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博德瓷砖 > 导航 >

中亚五国世博展馆纵览——丝绸之路呈现精品

中亚五国世博展馆纵览——丝绸之路呈现精品

博德瓷砖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2020-09-09

博德瓷砖。

精巧的花纹和缝制艺术展现了传统中亚国家的民族技艺

中国的英文名是 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有一种说法是,十八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在上海世博会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五国展示了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的沧桑巨变,展现了多种文明在碰撞中的融合,也为观众揭开了中亚文化的神秘面纱。中亚五国地处欧亚交通要道,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谱写了历史上的许多传奇。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五国不约而同展示了丝绸和毛毯等古代商路上最著名的商品。土库曼斯坦馆和乌兹别克斯坦馆还专门开辟了丝绸服装展示区。精巧的花纹和缝制艺术展现了传统中亚国家的民族技艺。

哈萨克斯坦馆的3D电影中,有大段描述丝绸之路的动感画面。影片中说,丝绸之路对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意义,在于“推进了交流合作和与邻国的友好关系”。

瓷器也是五国争相推介的工艺品,其中以乌兹别克斯坦馆的瓷器最为精美。一件名为“贸易商旅”的瓷器作品再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繁华景象:骆驼背负着很多商品;商人用恳切的眼光兜售香料;买家在不屈不饶地讨价还价。整个作品人物众多却错落有致,是罕见的艺术精品。

丝绸和瓷器的工艺技术在历史上曾都被视作是中国的“专利”,但随着汉朝以后中国与中亚以及欧洲贸易通道的打通,丝路之上的很多民众相继学会了相关制造技术。

史料记载,在丝绸之路上,中亚等国商人向中国出口的特色产品就是这些在今天来看不太起眼的物品,长期以来曾很珍罕,并非寻常百姓所能享用。

核桃等作物以及多种香料也是中亚各馆不可或缺的展品。不少观众存在误解,以为这些展品“没有价值”,“纯粹是充数”。实际上,它们在中国与中亚贸易关系中也具有特殊意义。

而在中亚各馆,刀剑也都是必展的物品,有铁制、铜制、金制多种,让人目不暇接,体现着彪悍的民风。在土库曼斯坦馆展示精美丝绸男装的同时,模特身旁竟也摆着一把猎枪。中亚地区民众传统上多以打猎游牧为生,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积累了骁勇善战的性格。

除了自然因素,中亚地区位于欧亚战略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和冲突是必不可少的。中亚五国馆对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都花了大量篇幅进行展示。

由于多种文明在“欧亚中心”碰撞和融合,中亚各国馆特别是哈萨克斯坦馆展品极为丰富,观众在五国馆逛一圈,算上排队时间需要半天时间。

中亚五国各馆十分热情,对观众的合理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工作人员都穿着民族盛装在门口迎候,吸引了大批观众。在哈萨克斯坦馆,高科技元素特别多,靓丽的女工作人员请记者观看各类文艺片,并认真教记者如何玩电子拼图游戏。土库曼斯坦女孩也主动和进馆的小朋友做游戏。

阅读延伸: 中国陶瓷历史

弘扬陶瓷文化 实现中国陶瓷文化的伟大复兴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湖南株洲“世博”醴陵陶瓷展馆通过验收


4月7日,位于上海世博园艺萃馆内的醴陵陶瓷展馆,已经布置完毕通过验收,并将在5月1日“世博”开园后正式开门纳客。

艺萃馆系中华传统艺术的专门展馆,汇集来自各省(市)区数百种传统经典手工艺产品。湖南馆征集了湘绣、黑茶、醴陵陶瓷等产品,其中醴陵陶瓷展馆面积达100平方米,分别由湖南醴陵红官窑瓷业有限公司、湖南醴陵元诏瓷业有限公司组织布展,重点展出醴陵釉下五彩瓷、高温红瓷等先进陶瓷工艺。

在“红官窑”展区,已经有上百款特色陶瓷产品上柜,其中包括毛瓷、国礼瓷、国宴瓷等经典代表作品。此外,“红官窑”专门制作了全英文画册,方便外国游客观看展品。上海世博会开园后,“红官窑”展区还将组织现场瓷艺表演等系列活动,增强与游客的互动性。

