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新濠瓷砖 > 导航 >

风生水起:张婧婧的新陶瓷美学

风生水起:张婧婧的新陶瓷美学

新濠瓷砖 新中式瓷砖 新罗马瓷砖

2020-09-07

新濠瓷砖。

风生水起:张婧婧的新陶瓷美学

张婧婧是景德镇陶瓷艺术时尚化的一个缩影。

17岁那年,她从福建到景德镇陶瓷学院求学。之后,一呆就是二十余年。从一个外地人变成本地人,从一个学生变成学者,从秦锡麟院长的第一个研究生变成带研究生的女教授,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专业陶瓷艺术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师到今天的科技艺术学院副院长,这些就是她在景德镇20年的生命轨迹,就像一个泥胎放进窑炉里,高温之后成就了另一种生命,如同陶瓷般浴火重生。

1992年,她手持一张录取通知书踏进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校门,就没再离开过。这间从清末1910年就已建立的中国唯一陶瓷学府,某种意义上也见证了近一百年的景德镇。这一百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张婧婧说,这一百年是景德镇瓷从晚清衰退之后,重新崛起的历史,从传承到复兴,有工艺和艺术的层面,也有产业的层面,而最重要的可能是思想的传承与演进。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建立起来的大型瓷厂,现在基本都成为了这个城市的许多重要旧址。张婧婧的工作室就在其中一家老国营瓷厂的园区里。这座位于景德镇东市区曹家岭的老厂是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创建于1956年下半年,当时那里常有狐狼兔獐出没。传闻有人在此山挖出过黄金对鸡,故而被唤为金鸡山。一群工人进入荒山半年之后,原本为狐跳狼跃之地的金鸡山,就出现了车间与简陋的宿舍。由景德镇市美术社、雕塑社和试验瓷厂“三社合一”组建的工艺美术瓷厂,于1957年3月1日正式迁入金鸡山,580名员工全部搬迁到新厂工作。

这数百名员工里,包括当时在国内外陶艺界享有盛誉、后被瓷雕界尊称为“三老”的曾山东、何水根与蔡敬标。建厂初期的工艺美术瓷厂主要生产罗汉观音、福禄寿、关公等传统瓷雕工艺品。1959年,曾山东与他父亲共同创作的大型瓷雕《天女散花》被陈列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雕塑瓷厂在上世纪是风光一时的大厂。1992年的雕塑瓷厂掌舵人刘远长斥资300多万元将工厂修葺一新,开拓建设以明清风格建筑为主体的“明清园”,将从附近农村搜罗来的古建筑、石雕等老物件重新整合,建成为集生产、创作、接待、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新雕塑瓷厂”。后来一批陶瓷艺术家陆陆续续租用了厂区的一些旧厂房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到2005年前后,这里已经变成了地标性的景德镇陶瓷创意园区,张婧婧也就是在那个前后进驻了一间雕塑瓷厂的旧厂房。

“这里是陶瓷创意产业的前沿,所谓创意是有别于传统的,它可能源自于传统,而超越了传统;不是三国人物,也不是福禄寿,而是当代的美学和价值观。但也不代表这些新美学与传统没关系,相反,它的灵魂和灵感依然来自传统。”张婧婧探身到工作室的陈列架子上,从一堆坛坛罐罐中找出一个青白色的瓷器。她说,“你看,这是宋代的一个茶碗。”

她举着这个北宋时期的器物,让我大吃一惊,那茶托和淡淡的影青釉透露出隐隐的意蕴,即便是不懂文物鉴定,也能看出其不同于今的器物特征。她比划着弯曲的碗面,“它其实是一只烧坏的碗,碗口的变形像波浪一样,当时的工匠就当废品处理,扔在一旁或是埋进地里;但正是这个在其他人看来残缺的形态,在我看来却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

“因为不确定,所以美”。这种当代的审美视角,与中国此前数千年的美学,尤其是与宫廷御制风行之后的美学是截然相反的。这个残破而扭曲茶碗上美丽的弧线成为她脑海中闪现的一丝灵感,而对“水”、“风”等自然形态的感悟与捕捉更促成了这一系列作品的外在形式。这一组飘逸的弧形陶瓷雕塑因获得了2009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的铜奖而名声鹊起。这种用器皿的构思手法来做雕塑,很大限度吸引了观者的眼球、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她将之命名为“弧系列”。

2011年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委托为先后为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的贵宾室创作了一组“弧系列”作品,和英国设计师的会谈中,当她再次观看这只宋代茶碗时,她似乎在弯曲的茶碗中看见盈盈婉转的茶汤,在指尖划过的细微之处,不经意地波纹潺动,若风柔水旖,且慢且漾。那一个刹那,突然在她脑海里蹦出一个词:“风生水起”。

