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显微镜鉴别古瓷器 > 导航 >

古瓷釉显微结构定量分析算法及其实现

古瓷釉显微结构定量分析算法及其实现

显微镜鉴别古瓷器 古瓷器鉴别 古瓷器鉴别真假

2020-09-23

显微镜鉴别古瓷器。

[摘要]:以陶瓷釉显微结构图为材料,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和体视学方法分析对釉中各相体积分数、空间尺度分布进行定量表征,分析其差异,为影响古瓷釉特殊艺术外观的主要相结构提供数据依据。

[关键词]:古瓷釉,显微结构,体视学,定量分析

1前言

釉是中国古陶瓷的精髓,那五光十色、变化莫测、精光内蕴的艺术效果莫不来源于釉或釉的衬托,宋代五大名瓷更是“釉”的杰作。釉外观艺术效果的形成,除去化学组成因素外,则依赖于釉的微观结构。古瓷釉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釉的显微结构缺乏定量表征方法,使得某些决定瓷釉外观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不明。

(2)瓷釉艺术外观缺乏完整的定量分析标准及表征方法,通常只有较为模糊的文学或仿物文字,使科学研究结构与外观的关联受到限制。

(3)若依靠人工的目测进行评定,则其准确性、一致性和重现性都很差,并且速度慢,有时甚至无法进行。

目前定量显微技术己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生物、医学、岩矿等领域的研究,而在古陶瓷方面研究较少。其中主要是指组织图像的定量分析与体视学。图像分析技术可定义为从二维图像中提取特定几何形态和密度的技术和方法,而体视学可定义为建立从高维组织的二维断面所获得的低维测量量与定量表征该组织本身的三维空间组织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方法并加以应用的交叉性学科。

由于本课题所研究的陶瓷显微结构图是将陶瓷打磨成薄片,再进行显微放大所得到的图像为不连续图像,不能用一般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分析。所以要运用体视学原理进行研究,并利用一些参数对陶瓷显微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给用户对陶瓷的评估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测定的基本依据有:De1esse定律,Rosiwal定律。这些相关定律均在下面体视学理论论证里予以阐述。基本测量方法有:计点法、线分析法、面积测量法、数量密度的测量。当测试器和所研究对像的相截痕为计点法时,若用测试点和三维物体想截,或用测试线和二维物体相截,或用测试面和一维物体相截,截痕都为点可以测量的密度参数为Pp和PI。

在此,采取的是面积测量法,面积分析法只限于测量截面上所截出的组元的截痕面积A或面积密度Aa。用人工进行面积分析法是比较麻烦的,往往不容易测量出准确值,所以一般不大采用,但在采用自动分析图像技术时,面积分析法是比较重要的。

面积分析法其实验方法为:选定视域面积为A,测出该面积内带测相所占面积为a,则Aa=a/A。

数据提取后即可直接显示于界面上,提供给用户对陶瓷进行定量分析的最终结果。

2显微结构定量分析的理论论证

2.1体视学理论简介

体视学的理论是以材料断面(或表面)的二维图像为基础,推测出三维显微结构参数的方法。显微结构定量是体视学的组成部分,称为定量显微学。体视学的任务就是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根据从比实际组织维数小的截面所获的信息,定量地描述实际组织。

2.2体视学定义

体视学是建立从组织的截面所获得的S维测量值与描述组织的n维参数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方法的科学。(S

2.3显微结构定量表征参数的符号及其定义

V一体积(组元或组织的体积)

S一表面积(组元的)

L一空间线性组织的线长度

A一断面面积

P一测试点的数目

Pp一点率,特征相占有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

Pl一颗粒与测试线的交点数与测试线全长之比

Ll一颗粒切割测试线的全长与总测试线长度之比

La一单位断面积中平均颗粒的周边长度

Vv一体积密度

Sv一表面积密度

Aa一面密度

2.4基本体视学参数的估计

2.4.1德莱塞(De1esse)定律:这个定律指出:如果组织中包含某一组元(相),在随机截面上测量此组元断面的面积密度Aa是和该组元的体积密度Vv相等的,即Vv=Aa。

2.4.2罗西瓦尔(Rosiwal)定律:

这个定律指出:一个含有随机分布组元(a相)在测试线上的线密度Ll等于此组元在系统中的体积密度Vv,即Vv=Ll。

2.4.3以计点法测量体积密度:

