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珠山八友的瓷绘艺术

景德镇珠山八友的瓷绘艺术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3-06

景德镇古代瓷器。

“珠山八友”似乎成了一定时期瓷器的代名词。虽然学术界对八个人的定位还有一些异议,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很重要。就像我们对待“杨州八怪”的态度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可以撇开这些名词的争论,去实实在在地看看他们的作品。作品才是品评一切艺术价值的标尺和对象。在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毕伯涛、何许人等人中,我们发现是这样一个群体共同延续了景德镇瓷器的余绪,也是他们使得我们在近代景德镇的瓷业史上找到了一些自信。

“珠山八友”是一个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陶瓷史上是鲜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相当普遍的——“画派”现象。“珠山八友”的出现是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明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身份和创作没有自主性,也没有结社的自然条件,他们的身份就像是受雇者。时序发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释放,于是他们就像其他文人一样具备了形成艺术雅集或艺术社团的条件。他们往往有共同的志趣或人生目的。就像王大凡( 1 8 8 8 - 1 9 6 1 )在《珠山八友雅集图》中表述的一样: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得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这种带有自娱意味的直抒胸臆,让人看到了无奈,也看到了景德镇瓷业的危机局面。wWW.tAOCi52.coM

“珠山八友”思想成熟的时候,清朝的统治已经结束。这在陶瓷的创作思想上是获得了解放。下面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慢慢解读。王琦(1886- 1933)是“珠山八友”的领军人物,他在汪晓棠和潘匋宇等人的影响下,先与王大凡等人发起和组织“景德镇陶瓷研究社”,后又于1 9 2 8年与王大凡等人组成艺术团体——“月圆会”,借此抒发胸志,以瓷会友,作为“八友”之首,王琦的陶瓷艺术成就自然值得人们关注。他的人物瓷画在当时是独树一帜,并且带有强烈的文人色彩,在他的写意人物形象中可以看到杨州画派画家黄慎的影子。他不仅继承了乾隆以来粉彩的传统技法,而且娴熟地将西洋的光影、明暗等表现技法糅合在瓷画中,既有立体感,又有新鲜感,更富有时代感。由于他的瓷板画像技术高超,声名显著,被时人誉为“西洋头子”。王琦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他具备了文人画家必备的文化素养,诗、词、曲、书法、绘画等都擅长。正是这些综合素质,使得他在晚年开始变法——形成自己的面貌。线条变得浑厚而简练,特别喜用中锋表现,与题记的草书表现形式相得益彰,统一中求得变化。他的代表作有1925年创作的瓷板画《桃园三结义》、1927年创作的《钟馗》、1930年的《雪中送炭》、1931年的《麻姑献寿》、1932年的《济公》、1937年的《东篱采菊》等。

王琦瓷板画钟馗图

与王琦一样,王大凡也来自安徽,都读过私塾,且幼年都曾习中国画,有良好的绘画基本功。两人不同的家庭境遇,却走上了相同的人生道路。王大凡的制瓷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落地彩”技法上。何谓“落地彩”?是指所画的物体——人物或花卉、动物等,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用色料涂于瓷胎,再罩上雪白、水绿烧成,不用渲染。他的瓷绘艺术整体风格面貌是粗细相间、兼工带写,充满着文人意趣。由于他的技法独创,并一度与崇尚“西洋油彩”的景德镇制瓷业相抗衡,赢得了国际瓷业界的尊敬。王大凡也擅长人物画,同时也善绘山水、花卉、动物等。人物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文人诗境,如他1915年创作的瓷板画《富贵寿考》(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37年创作的《大富贵亦寿考》、1941年创作的《鸡声唤起中兴业》、1`945年创作的《风尘三侠》等均是。王大凡笔下的动物也是栩栩如生,尤其是虎,如1947年创作的《猛虎下山》瓷板画,就形象地抓住了猛虎的气势和空旷山境的气氛。

王大凡风尘三侠陶瓷瓶

邓碧珊(1874一1930),字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人。曾为清朝秀才,他的瓷绘艺术贡献主要表现在首创“九宫格”瓷绘肖像技法,也是景德镇瓷绘肖像画艺术的创始人。九宫是中国古代算法之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九宫格也经常被运用于书法和绘画的表现中。在他传世的作品中,我们很少见到肖像画作品,较多的是鱼藻画或建筑画作品。如1 9 2 6年创作的《清白传家》、1927年创作的《鱼藻诗文花瓶》、1929年创作的《翻身一跃胜春雷》等以鱼为题材的作品和早年的《福建金山塔》和《三苏故宅》等建筑类题材作品,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他能将中国的传统水墨技巧与东洋绘画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八友”中,他笔下的鱼是最鲜活而又赋予生命力的。显然,这得益于他年轻时期在鄱阳湖边的生活经历。“游而不散”既是对他绘画风格的描述,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与邓碧珊不同的是,汪野亭(1884一1942)善绘浅绛山水,而且作画的速度极快,人称“汪快手”。汪野亭,名平,号元鉴,传芳居士,江西乐平人。他的瓷绘艺术先从花鸟入手,再由山水出之。早年的墨彩山水受到好评,风格精细,喜用线皴法表现。中年风格老辣洗练。晚年豪放,大胆泼彩。他的贡献是将浅绛彩瓷绘技术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浅绛彩是中国画术语——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汪野亭将浅绛彩加以粉乳化,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从他的作品《春山江流图》、《秋山论道图》、《苏堤春晓》、《湖山茅舍图》、《携琴访友》、《秀山碧水》、《溪山烟雨》等中可以看到他的山水讲究构图的形式美法则,色彩的追求上开粉彩青绿山水之先河。

何许人,祖籍安徽,又名何处,字建德。生于1882年,卒于1940年。何许人主要以画雪景瓷板画为主,书法亦精。现景德镇陶瓷馆收藏有一件他晚年时创作的《雪满梁园》粉彩雪景瓷板画。表现的是南宋都城汴梁十景之一的梁园雪雾。画面浑厚秀润,意境深远,方寸间显天地之气。笔法明显取自清初“四王”山水。毕伯涛(1885-1961)也是安徽人,后居鄱阳和景德镇。名达,号黄山樵子。毕伯涛擅长粉彩花卉翎毛。景德镇陶瓷馆收藏有一件《双燕鸣春》粉彩瓷板画。描绘的是早春三月,桃花盛开,双燕呢喃的情景,富有生活情趣。在毕伯涛的很多作品中能看到他在表现枝干时喜用没骨法,运笔较爽利,穿插有致。

