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高层论坛举行

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高层论坛举行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9-09

景德镇古代瓷器。

陶瓷文化遗产高层论坛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圆形会议厅举行

近日,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高层论坛在景德镇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圆形会议厅举行。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已经出土和仍埋藏着的丰富的古代陶瓷制品,更难得的是仍然遗存着古代特大规模、相当完整复杂的瓷业体系,堪称人类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 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真知灼见,就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及古窑民俗博览区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和深入研讨,并为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及古窑民俗博览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保存至今的古瓷遗迹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景德镇是我国最著名的瓷器产地,它创造和继承了中国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为世人留下了丰厚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景德镇制瓷始于汉,至宋代便已跻身天下名窑行列。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景德镇承载和累积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制瓷技艺。在景德镇,每年中秋烧太平窑、拜祭风火仙师的传统,大量的民间故事、瓷坊歌谣,手工制瓷技艺和传统窑炉作坊建造技艺,更是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奇葩。景德镇文物古迹众多且保存完好,现有地面陶瓷遗迹30多处,其中,世界陶瓷原料“高岭土”的命名地高岭古矿遗址、历经600多年的珠山御窑厂遗址、我国古代制瓷规模最大的湖田民窑遗址、完整保存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古窑遗址等,都属于精品级文化资源。

本届上海世博会中,景德镇有较多瓷器作品被定为世博会纪念品,其精美的器型,精湛的工艺,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与称赞。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又精美绝伦。如五代的朴实无华、宋代的温润清新、元代的充实茂美、明代的精工典雅、清代的雍容华贵,可谓姚黄魏紫,各有千秋。瓷器质地则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之美誉。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代表了我国历史上瓷器制作的最高艺术成就。“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生产的陶瓷“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开拓了世人称颂的“海上丝绸之路”,以集大成者的英姿和开放兼容的胸怀,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瓷都。

阅读延伸: 景德镇陶瓷文化交流艺术展在百家艺术空间进行

瓷都领航中国瓷器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首届景德镇御窑陶瓷国际论坛在景德镇举行


10月21日下午,首届御窑陶瓷国际论坛在我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圆形会议厅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包括御窑整体保护,文博学术研究,御窑工艺开发,御窑品牌运作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立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史文斌,市政协副主席王祖庆、潘义忠,著名文物鉴定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市文博权威专家刘新园出席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我市文博界代表150余人参加论坛。史文斌讲话。

史文斌指出,景德镇御窑是皇冠上的明珠,在景德镇一千七百年的陶瓷制造生产历史进程中,御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其严格的手工技术和周密细致的生产管理制度,不但烧造了美轮美奂的传世极品,更是对景德镇民间陶瓷的生产起到了引领和促进作用。他强调,市委、市政府对于我市陶瓷发展非常重视,提出陶瓷是景德镇的命脉,加强古陶瓷的研究与利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围绕御窑所进行的御窑整体保护,文博学术研究,御窑工艺开发,御窑品牌运作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御窑陶瓷论坛是我市文博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市陶瓷发展的一件大事。

论坛上,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陶瓷考古专家、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发表了许多具有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真知灼见,专题对景德镇御窑进行研究、探讨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精髓。通过研讨和交流,为御窑的开发利用出谋划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陶瓷文化,提升御窑和景德镇的国际影响力。

主办方告诉记者,本次大会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将把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汇集成册,编撰成书,并形成瓷博会固定的活动项目,为提升景德镇御窑的研究水平,扩大景德镇的国际影响力,发展贡献力量。

景德镇举行系列活动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天是“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千年瓷都景德镇举行窑神童宾祭祀活动、明清御用龙缸窑复烧点火、红店明炉暗炉首次复烧点火、阎崇年《御窑千年》新书首发捐赠仪式、“唐英纪念馆陈列”专家研讨会等众多活动,文化名人齐聚景德镇古窑,共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上午9时30分,第三次窑神童宾祭祀活动在5A级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举行,众多史学、陶瓷和民俗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出席祭祀仪式,共同纪念舍身入窑的“风火神”——童宾。景德镇市副市长熊皓表示,童宾是景德镇制瓷窑工世代祭祀的窑神,童宾故事、童宾精神在发展史上影响重大。隆重祭祀窑神童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

