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 导航 >

元青花的艺术魅力

元青花的艺术魅力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2020-02-07

【www.taoci52.com -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谈到元青花,人们首先会想到元青花的价格,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因为现存的元青花可以说都是价格不菲的珍品,很多都是珍藏在博物馆的。尤其是元代对外贸易很发达,青花多销往西亚各国。因为中国的青花瓷的主色调符合西亚的伊斯兰教崇尚的蓝白色调。通过丝绸之路和水路,以及各种对外贸易的方式让中国跟世界联系在一起,就是在那个时候元青花开始从中国走向世界。所以如今陈列英国、美国、日本以及西亚各国博物馆里的元青花藏品让无数人,尤其是中国的考古学者都想一睹为快。

元青花龙纹罐TaOcI52.coM

一、胎土

元青花的胎土主要是高岭土和麻仓土为主的,其中景德镇就是以麻仓土为主的,高岭土和麻仓土在世界上的标准学名都称高岭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高岭土的国家。景德镇麻仓山上的土在陶瓷界被称为麻仓土,麻仓土白中泛灰,又有点微绿,胎质较疏松,易开裂,高岭土白中泛灰,基本上不泛绿,而且泛灰程度不如麻仓土,硅化程度比麻仓土好,元青花瓷器是这两种土一起烧成的。这就是元青花胎体洁白坚致的原因。因为使用的是“二元配方”方法。所以景德镇的瓷器又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美誉。正因为高岭土的可塑性、耐高温性、洁白性,是它成为白色瓷器胎土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古代的元青花瓷器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景德镇元代时期的高岭土以花岗岩为主,又夹杂着其他风化后的岩石,经过沉淀和地球的运动,露出地面后又经过了亿万年的风吹雨打,在时间的见证下而形成的。而且它的氧化铝成分偏高于其他产地的高岭土,因为含氧化铝高,所以它的可塑性也大大提高了,从而降低了因为收缩不均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如:裂、变、炸等。

二、青花料

元青花多采用进口的钴料,当然也用国产的钴料。进口的钴料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和水路等各种外贸方式进入中国的。多数采用的是伊朗进口的“苏来麻尼”,后来中国人称之为“苏尼勃青”,简称苏料。当然也有回料、回回料。苏料含铁高,产于伊朗,而且颜色浓艳,回料产于中国西部或西部境外,色显蓝中泛紫、色显幽蓝。回回青料,产于印尼,色蓝而艳,显宝石蓝色。国产料多用平等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当然国产料一般不如进口料发色沉稳、艳丽,国产料多数会出现色度不均、发色不正等不良色差表现。元青花采用的进口钴料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伊朗的钴矿早已废弃,所以现在存世的元青花已经是真正不可复制的艺术珍品了。现在的钴料无论是呈色还是色泽,都无法达到元代时期苏料的标准。苏料是精美绝伦的,它的发色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清纯。

三、制作技巧

元青花一般胎体较厚重,因为它制胎的加工技法是由多个罗圈式胎模连接而成的,一般大的器型五块四接口。就是因为这个技法才得以解决大器的制造方法,这是中国工匠的聪明之处,也是他们智慧的体现。一般它的接口会有胎泥流淌的痕迹,有的器件胎泥流淌并不明显,那是因为在制作中采用了抹平处理。器内的处理一般是刀削以及手刮、挖、压,所以很多器内很粗糙。元代青花瓷大件一般都是多层叠摞制作的。小件多采用内模外刮削制作。有的小件是捏塑的。大盘小盘等都是接底制成的,我认为如果技术掌握不好的话,如接连的湿度、温度不准,温控不准,收缩系数不均,都会引起断裂。所以它对工匠的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从盘子的底部连接痕迹中可以看出元代工艺的不稳定。大罐多采用外模内刮,所以一般厚度差别较大。

