泰民安的夙愿。该盏除了图案丰富,不落俗套,釉水釉色一流外,还特殊在盏的中心,模印一“李”款,应该是古代耀州窑匠人“名师名作”的一个特殊记忆,或是为“李”姓人家专门定制的一批瓷器。从目前看耀州窑带“字款”的产品,一般都较普通的产品质量要精好一些,纹饰清晰,釉色美丽,器型规整。因为流传下来的带字款的完整器极少,而特殊图案的更是凤毛麟角,故而显得此件“李字款鸳鸯盏”尤为珍贵稀有,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和收藏价值。

藏品来历:藏家吕立宏,山东青州市人,早年跟随父母支援大西北来到西安。她酷爱祖国传统文化,对儒家仁礼文化研究颇深,并投身古董艺术品收藏领域,广交朋友,1994年又在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学习“瓷器玉器鉴定”专业,业绩不凡。收藏项目以瓷器和玉器为主,谈起眼前这件北宋耀州窑“李”字款鸳鸯三禽莲池盏的收藏来历,吕立宏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吕立宏说那还得从8年前的一次访友说起。那天上午一大早她驱车到铜川看望一位老师,在回来的路上途经一个村子,她本能地想进村子试试自己的运气,看能否淘到一件心仪的宝贝。在一老人的家里,她问有没有祖上留下来的宝物?老人说有一件瓷盏,你既然找上门来了不妨看看。说着老人从里屋的一个柜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件瓷盏来。吕立宏说当时她的“眼力”还“欠火”,虽然知道这件盏非同寻常,但因老人要价较高,她还是犹豫了。主要“疑问”有三:1.她觉得图案从来没有见过,诗情画意很好,又恐是“臆造品”。2.中间的“李”字款,似“李”字又似“鱼形”,不易辨清。3.釉光太亮,恐是经过香港高手人工清洗抛光的。吕立宏做人历来坦坦荡荡,就将自己的疑虑如实向老人说明,老人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一方面认为女孩子能看到这样的深度,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另一方面还因她“眼力欠火”闹了笑话。于是,老人诚恳地对她说:这样吧,你人挺好,我相信你,给你一周时间,你拿回去,找西安眼力最好的老师请教,这对你也是一个难得的历练和提高,生意成不成无所谓,将一件事情搞明白最重要,你看如何?吕立宏非常感激老人的信任,连连道谢:一定好好学习,弄个明白。吕立宏将鸳鸯盏带回西安后,请来几位专家共同探讨研究,最终结论是:1.釉光自然亮丽,非人工抛光所致。2.器物年代无疑,图案新颖别致。3.以耀州窑“刘”“王”字款和各种“鱼形”对比鉴别,倾向“李”字款的占大多数。吕立宏听后满心欢喜,通过一只瓷盏,学习了不少对古代耀州窑瓷器的鉴别知识,又得到了心仪的宝贝,还结识了新朋友,真可谓“一箭三雕”。

taoci52.com小编推荐

3年前几套小人书 换回北宋四童戏莲盏


北宋耀州窑四童戏莲盏

藏友求鉴:8月18日上午我回宝鸡老家接小孩,在回来的路上,天公不作美,下着小雨,我看小孩穿得单薄,就在县城一商场给小孩买件衣服,在付钱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面孔——老周,我很诧异!问他一个大忙人,怎么有空到我们这个小县城来?他说和几个朋友一道过来逛逛。他告诉我,3年前,就在我们县城他用几套小人书换来一件北宋四童戏莲盏,很完整,很特别,让我晚上到西安了去他家里坐坐,顺便看看他的宝贝。一听北宋四童盏,我很感兴趣,晚上8点,我敲开了老周家的门。

持宝人:周晓方

收藏主项:陶瓷器

藏品名称:北宋耀州窑四童戏莲盏

藏家感言:搞收藏要有一个健康、阳光、向上的心态,千万不能抱着赌博的心理。好多人都败在一个固执的贪念上,我的收藏随遇而安,遇到上好的器物,我会想办法争取收入囊中,但不会刻意死钻牛角尖,那样搞收藏会活得很累,我的收藏在追寻一切开心就好。

鉴宝专家:孙洪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陶瓷研究会)