童宾是汉族民间信仰之一,为明末以来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祗之一。童宾,字定新,景德镇里村人,生于公元1567年,逝于公元1599年,明代烧瓷技师。为抗议朝廷逼迫和残害瓷工。童宾以骨作薪,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被民间尊为“风火神”、“窑神”。

随后,随着第一把火伸入窑内,明清御用龙缸窑成功实现复烧点火。龙缸窑是明清御用瓷窑之一,专门烧制大龙缸。因其烧制的瓷缸大多绘画青花云龙,所以称为龙缸。窑室宽2.1米,进深2.1米,高2.25米。每窑只能烧制一口龙缸。每窑烧炼需溜火七日夜,紧火二日夜,歇火冷却数天后才可开窑。窑神童宾舍身入窑烧制龙缸的故事经久流传。2013年,龙缸窑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复建复烧成功。今天明清御用龙缸窑再次点燃了复烧圣火。

景德镇御窑是中国陶瓷史最精彩的篇章,著名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最新力作《御窑千年》最近出版发行。活动仪式上,阎崇年先生和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代表向南昌师范学院、景德镇市教育局、大学、景德镇学院、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管理处、艺术研究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市图书馆、职业技术学院捐赠了《御窑千年》著作。

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国家文博研究员周荣林对记者表示,“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特别是明清御用龙缸窑和红店明炉暗炉相继点火成功,标志着古窑对国家非物质遗产——传统制瓷工艺的保护逐步走向丰富性、整体性和完整性,既保护传承了传统工艺,又增添了景区景点文化内涵。

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在景德镇成功举行


10月16日至18日,由科技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8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在学院举行。副省长谢茹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顾真安、吴以成、洪茂椿和来自国内外高技术陶瓷领域的200多位科技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了会议。

论坛以“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技术陶瓷产业化”为主题,围绕国家发展高技术陶瓷科技产业最新政策、电子陶瓷及其应用新进展、绿色建材发展思路、日本先进陶瓷产业技术发展综述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大会征集的近百篇学术论文进行了宣读讨论。

作为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每次的规模都在200人以上。论坛的举办旨在把握国内外先进陶瓷最新热点动态,加强产、学、研的交流,探讨有市场前景的研究开发项目和课题,促进我国先进陶瓷新材料研究与产业的国际化合作,促进我国先进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艺术陶瓷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在景德镇举行


10月19日,第五届博览会之中国艺术陶瓷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在紫金宾馆举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秋霞、日本仿宋瓷陶艺家岛田幸一、东京国立博物馆特别研究员丁义忠、香港抱趣堂当代艺术馆馆长谢宏中等众多知名陶瓷艺术家及资深陶瓷研究人员。论坛会上,江西省博物馆副馆长刘昌兵、台湾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成耆仁、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方李莉分别进行了演讲。

刘昌兵就景德镇瓷艺创新创意产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方向作了讲解,他说,“精中选精”的明清御窑厂作为景德镇独有的瓷艺生产体制成就了景德镇瓷艺的高峰;明清时期,强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背景下的景德镇御窑厂“精中选精”,为宫廷长期持续生产,海外对中国中高档瓷器的大量需求使景德镇瓷艺丰富多彩,是成就景德镇瓷艺高峰和辉煌篇章的主要原因。温故知新,建立合理的高档、集约生产管理体制和国内外的广泛交流也是今后景德镇瓷艺创新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明清时期海外对景德镇瓷器的大量需求促使景德镇瓷艺丰富多彩并迈向高峰。

成耆仁以“仿古与创新現代陶瓷之路”展开演讲话题。形象的运用欧、美、韩、日及台湾的实践经验为例。就后来居上的中国南方陶瓷业,明、清社会经贸与烧窑概況,清晚期以后台湾陶瓷的概況,欧、美、日本瓷器的仿古与应用以及省思与检讨,如何找回过失去的光辉、迎接第二春,创精至不朽之作等方面一一详细的为在场各位讲解。

方李莉演讲的主题是景德镇艺术陶瓷与社会发展,他结合实例生动的介绍了历时以来陶瓷重要阶段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并阐述了影响陶瓷演变的一些因素,她讲到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国营工厂的建立、景德镇地理环境位置与文人艺术的关系以及市场经济的变化这些都会对陶瓷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影响。

