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艺术瓷砖 > 导航 >

花货紫砂的艺术魅力

花货紫砂的艺术魅力

艺术瓷砖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陶瓷艺术

2020-09-09

艺术瓷砖。

花货紫砂的艺术魅力

倪顺生: 研究员级高级工 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苏工艺美术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研空会委员、江苏宜兴陶 都经济联合会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俞国良第三代传人。1995年进宜兴紫砂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师从朱可心大师,亦得裴石 民先生指点。

1961年参加首届江苏陶瓷工业公司技术革命运动会,“蟠桃壶”荣获唯一“紫砂健将”称号,后进中央工艺美术院学习。“寿桃壁饰”荣获江苏省四 新产品一等奖,“松桩壁饰”组荣获江苏省四新产品金奖,“梅桩壁饰”照片和个人简介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1990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颁发的从 事工艺美术行业工作三十年的荣誉证书,1992年赴港参加紫砂精品展,1993年创作的“色泥塑型壶”荣获江苏省科技专利博览会金奖。“二十件色泥塑型 杯”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梅桩陈设”被南京博物院等收藏馆收藏。

1997年被美国罗丹茶艺馆聘为“高级壶艺鉴别大师”。近年来多次去韩国作艺术交流,连续三年在韩国书刊上登载,并在韩国陶艺高等学校授课。 2009年作品“双龙报喜壶”在建国六十周年被选为国礼。

倪顺生从事紫砂事业56年,创新作品二百余件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宜兴紫砂,历经千年的发展,在历代紫砂艺人的辛勤耕耘下,形成了花色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千奇万状的形态。壶艺也堪称一绝:有几何 形,有筋纹形,有将松、竹、梅、柏、桃、树、桩及动植物变形夸张的自然形,有瓜、果、鱼、虫类的象形,也有沿集古代青铜、玉器及宫廷中各类仿古的器型。当 今发展到具有个性化的现代陶艺造型等等,各具特色,艳丽四射。

▲读紫砂陶之丰富造型

紫砂壶的造型之所以丰富多彩,一是它的历史悠久;二是它的原料独特性,壶的泡茶性能好。历史上早就在海外流传“壶以砂者为上,世间茶具称为首” 的赞语;三是由于原料可塑性好,最利于捏塑、拍打、镶接等独特的工艺技法。因此,器皿的表现形式不受限制,可让作者任意捏塑和刻划。同时紫砂壶艺的造型和 装饰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有的具有时代特征,有的反映地域文化风貌,有皇家古典文化、宗教文化等等。它的服务面上至宫廷贵族,下到民间百姓,文人士大夫更 是喜爱。不仅国内,还外销东南亚及欧美。在清代,欧洲各国皇室内就非常宠爱紫砂。紫砂不仅造型变化丰富,容量大小既有适合东南亚地区的功夫茶具也有国内各 地区所需的茶壶。

饮茶,由早期的煮茶改为沏茶,茶具茶器、茶杯、茶碗、茶盏等,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制茶技术的改进,饮茶方式也随之演变,茶具也随之相应的发展 变化。紫砂壶,首先是为了实用而造,然后向实用和形式美的方向发展,形式也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由细变精,有提梁的,有端把的,有适合各种茶叶需要的容 量、高矮、大小之分的等等。因此,紫砂壶并不单纯是一件普通的实用器皿,而是内涵非常丰富的陶瓷艺术品。

紫砂造型的形式这么丰富,其中花货应算是一个大类,而且它的起源发展与紫砂史同步。从羊角山古窑址所发掘的紫砂残片资料看,始于北宋中期的壶嘴 上就有捏塑的兽头作装饰,因此,紫砂花货先是由圆雕捏塑开始。明代万历年间,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件紫砂作品是供春壶———花货,这是历史发展中的最好见证。 供春壶的设计制作是将银杏树的瘿节捏塑成整个壶型,七凹八凸的树皮,生动别致,表面呈现丰富的指纹,妙趣天成,也有手工艺精致之趣,整个壶形、壶嘴、壶把 就像自然生动的枝梗,舒展自若。因此,前人称颂这把壶为“脱尽人巧殊巧工,神工鬼斧难雷同”的塑器艺术品。