专家点评:瓷盏是一种饮茶用具,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较饭碗小,较酒杯大。据考古和文献资料显示,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所见实物器形为直口直腹壁,饼状平底足,施青釉,开细碎纹片。宋代斗茶之风大盛,盏型大致有两种:一为小浅圈足,斜弧腹,口沿直;另一种为撇口,如喇叭,小浅圈足,腹壁斜直。有的以描金装饰,书“寿山福海”字样。除建窑外,宋代的官窑、哥窑、定窑、均窑、龙泉窑、耀州窑、吉州窑都普遍烧制。

这件盏直径15.3厘米,通高5厘米,为瓷质,该盏里外施青绿色釉,也有称其为橄榄色。瓷胎,胎质坚硬细致,广口、斜腹、圈足;外壁有手拍痕迹,内壁模印印花工艺,印在一束莲的图案中,有四个活泼可爱的小胖童在荷花莲池中嬉戏玩耍的热闹场面。每个小胖童都手戴项圈,围着肚兜,脚蹬小靴,右边一个双手扳动着一大莲叶,似乎在有意恶作剧;左边一个骑马莲枝,手扶莲花,被摇动的悠然自得;另一个则双手吊上莲茎,似是在荡秋千;最讨人喜欢的是右上角的倒挂孩童,双脚倒勾着莲蕾秆,手持莲蓬,仰头向上,满脸嬉戏,十分传神、生动。寄寓着世世和谐、丰收有余、家庭美满、多子多福的祈盼。耀州窑的童戏盏,以双童的较多,还有单童、三童的。而四童嬉戏莲盏则极为少见。该盏模印、釉色、釉水均为一流,更是少之又少,为典型的北宋耀州窑制品,极具观赏收藏价值。

藏品来历:藏家周晓方是一位地道的西北汉子,早年大学毕业后在南方一美丽的城市闯荡多年,如今又回到生他养他的古城西安开始从头打拼。很早就喜欢收藏的他这些年在闲暇之余从没放弃他的瓷器收藏与研究,尤其,他对陕西耀州瓷充满着浓厚兴趣和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偏爱。在先生刚买的新房里,我见到了他这些年陆陆续续收藏的近50余件耀州瓷精品,像碗、盘、瓶、壶、盏,应有尽有。说句心里话,宋耀州童戏盏双童和三童的我见过很多,但眼前这件北宋耀州窑四童戏莲盏真是让我大饱眼福。谈起这件盏的收藏来历,先生直言这一切都是天意。

先生说那是3年前夏天的一次宝鸡之行,早就听朋友说宝鸡麟游县,山清水秀,古时就是几代帝王避暑胜地。带着好奇心,他们一大早就驱车前往。在不大却很精致的县城,他们吃午饭时认识了一位县文化馆的老先生,先生得知他们是从省城来的,很是热情,甘愿免费当导游——给他们讲述了许多关于麟游县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逸闻趣事。末了,老周问老先生是否知道县城谁手上收藏有古代留下的老物件,只要东西好,价钱好商量。老先生说你们算是问对人了,县城西边的老胡就是个收藏家,你们感兴趣我可带你们过去看看。就这样,老周说他在这位胡老先生的家里见到了一些瓶瓶罐罐,还有很多小人书,以及一些碑帖、拓片和古籍善本。老周说他唯独看上了先生博古架上的一件瓷盏,他上手一看竟有四个小胖童,着实可爱,他大喜。忙问老先生转让不?老先生坦言,他深知这是件上了年头的老东西,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小人书,碰到稀有的,品相好的他会不惜一切也要收为己有。老周说他当时一听乐坏了,忙告诉老先生他手头收藏有一些小人书,全是老早的版本,问若愿意,他愿用1920年的《文天祥》《阿Q正传》《雷雨》《八仙过海》《水浒108将图》来换老先生的这个瓷盏?老先生一听这么多早期的小人书,当即表示成交,但必须得先看东西。就这样,他们二人各取所需,可谓皆大欢喜,让圈子里的朋友也都羡慕不已。