“这或许是禅宗所说的顿悟”,这个名字被认为与作品是合二为一的绝配。

那只扭曲的千年茶碗与张婧婧的冥想及当代美学完成了一次美丽的相遇。 “风生水起”的造型系列,随后也成为了张婧婧一个特别的艺术符号,在景德镇众多的现代陶瓷作品中特立独行,成为前卫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日本东京东京香格里拉酒店、上海丽丝卡尔顿酒店、广州合景喜来登、天津香格里拉等酒店先后慕名而来,将这个系列的新作品陈列在酒店的奢华空间里。

对于她来说,这类作品的不可复制特性注定了它们独特的气质, 但这种作品对于展示空间要求极高 , 与其卖个天价后沉睡在包装盒里, 她选择的是给作品制定理性的价格, 更重要的是,作品留存与展示的空间及面对的人群都非其它种类的陶瓷作品能够企及。

就像一只茶碗,它与水、茶叶和空气交融演绎出另一个无穷无尽而不可预知的生命世界。它像是茶汤在风中荡起的一泓涟漪。陶瓷的美就在于它不单是一件器物,它在烧制之前是一块蕴藏在山岭的与大地同在的泥土,过去的匠人或者说今天的瓷艺家,将这些泥土赋予了美的造型和色彩,然后在窑炉里,经过不同的气氛烧烤锻造,让色彩与泥胎溶合,成为一个离开大地的艺术品,然后这个艺术品与使用它的人开始新的生命历程。

在张婧婧的工作室门周边的旧厂房里,还有不少以当代美学为原点创作的瓷艺工作坊或商店,陈列着不少陶瓷学院学生的试验作品,各式各样的茶具和艺术瓷成为橱窗里的特殊风景,和传统陶瓷商店并行而立。张婧婧说1996年,她是第一个考取老院长秦锡麟的研究生,现在,她自己门下就有20多个研究生,很多研究生的作品也会在她的工作室里完成。从制陶七十二道工序到烧成瓷器,都需要试验,试验就是探索一种新的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美的东西就是当下的一刹那,被定格成时空中的一种永恒,或者完美或者残缺,但都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和领悟。

过去千余年,景德镇一直是官窑为主,所谓的官窑就是按照官府规定的审美规则来设计和生产的。传统的景德镇工匠就是按照官府的图纸,完美地呈现在器物上,烧出符合官府所需的瓷器。那是一个手工业的美好时期。而最近三十年市场化后,官窑的概念消失了。由定制来确定的审美需求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这比任何变化都重要,因为它决定这个陶瓷是否有价值,也决定景德镇从手工业者时代转向了艺术家的时代。艺术上的试验,将为审美的多样性发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张婧婧说,创造一种新的审美情趣,也许会引领一种新的消费形式的诞生。成为这个城市和行业孜孜不倦的探索者,是她从17岁那年的选择,也是注定了的宿命。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风生水起”


近日,记者在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风生水起”。1-3月份,新开工文化创意项目达4个,累计完成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7.6倍。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占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30.6%,比去年同期的5.9%,提高了24.7个百分点。

近年来,景德镇市文化创意产业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具有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市委、市政府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予以优先发展。以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为重点,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以御窑遗址为核心、里弄文化为特色,建设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全力打造雕塑瓷厂国际陶艺村、为民瓷厂、宇宙瓷厂陶艺创意谷、艺术瓷厂粉彩工场和建国瓷厂明清窑作遗存园的“一轴四片六厂”的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打造国际化、标志性的陶瓷展示中心,集中展示景德镇的官窑文化、民窑文化和近现代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陶瓷文化;重点打造“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

今年以来,该市以吸纳全国、全世界的陶艺家到此设立艺术工作室为突破口,着力打造面向全国和全球的创意经济城,为创意文化产业打好基础。目前,全球已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陶艺家在该市建立陶艺工作室近百个;国内艺术家也纷至沓来共建立陶艺工作室近千个。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达2900余家,从业人员达8000人。

景德镇创意陶瓷文化产业风生水起


国际陶艺中心亮相在即

在景德镇东市区,有一个徽派建筑风格鲜明的建筑群,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旅游陶瓷生产基地、景德镇市雕塑瓷厂所在地,被当地人俗称“明清园”。雕塑瓷厂结合企业改制,吸引境外企业乐天陶社和国内众多陶瓷艺术家入驻后,一件件创意陶瓷令人耳目一新,每周六在明清园旁开设的创意陶瓷集市也应运而生。这里不仅吸引了170多户成员入驻,创造了1000多个工作岗位,而且还让相隔不远的景德镇陶瓷学院老师、学子青睐有加,成为陶瓷创意集市上的“主力军”,让不少大学生实现了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

当地政府顺势而上,全力扶持这一创意基地的建设。2009年10月21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雕塑瓷厂正式揭牌,成为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与现代创意文化产业结合的成功范例。