在“珠山八友”中,程意亭( 1 8 9 5 - 1 9 4 8 )和刘雨岑(1 9 04 -1 969 )是属于晚辈。程意亭是江西乐平人,掌握着一手漂染制作颜色的技术,他的瓷画主要以花鸟为主。刘雨岑也以花鸟画为主,两人的风格不同。程意亭以明快清丽见长,刘雨岑则以古雅秀健为主。程意亭于写实和夸张中兼得,而刘雨岑写实得则更富有生活情调,尤其是他创造的“水点桃花”技法,对后来瓷器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程意亭的代表作有《劲节不摧》(1925年作)、《寒梅艳影》(1935年作)、《芳菲春风》(1935年作)、《好鸟啼来春欲醉》(1945年作)等。刘雨岑的代表有《写新罗山人大意》(1941年作)、《暖春图》(1942年作)、《花鸟诗文杯》(1945年作)等。此外,值得提到的两个人是田鹤仙(1894-1952)和徐仲南(1872-1953)。田鹤仙与王琦是好友,善山水,亦工梅花。王大凡就曾高度评价他:“山水清晖成一格,梅花作出更成双。”作品主要有《晓起临池》(1939年作)、《春向群芳》(1944年作)等。徐仲南的作品主要以松竹为主,用笔粗细、浓淡相得益彰,一般不加烘染。代表作有《读书窗外一枝斜》(1941年作)等。

前面已经讲过,“珠山八友”的八人定位其实并不重要,但他们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团体,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一定时代的艺术辉煌。随着“珠山八友”艺术市场的不断升温,他们的瓷绘艺术研究必将引起重视。事实证明,“珠山八友”的陶瓷艺术已经引起了国内业界的重视,而且也引起了海外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兴趣。2000年北京太平洋拍卖公司的“珠山八友”及其名家精品瓷器专场拍卖会上,其中汪野亭和刘雨岑的四屏瓷板画价格都在100万元以上。可在20年前,他们的价格是300-500元。时下,“珠山八友”瓷的艺术市场走向了成熟和稳定,在一些大的拍卖行时常能见到,且价格不菲,有的甚至超过了清代官窑瓷器。更值得可喜的是江西美术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珠山八友瓷板画精品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珠山八友”的瓷器面貌,无疑对推动“珠山八友”瓷器的市场和研究都大有裨益。

小编推荐

景德镇陶瓷艺术特色


景德镇陶瓷自古以“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白如玉”的四大特点享誉世界,备受收藏家的青睐。文章论述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艺术特色,以及景德镇现代瓷艺的收藏与发展。

江西景德镇市是世界闻名的瓷都,也是我国最大的产瓷基地。自元明清以来,形成我国制瓷中心。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景德镇的瓷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品种繁多,有茶具、酒具、咖啡具、中西餐具、烟具、文具、玩具、7501毛泽东用瓷等一系列产品,数不胜数。

青花瓷旗袍美女陶瓷花瓶摆件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不外乎解决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问题。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设计,而鲜有人把它与陶瓷雕塑挂钩。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雕塑是以造型艺术展现艺术美,同时兼容色彩学、材料学、建筑学、美术学诸多学科要求,陶瓷雕塑还兼具了陶瓷学与陶瓷文化学科等。它的材质从软到硬,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像,它实现了陶瓷从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设计通过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通过雕塑题材的涉及与使用升华,将美术中绘画拓展延伸、将建筑中力学平衡,实现了人类造物的梦想。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构思空间,它可立据传统雕塑模式,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华,同时摒弃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烧制时修改完善,同时它丰富的可塑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思维空间、制作施展空间,在艺术技巧上、个人品味上,也为雕塑家布设了重重障碍,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当今景德镇陶瓷雕塑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走中国传统的路子,另一种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传统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景德镇许多优秀的瓷雕艺术家继承发扬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将传统瓷雕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批艺术家则大量借鉴吸收国际上新的雕塑创作手法,有些甚至抛弃传统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类似中国画表意手法,创作出一批抽象、前卫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他们观念更新,思想更激进。后一批艺术家作品更强调新颖或直白说逆古、叛逆,这些雕塑作品强调装饰性与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现在风起云涌的现代陶艺如陶艺墙,其实根本还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现,但这种司空见惯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时尚的词汇“现代陶艺”,景德镇现在已有许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继续探讨瓷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陶瓷绘画,并且还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绘画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现象。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镇由于以上雕塑家的与时俱进,使得瓷都景德镇雕塑艺术异彩纷呈。现代陶艺的呼唤,很多原来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陶艺家也通过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现在很多城市陶艺雕塑造型,其实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设计人员参与进来。这充分说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众的同时更是走向不少艺术家的内心。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人,正在把瓷与五千年中国文化结合成现代陶瓷文化,如笔者瓷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品以242幅全过程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多达3800多人次。历经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宫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绘物体,反复加色,6次烧制成品。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质感,运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种用彩技术相互结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压坯、吹釉、高温烧瓷坯;2.定稿、构线、第二次烧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补线、三次烧制;4.全面渲染、粉彩点苔、四次烧制;5.整理补色,第五次烧制;6.墨彩描金、补色、六次烧制;7.玛瑙笔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艺复杂,烧制中风险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现内容涉及服饰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礼仪学等多种美学问题。构图继承传统,采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定律,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创作者精确地把数以千计,不同身份、性别、年龄、形体、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场合人物的各异表情、姿态体现得生动、细微、贴切;将宁荣二府中的亭阁楼榭、山水拱桥、古树名刹、奇花异草绘制得生动而逼真,葱郁而鲜活,完整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叹服,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文长卷,使《红楼梦》这一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传世,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开渠道。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种类繁多。如釉上装饰有古彩、粉彩、墨彩、新彩、广彩、电光彩、刷花、贴花、喷花、戳印花、描金、腐蚀金等。此外,还有圆雕、堆雕、捏雕、镂雕等技法;各种颜色釉更是五颜六色,仅一个瓷厂就能生产100多种色彩缤纷的釉彩,其中青花釉里红更是托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特色。又如鲜红、桃红、翠绿、玛瑙红等高温釉和金星绿等低温釉都已超过历史水平。目前,景德镇已建成一个拥有陶瓷原料、机构、生产、教育、科研、机构等比较完整的陶瓷工业基地,发展前景可想而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著名书画家张玉东先生还被邀请到景德镇在陶瓷上作画。张先生深厚的书法、国画功底,及其在青花上表现得如鱼得水的精湛技艺,使南北文化在陶瓷上得到了完美的融会贯通。

