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玲珑陶瓷灯具的创新设计

景德镇玲珑陶瓷灯具的创新设计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2-21

景德镇古代瓷器。

玲珑陶瓷灯具是我国陶瓷品种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创新。玲珑陶瓷灯具在灯具市场一直很受消费者喜爱,其虽然以“玲珑剔透”而著称,但纵观玲珑陶瓷灯具的发展历程,玲珑的形式一直以米粒状占主导地位,且玲珑陶瓷灯具的装饰中普遍是青花玲珑,很少有玲珑和其它装饰手法相结合的。因此,现代玲珑陶瓷灯具整体装饰上相对传统,发展比较缓慢。

一、玲珑陶瓷灯具的发展历程

玲珑陶瓷是属于镂空的一种,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空处明彻透亮。

早在宋代就出现了玲珑,据笔者分析玲珑也可能在那时开始就把这种装饰应用到陶瓷灯具中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发展了青花与玲珑结合装饰,形成青花玲珑瓷,被誉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解放后因玲珑通透透光的作用,开始逐渐被应用到玲珑陶瓷灯具中。

二、现代陶瓷灯具中对玲珑进行创新设计的必然性

1、设计观念落后

有设计才会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带动产品的不断向前发展,所以设计观念对于设计者和生产者都很重要,而我国由于设计观念比较落后,使得现代玲珑陶瓷灯具的发展比较缓慢。设计观念落后主要是因为传统生产销售模式是薄利多销,只赚苦力钱,而不注重设计。而且,我国在日用瓷的设计能力上,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较薄弱。设计者及生产者一直都是以“青花玲珑”引以为傲,而青花与玲珑相结合的传统装饰手法,是采用米粒形状和圆点形状的孔眼,构成几何图案,装饰在器皿的突出部位,青花以几何形二方连续纹样分布在器物的边脚上,然而这种引以为傲的固守传统的造型和装饰,不仅没有创新意识,而且还导致了我国现代玲珑陶瓷灯具的设计相对落后。所以我们只有打破这种传统单一的设计观念,另辟新的创新途径、设计方法,才能促进玲珑陶瓷灯具在灯具市场中有更好的发展。

2、工艺技术保守

一个成功的作品不仅要有独特的设计理念,也要有先进的工艺技术,尤其是一些造型及装饰都比较复杂的陶瓷艺术品,更需要有先进的工艺技术。自古以来,我国玲珑的制作工艺、材料都很独特,生产模式也很闭塞,配方更是保守,特别是填洞眼的釉料配方,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因为在我国玲珑陶瓷灯具主要是由传统作坊和工厂制作烧成的,传统作坊的生产模式一般都是父传子、子传孙或者是自家祖传秘方,其工艺技术不外泄;而陶瓷工厂大多数都是品牌产品,其工艺技术也不会外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外界有心人士无法在玲珑陶瓷灯具的创新、制作上施展拳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玲珑陶瓷灯具的发展。

三、现代玲珑陶瓷灯具中玲珑的创新设计与应用

创新,是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只有创新才会进步,才会具有生命力,所以创新也是人类发展的推动力。因此,要想使现代玲珑陶瓷灯具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在灯具市场中更具影响力,必须对它进行创新设计。要想创新,我们就必须打破传统,与传统玲珑陶瓷灯具不同,现代玲珑陶瓷灯具只是以玲珑作为它的装饰手法,而借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玲珑陶瓷灯具的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玲珑是玲珑陶瓷灯具最具象征性的装饰,因此,对玲珑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是尤为重要的。

1、玲珑形状的多样化

玲珑是整个玲珑陶瓷灯具的标志性装饰,它的创新变化对玲珑陶瓷灯具的影响很重大。所以我们只有对玲珑进行具有现代意味的创新设计才能使整个玲珑陶瓷灯具更具现代感、时代感。首先,对玲珑形状进行多样化的创新很重要,因为一直以来我国玲珑陶瓷灯具中玲珑都是以米粒状占主导地位。笔者认为用月牙状、流线状、菱形状、多角状等规则、不规则形状的玲珑对陶瓷灯具进行装饰都能达到创新的效果,或者用传统米粒状的玲珑眼组合成天女散花、人物装饰画、卡通动物、摩天大楼等各种现代感强的图案,也能使玲珑陶瓷灯具别有一番风味。

2、玲珑与其它陶瓷装饰技法的结合

青花玲珑是我国最为盛名的陶瓷品种之一,是陶瓷装饰史上的一大创举,但是这种装饰手法,使得现代玲珑陶瓷灯具一直固守在玲珑与青花相结合的思维模式上,没有很大的创新。要想使玲珑陶瓷灯具有现代创新装饰意味,笔者认为只有使玲珑与其它陶瓷装饰技法结合,这样才能改变单一的装饰局面,达到创新设计的效果。比如玲珑与斗彩、五彩、颜色釉、新彩等陶瓷装饰材料相结合,通过各种材料的装饰色彩,使得玲珑陶瓷灯具装饰精美多样,视觉效果是更放异彩。如:象牙瓷灯罩上面有各种繁复的花草纹镂雕,表面则以青花五彩、颜色釉与玲珑,绘制出层次分明、纹样精细的花鸟画。打开电源后,灯光便从玲珑眼里倾泻而出,幻化成各种玲珑的光斑,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独特美感。所以,只要大胆尝试将玲珑与其它陶瓷装饰技法和材料相结合,才能改变玲珑陶瓷灯具装饰单一的局面,促使其更快的发展。

3、依托光影展现玲珑各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无论是莹润如玉还是剔透似水,无论是细腻温婉还是粗犷豪放,都是玲珑陶瓷灯具自身魅力的体现。而这一切要想在人的脑海中形成印像,都必须有赖于光线的存在,也就是说只有在光源的照射下事物才能通过视觉被人感知。光影对玲珑陶瓷灯具的影响也很大,因为在它的依托下能表现出玲珑各种独特的视觉效果。笔者认为光影的投射方向以及它的灯光颜色都能帮助我们对玲珑进行创新设计。

传统的玲珑陶瓷灯具装饰风格整体偏向工整,形式多以对称为主,庄重大方,所以它的光影投射方向均是为了满足实用照明需要。现代的玲珑受一些学院派等风格的影响,更加考虑到实用体验,以更多的造型来适应现代家居的不同装饰风格和要求。作为本专业的学生,设计不仅是满足照明需要,更要考虑到产品的美观,以及产品对现代家居气氛的影响。使其能成为现代家居除实物陈设方式之外,新的突破口之一。简单多变的几何纹样使玲珑陶瓷灯具脱去传统外衣,更具有现代感,同时也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传统玲珑陶瓷灯具一般只注重灯具和玲珑本身的造型,较少考虑使用中光影的效果,因此普遍颜色比较单一,没有任何变化。例如:在如同莲蓬一样的玲珑眼内直接安放若干灯珠,使蓝色的光线与白色的陶瓷灯具整体配合形成偏冷光色的效果,配合居所营造出特殊的环境光效果。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依托光影展现玲珑独特视觉效果的方法,比如红、蓝两种颜色的灯珠,中间隔开,放在同一个玲珑陶瓷灯罩里,灯具的底座可以来回转动,这样就能映照出两种不同视觉效果的光影效果。或者是两层不同形状的玲珑陶瓷灯罩放套同一底座上,在底座的推动下同时向相反方向转动,也能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创新的效果。

