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的造型 > 导航 >

从造型装饰窑变三论钧瓷

从造型装饰窑变三论钧瓷

瓷砖的造型 古代钧瓷器 古代瓷器三角

2020-10-15

【www.taoci52.com - 瓷砖的造型】

钧瓷艺术品鉴赏自古就有“境由心造”“境由情生”“景随人意”“移步换景”之说,这使得钧瓷欣赏长期以来,没有、也难有一个规范的尺度标准。理论工作者和鉴赏家们大多从作品外部品相和自然窑变现象来研究、挖掘钧瓷艺术的文化美学价值,这是最直观也是最便捷的欣赏方法。笔者从事钧瓷烧制近40年,研究认为,钧瓷艺术的鉴赏,还是应该从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窑变艺术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诠释。

造型:传统与当代结合

钧瓷始创于唐代,昌盛于宋朝,至今已传承千载。在发展历程中,钧瓷形制由日用器逐渐演变上升为观赏艺术品,特别是北宋徽宗时期钧台官窑的设立,皇家风范就成了传统钧瓷的主要风格特征。如传世宋钧造型出戟尊、鼓钉洗、仰钟花盆等等,都突出了庄重、沉稳、雄伟、磅礴大气的特征神韵,承袭了日用瓷器皿造型线条简洁、比例适度、起伏合矩、形态优美的造型精髓,这一方面是视觉审美的需要,一方面也是实用的需要。其实更重要的是,钧瓷造型是实现窑变的载体,是窑变艺术的基础。而窑变现象的产生,则是釉层在烧制高温下熔化流动呈色而形成的。所以,传统钧瓷造型简洁、自然、质朴、流畅的风格都是在为窑变效果的呈现提供广阔的展示空间。

钧瓷造型从唐代到新中国建立之间千余年的进程中几乎没有很大变化,一直以瓶、炉、尊、洗、盆、钵、壶等传统器型为主。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以后,钧瓷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钧瓷造型艺术才突破了品种单一、遵循守旧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代钧瓷造型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引进其他瓷种的表现方法,甚至大胆采用西方世界的美学理念,创作了大批主题深刻、构思新颖的钧瓷造型,大致可分为人物、动物、创新造型、改良类造型等。在钧瓷人物造型中,古今中外人物应有尽有,可谓洋洋大观。其目的都是在体现创作主体的外表或内在的美感。创新造型类钧瓷主要是新生代钧瓷造型工作者的作品。他们思想超前,作品以摆件、壁挂类为主,鲜活、灵动、新奇是这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改良类造型,大多在传统造型上增加饰物或加以改良,植入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或美术元素,从而赋予作品新的命题和含义,使主题得以升华。

装饰:人巧与天成缺一不可

传统钧瓷形制追求简约自然的风格特点,少用装饰手法,但并不排斥装饰。在必要的时候,为了突出主题,渲染艺术效果,也会使用各种装饰手法。如传世宋钧出戟尊,在器身上用戟枝做装饰;鼓钉洗的口沿部,用乳钉作装饰;在众多的传统造型中,利用祥云、水草、连环等纹样进行装饰也很常见。这些装饰技巧的运用,在钧瓷造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钧瓷装饰艺术分人巧和天成两个方面,也就是与人工刻意创作和烧制过程中自然呈现两个层面。

先说人工设计创作。在钧瓷造型中,作者为了增加器型的动感,往往在口沿部用龙、凤、鱼、虫等物品进行装饰,这些称为首辅装饰。有鱼尊、天道钵、螭龙画缸、双鹤瓶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其次常见的有旋纹装饰。作者在器物上雕刻不同的旋纹,一方面能缓解烧制高温下釉料融化后快速流动,一方面增加了形制的韵致和动感;如鼓钉洗、旋纹瓶、竹节笔筒等,都是旋纹装饰的成功范例;雕刻装饰是当代新兴起的装饰手段。作者在器物上留下环条状或其他形状的空间不施釉,采用浅浮雕或其他雕刻方法进行雕刻,来实现阐述诠释自己人文观点的目的。夏风尊、友谊钵、花城、荷风清韵等,都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钧瓷作者在创作中还会用一些其他装饰手法,如凤凰笔挂,用的是泥塑工艺;在滴水观音的创作中,作者采用的是雕、塑、线综合的装饰手段。

自然窑变形成的装饰效果以纹样为主,自然、奇妙,令人叫绝。钧瓷在烧制过程中,因釉层厚重和烧成温度等原因,出现多种窑变流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装饰效果。比较常见的有冰裂纹、百级碎、蚯蚓走泥纹、兔丝缕、孔雀羽、袈裟衣、珍珠纹等等,回环百结、错落有致、韵味天成,饶有情趣。