景德镇陶瓷雕塑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国际金融影响下,陶瓷雕塑艺术收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雕塑艺术家仍然继续思考、创作,他们在艺术造型、表现内涵等表现社会意义上,均有一定进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教学也不断吸收国际新观点新思想,广开讲学交流。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雕塑界要树立信心,坚持传统瓷雕与现代结合,立足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瓷雕传统,不断钻研瓷雕技法,景德镇陶瓷雕塑的春天又将灿烂展现在我们眼前。

景德镇新彩瓷装饰艺术的发展


新彩瓷装饰既继承了传统陶瓷彩绘的优秀技艺,又有新的表现技法,精细处毫发毕现,豪放处雄浑强健。大件作品工艺复杂而不失构思严密,小件瓷画绘制精妙而不失灵秀细巧,不受工艺的限制,在配料、作画、用笔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创作。

新彩原名叫“洋彩”,旧中国解放以前新彩所用的色料和表现技法都由外国输入,描绘的纹样也模仿西方,作品粗糙,技术不高,新中国解放后,经过一系列的革新和研究,现在我国不仅能自己生产各种颜料而且在表现技法上,吸收我国绘画的没骨法、工笔画法及写意画法,所谓“洋彩”已经失去了它的涵义,因此叫做“新彩”。

新彩瓷画颜料呈色多性能好,既能手绘又可以印制贴花纸、喷花、戳花等方法,对于描绘山水、人物、花鸟、图案都没局限性,因此在日用瓷装饰方面大量使用。

色彩绚丽明快的新彩瓷画,表现力很强。既可以精细勾线填色,又可以通过颜料的调配、稀释,在作画时,显出美观巧妙的丰富特色。

在釉上彩绘中,有新彩、粉彩、墨彩等类型,以多种颜料和不同的装饰工艺作画。新彩瓷画,以色彩丰富、清秀典雅为特点,可以根据陶瓷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技巧,或工笔重彩,或轻描淡写,或泼料渲染,或精细入微,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艺术才能。

新彩瓷画颜料呈油质胶状,可以直接在白胎瓷器上作画,经烤花炉800℃左右烧成。作画时和烧成后的颜料色彩很少变化。创作时,通过浓淡深的料色,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料色的调配上,可以用油剂稀释,根据画面的需要,掌握颜料的厚薄。在表现形式上,不论是具象还是意象、抽象变形的画法,都能灵活自如地显示出画家创作意图。

从2 0世纪5 0年代开始,新彩瓷艺逐渐在陶瓷装饰中得到运用,80年代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事新彩瓷画的人,既有老陶瓷艺术家,也有艺苑新秀。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陶瓷艺术工作者在新彩瓷画的创作实践中,创造了多种具有新意的表现技法。在艺术瓷和日用瓷的装饰中,新彩瓷画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新彩瓷画彩绘技法多样,艺术表现力强。新彩瓷画在技法的运用上,可广泛吸收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木刻、剪纸等画种的表现手法,可丰富新彩的艺术风格。无论工笔、写意,创作者均可尽情发挥,局限性小,可拓宽创作者的创作思路。

新彩与粉彩表现技法上有所不同,可以用颜色直接在瓷上一次画成,用笔方法与写意没骨画法相似。一般常用拖、塌、点、偏锋、卧泼等几种笔法。

同时,综合运用不同的工具可以使作品呈现出许多有别于传统的新肌理效果,如普通毛笔、油画笔、刮刀等绘画工具的使用就可为其增色不少。新工具的使用会带来新感觉,除了使用这些绘画工具外,生活中用的棉花、棉签、牙签、海绵也可成为临时工具。用海绵和棉花拍染出的色料,能使颜色之间形成自然过渡,而用牙签蘸上较浓的色料即可在瓷胎上直接划线。用牙签画出的笔画积料较多,会因具一定的厚度而有浮雕感。此外,棉签也可以画线条,确切地说是在需要的位置上擦出线条,勾勒出想要的造型,从而露出瓷胎并与拍染出的底色形成对比。另外,用调和新彩的樟脑油直接作画也可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由于油能冲散周围的色料,所以用干净的笔直接蘸油划出的线和形会马上散开,给画面营造出缥缈虚无的境界,特别适合用来处理新彩山水的艺术效果。

新彩瓷画由于其颜料性能的直观和稳定,色相的丰富和工具、技法的多样,并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比其他传统的陶瓷装饰方法少受工艺流程和色料的限制,因此利用新彩作画,在绘画技法和风格上,就能做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新彩陶瓷绘画广泛吸收中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版画、剪纸的表现手法,能工能写,中西结合,既可以像古彩、粉彩一样勾线,又可以制作中国的工笔画、水墨没骨画、版画木刻,还可以复制西方的水彩画、油画等,具有极强的融合能力。甚至在同一幅画中,能综合运用多种绘画的技法和装饰手法,呈现各种不同的风格,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在新彩中,以性质柔和、呈色稳定艳黑代替珠明料勾线,就无须再填上颜色,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又因新彩瓷画效果直观的特点,使画家在用新彩陶瓷颜料作画时不会受到工艺的限制和约束,而能直抒胸臆,充分表达画家的观念和才能。新彩颜料呈油质胶状,可以直接在白胎瓷器上作画,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变形的画法,都能灵活自如地表现画家创作意图。本人在创作过程中就十分注意绘画技巧的融会贯通,如作品《初夏秋冬》四条屏。

新彩装饰相对于传统粉、古彩更为随意大胆,效果也极为丰富多样。它既可用于绘制山水、花鸟、人物,古意新画:又可在创作过程中尽写胸中逸气,彰显个性。此外,新彩瓷画制作相对较本低,易于与现代工艺技术结合,进行批量生产。与此同时新彩瓷画也大量吸取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表现技巧,讲究画中有诗,书韵印趣。近年来,新彩又和其它装饰形式结合在一起组合成新的综合装饰方式,大大提升了新彩的装饰艺术和审美效果。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风格的“扁笔抹花”、“一笔画”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现在的新彩又包括了刷花、喷花、印花、描金加彩、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类型,其特点是色彩丰富、造型多样、格调新颖。当今,各种新材料的发展与运用以及各种表现形式的新组合,都必然会把新彩装饰艺术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天地。如新彩加古彩或粉彩,新彩与釉下彩的结合等。这种综合装饰将是新彩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它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新彩的表现力度,更重要的是不同彩绘材料所赋予观者在欣赏时的视觉与触觉的心理感受也会大大增加,这是和材料本身的色彩、光泽、肌理、质感等形式要素分不开的。