▲为人倾倒之花货紫砂

明清是紫砂发展的鼎盛期,紫砂花货艺术的高手名师层出不穷,优秀的花货艺术品也是层出不穷,一些文人雅士为之倾倒。如明代崇祯时期的如意纹大彬 圆壶,盖面上贴有如意图案花纹,现珍藏在无锡文管会。原唐云珍藏的万历年间龙凤印包壶,凤嘴龙把,壶身包袱、花结等,捏塑非常精致、高雅,是权力的象征, 也是时代的产物。清初国泰民安,紫砂发展兴盛期,名人辈出,名品、雅玩层出不穷,如项圣思的“桃杯”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珍品,项圣思其人无资料考查,而 “桃杯”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在南京博物院。这只“桃杯”从设计到做工,真是巧夺天工,它用半截桃形为主体,以苍劲的枝杆为把手,生动挺秀,桃叶、枝 蔓、花果为基座,生态各异,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合理,是一件完美的艺术珍品。徐友泉的“三瓣三足壶”,壶把上有捏兽的头,陈子畦的“南瓜壶”、陈仲美的 “一束竹圆壶”、陈鸣远的“一束柴壶”及文房珍玩、陈用卿的“弦文金钱如意壶”等等都珍藏在香港茶具文物馆、故宫博物院。陈次伟的“葡萄松鼠杯”和陈鸣远 的“梅桩壶”等珍藏在美国旧金山博物馆、西雅图博物馆。在诸多的名手中,首推陈鸣远,他历史上早就成名,享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 不愧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紫砂花货大师。

清中后期,使用青铜纹饰、图案贴花、镂空、印纹、回纹、堆花等繁花图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非常流行,许多紫砂花货艺术品 进入了这些国家的皇室和博物馆。历代花货名家还有陈荫千,他的“竹提壶”,气势风度;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的“龙头八卦一捆竹壶”也是顶尖绝品,作品珍藏 在南京博物院,杨彭年也是堪称翘首的名师,他的“梅根花插”现珍藏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一对“葡萄桩花插”珍藏在南京博物院,彭年的胞妹杨凤年的“凤卷葵 壶”意境、神韵妙法自然,是历史上知名度较高的女士佳作。清后至民国,黄玉麟的“鱼化龙壶”、蒋彦亭的捏塑及花货艺术也名气相当大。民国后及当代较突出的 花货大师有“第二陈鸣远”之称的裴石民,他的花器、珍玩惟妙惟肖,古朽、有灵气。解放前邀请到上海仿古董的裴石民、朱可心等人,他们有许多优秀作品被收藏 在国内外大型博物馆。朱可心这位德艺双馨的花货大师,也是紫砂事业兴旺发达、承前启后的有功之臣,他的“云龙鼎”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 上获得“特级优奖”,为紫砂走向世界殿堂,为紫砂发展到今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倪顺生(佛手树桩壶)

▲艺术地位用作品说

紫砂花货艺术在整个紫砂艺术百花园中的地位是崇高的。看到一件紫砂艺术品不是仅用文字描写出来,嘴巴里讲出来的,而是由作品自己说话。摆在那 里,百看不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为世人所认可的方为上乘之作。一件作品是体现作者本身的艺术素养、思想境界、技艺水平的综合反映。紫砂的成型工艺和其他 陶瓷成型不一样,必须从设计选料到成形制作的全过程,由个人独立完成。所以说一件紫砂艺术作品的好坏,也全面反映出作者的综合素质。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艺术陶瓷的独特语言魅力