窑变:鬼斧神工的烧制之路

钧瓷窑变艺术在于铜红釉的创烧成功,得以把釉层在高温下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显示出来,出现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彩。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像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红者或如盛开的牡丹,或肖深色的海棠;蓝紫相间,如蔚蓝水光中泛起的片片紫浪,绚丽多姿;紫红相映,似莹润的玛瑙,凝重深沉。钧瓷这种窑变现象改变了历代青瓷那种一览无余的玻璃质感,而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崇高的理想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五彩斑斓且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珍品。

钧瓷釉料中含有磷、钛、铜、锡等多种微量元素,为窑变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内在条件。作者根据含有不同金属氧化物釉料的特性,采取多次分层施釉的工艺方法,也增强了釉色的浑浊感和丰富程度。窑变钧瓷釉层结构非常复杂,大体可分为四层:靠近胎体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与青瓷釉结构相近,蓝色层的上界呈变化幅度很大的波浪状,釉面下有许多气泡;第三层是紫红二色相互交错的不连续层;第四层即表面层,是整齐均匀淡蓝色的铜氧化层。这种釉层结构,对各种光波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从而使釉层晶莹含蓄、美丽动人。再加上釉层中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就形成了特殊的断面结构和绚丽多彩的外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钧瓷窑变意境。这些窑变景观,飘逸虚幻,令人遐想无穷。真是景致飘渺、景随人意、入目消魂,极尽绚丽多彩之至,有鬼斧神工之妙。

在钧瓷界,作品分柴烧、煤烧、炭烧、气烧几大种类。由于燃料不同、烧成工艺不同,所形成的窑变艺术风格也迥然有别。概括来讲,柴烧作品清丽雅致,煤烧作品热烈奔放,炭烧作品质朴自然,气烧作品明丽浅艳。

要欣赏钧瓷,就要走近它、了解它、热爱它。深入其中,你就会发现:钧瓷窑变艺术就是一首首无字的隽永含蓄的诗篇、一幅幅立体的浑然天成的画卷、一曲曲无声的天籁妙韵的乐章。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钧瓷的自然窑变


钧瓷的自然窑变

钧瓷的自然窑变是指在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能人为控制的釉面色彩、色斑、纹路、釉画、肌理等特殊艺术效果。它的形成与钧窑独特的本土原料、配釉、施釉、烧成等工艺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最先引入氧化铜的氧化物作为主要呈色元素巧妙筛选配比、精细加工,分层施釉,加上多次氧化还原、高温、急冷却等复杂的烧造,使钧瓷 釉面产生了神奇的窑变现象。钧瓷的自然窑变现象具体表现在五彩斑斓的色彩,如脂似玉的质地,自然玄妙的纹路、色斑、色线,或聚或散,或急或缓。

双龙活环瓶最为神奇的是釉画,意象丰富,鬼斧神工,奇妙无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使钧瓷升华到具有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高度。钧瓷不以雕刻、绘画装饰来美化,而以造型端庄,胎坚致密,窑变自然,色彩纷呈来展现出钧瓷的自然窑变。钧窑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打破了中国唐代以来高温瓷单一釉色格局,开启了陶瓷史上彩釉瓷的先河,瑰丽、丰富、神奇、灵动的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钧瓷文化。“唐钧”以造型丰满,窑变斑彩,黑里泛蓝,色调明快为特征;而宋钧则庄重典雅,全施满釉,窑变奇特,万紫千红来表现;金元仿钧,虽继承了宋钧传统工艺,烧制出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精品,但多施半釉,窑变瑰斑,明显人为做作,呈现阴云密布之景象。胎体粗松,釉色多以天蓝或月白为特征。现代仿钧,虽也很成功,但改用电烧或天然气烧,色釉不及宋钧之深沉,内涵之丰富,浮光耀眼,色调单一。特别注浆成型,更缺乏宋钧之神韵。

钧瓷的色彩和窑变


一、钧瓷的最大特点的: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由于钧瓷的色彩和窑变,所以世上任何一件钧瓷珍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绝对不能重复仿制。

二、钧瓷的色调:

钧瓷色彩和窑变的基本色----红、蓝、紫、天青、月白。

变色为----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丁香紫、朱砂红、 葡萄紫、葱心青、碧海蓝、鹦歌绿、米豆黄、月光白等。

三、钧瓷的窑变:

钧瓷的色彩和窑变五光十色,相映成辉;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其变恰似:千里云海,雨过天晴;高峡飞瀑,紫翠生烟;仙山琼阁,星辰满天;彩霞披雾,焰火凌空;千变万化,意境无穷;蛛丝张网,龟裂成趣。

贵处还有:紫翠斑、彩霞斑、天青斑、玛瑙斑、翡翠斑。斑中寓画意,奇景藏斑中。

奇贵处更有:猫眼透如意、宝中藏玉珠、珍珠点、鱼鳞纹、兔丝毫毛缕、蚯蚓走泥纹、通体一幅古人画、金棕佛眼也为奇。

钧瓷图片:高清钧瓷窑变美图赏析(30张)


钧瓷图片:高清钧瓷窑变美图赏析(30张)

在高清摄像机镜头中的钧瓷窑变魅力,你不曾发现的钧瓷美!

