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中国瓷坛奇葩:多彩结晶釉

中国瓷坛奇葩:多彩结晶釉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0-08-25

瓷砖墙面。

先是2005年10月29日,中央电视台4套以“《华夏文明》千年瓷工系列节目———结晶釉”为主题,对德化瓷艺大师许瑞峰潜心研究结晶釉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其:“为人们揭开千百年来的窑变之谜提供了更加详尽的科学依据。”

随后,2006年2月15日,许瑞峰的多彩结晶釉作品《大富大贵》,在全国众多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我国艺术界最高规格的中国美术馆所收藏。

多彩结晶釉:中国瓷坛奇葩

于是,德化的“多彩结晶釉”,一时之间成了国内陶瓷界最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

当国内其他陶瓷产区对釉里红多彩结晶釉的研制,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时,许瑞峰却抢先登上了这个陶瓷行业的“制高点”,这就怪不得其美丽多彩的结晶釉作品,这朵中国瓷坛“奇葩”,会成为行内津津乐道的话题了。

多年心血育“结晶”

许瑞峰从小与瓷有缘。

1969年,许瑞峰出生于德化县一家颇有影响的瓷雕世家。自幼受父亲许兴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启蒙,耳濡目染了陶瓷艺术的精彩美妙,使得许瑞峰对瓷雕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5年,许瑞峰初中毕业,在中考填报志愿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德化技校。毕业后,许瑞峰又考入泉州陶瓷艺校,进一步接受专业培训进修。

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许瑞峰在陶瓷实践中所积累的知识得到了理论的升华,其艺术创作水平也由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陶瓷艺术的痴迷,使得许瑞峰对艺术创作有一种精益求精的执著追求。他不断汲取前人的经验,积极向瓷坛前辈学习,广泛涉猎人体解剖学、书法、美术、历史、美学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

在创作和研究过程中,许瑞峰对陶瓷釉料中的难关———多彩结晶釉和辣椒红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尝试攻关。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多彩结晶釉和辣椒红釉瓷瓶。

要为白瓷添“光彩”

谈到研究多彩结晶釉,许说:德化白瓷闻名天下,素有“中国白”的美誉。但一味地以单一白出现,又未免略嫌单调,而手工彩绘的陶瓷又显得不自然,雕琢味太浓。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现状,触动了许的创作研究冲动。

于是,许在反复的研究烧制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他通过在釉料配制过程中,将极其微量的特殊分子融入本地的瓷土釉料之中,利用火焰的温差加以控制,让分子自然地开裂、爆炸。

同时,通过窑炉烧制过程的火候变化控制釉体结晶变化。由于其烧制的成败还取决于釉药的配方、施釉的技巧、造型的变化及火候的控制等诸多因素,科技含量很高,属于流动性大而自然开花的特殊釉彩,必须长时间循环及在高温下烧成,成功的难度很大。

为了掌握结晶釉釉料的配制,许瑞峰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烧制,一次次地失败。然而许瑞峰并不泄气,他不停地学习探索,白天创作时想着它,晚上学习时还是想着它,达到了几近痴迷的地步……

每一件都是“孤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探索,许瑞峰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多彩结晶釉,它的图案别致、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色彩鲜艳多姿,又浑然天成,毫无人工雕琢之意。

其结晶体结构疏密有致,且布满冰片状、雪花状的结晶花,有的像碧海珊瑚,有的像绮丽花团,有的像雪海丘陵,有的像鱼鳞结晶,花瓣、样式、颜色变化多端,脉络分明,层次丰富,加上釉面自然流动的效果,使晶花下釉层密布层层的牛毛纹,胎薄釉匀,浑然天成,和谐美观,意境深远。结晶花的表面略显凹凸不平,富有层次感,若以手指轻叩瓶体,其声脆如磬。

据介绍,由于多彩结晶釉有无穷的变化,每一次烧制都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瓷器的造型可以相同外,每件作品图案开花的颜色、形状、位置、大小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件都是孤品,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谈及今后的创作思路,许瑞峰表示会形成自己的风格,继续对釉里红多彩结晶釉和辣椒红釉的研究攻关,力求将结晶花与陶瓷器物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创作出更加精致的作品。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电脑换瓷坛


每日走过古玩城阎氏兄弟的门前,总是打个招呼就过去了,这回大阎见了我就说,有个好东西,请你看看。他说,去年去山西玩,在一个农民家里见到这件东西,那农民说这是老东西,大阎问要多少钱?对方说不要钱。大阎奇怪,哪有卖东西不要钱的。那人说要换东西。大阎问换什么?除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和一身衣服,什么也没有带。那人说就换你手里的电脑。大阎看了看瓷坛,觉得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玩意儿,值。后来他才知道,这里的人把电脑当作是最好的东西。