“元诏瓷业”组织了近10名国家、省级陶瓷工艺大师,专门制作参展产品。目前,该企业展区已布置展品80套(件),包括国礼国瓷、釉下五彩、盛世中华和合对瓶、和谐盛世对瓶等产品。此外,“元诏瓷业”还派遣3名专业讲解接待人员入驻展馆,并进行专门的礼仪和行业知识培训,力求向“世博”参观者提供最优质专业的接待服务。

白银“丝绸之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启事


白银市平川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具有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是西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为更好地展示西部风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传承华夏文明,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对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提升平川陶瓷行业的创意设计能力和艺术陶瓷创作水平,促进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白银市人民政府会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于2015年下半年举办白银●平川“丝绸之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

一、大赛主题

“多彩丝路,陶醉平川”。

立足“一带一路”战略,聚焦“丝绸之路”主题,呈现丝路文化,融汇西部元素,彰显平川特色,定位平川陶瓷艺术,助力“西部陶都”打造。

二、主办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白银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

三、评审委员会

本次大赛邀请国内知名陶瓷艺术专业教授、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设计专家5人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制订大赛的评审实施细则,处理竞赛过程中的有关专业技术问题,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判打分,确定获奖名次。

四、征集对象

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作品,院校、企业、设计机构、设计师、在校师生等均可参赛。

参赛作品分为能体现大赛主题的创新性的日用陶瓷和陈设陶瓷作品两个类别。

日用陶瓷包括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等。

陈设陶瓷包括瓶、尊、屏、瓷盘、瓷板画、雕塑作品、新概念创意作品等。

参赛作品形式不限,但必须是2014年6月份以后创作设计且未参展过的作品。

五、作品提交要求

1、参评作者需以Word文档的形式,填写并提交《白银●平川“丝绸之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报名表》一份。表格可登录西部陶都网(.cn)下载或向组委会办公室索取。填写作品设计说明,包括作品创意及设计说明(100—300字左右)。

2、个人提供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复印件,单位提供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提供参赛作品实物1件(套)和不同角度的照片3张及电子文档(如作品实物所占空间过大,需提交能够准确反映作品设计品质的模型)。电子文档规格为:JPG格式,精度不低于300dpi。

4、参赛作品必须无知识产权争议,任何因参赛作品引起的争议由参赛作品作者负责,与大赛组委会无关。

5、参赛作品(含电子版)须无偿提供给大赛宣传、展示。

六、奖项设置

日用陶瓷和陈设陶瓷两个类别各设:一等奖1名,每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3名,每名奖金5000元;三等奖5名,每名奖金3000元;优胜奖10名,每名奖金500元。为所有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为所有参赛者颁发纪念证书。

七、时间安排

(一)作品征集阶段(2015年7月15日至9月15日)

自公告之日起,全面启动征集工作。7月15日开始接收参赛作品,9月15日截止(以发出作品时间有效凭证为准)。

(二)评审阶段(2015年9月下旬)

9月下旬组织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定参赛作品的名次;经公示后,正式公布获奖作品名单。

(三)展示阶段(2015年10月9日至12月20日)

10月9日在第三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上颁奖并展出。展出结束后,获奖作品由平川博物馆收藏,并由平川陶瓷研究中心整理推介。

八、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白银市平川陶瓷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0943-6676538(办公室)15352409210(王尚乾)18294915029(孙彦龙)

邮箱:[email protected]

越窑青瓷的辉煌:上林湖与海上丝绸之路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始见“越窑”之名,但越窑是我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瓷窑体系,不仅是汉六朝中国南北瓷业之翘楚,亦为唐代六大名窑之魁首。越窑是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宋以前瓷窑的统称。

根据考古调查,上林湖东汉、三国时期的瓷窑址有11处,这表明自东汉时期起,遗址区域内的居民已经开始从事青瓷烧造。唐代上林湖越窑进入鼎盛时期,不仅制瓷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而能烧造出高质量的瓷器,瓷窑数量也剧增,上林湖也由此成为越窑的中心产地,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而唐人更是对越窑青瓷不吝赞美之词: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有“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施肩吾《蜀茗词》有“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皮日休《茶瓯》诗:“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瓯因茶而幽深青翠,茶因瓯而飘香绕梁,在饮茶之风盛行的唐代,类冰似玉的越窑青瓷与浓郁茶香相得益彰,为唐人品茗增添了无穷的高雅情趣。