什么是窑变?答:指烧窑过程中辞其表面的釉料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在高温氧化还原作用下,使釉色呈现出五彩绚丽的颜色的过程!(具体请欣赏下面的钧瓷图片:窑变之美)

什么是自然窑变?答:自然窑变指的是非经人为控制、影响所产生的完全自然状态下的釉料颜色及图案变化的结果。

如何区别自然窑变和人为干预窑变?最简单的莫过于看釉面色彩的过渡是否自然流畅!下面的钧瓷图片高清展示了钧瓷釉面的色彩自然过渡!文章底部查看区别!

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而著称于世,看惯了瓶瓶罐罐,您是否有真正发现了钧瓷的窑变美?

钧窑土脉细,釉彩有兔丝纹,红的像胭脂、朱沙,青翠的像葱,紫色如紫玫瑰等多种颜色,俗称海棠红、梅子青、茄皮紫、天兰等色彩。钧窑瓷器常发生窑变,除本色釉外还会变出其他颜色。而这些颜色,非人工所能描绘,也正是钧瓷神在窑变之美。

自然窑变中色彩的过渡是非常自然的,这也是区别于禹州神垕之外的仿钧瓷化工釉窑变的主要特征。

看到上面这张钧瓷图片你是否联想到梵高的作品?

钧瓷窑变色彩有“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之说!你能体会到窑变的神奇吗?

钧瓷奇幻的窑变色彩,让您百看不厌,每次细细看来,都会有不同的意境感受!

像雨像风又像雾,还似行云流水入眼中的窑变神奇!

如排山倒海之势迎面扑来,似丛山峻岭之中万紫千红

钧瓷图片:传说中的蚯蚓走泥纹的窑变纹路

自然窑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抽象、立体,真是:画家嫌笔拙,千金难描绘!

钧瓷窑变:如炙烤的大地,已然开裂,“大地上的裂缝”三维的立体感有不有?

钧瓷窑变:似深海之蓝,又似火山熔岩,真实美不可言!

看到这张钧瓷窑变图片让我想到微观世界的细胞组织

这里上下两张钧瓷窑变图片形容为火山熔岩实在贴切,正如那流动的火焰,然人感到炙热无比!

正是:钧瓷天下奇,釉彩世无比!(钧瓷神在窑变、奇在开片、妙在纹路、绝在意境)(作家:汪曾褀)

红中透紫紫藏青,幻化神奇各不同,禹县归来知窑变,精华泰半在天成。(作家:鲍林)

青如雨过天晴色,红胜霞迎日出时;始信匠心通造化,天然气韵独淋漓。(浙江美院教授:邓白,为钧瓷窑变题诗)

天青月白已难得,变色海棠红更娇。(书法家:黄苗子,咏钧瓷)

雨过天晴蚯蚓纹,鸡红茄紫火焰青;钧瓷焕彩由来久,今日推陈又出新。(书法家:费新我,咏钧瓷)

历来名窑多品种,独具风格无比伦。(中央美院:叶哲民)

猛一看,还以为是清明上河图一景!钧瓷窑变盖世无双啊!(小编已然词穷)

钧瓷的精臻善,令人叹为观止。()

烘炉幅透厚泥身,釉色斑斓数宝钧。极品信从窑变得,成功一件价无论。(书法家:李铎)

最爱那一抹金黄的自然窑变!我真是醉了!

钧瓷,淡淡含蕴着夕阳一般的壮丽,和日出一般的光辉。

眼见一件件钧瓷珍品,想起瓷工满怀热情、心手并用,使宋代的荣耀再生。

越瓷自古如冰玉,更喜钧窑夺化工。

如黄土高原,又似喜马拉雅山脉,壮阔的景色让人乐在其中。

钧都漫说江西好,钧彩晶莹玉凝烟;和氏连城应愧色,未能一片值千钱。(书法家:张荫,咏钧瓷)

出窑一副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鸭,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

以上均为气窑烧制的钧瓷图片!

想具体对比下自然窑变和人为干预窑变的区别吗?请点击查看下面文章:

《钧瓷龙凤盘-凤盘(自然窑变)-龙盘(干预窑变)》

任星航的钧瓷《凤凰涅槃》(钧瓷龙凤盘中的凤盘)即是在完全自然窑变的结果,所以倍加珍贵!

