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 导航 >

显微结构中各物相的作用

显微结构中各物相的作用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瓷器中仿古气泡鉴别 显微镜下新老瓷器的鉴别

2020-06-23

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1、莫来石

两种主要来源

粘土形成

玻璃相中析出。

粘土的莫来石有两类:

发育得较差的鳞片状莫来石;

发育得好、排列整齐的人字形莫来石;

1、玻璃相

通常有三种存在形式:

环绕在石英颗粒周围的高硅玻璃相,热膨胀数较小;

中间生长有交织成网络的莫来石的长石玻璃相;

在粘土分解产物区内,填充在粘土残骸(一次莫来石)间的玻璃相。

冷却后,玻璃相的力学强度对瓷坯起主要作用

2、石英

石英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残留的石英和方石英。残留石英是原料中残留下来的。方石英的形成有两种形式:

一是从石项颗粒边缘富硅玻璃相中析出的方石英;

一是石英和非晶质石英在干环境下转变成的方石英。

一般情况下,瓷坯中残留的石英的含量要多于方石英的量。因石英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冷却时会瓷坯中形成应力。

3、气孔一般存在于玻璃相中,但有时也会被包裹在大晶粒之中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古瓷釉显微结构定量分析算法及其实现


[摘要]:以陶瓷釉显微结构图为材料,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和体视学方法分析对釉中各相体积分数、空间尺度分布进行定量表征,分析其差异,为影响古瓷釉特殊艺术外观的主要相结构提供数据依据。

[关键词]:古瓷釉,显微结构,体视学,定量分析

1前言

釉是中国古陶瓷的精髓,那五光十色、变化莫测、精光内蕴的艺术效果莫不来源于釉或釉的衬托,宋代五大名瓷更是“釉”的杰作。釉外观艺术效果的形成,除去化学组成因素外,则依赖于釉的微观结构。古瓷釉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釉的显微结构缺乏定量表征方法,使得某些决定瓷釉外观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不明。

(2)瓷釉艺术外观缺乏完整的定量分析标准及表征方法,通常只有较为模糊的文学或仿物文字,使科学研究结构与外观的关联受到限制。

(3)若依靠人工的目测进行评定,则其准确性、一致性和重现性都很差,并且速度慢,有时甚至无法进行。

目前定量显微技术己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生物、医学、岩矿等领域的研究,而在古陶瓷方面研究较少。其中主要是指组织图像的定量分析与体视学。图像分析技术可定义为从二维图像中提取特定几何形态和密度的技术和方法,而体视学可定义为建立从高维组织的二维断面所获得的低维测量量与定量表征该组织本身的三维空间组织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方法并加以应用的交叉性学科。

由于本课题所研究的陶瓷显微结构图是将陶瓷打磨成薄片,再进行显微放大所得到的图像为不连续图像,不能用一般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分析。所以要运用体视学原理进行研究,并利用一些参数对陶瓷显微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给用户对陶瓷的评估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测定的基本依据有:De1esse定律,Rosiwal定律。这些相关定律均在下面体视学理论论证里予以阐述。基本测量方法有:计点法、线分析法、面积测量法、数量密度的测量。当测试器和所研究对像的相截痕为计点法时,若用测试点和三维物体想截,或用测试线和二维物体相截,或用测试面和一维物体相截,截痕都为点可以测量的密度参数为Pp和PI。

在此,采取的是面积测量法,面积分析法只限于测量截面上所截出的组元的截痕面积A或面积密度Aa。用人工进行面积分析法是比较麻烦的,往往不容易测量出准确值,所以一般不大采用,但在采用自动分析图像技术时,面积分析法是比较重要的。

面积分析法其实验方法为:选定视域面积为A,测出该面积内带测相所占面积为a,则Aa=a/A。

数据提取后即可直接显示于界面上,提供给用户对陶瓷进行定量分析的最终结果。

2显微结构定量分析的理论论证

2.1体视学理论简介

体视学的理论是以材料断面(或表面)的二维图像为基础,推测出三维显微结构参数的方法。显微结构定量是体视学的组成部分,称为定量显微学。体视学的任务就是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根据从比实际组织维数小的截面所获的信息,定量地描述实际组织。