三宝村变“陶艺村”

在景德镇南郊的三宝村,四周群山环抱,绿意盎然。潺潺溪水汇聚的水流将碾压瓷粉的水碓冲得转个不停。在黄土坯老屋中,肤色各异的老外在这里川流不息,个个兴致盎然地在这里进行陶艺创作,这就是人们称为三宝国际陶艺家村的所在地。

据“陶艺村”的主人介绍,从2004年景德镇举办首届国际陶瓷博览会以来,这里人气一年比一年兴旺,来自世界各地的陶艺家们来到这里,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能亲身品味陶瓷文化底蕴,艺术交流和创作活动年年都吸引了不同国家、地区的陶瓷艺术家。

国际陶艺中心亮相在即

近年来,一个个民间陶瓷文化研究、艺术创作专业院所相继成立,一个个以大师、教授个人姓名命名的工作室、博物馆的纷纷亮相,“法蓝瓷”、“乐天陶社”等一个个境内外知名创意陶瓷品牌企业的先后入驻,已经成为景德镇发展创意陶瓷文化产业的“领头羊”。

艺术需要交流,艺术家也不例外。能不能让三宝“陶艺村”现象上升到景德镇成为世界陶瓷艺术城的高度呢?2010年6月,一个以吸引全球上万名国内、国际大师工作室为主的全国乃至全球陶瓷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正式动工。这是以设计、生产、装饰、包装、销售、旅游、服务等一条龙的创意产业园。短短5个月,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已经封顶,今年秋季的第八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有望建成亮相。

目前,景德镇市提出,要以陶瓷创意产业园和国际陶瓷创意中心为依托,五年发展至10000家工作室,做大做强文化及陶瓷创意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双引擎的大陶瓷产业格局。

景德镇迎来“别样”春天 陶瓷产业风生水起


自景德镇全境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市之一四年来,该市生产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628.25亿元,比2010年增加166.75亿元,2013年1-9月,全市生产总值478.47亿元,同比增长10.6%。

景德镇作为一个资源型枯竭城市,在跳出瓷都看瓷都的思想引导下,近年来,着力发展大型市场,探索建设“陶瓷产业特区”,研究制定综合扶持政策并争取国家支持。工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不仅引进了一批好项目,还建设谋划了一批好项目。如在国家陶瓷科技城建设的指导下,注重陶瓷项目招商引资,在远红外陶瓷、纳米陶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等高技术陶瓷以及文化创意、精品建陶领域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

同时,大力发展以艺术陶瓷为主的文化暨创意产业,做好“陶瓷”这一文章,通过陶瓷产业扶持手工制瓷,创造国际奢侈品牌产品和艺术名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制造高档日用瓷;发展高科技陶瓷,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加快陈设艺术瓷的产业化,以环境安全和节能减排为前提,合理发展建筑和卫生洁具陶瓷。

通过举办瓷博会,培育好陶瓷外向型市场,夯实陶瓷产业高技术人才队伍,打造中国陶瓷产业发展高地。推进学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适应产业转移需要,依托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精品专业。

据了解,种种有力举措为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和秩序保驾护航。目前,陶瓷名坊园项目进展顺利,园内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全面开工。有19家企业签约,8户企业入园施工,启动了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另外,在发展老字号陶瓷产业的同时,景德镇注重航空,旅游等新型产业也逐渐发展。相关人士表示,景德镇编制完成了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初步形成航空产业“一城三区”的发展格局(“一城”即航空科技城,“三区”即研发创新区、装配制造区、通航产业区),同时抓住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顺利推进,并入选第一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全国人大代表张婧婧:建议在景德镇设立陶瓷知识产权法庭


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今年全国两会,适逢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又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婧婧回顾这一年的履职经历,张婧婧感触颇深。这一年,她的关键词是“关注民生”。她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会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我希望可以通过不断深入基层,调研考察,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百姓的获得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和人民去发声。”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时刻牵动着张婧婧的心。今年两会,她呼吁,加大社会突发事件影响下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社会上的心理机构应该设置更多的心理咨询人员,在我们的大中小学校也应该更多地设置心理咨询相关机构。”

记者了解到,今年两会,知识产权保护依然是代表们关注的议题。张婧婧在接受《中国江西网》全国两会融媒体访谈时建议,在景德镇设立陶瓷知识产权法庭,加强对陶瓷从业者知识产权的保护。

张婧婧说,一直以来,从业者,以及年轻的原创艺术工作者都深受知识产权被侵犯的困扰。景德镇在打知识产权官司这方面条件仍不成熟,一旦遇到此类案件,要去外地打官司,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非常高。最重要的是,违法成本太低,即使打赢了官司,违法者受不到严厉的制裁。“违法成本的低廉,造成陶瓷行业知识产权侵害案件层出不穷。”