钧瓷窑变美学的极致诠释


四、钧瓷窑变美学的极致诠释

姿丽铺陈而不浮艳,古朴端庄而不愚笨。雄厚宏阔而不张扬,平淡自然而不空洞。雅洁净润而不单薄,巧夺天工而不造作。天然窑变正所谓一瓷一世界

卢钧,因为神垕卢氏所创清光绪五年。因之又称卢瓷,始于 曾被称为“君王之瓷”的钧瓷再进宫廷。

卢钧为五大名窑之钧瓷系中最为名贵者,与北宋御窑钧瓷并称姊妹。卢钧之高温釉窑变,为世间之独有,它继承了宋钧之美,同时摒弃了入窑前的人工涂抹,完全以自然窑变出亦绮丽、亦质朴、亦雄厚、亦秀美的无双无对、意趣自天成的艺术风格,并因其作品的唯一性而名贵。

卢钧为中国近现代钧瓷的奠基者。卢钧的出现,恢复了自元末而失传近五百年的钧瓷]二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国器“禹贡九鼎”的进京,标志着

1915年,卢钧作为中国代表之一,远赴重洋参加巴拿马世博会,展出1200余件作品,在旧金山引起轰动,部分作品为大英博物馆珍藏。

1944年,13军攻陷神垕,卢家被日军和国民党败兵抢劫,死伤惨重,卢家因而破产。钧瓷生产再次陷入停顿。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以卢钧和卢氏艺人为核心建立了国营三大厂,恢复了钧瓷生产,奠定了13后中国钧瓷百花齐放的繁盛局面。

2010年,传承7代130余年的神垕卢窑进行改制,成立钧兴卢钧公司,这将标志着卢钧文化又一个新百年的起始!

现代钧瓷的自然窑变之美


“钧为贤者变,景随识者意”!

在中国的诸多瓷类中,钧瓷是十分另类的瓷种,“钧瓷窑变,人意难测”,“窑门一关,大师无奈”!

在钧瓷的欣赏与收藏方面,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现代钧瓷不如古代钧瓷好!

说古代很好,没错,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毋庸置疑都是大浪淘沙的极品!

但不可就此论定现在的没有古代的好。其实现在的不少精品甚至比古代的好多了,但并非都是,只是就精品极品而言,先讲明白!

钧瓷窑变精品铺耳尊

古代钧瓷,具有很高的借鉴研究的历史价值

古代钧瓷,作为国家和专家而言,要的是参考和标本。

按艺术效果及真正的艺术价值而言,现在的精品钧瓷比古代的会更好。

但是并不是说现在的钧瓷都很好,很多很多的现在钧瓷与宋代的官钧相比,精美程度无法企及,甚至现在的很多精品钧瓷也难以达到宋代官钧的效果,这是事实!

就钧瓷而言,无论何时,好的极品都很少,可遇而不可求!

钧瓷窑变精品观音瓶

就窑变艺术效果而言,现在的一些极品钧瓷,比宋代的官钧精品都要好,这也是你不得不承认的!

毕竟技术,经验都在进步,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不可一味的迷信古代和书本,按图索骥与事实有很大的差别,譬如有些人看到电视剧上某某宫廷、豪门摆放的钧瓷,就以为那是样本,是好的,岂不知那只是一些道具,往往是很一般的,与现实中的精品极品可能差之天壤,有些事不言而喻,有时你若要解释,他们会说“不好的会上电视剧吗?”让你无语 ,不可解释就沉默,岂不知真正的极品往往是一生难求的,岂可让他们拿去做样道具。

再者,现在的钧瓷远比宋代的数量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出现精品极品钧瓷的几率也会多得多

钧瓷窑变精品赏盘

就一些极品钧瓷而言,真真是来之不易!

我一直讲:“一件极品钧瓷的出世,来自上天气候的眷顾、神火的佑护和匠师虔诚心血的付出”!

真真是天人合一的精灵“成之在天”!

而一个人的得到,则完全靠缘分!“得知靠缘”!

在中国的万千瓷类中,钧瓷是最为独特的瓷种!

鬼斧神工,人意莫测!

赏钧瓷就是赏窑变,窑变是钧瓷的最大特点,是钧瓷的精髓,更是钧瓷的灵魂,离开窑变赏钧瓷,则意义不大!

论钧瓷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钧瓷作为河南一张厚重的文化名片,在中国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今,学术界、收藏界以及很多钧瓷艺人都对研究钧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钧瓷热刚刚起步,钧瓷研究方兴未艾,这对推动钧瓷艺术以及钧瓷产业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总结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状况,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概念性问题急需探讨与解决,甚至说需要正本清源、矫枉过正。

一、 所谓“型为本”、“釉为魂”的提法对不对?