2.2体视学定义

体视学是建立从组织的截面所获得的S维测量值与描述组织的n维参数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方法的科学。(S

2.3显微结构定量表征参数的符号及其定义

V一体积(组元或组织的体积)

S一表面积(组元的)

L一空间线性组织的线长度

A一断面面积

P一测试点的数目

Pp一点率,特征相占有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

Pl一颗粒与测试线的交点数与测试线全长之比

Ll一颗粒切割测试线的全长与总测试线长度之比

La一单位断面积中平均颗粒的周边长度

Vv一体积密度

Sv一表面积密度

Aa一面密度

2.4基本体视学参数的估计

2.4.1德莱塞(De1esse)定律:这个定律指出:如果组织中包含某一组元(相),在随机截面上测量此组元断面的面积密度Aa是和该组元的体积密度Vv相等的,即Vv=Aa。

2.4.2罗西瓦尔(Rosiwal)定律:

这个定律指出:一个含有随机分布组元(a相)在测试线上的线密度Ll等于此组元在系统中的体积密度Vv,即Vv=Ll。

2.4.3以计点法测量体积密度:

这个定律指出:用随机测试点和三维组织相截,落在某组元内的点和总点数的比率可作为这个组元在组织中的体积密度的估计。即Vv=Pp。

2.4.4表面积密度和截面上的断面轮廓边界长度密度的关系:

Sv=4/*La

2.4.5表面积密度和在测试线上的截点密度PI间的关系:

Sv=2*Pl

3定量分析算法的实现

首先计算点率(Data_Pp)和边界长度密度(La),它们的算法流程图分别如下两图所示。

注:此处变量Pp只是一个普通变量,不再代表点率之义,而由Data_Pp代表参数:点率。La只是一个普通变量,不再代表边界长度密度之义,而由Data_La代表参数:边界长度密度。

ImageWidth*ImageHeight为该截面图面积。

计算Pp和La的部分程序如下:

PP(1:3)=0:La(1:3)=0;

for k=1:3

if MaterialNumber(k)

if k==1

for i=1:ImageWidth

for j=1:ImageHeight

if SeperateImage_SP_l(i,j)==255

Pp(1)=Pp(1)+1;

end

1f EdgeImage_l(i,j)==255

La(1)=La(1)+1;

 end

end

end

注:Materia1Number为一维数组,语句if Materia1Number(k)表示:该一维数组第k个值为1。 SeperateImage_SP_1是分析第一种组元时的去除孤点图。EdgeImage_1是分析第一种组元时的获取边缘图。

且Data_Pp=Pp./(Imagewidth*ImageHelght);Data_Pp一点分数。

Data_La=La./(ImageWidth*ImageHeight);Data_La一边界长度密度。

Data_Ll=Data_Pp; Data_Ll一颗粒切割测试线的全长与总测试线长度比,即线长分数。

Data_Aa=Dataa_Pp;Data_Aa一面密度,即面积分数。

Data_Vv=Data_Pp; Data_Vv一体积密度。

Date_Sv=Data_La.*(4/pi);Data_Sv--表面积密度。

Data_P1=Data_Sv./2;Data_Pl一颗粒与测试线的交点数与测试线全长比,即线上交点密度。

4实例与结果分析

例:经上述原理与算法对“景德镇青瓷”进行定量分析后获得的结果数据如下图所示:

以上介绍的用随机截面技术借助于体视学参数估计的方法对古瓷釉显微结构进行立体分析,在这里对景德镇青瓷等打磨后的随机图像(图中给出的是第7张截面)进行定量表征,得出相关数据。便于为古陶瓷研究人员定量定性微结构分析并建立微观结构与艺术外观关系模型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5总结

文中所建立的古瓷釉显微结构定量表征方法也适合于其他显微结构从二维基本数据进一步的得到三维普适参量,以达到对分析结构的特征重建的目的。

【陶瓷文化】古瓷釉显微结构定量分析算法及其实现


[摘要]:以陶瓷釉显微结构图为材料,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和体视学方法分析对釉中各相体积分数、空间尺度分布进行定量表征,分析其差异,为影响古瓷釉特殊艺术外观的主要相结构提供数据依据。[关键词]:古瓷釉,显微结构,体视学,定量分析