上林湖烧制的越窑青瓷不仅在国内深受上层官僚贵族和下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喜爱,而且也成为早期中国输往海外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而上林湖也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瓷器中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窑口。依托于宁波这一“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始发港,越窑青瓷在东晋时期已随僧侣商人输往海外。而到了唐宋时期,成批的越窑青瓷从上林湖、东钱湖等地起航,通过明州港源源不断地装船销往海外,晚唐至北宋达到了外销的鼎盛。

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码头遗址出土了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茶盏通体高6.6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6.6厘米。茶盏为敞口五曲荷花形,腹部弧形且压印五条棱线,圈足。茶托四边微微卷起,浅腹,圈足。茶盏与茶托相结合,全器宛若一片风中的荷叶托着一朵盛开的荷花,在清波涟漪的水面上随风飘荡。这件越窑青瓷,其荷叶造型不仅是唐诗人“越瓯荷叶空”的生动写照,也反映了受唐代时代风尚和审美情趣影响下的越窑青瓷崇尚自然、注重生活情趣的时代风格,给人以自由、舒展、活泼、亲切之感。而其细腻之胎质、均匀之釉层、浑厚莹润之手感,亦充分展示了越窑青瓷“如冰类玉”之特点。可以说,“越窑青瓷荷叶带托茶盏”很好地诠释了越窑青瓷器形和胎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瓷质和釉色“姿如圭璧,色如烟岚”这一独特的意境,为越窑青瓷中上品之作。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越窑青瓷精品出土于宁波和义路码头遗址,与其同时出土的还有其他大量的越窑青瓷。经研究,和义路码头以及宁波东门口码头、古江厦码头都是当时重要的海运码头。在这些码头及码头附近出土的越窑青瓷,原都是准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国外的产品。这进一步证明了当时越窑青瓷海外贸易的兴盛。

随着越窑青瓷的大量外销,制瓷技术也随之外传,并影响了他地制瓷业和制瓷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越窑制瓷技术的无保留传播,朝鲜半岛的高丽青瓷在短时间内迅速赶上甚至超越越窑青瓷,并一度向越窑青瓷发源地浙东地区输出。日本的制陶业也模仿越窑青瓷,名古屋东边的猿投窑烧制的器物在造型、釉色、纹饰上都与越窑相似。而在9至10世纪越窑青瓷大量输入的埃及,也仿制出了仿越州窑瓷,到11世纪,其仿制的陶器在器形、釉色、刻画纹饰上与越窑青瓷已经十分相似。

越窑青瓷作为唐宋及之前外销瓷的主要类型之一,不仅见证了中国瓷器贸易繁荣和明州港对外贸易的盛况,更是将展现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动。

走进斯里兰卡博物馆 探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印记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中国瓷器(拍摄:孙洋)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中国瓷器(拍摄:孙洋)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古代中国瓷器(拍摄:孙洋)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热带岛国。早在数百年前,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斯里兰卡与中国结下了深深的缘分。据史料记载,明朝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途中,曾多次抵达古锡兰国,巡礼圣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如今,在斯里兰卡的博物馆里,还收藏着郑和下西洋时的很多珍贵历史文物。

斯里兰卡西南部海滨小城加勒,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斯里兰卡四大经济重镇之一。自16世纪起,加勒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1948年才宣告独立。而早在被欧洲人发现之前,这块宝地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国船队的重要停靠站之一了。

据史料记载,1405至1433年间,明朝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途中曾五次访问斯里兰卡。在第三次下西洋时,他来到加勒。如今,在加勒古城内的国家博物馆分馆,有一间“斯中传统友谊”主题展厅,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了600多年前郑和船队到访古锡兰国的场景。