新彩瓷画的装饰艺术和其它所有的民间艺术一样,它的基本特征是写实与变形的统一结合,对于所要表现的自然形象要求超过自然的美,因此,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加上主观的构思,即是主题和意蕴的渗透,使形象表现得更生动、更富有情趣。新彩装饰艺术中所表现的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很生动、有情趣,我们对这些稍加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形象的动态往往超过了自然形态的美,是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简单说是体现作者意蕴和主题的,正因此,它给人很深的感染力。

一件好的陶瓷新彩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全面的艺术修养。陶瓷新彩作品的主题选择,画面的虚实掌握,手法的灵活运用,装饰技法的选择,技艺的巧妙掌握,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才能得心应手和做到恰到好处,才能在作画时表现出娴熟的造型能力。所以陶瓷艺术创作手法的探索和绘制工艺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我们勤奋钻研,不懈追求,才能探寻到更新的技法,才能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新彩艺术作品。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综观


当世界尚未解开中国瓷器之謎,正以「寻求黄金」般的狂热獵取中国瓷器的时候,景德镇瓷早已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从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瓷器之路」源源输出「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偏处江南一隅的景德镇被世人仰为「瓷都」。

景德镇之所以举世瞩目,为世人仰慕,不仅因为制瓷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精湛、产品「至精至美」,更因为历代瓷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东方艺术特色和中华民族风格特徵的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并以她「光致茂美」的陶瓷珠宝,架起了东西方经济技术和文化艺术交流的虹桥,一定程度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对世界文化艺术的繁荣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历史渊源

景德镇地处长江南岸,四水匯流,三省交界之要动。境内自北向南贯穿有清碧的昌江和苍翠的黄山、怀玉山馀脈。雨水充沛、气候温和。燃料、水源、矿藏三大资源均十分丰富。尤其是擁有国际公认的优质制瓷原料「高岺上」,不仅储量大,而且品质纯净。因此「自陈以来土人多此业」,历经宋、元、明、清持续不断的发展,匯集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给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举凡史书所载,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彩陶、粗犷质朴的品格既是原始的木色,又适应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情趣,唐宋陶瓷突飞猛进的发展,五彩缤纷的色釉、釉下彩,白釉的烧造成功,刻画花等多种装饰方法的出现,为后来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元代成功地烧造出划时代意义的青花、釉裡红,成为我国陶瓷装饰的主流。明代开始,景德镇业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业中心。永乐的「甜白瓷」、宣德的「祭红」、「淡黄釉」、成化的「青花斗彩」、嘉靖万历的「五彩瓷」等,都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气势宏伟的大龙缸和精巧无比的薄胎瓷的成功烧造,标志著当时制瓷技术进入了相当高超的水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无论是工艺、品种、质量、产量和技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康熙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以及郞窑红、美人醉、珊瑚红、胭脂红、乌金釉、天蓝、霁蓝、洒蓝、茶葉末、三阳开泰、窑变花釉等颜色釉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显示出景德镇瓷工对各种装饰技法及色料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嗣后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画运用于陶瓷装饰,独创「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瓷绘技法,形成了一代画风,其馀辉至今犹存。

在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不仅「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匯全国技艺之精华」,而且善于利用和驾馭当地的原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艺和优势,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尽管在时代观念的变迁中将不断弯化和发展,然而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都会留有景德镇历史的烙印。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风格特徵

步入现代社会的景德镇陶瓷艺术,以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老的陶瓷艺术现代意识相交织、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了今天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一、

景德镇陶瓷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因社会因素、材质因素、科技因素、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而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景德镇陶瓷艺术人才的结构日益趋向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卓有成效的骨力量多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专科学校和全国各美术院校毕业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专业教育。现代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广泛的信息和知识、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素养,使他们更具包容性和开拓性,大大改变了景德镇陶瓷艺术队伍的状况,师带徒、父傅子的承关系正逐步被新型的关系所代替。艺术创作思维已从单向思维封闭型变为多向思维开拓型,因而出现了综合应用多种学科、多种技艺、多种材料、多种手法于一体的新趋向。陶瓷艺术彩类之间的界线逐步变得模糊,而工艺技术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向更高层次和纵深方向发展。

陶瓷艺术家们比过去更注重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新材料,使一些古老的陶瓷品种闪烁出新的光彩。更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材质和装饰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和特性,体现材质美、肌理美,创造和开发出众多新彩类、新品种。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已经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元素和基因,赋予了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新的生命、新的气息、新的风格。

景德镇陶瓷艺术风格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制瓷工艺技术的提高和创新。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工艺的研究、微机控制节能套炉烤花工艺的普及、等静压现代化成型工艺的引进、煤气窑烧成工艺的运用,都为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的创新和提高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风格和特色,首先表现在陶瓷造型上。艺术家们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都刻意追求造型的时代感,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传统造型样式为圭臬、陈陈相因的局面。尽管还有不少造型仍保留有传统样式的痕跡,甚至完全借用传统造型样式,但在各部的比例和节奏、体量和空间的对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新的审美要求的改进。例如增大高度和腹径比差的高型葫芦瓶,缩短口颈比例的短口悬胆瓶等。不论是传统样式的变体型还是全新样式的创造型,几乎都具有造型饱满、线条简洁、体态修长、转折流畅、对比强烈的新的观感、新的特徵,能够与现代社会时尚、现代生活情趣、现代文化思潮、现代审美心理相适应相协调。

三、

在陶瓷装饰的风格上,有两大十分明显的突破:其一是清代以来泛滥成风的繁縟、满饰、华贵、躁浮的「宫廷」作风,受到大多数艺术家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普遍的厌弃,而代之以简练、空灵、淳朴、明快的风格。昔日那种拘谨沉闷、生硬刻板的时弊,已被轻鬆活泼、生动灵便的特色所取代。

其二是康熙以后那种瓷画与纸画渐趋一致的画风,那种以瓷代纸、以绘画代装饰的一统艺坛的局面,已被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个性强烈、百花竞艳的新风尚所打破。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在更新、装饰意识在升华。更讲究随型赋彩、因材施艺。更注重虚实空间的处理、工艺装饰的出新、立体观赏的效果和陶瓷艺术语言的运用。