1前言

釉是中国古陶瓷的精髓,那五光十色、变化莫测、精光内蕴的艺术效果莫不来源于釉或釉的衬托,宋代五大名瓷更是“釉”的杰作。釉外观艺术效果的形成,除去化学组成因素外,则依赖于釉的微观结构。古瓷釉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釉的显微结构缺乏定量表征方法,使得某些决定瓷釉外观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不明。(2)瓷釉艺术外观缺乏完整的定量分析标准及表征方法,通常只有较为模糊的文学或仿物文字,使科学研究结构与外观的关联受到限制。(3)若依靠人工的目测进行评定,则其准确性、一致性和重现性都很差,并且速度慢,有时甚至无法进行。目前定量显微技术己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生物、医学、岩矿等领域的研究,而在古陶瓷方面研究较少。其中主要是指组织图像的定量分析与体视学。图像分析技术可定义为从二维图像中提取特定几何形态和密度的技术和方法,而体视学可定义为建立从高维组织的二维断面所获得的低维测量量与定量表征该组织本身的三维空间组织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方法并加以应用的交叉性学科。由于本课题所研究的陶瓷显微结构图是将陶瓷打磨成薄片,再进行显微放大所得到的图像为不连续图像,不能用一般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分析。所以要运用体视学原理进行研究,并利用一些参数对陶瓷显微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给用户对陶瓷的评估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测定的基本依据有:De1esse定律,Rosiwal定律。这些相关定律均在下面体视学理论论证里予以阐述。基本测量方法有:计点法、线分析法、面积测量法、数量密度的测量。当测试器和所研究对像的相截痕为计点法时,若用测试点和三维物体想截,或用测试线和二维物体相截,或用测试面和一维物体相截,截痕都为点可以测量的密度参数为Pp和PI。在此,采取的是面积测量法,面积分析法只限于测量截面上所截出的组元的截痕面积A或面积密度Aa。用人工进行面积分析法是比较麻烦的,往往不容易测量出准确值,所以一般不大采用,但在采用自动分析图像技术时,面积分析法是比较重要的。面积分析法其实验方法为:选定视域面积为A,测出该面积内带测相所占面积为a,则Aa=a/A。数据提取后即可直接显示于界面上,提供给用户对陶瓷进行定量分析的最终结果。

2显微结构定量分析的理论论证

2.1体视学理论简介

体视学的理论是以材料断面(或表面)的二维图像为基础,推测出三维显微结构参数的方法。显微结构定量是体视学的组成部分,称为定量显微学。体视学的任务就是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根据从比实际组织维数小的截面所获的信息,定量地描述实际组织。

2.2体视学定义

体视学是建立从组织的截面所获得的S维测量值与描述组织的n维参数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方法的科学。(S

2.3显微结构定量表征参数的符号及其定义

V一体积(组元或组织的体积)S一表面积(组元的)L一空间线性组织的线长度A一断面面积P一测试点的数目Pp一点率,特征相占有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Pl一颗粒与测试线的交点数与测试线全长之比Ll一颗粒切割测试线的全长与总测试线长度之比La一单位断面积中平均颗粒的周边长度Vv一体积密度Sv一表面积密度Aa一面密度

2.4基本体视学参数的估计

2.4.1德莱塞(De1esse)定律:这个定律指出:如果组织中包含某一组元(相),在随机截面上测量此组元断面的面积密度Aa是和该组元的体积密度Vv相等的,即Vv=Aa。

2.4.2罗西瓦尔(Rosiwal)定律:

这个定律指出:一个含有随机分布组元(a相)在测试线上的线密度Ll等于此组元在系统中的体积密度Vv,即Vv=Ll。

2.4.3以计点法测量体积密度:

这个定律指出:用随机测试点和三维组织相截,落在某组元内的点和总点数的比率可作为这个组元在组织中的体积密度的估计。即Vv=Pp。

2.4.4表面积密度和截面上的断面轮廓边界长度密度的关系:

Sv=4/π*La

2.4.5表面积密度和在测试线上的截点密度PI间的关系:

Sv=2*Pl3定量分析算法的实现

首先计算点率(Data_Pp)和边界长度密度(La),它们的算法流程图分别如下两图所示。注:此处变量Pp只是一个普通变量,不再代表点率之义,而由Data_Pp代表参数:点率。La只是一个普通变量,不再代表边界长度密度之义,而由Data_La代表参数:边界长度密度。ImageWidth*ImageHeight为该截面图面积。计算Pp和La的部分程序如下:PP(1:3)=0:La(1:3)=0;fork=1:3ifMaterialNumber(k)ifk==1fori=1:ImageWidthforj=1:ImageHeightifSeperateImage_SP_l(i,j)==255Pp(1)=Pp(1)+1;end1fEdgeImage_l(i,j)==255La(1)=La(1)+1;endendend

注:Materia1Number为一维数组,语句ifMateria1Number(k)表示:该一维数组第k个值为1。SeperateImage_SP_1是分析第一种组元时的去除孤点图。EdgeImage_1是分析第一种组元时的获取边缘图。且Data_Pp=Pp./(Imagewidth*ImageHelght);Data_Pp一点分数。Data_La=La./(ImageWidth*ImageHeight);Data_La一边界长度密度。Data_Ll=Data_Pp;Data_Ll一颗粒切割测试线的全长与总测试线长度比,即线长分数。Data_Aa=Dataa_Pp;Data_Aa一面密度,即面积分数。Data_Vv=Data_Pp;Data_Vv一体积密度。Date_Sv=Data_La.*(4/pi);Data_Sv--表面积密度。Data_P1=Data_Sv./2;Data_Pl一颗粒与测试线的交点数与测试线全长比,即线上交点密度。

4实例与结果分析

例:经上述原理与算法对“景德镇青瓷”进行定量分析后获得的结果数据如下图所示:以上介绍的用随机截面技术借助于体视学参数估计的方法对古瓷釉显微结构进行立体分析,在这里对景德镇青瓷等打磨后的随机图像(图中给出的是第7张截面)进行定量表征,得出相关数据。便于为古陶瓷研究人员定量定性微结构分析并建立微观结构与艺术外观关系模型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5总结

文中所建立的古瓷釉显微结构定量表征方法也适合于其他显微结构从二维基本数据进一步的得到三维普适参量,以达到对分析结构的特征重建的目的。

各种氧化物在瓷中起何作用?


1、氧化硅的作用: 瓷中的SiO2以"半安定方石英"、"残余石英颗粒"、溶解在玻璃相中的"熔融石英",以及在莫来石晶体和玻璃态物质中的结合状态存在。SiO2是瓷的主要成分,含量很高,直接影响瓷的强度及其它性能。但含量不能过高,如果超过75%接近80%,瓷器烧后热稳定性变坏,易于出现自行炸裂现象。

2、氧化铝的作用: 瓷中的Al2O3主要以长石和高岭土引入,是成瓷的主要成分,一部分存在于莫来石晶体内,另一部分溶于熔体中以玻璃相存在。Al2O3可以提高瓷的化学稳定性与热稳定性,提高瓷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强度,提高白度。但含量过多会提高烧成温度,过少(低于15%)则瓷坯趋于易熔,容易变形。

3、氧化钾与氧化钠的作用: K2O、Na2O主要以长石引入,它们也是成瓷的主要成分,起助熔剂作用。存在于玻璃相中提高透明度。K2O还可使瓷的音韵宏亮,铿锵有声,而Na2O过多,则瓷的声音沉哑。一般K2O与Na2O总量控制在5%以下为宜,否则会急剧地降低烧成温度与热稳定性。

4、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等)的作用: 我国瓷胎中的碱土金属氧化物,在一般情况下含量较少,而且不是特别引入的。它们在少量情况下只与碱金属氧化物共同起着助熔作用。 但引入少量的CaO、MgO等,可以提高瓷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提高白度与透光度,改进瓷的色调,减弱铁钛的不良着色作用。