“型为本”、“釉为魂”是当前钧瓷行业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提法。但这种提法是否科学呢?我个人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起码也是不准确的。

何谓“本”?“本”即“根本”、“本源”,每一个事物都有每一个事物之本,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本”。由此而论,如果我们把钧瓷的“型”定性为钧瓷之本的话,那么我们就无法区分钧瓷与其他瓷种。因为同样的“型”,钧窑可以烧,汝窑也可以烧,青花、粉彩亦可以烧。可见,型为共性,共性的东西是没有区别的。

而钧瓷与其他瓷种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釉”。从一定意义上讲,“釉”为个性,“釉”是区分不同瓷种的关键所在。比如我们见到青花釉,一定会说它是“青花”;我们见到粉彩釉,一定会说它是“粉彩”。同理,我们见到钧瓷釉,也一定会说它是钧瓷。由此我们可以推论,“釉”是不同瓷种之本。

那么,何为“钧瓷之魂”呢?我认为钧瓷是以窑变为特征的,所以只有“窑变”才能称得上是“钧瓷之魂”。钧釉虽然为窑变之釉。但真正变得好的、变得奇的、变得美的有多少呢?不然,为什么一件窑变好的钧瓷,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而难以忘怀呢?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钧瓷二厂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寒鸦归林”的效果;晋佩章大师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富士霞光”的效果;周有老艺人所烧的一个盘子,形成了“富士春雪”的效果;张麦圈先生所烧的一个象耳活环瓶,形成了“蜘蛛张网”的效果;刘建军先生所烧制的一个棒槌瓶,形成了“四大美女”的效果等,不一而举。这些钧瓷之所以能为人们所追捧,就在于这些钧瓷彰显出了窑变的魅力。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窑变是“钧瓷之魂”。尽管这种窑变是“釉”的结果,但釉绝不能说成是“钧瓷之魂”。正如前面所讲,虽然同施钧釉,但不同的气氛、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季节会产生不同的窑变效果。如果一定要对钧瓷窑变下一定义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讲:钧瓷窑变是不为人们所掌控的火的艺术,是人釉合一、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窑变是钧瓷审美的最高境界——即“钧瓷之魂”。

如果以上推论成立的话,我们是否可以把所谓的钧瓷“型为本”、“釉为魂”纠正为“釉为本”、“变为魂”呢?

二、“炉钧”与“卢钧”的概念之谜。

“炉钧”与“卢钧”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也是至今未被人们破解的两个谜团。

“炉钧”最早的提法出现在清乾隆时期的《南窑笔记》中。书中记载:“炉钧一种,火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有人对此解释为: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但何为“炉型窑”?至今没人能解释通。

据记载,炉钧釉瓷器是清雍正时期在景德镇创烧的。它由高粱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窑变效果,但釉层不透明,开细小片纹,器足涂釉,内底一般有款。同时期景德镇还烧有仿钧窑变釉,这种瓷器内壁釉面为柔润的洁白色,其外壁多以红为底,有浅蓝色细纹,红、蓝掩映,釉汁有呈旋涡状、有呈花朵状,开片自然,偶有流釉现象。

从严格意义上讲,景德镇所烧的“炉钧”或“仿钧窑变釉”风格和品相与宋钧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宋钧以蓝色乳浊釉和铜红窑变釉组成的钧红釉而闻名于世。它以幻化莫测的窑变工艺,展现了钧瓷五彩斑斓的绝妙釉色和独特新奇的开片纹理特征,开了复合颜色釉的先河。可以说,宋钧那种厚重典雅的风格和“宝光内蕴”的品质对后世影响极大,并成为后世竞相仿烧的一个重要瓷种。

至于说“卢钧”,“卢”是姓氏,“卢钧”即卢氏家族所烧的钧窑器。据记载,清道光时期,神垕镇窑工卢振太、卢振中以及卢振太之子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兄弟三人,在钧瓷烧制方面造诣极深。据说他们当年烧的钧瓷送到开封和上海等地都当宋钧卖,价格极高。后来,当人们得知这些钧瓷是卢家所烧后,一些古玩商们便在店门口挂出了“谨防卢瓷”的牌子。这大概就是后来“卢钧”之名的由来。

至今,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仍将卢家所烧的钧瓷当做宋钧收藏。可见,钧瓷界所说的“唯卢钧可与宋钧相媲美”之说还是很有根据的。

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卢氏家族在道光时期一出道,就能烧出与宋钧相媲美的钧瓷吗?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从唐花釉到北宋晚期的钧窑烧成,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据此,如果我们大胆推断的话,至少卢家在清初就开始以宋钧为蓝本复烧钧瓷,直到道光时期,他们的技术才日臻成熟。只是这一段历史史书缺乏记载而已。

如是,这就为我们判断清代江西景德镇“炉钧”之名的由来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一,卢家所烧的钧窑是小窑,也就是一窑只能烧一件的风箱式小窑炉。景德镇要仿烧钧窑,肯定要借鉴神垕当时的烧造工艺,而神垕卢家的技术又最高,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就必然会有“小窑炉卢家钧窑”这样的概念。因“卢”为姓氏,不可能作为他们定名的依据。所以,他们就有可能取“小窑炉”的“炉”作为他们所仿烧钧瓷的定名,于是景德镇就有了“炉钧”之说。

其二,因景德镇是清廷御窑的所在地,又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以即便仿烧钧瓷,也不能像江西宜兴那样起“宜钧”,像广东那样起“广钧”之名。这也是他们选“炉钧”为名的理由。

