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龙泉官窑”之谜揭晓:确实曾为明代官窑

“龙泉官窑”之谜揭晓:确实曾为明代官窑

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古代官窑瓷器 官窑瓷器鉴别

2020-08-25

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龙泉窑究竟是不是官窑?龙泉窑进入明朝后是否已经走向衰落?这两个“世纪悬案”终于有了答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先生昨天十分激动地说:明代龙泉窑为中央政府烧制瓷器的地方终于被找到,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一百年来,专家学者围绕着龙泉窑到底有没有设立过官窑,如果有又是在什么时期设立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近四个月来,人们把“龙泉官窑”之谜的答案寄托在大窑龙泉窑遗址的考古发掘上。经过4个月的野外工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龙泉窑遗址的枫洞岩窑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经过专家论证,确认这个窑址是明代宫廷用瓷的产地。这次发现颠覆了此前“龙泉窑至明代已衰落”的说法。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在学术上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窑龙泉窑遗址在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均属于具有重大价值的古文化遗址,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遗址范围内有126处窑址,年代从五代始烧至清代结束,贯穿各时代的全过程,2005年列入国家100处重点大遗址。

2006年9月6日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龙泉市博物馆联合组建了由13人组成的考古队,对大窑龙泉窑遗址的枫洞岩窑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

本次发掘的枫洞岩窑址,其烧成年代为元、明时期,出土了以吨计算的大量瓷器。发掘共揭露房子6处,是窑炉北侧的房子,其考究的建筑设施和精心选择的地理位置,都显示出窑场主人的富有和气派。出土遗物中较多的为明代龙泉青瓷,一批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瓷器,其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特别是有些器形明显不是一般的日用器,而且在现存于世的类似实物中,主要见于两岸故宫和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等高规格收藏机构,说明其产品的性质非同一般。

这次野外考古发掘将于下月中旬结束。2007年3月开始对发掘出土的遗物标本进行整理。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明代官窑瓷器鉴赏


明代早期

洪武、永乐、宣德(1368—1435)

据文献记载,明代自洪武二年(1369)起,朝廷即在景德镇设立窑场(初名“陶厂”,建文四年更名为“御器厂”)烧造皇家用瓷。

洪武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不仅有日用器、祭礼器以及专门用来赏赐的器物,同时还烧造各种釉色的大瓷瓦供南京及凤阳(明中都)修建皇家建筑用。官窑瓷器的品种、造型、纹饰等大体沿袭元代,以青花、釉里红瓷器最具代表,器物造型浑厚、纹饰繁密、画风古朴,由于技术原因,不少呈色暗淡,时代特征鲜明。

永乐、宣德是明代御器厂的辉煌时期,不仅青花瓷器被后人誉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鲜红、祭蓝、甜白等颜色釉瓷器也备受后世称道。典型的永乐青花瓷器使用进口料描绘,呈色浓艳,常有氧化铁结晶、洇散现象,有如中国传统水墨画。

永乐官窑产品中能看到较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如花浇、无当尊、八方烛台等器形都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产物。宣德时期还大量烧造蟋蟀罐、鸟食罐、花盆、花瓶等器物,并成功仿烧汝釉、哥釉等瓷器。

明代中期

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1436—1521)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天灾人祸不断,致使景德镇的制瓷业受到严重影响,但并未停止烧造。由于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署有这三个朝代年号款的官窑产品,因此,长期以来,对这一阶段瓷器的认识模糊不清,于是曾有“空白期”的提法。

后来,随着实物资料的不断出土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其前期继承宣德瓷器风格,后期则与成化、弘治瓷器接近。

成化官窑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滑莹润、构图疏密有致、设色清丽典雅、绘画技艺精湛,以造型小巧的器物较为多见。在众多瓷器品种中,以斗彩声誉最高,其中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折枝葡萄纹高足杯、海马图天字罐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品。

弘治官窑瓷器风貌与成化时期大体相同,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又有不少时代特色鲜明的品种,如素负盛名的浇黄釉瓷器,其色泽淡雅娇嫩(故亦被称作“娇黄釉”),超越宣德、成化产品,技术已臻炉火纯青,堪称明代浇黄釉瓷器的典范。

正德官窑青花瓷器基本保持了成化、弘治时期的淡雅风格,但已开始逐步向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器浓重的色调过度,大型器物也日渐增多。瓷器上常以阿拉伯文装饰,有的还用八思巴文书写年款。此时的孔雀绿釉、素三彩等品种,成就卓越,成为显赫一时的名贵品种。

明代晚期

嘉靖、隆庆、万历(1522—1620)

嘉靖、隆庆、万历出现了“官搭民烧”制度,官窑瓷器与以前大不相同。

表现在器形上,小件器物虽仍精工细作,但大型器物如大缸、大罐、大瓶、大盘等明显增多,且一般都工艺较粗糙在。

色彩上,画风朴拙、色彩浓艳的五彩瓷器制作达到鼎盛,尤其是万历五彩瓷器,数量之多,堪称空前绝。

在装饰上,盛行具有道教色彩的吉祥图案,常见将吉祥文字变形为纹饰。嘉万时期推崇瓷器仿古,所仿成化青花和斗彩瓷器颇具形神,为明代仿古瓷器的佳作。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双龙耳玉壶春赏瓶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合盌