在装饰题材上,现代社会给艺术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现多以自然景物、民俗民情和民族文化的现实题材为主旋律,乡土气、自然趣、人情味、生活情更足更浓了。

在装饰构图上,除了传统的主题独幅式、正反主次式、锦地开光式、图案边脚式外,新颖别致的构图层出不穷,产生了诸如分层平地式、分格条块式、散点满布式、通体连接式、通景压幅式,旋转斜纹式、自由缠技式、图地相衬式、阴阳对应式、书画合壁式、毛地开窗式、综合构成式等许多新颖的形式。

在装饰表现形式上,除传统的写实外,更多的是兼工带写、写意和抽象共生共荣,相辅相成。写实者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将描绘对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惊叹艺术家技艺的精绝;写意者泼辣大度、气势磅礴,袅袅数笔,形神皆出,令人感到艺术家潇洒的笔墨神韵和情怀;抽象者匠心独运、意蕴深邃,将形式与创意融溶化,留给人们更多的联想空间,用心揣摩而又难以揣透艺术家深藏谷底的观念和个性,令人觉得余味无穷。

三、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承继创新

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为世人所推崇的主要是:「四大传统名瓷」--典雅素静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玲珑瓷」、五彩缤纷的「色釉瓷」、富丽柔婉的「粉彩瓷」。此外尚有四大名瓷的传统「卫星名瓷」,--青花釉裡红、青花斗彩、五彩、珐琅彩、新彩、影青刻花、薄胎瓷、雕塑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红绿彩、墨彩、素三彩等。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家们既重视这些传统名瓷所蕴含的优秀传统,从纵向综合古今中外陶瓷艺术的设计观念、创造思维、艺术语言、表现技法、工艺技术、亦从横向融匯其它工艺美术、工业美术等多门类、多学科的精华、成果、著力注入现代艺术审美观念的新血液,化而超之,使传统名瓷焕发出新的光彩。并且发明和创造了色釉彩、综合彩、现代陶艺、现代青花、釉中彩、水晶刻花等不少新彩类、新形式、新技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

青花瓷 被誉为「瓷国明珠」的青花瓷烧造历史最久,一直居四大传统名瓷之首。景德镇现代青花艺术在青花的表现技法上,号称「青花大王」的王步先生颇有代表性,他循「八大山人」、黄慎等画家的殊途,以豪迈沉鬱的气格,简朴雄浑的笔墨,将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技法与青花技法相结合,创造了青花「分水写意」法,形成一种笔墨浑厚、晕润清新的新流派和新风格,与传统的「双勾分水」法并驾齐驱。日前,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勾线榻水法」,成为又一种新的流派和风格,亦是现代青花艺术常用之技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先生等艺术家在不断家习、总结、借鉴明代民间青花艺术的基础上,抓住民间青花洗炼拙朴的形象、酣畅淋漓的笔意、抽象形式的意蕴、率真简约的神韵等精髓,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表现手法,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情趣、现代审美意识的一种新型的现代青花艺术。通过具有现代意味的构图、运笔、榻水从青白两色的变化中映现出艺术的自然美、含蓄美、节律美、内力美。

玲珑瓷 被称之为「米通」「嵌玻璃的瓷器」的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声中外。如今青花玲珑不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运用,而且已扩展到各种花瓶、花插、花缽,以及吊灯、壁灯、皮灯等各式灯具。「玲珑眼」的形状也已从传统的米粒状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形状。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玲珑眼」的釉色也由原来的单一碧绿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五彩玲珑」、更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粉彩瓷 享有「东方艺术瑰宝」美誉的粉彩瓷,以工致细腻、粉润柔和、色丰彩腴的艺术特色自立于世界陶瓷艺林之中。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和张松茂先生分别以凝炼高雅的格调和细腻娴静的风姿,独领粉彩艺术之风骚。王锡良的《春风拂槛》斛桶瓶,画面与造型珠联璧合,著笔赋彩疏宕清逸,构思立意匠心独运。张松茂的《绿地白梅》高脚石榴碗,墨线勾勒苍劲而圆润、设色浓郁而雅丽,既有国画笔意,又富于装饰效果。江西省陶研所一批中青年艺术家的粉彩艺术显得更加清新牙丽,独具光彩。

粉彩艺术的表现技法近些年有不断创新。如陶瓷艺术家王恩怀先生在「水点桃花」技法的基础上将水点、洗染、落地等粉彩技法匯集并用、工写结合,使其风格更趋清丽隽美。此外还有色釉粉彩、多线粉彩、没骨粉彩等多种新技法新创造。

颜色釉瓷 被人们誉为「人造宝石」的颜色釉瓷,蕴含丰厚,光彩照人。但「千窑难得一宝」,「寸金窑烧寸金瓷」。现在採用新的科学方法进行配料和控制窑温,不仅提高了色釉的质量、找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烧成条件的配方,还陆续创造了诸如红灯蕊釉、宝石红、景红、锰红、铁红、火焰红、钛黄、钛花、络绿、绿郞窑、芒果、彩霞、紫罗蓝等100多种颜色釉和多种无光色釉。

近年又成功研制出羽毛花釉、凤凰衣釉、雨丝花釉、稀士变色釉和彩虹釉等高温色釉。高级工程师邓希平女士研制的色彩柔和自然、变幻莫测、优雅清淡的彩虹釉,与陶瓷艺术家熊汉中先生设计和绘制的格调高雅的画面相结合,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尝试。

异彩粉呈的颜色釉的价值不仅在其本身,更可贵的是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优美的材质,促进了色釉彩、综合彩、色釉瓷雕等多种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和品类的孕育新生。

色釉彩 即以各种高温色釉当作彩料,在生坯或喷浇过色釉底的生坯上进行彩绘,经窑高温一次烧成后,由于各种色釉不同的渗透性、流动性、融溶性和发色机理,形成了色泽斑谰、变幻微妙、晕散有趣,蕴含高雅的艺术效果,成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中一种新彩类。

陶瓷艺术家潘文复先生创作的「金色桂林」梅瓶,巧妙地在黄釉底色上运用铁红釉和赭色花釉来描绘和表现金秋的树和山,烧成后斑谰朦胧,令人遐想。

轻工业部陶研所新研制和配置的蓝色色釉以代青花色料在釉中绘制纹样,烧成后蓝色花纹在釉中若隐若现,获得水墨写意一般的效果。

除将色釉当彩料绘制的技法外,色釉彩表现技法很多诸如将色釉调配混合应用、採用多层施釉法、或用不同施釉工艺等,只要巧妙地结合构思、熟练地应用釉料、都将达到满意之效果。