陶制作为岩石风化后(瓷土)经过水的塑造与火的炼制,从而形成的坚硬物质。而陶瓷也因此被称为了岩石的重生。陶瓷经过多个步骤,包括造型、装饰与炼制等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法,并因此有了多种多样的变化,综合而形成了陶瓷所独有的语言魅力。

1、可塑性

陶瓷由水与瓷土结合行为一种“泥”的状态,“泥”拥有非常高的塑造性。可通过各种手法,成型与装饰来进行加工,并塑造为各式各样的色泽、肌理与外形等效果,从而形成艺术陶瓷所独有的独特魅力。

2、装饰手法上的丰富性

陶瓷的装饰手法,有彩绘、印压、刻划、印刷(花纸)、捏塑、施釉与烧制各种手法。在一件陶瓷上有多个手法来进行综合装饰。

3、艺术语言上的表现力

由于陶瓷拥有前两条所说的可塑性及装饰的手法上的丰富性,正因为陶瓷具有上诉特性,陶瓷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陶瓷可以清洗的表现出自然物体的纹理与形制,还可以表现出各种人造物,如金属、布匹、皮革、纸张等各种物体的肌理与质感。

4、独具的装饰语言——火的艺术

陶瓷与其他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陶瓷需要火来进行炼制。也因此陶瓷被称为“火的艺术”,陶瓷的炼制过程,就是装饰的过程之一。中国鼓捣的艺术陶瓷当中,很多陶瓷的釉色及产生的结晶、窑变等各种变化,都是在火的艺术中炼制而成的。

现代艺术陶瓷的创新魅力


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陶瓷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历代陶瓷艺术家通过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创造出无数闻名于世的、具有中华民族和东方艺术特征的艺术陶瓷珍品,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艺术陶瓷历来都十分注重创新和发展,没有时代性、没有新意的陶瓷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忽视创新就得不到发展,这是时代进步对艺术陶瓷发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要使艺术陶瓷从装饰形式、装饰手法和工艺技法上得到全面进步,我们首先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一是要重视传统陶瓷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艺术陶瓷的发展历经千年,创造了诸多艺术陶瓷表现形式和装饰工艺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艺术财富,应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

二是要深入生活,不断探求和认知世界,感悟大自然,到生活的母体中去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启发灵感,增强创作活力。陶瓷艺术家只有不断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感悟、观察和体验,才能发现新的创作题材,把握时代脉搏,获得新的信息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反映时代信息和特征的陶瓷艺术作品,才能使自己创作的艺术陶瓷生命力得到增强。

三是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不但要学好美学理论,还要学好艺术辩证法,使自己在艺术陶瓷的创作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艺术陶瓷装饰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整体画面布局和局部表现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自己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内涵,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准得到不断提升。

四是要注重个人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这是艺术家的生命之所在。没有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是不可能成为传世之作的,一味地摹仿和照搬只能毁掉自己的艺术生命。艺术之路取法无际,上承古法、下启新风。在艺术陶瓷创作的过程中,独辟蹊径,自创一家,逐步积累和创作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使之自成一体,这应该是当代陶瓷艺术家毕生的不懈追求,也是笔者在长期的艺术陶瓷创作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总结。