以上两种虽为推测,但也不无道理。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景德镇的所谓“炉钧”之名如按《南窑笔记》的讲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何为“火炉中所烧”,请问,什么瓷器不是在火炉中所烧的呢?那为什么“青花”和“粉彩”不叫“炉青花”和“炉粉彩”呢?据此,如果一定要确切并合理地定名的话,不妨称其为“清代御窑仿钧”或“清代御窑钧器”。这样,既不失其官窑的地位,也不会影响后人对钧窑的种种猜测,何乐而不为?至于说神垕卢家所烧的钧窑,虽然它们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仍然属钧瓷的范畴,所以它们只能叫钧瓷,而不应叫“卢钧”。

当然,“卢钧”的称谓之所以能够保持至今,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公认,但更多的是人们对卢家在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复烧钧瓷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烧制工艺和钧釉配方的尊重。的确,“卢钧”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确实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和珍惜。

【相关阅读】

炉钧釉烧制艺术

钧瓷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钧瓷百问:钧瓷鉴赏之八美

器物之美-工匠之心-论钧瓷茶具


草木捣碎后,能做成纸张。枯叶腐烂后,会归于尘土。玻璃遇火,总会融化。就连坚韧的铁,也会因空气氧化而变得锈迹斑斑。万事万物,似乎都不能以一种永恒不变的姿态存留于世。可当我们在博物馆内发现千年前的陶瓷,透过昏黄的灯光向展柜望去时,不觉惊叹它的外表还是那么光洁,它的色彩依然如此艳丽,就仿佛刚从存有余温的窑窖里捧出来一般地青春焕发。它的存在,令世世代代的君王贵胄们如痴如醉。世人对瓷的爱大抵也与它的永恒不灭有关吧

中文里有三个字进入英文,比如说“茶”是我们送去的tea,我们的衣料就是那个“丝”,英文叫silk,再下来就是china,就是“瓷”。已经规划成西方语言的一部分。——余光中

钧、汝、哥、官、定,在中国五大名瓷之中,钧瓷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被誉为“国之瑰宝”。每一件瓷器,无论是在造型还是色泽上,都会存留住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趣。屹今为止,也再没有一种瓷器能够动摇钧瓷在其艺术成就上的地位。“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在收藏界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言,也说明了钧瓷地位的长盛不衰。再富贵的人家,若是没有一片钧瓷,又怎能彰显其尊贵呢?

君王之瓷

钧瓷,创于盛唐,在宋时达到顶峰。自诞生之日起,就因烧制艰难的工艺以及独特的窑变而惊艳于世。从此,它便有了尊贵无比的血统。钧瓷进了皇宫,成了君王御用的瓷器。皇权的崇高与不可侵犯在钧瓷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既是君主专用之物,民间百姓自然是不可私自收藏的,若用发现寻常人家私藏了一件钧瓷,那也就等于犯了重罪。自唐时期,君主就曾颁布“钧不随葬”的条令。君王下葬这等举国大事,纵有千万金银珠宝随葬,也绝不会出现一件钧瓷。坐拥天下的君主在死后却未曾随葬一件钧瓷,可见钧瓷的珍贵与稀少。

宋徽宗时期,钧瓷的发展一度达到顶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这位专注于艺术的皇帝对钧瓷的钟爱已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亲自动手参与过钧瓷的造型设计,力求在造型和钧釉的变化上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宋徽宗也曾下令,规定钧瓷每年只准进贡的36件以作为国宝珍藏,其余则全部砸碎深埋。在极盛的时期走向衰落,这也似乎预示着钧瓷必得经过一番锤洗磨炼,越过历史的坎坷才能重现于天下。由于战乱频发,钧瓷断代于宋,烧制钧瓷的工匠们流散四处。到金元时期,钧瓷重烧,至明代又再次断烧,连同钧瓷的烧制工艺也再不复存。金元至明朝时期,虽钧瓷重烧,但其造型与工艺却已不复大宋时期的鼎盛了。

回顾千年的钧瓷史,它曾盛极一时,也曾数度衰落,它曾至高无上,也曾颠沛流离漂泊海外。再观今日钧瓷的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这当中的变化万千,亦如它曼妙的窑变一样不可揣测。钧瓷不语,却可观天下,懂得欣赏钧瓷之美的人,也定能够体悟这岁月的无常曼妙。

钧瓷胎质细腻敦实,釉厚浑活。钧窑的釉色基调是青色,偶然有在青色中出现或深或浅的红色或紫色来,而这种紫色,有时像云后迸射出万道霞光,有时像万里晴空飘浮的彩云。古人有诗赞:“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

钧瓷色泽,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这些绚烂奇妙的色彩在烧制中自然形成,即使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并辄有新意。

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钧瓷开片裂纹的声音,如铃如泉,虚妙清冷;如琴如涧,令人浑然忘我。而钧瓷开裂的纹路,似蟹爪,似蛛网,似冰裂,釉面晶莹剔透,而纹理清细可观。釉中更有点如珍珠,星溪银河,光泽润目,此乃钧瓷在形色以外,另具神韵之处。