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

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高足造形独特繁丽,耀眼夺目,为永乐一朝之稀珍,数世纪后,其祥瑞寓意,更得乾隆帝敬仰赏爱。净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于宫廷中亦仅作礼器之用,惟可见于少数重大祭典场合,其造形大异于当朝茶酒执壶,独树一格,历代瓷器中罕有能与其聘美者。塑造如此独特器形,窄颈宽腹,细流纤长笔挺,需瓷人巧心熟技,反映永乐朝景德镇御窑造瓷水平之精妙高超,然烧造成功者,为数鲜少,包含此瓶仅三例存世,均为永乐青花御瓷。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罐唇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内凹。通体以青花、红、黄、绿等色绘传统鱼藻纹。肩饰覆叶纹;近足处青花绘蕉叶纹;腹部以黄彩加矾红绘八尾鲤鱼,辅以各式水草荷花。圈足内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盖周边一圈绘鱼藻纹,盖面饰缨络杂宝纹,上置火焰纹宝珠钮。

明宣德青花矾红彩「海兽图」高足杯

明洪武 釉里红开光式「寿鞠图」棱口折沿大盘

此盘所现三种装饰元素,菊花、莲花以及波涛纹为洪武时期瓷器典型纹样,但迄今罕见此纹饰组合绘于同一大盘之上。

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此类梅瓶形饰俱佳,瑞果饱满,花叶柔美,极为雅致。然如同其类例,皆不落款,在缺乏出土证据的情况下,有学者把个别例子定为宣窑之物。所制梅瓶,尺寸不一,但丰唇束口,器肩浑圆,比例恰到好处,绘饰多种纹样,然皆清新脱俗。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榴开百子玉壶春瓶

清浥秀绝—永乐白釉玉壶春瓶苏玫瑰亚洲艺术部资深学术顾问永乐玉壶春瓶一向是无数鉴藏家追求的珍品,获誉为最优美的玉壶春瓶造型。元瓷玉壶春瓶器形虽优雅,却欠精细,封泥痕太明显。洪武窑玉壶春瓶体形宽大,外形有欠和谐,封泥痕的问题仍然存在。直至永乐窑玉壶春瓶才臻至完美的平衡,瓶腹最宽处为下半部,与颈及口部的宽度达成悦目的比例,加上器形修整细致,不见封泥痕;这些特征既能烘衬青花纹饰,配合本瓶所施的甜白釉更显得无与伦比。

明代官窑瓷器收藏价值


很多人对瓷器的价值都深有体会,尤其是接触过、收藏过的人,更是知道古瓷的价值。不过,相对于其他时期的古瓷,明代御窑瓷器价值更高,也成为很多藏家追捧的对象。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明代御窑瓷器的收藏价值,看看这个明代的瓷器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人如此折服。

明代御窑瓷器收藏价值

明朝时期最有名的御窑瓷器厂有三个,分别是明代景德镇御窑厂、永乐御窑瓷器厂以及宣德御用瓷器厂。这三个不同的御窑厂烧制的瓷器都是专为宫廷供给,制作非常精细。

1、明代景德镇御窑厂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创建实践是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在永乐和宣德年间都有很大的发展,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中国瓷器技术的发展,也对整个制瓷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2、永乐御窑瓷器厂

永乐御窑瓷厂开创了新篇章,它以瓷器器物大小适中、胎质厚度合适、装饰纹理疏朗、充满文人气息等特点而成为当时备受喜爱的一种瓷器烧制厂。它对后来景德镇瓷器的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开创了首次在官窑瓷器上打上烙印的方式,也开创了明清两代官窑瓷器上标识帝王年号的先河。

3、宣德御用瓷器厂

宣德御窑瓷器厂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开始在瓷器底部大量署年号,这在之前是很少有的。以往不受众人关注的地方也成为展现皇家标志以及书法优美的重要地方。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明代御窑瓷器进入到精致完美的阶段,无论是造型、胎釉还是纹饰、款识等都非常完善,成为后代借鉴的标本。

市场价值最高的三种瓷器

明代御窑瓷器中最受关注,在现代市场价值最高的就是三种瓷器,分别是甜白釉、鲜红釉、青花,这三种瓷器堪称明代御窑瓷器中的珍品,在现代收藏价值极高,难度也极大。

1、鲜红釉

鲜红釉瓷器多为明清时期的祭祀用器,由于呈色对炉温、气氛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烧制这种瓷器难度非常高,得到的数量也极少。

2、甜白釉

甜白釉是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品种,这是景德镇首创品种,其特点是白如凝脂,非常漂亮。

3、青花瓷

青花瓷的盛行改变以往青瓷的局面,也是中华民族多元化文化融合的一种表现。据了解,在元代时期御用瓷窑就已经开始烧制青花瓷,只不过当时的技艺尚未达到成熟,因而不及明代御窑青花瓷器。