据悉,此次论坛的主旨就是景德镇艺术陶瓷及其产业之国际布局与国际发展战略的交流探讨,为制定中国艺术陶瓷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建立中国艺术陶瓷作品国际鉴价制度;通过此项活动,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推向国际市场,进而促进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之国际地位;由景德镇为当代陶瓷产业基点,打造中国艺术陶瓷全球化效应。

在保护中开发利用陶瓷文化遗产


9月17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一名制瓷艺人正在画坯,用纯手工技艺再现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

9月17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古典装扮的乐师为游客献上了瓷制乐器演奏的瓷乐。景德镇瓷乐器采用优质瓷土按专业乐器技术要求精心制作,演奏起来清晰悦耳,美妙动听。

9月17日,皖赣主流媒体“探访古驿道”活动全媒体采访团沿着古驿道步入景德镇。“这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考古研究所所长助理、文博副研究员白光华说。

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期,景德镇就开始生产陶器,中晚唐开始生产青瓷,五代创烧白瓷,宋元不断兴盛,明清时期更是成为皇家御瓷和中国制瓷业的典范与代表,对世界制瓷业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一路走来,采访团的记者目睹了景德镇大规模、相当完整复杂的历代瓷业体系及文化遗存,历史遗留的原料产地、作坊窑房、交通道路、水运码头、城池衙署、商铺民居、窑砖里弄,还有仍在延续并浸润在景德镇文化中的制瓷传统技艺民俗等。“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可喜成绩。”景德镇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该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70处,其中大部分跟陶瓷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全市仅窑址就有52点(151处),初步统计文化大遗址片区规模约20.87平方公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0处。

“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好这些陶瓷文化遗产,不仅能把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而且还将促进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白光华说,该市正在建设45平方公里新城区,给老城区“减负”;保护昌江河系周边从唐至明清古瓷窑遗址。重点推进御窑厂遗址、湖田古瓷窑址和高岭瓷土矿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工程以及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保护沿朝阳路至珠山路为轴线的一条近现代陶瓷工业文脉。

景德镇举行陶瓷艺术品市场分析与投资收藏论坛


1月26日下午,景德镇市紫晶宾馆会议厅座无虚席。由景德镇市一画苑陶瓷艺术馆主办的首届艺术论坛在此举行。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民协党组书记、驻会主席罗杨,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沐,以及包括陶艺泰斗周国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院教授李菊生在内的众多陶瓷艺术家、收藏家、陶瓷艺术爱好者和陶瓷圈内资深人士参加了论坛。

记者在论坛现场看到,本次论坛以“当代陶瓷艺术品市场分析与投资收藏”为主题。到场嘉宾纷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想畅所欲言,展开了积极、深入的探讨,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论坛组织的主题发言中,罗杨站在艺术民族性,艺术价值的角度对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特别强调了在当前许多民族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困境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展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为众多收藏家勾画了美好的未来。他认为景德镇的陶艺家应该把握好当下这个陶瓷艺术大发展的时代,为后人留下更多的陶瓷艺术瑰宝。

作为到场艺术家代表,周国桢和李菊生的发言更多地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在发言中,周国桢突出了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同时,作为陶瓷艺术前辈的他,也呼吁当下投资者不应该盲目地追随价格,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研究、探讨艺术本身。李菊生的发言则是站在一个陶瓷艺术从业者的角度,希望陶瓷艺术能在艺术宝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陶瓷艺术家们的付出能够得到市场相应地认可。

对于一场以陶瓷艺术和投资为主题的研讨会,资深投资人士的发言自然不可或缺。作为多年来深入研究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资深人士,西沐在发言中对陶瓷艺术品的投资做了全面、细致地分析和谏言。他从“供求关系结构”、“交易体系”、“定价机构”、“退出机制”、“商品制度”、“市场支撑体系”等6个方面入手。对当下陶瓷收藏市场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发言的最后,他以分析陶瓷艺术品的价值为引子,提醒收藏家应该正确评估艺术品价值,他尤其强调陶瓷收藏家要正视市场、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市场,切不可将其他艺术领域的成功收藏经验生搬硬套至陶瓷收藏,要懂得审视价值、发现价值,把握市场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景德镇一画苑是陶瓷文化推广战线中的一员“新兵”。在稍早举行的一画苑成立仪式上。众多到场嘉宾发言致辞,纷纷对画院的成立表达了祝贺。尤其是周国桢教授满怀期待的发言,以及李菊生大师激情澎湃的讲话,都对一画苑的未来寄予厚望。他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陶瓷艺术创作、交流的队伍中来,为陶瓷艺术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景德镇学院“陶瓷文化”教席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5月13日下午,正值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前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景德镇学院“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签约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六号楼隆重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杜越、景德镇学院党委书记蔡付斌,景德镇学院院长陈雨前,景德镇学院、外事办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国际组织机构驻华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节、有关单位及中外新闻媒体代表100余人共同见证了签约。