为此,张婧婧建议,在景德镇设立陶瓷知识产权法庭。“请熟知陶瓷行业背景的法官来处理案件,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从业者的知识产权,有利于行业发展,以及助力陶瓷行业传承创新区的快速发展。”

新瓷器里的新中国 中美学者眼中的景德镇


一艘象征瓷器贸易的船,被放置在用青花瓷碎片拼接成的盘子上,寓意由文明的碎片拼接的世界版图上,承载着瓷器贸易的航程。这是原哈佛大学陶艺中心主任、美国知名陶艺家南希·塞尔维吉最近在景德镇完成的新作。该作品将参加10月18日在江西景德镇开幕的第十届国际陶瓷博览会。

此番她是作为“高岭杯”国际陶艺大赛的国际评委再度来到中国的。南希在景德镇见到了特意从北京赶来的老朋友方李莉,这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类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去年曾与南希在美国纽约合作策划了题为“NEW‘CHINA’”的景德镇百年陶艺展,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

“NEW‘CHINA’”一语双关,既是“新瓷器”,也是“新中国”。方李莉说,希望人们通过这个展览看到中国100年来的变迁以及中国人的诉求,从对传统的否定,到重新认识传统和复兴传统。如今回忆起这次展览,两位学者都感慨良多。

景德镇:承载时代的“文化记忆”

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在景德镇做田野考察的方李莉,写过3本关于历史和文化的专著—《景德镇民窑》、《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和《飘逝的古镇—瓷城旧话》。目前,她正带领一个艺术人类学课题组做“景德镇百年变迁”的学术项目。

中国花了百余年时间从一个古老传统的国家蜕化成为一个新的现代化国家,方李莉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1、为早期现代化时期(1911-1949);2、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中后期(1949-2000年),为中期现代化时期;3、改革开放后期至今(2000年至今),为后期现代化时期。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是具有不同的认识的,这不同的认识导致了景德镇这座千年古镇的不同发展模式,甚至影响了不同时期的景德镇艺术的创作风格。

瓷器:“当代文化的试金石”

“我第一次来景德镇时,景德镇街上的车很少,人也不多,那时这里的外地人很少,更不用说外国人了。如今的景德镇,在哪儿都能看见人们工作的场景,而且他们制瓷的工艺非常特别,这些保留下来的手工艺传统在这个地区是一种非常重要而且独特的文化。”南希·塞尔维吉说。

“但这些制瓷传统在景德镇已经受到了全球陶瓷艺术的影响,因为景德镇的陶瓷贸易非常广泛,与很多国家之间都有,也就有了不同的文化交流,景德镇如此特殊的瓷泥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她说。

南希·塞尔维吉不仅做陶艺和雕塑创作,还有许多有关艺术方面的新的思考,她以美国学者的视角来看待景德镇的陶瓷艺术、陶瓷历史和文化价值,眼光独到。她曾以“瓷器:当代文化的点金石”为题,在展览期间为纽约观众做了专题讲座。

她认为,对于上一代而言,全球化竞争使得世界陶瓷格局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亚洲更廉价的瓷器让整个欧洲的陶瓷手工业迅速萎缩甚至彻底消失。与此同时,景德镇正经历着一场陶瓷文化的复兴。在世界陶瓷发展的格局中,景德镇将会发挥它新的作用。现在中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工匠和设计师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景德镇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人才的圣地。

南希·塞尔维吉认为,在当代实践中,景德镇悠久的历史依旧鲜活,工匠们是如此的娴熟,以至于鉴赏家们都很难分辨真品与赝品。景德镇将陶瓷技艺与艺术创想卓越地结合在一起,正因如此景德镇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学生、艺术家和设计师。几千年来的多元文化滋养为视觉艺术家们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电子化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陶艺制作机会。他们渴望学习景德镇独特的制陶技术,并陶醉于这鲜活的文化遗产之中,最终获得绝佳的创作源泉。”

传统的”复活”与城市的复兴

景德镇在历史上就是“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的城市,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来到景德镇的不再仅仅是四方的工匠,而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

“就像北京‘798’艺术区已成为众多当代中国思想新锐、个性鲜明的艺术家的聚集地,古老瓷都景德镇也为云集于此的海内外陶瓷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孵化’灵感与梦想的空间。而这种灵感与梦想的空间是由外来艺术家和当地的工匠们共同创造的。”方李莉说。

“陶瓷艺术教育项目、艺术家和博物馆以及富有制瓷技艺的工匠们和工作室共同创造了现在的景德镇。海内外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带来了新的思想,这些新的思想扩展了景德镇的发展空间,并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南希·塞尔维吉说。