3年前几套小人书换回北宋四童戏莲盏


北宋耀州窑四童戏莲盏

藏友求鉴:8月18日上午我回宝鸡老家接小孩,在回来的路上,天公不作美,下着小雨,我看小孩穿得单薄,就在县城一商场给小孩买件衣服,在付钱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面孔老周,我很诧异!问他一个大忙人,怎么有空到我们这个小县城来?他说和几个朋友一道过来逛逛。他告诉我,3年前,就在我们县城他用几套小人书换来一件北宋四童戏莲盏,很完整,很特别,让我晚上到西安了去他家里坐坐,顺便看看他的宝贝。一听北宋四童盏,我很感兴趣,晚上8点,我敲开了老周家的门。

持宝人:周晓方

收藏主项:陶瓷器

藏品名称:北宋耀州窑四童戏莲盏

藏家感言:搞收藏要有一个健康、阳光、向上的心态,千万不能抱着赌博的心理。好多人都败在一个固执的贪念上,我的收藏随遇而安,遇到上好的器物,我会想办法争取收入囊中,但不会刻意死钻牛角尖,那样搞收藏会活得很累,我的收藏在追寻一切开心就好。

鉴宝专家:孙洪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陶瓷研究会)

专家点评:瓷盏是一种饮茶用具,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较饭碗小,较酒杯大。据考古和文献资料显示,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所见实物器形为直口直腹壁,饼状平底足,施青釉,开细碎纹片。宋代斗茶之风大盛,盏型大致有两种:一为小浅圈足,斜弧腹,口沿直;另一种为撇口,如喇叭,小浅圈足,腹壁斜直。有的以描金装饰,书“寿山福海”字样。除建窑外,宋代的官窑、哥窑、定窑、均窑、龙泉窑、耀州窑、吉州窑都普遍烧制。

这件盏直径15.3厘米,通高5厘米,为瓷质,该盏里外施青绿色釉,也有称其为橄榄色。瓷胎,胎质坚硬细致,广口、斜腹、圈足;外壁有手拍痕迹,内壁模印印花工艺,印在一束莲的图案中,有四个活泼可爱的小胖童在荷花莲池中嬉戏玩耍的热闹场面。每个小胖童都手戴项圈,围着肚兜,脚蹬小靴,右边一个双手扳动着一大莲叶,似乎在有意恶作剧;左边一个骑马莲枝,手扶莲花,被摇动的悠然自得;另一个则双手吊上莲茎,似是在荡秋千;最讨人喜欢的是右上角的倒挂孩童,双脚倒勾着莲蕾秆,手持莲蓬,仰头向上,满脸嬉戏,十分传神、生动。寄寓着世世和谐、丰收有余、家庭美满、多子多福的祈盼。耀州窑的童戏盏,以双童的较多,还有单童、三童的。而四童嬉戏莲盏则极为少见。该盏模印、釉色、釉水均为一流,更是少之又少,为典型的北宋耀州窑制品,极具观赏收藏价值。

藏品来历:藏家周晓方是一位地道的西北汉子,早年大学毕业后在南方一美丽的城市闯荡多年,如今又回到生他养他的古城西安开始从头打拼。很早就喜欢收藏的他这些年在闲暇之余从没放弃他的瓷器收藏与研究,尤其,他对陕西耀州瓷充满着浓厚兴趣和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偏爱。在先生刚买的新房里,我见到了他这些年陆陆续续收藏的近50余件耀州瓷精品,像碗、盘、瓶、壶、盏,应有尽有。说句心里话,宋耀州童戏盏双童和三童的我见过很多,但眼前这件北宋耀州窑四童戏莲盏真是让我大饱眼福。谈起这件盏的收藏来历,先生直言这一切都是天意。