由此可见,即便是同样的玲珑造型,经过配合不同的器型,以及不同的光源(光源颜色及数量),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作为陶瓷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拓宽思路,放宽视野,从不同思维角度设计作品,这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结语

纵观中国陶瓷数千年辉煌历史,玲珑陶瓷灯具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现代玲珑陶瓷灯具还处在发展缓慢的阶段,但是艺术需要创新才会有不断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现代艺术理论的蓬勃发展、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与日俱增都为玲珑陶瓷灯具的再次兴旺提供了上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编辑推荐

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研究


陶瓷茶具是日常用茶较为普遍的饮茶器具之一,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茶文化日渐兴起,陶瓷茶具除其基本的日常实用功能外,其艺术审美也引起人们的关注。陶瓷茶具的造型设计是陶瓷茶具重要的艺术审美特征之一,“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陶瓷肇源于千年以前,陶瓷是景德镇城市发展之根,陶瓷文化是景德镇城市繁荣之魂,景德镇在历经千年的沧桑与蜕变后,将陶瓷茶具设计得更具艺术审美与实用特征,是大力倡导陶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举措。本文以探讨景德镇陶瓷茶具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而提出改进景德镇陶瓷茶具的一些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当代陶瓷茶具设计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前言

人们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唐陆羽著《茶经》,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茶的形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等方法及用具等,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景德镇有着1700余年的制瓷历史,因岁月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的、优良的产业生态,造就了珍贵的陶瓷艺术、精湛的制瓷技艺和瓷味十足的瓷都风土人情。这片土地养育了那些潜心于泥土与火艺术的陶艺家们,他们用双手描绘景德镇无处不在的瓷实之朴、瓷质之韵、瓷技之精、瓷艺之美。

2、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现状

茶器,顾名思义是指用于饮茶的工具,茶圣陆羽在其论著《茶经》中的第四章“四之器”就是专门讲茶具的,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茶,也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器具。明代许次纤《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人们品茶,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形和心境、环境等,还要讲究茶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既可以冲泡出理想的茶汤,又可增强品茶时的文化氛围。所以古人历来很重视茶器。景德镇以手工制瓷为优良传统,追求的是一种质朴与自然,手工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可。

目前,景德镇陶瓷茶器制作因流程复杂,大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创作,并在生产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合理的分工:每一道流程形成不同的工种,如拉坯、修坯、画坯、施釉、烧窑等不同环节都有着专业的分工。分工与合作,早就了景德镇陶瓷茶器独特的形与神:形即造型,神为瓷韵。

景德镇陶瓷茶器沿袭了手工制瓷72道工序,茶器器形各异,体现不同时代特征。陶瓷茶器的制作过程中,造型的设计最为体现匠心,一般会根据仿生形、几何形、艺术形、特种形进行设计,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各异,有斗笠杯、壶、公道杯、盖碗、僧帽壶、盏、温碗等普通或特殊的造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景德镇陶瓷茶器的神韵,陶瓷茶器的装饰图案纹饰讲究的是禅茶一味。茶器的装饰题材大多与文人喜爱的题材向契合。文人之画自王右垂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摘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1]这些典型的文人画题材在陶瓷陶瓷茶器的装饰题材及图案上多有表现,如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梅兰竹菊四君子图、花鸟题材等,在陶瓷茶器上或表现画面的清雅、或表现吉祥的寓意、或表达作者的文人情怀、或是艺术家借物明志。如图2是将竹子绘于茶器表面,给人一种清雅的审美情趣。

一直以来,景德镇手工陶瓷茶器充盈着浓浓的文人画气息,特别是功夫茶器风靡之际,陶瓷茶器就传递着饮茶人身份、品位与禅茶一味的信息。在景德镇,饮茶用什么样的茶器,就可以大概估摸着饮茶人的爱好与品位,是其为人处世的基本“嗅觉”。因此,景德镇陶瓷茶器的生产与制作,在某种程度上,既要迎合市场的需求,又要因地制宜保留和继承景德镇传统制瓷的“基因”。譬如,今年年初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出2.8亿元的天价,着实让鸡缸杯火了好一阵子。景德镇掀起一股“鸡缸杯热”——茶艺爱好者用鸡缸杯喝茶、陶瓷爱好者在街头巷尾谈论着鸡缸杯、学者们研究鸡缸杯背后的故事,甚至举办讲堂、开辟专栏……景德镇陶瓷茶器赚足了眼球。

此外,景德镇手工瓷器还需要融入更多创新的设计元素。景德镇陶瓷茶器行业十分缺乏专业的设计思想意识以及人才队伍,所有的产品从器型、画面题材、画风画意都是老板或者普通设计师剪刀加鼠标“思考”出来,看看那个东西就马上转移复制劲杯子,没有产品系列内核,更谈不上专业的与市场无缝接轨的设计管理,设计衍生,缺乏原创性就是缺乏生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准不能提升,品质品位没有提升,前景堪忧!当然这个问题是整个陶瓷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茶具这个领域的问题。

3、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建议

基于以上笔者对景德镇陶瓷陶瓷茶器产业的一些研究与分析,之所以要这样花费大力气去梳理当前的一些现状,是因为笔者觉得窥一斑而见全貌,作为陶瓷产业的一个分支——陶瓷茶器,既有日用的成分,亦有艺术审美的要求。从手工制瓷行业的发展轨迹来看,问题现象对于景德镇陶瓷产业层面是有参照价值的,这样的参照如果被认识,甚至借鉴之下进行推动,景德镇的陶瓷就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要发展好景德镇陶瓷茶器产业,还需着手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溉古泽今,充分借鉴古代茶具造型设计的经典案例,并加以创新。景德镇陶瓷茶器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从陶瓷茶器市场可以发现,市场对于景德镇的传统手工制作是相当认可的,一个5 cm高,3 cm直径的瓷器,画了些山水人物价格动辄三五千,是什么值这个价钱?当然是手工,以及基于工艺基础上的品牌,但是核心是手工,只有手工才有可能具有如此巨大的附加值,一方面是当今以规模量产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使得社会物质超级丰富,农耕文明背景下的个性手工物质就显得非常珍贵;另一方面通过手工茶具这个管道景德镇千年的文化内涵也得以释放,从而使得手工茶具品牌可以得到景德镇这个巨大的金字招牌的加持诠释。因此笔者非常坚决和执着地认为: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应该抓住手工生产这个核心优势,再把附加值通过品牌运作手段尽量高地提升上来,走一条景德镇特色的高端奢侈品品牌之路,在中华文化全球风行的形势下,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走向世界,扩展市场,输出文化。以中国古代茶文化发展历程为时间线,提取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茶具精品造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思想家关于哲学、艺术的理论论述,通过对大量实物及图片资料的深入分析,发现从唐朝至明清各时期茶具造型的功能与风格的演变及成因,进一步多角度的论述古代工艺美术精品的创新设计思维、造型方法及传统审美特质的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中国优秀的传统造物设计思维与传统造物审美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由此导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造型设计创意方法模式。