综合彩 即综合应用多种装饰手法于一体,借用釉上釉下各种装饰工艺、利用刻、刮、填、彩等应用尽有的处理手段,使用色釉、泥浆、彩料、著色剂等丰富的装饰材料,使它们各显神采、相互映衬、以形成千奇百怪、奇趣蕴含的艺术效果。是现代陶瓷艺术中被广泛应用的装饰艺术品类。

现代综合彩的主要特徵是综合运用的装饰手法往往超过两种,多见于成型工艺利用上、坯胎处理上、施釉技巧上、材质选配上、质地对比上、色釉和彩类结合等方面施展技艺、巧立创意。

雕塑瓷 富有深厚文化积淀的雕塑艺术,体现著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材料的把握,确立了它在陶瓷艺术中特有的艺术地位。

著名雕逆艺术家周国祯教授多以动物为题材,以所要表现的对象和主观意象为依据,从名贵的颜色釉到普通的粗泥抉择材料,采用盘条、泥板、揑塑等多种技法,以特殊的富有现代意味的艺术语言去塑造去表现深刻内在本质,人们在欣赏陶瓷釉质的材质美、肌理美和工艺美的同时,更看到了艺术家深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个性。

雕逆艺术家康家钟先生则以民族民间文化为主线,吸收民间泥塑、而塑等民间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充分运用景德镇的材质和民间青花的装饰手法,塑造了富有乡土气质的凝炼、纯真、质朴、生动的「康家娃」,也不乏浓郁的现代意味。

雕塑艺术家姚永康先生以人物为题材立足于体现土文化意识,以返朴归真的精神,塑造了像「陶」、「母」等古朴而又具现代意识的雕塑作品。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手法去塑造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中的一个类别

景德镇大量的仍是优秀的传统瓷雕以及揑雕、镂雕、堆雕、浮雕、镶雕、刻雕等各种特种工艺瓷雕,有著强烈的民族传统艺术风格,但也都力求推陈出新赋予新的手法、新的意蕴。

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是景德镇艺术陶瓷中的一个较年轻的新艺术流派,起步较晚。它採用陶和瓷的坯釉材料,完全依靠手工技能,充分发挥陶瓷制作工艺条件长处和材料特性,应用形式美的规律法则和现代艺术创作观念及其规律,高度概括和抽象地表达作者的个性、意念、情感、气质,融材质、手艺、工艺、形式美于一体,使之具有适合某些层次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态的一种陶瓷艺术品类。

从广义来说,现代陶艺中包括陶与瓷以及其它土质材料烧制而成的艺术陶瓷总称。从狭义来看,有细分为现代陶艺与现代瓷艺的。前者采用陶土、匣缽土等天然粗质材料,后者则採用瓷土等精细材料,并在适合该材料各自制作工艺和烧成条件所创造的陶瓷艺术品。一般说,现代陶艺具有质朴、凝重的美学特徵,而现代瓷艺具有细腻、秀美的美学特徵。

以景德镇陶瓷学院部分年轻陶艺家为主,创造了一批意蕴深刻的现代陶艺。其作品有的给人一种直观的美;有的以艺术品的残缺诱发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或是对「完美」的企求与希望上;有的又追求一种自然的纹理表现,或工艺美感。作者总是在不断以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格局来抒发和暗喻自己的构想与理念。

江西省陶研所的一些年轻艺术家却另辟蹊径,匠意独到地创作了一大批以瓷为材的现代陶艺。如《源》、《流》、《向往》、《秋韵》等陶艺作品。时而奇趣天成,深奥莫测,以天然美醉人;时而粗中寓细、对比谐和,以肌理美诱人;时而笔畅神触、妙合天趣,以韵律美感人。

综观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她正向全方位、多层次和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并且仍在向著新的领域不断探索、开拓、发展。硕果累累、难以详书,仅举几斑,可览全貌。

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陶瓷文化的繁荣。景德镇不仅是陶瓷艺术昌盛的古老「瓷都」,同样也是陶瓷文化繁荣的历史「文化名城」。她不仅生产了举世闻名的名瓷,而且还造就了大批出类拔萃的陶瓷艺术人才。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她有蓍灿烂的历史和辉煌的今天,在这块土地上孕育成长的大批对陶瓷艺术执著追求的陶瓷艺术家们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以更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陶瓷艺坛,竞放異彩。

景德镇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


伴随现代群众生活质量与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的设计师们一定要重点针对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外贸、设计及其功能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从雕塑的形态美学与功能这两个方面对陶瓷雕塑进行综合地分析与研究,最终才能够创造出一种良好装饰性能与强大功能性一同兼备的景德镇陶瓷雕塑作品。在设计师们创作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过程中,设计师门也一定要将自身独特的创作灵感、文化元素和设计要素融为一体,并且在陶瓷雕塑的外貌造型与基本功能方面,该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与思想体现还需要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陶瓷雕塑的外观结构,需要体现地更为直观。

在实践中,设计师们需要将陶瓷材料作为基本的创作媒介,同时结合着具体的环境条件与人们的需求,依据其所具备的装饰性能,使用泥、火、釉材质对陶瓷材料进行全面的设计与加工,最终创造出符合其基本设计思想的艺术作品,最终的艺术成品也是陶瓷雕塑。该艺术作品在把人们的思维、个性、灵感与情感等因素体现出来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关于景德镇陶瓷雕塑作品所选用的雕塑材料而言,实践中对粗细和优劣通常没有严格的界限,而一般情况下陶瓷材料的质感与特性才是设计师们最需要考虑的,陶瓷材料的不同特性还将成就其不同的装饰作品。因此在陶瓷雕塑装饰的制作过程中,因为制作方法与创作手段过于繁多,所以通常而言均是按照偶然性与随机性原则来进行创作与制作的,而手工制作的痕迹保留才是其整个制作过程中的两点与价值所在。陶瓷雕塑之所以具有特别宝贵的装饰艺术价值,一方面是因为陶瓷雕塑的外观具有特殊性,群众追求的更多是不对称的比例与结构、不一致的设计造型以及不规整的外形图案,那么在群众的审美标准与观念中,上述的景德镇陶瓷雕塑作品才更加具有观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艺术