先生说那是3年前夏天的一次宝鸡之行,早就听朋友说宝鸡麟游县,山清水秀,古时就是几代帝王避暑胜地。带着好奇心,他们一大早就驱车前往。在不大却很精致的县城,他们吃午饭时认识了一位县文化馆的老先生,先生得知他们是从省城来的,很是热情,甘愿免费当导游给他们讲述了许多关于麟游县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逸闻趣事。末了,老周问老先生是否知道县城谁手上收藏有古代留下的老物件,只要东西好,价钱好商量。老先生说你们算是问对人了,县城西边的老胡就是个收藏家,你们感兴趣我可带你们过去看看。就这样,老周说他在这位胡老先生的家里见到了一些瓶瓶罐罐,还有很多小人书,以及一些碑帖、拓片和古籍善本。老周说他唯独看上了先生博古架上的一件瓷盏,他上手一看竟有四个小胖童,着实可爱,他大喜。忙问老先生转让不?老先生坦言,他深知这是件上了年头的老东西,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小人书,碰到稀有的,品相好的他会不惜一切也要收为己有。老周说他当时一听乐坏了,忙告诉老先生他手头收藏有一些小人书,全是老早的版本,问若愿意,他愿用1920年的《文天祥》《阿Q正传》《雷雨》《八仙过海》《水浒108将图》来换老先生的这个瓷盏?老先生一听这么多早期的小人书,当即表示成交,但必须得先看东西。就这样,他们二人各取所需,可谓皆大欢喜,让圈子里的朋友也都羡慕不已。

8年前30元捞回的雍正鸟食罐


清雍正豆青釉裱花堆塑“喜登梅”鸟食罐

藏友求鉴:8月1日上午,一老哥家的孩子结婚,我同几位朋友前去道贺。席间一朋友给我引见了一位叫于隆刚的先生,朋友说,这位大哥不光生意做得大,其收藏更是了得,你应该采访采访他。于是我们交谈,聊得十分愉快。吃罢酒席,于先生邀请我去他家里看看他的宝贝。我一听是鸟食罐的专题收藏,也很是期待。于是,我和几位朋友一同前往。

持宝人:于隆刚

收藏主项:陶瓷器

藏品名称:清雍正豆青釉裱花堆塑“喜登梅”鸟食罐

藏家感言:我搞收藏纯属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有个嗜好就是爱养鸟,于是就莫名地爱上了鸟食罐的收藏与研究,没想到,如今竟小有收获,完全是我的运气好。说白了,我的收藏纯粹是一种玩乐!玩乐中感受和继承老祖宗留下来的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鉴宝专家:崔涛(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小巧玲珑的鸟食罐在诸多养鸟器具中最为讲究,其形状、纹饰千变万化。最早的鸟食罐创烧于东汉时期,至今已快两千年了。从目前发现的各类鸟食罐形制来看,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为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古玩市场上能见到的以明清鸟食罐最为常见。这件鸟食罐通高4厘米,直径5.5厘米,为瓷质,豆青釉,裱花堆塑,整器呈鸡心形,胎质淘洗细腻致密,为糯米胎。圆口、内凹,一侧有一小耳,其间有缩釉。罐通体施豆青釉,罐身高浮雕一鲜艳夺目的梅花,梅花枝头上站立一只喜鹊,翘着尾巴,引颈欢快地鸣叫着,造型生动、传神、寓意“喜登梅”,表达一种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该件鸟食罐制作精美,工艺高超,纹饰简洁雅致,十分可爱,拿在手上,小巧玲珑,手感极好,极具赏玩价值,是民间难得一见的典型清代雍正时期代表之作。

藏品来历:藏家于隆刚是陕西西安人,早年在西安承包各类工程,如今开办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生活好了,品位高了,平时喜欢养鸟的他,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专题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类鸟食罐。我见他博古架上摆着不同年代,各类形制的鸟食罐竟多达百十件,不由得感慨,收藏真可谓包罗万象。于隆刚笑着从里屋的一个锦盒里取出一件小巧精致的青釉鸟食罐告诉我,这是他所有鸟食罐中来的最便宜却是他最喜欢的一件。