在多年的艺术陶瓷创作实践中,笔者在“乡情”瓷画系列创作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新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曾作为知识青年,在农村插队落户7年,这7年中,笔者对山乡的一山一水、一情一景,纯朴又倍感亲切的民风、民情,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那山、那水、那农舍小屋,就像一幅幅朴实而又绚丽的风情画卷,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从而为“乡情”瓷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运用到创作方面,就有了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装饰技法上力求创新。“乡情”瓷画创作作品采用釉下多彩并工兼写的绘画技法,色彩以釉下墨绿和釉里红色调为主,以红、黄、蓝诸色进行点缀,画面以表现秋景为多,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丰富的色彩让画面色调清新典雅,既可呈现出苍劲古朴的风格,又能折射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二是在创意上力求诗的意境,如釉下装饰《秋趣》瓷瓶,该作品在画面处理上,以一棵挺拔苍翠的千年古树,占据整个画面的1/3,树下小河淙淙,从盘根错节的树底流过,一座石板桥横跨小河两岸,一排石垒的围墙内,数间青砖瓦房里面两人认真在对弈,那聚精会神的酣战之态栩栩如生。画面上点染而成的釉里红树叶,昭示着晚秋季节的到来。釉下综合装饰《渔歌》瓷画作品中,瓶的下方是一望无际的清流,河岸边堆砌着巨大的山石,一叶渔舟撑离河岸,船头渔夫似在昂首放歌,高昂而悠扬的歌声,仿佛在青山绿水中久久回荡。岸上晨归的村民沿着石板小路拾级而上,向着村居走去。这两件“乡情”瓷画作品,无论在装饰形式还是装饰材料方面,笔者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画面布局上,注重画面的留白,以表现陶瓷的材质美;在技术上,运用釉下工兼写的装饰手法表现画面物象,注重线条的表现力,并赋予其新意。釉下多彩装饰材料使整件作品用笔流畅,苍劲有力。作品画面色彩呈现清雅明快之感,令人赏心悦目。

紫砂壶光货如何养护


紫砂壶光货如何养护。

紫砂壶光货的养护在于沸煮、浇淋、擦拭、摩挲及轮替五个方面。

1、沸煮:一把新壶到手,别先忙着泡茶,可将其放入水中煮沸,煮上七八十分钟,可除去土腥味,然后再用浓烈的茶汤煎煮,这里要注意红茶、绿茶不要混淆,这样可以使新壶得到滋养。

2、浇淋:每次沏茶前先把壶杯洗干净,合上壶盖,然后对着壶盖直淋而浇,泡出来的头汤茶用来浇润壶身,品茶过程中可以反复不断以茶浇淋。长年累月的浇淋,可以让茶汁慢慢地渗透到紫砂壶细小的孔隙里去。

3、擦拭:准备一块干净的茶巾和棉布,在饮茶的过程中来回擦拭壶体,因为这时的紫砂壶是热的,所以茶汁可以均匀地渗入壶体。

4、摩挲:就是经常将壶捧在手中,用手指、掌砥摩挲不已,尤其是在冬天,一壶于手中,边饮边摩,其中快意只由心会。

5、轮替:意思就是将已经“养活”。所谓“养活”就是茶汁渗入到孔隙中之后,在壶表面形成茶锈,也称“茶山”,又称“包浆”。

紫砂花器


花器就其数量来说,是紫砂陶器中仅次于茗壶的大宗产品,包括花盆、花瓶、水仙盆等。

花盆:紫砂花盆早在草创期即有。明代文震亨作于崇祯年间的《长物志》卷二“盆玩”篇说:“盆以青绿古铜、白定、官哥等窑为第一,新制者五色内窑及供春粗料可用,余不入品。”在文震亨看来供春以粗砂制成的花盆乃上品之物。紫砂花盆胎体强度高,排水透气性能好,适合植物生长,泥料色泽天然,造型丰富雅致,制作工艺精良,又可以泥绘、刻划装饰书画,陈设效果理想,故而深受园艺界欢迎。18世纪中叶,曾经批量出口日本,被称为“古渡盆”。

紫砂花盆有深有浅、有大有小,造型千变万化。深盆适合栽种花卉珍木,浅盆宜于培植盆景。大盆直径超过1米,小盆盈握,实为高档工艺品。历代擅长制盆的紫砂艺人有:明代的徐友泉,清代的陈文伯、陈文居,近代的陈福渊、萧坤生、钱盘根、裴石民、李荣富,当代的何道洪、徐汉棠、顾绍培、程润年、施小马、潘持平、周尊严等。

花瓶:又称花插。既可插花,又作陈设品。传世较多,大多是民国时期产品,造型亦丰富多彩。作为高档陈设品,花瓶档次高下的关键取决于装饰水平。清代名匠杨彭年制作的仿国山碑花瓶,便以仿刻东吴名碑国山碑的碑文称绝。