5、着色氧化物(Fe2O3、TiO2)的作用: 瓷组成中的铁、钛氧化物含量较微,但它们有害影响很大,能使瓷器呈色不良,影响外观质量。 我国南方一些省区所产瓷的组成中,铁含量较高,钛含量较低,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呈现"白里泛青"的色调。北方一些省区,瓷组成中铁含量较低,但钛含量较高,在氧化焰下烧成呈现"白中泛黄"的色调。景德镇有些高级细瓷铁钛含量均很低,瓷器白度高,透明度好。可见铁钛含量对瓷质量的显著影响。 要求瓷组成中Fe2O3含量应在0.8%以下,0.2%TiO2含量在以下为宜。并配合一定的工艺措施减弱它们的有害影响。

稀土原料在陶瓷瓷釉中的作用


我国稀土资源非常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全世界的陶瓷、玻璃工业中稀土应用量约占稀土总产量的40%。

所谓的稀土元素是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族,第六周期中的镧系元素,也包括性质相似的钪和钇在内的各种元素的合称,其化学活性很强,能生成极为稳定的氧化物、卤化物等。

在较低的温度下又能与氢、氮、磷、碳及其他元素作用生成各种化合物。稀土元素的氧化物是呈各种颜色的粉状物质,经高温煅烧,不溶于水,难溶于酸,是优良的釉用原料。

稀土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特殊,随着元子核电荷的增多即原子序数增加,其外层的o层、p层电子层结构几乎无变化。由于外层电子的屏蔽作用,使稀土元素的离子或溶解于氧化物中的稀土,都能显示各自的颜色。

另外,稀土元素的电子层多而复杂,所以稀土元素的光谱线都要比其它元素多样。它们可以吸收或发射从紫外光、可见光到红外光区域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因此,稀土元素呈色多姿多彩,且颜色纯净,光透性强,有些元素还具有变色效应,可作为陶瓷釉料中的变色剂。

稀土元素在陶瓷上的应用,主要就是利用了稀土独特的光学性能,用作着色或助色原料。选用稀土元料烧制出的瓷器,色泽艳丽,柔润,是一般着色剂难以比肩的。

陶瓷上使用稀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原料中使用的紫金土中,就含有微量的镧、镜、钆等稀土元素,由于镧、镜、钆与铜、铁、钴等离子进行组合,出现了新的吸收光谱,因而获得了晶莹润泽,青翠如玉的釉色,达到青瓷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稀土的镨最早应用于玻璃、陶瓷制品中,它在陶瓷中是一种稳定纯正,着色力强的釉用原料。在还原焰气氛烧成,无色。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呈鲜艳的向阳黄,即镨黄。

氧化镨还可与五氧化二钒配制成艳丽的苹果绿,称为镨绿。镨钕混合着色为灰色,再加入硒化锌为淡紫色镨如混合中加入小量钴,使釉色呈鲜艳的亮灰色。镧在瓷釉中呈白色,可使釉面晶莹光润,起到了光泽剂的作用。

铈在瓷釉中呈黄色,还可制成白度很高、遮盖力强的陶瓷乳浊剂,使釉面光泽莹润。在陶瓷釉料中引入稀土中的钕元素,可使产品具有变色效应,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使产品呈现赤、橙、黄、绿、蓝、紫六种变幻的颜色。

总之,稀土在陶瓷上的应用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应用前景广阔。但尚有诸多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加以利用。

废瓷片料在泥釉中的作用


大多数陶瓷厂对废瓷片的处理,不是非常便宜的卖掉(一吨20元左右);就是作为垃圾处理掉。本人针对这种情况,对废瓷片的再利用作了充分的研究,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发现废瓷片(尤其是白瓷片)是一种非常好的陶瓷原料,因为废瓷片气体含量极少,不含有机物等等特点,对泥釉的质量都有所提高。下面就废瓷片在泥釉料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介绍给同行参考。

一、废瓷片在泥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1.在泥中加入3%—8%的废瓷片(多时可加20%以上)代替部分原矿、铝粉以及石英,可以节省原料成本。