第二,多种造型设计互相融合,从而实现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景德镇陶瓷茶具大致有以下几种造型设计方法。

仿生造型设计:此类茶具做工精巧、结构严谨,仿照树木、花卉的枝干、叶 片,以及动物形状制作,栩栩如生,富有质朴、亲切之感。作品有扁竹壶、龙团壶、樱花壶、南瓜壶、大鱼化龙壶等。

几何造型设计:此类茶具造型简朴无华,表面光滑,富有光泽。有球形、圆柱形、四方形等。常见有圆壶、六方菱花壶、九头育香茶具等。

艺术造型设计:此类茶具造型多变,集书画、诗文、雕刻于一体,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曼生壶”是其代表作品。此外还有:玲珑梅芳壶、束竹壶、春风如壶、九头报春壶、浮绘山水茗具等。

特种造型设计:此类茶具专为特殊茶类的泡饮或特殊饮茶方法而制作。最典型的莫过于乌龙茶具枣“烹茶四宝”,既是饮茶的用具,又是艺术珍品。

第三,充分掌握陶瓷茶具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陶瓷茶具随着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而变化。随社会生活的进步而发展,这是一个几千年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在研习陶瓷茶具的历史、微观现实、宏观未来之后,陶瓷茶具设计者需要预想未来的陶瓷茶具的发展方向,大致包括是否符合人性化设计、时尚化设计与个性化设计等设计发展方向。现代人为高科技的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包围而感到痛苦,而陶瓷茶具的创新设计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它以生活化的特有属性逐步建立起现代生活的审美框架,观念的革新、形式的创新、生动的情感表达升华了审美品格,从而提升陶瓷茶具的设计内涵。

4、结语

综上,通过对陶瓷茶具造型设计现状的分析,在经济繁荣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渴望用代表着他们品味的物品装饰他们的生活空间,表达他们的个性。人们开始强调陶瓷茶具产品的个性和个人风格,积极倡导“生活环境个性化”的追求,消费者对那些具有创新设计思想与他们的想法一致的陶瓷茶具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设计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设计师借助技术和发挥想象力的过程,还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不断对话,表达使用者愿望的过程。

景德镇陶瓷纹饰在现代设计的中的运用


景德镇陶瓷纹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其绚烂多彩的艺术表现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文章在分析景德镇陶瓷纹饰价值的基础上,对运用现代设计手段提取传统元素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在家纺图案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尤其自宋代以皇帝年号“景德”立镇以来,其制瓷工艺及水平对于中国陶瓷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景德镇陶瓷文化中的陶瓷纹饰具有至精至美、题材多样、寓意丰富等形式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装饰价值。要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景德镇陶瓷文化,不能仅立足于陶瓷艺术本身,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大众化的审美思想、深厚的文化蕴含、精湛的装饰工艺进行重新利用和开发,例如,在现代家纺设计图案中,将景德镇陶瓷纹饰的题材、技法和形式同现代文化和审美意识相结合,对于展现独特的东方韵味和设计个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景德镇陶瓷缠枝莲青花瓷花瓶

一、景德镇陶瓷纹饰的价值分析

景德镇陶瓷纹饰艺术历经千年发展,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研究景德镇陶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纹饰具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雅俗共赏、华丽而简约等既传统又现代的许多艺术特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通过与现代设计知识的融合,把握的装饰纹饰的精髓,可以较好的促进景德镇的发展和弘扬中国陶瓷文化。

(一)文化价值

景德镇陶瓷纹饰是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我国艺术设计的国际化趋势的情境下,景德镇陶瓷纹饰在现代设计中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如在服饰、酒类包装等设计门类中多有运用“青花图案”。文化基因的价值是在现代设计中寻找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思考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播与应用,这也正契合了现代设计面向世界的发展趋势。

(二)应用价值

当前对传统文化包括对景德镇陶瓷纹饰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其历史价值,对其同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探讨更应予以重视。景德镇陶瓷纹饰千年以来一直走在中国陶瓷文化的前沿,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其大量的文化遗存需要我们通过现代创新的方法深入挖掘,运用其文化资源和艺术特征创造更为精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

(三)审美价值

景德镇陶瓷纹饰色彩明亮、题材丰富、寓意鲜明,其主要特点是对自然形象的抽象和概括。在对这些自然图形的几何加工、装饰基础上,进行平面化、秩序化、格律化的构成和组织,赋予其象征意义,使其具有更加深远的意境。这些造型语言、组织方式和象征寓意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

二、对景德镇陶瓷纹饰的提取

景德镇陶瓷纹饰的创新和拓展应用,应立足于现代社会背景和审美趋势,结合新的设计潮流,同现代人的生活品味联系起来,才能自然而然的为现代设计所运用。这需要对传统元素的审视和提高,弃其糟粕,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提取和再设计。

(一)直接选择

景德镇陶瓷纹饰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其独到的纹样、造型、色彩、工艺等表现元素仍然被人们喜爱和运用。这些装饰风格和文化内涵在现代人们生活中都广泛体现。如青花纹饰中的“牡丹”、“缠枝纹”、“蕉叶纹”、“鱼纹”、“水纹”等,这些散发浓厚民族气息的纹饰依然适合于现代审美思想,同现代设计的形式手法也异曲同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经典纹饰深深地扎根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中,所以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二)形的提取

形,主要是指形态,也就是元素的造型和轮廓。根据主题的需要,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对传统纹饰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取,这是现代艺术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在提取的过程中,应根据内容进行选择和强化,以此突出传统纹饰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既延续了传统的精髓,又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设计人员对于形的提取首先要基于传统纹饰的形状同现代设计类型的需要相结合。如青花瓷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就需要将青花图案的单位元素进行选择和提炼,然后基于包装设计的形式法则进行处理,从结构上或重复、或渐变、或夸张,从工艺上或凹凸、或烫金、或镂空,甚至改变颜色、肌理等手段。

