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 导航 >

山水意象在现代陶瓷绘画上的运用

山水意象在现代陶瓷绘画上的运用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现代汝窑瓷器的鉴别 现代瓷砖

2020-02-21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陶瓷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随着世界的科技发展和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除了产品实用以外,在陶瓷的装饰方面人们也慢慢开始关注。本文探析山水意象在现代陶瓷绘画上的运用,将陶瓷绘画与传统陶瓷都区分开拉,介绍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上的方式,延续它特有的艺术形式。陶瓷绘画不是单纯地将国画加入进来,而是在制作中不仅仅展示国画的技法,也是将陶瓷与国画的新结合点以及形成一种新的运用创作。

论述

1.1论题研究背景

近一些年来,景德镇的陶瓷市场有了很大的变动。十大瓷厂的倒闭,却换来小部分人的私人小作坊,其中就有陶瓷绘画方面的。逐渐,消费者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器形的设计,更多的是在陶瓷上做装饰或者绘画。例如《锦绣山河>青绿山水国画珍藏瓷由“当代艺术陶瓷教父”、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美尧先生亲自激情创作。瓷器大型而稳重,瓷身画面则是祖国山河,体现中国90多年来辉煌成就,并表达自己对祖国江山壮丽的赞美之情。但是其他许多从事陶瓷绘画创作的艺术家开始忽视山水绘画作品内在的精神品质,生产制作主动迎合市场的作品进入市场,对陶瓷山水绘画艺术追求造成负担。

1.2 论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其实专门研究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并不是很多,本文通过山水意象对陶瓷绘画上的运用研究,丰富山水意象作用的理论知识,使山水意象在陶绘上更体现其艺术价值以及艺术精神。

2必须了解的是山水意象的营造主要是陶瓷绘画意境的把握,对于它的研究,区别于传统陶瓷装饰,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为陶瓷爱好者提供些理论知识,并且起些指导作用。

1.2.2 研究意义

近年艺术市场的发展迅速,由于许多陶瓷绘画家注重市场利益,忽视作品中山水意象带来的艺术意义。从资料中了解到陶瓷绘画也可以成为陶瓷装饰,但是文人们画的山水意象并不是陶瓷装饰,而突出笔下的山水意境带来的艺术意境追求,本篇论文主要是研究山水意象对于现代陶瓷绘画上的运用,主要诠释山水的笔墨文意,让读者了解这是陶瓷装饰中的一种形式,更丰富了它的理论体系。

2、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的现状

2.1 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出现

在普遍的山水纹样中,大家所看到的多是以文人为主,山水为背景的画面。主要是为了衬托出人物的地位。但是正是因为这样,造成了许多山水画都有一个问题——“山小于人’。随着山水意象的需求,人们在画面中不断追求山水意象以及山水的韵味,所以现代瓷器绘画中更突出山水的分量,体现山水重要性。明朝崇祯时期的瓷瓶《青花郊游图》便具备了这过渡时期的典型特征。虽然瓷器画面上的人物仍然为主要的描绘对象,但是也在山石的部分下了功夫。己经开始较为细致地突出起了古木以及山石等山水元素。在诸多元素的组合构图上,也开始出现浓淡与层次上的变化。

景德镇熊国华陶瓷山水瓷板

在明清之后,山水瓷画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画种,在平常的青花或五彩瓷器上,画面各不同,都是独特的山水意象艺术。传统山水陶瓷绘画,主要以乡村中的树木、松石、明月为意象起风烘托,展示出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到了近代,山水意象陶瓷绘画主要以写意画作为主要创作方式,意笔交错多变。

2.2 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发展

陶瓷绘画属于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艺术语言以及审美都是完好的。陶瓷绘画展现事物的表现性以及能动性,强调错落的结构以及意象。所以包括山水意象陶瓷绘画在内,都要观察客观形象的色彩以及空间的处理。强调山水的特征和结构,加上国画的条理化法则,将客观形象调整成简化后的形象再画于陶瓷上。

山水画的陶瓷和纸都是不同的载体,也是艺术创作来说,它的形式和传统的中国画风格,但从形式和内容来看,无论是陶瓷,中国传统绘画风格表现,也可以称之为国画在瓷器上的体现。只是将颜料换成釉料,技法一样,就形成陶瓷绘画。

3、山水画在陶瓷绘画中的发展趋势

3.1陶瓷绘画的发展

近代陶瓷绘画兴起,也是带给陶瓷产业独特的韵味。但是创新方式受到瓶颈和方法上的不严谨等,使现代陶瓷艺术上并没用完全打开陶瓷艺术的创新格局。单单只是靠一些简单的心技法而期望有所突变,或者是模仿,导致现代陶瓷绘画上受到很大的艺术局限。现在陶瓷市场的不好风气造成模仿、价格比等,这对于陶瓷绘画也是有影响的,人们只追求陶瓷市场,消费者审美,却忽略了山水意象最重要的生命力,无法完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流露,使之丧失了山水意象的价值,也让陶瓷绘画失去了原本的韵味。