走进展厅,迎面看到的是一尊1:1比例的金色郑和全身像。塑像中的郑和头戴官帽,身着蟒袍,双目正视,面容祥和,背景是夕阳下的加勒海滩,衬以郑和宝船和船员的模型。

塑像对面的电子显示屏正播放着用僧伽罗语解说的郑和航海纪录片。四周的展柜内陈列着中国古代青花瓷器和古钱币。博物馆工作人员阿尤娜介绍说:“有史书记载,郑和的船队由300多艘船只和大量官兵组成。其中有不少大船。郑和来到加勒时,在这里树立了一块刻有三种语言的石碑。这块石碑、这些古钱币,以及其他文物反映了中国与斯里兰卡之间贸易往来的历史。”

据阿尤娜介绍,郑和带来的石碑最初立在加勒的一座庙宇中,后随时间流逝而不知所终。直到1911年修路时才被英国工程师托玛林发现,当时碑文朝下盖在加勒市克里普斯路的一处下水道上。斯里兰卡独立后,石碑被送到首都科伦坡的国家博物馆总馆。

根据阿尤娜提供的线索,记者在科伦坡见到了这块高144.5厘米、宽76.5厘米、厚12.5厘米的神秘石碑的真身。拱形的碑额上刻有双龙戏珠的精美浮雕,碑面四周以云纹雕饰。博物馆教育推广官员桑吉瓦尼告诉记者,石碑全名为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于1409年郑和下西洋前在南京刻好,随船带至并树立在古锡兰国。因为碑文以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三种镌刻,也被称为“三语碑”。不过由于常年暴露在外,受风雨侵蚀,部分碑文已严重受损。

桑吉瓦尼向记者介绍了碑文的内容。她表示,这些语言和内容充分体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多元化的特点。

“据考证,中文内容是明朝永乐皇帝对佛祖释迦牟尼的颂扬和敬献礼单,泰米尔文和波斯文分别是对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和伊斯兰教真主安拉的颂扬和敬献。当时,主要的商贾来自阿拉伯,因此碑文中有阿拉伯语。而古锡兰国的商人多为泰米尔人,使用泰米尔语。中文则反映了当时中国和斯里兰卡间经丝绸之路而建立的经济、文化联系。”

桑吉瓦尼表示,像“郑和布施碑”这样在同一块石碑上用三种文字颂扬三种宗教,在斯里兰卡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它的发现对于相关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块石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物,是见证中斯往来的珍贵实物史料之一。据我所知,在中国和世界各国都发现过很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石碑。但在斯里兰卡国内发现的、且被博物馆收藏的‘三语碑’只此一块。这是中斯历史的重大发现。”

据馆方介绍,“郑和布施碑”已经成为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珍贵典藏文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斯里兰卡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本地游客,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这块曾经记录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百年石碑将继续见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斯友谊。

五月赴上海世博淘金


对于陶瓷品牌的推介,有着千年陶瓷文化积淀的景德镇,曾被外界谓之为“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典范。然而,自去年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辉煌六十年——成就成果展”后,7日,景德镇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市将于今年5月10日至26日世博会期间,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趟以政府为主导的“上海世博”掘金之旅的背后,潜藏的是当地政府以展会经济为推手,重塑城市品牌,拉动产业发展的战略图谋。

“景德镇”成滥展代名词令人愤怒

历史上,在海外享有极高的声誉,“白色的金子”就是欧洲人对的赞誉。

然而,近年来,一度频繁且无组织的陶瓷展销和一些打着景德镇名义举办的低水平的陶瓷展览,使相当一部分海外朋友对有了误解,严重损害了景德镇的形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学院名誉院长秦锡麟举例说,他去年在浙江参加一次陶瓷展销活动时,当地一名官员在作总结时竟称“我们不能同景德镇一样,四处摆地摊,卖不了就砸掉”。“景德镇”竟成了滥展的代名词,这让他觉得愤怒。

政府耗资数十万打造展示平台

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景德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玉玲介绍,改革开放后,景德镇的传统陶瓷产业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产业解困转型升级,目前已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来自当地官方的消息显示,2009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一个以高新技术陶瓷产业为支撑的大陶瓷产业格局已经形成。马玉玲表示,现在已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好产品也要走出去推介。她说,景德镇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之所以要拿出五六十万元场地费让企业与个人免费参展,就是要把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一个世界级的平台上权威地、真实地展现出来,重塑良好的国际形象。