瓷坛不沉,我一个人就可以拎起来,因为是在屋角放着,看起来不方便。大阎说你把它拎到茶几上慢慢看。“这东西真好。”我一边拎着瓷坛往茶几上放,大阎一边说着。上面的瓷画画得精美,画工细腻。尤其是夫妻相送的画面,张生和莺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没完没了,红娘在一旁相随。莺莺举着右手那意思说,你去赶考一定得中。张生抬起左手,似乎是在说,说不好说不好。书童坐在地上,看着张生的那一箱子书,样子好像有点着急上路。画面的气氛,营造得恰到好处。这是一只青花五彩人物坛,是用来装画的。大阎说这是清代光绪年间的东西。后来让古玩城的其他人看了看,说是清末民初的东西,两者之间差不了多少年。

五彩瓷有两种,一种是青花五彩,一种是纯釉上五彩。青花五彩瓷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画出所绘图案的蓝彩部分,罩釉烧成,然后再在其余部分按图案要求绘彩,再放入炉中进行二次烧制,这样一件青花五彩瓷器就算烧成了。这个坛子的绘画和画面以外的青花纹饰部分即是。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比较多见。嘉靖至明末清初,民窑开始大量生产五彩瓷器。民窑五彩青花作品的图案一般说来比官窑的要丰富,有神兽、花木奇石、人物山水等,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其色彩主要是红、绿、蓝、黄,这四种颜色在这只瓷坛的画面上搭配得恰到好处。

绚丽多彩的中国彩瓷


——读叶佩兰的《中国彩瓷》

锺小燕/文

中国的彩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早在一千年前,唐代长沙窑的青釉釉下彩瓷器就已输出到海外,据考古学家调研,在国外大约有十三个国家出土了唐代长沙窑瓷器。最近有报导,在印尼爪哇附近,由德国公司组织打捞的一只中国唐代沉船上的唐代文物约六万件,九成以上为瓷器,以唐代长沙窑产最多。可见其时中国瓷业发展的盛况。

中国彩瓷的发展,自从东汉青釉、褐釉瓷器烧制成功以后,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成就。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瓷业迅速发展,在青瓷的基础上出现了青釉黑褐色彩斑瓷器、黄釉绿彩瓷器,改变了早期瓷器单一色的状态。隋代又将白瓷烧制成功。到了唐代,南北方的瓷业发展空前繁荣,瓷窑广泛兴起。特别是巩县窑的唐三彩、长沙窑的釉下彩以及郏县窑的黑釉蓝斑等许多品种都闻名中外,在瓷器装饰方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宋、辽、金时代更是名窑辈出、名瓷荟萃,装饰上也更丰富多彩。金代的釉上彩绘尤为突出。这些都为元、明、清的景德镇瓷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元代景德镇形成全国制瓷中心,中国制瓷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彩瓷阶段。最突出的就是青花瓷器的烧制技术完善成熟,并大量输出海外,同时还发明了釉里红、红釉、蓝釉、卵白釉等。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生产飞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御窑厂的设置,制瓷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使官窑瓷器产品精细入微,其中著名的品种如永乐、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万历的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等,驰名中外,经久不衰。十七、八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国瓷器非常热爱,他们常常用较珍贵的金属材料镶嵌在中国瓷器上,达到既保护瓷器又美观的目的。还有的博物馆将中国瓷器镶到建筑物上,作为很重要的装饰。如泰国王宫建筑的一些外墙用中国的粉彩花鸟瓷砖作为墙面,非常高雅,那些粉彩花鸟瓷砖就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生产的。中国古代彩瓷久远的艺术魅力,在人类文化交流史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不愧为中华文明史上的瑰宝

有关中国彩瓷的图录林林总总,然而全面、深入的著作却寥寥无几。著名的中国古陶瓷专家叶佩兰先生集几十年研究之经验,历时四年,著就这部《中国彩瓷》。洋洋二十余万言详尽地阐述了中国彩瓷发生、发展的渊源,完整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彩瓷的脉络;近九百幅精美的实物彩照更让读者直观地了解了中国彩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九百幅照片中多有北京故宫博物院从未展示、发表过的器物,为读者提供了新的彩瓷实例。

陶瓷知识:结晶釉为传统陶瓷增色


结晶釉是用来装饰瓷器、精陶的一种别有风味的艺术釉,是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结晶釉工艺的发展,传统陶瓷艺术变得更具时代品位,也更具有投资和收藏的价值。