3.2 陶瓷山水意象的发展

陶瓷绘画与山水意象有着类似的联系,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山水意象给陶瓷绘画带来了新鲜血液,但也要注意物象的韵味。在绘画久远历史里,陶瓷不仅仅只是掌握国画的技法以及内容,更多的是吸取其工艺的艺术追求和价值。山水意象陶瓷绘画并不是作者主观想象出来的,而是与传统国画中一样,是将文化蕴育其中,形式多样的一种方式。在现代陶瓷绘画中,山水意象的表现形式都是服务于形式结构的法则。

4、山水意象在现代陶瓷绘画上的运用

4.1什么是山水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画家先观察事物,移入主观感情,而后构思立意,象形为象,形成脑子里的初步形象。中国绘画的象形为象法则,包括意象法则在内,是表现性,是不似之似,是着眼组织结构和形象的记忆。它的特点是物象尚不确定、不清晰、不明确,表现“天人合一”的精神深度,这就是“山水意象”的旨趣。由于想表达的事物不同,当时创作的心情不同,或者考虑画面的空间感等条件,这就使创作家们直接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

4.2当代山水画在陶瓷绘画上的表现

陶瓷绘画与中国绘画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相通的,皆将作者自身想表达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之中,这边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寄托。举个例子,山水意象画面中的松石、水流等都让大家心生宁静,感受到莫名的舒畅。其实可以将陶瓷绘画看成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延续形式。陶瓷绘画不失丰富的表现力,再通过釉料以及瓷器造型传递除了新的艺术形式,也在其中找到了新的艺术风格。

4.2.1釉料分水运用

工笔、技法都是陶瓷绘画的重要运用,不单单是采用国画中的青山绿水。料色运用的多少就像国画中的墨分一样,这样才能在陶瓷绘画中展现出山水意象的景观和绚丽色彩。陶瓷山水绘画很有工艺美,它因在坯上作画,更讲求釉料陶瓷结合完整地体现出山水意象,作者情感的流露。画面不在于多,有淡有烈、有实有虚皆采用分水技法。而在于陶瓷山水的釉料装饰性以及工艺性的艺术效果。

4.2.2形式结构

陶瓷画面结构主要有列称均衡、齐一、节奏韵律等。在陶瓷上进行山水意象的创作十分容易,因为二者有很多共同点。山水意象用在陶瓷绘画上一版采用虚实、开合等法则,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规律。但重要的是也要考虑到形式美,比如器型不同,就要好好安排山水比例,将山水画放在瓷器最突出的位置,采用暗纹衬托,突出的是作者创作心境以及丰富的效果。

4.2.3 意境情感

中国山水强调的主要是意境感,就是国画的生命力,山水意象就是作者的思想艺术境界。陶瓷山水画法常采用夸张、概括、简化,不单单只是看画面中一棵树或者一颗石子,更多的是通过画面的诗情画意表现作者的心境,所以说,陶瓷绘画中的山水意象更有诗意,更能流露出作者的理想境界。

5、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多元化

在中国文化组成部分里,山水画一直占主体分量。中国绘画体系所传承的精神,正是久远以来的人文情怀。创作家们注重自身的个性艺术,展示出丰富的作品魅力: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进行对比和结合,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寻找将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地位提高。多元摸索的自发局面在长时间的尝试下,不断有新的问题由口益增长的商品大量袭来,所以既然避免不了山水瓷画边界的模糊,但总的来看,这是在对国画艺术以及陶瓷艺术的传承,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山水意象气派。

现代山水风格与古代山水风格不同的是灵感来源。现代的灵感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是希望借用西方大胆浓烈的创作手法来冲击着传统的青山流水的元素而打破传统,这是勇敢的探索。

当代山水瓷画形式丰富,但也有相同点。总的来说不会限制任何形式,扩展审美的能力也可以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改变传统陶瓷绘画中的挤压思维或遮蔽的感觉空间,尝试着将以往山水陶绘没有考虑的范畴以及多余的艺术形态语言和制作材质与方式,将新山水意象独特韵味应用在陶瓷绘画中带来前瞻性和敏感性是被大家所反映的。

6、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的创新

陶瓷绘画不是单纯地将国画加入进来,而是在制作中不仅仅展示国画的技法,也是将陶瓷与国画的新结合点以及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创新意味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往往是新鲜事物,前面讲到山水意象的发展以及多元化等,都是为了启发现代人对山水意象在陶瓷绘画中的创新思维。片面追求陶瓷市场的利益,是扭曲创新的本意。

6.1学会对陶瓷材料的运用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始于材料的运用。实践是一定要的,但要大胆的尝试任何想到的形式去改变。每一个陶瓷创作人都应该熟悉材料,利用理论知识去开发。

6.2构图的创新

不能仅仅突出山水意象的部分,更应该与器型完美的结合。根据实际的情况,处理方式也不一样,例如:开合、远近虚实处理进行构造。

6.3扎实积累

山水都是从大自然的描绘得来的,所以山水意象的基础课程就是写生,也就是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不能为了一个目的而去学习,这样反而会落后。只有当你的知识足够扎实了,才能在这个积累的过程尽情创新。结论

山水从纸画到陶瓷,整个画面的灵魂是以创作者的情感为主。国画中的山水意象只需要笔墨一挥,而陶瓷还需要经过高温烧窑才能出效果。是将一种文化与火的结合。虽然山水意象不能像工笔一样细腻,但是在这个陶瓷大家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山水意象的技法是得到认可的。