总的来说,无论是哪种都是明代御窑瓷器中非常珍贵的存在,其市场价值极高,很多只能在博物馆、私人收藏家那里看到,因此,明代御窑瓷器的收藏价值非常高。

明代官窑“维纳斯”


从某种程度上说,官窑瓷器代表了中国瓷业的最高水平,除了博物馆藏的、地下埋的、海中沉船里的,收藏家手中的,经常抛头露面的,也就是在海内外拍卖行经常现身的。其实,当今要在地摊上拣到官窑完整器,其概率相当于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足球大赛上夺冠。而有些官窑瓷器虽然破残,但犹如断臂维纳斯,仍不失官窑精制细绘的风采。这里介绍的几件明代官窑残器,由收藏家培芝先生珍藏,出示给广大藏友和读者欣赏共乐。

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和冠绝一代的宣德红釉,充分展现了中国古陶瓷高超的技术水平,成为陶瓷史上的两颗相映的灿烂明珠。宣德红釉较永乐鲜红釉更高出一筹,有名目繁多的名称,如宝石红、祭红、积红、霁红、醉红、大红、鸡血红、牛血红等,今统称红釉。如图1所示明宣德红釉盘,盘内外施红釉,底足白釉淡青,青花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竖写,外围青花双圈。口沿处有自然形成的一线白釉,俗称“灯草口”,红白分明。此红釉盘可能因发色不匀,被判不合格而敲碎。但我们仍可窥见宣德红釉独具的时代特征。宣德的釉里红摆脱了元末明初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形成鲜艳的宝石盘红色。图2所示明宣德釉里红盘,盘里心、外壁均绘云龙纹,其莹润的橘皮纹白釉与突出的釉里红纹饰相映成辉,红色鲜亮。盘足内施白釉,没落款。图3所示明宣德青花穿莲凤盘,其盘心用苏尼勃青料绘双凤穿莲,发色凝重和晕散,凝聚处可见自然形成的黑褐色结晶斑,深入胎骨。一笔勾画,笔法酣畅流利。盘内腹饰宣德典型的缠枝灵芝。口沿一周沿用元代点子花边饰,盘外饰缠枝花,画意豪放、生动。盘底白釉不匀,色泛浆白,无青花款识,也有人误认为是正德器物。此类宣德青花穿莲凤盘标本,在南京时有出土,为瓷友所藏。

成化时期的瓷器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图4为明成化青花碗,用平等青料取代苏尼勃青料,呈色稳定。碗内绘缠枝花,碗外腹部绘八组团夔,下饰一周仰莲。圈足内青花楷书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两行竖写,外围双线四方框。也许该碗不是成化青花色调淡雅一类,出现不纯正的灰褐败色,故只能敲碎而不许流入民间。

明代弘治时期在继承成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创新出许多富有特色的品种,如茄皮紫釉、青金蓝釉、黄釉和别出心裁的火石红露胎装饰。图5所示明弘治黄釉青花碗,碗内黄釉地凝厚光亮,盘心绘青花桅子花,碗腹围的折枝石榴、柿子、葡萄、莲实,碗外黄地缠枝花。碗底白釉青花楷书款:“大明弘治年制”,外围青花双圈。

明代官窑瓷器资料汇集


洪武、永乐、宣德(1368—1435)

据文献记载,明代自洪武二年(1369)起,朝廷即在景德镇设立窑场(初名“陶厂”,建文四年更名为“御器厂”)烧造皇家用瓷。

洪武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不仅有日用器、祭礼器以及专门用来赏赐的器物,同时还烧造各种釉色的大瓷瓦供南京及凤阳(明中都)修建皇家建筑用。官窑瓷器的品种、造型、纹饰等大体沿袭元代,以青花、釉里红瓷器最具代表,器物造型浑厚、纹饰繁密、画风古朴,由于技术原因,不少呈色暗淡,时代特征鲜明。

永乐、宣德是明代御器厂的辉煌时期,不仅青花瓷器被后人誉为明代青花瓷器之冠,鲜红、祭蓝、甜白等颜色釉瓷器也备受后世称道。典型的永乐青花瓷器使用进口料描绘,呈色浓艳,常有氧化铁结晶、洇散现象,有如中国传统水墨画。

永乐官窑产品中能看到较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如花浇、无当尊、八方烛台等器形都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产物。宣德时期还大量烧造蟋蟀罐、鸟食罐、花盆、花瓶等器物,并成功仿烧汝釉、哥釉等瓷器。

明代中期

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1436—1521)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天灾人祸不断,致使景德镇的制瓷业受到严重影响,但并未停止烧造。由于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署有这三个朝代年号款的官窑产品,因此,长期以来,对这一阶段瓷器的认识模糊不清,于是曾有“空白期”的提法。

后来,随着实物资料的不断出土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其前期继承宣德瓷器风格,后期则与成化、弘治瓷器接近。

成化官窑瓷器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滑莹润、构图疏密有致、设色清丽典雅、绘画技艺精湛,以造型小巧的器物较为多见。在众多瓷器品种中,以斗彩声誉最高,其中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折枝葡萄纹高足杯、海马图天字罐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品。