结晶釉形成于高温下釉料中金属的饱和溶液在缓冷过程中析出的晶体密集形成线状、点状、斑块状、花朵状等形态。远在唐代,就有了结晶釉的萌芽;宋代建窑、吉州窑和北方瓷窑烧制的铁黑釉结晶,黑釉上半露银白色如兔毫状的细丝,称“兔毫”、银灰色光泽的小圆点称“油滴”、还有玳瑁斑、鹧鸪斑、铁锈花等多种结晶釉,被认为世界上最早成熟的结晶釉品种;清代又出现茶叶末、鳝鱼黄、蟹甲青等新品种,越发精美。

结晶釉的种类很多,有高温结晶釉,也有低温结晶釉。按它的组成不同,又可分为硅酸锌结晶釉、硅酸钛结晶釉、砂金石釉等。过去由于受工艺条件限制,结晶釉产品稳定性不高,结晶的大小与出现的部位往往难以控制,好的结晶釉产品不多。而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商进一步掌握了结晶釉的制造规律,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巧夺天工、瑰丽奇特的结晶釉,丰富了陶瓷装饰,为我国的陶瓷事业增添了新的光辉。

由于结晶釉有无穷的变化,每一次烧制都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瓷器的造型可以相同外,每件作品形状、位置、大小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件都是孤品,已经受到市民投资和收藏的喜爱。

景泰蓝:工艺奇葩“中国蓝”


技师在打磨景泰蓝作品

钱美华大师生前收官之作《和平尊》。

景泰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工艺。在西方,景泰蓝又被称为“中国蓝”。

作为我国第一代高级轿车,1960年红旗轿车中国味道十足:尾部都采用了独具一格的宫灯型尾灯,车内内饰则采用了景泰蓝、福建漆、杭州织锦等。

然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景泰蓝是源于古罗马的一种技艺。

学名叫“掐丝珐琅”

景泰蓝之名源于清宫

景泰蓝的学名叫“掐丝珐琅”。

这一器物,在数百年间几乎没有走出过宫廷,清末之前更是很难在民间发现它的影子。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是在雍正年间。清雍正6年(1728年)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提到,一批景泰蓝珐琅瓶花纹不好,需要另做。

清康熙年间,皇宫设立御用工厂“造办处”,数百名御用工匠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故宫珍宝馆乾隆花园内,承德外八庙小布达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清朝的器物,为何要用明朝的皇帝来命名?

在乾隆年间,仿造“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制品随处可见,据清《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多宝格内着作仿古样款掐丝珐琅一件、宝瓶一件、罐一件,俱要大明景泰阳纹款,先画样呈览,钦此。”

我们判断认为,掐丝珐琅器到了明朝宣德时期已达到成熟阶段,器物类型有炉、瓶、盒、盘、香筒等,釉料色彩为蓝色地,花纹以大明莲为主,图案简练、色调鲜明、花朵饱满、枝蔓舒卷有力。

据说,明朝这位景泰皇帝酷爱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品。他不但参与设计图案、选择颜色,甚至把生产作坊建在了紫禁城里,以便于他随时指导工作。皇上喜欢并亲力亲为,这种铜胎掐丝珐琅在景泰当皇帝期间得到了巨大发展直至巅峰,尤其是蓝色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有淡白微绿的天蓝、有琉璃般凝重的钴蓝、有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多层次的蓝色都被用来做底色,清新雅丽,高贵华美,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而清朝初期,景泰蓝工艺仍被皇家所喜爱,但在模仿明朝。因此称“掐丝珐琅”为“景泰蓝”,为的是模仿并沿袭明代的风格。

起源至今是个谜

“元朝传入说”是主流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剑,金黄色的剑身布满了黑色的菱形花纹,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美丽的花纹。这是迄今中国金属工艺运用珐琅的最早历史文物。

据此,有专家学者认为,景泰蓝或许起源地是中国。这是真的吗?

一部分学者持中国本源说,他们认为,越王勾践剑是一个证明。此外,河北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也用珐琅作为装饰;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银胎金掐丝珐琅镜,镜背花纹就涂饰有各色珐琅。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目前,有款识的景泰蓝的实物还没有早于明代宣德以前的,因此这些并不能完全证明景泰蓝独特的工艺性及景泰蓝工艺出自中国。从现有历史文物看,掐丝珐琅最早源于古罗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珐琅为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时期的指环。公元6世纪以后,东罗马帝国的珐琅工艺非常发达。至12世纪时,珐琅工艺传入西亚阿拉伯国家。

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认为,景泰蓝的起源和成吉思汗有关。大约在13世纪末,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运回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在阿拉伯地区流行的金属珐琅制作技术与主要原料就传入中国。传入之初,就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

以上种种尚难以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工艺并非始于明朝景泰年间,只是文献记载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品作为断代依据,所以专家学者多持有不同的看法,其源头可追溯到元朝或更加久远的年代。