而现在陶瓷绘画中,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迎合市场需求,或者模仿他人。而我看来,好的作品应该是标新当代文化的,让人的思绪随着画面而飘动。单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只会让自己的创作路子越来越窄。现代陶瓷绘画困境就是模拟绘画的效果。今天,模仿陶瓷装饰是不被任何条例所允许的,我们必须扩宽新思维,将时代创新点以及山水意象的新技法结合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到真正地用心交流艺术,用心感受艺术,再通过作品反映。

编辑推荐

论现代陶瓷绘画


中国传统工艺博大精深,技艺精湛,凝结着高超的集体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优秀组成部分,凭借其丰富的造型、奇妙的釉变、多样的装饰和精湛的绘画技巧,成为文化史上一朵奇葩。

陶瓷绘画是泥、釉、坯、瓷胎、色料、火与绘画结合的艺术。现代陶瓷绘画以特殊的陶瓷材料作为主要创作媒介,在二维的瓷板或三维的器型表面上,运用线条、色彩、形态等陶瓷绘画艺术语言,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表现与构成组合,通过设色、造型等手段在瓷器坯胎上塑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传达创作理念和精神内涵。自清末以程门为代表的皖南新安画派开创了瓷上绘画的新形式至今,瓷上绘画从未间断并延续发展着。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与其它绘画艺术门类同属造型艺术,寻找它们之间形式的普适性,用现代设计中抽象的造型形态元素点、线、面、色彩、肌理及其法则可以全新地阐述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作品的内在形式及其形式规律。同时现代陶瓷绘画有别于其它绘画门类,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这种独特性在于现代陶瓷绘画不仅要受陶瓷“器”的观念和工艺性的制约,还必须根据立体器型旋转的特点,考虑对画面形象的大小、瓷的留白以及画面整体性的把握,也就是大小适合、黑白处理、通景、开光等的特殊形式的认识。时代的发展要求陶瓷绘画表现新的内容,其新的内容也需要以新的形式来表现。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传统陶瓷绘画中单一的中国画审美表现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创作的需要。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创作者通过对陶瓷器型、材料、工艺的充分了解与掌握,对形式法则构成元素的表现以及组合规律的理解认识和审美把握,创作出有意味结构的陶瓷绘画作品,达到瓷与画完美结合的精神自由表现。

陶瓷绘画也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陶瓷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即所谓的绘画主题。陶瓷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艺的体现。陶瓷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依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愈强愈具特色,所以,对陶瓷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然而不同的艺术家对陶瓷绘画语言有着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陶瓷绘画史,青花、古彩、粉彩、颜色釉等绘画形式的出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青花庄重大方,雅俗共赏;古彩色泽坚硬,强烈明快;粉彩粉润柔和,秀丽雅致;颜色釉色泽艳丽,五光十色等。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陶瓷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态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艺娴熟。他们擅长表现色彩,注重色彩的表现,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在色彩的表现中,他们很好地运用了陶瓷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瓷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依然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瓷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

陶瓷绘画是以中国画技法为基础,也像国画那样讲究构图,色彩的浓淡,内容的层次与结构,山石的皴法,花鸟松梅竹的勾勒,人物衣褶与神态的表现。陶瓷绘画不像西洋画构图那样以焦点透视来左右整个画面,它在画面上近大远小扩大与缩小全凭作者主观安排,在山上面重叠着画山,后面的树根可以画在前面树的顶上,这些错觉,都视为正常。山水画如此,人物、花鸟画也是一样,画面构图上,景物只随着作者感情抒发需要而任意安排,不受一个透视点制约,习称散点透视。这是一种自由,画家只须注意构图的匀称和装饰效果就可以了,陶瓷人物绘画的画面上,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里出现的人物,比例大小是以其社会地位的卑贱分大小,主人与佣人站在同一空间成了“大人”与“小人”,这不仅是不讲究透视的缘故,更是由于封建社会尊卑思想的反映,使反映真实生活的民俗画,变成了庙里壁画那样,画面上出现的这些物象,其组合聚散,是由作者主观经营,物象间的相互距离和遮掩,没有什么透视法则来左右整个画面,容易发生互相孤立,少遮掩呼应,缺少景深感,这些是它的弊端。