这个定律指出:用随机测试点和三维组织相截,落在某组元内的点和总点数的比率可作为这个组元在组织中的体积密度的估计。即Vv=Pp。TaOCI52.com

2.4.4表面积密度和截面上的断面轮廓边界长度密度的关系:

Sv=4/*La

2.4.5表面积密度和在测试线上的截点密度PI间的关系:

Sv=2*Pl

3定量分析算法的实现

首先计算点率(Data_Pp)和边界长度密度(La),它们的算法流程图分别如下两图所示。

注:此处变量Pp只是一个普通变量,不再代表点率之义,而由Data_Pp代表参数:点率。La只是一个普通变量,不再代表边界长度密度之义,而由Data_La代表参数:边界长度密度。

ImageWidth*ImageHeight为该截面图面积。

计算Pp和La的部分程序如下:

PP(1:3)=0:La(1:3)=0;

for k=1:3

if MaterialNumber(k)

if k==1

for i=1:ImageWidth

for j=1:ImageHeight

if SeperateImage_SP_l(i,j)==255

Pp(1)=Pp(1)+1;

end

1f EdgeImage_l(i,j)==255

La(1)=La(1)+1;

 end

end

end

注:Materia1Number为一维数组,语句if Materia1Number(k)表示:该一维数组第k个值为1。 SeperateImage_SP_1是分析第一种组元时的去除孤点图。EdgeImage_1是分析第一种组元时的获取边缘图。

且Data_Pp=Pp./(Imagewidth*ImageHelght);Data_Pp一点分数。

Data_La=La./(ImageWidth*ImageHeight);Data_La一边界长度密度。

Data_Ll=Data_Pp; Data_Ll一颗粒切割测试线的全长与总测试线长度比,即线长分数。

Data_Aa=Dataa_Pp;Data_Aa一面密度,即面积分数。

Data_Vv=Data_Pp; Data_Vv一体积密度。

Date_Sv=Data_La.*(4/pi);Data_Sv--表面积密度。

Data_P1=Data_Sv./2;Data_Pl一颗粒与测试线的交点数与测试线全长比,即线上交点密度。

4实例与结果分析

例:经上述原理与算法对“景德镇青瓷”进行定量分析后获得的结果数据如下图所示:

以上介绍的用随机截面技术借助于体视学参数估计的方法对古瓷釉显微结构进行立体分析,在这里对景德镇青瓷等打磨后的随机图像(图中给出的是第7张截面)进行定量表征,得出相关数据。便于为古陶瓷研究人员定量定性微结构分析并建立微观结构与艺术外观关系模型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5总结

文中所建立的古瓷釉显微结构定量表征方法也适合于其他显微结构从二维基本数据进一步的得到三维普适参量,以达到对分析结构的特征重建的目的。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瓷胎的显微结构是怎样的?


坯体经过高温烧成,瓷化成为瓷胎。瓷胎的化学成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瓷胎的物理化学性质,而瓷胎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样取决于瓷胎的显微结构。 我们以粘土-长石-石英三组分配料瓷胎的显微结构为例,粘土-长石-石英三组分的坯体,其粘土含量大致为40-60%,长石含量大致为20-30%,石英含量大致为20-30%。日用细瓷的坯料配方中,长石的含量一般不超过石英含量的1.43倍,烧成范围大致在1250-1400℃范围内。瓷胎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相组成: 玻璃相(以体积计) 大致为40-60%; 莫来石晶体 10-30%; 残留石英 10-25%,以及少量气孔。 瓷胎中,以长石熔体为主体所构成的玻璃相,其中含有不同饱和程度的Al2O3和SiO2;在玻璃相中分布着未被溶解的石英以及粘土物质分解产物的质点,分布着莫来石晶体以及气孔。瓷胎的显微结构决定了瓷胎的内在质量。玻璃相赋予制品以致密性和透光性,而晶体的存在构成了"骨架",使制品具有一定的强度,并防止了制品在高温下塌陷变形。 绢云母质瓷的显微结构主要由莫来石、石英、玻璃相和少量气孔所组成。 玻璃相 50-60%; 莫来石 20-30%; 石 英 8-22%,以及少量气孔。 其显微结构除与长石质瓷有共同点以外,还有其所特有的结构--云母"残骸"。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云母形成的,尺寸极微小的莫来石针状晶体。 骨灰瓷质主要由"方石英、钙长石、莫来石、玻璃相"构成。且骨灰瓷中玻璃相的含量较多(可达40%左右),各相之间的折射率值接近(玻璃相折射率为1.56,钙长石1.58,磷酸钙1.59-1.62)。因而光的散射较少,透明度好及瓷质较脆,热稳定性较差,而且烧成范围狭窄,不易控制。