中草药当辅料

景泰蓝用料逐渐“中国化”

然而,景泰蓝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特有工艺,也是与其不断发展有关。

作为一种工艺,景泰蓝有很多中国特色:景泰蓝的图案、色调,无不充满中国味道。您恐怕想不到,在景泰蓝的演变过程中,就连中国特有的中草药,都成了景泰蓝制作的“秘方”。

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艺叫“掐丝”,是将铜丝黏结在铜胎上,而传统工艺中,粘接胎上的铜丝的“胶水”,就是中草药中的“白芨”。而产于东亚的“白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这是中国古代工匠在实践中摸索的一道秘方。

景泰蓝逐渐“中国化”。到了清乾隆时期,一部分珐琅料还是从欧洲进口,此后釉色出现了粉红、菜叶绿、银黄和黑等新釉色,色地的配合除天蓝地儿、宝蓝地儿外,又添了绿色地儿。当时,粉碎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产品上的砂眼也大大减少。此外,在打磨上也创造了简单的脚踏磨活机,打磨出来的产品更光润,产品具有精美细腻之风格特色。

清朝末年,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受到西方人的青睐。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海禁大开。两年后,农工商部创办工艺局,设立了珐琅等作坊,以求“运熟货出洋”。1904年,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品“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此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行业取得了大发展,北京市珐琅厂以钱美华为代表的大师还以写意画为题材,以水墨形式和装饰画手法表现出赋有民族形式的写意画。色彩方面,釉料除大红、大黄、粉红为明清时使用外,其它色彩比以前大有提高,有釉料32种,较明清增加了20余种,点蓝艺人与掐丝艺人配合加强了釉色质感和色彩的变化,技术上打破了必须密丝才能点蓝的规矩,创造了无丝点蓝法,发明了金星料。还根据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创造了瓶、盘、碗、洗子、烟具、壁挂灯具、奖杯等,恢复和发展了160多种产品。建国六十多年来,北京市珐琅厂及大师们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精品。

近年来,景泰蓝制作技艺向城市景观及室内外建筑装饰发展,80平方米的城市景观《花开富贵》、《生命的旋律》,在北京街头矗立,首都机场专机楼室内景泰蓝工艺装饰美轮美奂。而景泰蓝釉料开发出64种环保无铅釉料及玫瑰红、玫瑰紫等5种新釉色,使景泰蓝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到了高档名牌产品的外包装领域。

清宫冰箱

相关链接

陆仪女士曾捐赠了一对清代乾隆年间制作的珐琅冰箱,这对掐丝珐琅冰箱,每件箱重102公斤,座重21公斤。箱高45厘米,上下均为正方形。箱的六面(包括盖面)均为掐丝珐琅,露出的表面五面为缠枝宝相花纹,箱的底部系冰梅纹饰。制作的工艺精细,色彩艳丽。盖的边缘饰以鎏金,上有两个钱纹孔,是为散发冷气用的。箱两边上的四个提环,以双龙戏球为形,美观坚固。

据说,这对冰箱原是宫廷之物,被溥仪偷带出宫,后来运到天津,1932年运往东北时因器物过大和体重,不便带走,就在天津拍卖了。还有说法是徐世昌做大总统时,以权谋私偷运的,现已是难以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认定,此冰箱确系宫廷之物,被陆女士之父重金购得,后一直被陆女士珍藏保管直至捐赠。

景泰蓝是如何制作的?

制胎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红铜富于延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式,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一个比较大的花瓶的胎分作几截,大概瓶口、瓶颈的部分一截,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瓶腹以下又是一截。每一截原来都是一张红铜片。把红铜片圈起来,两边重叠,用铁锥尽打,两边就接合起来了。要圆筒的哪一部分扩大,就打哪一部分,直到符合设计的意图为止。

掐丝就是拿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

刚才说铜丝是蘸了白芨浆粘在铜胎上的,白芨浆虽然稠,却经不住烧,用火一烧就成了灰,铜丝就全都落下来了,所以还得焊。先在沾满了铜丝的铜胎上喷水,然后拿银粉、铜粉、硼砂三种东西拌和,均匀地筛在上边,放到火里一烧,白芨成了灰,铜丝就牢牢地焊在铜胎上了。[见图1]

点蓝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图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做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见图3]

用的色料就是制颜色玻璃的原料,跟涂在瓷器表面的釉料相似。我们在作场里看见的是一块块不整齐的硬片,从山东博山运来的。这里头基本质料是硼砂、硝石和碱,因所含的金属矿质不同,颜色也就各异,大概含铁的作褐色,含铀的作黄色,含铬的作绿色,含锌的作白色,含铜的作蓝色,含金含硒的作红色……