两位学者都从景德镇这座古老的瓷都看到了复兴的动力。“新的陶瓷语言已经诞生,”方李莉教授认为,年轻一代的中国陶瓷艺术家经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全面洗礼,以“现代陶艺”冠名的年轻群体,其关键词就是反叛和个性,他们要将陶瓷艺术从传统的实用性和工艺美术的范畴中解放出来,以“现代陶艺”重新界定陶瓷艺术的概念,并建立一种表现性的、个人标识性的、以形式创新为主要目标的新语言。”

“这些最有希望的新生代,正是当今景德镇的活力所在。”方李莉说。

中国陶瓷材料美学的权利扩张_陶瓷知识


周先锋并不是哪一类风格型艺术家,或者说周先锋的艺术施行还并不成为风格。但这绝不是周先锋的错,甚至这也并非什么错误。在陶瓷艺术普遍性地风格停顿的当下,苛求一个严肃的,具有探索精神的陶瓷艺术家冒然形成自己的风格,必将是一种残忍的扼杀。

中国陶瓷艺术的风格停顿,其实来源于1949年以来,基于统治美学的旧的陶瓷艺术出现历史性断层,而新的陶瓷美学尚未成形,所导致的一种陶瓷美学沿革缺失症。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陶瓷美学的二次启蒙,或许也正在这个断层的截面上,悄然萌发。而这一萌发,依然宿命般地要基于材料,而绝不是某种观念性的东西。因为材料是一切艺术表达的基础。

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涉及陶瓷材料的当代艺术家,将陶瓷材料仅仅当做表述的语言方法之一,而并不严格地将自己涉及陶瓷材料的艺术施行,作为自己艺术生涯的主体范畴。这就导致了一种观点的产生,即:材料在这里,精神在别处。严格地说,这其实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甚至适合于任何门类的艺术,油画、雕塑、水墨,乃至于多媒体与综合材料艺术,而这已经不在基于材料划分的艺术门类范畴里说话了。

但这也恰恰是当下中国陶瓷艺术的观点分歧所在:一方面,绝大部分长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人们,深陷在陶瓷材料的符号属性与表达可能的局限性中,而无法突围,甚至并不认为应该突围;另一方面,一批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开始高举“当代艺术”的旗帜,杀进长期缺乏创新思想,处于半封闭状态的中国陶瓷艺术领地,用纯粹西方的美学观点和主张,来图谋策动中国陶瓷艺术的权利交接。

对于旧的陶瓷美学来说,革命是必须的,这绝不是对陶瓷文化的反动。如果说完整继承旧的美学是对文化延续性的源头进行保护,那么对旧的美学进行革命,则是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美学家吴炫在其《否定主义美学》一书中,谈到美与审美,存在于“本体性否定”之中,其认为所有的审美现象,其发生并不是自然性变异而导致的,而是因为(作为主体的)人“不满足于”自然性现实而产生。①

那么也就是说,一千多年以来存在于皇权统治与官方审美需求中的旧的陶瓷美学系统,在皇权消失与官窑系统崩盘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了某种既无法自然性变异,也无法统摄性改造的僵死状态,若要对这一状态进行改变,非进行陶瓷材料表述可能的“本体性否定”不可。

而陶瓷材料表述可能的“旧的本体性”到底在何处呢?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指认某种陶瓷文化的呈现类型即为“旧的本体性”,但由于其相对于文化发展问题的大面积固化与僵持,以及充分成熟的技艺和传承,因而具有了“本体性”意义。

在中国景德镇,这个作为中国陶瓷文化与艺术的大本营,人们至今认为陶瓷艺术,必定要尊崇古老的治瓷法度,“不可以!”“你不懂陶瓷!”成为陶瓷领地中常见的权利掌握的彰显词汇。一大批将旧的审美趣味当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继承的人们,用一种皇权般的坚固观念,抵抗着试图摧毁旧的陶瓷表述法则的外来力量。景德镇的“大师”们,更是将陶瓷绘画与装饰的模式,固化为一系列独特的个人风格,沉浸在一片风花雪月的甜美情调中。

毫无疑问,在中国教育系统尚未启动全民美学启蒙的现实条件下,人们普遍的审美经验还停滞在文学情绪的低级范畴里的时候,“大师”们的坚持,是有现实意义的,但这与美学无关,只与利益发生关联。对于陶瓷美学来说,景德镇所有“大师”的作品全部加起来,只相当于一件作品,这件作品集合了传统陶瓷语言中的所有技法和语言关系,成为了一种陶瓷美学的“本体性”存在。它坚固到让人窒息,且纯粹属于“庸俗艺术”的范畴。美国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认为指认庸俗艺术的前提条件,就是一种近在眼前的,充分成熟的文化传统的存在。庸俗艺术可以利用这种文化传统的诸种发现和成就,以及已臻完美的自我意识,来为它自己的目的服务②。这里的目的当然包括了经济利益的诉求。