钧瓷烧制技艺:“鬼斧神工”的奇异窑变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是人们对钧瓷珍贵收藏价值的由衷赞叹。钧瓷,以其独特的窑变魅力闻名于世。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其“鬼斧神工”的烧制技艺在今人的传承中更加炉火纯青。因此,钧瓷烧制技艺今年入选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记者走进钧瓷故里,试图通过追溯其历史、触摸其质感、感受其窑变……来探寻这古老而神秘技艺的“前世今生”。 “即使你不懂艺术,不懂钧瓷,只要你喜欢美,就会被钧瓷深深地吸引……”这是一位英国美学家在观赏了钧瓷展品后发出的感叹。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与汝、官、哥、定瓷并驾齐驱。钧窑,又以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魅力成为诸窑之冠。它,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它,质地淳厚,开片声似琴如铃;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绝世无双…… 千年技艺 缘起神垕 

钧瓷,发祥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镇。带着对这座古老城镇的好奇,10月21日,记者驱车几十公里来到这里,探寻钧瓷的历史及其神秘的窑变技艺。 这是个山岭起伏、群山环抱的古老城镇,环绕四周的诸山上下,蕴涵着丰富的瓷土、釉药、耐火材料和煤资源。据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夏商时期,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就已经被当地既勤劳又充满智慧的工匠们所利用,开始生产陶器了。 “钧瓷出现之初,主要生产盘、碗、盆、罐、瓶、炉等,用于日常生活需要。”在该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有幸见到了钧瓷大师晋佩章。他告诉记者,据近年来考古调查证实,唐宋以来,古钧窑就开始以神垕镇为中心,自南向北发展了。 晋佩章说,唐代以前,我国陶瓷制品的釉色是比较单调的,基本以南方青、北方白为主。而到了唐代,陶瓷艺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制瓷工匠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青色,开始在原有制瓷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匠们通过在黑釉、褐釉、茶叶末釉上施以呈色不同的釉料,经过高温烧制,终于出现了灰蓝、乳白色的大块彩斑和流纹,这就是花瓷,也就是陶瓷史学界所说的唐钧。

到了北宋时期,工匠们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在青釉中加入微量元素铜,通过还原气氛创烧成功了高温窑变铜红釉。这时的钧瓷,逐渐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展示出了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和情趣。 在神垕,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窑变的美丽传说。一位老妇人与几个儿子以烧窑为生,一次,他们发现自己家的窑口烧出了几件以前从未出现过的带红紫色斑的瓷品,非常好看。兴奋之余,老妇人领着儿子们连烧数窑,但这样颜色的瓷品却再没烧成。正当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妇人忽然发现作坊的地上有一些铜屑,就问儿子是哪里来的。儿子说,此前,一位过路的铜匠曾在此借宿,可能是他留下的。老妇人猜想:可能是这些铜屑混入釉中,才烧出了带红紫色斑的瓷品。于是,她把铜屑配入釉中,结果真的又烧出了如玫瑰紫、海棠红那样颜色的彩釉瓷品。此后,她家烧出彩釉瓷品的消息迅速传开,远近窑场争相效仿。有些能工巧匠又尝试着把铜矿石配在釉里,烧出了色彩更加丰富的瓷器。

传说归传说,但把微量元素加入釉内,通过高温产生窑变的技术确实是神垕钧瓷艺人的一项成就。《中国陶瓷史》上说:“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正是如此,我国陶瓷史结束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 惊世之美 享誉古今 北宋末期,钧瓷烧制技艺已经十分精湛,备受宫廷赏识。宋徽宗年间,他选派官员,集中钧瓷民窑的优秀工匠,在阳翟(现在的禹州市)钧台附近设立“官窑”,专为宫廷烧造贡瓷。他还规定,官窑每年要精选36件上品送入宫廷,其余的全部打碎,并且要将碎片深埋于地下,不允许流入民间。因此,钧窑制品传世极少且身价极高,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人称“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以至于在后世连古官钧的残瓷碎片都成为收藏家追逐之珍品。 那么,钧瓷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高温窑变瓷,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它的窑变效果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细微节尚不能尽也。”这是古书上对烧造钧瓷技术的粗略描述。在禹州市区宋钧官窑遗址,记者见到了展示宋钧官窑生产流程的沙盘。“钧瓷的生产工艺极为复杂,烧制不易,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因此,从选料到烧成,七十二道工序无论哪道稍有不慎,都可能前功尽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七十二道工序”之说主要是讲钧瓷复杂的生产工艺。 据了解,根据现代生产工序,钧瓷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加工、造型、制模、成形、素烧、上釉、釉烧、检选八大工序。即先在矿区取宜于钧瓷产生窑变的原材料,经过风化和细磨后,按比例合成为钧瓷泥或釉料。然后,钧瓷匠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通过徒手捏制、用模具拓制或在转动的轮盘上手拉泥坯使其成形。为了加大坯体的强度和增强坯体的吸水性,便于施釉,成型的坯体要先入窑烧一次,即所谓的素烧。素烧成型后,坯体(素胎)就要上釉了。 钧瓷的奇特,关键在于它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素胎表面或刷或浇或浸或涮上一层以天然矿石及化学元素为原料的釉浆后,就是入窑烧制这道工序了。高温条件下,钧釉以铜、铁为着色剂,釉色与纹路相交叠置,出窑后就能出现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窑变效果了。 由于时代的不同,钧瓷的烧制方式也经历着变迁。古代,宋钧官窑采用柴烧;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烧制采用煤烧;1994年以后,禹州的不少钧窑已经采用液化气烧制了。这时候的钧瓷,成品率已经大大提高,结束了以往“十窑九不成”的历史。