四、器型

元青花造型大器粗壮,小器玲珑,器型丰富且有变化,造型有碗、盘、罐、瓶、壶、炉、尊鼎、洗器座等。碗又有大小之分,如青花杂宝纹大碗、青花琛宝花卉花口大碗、青花留白大碗等,小碗烧制也很精美,或为撇口、或为折腰、或高足,如青花龙纹高足碗。盘有菱口折沿盘、菱花口盘等,如出土的青花牡丹琛宝菱花口盘、菱花口青花海水龙纹浅腹盘等。罐分为大罐小罐,大罐有高、矮、八菱等式样,如青花岁寒三友纹罐。小罐有敛口四系方形、撇口双系瓜菱形等,如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青花缠枝牡丹纹双鱼耳大罐等。壶分为凤流壶、四系扁壶、八菱执壶、梨式壶、葫芦式壶等,例如青花僧帽壶、青花云龙纹扁壶。瓶有梅瓶,例如青花四爱梅瓶、青花龙纹梅瓶等。

五、装饰

元青花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绘画、模印、堆塑、剔花、镂空等多种技法。绘画有细腻和粗犷两种,或白底青花,或者以青花为地留白纹饰。当然绘画要求的是对钴料运用要相当的熟练。元代的绘画大致呈现两种风格,一种是极为繁密,纹饰流畅,常常将一件器物分为很多个装饰区域,每个装饰区域又有不同的装饰风格,另一种是较为疏朗,以主题纹饰为主的器物只在器口、颈、肩等饰以辅助纹饰,无论哪种风格,均体现了密而不繁,疏而不稀,浑然天成的特征。当然在具体的运用中也十分巧妙地把刻花、印花、镂空、浅浮雕结合起来运用,从而使瓷器具有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更加饱满的画面感,并且更加凸显元代工匠高超制瓷的技巧。

六、装饰图案

元青花的装饰是中外文化交流,多民族共同融合发展的有力表现。元青花图案可谓丰富多样,花纹有的来源于波斯,有的是中国历代瓷器传统的图案花纹,还有的是具有故事情节的图案。元代的戏曲、小说、绘画、丝织工艺及金属工艺对瓷器的图案影响较大。例如波斯的图案有元青花纹饰中的S型连接的的缠枝莲为中心的各种花纹。还有具有故事情节的青花瓷器如: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等。这些瓷器不仅是元代社会生活的再现,更是历史遗留下的真迹。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更是属于世界的文化遗产。

七、结语

我始终认为元青花比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青花器都更加大气、生动、明艳、亮丽。元青花是中外交流、民族互动的特殊时代生产的艺术精品。它的生产灵感来源于本民族,又受益于西亚文化,它的风格是特殊的无法模仿的,因为是写实性的不是图案式的,它的特征鲜明,自然呈现出一种整体的自如、随意、成熟、美丽的总体感觉,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他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座高峰,也是世界文明的一座高峰,它证明了青花瓷在元代已经成熟。

扩展阅读

瓷板画的艺术魅力


以板面形式出现的瓷品是陶瓷生产工艺不断完美的结果,瓷板的出现使瓷板画有了物质条件,从相关资料来看,具有平整而光洁的瓷板形状,又有绘画艺术形式的瓷板画是从明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

景德镇瓷板画始于明清时期。民间曾把它镶嵌在屏风、柜门、床架等处用于装饰。清朝中期的一些民间艺人,运用中国画中浅绛彩的绘画方法进行临摹和创作,开创了瓷板画的先河。

清末民初,瓷板画几乎成了达官贵人家中的必备之物,艺人们纷纷设立画室,陶瓷工艺中的青花、五彩、釉里红等等在瓷板画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众多作品中,“珠山八友”的作品最受欢迎。由于烧瓷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当时已能烧制出较大面积的瓷板,效果如同纸绢画一样,陶瓷艺人的创作可谓如鱼得水。

几百年来,瓷板画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将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他们具备更纯的文化品格。瓷板画艺术的发展,是整个景德镇陶瓷发展的一个部分,它既具有不同的时代性,又具有个性艺术的独特性。

晚清民国年间,江西景德镇一带聚集了不少创作瓷板画的艺人。1928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一位客商预订瓷板画,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联络同好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每人画一幅瓷板画,画完之后,很多人看了都非常惊讶和喜欢,请他们八人继续画。这样,他们后来就成立一个瓷艺社,取“花好、月圆、人寿”之意,雅称“月圆会”,相约每月望日,月圆雅集珠山,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切磋画艺,称为“珠山八友”。“珠山八友”创作的鼎盛时期为晚清、民国至文革前的数十年间,留下的作品不多,历来是陶瓷收藏家梦寐以求的收藏品。