周先锋的出现,成为打破这一窒息感的一丝亮光。

令人欣慰的是,周先锋并不是从外面,用某种“综合材料”性质的西方美学观念来撬开这坚固的堡垒的。

周先锋毕业自景德镇陶瓷学院,其所受的陶瓷教育完全是正统的旧陶瓷美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周先锋说:“我今天还能记住并影响我的教导,并不是陶瓷学院所传授的技艺系统,而是一句话,这句话来自一个不知名的女性老师,正是她说的“今天教给你们的技术,都仅仅是一种方法,重要的不是这些方法,而是人的精神”,让我走到今天,走到对陶瓷材料语言表述的探索之路上来”。

周先锋对陶瓷材料的叛逆性探索,正是来自其对自我精神需求的遵从。

周先锋曾在即将毕业期间,谋求过留校,但没有成功。或许这对于周先锋来说,当时是极其失望的。虽然周先锋后来在准备毕业的时候,已经因参加一个小型的名为《问土》的陶艺展而小有名气,甚至留校的谋求因而也有了眉目,但倔强的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这一离开,反而让周先锋获得了一种更大的艺术视野。

他开始涉及油画、综合材料、以及观念艺术与行为艺术。他在陶瓷艺术的大范畴里,努力探索陶瓷材料的表述可能。2004年,周先锋创作了一批形式主义的陶瓷作品,以此来探索陶瓷及其相关材料能否获得一种全新的,综合材料式的语感效果。《红与绿》、《怒放》就是其中比较成熟的作品之一。这些尝试性的探索,让周先锋逐渐打开了艺术思路,并向当代艺术的纵深方向挺进。2009年,其陶瓷观念艺术作品《未来考古文献》系列,试图通过陶瓷的状态恒常性特点,来涉及当下中国人多层面的社会性存在,对于历史的文献存留可能。但最终,周先锋用一个名为《碎片》的行为艺术,否定了利用陶瓷的状态恒常性的尝试。

然而2012年,周先锋又用一组名为《修复》的雕塑作品,回望了一次对陶瓷恒常性的否定。这一反复否定的过程,正是周先锋不断前进的历史轨迹,也是其逐渐向陶瓷美学的“本体性否定”靠近的过程。

另一组作品,则更加明显地凸显了周先锋对传统陶瓷材料的语言表述探索。他首先用传统陶瓷材料中的“釉里红”色料,尝试了对观念性的表达(代表作《面具》2008年),然后在2011年的《共生》系列中,对“青花釉里红”这一传统的词组性材料,进行了修辞学范畴的改造。2012年,周先锋则对青花的表述可能进行了跨度巨大的探索,通过使用多重的工具转译,完成其系列作品《梦回长安》系列和《梦游》系列。自唐青花用麦秆蘸料在陶器上点缀花纹开始,到青花绘画吸取水墨精神实现传统青花美学的趣味固化,再到周先锋的多重的工具转译,可以说青花这一陶瓷绘画材料,终于具有了一种完整的美学意义上的流变谱系。

2013年春节之后,周先锋忽然拿出了一组尚未命名的陶瓷作品。该组作品首先颠覆了瓷板的形态特征,让瓷板具有了某种类似手工纸张与透光聚酯材料的观感,然后用包括青花绘画与瓷板阳刻在内的多种表现手段,重新演绎了敦煌壁画艺术。

这次周先锋直接涉及到陶瓷艺术整体材料组本体性的全面否定。可以说,这一组尚未命名的作品,颠覆了陶瓷艺术的全部旧形态,直接激发了陶瓷艺术的形态活力,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的材料探索价值。

综观古今中外的陶瓷艺术,基本上只有两条形态线索,其一是器物形态,其二是拟象形态。器物形态基本没有跳出传统陶瓷美学的历史语境,只是在功能性与视觉经验上完成了某种变异;而拟象形态,则自有陶瓷以来,就是一种小众形态,历史上早期的拟象形态体现为仿生型表现,仿木竹瓜果昆虫玉器等等。二战之后,一批日本陶瓷艺术家,全面接受西方美学方法论,开始将陶瓷制作成视觉上完全非陶瓷化的装置,有些作品甚至根本不必使用陶瓷这一材料,直接使用金属或者泥土进行表达,其效果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这已经远远偏离了陶瓷艺术的形态范畴。

周先锋制作的瓷板形态,并没有偏离陶瓷的形态属性,但也完全没有了旧的陶瓷板材的形态特征,因而我们并不能就此指认其属于拟象形态的变异,或者冒然批评此者属于“失败的技术呈现”。但我们能否就此放下一切成见,承认其创造了新的陶瓷瓷板形态呢?这或许并不能在这里武断地下一个定论,其试验性特征还很浓,如果这一瓷板形态被更多的艺术家所使用,恐怕意义就非比寻常了。