下午17时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亲切会见了蔡付斌、陈雨前。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双方签署了“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协议,景德镇学院向伊琳娜·博科娃赠送了由教席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当代著名陶艺家周国桢教授创作,象征吉祥如意的鸡年生肖瓷雕。博科娃对此表示感谢,并赞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听取教席主持人陈雨前关于教席研究团队建设和战略规划等相关情况介绍后,博科娃表示,陶瓷是跨国界跨民族跨语言的文化载体,希望作为教席执行机构的景德镇学院,按照教席建设协议书的约定,围绕教科文组织战略目标,着力夯实文化内涵,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为世界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造力的提高、推进创意产业领域成果的实践应用与共享、促进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发挥引领作用。

陈雨前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景德镇学院的充分信任表示感谢,表示将以本教席的建立为契机,携手国内外合作伙伴,依托景德镇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人才资源优势,密切对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目标和当前“一带一路”国际战略计划,广泛汇聚英才,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为促进人类文化互鉴,民心相通和包容性社会发展发挥独特作用,进而不辱使命,将本教席打造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帜下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国样本。

“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成功签约,标志着世界陶瓷领域唯一教席由此问世。其主要使命在于:聚焦联合国千年目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促进和传承遗产”与“促进创造力和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两个中期战略目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下,携手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在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及世界其他地区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协会与国际陶瓷组织之间搭建多边合作桥梁;在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领域建立一个集研究、培训和情报资料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围绕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积极开展跨学科、跨区域研究及成果的示范和共享。

据了解,教席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点项目之一,多年来为各国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了重要国际学术平台。该教席落户景德镇学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我国赢得了世界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领域的话语权,也体现了中国高校促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的时代担当。

重视民窑文化遗产 培养新时代陶瓷工匠


“民窑作为文化的基石,在瓷业发展和城市文脉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宁钢建议,应重视民窑文化遗产价值。

“古代民窑生产体系是成就景德镇瓷业辉煌的重要因素。”宁钢表示,作为世界上千年手工业城市的典型个案,景德镇工匠以创新的意识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形成了高度分工协作的“手工”模板化生产体系,塑造了前工业时代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模式。

2018年,国务院同意批复景德镇设立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千年瓷都”承载着“打造对外交流新平台”的历史使命。

对此,宁钢建议,景德镇须以标志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转换为契机,发挥文化在城市发展与试验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挖掘陶瓷文化基因,探索保护与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在现有民窑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础上,结合景德镇民窑特点,探索民窑文化遗址认定标准和保护模式,加强与民窑文化遗产相关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再造。”

在宁钢看来,当下景德镇琳琅满目的陶瓷文化产品,引领着新时代中国陶瓷文化时尚,彰显了景德镇瓷业匠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继承中国优秀陶瓷文化基础上,艺人不断创新,开创了中国陶瓷艺术的新境界。”

“数万名青年‘景漂’在景德镇创业。”宁钢补充道,在景德镇创业的“景漂”响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赋予了新的文化活力,是景德镇民窑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如何培养新时代陶瓷工匠?宁钢建议,筹划建立集艺术交流、文化沙龙、艺术展览为一体的“景漂”艺术交流中心,不仅能够汇聚合力,还能展示景德镇最新的陶瓷艺术发展成就。“新时代的陶瓷工匠,既传承了景德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精神,也具有时代的“印记”,是文化魅力的彰显和体现。”

此外,宁钢还建议,筹建景德镇(中国)民窑民俗博物馆及景德镇(中国)外销瓷博物馆。展示在千年景德镇瓷器对外贸易史上的不同瓷器产品,让民众了解发展变迁历程,认知景德镇瓷业生产中的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李韵涵)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高层论坛举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高层论坛举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