然而事物总是有其利弊的,以中国画为基础的陶瓷绘画,不讲究透视规律,但可以上下左右,不受时空制约,任意挥洒,使创作有了更大的自由。一幅瓷板中堂可以画出山外有山的境界,一件瓷瓶可以画成长江万里的景色,但画一张桌子常常使人感到近小而远大,而显得不太顺眼。画者习惯从自己的视界出发,把视野理解为越远越大,一览无余造成近小远大的错觉了,因此,国画的散点透视,是一种以作者为中心,不固定在某一个点上出发,任何角度都可以反映山川的面貌,这与西洋画发展到抽象派后所说的三度、四度空间有异曲同工之致。所不同的是国画还是以具体的形象让大家看懂和理解,抽象画则不然,它不考虑这一点,作者只管抒发自己的感慨,不考虑任何具体形象的刻画,仅是表现而已。由于中国画夸张乃至变形总不离其根本,所以有些喜欢写实的画家便可以汲取西洋画透视法的原理,在前后遮掩的关系上更符合生活常理。我觉得陶瓷画面中没必要有一个透视散点,这会失去我们原有的传统和风格,但在部分明显不合理的近小远大的所在,作合理的调整也是可取的。因为陶瓷绘画不讲究焦点透视,表现聚散藏露较之西洋画就相形逊色。“藏”与“露”往往牵涉到物体间相互遮掩关系,产生透视景深感觉,尤其“藏”能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和魅力。所以,画家的才华不仅表现为会“露”,更主要的是表现能“藏”。这“藏”是更好地显示“露”。只“露”不“藏”,显不出丰满,只是一览无余。有的画面,画得很多,只有繁复而无丰满之感,相反有些画面并没画太多的东西,反而感到是无限的丰富,这就是因为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藏”的效果。齐白石画虾,从不画水,而虾在水中活动的情景宛然如实,不仅水的透明度,而且水的阻力、压力都能感觉出来,也就是凭借虾体墨色的浓淡变化和须、足等在水中行进、跳跃时所特有的情状来体现的,似这样的“藏”,当然就是作品的重要内容;又如空气,本是无形无色,可以说是大自然的“藏”,但它却又充塞于整个苍弯。当它运动起来,展现力量的时候,则摧屋拔树,山崩海啸,其力度何止千钧。如果表现在画面上,通过枝干、花叶的倾斜、摇曳等形态,同样可以领会它的存在,甚至还似乎听到呼呼的风声。所以“藏”的作用不可小觑,“藏”的处理不可轻率。“藏”是一种艺术的减法,是减去一切多余的形象,而又要产生更丰富、更突出、更无垠的感觉,这就要靠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擅于取舍的魅力。一般画家都是在画面的主要部位画上主要物象,主体突出,使欣赏者一目了然。而任伯年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最生动的物象掩藏在花叶、树石的背后,也就是不起眼和不惹人注意的部位。这种欲擒故纵的“藏”达到酣畅的“露”,实在比将主体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高明得多,巧妙得多。一幅画“藏”得巧妙否与画家的人品有着密切联系。“藏”是含蓄,是深沉的气质在画面上的反映,是画家外功夫及自身修养的流露。所“藏”之处绝不是与画面无关的白纸,而是作者诱导观者神游遐想的重要基因,是作品容量最富蕴涵的部分,因而也是最能体现画家才识情性的部分。凡此种种,一句话,一切布置都要见其天然本性,不可因奇求奇,强扭硬掐,繁雕褥琢。通过以上论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看到构图的“藏”与“露”在陶瓷绘画中的重要性。

伴随着时代发展,现代陶瓷绘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装饰艺术,它也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从产生到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体现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

陶瓷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


陶瓷山水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受传统的中国画影响,汲取纸上中国画之长,融会贯通,使得陶瓷山水绘画有着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这是先辈陶瓷艺术家们聪明智慧的结晶,是辛勤耕作努力实践的成果。随着陶瓷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法更加充实、完善、科学,使得享誉世界的瓷画艺术有着瓷上国画之称。

景德镇名家艺术花瓶王云喜手绘山水

一、陶瓷山水绘画艺术的源泉

当你在赏析一幅陶瓷山水画时,总会有种感觉,好像是在欣赏中国画。确实如此,陶瓷山水画的问世与中国画有着不解之缘。就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而言,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也就是说以不同的材质来表现国画的技法及神韵,简而言之就是陶瓷国画艺术。尤其是陶瓷山水画的创作,国画表现技术手法可以说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陶瓷山水画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哲理和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隋、唐两代中国画注重的水墨重彩、两宋的工笔极致和兼工带写意的初创、元代笔墨法山水画带来的繁荣,在明、清两代已达空前鼎盛,这一切的一切对陶瓷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说陶瓷绘画艺术是伴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例如最典型的陶瓷水墨青花艺术,一眼看去几乎与中国画的水墨画如同一辙。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特有形式,它运用单一的黑色来描绘形象,这种特殊的表现方法正影响着青花单一色调的绘画艺术。青花瓷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重大发明,从元代开始流行。起始是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后通常运用写意的手法,这种手法蕴含着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使青花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她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用单纯色彩来表现丰富内容的艺术。虽然它们之间相像,但是两者也有着本质性的不同,雖性质不同,但融会贯通。