纵观全局来看,瓶类的价格和销售额一直是瓷器中排在第一位的,这也正是业内所谓的“一瓶,二罐,三盘,四碗”,此一顺序也同样适用于瓷器古玩在拍卖市场的行情顺序。但是现在来说,买东西的人更多的是看重作品本身的艺术性,题材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瓷板画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上涨迅速,近来佳士得的秋拍中就有一部分是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瓷板画。尽管它们并不属于特别的精品,但也拍出了不菲的价格。这些作品代表了那个时期瓷艺文化的风格。他们的作品过去的几万元卖到这两年的几十万,现在一幅“珠山八友”的作品卖到上百万已不是新鲜事。

景德镇的一位“珠山八友”藏家告诉记者,他十年前花5000元购买的4幅汪野亭(“珠山八友”之一)的山水瓷板画两年前出手时卖了15万元,“现在其市场价已经超过25万了,5000元的瓷板画十年涨了50倍,涨幅相当惊人”。

2009年11月,“辉煌60年——景德镇陶瓷成就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登场。在美不胜收的各类陶瓷制品中,记者发现,瓷板画在所有展品中占有不小的份额,且不乏大尺寸的作品,有数幅画作更是达到了长3.3米、宽1米的超大程度。

景德镇的当代瓷板画之所以能够占据其艺术瓷中相当的比例,是因为瓷板画本身也是现代艺术大家的一种装饰形式。他们各有所好,画瓶的,画板的,有些是客户的需求,有些是作者自己认为在瓷板上更能表达和发挥。

一个艺术家如果想画出气势来,肯定是愿意通过板来进行,毕竟瓶类是转型的,很难把作者想要表达出的气势表现好。从销售量来说,瓷板也是在逐渐上升的,但还是不能和瓶类比。从收藏的便利来看,瓷板要事先考虑好悬挂的位置,还要在墙上打洞,瓶类就不同了,买回家随手一放就完成了摆放。

江西省的工艺美术大师舒立洪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工艺的改革和技术的进步,目前在景德镇最大的瓷板已经可以做到4米多长,这是最初有瓷板画这种艺术形式时想都不敢想的,这给艺术家和陶艺家进行更大的艺术发挥创造了条件,瓷板画如今的兴盛与此密切相关。

步入21世纪的今天,瓷板画可谓百花齐放,大型瓷板画的佳作不断涌现,山水画的气势磅礴,人物画的形神兼备,花鸟画的多姿多彩,使瓷板的创作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艺术陶瓷的独特魅力


清雅隽永、古朴精致的中国瓷器意境无限,倾倒世人。瓷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已成为许多人观赏、收藏的热门货。陈设艺术陶瓷用于家庭的柜中展示、壁间点缀、架上陈列、案头摆列,即可朝夕相处,又能陶冶性情。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宜兴;以陶塑人物和动物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陶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还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以及生产釉上彩花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一般工薪阶层都具备收藏陈设艺术陶瓷的条件收藏是一门学问,收藏爱好者要提高鉴赏识别眼光。首先,量力而行,经济不十分富裕的,可以购买小彩盘、小花瓶、小异形壶以及陈设与实用兼而有之的文具、茶具等,这类陶瓷的设计,如能达到形象美、情趣好、内涵深三个要求,就是品味较高的陶瓷艺术作品。陈设在壁间、案头,能给人赏心悦目、余味无穷之感。其次,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自然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并非价钱越高越好,这就需要比较,认真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注意有人拿釉上冒充釉下,以假乱真;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再就是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最后,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因为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到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是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裂纹陶器不易保存。

陶瓷艺术独特的魅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陶瓷釉历史悠久,技法精湛;而陶瓷上的人物画更是独具特色,尤其是仕女图。陶瓷釉中的人物绘画则具有极大的欣赏价值,尤其是仕女图,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具有各个时代的特色。不管是陶瓷釉,还是瓷上的仕女图,他们在陶瓷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景德镇仕女秋风陶瓷摆盘家居装饰盘

一、独特在于陶瓷釉

说到陶瓷,不得不提陶瓷釉了。首先来讲讲釉的历史和特色吧。釉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使陶瓷器增加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用矿物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并细磨成浆状液体,施于坯体表面,经高温煅烧而成。从微观结构看,含玻璃态物质和少量气泡、未熔融石英颗粒及冷却时析出的晶体。具有类同于玻璃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不透水,平滑而有光泽,不易沾污,并可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釉面还可采用各种装饰以增强制品的艺术效果。釉是覆盖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