显微结构中各物相的作用


1、莫来石

两种主要来源

粘土形成

玻璃相中析出。

粘土的莫来石有两类:

发育得较差的鳞片状莫来石;

发育得好、排列整齐的人字形莫来石;

1、玻璃相

通常有三种存在形式:

环绕在石英颗粒周围的高硅玻璃相,热膨胀数较小;

中间生长有交织成网络的莫来石的长石玻璃相;

在粘土分解产物区内,填充在粘土残骸(一次莫来石)间的玻璃相。

冷却后,玻璃相的力学强度对瓷坯起主要作用

2、石英

石英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残留的石英和方石英。残留石英是原料中残留下来的。方石英的形成有两种形式:

一是从石项颗粒边缘富硅玻璃相中析出的方石英;

一是石英和非晶质石英在干环境下转变成的方石英。

一般情况下,瓷坯中残留的石英的含量要多于方石英的量。因石英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冷却时会瓷坯中形成应力。

3、气孔一般存在于玻璃相中,但有时也会被包裹在大晶粒之中

我国建筑陶瓷市场的魅力及其份量分析


世界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广东。作为产业经济发展层面,这个断言正在逐步得到验证。而作为全球市场的“解放区”,中国市场正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在世界制造企业心目中的份量正日益偏重,从本次6月1日至6月4日的广州国际陶瓷工业展就可看出端倪。

作为陶瓷技术装备与色釉料的专业展会,广州国际陶瓷工业展,历来为国内相关企业所看好,虽然每年也有不少洋面孔,但所占的比例毕竟较少,然而今年的这届展会,却出乎意料地洋味十足。意大利、中东、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均抱团组织参展,庞大的观展队伍抢滩中国。在整个展会期间,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不难看出中国市场正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古书有一句话,叫做“万国衣冠朝冕流”,当今的市场形势就颇有这种味道。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气候下,整个世界经济正江河日下,危机向深层次渗入,而中国的广阔市场给危机中的企业看到了一丝黎明的曙光。在陶瓷行业,我们的陶瓷技术装备虽然在很多领域已可以媲美世界的先进水平,但依然还有不少空间让外企有足够的发挥余地,即使在大型设备上,中外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也经常展开激烈的拉锯战,那么当前老外关注中国市场就不难理解了。

由此可想到我们的建筑陶瓷行业,过往很多企业在销售上一直存在极不均衡的倾向,不少企业只重出口,不重国内市场,有些企业在销售额中,出口外销甚至占到80%以上,个别企业干脆全部做国际市场,因此,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的生产经营就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并且是生存的危机。这些企业忽略了中国市场的份量,长期来销售严重畸形。而一些运行良性的企业,七分主内,三分主外,以我为主,均衡发展,在危机来临时,就会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在西南地区,各陶瓷企业加班加点地生产还供不应求,中低档产品基本被索空,这在国际市场及国内的沿海市场近乎天方夜谭。确实,中国很大,市场也很大,而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正给这个巨大的市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陶机市场如此,陶瓷市场也是如此。

陶瓷釉及其分类浅析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薄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有了这层釉,陶瓷不止抗腐蚀耐用,还异常美观。像我们知道的哥窑青瓷冰裂纹釉,钧瓷窑变结晶釉等等。今天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看陶瓷釉及其分类浅析。

现代日用陶瓷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石釉。石灰釉是用釉果和灰釉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和高岭松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石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掺入其他化学成分。就回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釉经过窑烧后就会紧紧附在瓷胎上,使瓷器致密,光泽柔和,防止液体和气体的侵蚀,给人以明亮如镜的感觉。