水仙盆:水仙盆与花盆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无孔,可以储水:造型有盆式、洗式、盘式等多种、、大多素面,也有施釉彩绘的。水仙盆一般尺寸不大。尺寸大而无孔的,系制作水石盆景之盆,俗称“水底”。

当代名家顾绍培制“百寿瓶”,曾获1 984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陶刻高手谭泉海、毛国强装饰的花瓶,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六方云龙纹带座紫砂花盆 “陈文居制”款

口径(对角):23cm,高(带座),14.8cm。

陈文居,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宜兴人。为陈文伯弟,自号“荆溪水石山人”。其兄弟二人所制紫砂花盆,曾畅销日本,久而不衰。器物紫砂纯正,质坚胎刚,呈六方折沿口,砂色砾砾,包浆淳厚。

紫砂壶光货怎么养护


紫砂壶光货怎么养护,如果按紫砂壶的造型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光货相比其他造型的紫砂壶来讲,虽然没有过多的线条和刻绘来修饰,但是去能呈现出紫砂最原始的形态和感觉,以其独特的造型来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紫砂魅力和紫砂文化。在选取紫砂壶光货的时候,我们应当结合实际的用途来进行挑选。那么紫砂壶光货怎么养护呢?

紫砂壶光货的养护在于沸煮、浇淋、擦拭、摩挲及轮替五个方面。

1、沸煮:一把新壶到手,别先忙着泡茶,可将其放入水中煮沸,煮上七八十分钟,可除去土腥味,然后再用浓烈的茶汤煎煮,这里要注意红茶、绿茶不要混淆,这样可以使新壶得到滋养。

2、浇淋:每次沏茶前先把壶杯洗干净,合上壶盖,然后对着壶盖直淋而浇,泡出来的头汤茶用来浇润壶身,品茶过程中可以反复不断以茶浇淋。长年累月的浇淋,可以让茶汁慢慢地渗透到紫砂壶细

小的孔隙里去。

3、擦拭:准备一块干净的茶巾和棉布,在饮茶的过程中来回擦拭壶体,因为这时的紫砂壶是热的,所以茶汁可以均匀地渗入壶体。

4、摩挲:就是经常将壶捧在手中,用手指、掌砥摩挲不已,尤其是在冬天,一壶于手中,边饮边摩,其中快意只由心会。

5、轮替:意思就是将已经“养活”(所谓“养活”就是茶汁渗入到孔隙中之后,在壶表面形成茶锈,也称“茶山”,又称“包浆”。

粉彩简介——粉彩独特的艺术魅力


清三代粉彩:

清三代粉彩绘画原料是在含铅粉的玻璃白(含砷元素)中加呈色金属而制成。在工艺上受了珐琅彩的影响,用粉彩绘画原料在素胎上作画,再低温烧成康熙粉彩属初创阶段,工艺不够精致。雍正时技艺精熟,胎薄,瓷质洁白。用纯净的透明釉在烧成的白瓷上彩绘,用没骨法绘出物体的浓淡相间,明暗阴阳,达到了淡雅柔丽的极致美感。乾隆粉彩品种多于雍正时期,风格承袭了雍正时期,又大胆吸收了油画技法和题材,显得更加富丽而又不失雅致。

造型以杯、碟、罐、花觚、笔筒、六角瓶、提梁壶,及文房用具笔洗、印盒等。纹饰以花蝶、蝠鹿、过枝花卉多见。康熙粉彩的产生给彩绘艺术带来了新领域。雍正粉彩代表了清代粉彩的最高水平。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始烧制粉彩瓷,但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无论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清雍正 粉彩九桃五蝠天球瓶

粉彩的传统性

粉彩的工序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可作熔剂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将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低温烧成。粉彩瓷器充分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各种丰富的彩料,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瓷面光泽透亮,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粉润柔和,秀丽雅致。粉彩所用的颜色种类多达数十种,每种彩料根据不同的画面需要又可派生出多种色调。