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是一门国学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国粹。它的吉祥概念、意象造型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美学传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超的技艺水平、卓越的艺术成就。古彩这门又称康熙釉上五彩的陶瓷装饰,却与江西的都昌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景德镇从事古彩装饰的能工巧匠大多来自于都昌人。

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盘

古彩,是就康熙釉上五彩而言,它经历了大明青花五彩、康熙青花五彩和康熙釉上五彩三个阶段。而现代景德镇陶瓷美术界所称谓的古彩,指的正是康熙釉上五彩。由于烤花炉温度比粉彩的要高,颜色骨子里较硬故又俗称硬彩,相对雍正粉彩产生的时间早,比其久远,也就自然称其为古彩。

古彩,它不分科系,一般不落款、不搞团队制作。人物、花鸟、山水、草虫、走兽、鱼藻、图案边角和洗染填色均由一人完成。线描厚重、圆起、刚劲有力,采用铁线描和头浓料画线。由于需要长年累月在作品中给力,所以陶工的大拇指中间有一沟深槽,在无名指甲旁边有一老茧,这就是常年累月捉笔、打料的最铁见证。色彩大红大绿、古色古香、喜气洋洋。有着浓厚的民间味、东方味和中国风。图案端庄古朴、精美大方,与敦煌的藻景图案、京剧的锦袍绣袄、故宫的雕龙画凤一脉相承。加上地皮、斗方、底心、边角和通景、开光等构图形式,使古彩千姿百态,变化丰富,异常艳丽,不同凡响。

古彩的传统题材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历史题材,二是祥瑞题材。

历史题材蕴含了正史野史、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这些题材有的载述了上古的创世神话;有的诉说了诸子百家的不朽精神;有的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多彩生活;有的记录了民间民俗中的风土人情;有的体现了历代先贤审时度势的优秀品格;有的体现了英雄人物金戈铁马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古彩以历史题材入画,弘扬的就是大中华民族魂,立意就是说理说事,敬贤思齐,尊贤约己,传承人文。

举个例子:历史题材《四公图》即画周公、关公、包公、济公。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关公“千秋正气、大义参天”;包公“清正廉明、铁面无私”;济公“惩暴护弱、扶危济贫”,四公的精神旨在天下为公。

如《四品图》即画海瑞、于谦、孔明、重耳。“一身正气”画海瑞为官之道:“两袖清风”画于谦为官之德:“三寸之舌”画诸葛孔明为官之才,“四海为家”画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为官之志。

又如《四魁图》即画关羽、岳飞、项庄、吕布。“单刀赴会”画关羽过江应宴;“枪挑梁王”画岳飞初出茅庐;“项庄舞剑”画楚汉相争之鸿门宴;“辕门射戟”画吕布劝袁绍与刘备罢兵。

还有《四子图》画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四大名君》画尧、舜、禹、汤。画《四大贤母》孟母择邻、陶母封诈、阳母画获、岳母刺字,相传陶母就是都昌县西源乡人。画《四大皎帅》姜尚、廉颇、黄忠、杨业等历史上的老英雄。《四大才女》画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李清照等。另外还有四美、四爱、西厢、红楼、三国、水浒、西游记等。

祥瑞题材,则是以吉祥观念为根,以民俗民风为土壤,以福、禄、寿、财、喜为核心,从富贵、和合、吉祥、如意等方面入手,用有形的吉祥物代替无形的吉祥观念,通过缘秘寄情、借物寓意的方式进行象征寓意、组合、搭配汇成好口气、好彩头,用这种彩头话的立意为题材,成为祥瑞题材。表示福的吉祥物有:梅花、石榴、竹笋、蝙蝠和福字等;表示禄的吉祥物有:佛手、桂花、鹿龙、凤凰、孔雀、鸳鸯、锦鸡、麒麟、狮子、猴子、宫花、爵杯等;表示寿的吉祥物有:寿桃、万年青、绶带、白头翁、白鹤、龟、松、柏和寿字等;表示财的吉祥物有:牡丹、芙蓉、海棠、荔枝、元宝、铜钱、盆子、铜鼎、鱼类等;表示喜的吉祥物有:喜鹊、燕子、八哥、雄鸡、凌霄、绣球花、爆竹、锣鼓、灯笼、风筝、罄和喜字等等。

再举个例子,如牡丹和寿桃一起入画,曰“富贵高寿”;绣球花与绶带一起入画,曰“修身求寿”;莲花与雄鸡一起入画,曰“廉洁奉公”或曰“居高守廉”;菊花与白头翁一起入画,曰“知足常乐”;梅花与喜鹊一起入画,曰“喜上眉梢”或曰“载福载喜”等。又如:画一堂《四季花》古彩条幅,春牡、夏荷、秋菊、冬梅。牡丹(富贵);荷(莲)花(和合、廉洁);菊花(知足)梅花(是福),顺着春、夏、秋、冬读,则是富贵知足、廉洁是福,作品的立意说得明明白白。

古彩,自康熙时期起至今,三百五十多年来,在景德镇陶瓷艺坛,古彩的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其中确有不少是江西都昌籍,特别是近百年来,古彩艺坛涌现出来的冯心宗、段茂发、陶鼎泰、罗来有、段云昭、段云晖、段庆舜等均是都昌人。特别是都昌籍的古彩艺术宗师、陶瓷学院已故教授段茂发先生堪称是近百年来古彩第一人。著名教授、画家、诗人张志安先生,曾为我著的《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一书中题辞“别忘段茂发古彩一高峰。”在为我著的第二本书《苦乐五彩路》题辞时写道“从陶校至陶院的相处中,以人最好的是段茂发,以艺最好的是段茂发的古彩。”段茂发先生是的古彩老师、表伯父,他在古彩艺术中为家乡父老争得了誉,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旧时,景德镇陶瓷行业有许多约定成俗的行规,包括什么地方的人只能从事哪些行业、不能从事哪些行业,不得越轨。又加上注重传承关系,对宗传技艺上传内不传外、教子不教女等习俗,所以很多行业的技艺高明前辈都是有名匠家。比如段云昭、段云晖就是段茂发老师的儿子,段庆新、段庆平、段庆锋则是段茂发的第三代传人,段和彬、段冰钰已是第四代人了,他们也是从事古彩专业,对其他彩绘和美术创作也有涉及。而现代进步了,像我除了教授儿子方曙,戴荣华教授其女戴玉梅,蓝国华教授女儿蓝芳,段庆新教授其女段冰钰、侄儿段和彬……我们都实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我们都有自己的弟子。这里说一下段庆新的古彩,他有着深厚的艺术理论和文学创作水平,他的新彩属于文人画派,而古彩在创新中出古入新,在较深传统古彩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达到“时珍时宝,古色古香”的韵味,蕴含着极浓的文学内容和艺术哲学内涵。在台湾艺术收藏界有“一彩难求”之寓,特别是在台、港、澳及东南亚、西方华人居住密集地,他的作品普受欢迎。