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分,有瓷釉,陶釉,火石器釉。按照烧成温度可分为低温釉、中温釉、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可分为白釉、颜色又、结晶釉、窑变纹釉,裂纹釉;按配料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食盐釉等;按制备方法可分为生料釉;按烧温度可分为融熔块釉;少层温度可分为低温釉和易融釉等

古瓷釉的类别分类


豇豆红——铜红釉品种之一。在浅红色釉中有深红色晕点和绿色苔点,釉色似红豇豆,故名。清康熙时景德镇窑创烧,器物多是小件文房用具,如柳叶瓶、大白尊、水丞、印盒等。清末至民国时,有仿品,但很粗劣。

矾红——铁红釉品种之一。以氧化铁为着色元素,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虽没有铜红釉艳丽,但呈色稳定,烧造工艺较简单。同时它也作为红色彩料广泛应用,如明清景德镇窑多用矾红与多种色彩相配描绘龙凤、人物、花卉等各种纹饰,画工精细,色彩鲜艳。

珊瑚红——铁红釉品种之一。以氧化铁为着色元素,经低温烘烤而成,因釉公可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清代景德镇窑烧制,康熙、雍正两朝,多以珊瑚红作地色,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其来装饰器耳。

胭脂红——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在烧成白瓷上,吹上一层以金为着色剂的釉料,再经800℃低温烘烤而成,釉汁匀净,色如胭脂,故名。始于清康熙景德镇窑,精于雍正、乾隆之间,器物造型小巧秀美,如小碗、小盘和小瓶等。

孔雀绿——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因色如孔雀尾翎上的翠绿羽毛,故名。元代已有烧造,成化时有绿釉下画青花鱼藻纹饰,十分名贵。清代亦有烧制,器物以盘、碗、瓶等为主。

洒蓝——又称“雪花蓝”。以钴为着色剂,经高温烧成后,浅蓝色地的釉面上呈现深蓝色斑点,犹如洒下的雪花,故名。明宣德景德镇窑创烧,清康熙时最精,洒蓝描金装饰较多见。

青花——釉下彩的一种品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故名。唐代河南巩县窑已有烧制,元代景德镇窑臻于成熟,明清两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

青花釉里红——在一件瓷器上同时用青花和釉里红两种色彩装饰,故名。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由于烧成难度大,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的名贵品种。明清时色彩更加绚美,所绘龙、凤、缠枝花卉等,十分绮丽。

五彩——釉上彩的一种品种。亦称“硬彩”。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五种基本彩料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故名。明清两代景德镇窑均有烧制,约在明宣德年间出现,嘉靖、万历时普遍应用,至清代康熙时最负盛名,以民窑多见。纹饰画笔生动,色彩缤纷。

斗彩——在瓷胎上以青花钩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经高温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蓝、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低温烘烤而成,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斗媲美,故名。画彩技法不仅有填彩,还有染彩、点彩、加彩等多种。明代成化景德镇窑创烧,成化时斗彩鸡缸杯最为著名,胎薄体轻,色彩艳丽,为绝代精品。清代仍有烧制,风格趋于清逸淡雅。

粉彩——釉上彩的一种品种。亦称“软彩”。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玻璃白”打底,粉料晕染作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色调淡雅柔和,有粉匀之感,故名。清康熙晚期景德镇窑创烧,雍正时盛行,产品精致。

茄皮紫——以叫珠料(含锰量较高的钴土矿)为着色元素的釉料,经低温烧成后呈现如茄皮一般的紫色,故名。清康熙景德镇窑最为流行,器物以瓶居多。

鳝鱼黄——结晶釉的一种品种。釉料中含铁、镁和硅酸,经高温氧化焰烧成时析出结晶,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黄褐色斑点,犹如黄鳝皮色,故名。清雍正景德镇窑为著名。

茶叶末——结晶釉的一种品种。釉料中含铁和锰,经高温还成焰烧成时析出结晶,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黄绿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如细末的黄褐色细点,故名。宋代耀州窑已有烧制,以清代雍正、乾隆时景德镇窑制品最多最精。

珐琅彩——釉上彩的一种品种。系仿铜胎珐琅效果。珐琅彩料主要成份是以铅、硼、硅系统的组成为基料,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绘画在烧好的白瓷上,经低温烘烤而成。清康熙景德镇窑创烧,雍正、乾隆时期愈加精巧。珐琅彩瓷是宫廷垄断的高级艺术品,画立体感强,色彩瑰丽,精美异常。