弘治官窑瓷器风貌与成化时期大体相同,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又有不少时代特色鲜明的品种,如素负盛名的浇黄釉瓷器,其色泽淡雅娇嫩(故亦被称作“娇黄釉”),超越宣德、成化产品,技术已臻炉火纯青,堪称明代浇黄釉瓷器的典范。

正德官窑青花瓷器基本保持了成化、弘治时期的淡雅风格,但已开始逐步向嘉靖、隆庆、万历青花瓷器浓重的色调过度,大型器物也日渐增多。瓷器上常以阿拉伯文装饰,有的还用八思巴文书写年款。此时的孔雀绿釉、素三彩等品种,成就卓越,成为显赫一时的名贵品种。

明代晚期

嘉靖、隆庆、万历(1522—1620)

嘉靖、隆庆、万历出现了“官搭民烧”制度,官窑瓷器与以前大不相同。

表现在器形上,小件器物虽仍精工细作,但大型器物如大缸、大罐、大瓶、大盘等明显增多,且一般都工艺较粗糙在。

色彩上,画风朴拙、色彩浓艳的五彩瓷器制作达到鼎盛,尤其是万历五彩瓷器,数量之多,堪称空前绝。

在装饰上,盛行具有道教色彩的吉祥图案,常见将吉祥文字变形为纹饰。嘉万时期推崇瓷器仿古,所仿成化青花和斗彩瓷器颇具形神,为明代仿古瓷器的佳作。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双龙耳玉壶春赏瓶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合盌

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

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高足造形独特繁丽,耀眼夺目,为永乐一朝之稀珍,数世纪后,其祥瑞寓意,更得乾隆帝敬仰赏爱。净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于宫廷中亦仅作礼器之用,惟可见于少数重大祭典场合,其造形大异于当朝茶酒执壶,独树一格,历代瓷器中罕有能与其聘美者。塑造如此独特器形,窄颈宽腹,细流纤长笔挺,需瓷人巧心熟技,反映永乐朝景德镇御窑造瓷水平之精妙高超,然烧造成功者,为数鲜少,包含此瓶仅三例存世,均为永乐青花御瓷。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罐唇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内凹。通体以青花、红、黄、绿等色绘传统鱼藻纹。肩饰覆叶纹;近足处青花绘蕉叶纹;腹部以黄彩加矾红绘八尾鲤鱼,辅以各式水草荷花。圈足内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盖周边一圈绘鱼藻纹,盖面饰缨络杂宝纹,上置火焰纹宝珠钮。

明宣德青花矾红彩「海兽图」高足杯

明洪武 釉里红开光式「寿鞠图」棱口折沿大盘

此盘所现三种装饰元素,菊花、莲花以及波涛纹为洪武时期瓷器典型纹样,但迄今罕见此纹饰组合绘于同一大盘之上。

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此类梅瓶形饰俱佳,瑞果饱满,花叶柔美,极为雅致。然如同其类例,皆不落款,在缺乏出土证据的情况下,有学者把个别例子定为宣窑之物。所制梅瓶,尺寸不一,但丰唇束口,器肩浑圆,比例恰到好处,绘饰多种纹样,然皆清新脱俗。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榴开百子玉壶春瓶

清浥秀绝—永乐白釉玉壶春瓶苏玫瑰亚洲艺术部资深学术顾问永乐玉壶春瓶一向是无数鉴藏家追求的珍品,获誉为最优美的玉壶春瓶造型。元瓷玉壶春瓶器形虽优雅,却欠精细,封泥痕太明显。洪武窑玉壶春瓶体形宽大,外形有欠和谐,封泥痕的问题仍然存在。直至永乐窑玉壶春瓶才臻至完美的平衡,瓶腹最宽处为下半部,与颈及口部的宽度达成悦目的比例,加上器形修整细致,不见封泥痕;这些特征既能烘衬青花纹饰,配合本瓶所施的甜白釉更显得无与伦比。

明代官窑名品有哪些?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明代的官窑为中国瓷器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出现了斗彩瓷器。并且在这个时代明代官窑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名品,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在明代的官窑名品有哪些?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宣德时期的斗彩瓷器,虽然说斗彩瓷器并不算是一件非常成功的瓷器,但是他的出现让瓷器上面多了更多的颜色,让瓷器更加的绚丽多彩。现在都采瓷器现存量屈指可数,但是他在中国彩瓷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他也算是中国明代官窑的名品。

第二件瓷器青花瓷器,青花瓷器可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瓷器,在那个时候宣德和永乐这两个时期都以青花为主。虽然青花瓷器的色彩比较单一,但并不影响她的美丽,仔细数一数青花瓷器有十多个品种,并且在那个时候青花瓷器还富有着美丽的传说。