景德镇陶瓷纹饰种类繁多,对其进行再运用既可以是局部的提取,也可以是原型基础上的简化或再造。从中分解或提炼出精彩元素,然后进行整合与重构,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传统纹饰的形式美,又能更合理地将其同现代手段相统一,赋予其新的形式感。对陶瓷艺术在现代生活中拓展应用空间,为中国民族艺术的现代传播和继承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广作用。

景德镇瓷器珐琅彩红色福寿赏瓶

(三)意的延续

意,是指传统陶瓷纹饰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景德镇陶瓷纹饰的意境之美可以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丰富多彩的装饰样式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在当前酒类包装中有很多企业采用陶瓷酒瓶,并辅以陶瓷纹饰的类型来表现其产品的传统意味,居于很强的装饰性,这就属于意的运用。同样,在室内设计中,也有不少运用陶瓷纹饰的材料和工艺及纹饰符号来进行装饰,以体现优雅的氛围。

总的来说,不管是直接选择,还是“形”和“意”的运用,都必须结合陶瓷纹饰的造型特点、技法工艺和文化蕴含,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合现代设计形式的加工创造。

三、陶瓷纹饰在现代家纺图案设计中的运用

景德镇陶瓷纹饰种类丰富、题材多样,其艺术特征同现代家纺设计的形式和手段具有很多的契合点,同现代家纺图案设计追求东方美感和现代生活的文化品位追求是一致的,其艺术语汇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首先,在样式上,景德镇陶瓷纹饰的对自然形态的写实、抽象加工处理表现出来的秀美、优雅、华丽、精致,同现代家纺图案设计相契合。陶瓷纹饰追求的形式美感,对生活中形象的秩序化、平面化、韵律化的加工。这些程式化的手法形成了花样繁多的艺术形态,这些都是现代家纺图案设计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

其次,在文化内涵上,景德镇陶瓷纹饰源自生活,历来注重表现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愿望表达,陶冶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如牡丹纹样反映了富贵吉祥的寓意,鲤鱼纹样体现了连年有余的美好祝愿,梅兰竹菊表现了文人气节等等,这正是景德镇陶瓷纹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共通的审美心理,同现代家纺图案设计在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第三,在表现形式上,基于装饰功能,景德镇陶瓷纹饰除了传统表现上的写实外,还具有工笔、写意、抽象等多种表现形式,其构图方式的独幅式、分层式、对应式、通体式、散点式、自由式等多种表现形式均可在现代家纺图案设计中应用。另外,陶瓷装饰中的笔墨表现、书法艺术、颜色釉等也可以成为家纺图案设计的艺术表现语言。

综上所述,现代家纺图案设计是具有强烈形式美的韵律表现,其造型规律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它所展现的设计美感、装饰风格和寓意内涵同景德镇陶瓷纹饰一样,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并共同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两者的之间除了材质表现及制作工艺的不同,在图案的造型、色彩、寓意等方面均有鲜明的共通性。恰当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能在家纺设计中展现传统陶瓷文化的魅力,也能将陶瓷文化发扬光大。可以说,两者的结合,在某种意义上也将是现代设计的一种发展趋势。进一步讲,将景德镇陶瓷文化同现代审美意识相融合,在更多的设计类别中予以表现,既是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弘扬,也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根基保障。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玲珑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

玲珑,明彻的意思。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叫做“米花”;在日本则叫“米通”“萤手”。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巳生产玲珑瓷;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巳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其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 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玲珑瓷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

发展历程

这种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只是花纹粗犷而已。先民们将豆、高柄杯等一类圈足器的陶器坯体镂通成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作为生活中的装饰,如马家浜文化中的陶豆,其上的镂空,盛行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边三角形和弧边菱形等几何形,有的还将几种相间组成环带状的镂空装饰。大汶口文化的豆或高柄杯上的镂空,则流行圆形、方形、长条形、三角形、菱形等形式。三国东吴、西晋时期,有一种用青釉制作的镂空罐,敛口,圆腹,腹上有数排圆形镂孔,假圈足,有的肩部附双耳,有的口沿处附一弯柄,极似挎篮,形制大小不一。主要用途是熏香和蒸食,他们把美带进了日常生活。由此处可见,玲珑瓷来源于祖先对美的发现和追求。今天,在观赏玲珑瓷的佳作时,更感叹劳动者的伟大和聪明。所谓玲珑瓷,是指经过“镂花”或“镂雕”的盘子,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其工艺是先把坯体上的花纹进行透雕后,然后通体施薄釉,同时洞眼也得以墁平,由此称为玲珑。烧制后,在光照下欣赏,其花纹呈米粒状拼辍而成,所以,又称米花或米通,但是,约定俗称的名称还是:“玲珑眼”或“芝麻漏”。

玲珑制品在隋唐时,江西丰城罗湖一带的洪州窑就有生产,到了元代,景德镇窑也生产这类产品,如青花釉里红镂雕花盖罐;至于明代,永乐年间制作的官窑瓷器玲珑瓷十分精致,如花熏一类瓷器;到了清乾隆后期,这类产品更是广受欢迎,那时官窑和民窑均有制造,如同本文介绍的这只玲珑瓷青花盘。就是现在,玲珑瓷也有不少佳作,只是它的孔眼由手工镂刻改为机械戳制,釉色则从单色发展到红、黄、绿、蓝等多色,成为喜闻乐见的彩色玲珑瓷。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玲珑瓷得到恢复,而且发展很快。玲珑瓷工艺精湛,装饰设计时统一考虑玲珑眼与青花纹饰及加彩的协调问题。雕玲珑眼时讲究刀法。配制的玲珑眼釉烧成后呈碧绿透明、光亮平整。填眼釉要注意干湿,干燥后进行青花纹样描绘,并施透明釉,然后入窑烧成为青花玲珑瓷。青花玲珑瓷釉面白中泛青,料色幽靓雅致,玲珑碧绿透明,釉中有釉,花中有花,相互衬托,相映生辉,耐酸、耐碱侵蚀,无铅毒。若进行釉上彩绘,成为清雅中见鲜润的青花玲珑加彩瓷。随着玲珑瓷成型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玲珑釉由一种碧绿色发展到多种颜色,玲珑眼由米粒状改变为各种形状组成的美丽图案。与玲珑相结合装饰的青花,由单纯的边脚图案发展到山水、花鸟、人物等。

产地品牌

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剔透,特别高雅秀洁。

玲珑瓷启始于北朝末年至隋初。唐、宋、元未见,至明永乐年间景德镇窑有甜白釉玲珑瓷烧造,此后复现于清乾隆期,然而数量很少,至于永乐年间的玲珑瓷流传极少,很不易见。晶莹、幽雅的青花玲珑瓷,是景德镇传统名瓷。它既汲取了青花技术之特长,又采纳了镂雕艺术之妙法,具有精巧致密,素雅清新的特点。外国人称其为“嵌玻璃的瓷器”,数百年来一直誉满中外。