说起这件鸟食罐的收藏来历,于隆刚说,那是8年前的一个周六上午,天还没亮他就应约来到了西安中北古玩市场。此时约见的朋友还没来,他便在市场上几个零星的摊位间独自搜寻。在一个摊位前,他发现了一只小青釉罐,他拿起看罐上面雕有一只小鸟,还有一些花卉,鸟的神态很传神,像只喜鹊,小罐挺别致的,就是釉面脏兮兮的,沾满了污垢和灰尘。他翻过看器底儿,有很自然的使用磨痕,他用手掂了掂,感觉像是个老物件,于是他漫不经心地把小罐放回原处,故意又去搜寻别的器物。摊主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问:“你觉得小罐咋样?若是喜欢价钱好商量!”“那你要多少钱?”摊主说:“您给100元怎么样?”于隆刚说他当时摇着头要走。摊主忙说:“那您给个价。”“小玩意儿,最多30元,你觉得行,我就拿,不行就算了!”摊主顿了顿忙说:“开门生意,30元就30元。”看来小贩也不懂,于隆刚说他当时立即掏钱走人。过了约莫有十多分钟,朋友来了,朋友是个行家,他一看东西,兴奋地叫了起来:“你小子捡大漏了,是清代雍正时期的鸟食罐,最少值2000元,这回你该请客了!”于隆刚说他当时那个乐,真是无以言表。

明代官窑大明隆庆年造青花莲池鸳鸯纹碗


青花莲池鸳鸯纹碗是明代隆庆官窑瓷器,鸳鸯碗高9.6厘米 口径20.2厘米 足径7.4厘米。碗直口,弧壁,深腹,圈足较高。通体青花纹饰,内心绘云龙纹,外壁绘莲池鸳鸯图,足墙绘卷草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楷书款,款式结构严谨,顿挫有力。莲池鸳鸯图描绘的是:夏日的一池清水,盛开的莲花,微风摇曳飘香,间以芦苇、慈菇、浮萍,雌雄鸳鸯相随畅游,一片吉祥宁静的气氛。此青花瓷器上运用青花涂染的技法,笔触粗犷豪放,画意生动,有水墨画的神韵。

隆庆一朝,仅有六年,烧造有青花、五彩器,其制作工艺精细,传世品较为少见,官窑器尤甚。陈浏《陶雅》评道:“隆庆、顺治瓷品绝少。隆庆青色浓艳,画笔幽靓。

以鸳鸯为题材的吉祥图案最晚在汉代已出现了,形式多样,鸳鸯在莲池中顾盼游嬉称为“鸳鸯戏荷”。瓷器装饰这一题材可上溯到元代,明清时期较为流行。”

明代是水墨写意花鸟画迅猛发展的时期,崇尚秀雅之气。邢侗云:“画以三笔五笔得其神者佳,虽笔笔工整,敷彩浓丽,即得其妙,神亦难至。”

5年前朋友送的珍贵生日礼物


[提要] 藏品来历:藏家刘万忠是西安城南人,早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政府机关工作,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说起眼前这件元代青花一束莲纹盘的收藏来历,老先生眼睛湿润了。二人一阵拥抱寒暄后,老胡从包里取出一个青花瓷盘,说是送给老刘的生日礼物。

元代青花一束莲纹盘

藏友求鉴:上个周末下午,天闷热得厉害,几个朋友打电话来让出去坐坐,我都婉言谢绝了,刚睡着,迷迷糊糊听见有人敲门。原来是六楼的李姐带了一位老人来,说是她的一个远房亲戚,也是晚报《收藏天下》的忠实读者,一直想见见我,今天是周日想必我一定在家,所以没打电话就把人给带来了。我只好让他进屋聊聊。没想到,我们一聊还很投机。这位叫刘万忠的老先生再三说他家离这里不远,让我去他家看看他的宝贝,我心想,看来今天这觉是睡不成了,于是和李姐一同前往。

持宝人:刘万忠

收藏主项:陶瓷器

藏品名称:元代青花一束莲纹盘

藏家感言: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爱上了收藏,从此,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人一下子也好像年轻了许多,收藏给我的收获远大于收入。我搞收藏纯粹是一种精神寄托。

鉴宝专家:孙洪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古陶瓷研究会)