这就好比纸张的形态,不同的造纸技术所诞生的不同纸张形态,造就了完全迥异的艺术门类与式样,宣纸的水墨、水粉纸的水彩与水粉画、感光纸的影像等等,完全是不同的艺术门类。

如果周先锋的半透光瓷板能够成为一种公共性材料形态的话,那么他将引起陶瓷艺术大范畴内的表述革命。至少不同的艺术家在使用这一全新的瓷板样式进行创作的时候,其所能够呈现出的画面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更不用说这有可能将激发更多的艺术创作的想象力。

毫无疑问,如果说在中国陶瓷艺术的主体话语权范畴里,依旧是瓶瓶罐罐的天下,依旧是中国传统纸本绘画在陶瓷材料上简单移植的天下,那么周先锋有可能触及到的,恐怕正是陶瓷材料的美学扩张。这或者将撼动的,是旧陶瓷材料美学的话语权利。

注:

① 《否定主义美学》 吴炫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微博]2004年版

② 《艺术与文化》(Art and Culture)克莱门特o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陶瓷茶杯名字都是怎么起的?


陶瓷茶杯名字都是怎么起的?。

中国的瓷器器形多样,单就茶杯来说就有好几十种之多。鸡心杯、直筒杯、马蹄杯……多的你可能都分不清它们叫什么名字。但是,看了此文后,您再逛茶会,就能随口叫出杯的名字。

先强调三点,一,杯和碗的器形是相通的,名字一样,比如大号的高足杯就叫高足碗;二,宋以前许多仿青铜器的杯形现在不用了,比如耳杯、爵杯,这里就不提了;三,没有合适照片的我就画了一遍,画的不好也不要笑。

先说经典的,斗笠盏,又名笠式碗。这种杯口大,腰直,足小,倒着看像一顶斗笠。始于五代,宋代最流行,当时建盏天目盏大都是这个器形。现在许多人喜欢白釉斗笠,方便看茶汤颜色。

鸡心杯,这么多年了,我就一直没看出来哪里像鸡心了。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现在是非常多见的器形。

直筒杯,最早的杯形,汉代原始青瓷就这么做。现在做的很小,叫闻香杯,闻茶的香气用的。

马蹄杯,又名嘉靖杯,倒看像马蹄。明朝出现的,清代的马蹄杯多画斗彩,比如著名的十二花神。

铃铛杯,马蹄杯加高了,像一个铃铛。这种杯高,适合画站立的人物。

高足杯,有点像喝葡萄酒的高脚杯。唐代出现的,当时还有用金银做的高足杯,估计是西域传进来的。这种杯适合骑马时握在手中饮酒,又叫马上杯。王昌龄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大概就是用马上杯喝酒后写下的。宋以后高足杯多用于祭祀或者供佛,又叫净水杯。

斗方杯,像过去量米用的斗,方形的,故名斗方。过去没有石膏模具,这种杯又不能拉坯成型,要用泥片拼接粘合起来,制作难度很大,烧制过程中的变形率也很高,珍贵。还有一种方形的紫砂壶也叫斗方,不过是倒过来的。

压手杯,明代皇室专用杯形,史书多有记载,永乐青花压手杯与鸡缸杯齐名,非常名贵。这种杯撇口弧腹,拿的时候口沿正好压在手指上,故名“压手”。另一个说法是,此杯下部胎厚,比一般杯重,所以叫“压手”。没有撇口的叫成化杯,口是直的,鸡缸杯就是这个杯形的矮款。

知道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吗?那时突然冒出来好多新物种。如果把瓷器比做生物,现在正好是寒武纪。我每次去坯房,都能看到许多不认识的新器形(大部分很丑),连坯老板都不知道名字。事实上,许多新器形,人们还没来得及起名字,就已经被淘汰了。

那么如果你遇到只杯,不在刚才说的几种之中怎么办?没关系,我们可以给它当场起名。但名字可不能乱起,得按规矩来,描述杯子口沿、腰腹、底足的形状。专业的做坯师傅,听了你说的名字以后,就能做出形状差不多的杯子来。

先说口沿,垂直没有变化的叫直口,比如直口杯。向外敞开的叫敞口,又叫侈口,比如斗笠杯。口沿外向外翻,呈喇叭型曲线的,是撇口,比如压手杯。向内收的是敛口,不多见。

花口又分葵口、菱口和海棠口。葵口是秋葵花瓣的形状,菱口是在每个葵口花瓣中间加一个尖。海棠口是椭圆形的,四瓣,少见。

腰腹就是杯身部位,腰和腹的意思一样的,折腰又可以叫折腹。直的叫直腹和斜直腹。向外凸的叫鼓腹,中间内收的叫弧腹,下部内收的叫曲腹,有明显转折的叫折腹,有凹槽的叫瓜棱腹。