按制备方法分类,有生料釉、熔块釉;按釉的组成分类,有石灰釉、长石釉、铅釉、硼釉、熔盐釉、土釉等。釉的种类很多很全,在彩釉上有釉里红,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高温烘白底红花,始于元代景德镇;有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因彩附于釉面上,最早见于宋代;有釉下彩,于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最早见于唐代;还有斗彩,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再经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比美相斗,始于明成化年间等等,它的种类,它的历史和它的独特之处,很难一下子全部表现出来。

二、魅力属仕女图

提到了陶瓷釉,不禁让人联想到釉上的仕女图。仕女图亦称“仕女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而在中国古书上曾经有“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记载,仕女图就在女人占有绝对优势的“母系社会”逐渐诞生。仕女画作为一种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画面以仕女为主题,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宋元时期仕女图较为罕见,这与当时花鸟画盛行有很大的关系,仕女图的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当时社会的特色,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与社会兴衰。

继唐朝之后的五代是个政权交替频繁的时代,画家们既继承了唐朝的传统又有所变革,最显著的变化是,歌妓丰腴的肌肤因缺少唐代宫女臃懒的体态,而更具健康之美,修长的身材更是凸显出了唐代仕女丰满肥胖的造型程式。明清时期是仕女图的发展时期。明中期的仕女图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虽然为数不多,却对后来仕女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成化朝仕女虽不甚精细,但颇有古意。明晚期仕女图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状。清代仕女图尤为盛行,但历朝风格各不相同,如顺治仕女的衣带飘然,康熙仕女的妙笔传神,乾隆仕女的精细写照,无不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三、独特与魅力的完美结合

陶瓷釉的发展离不开瓷上的画,而仕女画的应用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需要釉的独特和仕女画魅力的完美结合。需要通过陶瓷工作者精湛的技法,才能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陶瓷。绘画者娴熟的画技,画出美丽动人的人物画,尤其是美女。这不仅增添了陶瓷的外在美,而且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美的东西总能给人美的享受,当然,陶瓷作品也不例外。

而陶瓷釉上仕女画的题材来源很广泛,我们大致来罗列一下。作为陶瓷上美女画的选择也是有标准的。要年轻,身材苗条,肉体丰满,黛眉明月,削肩,皮肤白皙细腻,长垂的双耳,朱唇,齿如贝露,黑亮的浓发等。除了外貌的要求,还有一些内涵的要求。要多才善辨、飘逸风雅的女性,来展现其美,这样应用在釉上,更有代表性。比如东晋才女谢道韫就是多才善辨的女性代表。在“竹林七贤”的“林下风气”影响下,飘逸风雅之美成为魏晋时期的主流审美情趣。曹丕称帝后封为皇后的甄氏,不仅姿貌绝伦、气质非凡,而且才智过人,是魏晋时期女性飘逸风雅之美的典型代表。陈后主贵妃张丽华则是“发长七尺,端丽闲雅,飘逸若仙”,是飘逸富丽之美的典范。但在盛唐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微妙变化,开始崇尚丰腴肥硕的女性形象,这可从唐代仕女图与雕塑中的妇女形象得以印证。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则是古代最著名的胖美人,是古代美女中丰腴肥硕、雍容华贵之美的象征。审视战国到唐代的古代佳人魅力进程,清晰可见“袅娜身姿,内在气质再到体态丰盈之美”的内在线条。

其次,仕女图对陶瓷釉增值的作用。不仅增加了外表的美,更多的是内在价值美。仕女画题材丰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代表。这些仕女画通过在陶瓷上展示,不仅彰显其特色,更增加其价值。通过二者完美的结合,使得我国陶瓷作品更具代表性,更具有其魅力。只有独特与魅力的结合,才能成就惊世之作,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和收藏陶瓷作品,才能促进我国陶瓷事业的蓬勃发展。

元青花的釉面


元青花的釉面先后有三种:

一)影青釉

又称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国产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釉面泛灰或泛黄,釉层光泽较强,或为亚光,除了烧成技术欠缺外,还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

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闪青蓝,温润中略显淡蓝,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微显不同。元期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元期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元期釉面的显色似有活性之感。