烧蓝一个烧得挺旺的炉子,燃料用煤,炉膛比较深,周围不至于碰着等着烧的铜胎。烧蓝工人把涂好色料的铜胎放在铁架子上,拿着铁架子的弯柄,小心地把它送到炉膛里去。只要几分钟工夫,提起铁架子来,就看见铜胎全体通红,红得发亮,像烧得正旺的煤。可是不大工夫红亮就退了,涂上的色料渐渐显出它的本色,红是红绿是绿的。

打磨先用金刚砂石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平整。所谓平整,一是铜丝跟涂上的色料一样高低,二是色料本身也不许有一点儿高高洼洼。磨过以后又烧一回,再用磨刀石水磨。最后用椴木炭水磨,目的在使成品的表面光润。椴木木质匀净,用它的炭来水磨,成品的表面不起丝毫纹路,越磨越显得鲜明光滑。

雨点釉,放射状的结晶点


雨点釉的专业术语为油滴黑釉,其相貌类似油滴漂浮在黑色瓷釉上。雨点釉是山东淄博对此釉的一个专称,在漂亮的陶瓷外衣上,呈现出均匀的放射状的结晶点,酷似雨点坠入水中迸出的水圈花斑,故名雨点釉。制作雨点釉极难。相传,虔诚的窑工终日辛勤劳作,感化了众神仙,洒下的琼浆玉液溅落在陶瓷釉坯上,才有了雨点釉。雨点釉器皿盛茶水会金光闪闪,盛白酒则银辉熠熠。雨点釉挂盘,宛如一空繁星闪烁。雨点釉源于宋代山东博山,后因战乱失传。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才得以恢复。当时,有一个叫侯相会的年轻窑工,在为窑主烧制黑陶产品时不“安分”。夜深人静,在昏暗的灯光下,独自研制雨点釉。他凭经验调剂配方,所有的原料都用手捏。到1933年获得成功后, 其工艺秘诀侯相会执艺不传。

最终得其秘法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徒弟李洪昌。当时,他们所在的工厂向日本出口2000只雨点釉碗的任务,侯相会一人难以完成,加上徒弟待其如父,为之感动。在此基础上,李洪昌潜心研究,产品合格率和美观程度大幅度提高。

80年代以后,雨点釉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再生产,具备生产条件的博山陶瓷厂也已经不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工艺在民间少数人手中掌握,但因其成品率很底,所以价格依然较高,受到许多爱好者追捧。

中国红瓷器: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晶


荨玉壶春瓶

陶瓷史:中华民族史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陶瓷,璀璨夺目,精彩纷呈。陶瓷的发明与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说过,中国陶瓷史就是中华民族史。

瓷器与祖国同名:CHINA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共同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在陶器基础上发明的瓷器,则是中华民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性活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虽然它未被列入让国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列,但其影响和作用,不仅丝毫不逊于四大发明,它与世人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还远远超过火药和指南针。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的。

正因为如此,陶瓷在英语中与我们伟大的祖国同名:China。

自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陶器的发明,距今已有15000年。自第二块里程碑———原始瓷的发明,距今也有3600多年,其中经历了整整一万多年时间。随后,东汉时期青釉瓷器的发明,到北朝的白瓷,到盛唐时代的唐三彩釉陶和釉下彩,到开辟陶瓷美学新境界的宋瓷,到创新了原料、青花(釉里红)和颜色釉三项新技术的元瓷,到发明了彩瓷的明代瓷器,再到超越前人的清代粉彩和珐琅瓷器,时光又流逝了数千年。陶瓷伴随着中华民族一直走到了今天,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中国陶瓷自唐以来,一直外销,越到后来,销地越广,以至于世界各国莫不知来自东方华夏的瓷器,莫不知中国瓷器精美绝伦为全球之冠,以至于视瓷器为中国的代名称。以一种物品代表国名,可见其“声名洋溢固已久矣”。确乎如此,瓷器一物,包涵了何其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之内涵。

中国的红色情结

如果问,哪种颜色最能代表中国?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红色。

红色,华夏颜色。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与红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是华夏子孙,炎黄后代。炎帝又称赤帝,他是中国的太阳神,太阳鸟是他的化身。古时候,中原人称南方为炎方,称炎帝的国土为炎土,称炎帝的子民为炎人,炎帝的下属神是祝融,祝融是火神。

传说中的黄帝与炎帝是兄弟关系。因此黄帝的氏族也应是崇拜太阳神的民族。黄帝的“黄”字,是太阳初出之色,“黄”与“皇”字可以通假,在古书上,黄帝也经常称作皇帝。甲古文中的“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是一个王字,因此,黄帝氏族仍然是崇拜太阳神、火神和鸾凤的民族。