“粉彩”装饰从清代开始在原“古彩”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可说是到了兴旺阶段,装饰手法上绝大部分都是从中国画来装饰的,从大量资料和实物样品中可以看出清代这段时期,粉彩已不是原有“古彩”的那种用线不分浓淡,用色单调,只靠几种颜色的表现形式,而是在造型上吸取了中国画工笔重彩用线有浓淡变化,用色自然写实的表现手法,由原来古彩用线单调,无浓淡用色、无阴暗层次,演变成具有中国画用色丰富,阴暗层次强,用线有浓淡粗细之分。花叶用广翠加以打底色,分出明暗层次,花头也巧妙地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用洋红、净苦绿、紫色等加以洗染,这种工艺操作方法完全是国画工笔画中的操作方法,其效果简直是中国画在陶瓷上的再现,不同的只是所用材质不同。采用中国画装饰的粉彩瓷,其工艺性更加和中国画表现技法溶为一体了,粉彩在这段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有些精品在皇宫中才可享用。直到现在仿古瓷中的粉彩精品都要落上清康熙,乾隆年间制的底款,以示是代表当时粉彩的顶峰时期的 象征,而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中国工笔画为特征的粉彩装饰纹样,其价值连城

国际市场10年间以粉彩瓷为最

在艺术品市场上上,欧洲艺术品拍卖市场与国内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内瓷器拍卖市场中,青瓷、白瓷、青花瓷品类所占比重较大。欧洲拍场上的中国瓷器以青花和粉彩、五彩瓷最多,其次是颜色釉瓷,亦有少量的斗彩和青、白瓷。对比2005年与2016年的佳士得(伦敦)“中国瓷器工艺”专场可知,其上拍的瓷器品类在10年间变化不大,以粉彩瓷为最多,其次为青花、颜色釉和五彩瓷,青瓷、白瓷等品类数量很少。佳士得(纽约)与佳士得(伦敦)的“中国瓷器工艺”品类相近,在此仅以佳士得(伦敦)为例。

中国陶瓷是我国在世界上的一张耀眼名片,而国内拍卖市场并未给予其相应的重视,这种情况将会导致中国瓷器流失海外的问题愈发严重。拍场上所呈现的一些精品瓷器拥有可以列入博物馆藏的珍贵价值,是研究中国瓷器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2000年,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以3,300万港元成交,

紫砂艺术紫砂焕发新的生机


紫砂艺术代不乏人,当前可以说是紫砂最为繁盛、最具活力的时期:产量最大,品种最丰富,从业者最多,创新最具活力。紫砂艺术家精英辈出,正在使“冠绝一世,独步千秋”的紫砂焕发新的生机。

早期紫砂壶造型耳熟能详的有光货、花货、筋纹器等。当下的紫砂艺术受到现代设计思想的冲击,加入了绘画、雕塑等元素,加强了审美特性和欣赏特性,使紫砂壶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紫砂艺术界,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收藏市场也开始逐渐接纳“新军”的到来。今年春拍,仅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三家拍卖公司推出的紫砂专场,成交总额就超过2.2亿元。从实际成交情况来看,老壶、大师壶、实力派紫砂壶成为藏家的三大着力点。中国嘉德今年还特地为当代实力派紫砂高手推出了专场。

“名家带动实力派陶艺是必然趋势。随着懂紫砂的人越来越多,玩壶的人也会越来越理智,在选择时会更趋向于好的东西,而不只是局限于有名气的人的作品。”针对紫砂拍卖市场未来的走势,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赵炎认为,“现在有作为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最具升值潜力。藏家应该多关注他们,特别是要关心他们艺术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共同享受艺术。”