景德镇陶瓷名家手绘青花山水瓷板画

二、山水画的诗意美

山水画的意境美需要画家苦心营造,但这并不单纯地只是画家单方面的感受,它需要得到一种互动,即是指画家和观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山水画家通过绘画的方式“缘物寄情”,在有限的画幅空间当中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营造出超脱世俗的氛围;让观者既能够体会画面中的景致和意境,又能够透过画面延伸出一种无限的意境,从而使观者得以涤荡胸怀,脱离一己之小我,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诗情画意”是陶瓷山水画表现意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文入画家很注重的一个方面。绘画的诗意画是一种美学境界,而不是浅薄的画像诗,诗像画。唐代的文人画家王维,他的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诗和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宋代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近代陶瓷绘画名家“珠山八友”他们绘画的共同特点就是:每幅画面中传达出浓浓的诗意,别有一番韵外之致,画外之情,显示了一代文人绘画的境界。诗歌是通过文字的方式使人获得联想的空间,绘画的诗意性是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给人,然后使人感受到诗一般境界的联想空间。诗歌和山水画作为独立的两种艺术形式,其相互关系是复杂的,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在一定条件下超越其表现方式的局限性,达到内在的交融和统一。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雪景瓷板画《寒江独钓图》题诗: “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矶。浑然冷不觉,把钓独忘归。”写景写情,孤绝飘逸。整幅画以白雪皑皑为主调,画面以诗点题,主题明确,营造出雄浑稳重,磅礴大气的意境。汪野亭的粉彩瓷板画《朝阳峰项散明霞》尺幅千里,烟云满纸,题诗: “东风先已到农家,携杖闲行玩物华。桃李满林云满谷,朝阳峰项散明霞。”别具怀抱,余味无穷。八友们都善吟咏,时有佳篇,常常用诗句描写画中之景,画外之意,抒写自己的情愫,做到诗、书、画、印相辅相成,把瓷画艺术提高到笔墨形式展现之外的高度,独显诗意美。

三、山水画的特性

陶瓷山水画的特殊性是创造形神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既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例如山水画表现的景物比较大,相对说,透视关系不能大。你要画泰山,但你近处有一棵小树,按透视来看,它可能比泰山还要高,这怎能表现出泰山的雄伟?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常常在一些拙劣的风景照片中看见这样的构图。所以画大场面时要把透视关系缩至最小,最好把中景作为近景,这样近大远小差别就会减少。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

构图上,则较人物画、花鸟画更重“势”与“开合起伏”的表达。“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这表现了山水画中在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各种皴法和点苔法为笔法之要素;而墨法则有“染”、“擦”、“破墨”、“积墨”等种种手段,笔墨交融,有力地影响了其表达感情、状物写意的功能。

山水画特性的结构同写文章一样,段落结构,组织安排,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眼前的景物,只是一个局部,而一幅画,则应该是一个整体,是集中、提炼、概括而来的。好比布阵,是将自然的素材,经过艺术加工,使之有条理,在画面上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

陶瓷山水画的艺术特性与其它绘画艺术一样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是相互影响和借鉴,在思想上体现时代精神,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成为陶冶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艺术品,成为建设具有民族风格和特色的彩瓷艺术。作为工艺美术创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社会职责感与艺术修养,必须坚持深入实际,多写生、勤速写、苦练艺术眼力,做到身动、心动、手动,达到眼容心灵所感,手动随心所欲,所画景物形象使人触目,独成一格。

陶瓷山水绘画艺术它是多方面学问的综合,因此作为绘画者还需多读古人画论,看古今作品。除了山的脉络之外,平地横坡、林木、水流、村舍等都要顺势自然。“理路之清,由近低而高远。景色之备,从淡简而绸寥。……目中有山,始可作树;意中有水,方许作山……”, “路有出入,水有来源。”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了,你才能练就绘画之功,创作的作品才会“有滋有味”。

陶瓷酒坛山水绘画意境创作


陶瓷酒坛山水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主要形式有豪放、柔和之分。豪放的人追求气氛、气势。力求给观众表现出一种强大的震撼力与冲击力;柔和者则追求韵味、清雅,情感含蓄流露于画面的同时,带给观众一丝丝惬意的清凉,也是作者的思想情怀。

一、选材精心,师法自然

情感的特征,折射着作品的精神面貌,要想使画面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其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用心去画。作画时必要工整、要静心、要静气、要慢、要投入、要入境,品悟其道,善于将艺术家们特有的艺术性表现展示于画面,以求达到现实与情感的完美交汇。

在创作体裁的选择上,如巍峨的山岭、涓涓的小溪、亭亭玉立的荷花、娇滴滴的牡丹花、淡雅的秋菊、幽林中的小鸟等,都是画家喜欢选择的题材。古语有云,一叶知秋,一木知山林,从大自然中,画家是在品味常人熟视无睹的妙美,再将它们用心灵进行“净化”,用恰当的绘画语言、完美的绘画手法展示于世人。这其中的无声之乐、无丝之炫,恰是艺术家们将其温柔特性用笔尖表现于瓷上的首选。

由于艺术家们特有的对自然与生活细腻、独特的感受,所以在进行创作时便可信手拈来。画家在每一幅作品的创作题材中,无不将其与之俱来的天性蕴含其中。这些不经意间感悟到的自然点滴,都将是亲近自然、诠释自然的最好表述。

陶瓷酒坛山水画强调笔墨情趣,强调画面的意境。山水画采用夸张、变形、概括、简练的手法来表现对象。在描绘对象时,不以表现对象真实为目的,而是借助笔墨,以达到画面的诗情画意为最高境界。因此,陶瓷酒坛山水画山水要比真山真水更美,更符合诗意,更符合人们的理想境界。

二、个性风格,笔墨传情

陶瓷酒坛绘画作品中首先要蕴含书卷之气、灵敏之气,要包含人的品格、气质及个性,作品要诠释出画家当时的心理活动,这一切均来源于画家当时的心态。无论画家此时的心态怎样,有一点是不能忘却的,那就是创作风格。