再说底足。最常见的是圈足。看圈足可以分辨手工拉坯和模具坯,手工的足高一些,一般是斜的,模具的矮且直。

玉璧底圈足很厚,看上去像一块玉璧,多见于龙泉窑。还有一种假圈足,侧面看上去有圈足,其实里面是平的,少见。底部没有足,完全是平的,叫平底,多见于仿汝器,有支钉痕。底部向内凹的叫卧足。

知道了各种部位的名称,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是要给茶杯起名就容易多了。比如,底部向内凹的的杯子就可以叫做卧足杯。那么,令你眼花缭乱的茶杯怎么叫你该明白了吧?

陶瓷泰斗张浦生的收藏观


如何鉴别仿古瓷?被业内称为“陶瓷泰斗”的张浦生先生,日前在一次鉴宝会上说:“首先要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丰富的陶瓷鉴定知识;其次要多实践,经常去博物馆看实物;再次要找高水平的老师做指导;最后还要靠自身努力,一个有悟性的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多年鉴定实践中,张浦生从造型、绘画、胎釉、款识、工艺等方面,总结出五种识别仿制瓷器的方法。他指出,第一要看造型,器形不规整,古里古怪的不能要,历代古瓷的器形,都有一定的形制,这是很重要的鉴别常识。但是张浦生同时指出,看器形也不能走极端,器形太规整的也不能要,因为有可能是用现代灌浆工艺制成的。第二要看绘画,绘画看上去不顺眼的不能要,说明作者水平低下,不过画得太好也不可信,因为它超越了时代的水准。第三要看胎体分量,分量过轻的不能要,说明瓷胎质量有问题,分量太重的也不能要,因为古瓷的分量一般都有规范,比如明代的永乐瓷比较轻,宣德瓷就重一些,成化瓷又轻;清代的康熙瓷重,雍正瓷轻,乾隆瓷比雍正瓷重,但较康熙瓷轻等等。第四要看釉面光泽。光泽太亮的不能要,这是瓷器刚出窑炉的现象,但釉面黯淡无光的也不能要,它是用酸处理的结果。第五要看款识,书法不像样的不能要,这是现代人惯用圆珠笔,不善于书写毛笔字的缘故,书法写得太逼真也不能要,那很可能是通过电脑做出来的。

此外,敲打瓷器,声音十分响亮的不能要,那是用现代高温窑炉烧成的。标识元末明初的大件瓷器,底部涩胎上火石红非常明显的不能要。还有,瓶、罐一类琢器的器身接口过于明显的不能要,因为这些都是作伪者故弄玄虚、画蛇添足的做法。

鉴定陶瓷不光要研究古陶瓷,还要研究仿古瓷,将二者进行对比,这对学习鉴定大有裨益。“一件瓷器是真是假可以从重量上进行判断,好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它的重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仿品不可能在重量上做得与真品一致。仿制者只能参照图片或隔着博物馆的玻璃橱窗测绘名贵瓷器,他们不可能去称真品的重量。仿品一般是重于或轻于真品的,一位收藏者拿来一件瓷器请我鉴定,我一掂分量就说太轻,所以重量也能帮助鉴定。”

目前古瓷作伪已达到高峰,主要有三种类型:

其一为臆造型,特点是无形无神。属于随意制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样式奇异,装饰别扭,款识罕见,工艺粗糙,给人以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但此类瓷器容易让初学者上当,加上出售者又抛出一些诱人的话语,说这种东西难得、少见,连国内几家大博物馆都没有,量你也看不懂等等。

其二是模拟型,特点是有形无神。这类仿品是依据照片制作的,由于有图片作为摹本,不仅形象相仿,甚至连尺寸大小都一致,这对那些钻研书本知识的收藏者来说,尤易受骗上当。而且出售者往往拿出图录或者参考物让人观看,更令人深信不疑。但这类瓷器的底足不过关(因不少图录上没有底足照片),釉质也不符,有的太白,有的过亮,缺乏旧器的风采。

其三为复制型,特点是有形有神,这是仿品中水平最高的一类,由于它不仅对照实物,请专家分头合作,精工细作制成,之后还要经过专门的作旧工序,故而惟妙惟肖,几可乱真。此类瓷器俗称高仿品,出售者除了炮制出一套生动的故事,还附送一本高价成交的拍卖图录,梦想发财者极易上当受骗。

张浦生在谈到陶瓷收藏时,强调做一个真正的古陶瓷收藏家的重要性。收藏与鉴定,心态最重要,鉴定者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思想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提防一切外来因素的干扰,尤其在今天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中,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风生水起:张婧婧的新陶瓷美学》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风生水起:张婧婧的新陶瓷美学》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新濠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