(二)白釉

从14世纪中的至正年间开始使用,用进口青料。釉面白中泛青,釉色莹润透亮,光洁滋润,积釉处显鸭蛋青色,釉色亮度时常会有闪动感,足圈釉面显出淡淡的水绿色。具有恰到好处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泽,能更好地衬托青花的表现力。

(三)卵白釉

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釉层乳浊,用国产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钵、小罐类居多,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时手抓留下的指痕。元青花除玉壶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无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釉斑。高足杯的高足内侧近底处有一圈宽窄不等的釉痕。梅瓶等细身类瓶内侧口沿下素胎。大罐内壁以荡釉法施釉。器盖内侧素胎,浅土黄色,见细微釉斑。

元青花器体釉面基本较平,大型琢器在胎体的粘结处釉面微微凸起,器里口部釉厚薄不匀,釉薄处显米黄色。从残器看,瓶的颈部以下器腹内无釉,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内常见一块块的釉斑,每块釉斑周围或足边及缩釉处都呈现出浅色的火石红边线。器物口边有的有毛边现象(即小气泡破裂状)。器表有的釉面有缩釉现象,不严重,属于少数现象。釉面手感温润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如过于光亮或有较强的光亮点,则值得考虑。

钧窑瓷器的艺术魅力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掩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其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赛玛瑙的美丽程度,形成了钧釉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确有巧夺天工之美,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宋代钧瓷的釉料配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青瓷那种单纯的以铁的氧化物作呈色剂的传统,采用了以铜、铁、磷、锡等多种元素,分别配釉,分层挂釉,加上独特的窑变工艺,即火的艺术,使钧瓷的釉层结构变得复杂。经过用光学仪器观察的结果显示,钧红釉系多层结构,大约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一二层与天青釉的结构相同,天蓝釉的上部界面出现起伏很大的波浪形,并有许多气泡;第三层则是不连接交错的紫红层;第四层为表面层,是比较整齐均匀的铜氧化层,即淡蓝色层。这样的釉面结构,对各种光波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使釉层含蕴光莹,犹如宝石。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使釉中的流纹变幻无穷,形如流云,灿若晚霞,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由于铜在高温下的挥发作用,工艺上较难控制,烧制出色泽质量好的制品更为不易,所以以铜为着色剂的钧窑瓷器历来都被视为珍品。相传民国时上海大收藏家潘子良曾有葵花式花盆残片标本,有人出过高价买去当作宝石镶嵌戒指。近来也曾在古玩市场见到有民国时期制作的挂屏和座屏,中间镶有宋、元时期的钧瓷残片,一般为天蓝釉带紫红斑,国内的收购价一般为单件数千元,但遇到的机会已不多见。这种以带有紫红窑变斑的钧瓷残片做装饰物的出现,更为直接地说明了钧瓷窑变釉的烧制不易及其弥足珍贵。

钧窑瓷器丰富多彩的铜红窑变釉的成功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一览无余的单色格局,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并为以后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青瓷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受钧窑瓷器铜红釉制作工艺的影响和启发,南方地区的许多名窑在元、明、清时期相继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名贵铜红釉,如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霁红(祭红)、郎窑红、美人醉等新品种。虽然其色调和风格因胎釉成份,烧成温度和气氛以及施釉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能就此否认钧窑铜红釉的成功运用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和积极作用。

陶瓷——唤醒家居摆件的艺术魅力


陶瓷艺术品逐渐成为构造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雅的瓷器给现代装饰带来了独特的味道,陶瓷摆件也唤醒了家居摆件的艺术魅力。

下面几款陶瓷艺术品可谓是上至厅堂,下至厨房。

【上得了厅堂】

(1)西式青花方罐

呈色稳定的青花瓷材质精工细作而成的方形青花罐,搭配青花图案显得更为古色古香,增添复古之气,非常适合老一辈去观赏。

方罐平时可以储存水或者茶叶,这样会给水或茶叶增添古色古香的气息。

(2)新中式禅意佛摆件

富有禅意但是百搭的镇宅摆件, 适合各种禅意装饰、客厅、书房等场所。

纯手工捏制的陶瓷莲花以及具有天然纹理的木板版面,这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一件摆件,充满着许许灵性。