专家点评:莲花又称荷花,是佛教的“圣花”。它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一向被认为是圣洁与美好的象征。莲与“廉”同音,又引申为“清廉”。明永乐、宣德年间瓷盘中开始出现“一束莲”纹样,寓意“一生清廉”。缠枝纹又称缠枝花或缠枝莲,属青花图案中应用最广的一类图案,通常由缠绕交结的荷花、牡丹或菊花等组成,这种花纹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到明初永乐宣德两朝已很成熟。这件盘通高4厘米,直径16.2厘米,为瓷质、敞口、弧壁、广底、圈足,通体为青花装饰,内口沿绘卷草纹,内壁绘缠枝花卉纹,盘心绘莲花、莲蓬、浮萍等水生植物,并用绸带扎束在一起,随着水流动波纹轻轻荡漾,如诗如画。整器纹饰线条流畅,画意清新,轻巧典雅,胎质洁白细腻,青花发色纯正,构图疏简有致,高雅大方。束莲纹,又称为“把莲纹”,该盘外部也是缠枝莲花纹。无款,器底无釉,胎质细致、烧造极佳、玻化程度较好、轻敲声音清脆。青花的钴蓝色泽浓郁,透明釉则微呈淡青。从整体造型及装饰风格来看为典型的元青花瓷,极具收藏观赏价值。

藏品来历:藏家刘万忠是西安城南人,早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政府机关工作,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十年前就喜欢瓷器收藏的他退休后,经高人指点,开始专题收藏、研究历代各类老窑瓷盘。据刘万忠讲,刚开始他也买了不少假货,如今慢慢步入了正轨,时不时还能买到让同行惊慕的好藏品。走进刘万忠的居室,我大吃一惊,让我意外和不理解的是刘老先生的居室不同于别的藏家,首先面积很小,不足40平方米,到处都是一些瓶瓶罐罐,有真有假,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再就是他家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我问老先生为什么把家搞得这么简陋,老先生说:“不瞒你说,我就靠那点退休金收藏,只是想有个事干,图的就是个乐和!”说起眼前这件元代青花一束莲纹盘的收藏来历,老先生眼睛湿润了。

老先生说那还得从5年前他的一次生日宴会上说起。那年他本没打算过生日,可他拗不过几位同窗好友和发小的热情张罗,他觉得那年生日是他一生过得最有意义且最难忘的一次生日。那天生日宴会刚开始不到十分钟,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刘老先生说他老远看见一位熟悉的身影――老胡。老胡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老胡很感激。老胡说他多方打听知道老刘今天在这里举办生日宴会,他给谁也没有打招呼,想给老刘一个惊喜。二人一阵拥抱寒暄后,老胡从包里取出一个青花瓷盘,说是送给老刘的生日礼物。老刘说他当时接过来一看,竟是难得一见的元代青花一束莲纹盘,他觉得这个礼物实在是太贵重了!忙说,咱哥俩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你人来就好,还带这么贵重的礼物?老刘再三推辞,老胡说,您当年对我的帮助,我一生都感激不尽,我现在情况好了,您就收下吧!同时,老胡还有一段回忆他们二人之间难忘的点点滴滴的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把整个生日宴会推上了高潮。老刘喃喃地说,他会好好珍藏这件见证他们二人友情的生日礼物。收藏于他,收获永远大于收入,他感谢收藏,感谢生活。

5年前3万元账抵得五代天青釉高足杯


藏友求鉴:上个周末我突发感冒,高烧不退,去市一家大医院就诊,在输液大厅,认识了临位的一位叫左晓庆的老先生。他说自己也感冒了,我们同病相怜,天难海北一通狂聊,好像久违的老朋友。当他知道我是西安晚报的冰儿时,很兴奋,说他每期都在看我编辑的收藏版面,等我病好了以后,无论如何他也要请我去他家小坐一下,因为他也喜欢收藏,近十年也收藏了不少瓷器,其中一件五代天青釉仿唐金银器刻花高足杯是他的镇宅之宝。就这样,打了多天吊瓶后,我感觉好多了,就随同左晓庆去他家里看了他的藏品。

持宝人:左晓庆

收藏主项:陶瓷器

藏品名称:五代天青釉仿唐金银器刻花高足杯

藏家感言:收藏的过程酸甜苦辣,更多的时候是在和人打交道,在斗智斗勇、斗眼力、斗运气,更重要的是在斗做人,人做好了,好事自然会上门,好东西也自然会垂青于你。

鉴宝专家:丘小君(著名文物鉴定家)