2.废瓷片是烧结之物,故其在烧成过程中所需热量少,因此还可节省燃料成本。

3.废瓷片中含有莫来石,莫来石在坯体中起晶核的作用,烧成时,莫来石更容易生成,故加了废瓷片比不加废瓷片的瓷器含有更多的莫来石,因此加了废瓷片的瓷器的强度增大,同时也提高了瓷器的热稳定性;废瓷片本身极少含有气体,相应提高瓷器的密度,也提高了瓷器的强度。

4.废瓷片是经高温烧成的,各组份的物化反应较彻底,气体含量极少,不含有机物,故减少坯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气体的含量,从而减少了釉面针孔和釉泡缺陷。

5.南方的瓷器白里泛青,但是有时青色太浓,给人一种瓷器发黑、白度不够的感觉,在泥料中引入一定量的废瓷片可以解决此问题,随废瓷片的量的增加,瓷器的青色也越淡,甚至带乳白色,并且在一些低档的泥料中引入适量的高档废瓷片,还有利于瓷器白度的提高及色调的变化。

6.废瓷片中组份间的各种反应较彻底,故其活性较差,废瓷片与其它物料的反应较为迟缓,从而减少坯中的液相量,因此瓷器的烧成变形减少。

7.化浆时加入适量的废瓷粉,有利于提高注浆泥的流动性,从而提高注浆产品的质量。

8.在外墙砖、炻器、内墙砖等白度低的陶瓷加入适量白度高的废瓷片,不但可以提高陶瓷白度,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致密度、减少吸水率、防止陶瓷的后期龟裂并减少烧成变形。

9.废瓷片本身不含有机物质、吸附水及结晶水,气体含量也极少,其干燥收缩小、烧成收缩极小,因此可减少坯体烧后的弯曲变形及产品尺寸公差小,也较适宜快速烧成。

注意:1.如想得到透明度好的瓷器,则坯体中不应加废瓷片,否则因其生成较多的莫来石,而降低其透光度(莫来石对透光度的影响较大)。

2.应注意加入的废瓷片对泥的可塑性的影响,根据坯料的可塑性加入适量的废瓷片,或加入废瓷片的同时相应增加可塑性好的粘上,以保持泥的可塑性,不能因加入过量的废瓷片而影响坯泥的可塑性。

3.加入废瓷片时应充分考虑泥的收缩,防止前后泥料收缩不一致的现象。

二、废瓷片在釉中的作用

1.在釉中引入2%-40%废瓷片代替釉料中的部分长石等熔剂、煅烧粘土以及石英,节省原料成本。

2.废瓷片已经过高温烧成,各组份的物化反应基本完结,气体含量极少,故釉中引入大量废瓷片,则釉中的气体含量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了釉面针孔和釉泡等缺陷。

3.废瓷片本身极少含有气体,相应提高了釉层密度,也提高了釉面反射率,故釉料中引入大量废瓷片,易形成光滑、明亮的釉面,对提高釉面光泽度有重要作用。

4.废瓷片中组份间的各种反应较彻底,故其活性较差,废瓷片与其它物料的反应较为迟缓,因而提高了釉料的始熔温度,有利于坯釉料中物化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快速排除,从而减少了釉面针孔和釉泡等缺陷,并拓宽了釉料的烧成温度范围。

5.釉料中引入大量废瓷片,相应减少了长石等熔剂的量,因此减少了釉中氧化钾和氧化钠等熔剂对釉网结构的破坏,降低了釉的膨胀系数,废瓷片也有助于形成较厚的坯釉中间层,提高坯釉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热稳定性。

6.如从废瓷片中引入氧化钙,不但可以防止高长石低钙釉在重油还原烧成吸“黄烟”现象的出现,而且可以解决低长石高钙釉烧成温度范围窄不适应隧道窑及抽屉窑等窑炉烧成的问题;另外废瓷片中的氧化钙在高温时有使釉的高温粘度快速降低的作用,故釉的高温流动性增大,从而对解决釉面针孔、釉泡、回头釉等都非常有利。

瓷器收藏显微鉴定的方法


瓷器收藏显微鉴定的方法。

收藏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在收藏品中,瓷器又成为收藏界最为火热的投资热点。从全球各大博物馆、收藏机构、着名藏家、古玩经纪人等等无不将中国瓷器作为收藏的首选,也由此使得中国古瓷器近年来在各大拍卖行屡创新高。