青花玲珑是一种下釉青花加玲珑雕镂的综合装饰。结合呈色青翠的青花纹饰,施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青花玲珑的装饰风格与众不同,它的玲珑釉色透明带绿,小孔处透明性强,仿佛开了一个个的小窗户,阳光和灯光透过,成瓷组成的玲珑眼的特殊纹样,艺术效果别具一格。加之与青花装饰相结合,在白中泛青的釉色衬托下,显得分外精巧细腻.朴素大方,清新明朗。

21世纪以来发展有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陈设瓷;玲珑眼也由单一“米通”,发展为圆,尖、扁、线弯曲等形式。并能组成各种花鸟、水浪,云彩人物等形状,丰富了青花玲珑的装饰效果,使品种更加丰富多彩。1981年景德镇青花玲珑瓷荣获国家金质奖。

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特征


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特征在传统陶瓷里显而易见,其审美观和艺术思想从大量出土的陶瓷陪葬品以及海底沉船中的陶器就能感受到。景德镇的传统陶瓷艺术发展的过程,也顺应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审美不断的追求,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审美历程,也见证了从单纯的文化特征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凡是一件成熟的陶瓷杰作都离不开技法上的变现处理,这是陶瓷创作者智慧、毅力、接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心理质量的综合因素的检验。技法之美是陶瓷艺术家的创造思想,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艺术家对材质合理选择,工艺恰当运用以及技法审美实施而产生的技法之美。技法的熟练运用才是创作理想作品的重要保障,任何工艺均有技法成份,其媒材均有局限性,陶瓷也是一样,倘若局限性都不存在,陶瓷的灵魂也随之消失,陶瓷美感也看不见了,陶瓷艺术存在的价值体现就是它的兼容性和不可代替性。然而在陶瓷装饰的技法工艺表达选择上有多样性,可以表达不同艺术审美的情趣。一个完整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之前,它在呈现审美主体时,将被装饰器物的造型、材料质地、工艺技术特征等因素紧密结合完整地以审美呈现出来。在此之中工艺技法的表现作为主导体,影响审美心理的整体性。对于一件具体的陶瓷艺术品而言,它所唤起的美感,是由其造型、胎质、釉色、釉质、料色、线条、构图布局等因素构成的完整形象结构所唤起的美感。再其必须经过一定的有素养的工艺装饰技法,才能进行欣赏活动,才能揭示其陶瓷作品的艺术内涵。

景德镇陶瓷装饰盘子

研究和阐述景德镇现代陶瓷装饰特征,不得不追溯中国陶瓷历史发展,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便用精湛的技艺,在陶器皿上进行各种装饰,彩绘出各种具象、抽象的装饰纹案。宋代,中国传统陶瓷已达到了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也是“玉的精神”和类玉品质装饰体现的最深刻时代。不仅发展出单一的影青刻画的装饰,还创造出较为成熟的彩绘、花釉装饰瓷。由宋至元,由元而明,景德镇以“天下瓷之宗”之尊垄断中国瓷业。由于宋室南迁,窑业良工随之南下,经历史的推移,到元明时期,景德镇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不惜工本,源源不断地试制出精美的新装饰工艺及材料,如果说我国的元、明时期的釉下青花瓷,曾以单纯、明净的装饰审美创造出世界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那么以元代釉里红为始,随后,祭红、郎红、胭脂水、碧玉釉以及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无数色釉鱼贯而出,宛如采莲横空,气象绚丽的装饰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元一六四四年之后,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臻于鼎盛,制瓷业经一千多年的洗礼,进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同时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康熙十九年以后,清代官窑不但恢复了明代中期以后衰落的铜红釉烧制技术,康熙年间的郎窑红和豇豆红独步一时,当时的天蓝、洒蓝、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以、古彩等釉上装饰都是成功之作。在短暂的雍正时期,景德镇的官窑制瓷的讲究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烧成了有史以来发色最鲜艳的釉里红,青釉烧造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自雍正开始的整个清代,粉彩成为彩瓷装饰的主流,它和青花二个品种在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中占极大的比重。

粉彩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瓷器釉上彩发展的一个巅峰,尤其是它和中国绘画的紧密关系,不但使粉彩的艺术装饰性有了空前的提高,而且它的接受对象,也像中国绘画一样,十分广泛。到乾隆朝的单色釉、青花、釉里红和珐琅彩、粉彩、古彩的工艺装饰制作,在继承雍正时期的基础上,有极精致的陶瓷作品出现。到道光二十年,景德镇的瓷工们开始对晚清的粉彩进行改良,进一步的强化装饰绘画性加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晚清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领域有了文人画家介入。晚清安徽文人画家程门在景德镇谋深,将浅绛山水画技法运用到瓷画上,创立了“浅绛粉彩”画法。给陶瓷装饰写下了一个新的篇章。民国年间,在全国的陶瓷产业一蹶不振时,景德镇陶瓷已经开始写下它新的华章,逐渐文人画成为了当时的陶瓷装饰主流。然而近代景德镇陶瓷装饰领域受到文人画的冲击,给传统陶瓷带来巨大负面冲击。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学者钟连生教授认为:由于文人画的审美要求取代陶瓷装饰的审美特征过分膨胀,被视为“工匠气”被轻视,日益萎缩,导致偏离陶瓷艺术正确发展的嫌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经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剔除糟粕,传承创新发展精髓。从而派生出具有景德镇地域特色的现代陶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景德镇陶瓷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与各朝代的文化发生碰撞,积淀下典型中国式民族的文化特征,它已经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灵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景德镇陶瓷人物装饰


山水画重意境,花鸟画重情趣,陶瓷人物装饰则讲究“形神”兼备注重意蕴。文章从青花、古彩、粉彩、新彩及颜色釉等景德镇传统瓷绘类别人手,浅析了景德镇陶瓷人物装饰的特点及审美意蕴。

人物题材是景德镇陶瓷纹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比较成熟的元青花人物到明清时期的五彩人物;从粉彩、新彩、颜色釉到综合装饰等。景德镇陶瓷人物装饰不仅题材广泛,绘画精湛,且极具审美意蕴。