吴鸣:“叛逆”的紫砂新流派

被列入“江苏省六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的吴鸣,被认为最早开始全方位进行现代紫砂的创作与研究。他的创作融合传统、关注未来,自成风格,被誉为紫砂陶艺“新流派”。

吴鸣的壶,与其说是紫砂壶,不如说是抽象的雕塑作品。他的作品与传统紫砂相比,在体态、纹理、色泽上皆有创新。甚至有些已不见了传统的壶嘴、把手,在浑圆的壶面上有一孔洞,恰好容下一根手指,便是把手了。

着名陶瓷艺术家张志安曾这样评价吴鸣的紫砂壶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但又不是传统的重复。融进诗文,融进陶艺,融进彩陶、青铜,融进耳闻目睹的物象。有思维、有余韵、有情趣、有形式美感。与历史、与大众既融合,又隔开。”

吴鸣说,他做壶是逼出来的,心重的仍是“陶刻”,壶只是形式。1977年,时年20岁、在宜兴紫砂厂学徒的吴鸣被选送到宜兴陶校学习陶瓷美术,回厂后即转习陶刻。之后的七八年,吴鸣全身心投入陶刻及相关学问,直至考入无锡轻工职大。

时至今日,“陶刻”仍是吴鸣心头挚爱。“我的作品有一些完全是由陶刻构成的,但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陶刻了。我力求避免艺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匠气与习气。”吴鸣说。

有人评价吴鸣“叛逆”,因为他要在紫砂创作上做到三个不一样:一是与以往的紫砂不一样,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体现现代风格;二是与其他陶瓷不一样,发挥紫砂的材质优势及不可替代性;三是与自己以前做的东西不一样。

“壶形虽千千万,但上品少、庸品多,看久了可能生厌。多少年来紫砂是在一个大范围内转圈,形制虽众,大感觉却‘似曾相识’,代代做、年年做,翻来覆去你做我亦做。明者,留下一点清气,然大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吴鸣感叹道。或正是这种“自省”、这种“叛逆”,成就了吴鸣的紫砂“新流派”。

孔小明:“孔家壶”的绞泥风采

孔小明,生于制陶世家,姐弟四人皆在紫砂圈内,并有“孔家壶”之品牌。

孔小明紫砂作品的特色是方器,并且在传统基础上加上有规则绞泥纹样装饰,达到别样的艺术效果。绞泥纹样或行云流水,或木石纹理,自然,贴切,散发出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2009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上,孔小明创作的“银箱壶”脱颖而出。着名紫砂艺术评论家吕会田说:“用绞泥装饰的‘孔家壶’,深蕴江南大家‘闺秀’的含蓄、韵致、碧玉、品味之美。”

孔小明的“银箱壶”,借鉴红木银箱的造型,巧妙构思而成。壶的四角用仿铜片镶嵌,红色护角玲珑精巧,护角上的小铆钉几可乱真,壶体仿汉代油漆图案,绞泥纹饰自然和谐。壶体通身呈现深紫红色,在雍容华贵的色彩中,呈现给人们的是风雅书卷的气息,雅俗共赏。

“银箱壶”这次看似偶然的异军突起,背后实际隐藏着必然的故事。

早在2001年,孔小明设计的“银箱壶”就参加了有“陶界奥林匹克”之称的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选,获得银奖。

孔小明的天赋和勤奋为这一切奠定了基础。青年时期,孔小明在创作过程中受到紫砂名家潘持平指点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作品风格影响,受益匪浅。尤其是吕尧臣魔幻般的绞泥艺术,深深吸引了孔小明。

孔小明继承绞泥工艺,创新紫砂壶制作方法,他在绞泥中加以镶嵌等多种手法,演绎出方圆各异的紫砂壶艺术造型。吕会田先生评价他“配泥多变,调色大胆,作品所表现出的红黄相间的肌理花纹,受到李可染大师绘画的影响,浓墨重彩,惊艳而高雅。”

紫砂艺术迎来了新的春天,“孔家壶”作为一个年轻的紫砂品牌,也演绎了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故事。