而随着瓷器收藏市场的火热,也出现了诸多由于瓷器作假而上当受骗的事件。而且作假者甚至开始运用高科技作伪,让艺术品投资者防不胜防。面对赝品横行,提示广大古玩爱好者、收藏家等要保持清醒认识,多看真品,多了解、学习瓷器鉴定方法。瓷器的鉴定方法有许多,但综合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传统眼学经验和现代科学仪器鉴定。

瓷器传统经验眼学鉴定六看: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纹饰、看款识。

传统眼学经验鉴定,是指鉴定者在长期的古玩鉴定实践中,依据个人所积累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感觉器官,对器物进行鉴别的行为过程,包括“六看”,即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纹饰、看款识。因此,传统经验鉴定俗称“眼学”,又称“目鉴”。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出现科技瓷器作假,而且主观性强,因此传统眼学经验鉴定方法有很大的不足。

瓷器的科学技术鉴定,就是运用现代科学仪器对瓷器进行鉴定的方法,与传统眼学经验鉴定有很好的互补。在这里介绍一种当前最为广泛的瓷器鉴定方法——瓷器显微鉴定方法。用显微设备来观察陶瓷釉面的老化程度,从而对瓷器进行新老鉴别。瓷器的显微鉴别法以气泡鉴别为主,还包括痕迹鉴别,开片鉴别,侵蚀鉴别等。

显微镜下的瓷器气泡、开片

瓷器的显微鉴别的原理是:古瓷器经历了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在土中、水中还是传世(空气中),其釉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老化,这种老化现象一定会反映在釉面的某些特征中,用显微技术观察和了解这些特征,就可以对器物进行真伪鉴别了。瓷器的显微鉴别时代,以前,显微技术不够普及,除了实验室外,一般人无法用显微设备对古瓷器进行鉴别。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已经有可放大100-200倍的便携式数码显微镜(艾尼提便携式数码显微镜综合倍数最高可达到600倍),完全满足古瓷器显微鉴别方面的需求。

600倍下观察瓷器气泡

如今,瓷器的显微鉴别方法已经成为瓷器重要鉴定方法,对于瓷器的鉴别提供非常科学的依据,而且受到行业协会、收藏界、国家相关单位的认可,而且正积极的推进古陶瓷老化痕迹国家鉴定标准建设。然而,仍然有一些收藏人士对于瓷器的显微鉴别法、气泡鉴别法是不屑一顾,甚至是鄙视的,他们甚至将热衷于研究探讨这类新的鉴别方法的人们,视为不走正道之辈或走入误区之流。

殊不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造假技术的进步,一些高仿瓷器已经越来越逼近人们肉眼能分辨的极限值。无论是高手还是专家,在许多高仿古董面前,失眼打眼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充分说明了传统眼力鉴别法的局限性。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瓷器文物的鉴定不可陈习不变。倘若一直沉迷于自己的眼学经验,而抵制科学仪器鉴定无异于坐以待毙。

古瓷器的显微鉴别,利用高科技仪器尤其是便携式显微镜,已经是收藏鉴定必然出路。

地砖填缝剂的作用


用瓷砖地砖填缝剂嵌缝,可保证所嵌缝道无裂纹产生,并具有良好的防渗水性能,可防止潮湿和雨水渗透到墙体内部,特别是冬季,渗进缝道的水份结冰膨胀,从而造成被粘贴砖脱落。另外用瓷砖地砖填缝剂后还可减少水泥砂浆中游离钙的析出,而不影响装饰的美观。不含游离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属绿色环保产品。

新视觉:它具有光泽,颜色丰富自然细腻,如金色、银色、珠光色等,而白色、黑色色度明显高于白水泥、彩色填缝剂,给墙面带来更好的整体效果,因此装饰性大大强于白水泥、彩色填缝剂。并且其凝固后,表面光滑如瓷,可以和瓷砖一起擦洗,具有抗渗透防水的特性,可以做到真正的瓷砖缝隙“永不变黑”.