古陶瓷无损分析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重视,利用科学技术对文物进行综合研究的工作也不断加强。文物的科学研究主要有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两大类,文物保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博单位是主体研究力量,但科技考古工作在不少方面却并非以文博单位为主体力量,其中古陶瓷的科学技术研究一直为国内各大学、研究所占领先地位。随着古陶瓷研究的深入和一些应用的展开,古陶瓷无损分析技术作为其中的一个专项逐步突现出来,而这一技术将由文博单位所主导。

工业上的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损害或基本不损害材料或构件的情况下,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和手段,探测被检对象内部和表面的各种缺陷和某些物理性能。文物的无损分析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应泛指一切不给所测文物带来任何宏观物理化学变化和潜在危害的分析测试技术,目的是获取与文物产地、制作年代、制作工艺等相关的物理化学信息。

古陶瓷样品的化学元素组成,与古陶瓷的外观、物理性能等有着直接关系。同时由于中国古陶瓷烧造原料随各时代和各窑口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从而间接地与古陶瓷的产地和烧成年代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元素组成分析的结果可以提供古陶瓷研究中最基本和必须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古陶瓷的工艺、贸易等研究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对古陶瓷鉴定等也有一定的判断作用。目前古陶瓷无损分析技术主要是获取样品的化学元素组成。此外,在古文献和发掘资料都较缺乏的情况下,古陶瓷的无损分析则起到更大的作用。可以想像,如果对传世哥窑器进行系统的无损分析测试,必然会大大推动其研究进程。

从古陶瓷无损分析的发展过程来看,国内一度只有拥有大型设备的大学和研究所才可以完成古陶瓷的无损分析(如PIXE和同步辐射X荧光技术等),在国外也只有几家大博物馆才可进行。综观国内外前一阶段的发展,古陶瓷的无损分析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远没到达发展的高峰期。这是因为古陶瓷无损分析的应用,特别是辅助鉴定等功能,是需要以非常系统和完备的数据库作为基础的,而在国内通过PIXE和同步辐射荧光光谱技术建立所需数据库是有相当难度的。首先在技术上,它们一般都采用外束技术,对陶瓷中钠、镁两元素的分析很难进行;其次它们都是超大型设备,其运行费用相当高,而数据库建立工作需要大量仪器。此外同步辐射X荧光目前只是对撞机运行的附属产品,其供束在一年中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而PIXE在分析白瓷的微量元素时,也要特别避免在样品上留下电离损伤造成的黑斑;还有非文博单位很难收集古陶瓷器系列的系统和完备的样品。在国外,系统的定量分析工作也没有真正开展。我们认为国内各文博单位的积极参与是古陶瓷无损分析研究发展的最强劲推动,也是古陶瓷无损分析向高峰期发展的真正开始。

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等各类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比加速器和对撞机等要小得多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中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简称EDXRF)也在定量分析、样品靶室体积等方面有了飞速发展。9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许多文博单位相继开展了基于EDXRF的文物研究,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在前期的测量工作,各单位都已积累了不少古陶瓷测量数据,在仪器设备、测量方法等方面,有的已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还有将某时代古陶瓷数据库建立工作作为重点项目的。多家文博单位的古陶瓷无损分析工作力度大大加强,且有意将系统的古陶瓷数据库建立工作正式立项。这意味着无损分析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考虑到古陶瓷数据库建立工作的工作量极其庞大,由国家文物局出面组织,各文博单位重点承担、分工协作,共同建立系统而完备的古陶瓷数据库工作,将会使古陶瓷无损分析技术走上快速稳定的发展道路。特别是由文博单位组织进行,会避免前一阶段古陶瓷无损分析应用工作中出现的败笔,不论是样品系统性方面的偏差还是逻辑推理上的失误等,都会在文博系统自身强有力的监督下得到纠正。可以预见,一方面随着一些测试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某些有损分析技术可以无损化。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无损分析新方法的探求,新的行之有效的无损分析技术会出现。这些都会使无损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分析内容也更加全面。而无损的特性将使得文博单位可以充分发挥其样品系统、可靠性等优势,从而走在文物无损分析研究的最前列。