釉上彩瓷有好几个品种,像五彩瓷、素三彩瓷、珐琅彩瓷 、粉彩瓷、水墨五彩瓷等等这些都是明代非常有名的瓷器。每一个品种他们的颜色都有,属于他们的色调,每一个色系也是有非常独特的地方。高温颜色釉瓷,是宣德时期的名瓷,之所以叫做高温釉瓷,是因为他要1200度到1350的温度下烧制而成。从外表来看像红色的宝石一样,所以也称之为宝石红釉。除了高温颜色釉瓷,还有低温颜色釉瓷,低温釉瓷就是在700度左右的温度下烧制而成的。然而,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看见的“鸡油黄”,他的大致色泽是比较一致的。

再者就是窑变釉瓷,它的外形是因为在烧制的过程中在窑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所以外表也是这样所形成的,他要经过两次的烧制。之所以称为窑变釉瓷,是由于会经过窑变这一过程使得名。在乾隆和雍正时期,我们经常能看见窑变瓷器。最后我们要说的是结晶釉瓷,在瓷器内能够明显看到有结晶体存在,能够成为结晶釉瓷是由于原料中存在着大量的结晶体物质,在雍正和乾隆时期结晶釉瓷是非常出名的,也是那个时候非常出名的官窑名品。不得不说在明代有着很多非常著名的瓷器,也算是在中国实现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记载一个重要的存在形式。

我们能发现一个规律,在明代瓷器的命名到时候,会通过瓷器的特点来命名。但也能够方便大家记忆也能够,让我们明确地知晓,这一件釉瓷的特色,这些时期都非常的漂亮,能够看得出在明代出了很多的名匠。无论是从瓷器的外形还是从它的色泽上来说,明代这些名品都是非常值得收藏保存的,买一件现存的瓷器都是非常完美,也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或许把它们放在一些就是琳琅满目的艺术品,在那个时候的官窑是只供皇家所用的,百姓是没有资格用的,所以说从地位上能够看得出他的尊贵他的价值。

明代官窑名品赏析:

1:明初龙泉青釉玉壶春瓶,尺寸:高33.5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RMB 7,820,000 ,成交时间: 2019-08-04 ,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9春季拍卖会。

拍品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通体满施龙泉青釉,釉面凝润,色泽清新素雅;外壁光素不着冗余纹饰,尽显低调典雅,气度不凡。明代玉壶春瓶由元代形制演变而来,较元重心下垂,曲线更为婉转鲜明。艾惕思爵士曾有文章指出:安徽合肥出土了元银胎玉壶春瓶,故瓷胎玉壶春瓶可能源自金属器。

2:明初龙泉青釉梅瓶,尺寸:38.8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7,375,000 ,成交时间: 2020-07-11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20年春季拍卖会。

梅瓶素朴无纹,器形丰腴俏美,釉色明润,几近无瑕,龙泉窑佳品之代表,当属明初官作一类。时匠技艺精湛,如此上宽下敛、素面无纹之器,尤为难烧,但见瑕疵,即致佳料余废,需比例匀称,窑火老练,方得上品。

本品器形,较明初龙泉典型梅瓶,略显丰张,或源出景德镇官窑青花相类品。

3:明青花里外庭院高士图花形碗,尺寸:30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3,894,750 ,成交时间: 2001-05-01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1春季拍卖会。

4:明万历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缸,尺寸:直径56.5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2,660,000 ,成交时间: 2011-06-01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5:明十五世纪青花人物图筒炉,尺寸:直径17.5厘米,估价:HKD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HKD 1,250,000 ,成交时间: 2019-05-29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此类造型的炉为成化前后所多见。器均胎薄体轻,釉面青白肥润,纹饰纤细柔和、清晰疏朗,青花色调艳丽并有晕散,器壁常绘山水人物图景。」

6:明中期青花八仙祝寿纹罐,尺寸:高35厘米,估价:RMB 7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805,000 ,成交时间: 2011-11-14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本品体量稍大,短颈,弧腹,胫部略外撇,圈足。外壁以青花作画,胫部一周轧道纹,上均匀分布数组海棠形开光,内绘折枝花纹,肩部饰大如意云头纹,云头内亦绘各式花草,上下有卷草纹和明月花纹陪衬。腹部为主题纹饰,绘八仙祝寿图。八仙祝寿图案为明中期的流行纹样,但见寿星居中端坐于松下,头带宝光,手持如意,童子站于一侧服侍,旁有梅花鹿,稍远处有仙鹤闲走。八仙各持法器行于路途,姿态各异,尽显平易近人之诙谐,全无道貌岸然的威严。胫部环饰一周莲瓣纹。整器造型饱满,青花色泽纯正,且浓淡有致,绘工亦细腻传神,人物衣纹明暗褶皱亦清晰可见,寓意吉祥,为难得的明中期青花作品。

7:明珐华莲池花鸟纹梅瓶,尺寸:高31.5厘米,估价:RMB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 ,成交时间: 2019-12-04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小口外侈,短颈丰肩,弧腹敛胫,至底外撇。外壁通体施以珐华釉,底色为宝石蓝,外壁以堆花沥粉技法勾绘图案轮廓,再填以各色彩料,肩部以堆贴、雕刻等技法饰璎珞如意纹,腹部则环饰莲池一角,荷叶荷花亭亭而立,莲瓣以罕见贴花堆迭的方式而成,莲叶上更生动地挂着露珠,胫部饰波浪纹。构图繁密有致,层次感极为丰富。纹饰图案富有立体雕塑感,玲珑华美。