二千多年前,楚国曾经是对中国文化产生和影响的“超级大国”,楚人尚赤、为东、尚左、拜日、崇火,礼丹凤,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

帝国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威严。中国历代帝王虽然对颜色有着不同的崇拜与嗜好,但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红色是主色调。72万平方米的北京紫禁城,建筑近千幢,房屋近万间,用的最多是红、黄两种色彩。远观最夺目的是红色宫墙、红色宫门,近看最醒目的是红色的大立柱、红色的门窗。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明朝规定,凡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一颜色,称为“朱”批。朱批具有无上的权威性。红色代表权威性这种象征意义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凡重要的文件就用红色字体标注题头,称为“红头文件”。

富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财富、兴旺。在古代,红色还是富有,财产的象征。古代富贵人家的建筑,多用大红大紫及其他颜色来布局和衬托屋宇的气势,更喜用红色来突出表明自己的财富。所以杜甫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富豪之家花天酒地的生活。

军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勇气、斗志。现代人每看到猎猎飘舞的红旗,就立马热血沸腾,立即升腾一般热情和朝气。红色不仅是现代中国旗帜的颜色,也是中国古代旗帜的颜色。中国的军事家和将领们深悟红色对战争的作用,所以他们用红旗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召唤勇往直前,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精神。

文人的红色情结:红色象征着春天、活力、爱情。中国的文人雅士,莫不对能够体现进取、热烈、责任意义的红色有着特别敏锐的感受。他们将红色看成是美、春天、生机、青春、活力、爱情的使者。

百姓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吉祥、喜庆、正气。红色是自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欢的颜色。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高兴之色,是吉祥之色,是发达之色,是阳刚之色,是坚强之色,所以,只要是喜庆之事,都离不开红色。没有了红色,便没有了喜庆的气氛。

现代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革命、真理、进取。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正义的颜色、真理的颜色,成了凝聚民族意义和国家情感的颜色。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史。不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自己代表的颜色,连外国人也都认为红色就是中国,中国就是红色。我们的党旗、国旗、军旗、团旗、少先队旗等统统都是红色。

可见,在中华民族的审美基因中,存在着对红色的情有独钟,几千年来,中国人有着一种特别浓厚的红色情结,这就是中国的红色情结。

千年历史难题:万金何处觅“大红”

中华陶瓷不仅承载厚重的历史文明,而且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它功能上的实用美与造型、色泽上的形式美是统一的。千百年来,它以漂亮的外观和实用的价值一直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陶瓷的美首先表现它的造型上。由于其坯型的可塑性,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或稳健、或庄重、或柔美、或玲珑、或俏丽、或典雅、或雍容,形态各异,美仑美奂。

陶瓷的美还表现在它的色泽上。有的纯白如乳,有的翠绿晶莹,有的青如梅子,有的青中泛绿,有的黑如钨金,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然而千百年来,众多色彩斑斓的瓷器中,惟独没有象征吉祥、喜庆,最为中国人喜爱的大红色瓷。这是因为红色釉料不耐高温,烧制异常困难,成为世界陶瓷史上一道千古难题。兴盛于1100多年前的晚唐长沙窑,曾烧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铜红釉执壶,成为世界彩釉尤其是红釉的开创者,其烧制工艺代表了当时世界陶瓷彩釉技术的最高成就,为中国陶瓷发展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此后,又有宋代的钧红瓷,明清时期的祭红、郎红、胭脂红、豇豆红、珊瑚红等红色釉瓷。但这些红釉多是低温釉,色泽与枣红、橘红或棕红色接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红色,而且这些釉料多以铜为发色剂,在烧制过程中,对色釉中铜的成分、窑内的温度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变化,色调会改变,因此红瓷往往得来不易,即便是宫廷亲自经营的官窑,不惜工本的烧制,也不知要出多少废品,才能得到一两件精品,所以自古就有“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的说法。而这些烧制出来的红瓷成品也只能由皇室宫廷珍藏。

红瓷尚为稀世珍品,那么大红色瓷器当然价值连城。于是乎历史上一些王侯将相、商贾巨富不惜万金,欲烧出大红瓷器,以便奇货可居,但均以失败告终。

尹彦征终圆陶瓷千年梦

被业界人士誉为“神品”的“中国红”瓷器,2002年5月11日在湖南问世。在长沙举行的“陶瓷耐高温大红色釉”技术鉴定会上,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对这一技术独创,世界领先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近百年来,中、德、法、日等各国陶瓷专家倾全力研制耐高温的大红瓷釉,都未有实质性突破。这个千年难题终于被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尹彦征所攻克。20余年来,尹彦征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瓷器工艺思路,经过上万次试验,终于研究出独特的基础釉配方,以及科学的工艺与生产设备,并成批研制成功能耐1200℃—1300℃高温,发色均匀,色相与中国国旗、国徽一致的“中国红”耐高温瓷器,结束了国际陶瓷领域高温红色瓷器无标准红色的历史。