组织企业艺术家参加广州亚运会展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在这趟以政府为主导的“上海世博”掘金之旅的背后,其实潜藏的还有,当地政府以展会经济为推手,重塑城市品牌,拉动产业发展的战略图谋。

景德镇市委常委、副市长冯林华在回应本报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此次陶瓷展,该市在让参展企业和个人扬“名”的同时,更要帮助他们在世博会的平台上扩大市场,接到更多的订单,推动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冯林华透露,接下来,该市还将组织企业和艺术家参加广州亚运会展。此外,该市已决定,今后,任何企业和个人未经该市瓷局和陶瓷协会许可,均不得以“景德镇”这一城市品牌从事陶瓷展销活动。

防弹陶瓷将亮相世博会

据介绍,此次展览将于2010年5月10日至26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除从馆挑选部分馆藏精品参展外,还将展示能够代表最高水准、反映新世纪以来发展成就的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高科技陶瓷、创意陶瓷等。届时,来自景德镇本土的纳米高科技陶瓷、防弹陶瓷、红外线陶瓷等尖端陶瓷产品将与景德镇独具特色的艺术陶瓷同时闪耀上海世博会。

四件定瓷精品将亮相世博


世博会上展出四件定瓷精品

日前,保定市曲阳县宣传部门透露,该县曲阳定瓷有限公司作为展示我省定瓷艺术的唯一代表,将有4件定瓷精品参加世博会。届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携入室弟子庞永辉,还将分别在世博会现场表演手工刻花和拉坯定瓷制作技艺。

据了解,将在世博会上展出的4件定瓷精品分别是“定窑三联艺术贵妃瓶”、 “定窑莲纹清风峻节瓶”、 “‘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和“定窑梅花口刻花瓶”,均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文增创作。其造型刚健俊逸、简洁舒宕;釉色灵动、柔润媲玉;装饰以刻花抑或雕花,寓意深远;均是历经10余道工序的纯手工制作,是代表当代定窑最高艺术水准的作品。

部分参展作品

定窑三联艺术贵妃瓶:造型取杨玉环体态

该作品高327毫米,直径150毫米。取唐杨玉环丰满而修长之体态为基本造型,唇口、溜肩,腹部丰满而柔顺至底部渐收,整个造型妩媚婀娜。上刻自作诗:“时光掩过几番秋,玉韵何曾失自柔。史笔情怀达万种,芳馨一段记风流。”是谓“瓷、诗、书”三位一体,故称三联艺术。原作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定窑莲纹清风峻节瓶:寓意“出污泥而不染”

作品高253毫米,直径195毫米。经传统拉坯工艺,手工制作。瓶身取高状,长圆腹,颈有双节,盘口。壁饰莲纹,寓有“出污泥而不染”之意,故名清风峻节瓶。因有七绝一首:“罗裳借得白云裁,逸韵悠悠入九陔。一自尘封千载后,玉莲此向好风开。”原作中国美术馆收藏。

“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现藏人民大会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的创新作品,高320毫米,直径213毫米。造型取灯笼状,瓶体圆润饱满,雕花装饰,其神龙遨游、腾挪于云际,更水浪叠涌、连绵不断。令人顿生包容、广阔、咸宁、祥和之感。作品为建国50周年而制,现藏人民大会堂。

定瓷简介

定窑名列中国宋代五大名窑

定窑是继邢窑而起的白瓷窑场,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产地在今河北曲阳县境内,古属定州。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同当时的汝、钧、官、哥窑号称中国宋代五大名窑。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历史上的金宋之战,使兴旺发达的定瓷业惨遭劫祸,定瓷工匠随时局南流,故史有“北定南迁”之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失传近千年的定瓷开始恢复。曲阳定瓷有限公司通过千百次研究试验,终于在定瓷生产及工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成为国内唯一定瓷研制生产厂家。该公司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蔺占献、和焕及其学生多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及中南海紫光阁收藏。2008年6月定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宜兴168件(套)陶艺精品下月亮相世博