8:明萬曆五彩云龙戏珠纹大盘,尺寸:38.1厘米,估价:HKD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HKD 687,500 ,成交时间: 2016-06-02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6月拍卖会 。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万历年制 。此盘器形硕大,所绘赶珠龙纹栩栩如生。

明代官窑青花瓷器


明清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彩瓷时代,在这一时期,景德镇窑一支独秀,已完全成为中国及世界的瓷业中心,供应着国内与国外、宫廷与民间大部分瓷器的需要。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青花龙纹扁壶 天津博物馆

明代官窑青花瓷有两个高峰,一个是永乐、宣德时期,一个是成化时期。

明永乐青花山茶纹扁壶 上海博物馆

永宣官窑青花的青花钴料大多为从波斯进口的低锰高铁型青料,即文献上所说的“苏麻离青”,料色浓艳而晕散,并有明显的结晶铁斑。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花浇,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双系扁平大壶,故宫博物院藏

宣德青花云龙纹钵,天津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藏

明宣德青花仕女纹高足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碗底部,西藏萨迦寺藏

明成化 景德镇窑青花夔龙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台北故宫收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嘉靖青花松竹梅纹禄字盘,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明初龙泉官窑瓷特征(一)


以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征集到的大量残片为实物标本,对其器型、纹饰、胎釉、工艺等方面作一分析。

一、种和器型

可分五大类,梅瓶、玉壶春瓶、执壶、碗、盘,每一类都有光素无纹与刻花两种,花纹相同的器型其规格大小也基本一致。兹将各类所代表的原器分述于下:

1、梅瓶 直口,短颈,圆肩,上腹鼓,下腹向内斜收,弧度大小不等,圈足外撇,宽而浅。刻花均相同,颈饰秋葵,肩部饰云肩式开光,隙地饰云纹,开光内填折枝莲花,瓶身刻碧桃翠竹,近底部刻缠枝灵芝四株。盖有两式,其中一种为双口盖,俱作宝珠型钮,三层台阶式盖,有刻花的盖面刻莲瓣纹,盖身刻秋葵纹。通高在38厘米左右,带盖通高超过40厘米。

2、玉壶春瓶 撇口外卷,束颈,溜肩,垂腹,圈足。有刻花者颈部分两层装饰,上刻狭长蕉叶纹,下刻牡丹纹,腹部刻太湖石和树木,近底部刻莲瓣纹,圈足饰卷草纹。通高在32厘米左右。

3、执壶 壶体与玉壶春瓶相同,腹部一侧装弯流,另一侧按曲柄,流与颈之间有云型横片相连。一种颈短腹硕,另一种颈相对细长一些,腹也稍瘦一些。有刻花者颈部刻竹叶灵芝纹(另一种刻狭长蕉叶纹),壶身腹部对应开光内刻串枝葡萄(另一种为折枝桃),开光外点缀菊花、石榴花等四季花卉,近底部刻蕉叶纹,圈足饰曲带纹。规格大小与玉壶春瓶相近。

4、碗 碗有三种样式,墩子碗、菊瓣纹碗和小碗。(1)墩碗。直口,深腹,圈足。有刻花者器口沿内外及圈足往往饰卷草纹、曲带纹、回纹等,内外腹壁刻莲花、牡丹、山茶、扁菊、石榴花、月季、桃花等缠枝或折枝花卉及折枝瑞果,碗底有山茶、灵芝、莲、宝相团花等。其中底刻山茶纹的口径最小,在18厘米左右,而底刻灵芝纹的口径较大,在27厘米左右。(2)菊瓣纹碗。侈口,腹斜收,圈足较窄。外腹壁均刻缠枝灵芝,近底部刻菊瓣纹。内底有刻折枝双桃、葡萄等三种花纹。菊瓣纹碗在刻花处理手法上似较随意一些,釉色也稍次,口径在20厘米左右。(3)小碗。撇口,弧壁,圈足,少数呈“紫口”,有刻花者一般只在外壁刻饰缠枝花卉,内壁光素,口径一般在11厘米左右。

5、大盘 大盘主要有菱花口折沿与圆口两种,还有一种为圆口折沿,仅发现一例。大盘的花纹种类非常丰富,计有20多种,有些未见于传世完整器。(1)菱花口盘。花瓣有十二与十六之别,折沿,敞口,浅圈足。腹壁作瓜棱状,并由此型成十六(或十二)组开光,以此为基本单元刻饰花纹。折沿正反面边饰种类有卷草纹、杂宝、如意云纹、缠枝灵芝、姜芽海水纹、缠枝或折枝小花等,内外腹壁除变型莲瓣纹、莲托八宝等,大多为折枝花草果实,有牡丹、月季、菊花、山茶花、石榴花、栀子花、莲荷、萱花、水仙、灵芝、枇杷、荔枝、樱桃、桃子、葡萄、林檎等,盘底主题花纹有牡丹、仙桃、荔枝、樱桃、缠枝莲、一把莲、石榴、枇杷等。型制普遍较大,口径多在50厘米以上。(2)圆口盘。敞口,弧腹,浅圈足,一部分盘底向上拱起,腹较浅。口沿正反面边饰种类有卷草纹、如意云纹、缠枝灵芝、缠枝或折枝小花等,内外腹壁除竹叶灵芝、姜芽海水纹外,多为缠枝或折枝花草果实,品种与菱口盘基本相同。盘底主题花纹除五爪龙纹外,有牡丹、仙桃、月季、芍药、木芙蓉、秋葵、葡萄、林檎、木樨、松竹梅、山楂、荔枝、一把莲等。规格大小比较多样,小者口径仅31厘米,大者口径达70厘米。