一、青花人物画装饰

青花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景德镇青花瓷在原料、工艺、设计等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从元代青花瓷一直流传至今,景德镇青花瓷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品类纷繁的青花瓷器中,元青花瓷器以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帜。元青花又以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最具特点。它的数量虽少,但绘画技法高超,特别是画面小中见大,且多表现元代杂剧的故事场景,开创了全新的视觉领域,颇具中国传统油墨画的神韵,如果说以墨代色使中国水墨画高雅、凝重、超凡脱俗。那么以蓝色为主体的青花陶瓷艺术,有着与中国水墨画异曲同工之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乃青花中的精品,它气势宏大,饱满雄健。梅瓶正中宽大平坦之处,是气宇轩昂的萧何,其耸起的双肩,靠向头部,带起双臂轻扬过腰,使重心上移,调动整体气势向人物的头部聚拢。他回首凝望,长袖飘动,集精气神于一身。胯下疾驰的骏马使画面增加动感。马头延伸至臀部的曲线,将马头压在弧线之下,使人物更加突出。人与马绷紧的躯干如拉满的弯弓,积聚力量,给人以刚劲雄健之美,扬起的马尾似一缕青烟,在刚劲中添了一笔飘动、轻柔。《蒙恬将军》玉壶春梅瓶出土于湖南常德市,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画面中蒙恬顶盔贯甲,面相威严,端坐在椅上。其后一武士披甲悬剑,双手握一杆大旗,旗上直行书“蒙恬将军”四大字。蒙恬的前方一名高鼻深目,手持弯弓的武士前来禀告。武士的身后一头戴毡笠,短衣束带的士卒右手按一抓来的官吏,此人戴高冠,着花袍,作汉人装束,跪伏于地。整个画面绘蒙恬将军审讯战俘的场景。蒙恬满面钢髯,端然稳坐的姿态,以及背后竖立的大旗,展示了巍然肃杀之气。

现代的景德镇青花人物装饰继承了各代青花的优点,有“青花大王”称号的王步,更是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以大写意法开创“分水写意法”,为当代青花陶瓷艺术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

二、釉下彩绘“古彩”人物装饰

古彩,又称“五彩”、“大明五彩”、“康熙彩”等,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种优秀的传统装饰,其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作为一种传统陶瓷艺术,古彩在长期运用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古彩人物装饰是古彩装饰题材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装饰技法。

古彩人物装饰勾线画有别于粉彩、新彩,使用的是双料画笔,笔锋较大,含料较多,只有如此,才能勾画出浓厚的线条。这种具体的立体形象,给欣赏者以直接的空间实感,从勾画的线条上完全可以触摸到线条的外部形态及其占有的空间厚度,其“质厚”应该说是直观的、强烈的、具体的。如康熙古彩作品《西厢记人物故事图》瓷砖,描绘了《西厢记》故事中的张生为了与崔莺莺相见,半夜翻墙,张生一手抓树,一手扶在院墙上,呈半跨越姿势,莺莺拂袖相迎,两人神态之急切这一情节,画家用长短、粗细和曲直不同的各种线条将故事表现得惟妙惟肖。再如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家裴永中现代古彩作品《红楼梦系列—宝钗扑蝶》,更是在勾线手法上成功地运用了线条的粗与细、曲与直、虚与实、深与浅,使画面产生强与弱、柔与刚、轻与重、动与静、厚与薄的视觉效果,将故事的节奏和韵律展现得极为生动。古彩人物装饰特别强调画面的立体空间感,气势磅礴的装饰形象,与陶瓷造型竟相辉映。

古彩宝钗扑蝶

三、粉彩人物装饰

景德镇粉彩瓷,系闻名中外的“四大名瓷”之一,以粉润柔和,色彩绚丽,画工精细,富丽典雅的独特风貌而享誉海内外,受到陶瓷艺术收藏家的喜爱。粉彩瓷画形成于明末清初,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定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景德镇粉彩装饰里仕女画题材最能体现陶瓷工艺美术的唯美性,瓷上仕女画的唯美性,不但从历史与文化背景来体现其艺术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将中国画的艺术营养与陶瓷工艺完美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如清雍正粉彩瓷板画《清闲侍女图》四边饰景地纹、着绿色、边饰四角点缀红花,这是康熙朝民窑五彩瓷板画装饰风格的延续。画面绘两位清闲仕女坐于苍郁树木之下,神态悠闲、面目清秀,以纤细线条勾勒人物、服饰,敷色淡薄。石台、树木、溪水、远山以墨彩勾,再染蓝、紫赭石诸色,山坡以草绿平擦,整个画面色彩柔美秀丽,表现出雍正粉彩设色雅致、秀逸精妙的风格。

当代粉彩人物装饰渐渐向题材内容的随意性发展,将艺术家的艺术形式美感的追求上升为主题位置,从而增添了丰富当代粉彩人物画装饰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粉彩创作艺术家,同时也创作出了许多的粉彩人物装饰优秀作品,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傅长敏创作的粉彩四面镶器《四美图》就给人一种唯美的高度享受。画面以传统四大美人为题材,人物形象刻画细腻、衣饰线条流畅、填色莹厚、色彩华丽。为突出人物动态,背景描绘疏简,用线用色一丝不苟,无板滞之弊,萧疏纵逸。系当代景德镇粉彩人物装饰佳作之一。

四、新彩人物装饰

新彩人物瓷画,始于清代晚期和近代时期,虽然历史不长,至今不到一百年。但是,陶瓷艺术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创作出一批具有典型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新彩人物画的特点,是绘画技法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不像粉彩人物画,以国画形式为表现形式。既可以用勾线、填彩的国画形式画出工笔、写意人物,也可以吸收版画、年画、水彩、水粉、油画形式创作,还可以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正由于新彩人物瓷画不受传统技法束缚。因此,人物瓷画中的新彩人物瓷画,呈现出洋洋大观,各具特色的作品。

与粉彩人物画相比,新彩人物画在构图、用笔上更灵活。多注重结合当代审美情趣,注意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为迎接建镇千年华诞,以李菊生、乐穹、龚循明等著名陶瓷艺术家创作的“老镇风情”系列作品中,有不少新颖的人物瓷画,令人耳目一新。乐穹创作的“浮梁瓷局”、“天下知名”等古代人物,精炼地表现出元、明时期的陶瓷名人,歌颂了陶瓷工匠。龚循明创作的“情韵悠悠”、“祭红”等作品,精细地表现了乡村少女和陶瓷女工的动人形象。具有装饰风格的“青花姑娘”美丽秀雅,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老镇风情”系列中的新彩、高温颜色釉人物画,填补了人物瓷画在陶瓷题材中的空白,是博大精深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史中的人物再现。

五、陶瓷颜色釉人物装饰

在景德镇陶瓷中,颜色釉、青花、粉彩、玲珑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名瓷”。“颜色釉”是指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的着色剂,施在瓷器的坯胎上,再将坯胎放进1300℃以上的高温窑炉中焙烧,烧成后呈现出不同绚丽釉色的瓷器。它以丰富多彩的釉色、精致优美的器物、风格不同的造型、光亮耀目的色泽,被人们誉为“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初上时。”

高温颜色釉人物装饰,就是用高温颜色釉作颜料,用绘画的表现手法在坯体上进行釉下彩绘,再通过高温所产生的流动变化进行创作,是现代陶瓷绘画的一种新技法。高温颜色釉绘画装饰与过去颜色釉装饰的不同之处,是把多种烧成要求不同的高温颜色釉控制在同样的烧成条件下,描绘出人物、山水、花鸟等形象。用这种方法绘制的艺术瓷,釉色晶莹明亮、浑厚庄重、风格自然,富有陶瓷装饰特色,由于彩料和底釉釉质一致,瓷胎装饰绘画后一次烧成,纹饰、色釉既鲜艳夺目,又和谐统一。