以发明人和专利权人均为尹彦征独自一人的发明专利“陶瓷釉用耐高温硫硒化镉大红色料及制造方法”,已于2005年1月5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01128545.1,《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188765号。

“中国红”瓷器的问世,震惊了国内外陶瓷界。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在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其早日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陶瓷产业。

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界的珍视和厚爱。公司投产短短几年来,就达到了年产7大类、300多个品种5000件的生产规模。成为全世界唯一能生产高温大红色瓷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尽快做大做强中国红瓷器产品和产业,在湖南省政府有关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省会长沙隆平高科技园内,征地50亩,投资5500万元,打造中国红瓷器产业化基地———中国红瓷器工艺园。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红瓷器工艺园,将建设成为集中国红瓷器生产、研究、展览、文化休闲、艺术创作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园地。

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中国红瓷器为依托,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以“中国红、中国心”为该公司的核心文化理念,彰显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把中国红瓷器打造成极具中国特色和湖湘文化品位的国际知名品牌。

■相关链接什么是“中国红瓷器”

在尹彦征发明高温大红瓷器以前,逾千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发色元素是铜、铁,还是金,烧制成的红色瓷器,其色相约为枣红、棕红、铁锈红或紫红,都不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与中国国旗、国徽颜色一致的大红色。

尹彦征历经20年艰辛,攻克成千上万个难关,在1200℃以上高温,经多次烧制,终于烧成了颜色鲜艳、高贵华丽、喜庆吉祥,与国旗国徽颜色完全一致的高温大红色瓷器。据权威鉴定:“该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每件产品的拉坯、成形、雕刻、镂空、上釉、描金、彩绘,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致貌美,是艺术欣赏、美仑美奂的旷世之作、绝美佳品。

瓷器的英文名字为China,在世界的面前China即中国,ChineseRed意为中国红瓷器,又称中国红。

怎样识别真假“中国红”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仿冒的中国红瓷器。现将识别真假中国红的几种简易方法介绍如下:

一、真正的中国红瓷器,每件均配有封面篆刻有发明人尹彦征图章的收藏证书,该图章与瓷器的底款一致。

二、收藏证书上标有每件瓷器的品名、规格、编号及发明人尹彦征的亲笔签名(非印刷),此编号与底款编号一致。

三、真正的中国红瓷器为1200℃以上高温烧成的大红色釉瓷器,仿冒品为800℃以下低温烧成的红釉瓷器。其区别为:①高、低温红色釉的颜色有差异;②低温釉的厚度极薄,无厚度感、无层次感、无玻璃质感,也无高温红色釉的亮度;③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低温釉表面有很多的深黑点;④低温釉表面很难做后加工处理,如彩绘、描金等,仿冒品多为700℃左右烧成,其表面上施加了一层玻璃金,约400℃左右烧成,故附着不牢固,存放时间不长,其釉和金易脱落;⑤真假中国红瓷器其价值极为悬殊,真品中国红瓷器的价格是仿冒品的100倍以上。

四、真品中国红瓷器的底款,2003年以前的产品标明的是“华红实业”并配有龙腾图案和公元的年号如“2003”及产品编号和红色图章;2003年以后的底款,由发明人尹彦征的印章、产地、编号、生产年代(以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而非公元的年号)如“甲申年”组成。

中国红瓷器的技术特征

一、中国红瓷器的白瓷坯,均采用景德镇经135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的上等白瓷坯;

二、采用了五氧化二钽等熔体系统独特的陶瓷大红颜料包裹工艺方法;

三、其色相纯正、发色鲜艳的大红色釉系经12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

四、美仑美奂的中国红瓷器精品,系在高温烧成的大红色瓷器半成品上再经手工精心描金、彩绘后,再次重回特制的专用窑炉经800℃重新烧制而成;

五、中国红瓷器的色釉厚度感、层次感、玻璃质感强,其大红色釉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泽度高,其釉和色彩永不脱落和衰退。