专家点评:该杯通高6.1厘米,直径8.5厘米,足径5.2厘米,为瓷质,整器为天青釉色,釉色绿中带蓝,温润有玻璃质感,釉面有出土以后风化干裂的细小开片。该杯胎为白胎,高足,直壁,下腹收,杯口外一圈旋纹,杯外壁刀刻仿唐代金银器杯的莲瓣纹,整体刀法细腻娴熟,在不到2毫米的杯壁上,刻去约1毫米左右,使杯胎壁最薄处仅有0.5毫米,几乎刻透,用灯光一照,如同清代的“玲珑瓷”般晶莹通透,令人爱不释手。可见在一千年前,北地窑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情趣。该杯足外撇,足底旋削露胎,有“氧化铁”析出的土褐色,在民间能见如此的完整器,十分难得,可谓是民间的“稀世珍品”,对我们研究了解当时达官显贵的生活品味及审美,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证明和参考依据。

藏品来历:藏家左晓庆是陕西汉中人,早年从军,退役后当起了个体小老板,在当时曾红火过一阵子,但谁会想到,一夜之间一场大火无情地把他的店烧个精光,他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万,那段时间他到了人生的最低谷,他曾一度消沉,两次自杀未遂,是一位搞收藏的老哥救了他,开导并帮助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左晓庆说在这位老哥的影响下他开始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各类老窑陶瓷器有着一股天生的痴爱和着魔。虽然他收藏总是慢半拍,刚开始收来的几乎都是赝品,好在他肯学习,爱总结,善请教,慢慢的眼力也提高不少,开始能买到一些真家伙,不过几乎都是普品,上档次的几乎没有。在他的博古架上,笔者见到最多还是明清瓷器,虽然真的不少,但都是一些存世量大的大路货,就这,笔者打心里暗暗为他叫好,对他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参观中,左先生从里屋的一个锦盒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个五代天青釉仿唐金银器刻花高足杯来,向我娓娓地道出这件高足杯的收藏来历。

老左说那是5年前的一天,熟人老胡打来电话说他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几年前他借老左的那3万元实在是没钱还,老左说他为此催过好多次。老胡家里确实出了事,他告诉老左:你看这样行不,十年前,我意外得到一件高足杯,听一个行内人说是件上了年头的老东西,万不得已,我用这件高足杯顶那3万元账,你看行不行?老左说在他见到器物的那一瞬间,心跳不由的加快,手都有点颤抖了,果然是件好东西。于是他告诉老胡,算你命好,碰上我这个“瓷疯子”了,若换了别人,绝对不会跟你用这破瓷器顶账完事。老左说他当时怕老胡变卦,忙让老胡写了个顶账的字据。就这样,二人各了却了一桩心事,可谓皆大欢喜。老左说这件器物后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典型的五代天青釉仿唐金银器刻花高足杯,是难得一见的民间重器。

6年前在广州为买一件鸟食杯差点误了返程飞机


金代月白釉鸟食杯

藏友求鉴:上个周五,老天发威,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呆在家里,好生郁闷。突然,一位老哥打来电话说他的一个挚友想见见我,他们的车已到我楼下,让我赶紧下来一起聚聚,顺便看看他挚友收藏的宝贝,我满口答应。看完这位赵先生的收藏,我感慨不已:好宝在民间,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持宝人:赵迎春

收藏主项:瓷器

藏品名称:金代月白釉鸟食杯

藏家感言:搞收藏要有一定的眼力,有钱,有闲,更重要还得和宝物有缘,是你的,暂时虽然保管在别人手里,若干年后,还会转转流传到你的手上。想想,这就是人生,从起点到终点,最后又回到起点从头开始。收藏,说到底也是收获着自己的人生。

鉴宝专家:崔涛(文物鉴藏家)

专家点评:鸟食罐及鸟食杯是我国瓷器发展中的一个门类,不同时代的烧制技术和时代风尚在鸟食杯器物上都有反映。这既是瓷质鸟食杯本身的演变史,也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小小缩影,并反映出当时社会习俗的一个侧面。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瓷鸟食杯是东汉时期的,但已极为少见。