漫谈青花瓷的艺术发展与独特魅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瓷器的国家。在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青花以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吸引着大批陶瓷收藏家和爱好者。

氢化瓷起始于唐宋时期,形成于元代后期,成熟于明代,与玲珑、粉彩、颜色釉并列为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但青花瓷占首位。什么是青花瓷?"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绘,它使用含有氧化钴的矿物作为色剂,用它在瓷坯上进行彩绘装饰,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制而成,使瓷器呈现美丽的青蓝色。由于青花瓷是高温下一次烧成,彩在釉里,经过高温处理化学稳定性很强,不怕大气和酸碱侵蚀,色彩能经久不变。

在漫长的陶瓷发展进程中,每个历史时期的青花瓷器都有着各自独特风格和时代风貌。如:①永乐宣德青花的深蓝色,青花较为凝重、透骨、色彩效果上比较庄重有分量;②成化,正德青花的淡蓝色,青花色比较清淡、雅致、匀净、秀美。③嘉靖青花的浓艳泛紫的色调,青花浓艳强烈,尚不露火气,远效果比较好,适宜于大件粗壮作品,但青料调制不当,容易接近于纯氧化钴的色调。④万历青花的多样色泽,有的深重艳丽、蓝中泛紫,有的青灰沉静,发色渐浅,也有少数靛青雅丽,色阶清晰。⑤康熙青花的鲜蓝色,青花明净、鲜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鲜蓝而不火气,是理想的特殊的色调。

从古代,从我国泉州和广州港一艘艘扬帆起航开往日本、东南亚各国和非洲的木船上,装着一捆捆用于贸易的青花瓷器;在古老而又艰辛的"丝绸之路"上,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队,驮着青花瓷器一路西去,通过波斯、埃及等国传到欧洲;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就带着大量的青花瓷器,遍及的三十多个国家,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桥梁。

宋代景德镇以青花瓷为主,其中生活用具主要是茶文化盛行,文人喜欢青花,所以青花为这一时代的主要风格。而元代,青花瓷就象是一夜之间就成长的一位巨人,令人惊讶于它的发展速度。例如"鬼谷子下山"一瓷瓶,在前些年拍出了2.46亿元的天价,轰动了整个世界,能制作出这么好的作品,这与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分不开的。他们重视陶瓷制作,并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这就开创了御瓷在景德镇的先河。元代时期陶瓷发展与国外已有交流,外销的发展和国外文化的融入使景德镇陶瓷发展又迈了一个新台阶。在明代初、中期陶瓷发展缓慢,但是到了晚期,名窑迅速崛起,画风确有百花齐放的特美,这又要归功于当时统治阶级也是非常重视发展陶瓷的。清代早期的艺术陶瓷在审美、画风上有些模仿、无个性、代表性的作品。清末民国初时期名窑发展迅猛,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老艺术家,绘制出了一批批优秀作品,如已故青花大王王步,是杰出的代表,他是在成熟老练地掌握好中国画的基础原理上,勇于创新,自成一派,把中国画与青花传统技法巧妙的结合起来,在炉温成熟掌握好的情况下,制出了庄重浑厚,耐人寻思回味的好青花作品。

笔墨当随时代,在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外地知名画家也纷纷参与青花瓷绘制。如2010年8月27日原中国美术家副主席、西安美院院长刘文西老师来我荣宝阁南昌文联书画院绘制了青花瓷板画,当我问他最爱画什么瓷?他兴奋地回答:首选是青花!我不得不又一次对青花瓷的魅力折服。我想这也是与它一次成形、高温烧制、优良瓷土,可谓是"火与土"的艺术完美结合,以及它特殊的文化内涵与积累,有着用语言也一时无法形容的美吧!

青花瓷不仅属于景德镇,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青花瓷不仅仅属于历史,属于当代,也属于美好的明天……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花货紫砂的艺术魅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花货紫砂的艺术魅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艺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