在艺术界,越有个性的作品价值也就越高。陶瓷酒坛绘画作品的个性也是画家本人的个性,是其气质、性格、学识、修养、品格及观念的统一展现,是多元化的糅合体,各个元素缺失不得。要做到在主宰自己艺术的同时,又能带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去变化自然、营造自然。

色彩笔墨在山水中的形象创造,自然风貌被意象经营为“林泉”境、“丘壑”意。主观情势与程式意味的注入将自然重构成笔墨意义上的“胸臆山水”,元四家中,王蒙的“仓郁幽野”,倪瓒的“孤岸疏林”,清四僧中八大的“秃林荒丘”、弘仁的“世外清寂”等山水意象都是画家运用笔墨程式、婉转情思的形象再造,陶瓷酒坛绘画意象造型思维是一种个人意识财富。画面色彩的取向与营建,和画家的性格有关,也跟艺术风格有关。色彩的使用是附于开而助于形的表现,为了将画面表现得更佳而为画面赋予色彩,而不是为了设色而设色,所以在色彩的使用上要用心。色彩在陶瓷酒坛绘画中无论是浓重的渲染,还是飘逸的轻描淡写,均要追求色彩的恰到好处。

如中国陶瓷酒坛艺术大师汪桂英的作品,她的粉彩山水瓷画,既得其父遗韵,又借鉴西画技法,广采山水画名家名画的画风画技,其构图简洁明了,意境宁静高远;用笔或不拘成法,雄浑豪脱;或工致秀丽,细密精妙。写意工笔,各有所长。她的色釉综合装饰,气韵生动,形意自然。她在陶瓷酒坛造型和装饰设计结合上,长期实践,苦心探求,作品型巧画面美,技法圆熟,笔法纤秀。

三、注重人生实践价值的艺术追求文化超越

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追求的是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道家追求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所以山水画多以清闲淡雅为主。

艺术家们作品画面上展开的一切,或眷恋,或创痛,或欣喜的情绪吐露,是画家内心或潜意识中激越而又纠缠不清的感性心力的直陈。这种绘画追求,比之对概念的阐释或事件的记叙,更贴近绘画的特征,且有更高的要求。

在作品的表现上,要赋予自然人格、情感,让自然的生命在瓷上继续延展,继续生发。画家个人的艺术修养来源于平时的日积月累,它需要汲取绘画理论、书法、文学等诸多学科的营养,将其为我所学,为我所用。以此达到技法、理论及个人艺术修养的完美统一。

四、结语 艺术如诗,需要用心去经营。只有画家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所要描绘的意象之中,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情溢于水的最佳意境。诗与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苏轼称王维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舜民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与画既有表面的结合,又有内在的结合,表面的结合体现在依诗作画与为题诗上,内在的结合体现在诗画意境上的结合,结合得好,相得益彰。这样才能说是画如其人。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


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我国陶瓷山水画的发展源远流长,始终占据首位。我国的陶瓷山水画源于晋,最早依附于人物画,但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变与发展,逐渐独立成为传统绘画中的最重要的一支。经过长时间的洗涤和锤炼,出现了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传统与现代,它们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独树一帜的特色。不管是同还是异,都需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不断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与现代的千丝万缕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题材都是来源于自然山水,画的内容所表达的是作画者的心境和感情,很多时候传统与现代是一样的。很多创作观念和技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比如说笔墨技巧。笔墨是表达画家主观心声的艺术语言,不管笔墨如何变化,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它都只能随感情而生又随感情而运转,情变则发变。当然,笔墨也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只有吸取传统陶瓷山水画的精华,弃其糟粕,现代陶瓷山水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二、传统与现代,创作观念的较量

传统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观念讲究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而现代陶瓷山水画强调形式、个性。传统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者首先推崇以形媚道,以形写道。在六朝时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提到“山水以形媚道”;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传神的观念,王微也在《叙画》里指出“行者融灵”,此灵既神。“以形媚道、以神写神”是陶瓷山水画发展的相对比较客观表现对象的阶段,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属于客观结合阶段,最后“怡悦自我,陶冶性情”是偏重主观表现阶段,自然对象和笔墨技巧已成为抒情达意的载体。

而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观表现在为再现写实,强调形式和个性,重在表现自我。随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者更加追求创新,追求独出心裁了。与传统陶瓷山水画有一些相似之处,但随各个时期观念的转换发展它也是呈螺旋上升趋势的。

三、传统与现代,技法的较量

不管是传统陶瓷山水画,还是现代陶瓷山水画,它们涉猎的内容比较多,绘画技法也很繁复,诸如:树法、山石法、云烟法、水流法、点景法、设色法、章法等。

传统陶瓷山水画的技法比较封闭、保守,趋于程式化。它的技法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山石的皴法上,有荷叶皴,披麻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大、小斧劈皴,折带皴,卷云皴,雨点皴,豆瓣皴等等。可以把它概括为三大类:线皴(以披麻为主)、面皴(以斧劈为主)、点皴(以豆瓣、雨点为主)。而现代陶瓷山水画的技法比较开放、创新,因而是灵活的、多变的。现代陶瓷山水画的技法比较多,没有特别集中使用哪一种。在现代陶瓷山水画中,经常多种技法同时使用,对不同的景物应用不同的技法,这样不仅可以使画画得更好更美,而且会增加画的美感。