尽管如此,烧成的钧瓷制品一般要再进行检选。合格品一般分正品、精品、珍品等几个级别。正品没有缺陷或缺陷极小,窑变效果一般;精品没有任何缺陷,有一定的窑变效果;珍品则是精品中的佼佼者,窑变效果独特,或如高山云雾、孔雀开屏、飞龙戏海、月白风清,或如梅花点点、银星闪烁、彩蝶飞舞、夕阳红霞…… 历尽坎坷 传承不绝 北宋末期的钧瓷,已经不再局限于花盆、盘、碗等简单造型了,更多的是为皇宫摆放盆景所用的各类花盆等陈设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祭祀用的樽、炉、鼎等器物。此时的钧瓷釉色,出现了玫瑰紫、海棠红、玛瑙红等多变的窑变釉色。这些瑰丽多彩的釉色,更使得钧瓷“似玉非玉胜于玉”的天然韵味大放异彩。 靖康之耻后,随着宋室的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生产也开始萎缩。到了金元时代,神垕民间仍然坚持烧制钧瓷,但是,质量已经严重下降,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都无法与宋代钧瓷媲美。元末明初,因战乱、灾荒和制瓷中心的南移,钧窑生产日渐衰退,钧瓷艺人或逃或亡,烧制技艺也渐渐失传。明朝万历三年,因钧瓷忌神宗皇帝朱翊钧“圣讳”,被勒令停产。此后300年间,钧瓷生产销声匿迹,直到清朝末年。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我国的不少民族工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为了挽救陶瓷工业,清末的民族工商业者创办了一些新式瓷厂和公司。光绪年间,神垕民间艺人卢振太兄弟及其子侄辈,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终于烧制出了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仿钧瓷,使得失传已久的钧瓷烧制技艺恢复了生产。不过,由于时局动荡,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钧瓷业还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支持,恢复发展钧瓷生产,挖掘传统钧窑工艺,使这一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从此,钧瓷事业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钧瓷迎来了黄金时代,钧瓷以它的名贵和高雅,被世人所青睐。 国礼钧瓷 走向世界 现在,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日本、美国、英国、罗马尼亚等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和收藏家都有钧瓷极品陈列或收藏。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保护钧瓷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禹州市政府审时度势,也开始为钧瓷产业的提升和长远发展不断谋划。

2002年,禹州市组建了陶瓷工业局,专为陶瓷尤其是钧瓷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组织保证。同年,禹州市政府出台了《河南省(钧瓷)地方生产标准》,提高了钧瓷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努力从根源上堵死残次品的“出口”。 2003年9月,禹州市政府提出的钧瓷原产地保护申请,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批准,为保护钧瓷这一禹州地方特色产品提供了法律依据。 2004年,星航钧窑建立了钧瓷窑炉博物馆,重现了自古以来钧瓷传统文化和特殊烧制技艺。同年,禹州市对全市钧瓷生产、销售企业进行整顿和规范,销毁钧瓷残次品15000余件。

与此同时,钧瓷工匠们对钧瓷艺术的执著追求也有了新的成果。钧瓷,频频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钧瓷“豫象送宝”作为河南礼品赠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03年至200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由荣昌钧瓷坊制作的“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连续3年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参会的各国政要。钧瓷,像中华民族的一个独特的传统文化符号,以它神秘之美传递着中国人的智慧,也折服着越来越多的世人。 随着钧瓷艺术的发展,钧瓷工匠们除了继续探索钧瓷釉色的创新之外,还不断地尝试为钧瓷造型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于是,钧瓷“四大美女”等作品先后出炉,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如今,钧瓷界的各个窑口都以其拥有专利的数量为荣了。

目前,拥有众多钧瓷生产厂家、钧陶瓷产业年总产值10多亿元的禹州,已经把钧陶瓷业当成了它的一张城市名片,满怀自豪地推介给世人。 我们相信,钧瓷烧制这笔古老而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定将为我市、为河南、为祖国带来更多的喜悦和骄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