古瓷器损伤原因分析


古瓷器与所有的物质存在一样,它们的寿命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但这种限度有长有短。文物这种物质在寿命的长短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条件”,比如一般说来,石玉类寿命长于陶瓷类,陶瓷类寿命长于金属类,金属类寿命长于纸、竹、木、丝毛棉麻等有机类,二是“外在条件”,即客观环境对它们造成的危害。想让任何文物达到永寿无疆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可以使文物在妥善的保管条件下达到延年益寿,尽可能长久地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服务。任何文物,使之生命(指物质本体)超过数百、上千年应无大问题;而古瓷器,其材料与内部结构比许多类文物要稳定的多,所以它们具有延年益寿的内在条件。

古瓷器的损伤原因

在静态下,古瓷器内部发生的变化并不明显,从这一点看它比除玉石外的任何文物都要稳定,古瓷器可能受损伤的原因主要来自外部。以下谈主要的一些原因。

(一)人为造成的损伤

(1)古董瓷器以硬脆为特征,人为所造成的损伤有碰撞造成的,有手持瓷器不当而造成的。碰撞造成的损伤有:(1)口磕,指器物口边胎釉,由于撞击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碴伤痕;

(2)冲口,口部被碰撞后出现的细裂纹,长短不等,一些细小裂纹有时看不出,有时称为“外冲里不冲”,只在外部形成冲口,而未冲透内壁;

(3)磕伤,指器身胎釉某一部分被其他物体碰撞而磕坏;

(4)凿伤,指受硬质工具硬性刨凿致尚;

(5)炸纹,器物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性裂纹,又称“鸡爪纹”,有时称作“冷莹”,如器底部因投放物件相撞致伤;会形成“炸底”;

(6)折断,琢器因胎体相接处碰撞损伤,折成数段;至于裂纹、裂口、磕口、腹伤、崩釉,等等,皆可知是由于碰撞而造成的具体损伤及程度。

以手持瓷器不当而造成的损伤有:断鋬、段系耳、断流、断颈、断足、身碎,等等。新出土的瓷器由于长期埋没于地下,胎身内水份饱满,质地变得相对酥松,尤其容易造成这类损伤。

(二)震动造成的损伤

除人为震动之外(上一条中已述),还有地震、建筑物倾倒塌落、水流和水流冲动、动物碰撞,等等。所造成的损伤与人为造成损伤是相似的。

(三)有意或无意之中造成的摩擦,它与碰撞不一样,不是剧烈地碰击,而是以其它物质在瓷器表面造成摩擦伤害。常见摩擦伤害有:(1)毛口、毛边,口边或口面的釉面因摩擦(也因碰撞)而间断脱缺或全部脱落;(2)划伤,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3)磨釉、伤釉,因釉面与其他物体摩擦,使釉面局部损伤,严重者可达“磨釉及胎”程度(4)软道,指釉面及经常摩擦出现的细微丝纹;(5)朱亮,釉面长期使用,经过长久磨挲而失去光泽;(6)伤彩、脱彩,器物上的彩绘纹饰(常指釉上彩),因磨划而伤及局部或全部(有的也可能被掩埋而造成脱彩),有的彩会因长期用鸡毛掸的拂扫而脱尽;等等。

(四)温度、湿度造成的损害

因为物质结构相对稳定,瓷质受温度、湿度伤害的机率远比其它类文物为小。但认为温度、湿度对古瓷文物不会造成伤害是错误的。瓷器在零下15℃到50℃范围内,只要平稳过渡,那伤害不大,它所害怕的是较短时间内温差过大。我们认为日温差(指二十四小时之内最高与最低温差别)不能超过摄氏10度,过大的温差回造成器内热涨冷缩活动加剧,使釉层受伤脱落,使胎釉部位原有明暗伤痕加大加深,甚至会使器型崩坏,大家有现代一般瓷烧热,立即投入冷水,一定会看到温差所造成的伤害,湿度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湿度过大使胎釉接合处钻入大量水份,加剧胎釉分离,湿度差过大也会加剧胎釉部原有的各种伤害。有时过大的湿差、温差共同作用,这样对瓷器造成的伤害就更大。

(五)火烧造成的损害

火烧会对瓷器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釉面会变色、变质、裂脱,胎也会烧作、炸碎,在高温下会造成器型的完全扁塌扭曲。