四、传统与现代,美的较量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在美的较量上,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美,主要表现在外象美、诗意美和空灵美上。

外象美在传统的陶瓷山水画中,是用淡淡的水墨,勾勒出宁静悠远的画面,表现出人与自然完美统一的追求,即摆脱世俗、在大自然中彻底放松身心的遁世精神;在诗意美上,美在抒情,美在写意,美在表现。虽无题诗,也富有诗的意境。诗情与画意交融,大大加深了传统陶瓷山水画的意境。正是诗意美使得陶瓷山水画具有“韵外之致”、“境外之情”;在空灵美上,传统陶瓷山水画的最高追求,并不是繁芜复杂的世界,而是人与自然相融合、和谐共存的境界,这点与中国讲究“温柔敦厚”的传统文化是相统一的。在艺术特色上,传统陶瓷山水画也有很多不同于现代陶瓷山水画的。首先,它的奇,既强调多样性和统一性,多样性即反对平铺直叙,反对景物雷同,不讲究对称,讲究与众不同。其次,它的远,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追求一个“远”字,可以打破了光阴和时间的限制,使画的效果达到新的境界。

传统陶瓷山水画与现代陶瓷山水画,不管你喜欢哪一种,都是可以的。它们的艺术特色,它们的技法,它们的美,虽有不同,虽有比较,但是正因为这些,才使我国陶瓷山水画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受人欢迎和喜欢。

现代陶瓷绘画发展的必要性


一提起陶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景德镇,联想到陶瓷绘画艺术,为什么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如此让人瞩目,无疑,这与老一辈艺术家的崇高艺术追求和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陶瓷绘画艺术是一种在陶瓷载体上的艺术实践活动,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在瓷器载体上完成精神、传达、内涵的任务。由此,笔者想借此文谈谈我对陶瓷美术实践的感悟。

一、陶瓷绘画的表现手法

综观有史以来的中国陶瓷绘画发展,其绘画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中国画的没骨法、工笔画及写意画和西方的许多画派的各种绘画技法等,在陶瓷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故瓷画有瓷上国画之称。使用陶瓷作为载体进行中国画创作,具有独特的瓷型与绘画的统一性,这是国画与陶瓷美术结合产生的升华。如清末明初的珠山八友,他们开拓和创新了陶瓷绘画表现手法,别开生面地创造各类适应在陶瓷上表现的笔法和皴法,将国画的神韵融入陶瓷创作中,使瓷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陶瓷绘画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对陶瓷彩绘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且也对传统“文人画”作了一些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从而使陶瓷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其独具的特色。

从陶瓷绘画的特点中,特别是青花因为其接近水墨画的效果更是可以用作衬景,或者远景的朦胧效果。古彩的彩色鲜明透彻大面积上石头的颜色,粉彩作为釉上彩的一种可以在画面中产生出一种淡粉的美感。新彩作为一种接近油画效果可以作为主体的表现精细的翎毛,各种不同手法表现同一画面中的不同内容。让观众们在欣赏画面时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画面的美感。不仅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而且更好地表现画面,因此,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将有望成为未来艺术世界的主流。

二、陶瓷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一幅画中能让欣赏者感觉远景、近景以及特写,这就是绘画的透视特点,作为陶瓷艺术的创造者,透视原理应用的如何,这也是检测画者素描写生的基础知识修养的关键。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二线五点三透视来完成,二线即;视平线、视中线。五点;即心点、视点、天点、地点、消失点。三透视即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以上二线五点三透视应是素描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就拿透视规律来细分吧;一点透视就是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素描的透视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素描应用的好坏,决定着绘画造型的与否。

三、陶瓷绘画的语言形态

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会借助线条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感受的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般苍老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而在陶瓷的特殊材质上;陶瓷本身这光滑而细腻的胎质就不同了,光滑的表面使之落笔不稳,坚硬的表面并不像宣纸那样的吸水和有附着力,烧出来的颜色和质感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中国陶瓷绘画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陶瓷作品。这种代代沿袭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己成为中国所独有的陶瓷绘画语言。

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点、线、形、光、色彩。“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对于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点是一个很好的着手处。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既可以被表现出来,也可以被暗示。它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之处。点,在东方哲学中,具有最大的内张力和最大的延展性。从点出发,可深入、可辐射。点一一解释一切,代表一切。“线”:线可以被描述为点的运动轨迹,它是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着划线的人或物的精神。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的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这每一条线正如同每一位画家或书法家充满个性的、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在视觉艺术中,线条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极富有意味,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功用表现尤为突出。事实上,陶瓷绘画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来取胜的。线条的运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与抽象性。线条形状各异,功能有别。“形”:形是关于一种被视为平面的存在形式,即一种二维的空间区域或平面是一种剪影或阴影形式的外观。当一条线勾画出一个区域或当一个面积表面的颜色或肌质发生变化时,其面积与周围的面积相分离,形便成了可视的存在。千变万化的形可被概括为两大类,即有机形和几何形,虽然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在自然界大部分形是有机形,它是柔和的、轻松的、曲线性的和无规律的。在人的视界中最普通的形是有机形、生硬的、刻板的、有规律的,而且常常是长方形的。总而言之,形这个词表示了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所以又称为视觉形。另外,光与色彩也是绘画艺术最主要的造型因素。点、线、形、光、色,作为绘画艺术的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在绘画实践过程中任何顾此失彼的表现方式都会有损于整体美。