陶瓷颜色釉中的人物画要表现的主体是人,首先要面对人本身,人的所有思绪变化、情感流露都基于人的形态之上,所谓“神赖形而传”。要使自己的思想与所描绘对象的精神达到“迁想妙得”而尽其“神”之妙,首先要以形象的形貌特征为依据进行提炼和取舍。“写形”的真正目的不是为“形”所役,成为对形的“概念化”、“标本化”的摹描,而应以“形”为依据进行提炼取舍并强化其内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更强烈。其次,作为陶瓷绘画的创作者要用自己的思想、心灵去感悟,贴近对象的内在精神,即以“迁想妙得”来实现“以形写神”,达到对人物的最根本表现。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一新创作的高温颜色釉人物装饰作品《晨读》(笔筒),作品描绘了两个现代美女席地读书的神态,其一半卧低头看书,其一坐撑下颚闭目低吟。绘画中人物的“神”,是作者对于人物画面形貌之外的一种冥冥追求,人物的神韵对于鉴赏者而言,既是一种基于整体的感觉,同时又是一种极其细微的感受。从人物的认识而论,由骨架、肌肉的解剖造构而构成人的形,但是人的神韵却并不寓于骨架、肌肉的解剖结构之中,而是寓于思想、情感的活动之中。再如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章朝辉的高温颜色釉《贵妃醉酒》、《英姿飒爽》等作品中戏台成为社会的缩影和象征,戏曲形象本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独特的场面、布景、戏曲的程式装扮,色彩浓艳富装饰性,造型夸张、象征。陶瓷色釉窑变色彩以及装饰性和绘画性有机地与戏曲形象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丰富的窑变色彩就像演奏音乐中的交响乐,极具想象的空间魅力。

六、结束语

创新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唯有创新,才能使艺术形象具有生命力。陶瓷人物画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题材上,同样需要创新。在现代生活的基础上,吸收西画技法,把陶瓷装饰技艺与当代审美情趣相结合,发挥现代人物画的艺术魅力,使人物形象产生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景德镇粉彩瓷的工艺和装饰性创新之我见


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瓷创于清代康熙年晚期,由景德镇御窑厂画师手绘。早期的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瓷的表现手法是在五彩瓷的局部纹饰上做小小的尝试性的制作。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瓷有“大清康熙年制”的楷书底款,花卉上是用含金量很高的胭脂片为主色,色泽鲜艳,白色的花卉和树枝有较强的手感,但淡绿及翠绿还是采用五彩瓷的技法制作。

御窑厂在实验含铅的颜彩料当中,发明了“玻璃白”。这种新型颜料玻璃白由于氧化砷的乳化作用,产生不透明的效果,是景德镇陶瓷粉彩工艺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经现代陶瓷工作者不断的研究和实验,玻璃白在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瓷上有着不同的用法:

1.玻璃白打底填在花卉上。就是在瓷器等待渲染的部位先用玻璃白打底,待其干后实施渲染,又因为采用中国国画中的渲染技法还有没骨画法进行渲染,(也就是后来景德镇陶瓷粉彩的洗染)有效地在同一片花瓣中控制了彩料的稀稠度,而产生颜色不同的深浅变化,从而表现出花卉或者人物衣服的立体感,达到花有露珠、衣有层次、蝶有茸毛、的艺术效果,远远的超出了五彩瓷中单线平涂的手法。

2.在景德镇陶瓷粉彩瓷的画面纹饰上填一层玻璃白,经过740度至780度左右的温度烧制后,色料熔化成不透明的白色玻璃状,与釉面紧密的结合,颜色晶莹剔透,可增加瓷器的美感。

3.玻璃白也可以作为单独的颜料来使用,比如用于雪景画面上的雪或白色的荷花还有许多需要用白色表现的内容。

4.还有玻璃白烧制以后本身就具有较厚的质感,加以填色有时候能产生别出一格的效果,例如玉米粒上用玻璃白打厚底再填上黄色,烧出来的作品抚摸上去有明显的凹凸质感,效果更是逼真。

由于珐琅彩是清代宫廷所有,专为皇宫中烧制的宫廷御用瓷,品种和产量都比较少,质地又尤为精细,所以传世作品一般很难见到。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瓷是清代生产的各种陶瓷品种之一,景德镇官窑器和民间作坊的民窑器同时大量生产,品种繁多产量也大,而官窑器精致,民窑器却较为粗犷些,传世作品也多。这两种瓷器的色彩明艳,艺术性强,在中国陶瓷历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景德镇陶瓷粉彩花鸟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陶瓷艺人,诸如景德镇有名的“珠山八友”,他们既是景德镇陶瓷粉彩瓷的传统发展形态之终结,又是现代发展形态之开端。前辈们不断创新,大量的吸收其它的艺术形式,在借鉴和运用其它的艺术形式特征的同时,丰富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的表现技法和效果,为当代景德镇陶瓷粉彩呈现出了多种技法美感以及意境奠定了基础。其中,王大凡所创的‘落地彩’,毕伯涛别致淡雅之韵,刘雨琴所创的‘水点桃花’,程意亭的华丽重彩之神,都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陶瓷上的景德镇陶瓷粉彩画不同于传统的国画,主要是区别于材质。另外,在工艺材质方面,景德镇陶瓷粉彩瓷的绘画创作者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寻找到能很好的发挥并适合艺术表达和特长展示的陶瓷工艺技法与陶瓷艺术在瓷器上更能体现的方式方法。通过不断地对工艺、材质的挖掘和开发,思路的转变,创造出新的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瓷的特点和艺术语言。

一件好的景德镇陶瓷粉彩作品,要既能体现出作者高超的绘画技艺,又能显示出是以画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毫无疑问,一味追求装饰形式上的变化和工艺技巧的繁复,对于目前生活节奏非常快,竞争也日益激烈的现实社会,是人们所无法接受的。大多数人更需要那些回归自然、画面内容丰富的绘画性表现形式的陶瓷艺术。

当前,我们陶瓷艺术家面临着推陈出新的历史使命,不断辈出的陶瓷人才比比皆是,更应结合陶瓷这一艺术载体的特点,广泛吸收中国的多种绘画形式。中国绘画是民族化的艺术,是几千年历史传统所形成,且是在发展中通过各种经验所积累的。艺术本身带有继承性和具有民族性。我们应当将这种通过长期审美所稳定下来的技法,通过陶瓷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创作出更多题材新、意境新的优秀景德镇陶瓷粉彩陶瓷作品。