168件(套)陶艺精品震撼亮相

笔者近日从宜兴市陶协获悉,宜兴市参加“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世博展”的168件(套)展品目前均已确定。它们将借“百年世博”,向海内外宾朋展示宜兴市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世博展”将于5月10日至14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是代表宜兴市陶瓷最高艺术档次、品位的一次重要展示活动。为确保展品的典型性、权威性和代表性,宜兴市确定此次参展紫砂、均陶、青瓷和美彩陶作品,其制作者必须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含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省工艺美术名人以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中的部分获奖作品。

此次展览中,参展的紫砂艺术品有145件(套),均为大师、名家扛鼎之作。宜兴市曾在国际性展览中获奖的6件紫砂作品——1910年“第一次南洋劝业会”上获金奖的范大生“大柿子壶”,1915年美国巴拿马国际赛会获金奖的程寿珍“掇球壶”,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优秀奖的冯桂林“松鼠葡萄壶”和朱可心的“云龙壶”,1984年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获金奖的李昌鸿、沈蘧华夫妇的“竹简竹具”和顾绍培的“百寿瓶”均将参展。此外,1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顾景舟(已故)、蒋蓉(已故)、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汪寅仙、李昌鸿、鲍志强、周桂珍、顾绍培、何道洪的经典之作也将同时亮相。

据了解,上海的海派文化历来与宜兴市的紫砂文化交往密切。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沪上许多文人雅士、收藏家、鉴赏家就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制作和书画装饰,留下了不少珍品和文化佳话。此次展览期间,宜兴市陶协将在展厅播放电视专题片和科教片,介绍宜兴市历史及其灿烂的陶瓷文化。宜兴市的10位国家级紫砂艺术大师也将抵沪与紫砂艺术爱好者近距离接触,就紫砂(陶瓷)文化进行探讨交流。

陶瓷精品茗具“世博汉字壶”在佛园亮相


陶瓷精品茗具“世博汉字壶”在佛园亮相

如果把中华文明喻为长城,汉字就是筑起这长城的砖。有着数千年传承历史的汉字,首次与中国传统手工陶土工艺珠联璧合而成了精品茗具。这套向2010上海世博会献礼的经典“世博汉字壶”,在中国世博纪念品研发工作室胡建勇、余惕君、孙中柱的创意下,经过任全翔,范盘冲设计,并由沪上紫砂名家许四海与弟子夏海林、邓廷毅、范年丰、黄顺发、许泽锋共同制作,近日在百佛园亮相,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紫砂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汉字壶紫砂系列作品,还充分挖掘海派文化元素,以独特的紫砂陶艺视角,将世博精神的创造性和海派文化的时尚性融为一体,演绎了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如“2010世博壶”、“东方之冠壶”、“石库门壶”、“海上玉兰壶”、“阳光鸿运壶”、“世博连理壶”、“世博神韵壶”等,其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继承传统、紧扣主题、融入现代。

素有“江南壶怪”之称的许四海,是上海具代表性的紫砂陶艺高手。刘海粟、唐云、程十发、王蘧常、吴冠中、朱纪瞻、谢稚柳、陈佩秋、胡问遂、吴青霞等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都曾与“四海窑”合作创作过紫砂茗壶。中国世博纪念品研发工作室和许四海合作的这套紫砂精品,无论是构思还是造型都力求突破创新。

这套构思新颖、个性鲜明的世博汉字壶,造型独特,壶非一式,型非一体,款款别致,逸趣横生,方寸之间尽显大家气派。比如,用“上海”、“世博”四个汉字分别制成的壶体,在设计上别出心裁,将笔画延伸,自然形成流畅的壶把与壶嘴,堪称紫砂一绝。“舍得壶”、“儒壶”、“佛壶”、“欢聚壶’’、“平安壶”等,“泥、形、工、款、功”面面俱到,形神兼备,气象万千,紫砂工艺的魅力和汉字蕴藏的玄机合二为一,壶体上的古朴字形无不凸显了中华智慧和民族文化。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亚五国世博展馆纵览——丝绸之路呈现精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亚五国世博展馆纵览——丝绸之路呈现精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博德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