二、胎釉和器足等工艺特征

胎较厚重,并且呈底部胎厚、边缘薄状态,其中大盘、墩碗、梅瓶的胎都比较厚,而玉壶春瓶、执壶、小碗、菊瓣纹碗的胎却比较薄,可见其厚实程度根据具体器型而定。胎色较白,少数白中泛灰,胎质细腻。施多次釉,从其断面看,以施三层釉为多。大盘等口沿处均有囤积釉现象,型成一圈明显的自然厚唇状。梅瓶、玉壶春瓶、执壶等器物内壁釉较薄,并留有垂流痕。釉面均匀莹润,少数残器局部有开片,质感成熟沉稳,釉色青翠,也有粉青、灰青,少数呈黄色。

梅瓶、玉壶春瓶、执壶等器内胎体均有手工制作的旋坯痕迹,并削足垫烧,圈足底无釉,多呈火石红色。大盘、碗则裹足施釉,外底部一圈无釉,多呈火石红色。不少残底都还留有垫烧支具的痕迹,有些残底还粘附着窑具。我们收集到的瓷片中也有一些窑具,以盘型垫具为多,大小不等,型制稍有差异。此外,在考察窑址现场时还看到很多匣钵,有些型体非常巨大,证实这些大件器物乃是用匣钵覆盖烧造的。然发现一圆口折沿盘正面盘底中间竟粘有圆柱形窑具,颇令人费解。另外,我们在残片中还发现了刻有花纹的素烧坯,说明有些器物是经过素烧后再釉烧的。从修复的情况来看,这些官窑器型制巨大,由此也可见出当时烧制工艺水平之高。如执壶的柄腹之间用铆钉接合这一处理手法就非常高明,这样一来既稳固,又不影响美观,其烧造工艺之心思巧妙由此可见一斑。

大明龙泉官窑身份发现始末


2005年,对于龙泉青瓷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伴随着明代处州龙泉官窑的发现,蛰伏多年的龙泉青瓷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揭开其埋没已久的官窑身份的,正是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馆长叶英挺与浙江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顾问华雨农。

民窑精品还是官窑之作?

早在十多年前,通过对龙泉明初一批精品的研究,叶英挺就坚信龙泉青瓷并非民窑制造那么简单,难道是官窑?他心中隐隐升起这样的疑问,只是苦于没有确实的证据,叶英挺一直不敢确定。

这些年来,叶英挺一直为了证实龙泉窑的官窑身份四处奔走。经多方调查发现,无论是以北京故宫博物馆为代表的国内博物馆,还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等若干家海外博物馆,馆藏的龙泉青瓷器物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器型庞大,制作精美,与同期器物简直有天壤之别。这批东西是元代的还是明代的,出自哪里,是龙泉民窑精品还是官窑之作?疑团在去年春天终于被揭开。

2005年4月的一天,叶英挺和华雨农偶然在杭州二百大古玩市场发现了一大批瓷片。这些瓷片器型庞大,胎质洁白,釉色肥润,刻花精美规整,器型庞大端庄,品种有执壶、梅瓶、玉壶春、刻花大盘、大墩碗等,与他们早在十年之前就开始关注的一批明初精品龙泉窑瓷十分吻合。

它们出自哪里?瓷片贩子一开口,叶英挺便喜出望外:是龙泉老乡!

挖地时掘到古瓷片

龙泉古窑址众多,给探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龙泉市领导的帮助下,出土这批残片的确切窑址终于被找到了。该窑址位于大窑片中的岙底一带靠近垟岙头的地方,当地村民称此处为“峰洞岩”,也有人叫“高坞”。

原来这些瓷片是大窑村村民在种植农作物挖地时掘到的。这批瓷片数量庞大,形状各异,块头大的单片拿起来都很吃力。瓷片当时被堆弃在田边,因为花纹精美,后来便有村民捡了回家,随后陆续流散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收藏品市场。

这一情况被发现后,政府部门非常重视,迅速采取措施对窑址进行紧急保护。不仅拨出专项经费,指示文物主管部门落实了具体保护措施,回填瓷片,还在大窑的主要部位拉了铁丝网,并配备专车进行巡逻,防止盗窃瓷片的情况发生。

与此同时,外流瓷片的抢救性征集工作也迅速展开,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都留下了瓷片回收人员的身影。不懈努力之下,先后共计5吨瓷片被回收。