绚丽多彩的宋代名瓷


宋代瓷器绚丽多彩、百花争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收藏界人士莫不竞相收集。

“钧、汝、官、哥、定”是闻名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

钧窑,在今河南禹州八卦洞与钧台一带,因古钧台而名。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北宋徽宗定为御用珍品,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器物多为鼎、沪、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产品贵在窑变画,画为天然非人力所绘,有“钧瓷无双”之说,元代起南方即有仿钧器皿,明、清仿钧釉有宜兴窑(宜钧)、石湾窑(广钧)、景德镇窑(炉钧)。宜钧为陶胎,胎有紫色与白色两种。广钧亦为陶胎,胎色暗灰,厚釉垂流,釉下有一层铁锈色底釉,故釉面颜色较深且有兔毛纹状。炉钧是景德镇在清雍正年间仿钧窑烧的一种低温釉,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在低温炉中第二次烧成,故称炉钧;胎色洁白,釉较薄,光泽性强,缺乏宋钧高温那种厚重奔放感。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地处汝州而得名,所烧陶瓷精美绝伦,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汝瓷烧制于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南宋时汝瓷“尤难得”,传世品全世界仅存60余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上海、英国、日本等博物馆收藏,为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后天蓝色的晴空,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汝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古朴、典雅、凝静、大气,象征着纯结、平安、吉祥和富贵。对汝官瓷的拥有和欣赏,体现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和艺术涵养。汝瓷烧制技术失传800多年,近年来仿烧成功,使天青釉重见天日。

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现主要藏于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博物馆。定窑以烧白瓷著称,碗、盘制品多采用覆烧工艺,口沿涩胎无釉,故在一些精细的制品上常用金、银、铜钤口。钧窑创造了以氧化铜、钴等金属矿物质为着色剂,烧制铜红、天蓝、月白等釉色。官瓷有别于汝官瓷,窑址先在开封,后迁杭州。官瓷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紫口铁足”是其独特名贵处。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北宋产品胎薄而轻,胎色洁白。白釉呈乳黄色,积釉处多见泪痕,隐现黄绿色。器外壁薄釉处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器形以盘、碗、碟、盒和枕为多,还有净瓶、海螺等佛前供器。主要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和剔花,印花以花卉纹为多,常见莲、菊、萱草、牡丹、梅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整齐,讲究对称,印花定器是宋瓷中的佳品。刻划花常见莲纹、水塘双鱼和莲池游鸭等,刻划花纹多装饰在器物的一面,或里或外,里外都刻划纹饰的极少见,北宋早、中期定窑覆烧法尚未出现,使用匣钵仰烧,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底粘附着垫烧的砂粒或支烧痕。北宋后期广泛使用覆烧法,口沿上多不施釉,俗称"芒口",其它部分满釉。芒口处往往镶上金、银、铜的边圈,芒口为定窑产品的一大特征。宋代景德镇所仿定窑瓷器,称为"粉定",亦采用覆烧法,口沿无釉,用金属镶包口沿,刻划花水平也较高,几可乱真。区别之处是景德镇仿定瓷釉面光亮,无泪痕特征,足内可见放射状跳刀痕。

除五大名窑的瓷器外,宋代耀州窑、磁州窑和北宋黑釉制品也是宋瓷收藏品中的重要部分。耀州窑是北宋时期执中国青瓷生产之牛耳的窑场,青中闪黄的色调是其特有,刻花技艺犀利刚劲、精湛高超,纹样线条宽厚,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在宋代同类技法中首屈一指。在有层次的化妆土上剔刻纹样是宋代磁州的一大特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是其装饰风格。黑釉是宋代南北窑场的重要品种,其中油滴和兔毫是其在烧造过程中出现的铁结晶形成的,成功之作很难得。

醴陵釉下五彩多彩斑斓的风格


醴陵釉下五彩装饰不拘一格,花鸟、翎毛、山水、草虫、人物走兽、图案、书法无所不包,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在众多的装饰手法中,最为广泛的也是醴陵釉下彩中最为突出的手法是“双勾分水”法。线条的出色运用是醴陵釉五下彩纹饰美的重要原因。画工的勾线表现出很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并富有浓厚的装饰特征。其纹饰线条有勾线和印线两种,象高档陈设瓷的一些边脚图案往往用印线,主题花鸟纹饰则用手工勾线。线条又分墨线和色线两种,色线根据预设的颜色烧成后呈现鲜艳的色调,墨线则在一定温度下消失,呈现空白线条,这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独有的一种艺术效果。

独具魅力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曾经有过灿烂辉煌的历史,现在仍魅力不减,倍受人们关注、赞美、喜爱和收藏。陶瓷是瓷城醴陵的支柱产业,然而,在醴陵从事釉下五彩瓷研究和生产的人不多,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手工艺术已是我们这一代热爱和从事釉下彩瓷人的光荣使命,我们有责任将醴陵釉下五彩瓷这一民族传统工艺发扬光大,让醴陵釉下五彩瓷这朵陶瓷艺苑中的奇葩更加绚丽多彩,永不凋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瓷坛奇葩:多彩结晶釉》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瓷坛奇葩:多彩结晶釉》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