景德镇陶瓷的文化积淀


作为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我们是听着瓷都的美名长大的,可能就是由于我们生在这样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从小对景德镇的瓷器有着非常深的感情,所以在考上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义无反顾选择了最深爱的陶艺专业,从此,开始了我们的艺术生涯。回想当年,为我们的选择感到庆幸,现在身处这个古韵悠扬的艺术殿堂,感觉自身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景德镇手绘节节高陶瓷酒坛

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他的存在不仅仅是艺术史上辉煌的一笔,更加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最浓墨重彩的文化积淀之一,艺术陶瓷的历史意义甚至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外交史上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说到景德镇制陶业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年间,但那时的陶器制品只能称之为“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能自产自用,并不远销,所以那时陶瓷的影响非常有限,几乎并不为外人所知。然后经过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景德镇的陶瓷烧制技术渐渐凸显出来。

到了五代时期,景德镇成为了当时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并且凭其在白瓷高超烧制技术而奠定了自己在制瓷界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为以后景德镇陶瓷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时光荏苒辗转到了宋代,随着那时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陶瓷业的生产销售也出现一派蓬勃景象。那时,宋代全国有宫、哥、汝、定、钧五大名窑,而景德镇窑独创青白瓷的烧造,并以景德镇窑为中心,形成了并列于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龙泉窑等窑系的青白瓷窑系。当年青白瓷窑系影响面之大,在宋代六大窑系中居于首位。景德镇在宋代因创烧青白瓷器而独树一帜,而就是这时,得以用皇帝宋真宗的“景德”年号为镇名,从此“景德镇”称号享誉全球,也由此开始逐步走向全国的制瓷中心。

这时的景德镇制瓷也以近乎鼎盛时期,到了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间,元朝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对景德镇瓷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时景德镇在制瓷原料上已从原有的瓷土配方加以改进,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形率,并为日后大型器物的烧制创造了条件。元代景德镇瓷业发展的突出成就表现在青花瓷、釉里红瓷、卵白釉瓷以及红釉、蓝釉、孔雀绿釉等新品种的烧制成功。在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技术创新的重要时期,到了元代后期,全国很多瓷窑已经渐渐消失,而景德镇窑真正成为陶瓷制造业的代表。

历经元代至明代时期,景德镇已几乎成为中国陶瓷制造业的一支独秀。到明代中期以后,景德镇的瓷器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甚至外销瓷的数量也是巨大的,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尤其像印度尼西亚等地,经常有大批明代瓷器的发现,数量惊人,中东地区同样十分可观。

明代晚期,中国瓷器远销欧美各地,墨西哥在修筑地铁时还发现了明代五彩瓷的碎片。而高质量瓷器的代表便是宫廷所用的瓷制品,那时的宫廷御用瓷几乎全部由景德镇供应。真正代表了时代特征的正是景德镇瓷器。明代洪武年间设置了御器厂以后,为了满足宫廷用瓷需要,为追求最高水准的陶瓷制品,景德镇的制瓷业不断生产新品种,不惜代价提高产品质量,因而也带动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而民窑在此基础上,同样精益求精,到嘉靖以后,宫廷所需的御器——钦限瓷器,实际上是由民窑中“官古器”户烧造的。那时民间的中、上阶层居民,几乎都使用景德镇民窑所产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

到了清代,景德镇的瓷都地位比明代更为突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堪称盛世,景德镇不仅始终保持瓷都地位,而且瓷业生产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晚清六朝时期,陶瓷当数光绪御窑器最为精良。那时无论官窑还是民窑,仿古风颇盛行,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清末到民国,仿古瓷、美术瓷均有很高成就。仿古器沿袭旧制,继承中亦有创新。清末民初兴起的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文人派浅绛彩瓷,一改前朝华缛浓艳的面貌,追求一种简约淡雅的清新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此开创了陶瓷彩绘文人画派的先河。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0年)前后,文人派的新粉彩瓷便成为景德镇美术陶瓷的主流。

说到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就有必要举例一些代表陶瓷种类。景德镇的陶瓷至宋起发展壮大,其中宋朝以青白瓷为代表,这青白瓷晚清后又称之为“影青”、“隐青”等,其特点是釉色如玉,白中泛青。青白瓷的制作水平已超出当年其他南北名窑的制作水准。据现代测试,宋景德镇湖田、湘湖青白瓷标本瓷胎的白度达到76.5%,釉面透光度达到1.19%。为此专家评价:“宋代青白瓷不仅远远超过了越窑,使釉的质感达到了如玉的要求,而且也几乎具备了与玉器无别的质地”。

而提起精品陶瓷就不得不提青花瓷了,青花瓷不仅料色青翠艳丽,釉质莹彻透亮,而且笔触之间极富层次。青花瓷的发展至元代才趋于成熟,目前真正的元青花存世量极少,有着极其高的收藏价值。永乐和宣德时期是明代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永乐瓷以青花、鲜红釉和甜白釉最为著名,并新创了低温黄、绿釉彩瓷的新品种。宣德器更为成熟,品种大大增加,其发色浓艳深沉的青花瓷成为明代青花瓷之冠。这时新创的品种有斗彩、青花填黄、青花填红、洒蓝、天青釉等。成化瓷器是明代瓷器发展的又一高峰,其瓷质细润晶莹,薄如蛋壳,品种以青花和斗彩著称,此时青花呈色淡雅,别具一格,而斗彩在宣德基础上达到了明代的顶峰,其代表的器物有鸡缸杯、天字罐等。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后,珐琅彩瓷试烧成功。尔后又将画珐琅法逐渐运用到五彩中,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粉彩瓷。到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以后,烧制珐琅彩瓷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而由珐琅彩发展而来的粉彩瓷,其技艺也日臻成熟。雍正粉彩瓷,色泽粉润华滋,装饰精巧秀逸,显得异常柔丽高雅;雍正时期,首创以青花料在坯体上勾勒纹样,成瓷后进行釉上粉彩装饰,使粉彩的明艳、青花的幽靓争妍斗艳,相得益彰,更别具一番清俊华丽之美。雍正时期研制成功的高温窑变釉,绚丽斑斓,流光溢彩。

之后历经民国直至现代,景德镇的制瓷业,仍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景德镇的陶瓷涉及领域越来越宽广,不仅是日用陶瓷、观赏收藏类陶瓷,甚至工业航空航天类陶瓷都有着景德镇瓷器的身影。

各式各样的陶瓷精品,融入在中国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在工匠手中飞速旋转的轴轮上铸出一件一件半成品,然后在画工笔下用明艳绚丽的色彩描绘出唯美意境,在千年不息的熊熊炉火中烧制出“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的陶瓷成品,不论是陈列在展厅的橱窗内,还是摆放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都将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陶瓷的出现、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荣耀。千年瓷都,经久传承;瓷魂永存,代代相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