但叶英挺估计,被回收的数量仅仅占外流总量的1/10,征集工作一直未曾间断。

两角五爪龙纹透露身份

瓷片征集工作及窑址保护工作在紧急展开,同时追回瓷片的整理分类、残片修复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从整理结果来看,残片在器型上可分五大类:梅瓶、玉壶春、执壶、碗、盘。胎普遍较厚,最厚达到了5厘米,以施三层釉为多,釉色以梅子青为主基调,也有粉青、灰青,少数呈黄色。从这些残片中可以看出元代器物的影子。

从修复的残器来看,整体风格较统一,器型样式中规中矩,釉色凝重沉稳,玉质感较强,最有特色的是精美华丽的刻花纹饰,其精湛的做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是普通龙泉民窑无法企及的。并且在主题刻花品种上除了植物花果,还有两角五爪龙纹。在元明时候这种图案被定为是皇帝个人的专用纹样,非官窑不出。

更重要的是,这些残器与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主要是洪武、永乐两朝的官窑器。包括花纺装饰风格、器型样式都如出一辙,规格大小也是不相伯仲,甚至还能找到好几个两者在花纹、器型上完全一样,及规格大小非常接近的实例。这一现象印证出了元明官窑器是由“内府定夺样制”烧造的事实。

龙泉窑比肩景德镇

根据《大明会典》中的相关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浙江处州龙泉和江西景德镇在明朝同为官窑性质,负责为朝廷烧造供器,因此所产瓷品的刻花纹饰是一样的。

《明宪宗实录》中记载,成化元年正月乙亥,诏:“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役烧造磁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员即便回京,违者罪之。”即成化皇帝的即位诏书还指出派内官任督窑官监烧瓷器,因此处州龙泉窑应有皇家自行建造的窑场,此处表明处州府设立官窑无疑。

《大明会典》还提到,“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计各坛陈设:太羹碗一,和羹碗二,毛血盘三,著尊一,牺尊一,山罍一,代簠簋笾豆瓷盘二十八,饮福瓷爵一,酒盅四十,附余各一。”当时皇家祭祀要求法天象地,以强化自己的“天子”身份,因青色与昊天对应,祭天是用青瓷的。

经过一系列考证分析,得出了相应结论:龙泉在明代曾设立过官窑,叶英挺之前在各地见到的“明初精品”正是大明处州龙泉官窑器。而龙泉大窑出土的这批数量巨大的瓷片,则是因次品而淘汰下来并被砸碎集中填埋处理的官窑残片。经初步推断,大明处州龙泉官窑器的烧制期是从洪武到成化近一百年的时间。

故宫瓷品找到“娘家”

大明处州龙泉官窑的消息很快就引起了各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朱伯谦先生是最早来处州青瓷博物馆观看这些残片及相关成果的老专家。“看到这批明代洪武至成化年间的青瓷,心情激动。”他肯定了这批瓷器的断代问题,并认为把它定为官窑是很正确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冯小琦欣喜地表示,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20多年来一直都在为故宫内的一批青瓷藏品寻找具体出处,但一直没有着落,因而许多研究工作无法展开。此次在龙泉发现明初官窑,终于使这批藏品找到了“娘家”。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禚振西女士认为,龙泉窑是青瓷的集大成者,但在明代已渐衰落,而这些残器的质量却非常高,不可能是普通的瓷器。

江西景德镇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新园先生则指出,龙泉窑在元至正年间就已有官窑,他认为处州青瓷博物馆目前整理出的这些残器当时应是外销的,是郑和下西洋馈赠给外国的礼品。

厦门市博物馆馆长张仲淳坦言,此次发现龙泉明代官窑遗址的消息公开以后,就很有可能在青瓷收藏界掀起一股收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的热潮。

“明代龙泉设立官窑”说具有颠覆性

青瓷是中国瓷器的鼻祖,也被誉为“瓷器之母”,而龙泉窑则是青瓷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大窑系。所产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历代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并从宋代起远销亚、非、欧三大洲。

龙泉青瓷始于晋代,北宋时初具规模,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制瓷规模空前绝后,技艺登峰造极,比肩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至清代逐渐衰落,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龙泉青瓷影响深远,窑场范围广,分布在浙江省南部的龙泉、庆元、云和、景宁、丽水、遂昌、松阳、缙云、武义、青田、永嘉、文成、泰顺等十多个县市,以及福建省的浦城、松溪等县,现在已经发现各时期的龙泉窑瓷窑址500多处,形成一个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

一直以来,世人普遍认为龙泉窑属于民窑系统,只是在某个历史时期为朝廷烧造过“贡器”。当然,也有一些意见认为在龙泉窑的发展史上,确曾设立过官窑,也就是南宋晚期——龙泉窑的鼎盛时期。但到了明代,龙泉窑则已式微,此次提出“明代龙泉设立官窑”一说,不仅前人没有提出过,甚至是具有颠覆性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龙泉官窑”之谜揭晓:确实曾为明代官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龙泉官窑”之谜揭晓:确实曾为明代官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