观照陶瓷绘画中的情态与语言形态,艺术家们总是寻求绘画观念和语言上的转型,不断地扬弃着自己绘画语言上那些不纯净的和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东西,从而在陶瓷绘画语言、绘画图式、绘画动机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形态。完善和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成为艺术家们的孜孜以求,不停地探索绘画形象与象征符号的关系等问题。现代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在多层次上探讨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人类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陶瓷绘画语言的构成除视觉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层面上看绘画语言也是一种精神产物,绘画本身也传达了一种观念,陶瓷绘画不应只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

陶瓷艺术品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是艺术家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范围、不同的表现工具、不同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不断地丰富人类的艺术追求。

青花传统工艺与现代陶瓷绘画艺术


我国青花发展历史悠久,在元代直至当代的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面貌,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青花传统工艺,形成了多姿多彩、独具魅力的青花瓷文化,成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种。时至今日,青花瓷传统工艺仍然得到继承与保持,并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得到广泛地运用,古老的工艺永褒青春与活力,展现出蓬勃生机。

吉祥如意青花瓷餐具

一、青花传统工艺源流概说

青花瓷萌生于唐宋时期,不过其真正的成熟是在元代。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蒙元帝国的强大使得我国与中东地区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从而使中东地区绘制青花所用的苏麻离青料得以引入中国,并在景德镇运用于青花瓷制作中。采用苏麻离青绘制的元代青花瓷发色鲜艳,并具有较强烈的晕散效果和铁锈斑。铁锈斑本是工艺缺陷,却成了元青花的独特魅力之一。

明代时,青花瓷已经跻身于主流产品的地位,其发色既有幽淡者,亦有鲜艳者,同时,分水技法开始成熟起来。

清代康熙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巅峰时期。分水技法达至顶峰,采用特制的分水笔蘸取浓淡不同的色料,使纹饰产生各种不同的色调,从而达到与“墨分五色”相类似的效果,颇为美观。清康熙以后,青花工艺开始衰退,特别是乾隆以后衰退情况更为严重,传统青花工艺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清末民初时,一种艳俗的被称为“洋蓝”的工业钴料也被引入到青花生产中。民国时,以王步为代表的一批陶瓷美术家绘制出极具文人气息的青花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当代,青花瓷依然是陶瓷艺术的主流产品,特别是近些年,在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红遍大江南北以后,青花瓷更是名声大噪。当代青花在工艺上基本保持传统特色,但在陶瓷绘画艺术的具体运用中则与时代紧密结合,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审美特征。

二、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运用

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运用仍是相当广泛的,这表现在:首先,珠明料等传统青花料仍是现代青花瓷普遍采用的青花颜料,因而在发色上与传统青花料并未有二致;其次,传统分水技法尽管出现衰退,但其运用依然普遍;最后,在综合装饰风行的当代,青花瓷与各种釉上彩、釉下彩都可以综合运用,以产生更为丰富而独特的艺术效果。

近几年来,在青花艺术界有两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学院派青花瓷艺术家的崛起。其中坚力量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主导的各美术院校陶艺系师生,以时尚而前卫的思想改变着青花艺术;二是外来艺术家跨界进入青花艺术界。其中不乏精于传统中国书画的书画名家,带来了更为深厚而扎实的古典文化气息。

正是这两大群体的介入改变了青花瓷的传统面貌,他们在努力学习和掌握青花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将青花瓷纳入到国内外更大的陶瓷艺术圈当中,大量融入新元素,从而使其在现代陶瓷绘画领域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三、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运用的意义

青花瓷从真正兴起的元代直至当代,其发展长盛不衰,并在漫长的发展时期始终蕴涵着传统民族文化品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传统工艺为保持青花瓷的民族性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青花瓷自元至当代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极强的适应力,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为己用的过程,如元明时期受到中东伊斯兰艺术与工艺的巨大影响,明末清代则受到西方艺术与工艺的深刻影响,因而青花传统工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吸收各方面文化影响向前发展的。因而在传统上创新是我国青花瓷的重要发展特征,因此,在现代陶瓷绘画语境中,青花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向现代化迈进也是完全符合青花内在发展规律的。

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保持青花传统工艺也是维持多元化审美面貌的必然要求。因为,在青花传统工艺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因素,如中东、西方等文化影响,如果将传统工艺完全摒弃,一味只接受西方的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观念,则青花瓷的多元化特性将大大削弱,而其艺术魅力也将大大衰退,因此,将青花传统工艺视为过时和僵化的事物将以摒弃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将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运用反映了我国陶瓷艺术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为现代陶瓷绘画艺术保持传统民族性和多元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青花瓷必将不断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并不断形成新的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