使用方法

1、将水倒入洁净容器中,缓缓加入瓷砖填缝剂,搅拌均匀至无生粉团的均匀膏状,静置3-5min,再搅拌即可。

2、将拌好的瓷砖填缝剂沿砖石对角线方向挤压至预留的缝隙中,不得留空用与缝隙成斜角的动作将多余的浆料去,小心避免将嵌进缝隙内的浆料带去。

3、待10-15分钟或表面干燥后,用海绵、微湿棉布或毛巾以画圈动作擦拭表面,进一步按压瓷砖填缝剂,以便填缝剂密实且表面光滑。

4、待瓷砖填缝剂干后再用海绵或干净海绵布擦拭砖石表面,除去残留填缝剂。

龙纹在各主要时期的特点


龙,是一种幻想的动物。是殷人卜问的对象之一。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故成为崇拜的百神之一。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龙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大量装饰在玉石、牙骨、陶瓷、织绣和服饰等许多方面。在封建时代,又将它与佛教、道教的神话结合起来,赋予新的神秘色彩。尤其在宫廷艺术中,更是充满了龙的装饰。

自古帝王多以龙种自居,而民间百姓则将龙当作喜庆吉祥的化身和播云降雨的神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的形象自在商代形成后也开始了其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各时期又有不同的特征。

纵观瓷器龙纹,其造型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东汉至唐为早期。龙的形体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形制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着重龙首的艺术效果,所以龙角卷曲,嘴部刻画细腻,但身躯较呆板,颈、腹、尾变化不大,龙爪似蹄。

五代至元为中期。龙身多数披鳞,身、尾界限清晰,体格有强壮的也有纤细的,龙首有角、发,却无双须,龙爪一般为三趾。

明清为晚期。龙作蛇形,龙首之鬓、发、须齐全,身躯矫健、爪以四五趾为主。

龙纹的演绎,深刻着古人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底蕴,亦不乏帝王的君主意识,特别是元、明、清三代的龙纹。总体而言,三代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秀、明狞、清庄。

元龙头小,身躯长,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形,体态轻盈,屈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

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

清龙气宇轩昂,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

这三个朝代的龙纹,虽于不同时期受国体盛衰影响略有差异,但各自的时代特征又是分明的,主要表现在发、睫毛、须和爪。

发:元,光头无发或脑脖处飘1—3绺长发;明,一蓬清晰可数的长竖发,造型如火炬,有的竖发作垂直状,有的略偏斜似不规则的三角形;清,长披发或多撮短耸发。

睫毛:元,眼睫毛现象不明显;明,洪武至正德的眼睑上方常常竖起一绺水藻般的长睫毛、有些睫毛似竖立起的长螺蛳,嘉靖朝起,龙的眼睫毛比较写实,眼睑的上边缘处一般用数根短竖线表示睫毛;清,睫毛形态多样化,不少被画成竹叶形(有的竹叶呈倒垂状),顺治时睫毛现象习见,康雍时期眼睫毛现象时有时无,乾隆朝起,眼睫毛现象十分普遍。

须:元,上颌部少见有双须;明,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部分龙纹的双须在局部处呈螺旋形曲折,但须尖皆前冲,直而不弯;清,八字般长须外撇弯曲,特别是须尖,绝大多数带翻卷。

爪:元,以3趾、4趾居多,少量5趾,趾的形态无定制;明,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清,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线,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身腾舞、爪子却着地受力的韵味。

除上述基本特点之外,龙身的装饰在各时代亦多有变化。一般而言,元代龙身喜饰鳞片纹,明代龙身饰网格纹、锯齿纹较多,清代鱼鳞纹常见,鱼鳞多半带有染点。元代龙纹构图突出双龙追逐或邀游云间的艺术效果,是双龙者均为一龙昂首前瞻,一龙回首后望,前后呼应;明清布局着重立体感,双龙于一器者多以龙头位置的一高一低作上下应和,特别是清龙,身体常扭曲成弓形,其腹下有一段下坠,酷似蛇的腹部,为历代龙纹所独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显微结构中各物相的作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显微结构中各物相的作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在古代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