这件鸟食杯通高3.2厘米,直径5.1厘米,柄长6厘米,为瓷质,呈典型的月白釉色,釉质肥厚,滋润细腻,颜色白中泛青略闪黄,没有开片。胎质坚紧细密,白胎而略带点灰色,是金代耀州窑产品中,对胎质要求严格而精挑细选的一种标准器。该器为桶形,圆腹、直壁、圈足,圈足一周有较黄褐色析出,带双耳柄。整体的颜色是月白釉中的佼佼者,如冰似玉,令人爱不释手。在南宋时期,耀州窑地区被金人所占领,故在北方以金代耀州窑称之。像这样的瓷做鸟食杯,并非一般百姓家庭所用,尤其是这种胎白釉的耀州窑精品,应是为达官显贵,纨绔子弟专门定制的。目前所见完整器仅此一件。

藏品来历:藏家赵迎春祖籍河南,常年居住工作在西安,爱好广泛,尤对收藏历代各种瓷器情有独钟。在先生众多的藏品中,这件月白釉鸟食杯很醒目,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问及收藏来历,先生坦言,当年为得到这件东西,可谓下了血本,当时差点误了他的返程机票。

赵先生说那是6年前的一次广州旅行,当时他在广州文化公园闲逛,走了快一圈,觉得有点累了,就在园内的一个座椅上歇息,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老同学胡学礼,他忙迎上去,老同学也认出了他,很激动,都感叹,这世界实在是太小了。两人一阵嘘寒问暖后,老同学邀请他去家里坐坐。在老同学的书架上他无意中发现了这件鸟食杯,而且是难得一见的月白釉,征得老同学的同意,他拿在手上仔细一看,很精致,很特别,他觉得应该是个老东西。忙问老同学是怎么来的,老同学说是一次在香港旅游,在一场拍卖会上拍回来的,当时觉得好玩,只是拍回来作个纪念,玩玩。后来一个搞收藏的专家来他家里做客,说这是金代月白釉鸟食杯,很珍贵,让他好好收藏,轻易不要出手。赵先生说他当时心情好复杂,临走时还是鼓足勇气,向老同学表明他想收购的意愿。老同学当时没有表态,只推托跟妻子商量一下再给他答复。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一个月内一连四下广州。第四次终于说动了老同学将此杯收为己有,还差点没有赶上回程飞机,得一件好东西真是不容易啊!

艺术陶瓷不必“意外之喜”


艺术品市场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当代陶瓷作为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门类,一定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把陶瓷的投资属性看得过重,现在股市相对更加红火,大量资金流入股市,陶瓷销售的不景气就在所难免。

如今,成交量——特别是高端艺术陶瓷作品成交量确有一些萎缩。顶级陶瓷艺术大家作品,现在身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受众群体本来就小。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作品为例,2008年20多万元的作品,到2012年时成交价已近百万元。而他的很多藏家因为介入较早,很难接受2012年之后的价位。而且这批收藏主力现在也到了五六十岁,面对高端的艺术陶瓷作品,更是感到心有余力不足。

尽管如此,市场对这批老艺术家创作的经典陶瓷作品还是抱有厚望。因为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这批国家级大师大都年事已高,有的已经过了创作的巅峰期,而真正的藏家数量——尽管在调整期速度比较缓慢,也始终在增长,所以真正的精品价值不会缩水。就拿2012年底举办的“瓷艺丹青——陆氏创作回顾”为例,展览后的销售量达到2000多万元,而大师陆如的《四季争艳》青花斗彩四屏就卖了680万元。因此,无论这个调整期多么漫长,我们对当代艺术陶瓷精品都抱有十足的信心。

艺术陶瓷经过调整期后,依然会迎来繁荣,但此“繁荣”一定和过去的不同。将来的陶瓷市场会主要依托纯正的个人收藏支撑,跟随所谓的大师名号进行盲目追捧也能盈利的“盛况”不会再现。消费者必须在这个调整期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进行理性消费。

藏家应该树立一种新的消费观:不像过去一样过于看重陶瓷作为投资的属性,而是将其看做一种高端消费品。艺术作品在我们的眼里不应该是一支“股票”,让我们天天惦记着它第二天能不能升值。而在寻觅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本着一种艺术欣赏的眼光去选择。这样的瓷器,在生活中相伴左右,我们已经获得了无穷的乐趣。而升值这件事,还是把它视作多年后也许会出现的“意外之喜”比较恰当。(杜家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