(3)仿古青花陶瓷圆凳

这款仿古青花凳凳面平滑圆润,方便置物和休坐。

凳面的花纹精美秀雅,古色古香;凳子的框架结构,底部圆形镂空设计,朴实无华;复古的器型,古典的图案,沉稳又典雅,作为摆设甚是能衬托出古典气质。

【下得了厨房】

(1)手绘瑞狮陶瓷调味罐

古朴的造型,精致的古典画面,每一笔都是熟练的画师手绘而成。

景德镇出品的食物调味罐似乎让餐桌变成了艺术品,这样的小罐何不入手几件,让平日里的盛宴增添几许文雅艺术气息。

(2) 中式陶瓷调料罐

高温陶瓷制作的陶瓷调味罐,微波金描边,花边设计,磨砂的质感,虽是小小的调味罐,但是品质感明显。

现代艺术陶瓷创新魅力


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陶瓷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历代陶瓷艺术家通过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创造出无数闻名于世的、具有中华民族和东方艺术特征的艺术陶瓷珍品,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艺术陶瓷历来都十分注重创新和发展,没有时代性、没有新意的陶瓷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忽视创新就得不到发展,这是时代进步对艺术陶瓷发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要使艺术陶瓷从装饰形式、装饰手法和工艺技法上得到全面进步,我们首先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一是要重视传统陶瓷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艺术陶瓷的发展历经千年,创造了诸多艺术陶瓷表现形式和装饰工艺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艺术财富,应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

二是要深入生活,不断探求和认知世界,感悟大自然,到生活的母体中去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启发灵感,增强创作活力。陶瓷艺术家只有不断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感悟、观察和体验,才能发现新的创作题材,把握时代脉搏,获得新的信息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反映时代信息和特征的陶瓷艺术作品,才能使自己创作的艺术陶瓷生命力得到增强。

三是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不但要学好美学理论,还要学好艺术辩证法,使自己在艺术陶瓷的创作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艺术陶瓷装饰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整体画面布局和局部表现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自己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内涵,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准得到不断提升。

四是要注重个人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这是艺术家的生命之所在。没有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是不可能成为传世之作的,一味地摹仿和照搬只能毁掉自己的艺术生命。艺术之路取法无际,上承古法、下启新风。在艺术陶瓷创作的过程中,独辟蹊径,自创一家,逐步积累和创作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使之自成一体,这应该是当代陶瓷艺术家毕生的不懈追求,也是笔者在长期的艺术陶瓷创作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总结。

在多年的艺术陶瓷创作实践中,笔者在“乡情”瓷画系列创作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新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曾作为知识青年,在农村插队落户7年,这7年中,笔者对山乡的一山一水、一情一景,纯朴又倍感亲切的民风、民情,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那山、那水、那农舍小屋,就像一幅幅朴实而又绚丽的风情画卷,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从而为“乡情”瓷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运用到创作方面,就有了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装饰技法上力求创新。“乡情”瓷画创作作品采用釉下多彩并工兼写的绘画技法,色彩以釉下墨绿和釉里红色调为主,以红、黄、蓝诸色进行点缀,画面以表现秋景为多,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丰富的色彩让画面色调清新典雅,既可呈现出苍劲古朴的风格,又能折射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二是在创意上力求诗的意境,如釉下装饰《秋趣》瓷瓶,该作品在画面处理上,以一棵挺拔苍翠的千年古树,占据整个画面的1/3,树下小河淙淙,从盘根错节的树底流过,一座石板桥横跨小河两岸,一排石垒的围墙内,数间青砖瓦房里面两人认真在对弈,那聚精会神的酣战之态栩栩如生。画面上点染而成的釉里红树叶,昭示着晚秋季节的到来。釉下综合装饰《渔歌》瓷画作品中,瓶的下方是一望无际的清流,河岸边堆砌着巨大的山石,一叶渔舟撑离河岸,船头渔夫似在昂首放歌,高昂而悠扬的歌声,仿佛在青山绿水中久久回荡。岸上晨归的村民沿着石板小路拾级而上,向着村居走去。这两件“乡情”瓷画作品,无论在装饰形式还是装饰材料方面,笔者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画面布局上,注重画面的留白,以表现陶瓷的材质美;在技术上,运用釉下工兼写的装饰手法表现画面物象,注重线条的表现力,并赋予其新意。釉下多彩装饰材料使整件作品用笔流畅,苍劲有力。作品画面色彩呈现清雅明快之感,令人赏心悦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