(六)灰尘造成的损害

扬尘中成份很复杂,有时它会造成磨擦类损伤;有时它钻入原有胎釉上的伤纹裂口,在湿度的共同作用下,使灰尘微粒膨胀,所产生力量会造成或加剧釉面剥落,加大胎釉裂纹。

(七)生物造成的损害

有的是直接的,如鼠、猫等身体造成的碰撞;如有些厌氧菌(如硫酸盐还原菌作用)对一些较粗或胎釉结合不良的瓷器(如宋以前的产物),会使釉质变成黑色,使胎质表面疏松甚至变成酥粉壮。另外有的是间接的,如白蚁、鼠类、一些微生物对存放瓷器的柜箱、囊匣等造成的咬蚀腐变,一旦塌跨将对瓷器造成损害。在考古出土的瓷器上,常见植物根系在瓷器表面、内面留下的、无法去除的痕迹,说明植酸对瓷器也会造成损害。

(八)光照对瓷器造成的损害

太阳光,尤其是紫外线,通过光化学作用使瓷器胎、釉变色,瓷器上多种色彩的光敏程度不一致,但阳光对它们肯定都有危害。长期裸露在阳光下,还会因光、温、湿、灰的共同作用而对瓷器产生更为不良的影响。光照对瓷器造成的损害表现较缓慢,常常被人忽视。

(九)化学物质造成的损害

瓷器会因盐、碱、酸类液体较长时期沁泽,而产生剥釉、胎骨质或碎裂。空气或液体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会造成釉、胎色变,发黄、发黑、失透等损害。

以上分析了几种对古代瓷器造成的损害,或许还可以总结出更多一些。归纳一下,无非是属于物理机械性伤害与化学性伤害这两大类;尤以物理机械性伤害表现直截明显。可是,绝不能因瓷器化学成份比较稳定而忽视可能产生的化学性伤害。

古陶瓷釉面的鉴定


古陶瓷釉面的鉴定

釉是陶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釉层的作用是使陶瓷表面光洁美丽,吸水性小,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由于釉的化学性质稳定,釉面硬度大,又使瓷器具有经久耐用和耐酸、碱、盐侵蚀的能力。此外,颜色釉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使瓷器美观。

我国古代陶瓷釉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釉的成分,可以分为石灰釉、长石釉等;按照烧成温度,可以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按照烧成后的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结晶釉、玻璃釉、开片釉、窑变釉等。此外,施釉方法也有多种,如浸釉、蘸釉、浇釉、喷釉、荡釉、滚釉、刷釉等。

釉与器物窑口鉴定

古代陶瓷生产,釉的材料来源,同胎土一样,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由于釉的成分不同,以及烧成温度、窑内气氛、施釉方法、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地区、各个窑口的陶瓷产品在釉方面往往会形成一定的特色,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如唐代寿州窑瓷器以生产黄釉为主,另外还有黑釉、茶叶末釉和窑变釉等。黄釉色调深浅不一,釉色呈现出黄、蜡黄、鳝鱼黄、黄绿、黄褐等色,器物积釉较厚处常呈现翠青色窑变釉。采用蘸釉法施釉,一般施釉不及底,多数器物的底和圈足无釉,常有流釉现象,在器物下腹部出现蜡类痕。釉层厚薄不均,釉色浓淡不一,玻璃质感强。胎釉结合有时不紧密,出现剥釉和自然开片现象。

古代瓷窑,有的虽然同时生产多种釉色的产品,但一般都以一种或几种釉色的产品而闻名。如邢窑、定窑的白釉,寿州窑的黄釉,汝窑、南宋官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的青釉,建窑的黑釉,钧窑的天青釉、月白釉、玫瑰紫釉等。一些窑口釉的特征,有时甚至比胎的特征更明显。有经验的古陶瓷鉴定者,有时只需要看一看器物的釉,即能大致断定其窑口。如钧窑的蚯蚓走泥纹、定窑的蜡泪痕与竹丝刷痕、宋代耀州窑瓷器底足处的姜黄色釉等特征,这些都是鉴定瓷器窑口、乃至真伪的要点之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古瓷釉显微结构定量分析算法及其实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古瓷釉显微结构定量分析算法及其实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显微镜鉴别古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