古彩艺术是都昌人的骄傲,也是景德镇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景德镇青花斗彩装饰艺术


景德镇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艺术。斗彩最早首创于明代宣德时期。而明代斗彩最为著名的则是成化斗彩。清代的斗彩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代的为佳。

景德镇青花斗彩陶瓷瓶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明清两代是彩瓷迅猛发展的时代,仅景德镇的彩瓷品种就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以景德镇、青花五彩最为著名。彩瓷的大量出现,符合陶瓷装饰工艺从简单到复杂的客观规律,在丰富瓷器品种,提高装饰效果,美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景德镇与青花五彩是青花基础上产生的两种彩绘瓷器,它们均有釉下青花,又有釉上多种色彩,施彩工艺也颇为相似,因此常有人将斗彩与五彩混同。有种传统说法“斗彩即是釉上釉下争奇斗艳”也只是笼统泛指青花五彩,而并未真正点出斗彩的特色。近年来,常有谈两者区别的文章面世,分歧点集中在关于“斗彩”一词的理解上,多数学者认为斗彩即是运用淡描青花勾绘出全部纹饰的轮廓线,然后在双勾线内施多种釉上彩所构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彩瓷;也有少数学者则从“斗”字释意出发,认为“斗彩”的定名法可能与江西方言有关,因景德镇称“斗”有“兜”之意,即“斗拢”、“凑合”之意,因此斗彩法也即先用青料画纹饰局部,再用彩料凑齐全体。

那么究竟何为斗彩?景德镇与青花五彩又有哪些不同呢?

一、“斗彩”一词的由来

在明、清两代瓷书中很少有“斗彩”这个术语,能所见到的只是“五彩”或“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的说法。迄今为止,成书于雍乾时期的《南窑笔记》恐怕是出现“斗彩”之说最早的一本著作。该书“彩色”一节中写到“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填出者是也。”这段文字似乎已比较清楚地介绍了明代瓷器的几种施彩方法,与实物对照来看,五彩是指纯釉上五彩,而填彩和斗彩则都属于青花五彩类。当代学者通过对彩瓷的科学研究,根据彩料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将彩瓷划分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称谓,已消失的“填彩”一词,只是在介绍施彩技法时才被提及。

二、明成化斗彩

明代成化斗彩历来被视为珍贵品种。斗彩设色丰富,彩色多透明鲜亮。成化斗彩无黑彩,而其它彩色则具有特殊的韵味:红彩多用在纹饰中以缀出星点和花朵,鲜艳耀目,为后仿者所难以企及;黄彩变化多端,娇黄、鹅黄娇嫩透明,杏黄色闪微红,蜜蜡黄稍微透亮,姜黄则色浓光弱;绿色大都透亮闪黄,而松绿则色浓闪青;紫色大多如熟葡萄,发色紫黑,或为嫩茄皮之浅紫色。特殊者为浓黑紫色,似一层乌暗的金属氧化皮,泛出五光十色的光晕来。成化姹紫,更是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如作品斗彩三秋杯、斗彩婴戏杯、葡萄杯、花鸟杯等名贵一时,斗彩鸡缸杯名气最大,在万历《神宗实录》中就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历史上还有专门赞美鸡缸杯的“鸡缸歌”。

在造型上,成化斗彩瓷器没有太高大的器物,都比较小巧玲珑,娟秀精致。一般常见的是盖罐、杯、盘、碗一类的器物,很少见到高大的瓶子。在绘画技法上,成化斗彩瓷器体现了典型的明代艺术风格,绘画上并不追求一丝不苟,而是随手画来,带有一种强烈的稚拙感。在釉上填彩也并不是很准确,彩料经常会溢出轮廓线,这一点就与后代的清雍正、乾隆时期很不一样。

成化斗彩的装饰题材方面是比较丰富的,最多见的是各种花卉,有缠枝的、团状的各种形式的表现手法,另外成化斗彩非常有名的鸡缸杯,这个品种前两年曾拍过,达到2900万港币一件。

成化斗彩基本上是官窑器,每一件都有款。它的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六字呈双行排列,款外都带边框,有的围一双圆圈,有的围一双方框。另外一种就是“天”字款,“天”字款主要见于成化斗彩的罐上面,外面没有围边框。作为明代皇家御用的珍品,成化斗彩瓷器胎釉洁白如玉,造型精巧细致,画面随性稚朴,堪称中华瓷宝库当中的精品。

三、清斗彩瓷

清代的斗彩瓷器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品为佳,这三朝的斗彩器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工艺精,出现了继明成化之后又一个生产斗彩器的高潮。传世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为仿成化制品,另一类为清代的流行器。

清代康、雍、乾三朝仿制成化斗彩器,无论在纹样还是色彩上均能达到乱真的程度,其中尤以雍正的仿品更为逼真。然而无论仿品如何精细逼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清代官窑由于烧制技术提高,胎釉制作更精,纹样绘画工整有余,器型更为规整,烧成温度高,因此仿品反而没有成化斗彩器典雅、柔和、自然的神韵。

1、康熙本朝流行的斗彩器在彩绘技法上仍承袭成化斗彩的风格,纹样采用平涂勾勒的技法而成,纹绘的色彩微微越过釉下青花的边纹向外渗透。在色彩的运用和具体施彩的工艺上有了本朝代的鲜明特征。明代斗彩一般都是在白地上以釉下釉上彩拼逗而成,康熙朝在继续生产这一品种的同对,进一步创烧了黄地、洒蓝地等斗彩器,从而使康熙斗彩瓷器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器型以盘、碗、杯、笔筒、壁瓶为常见,偶然也有稍大的多角形花盆、长腹盖罐、斗笠碗、方盒等制品,纹样也以康熙朝流行的龙凤、莲池鸳鸯、缠枝桃、雏鸡牡丹、过枝凤、花卉果树、携琴访友等为典型。

2、雍正朝是清代斗彩瓷器烧制最成功的时期,其器皿从纹样布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的工整程度均比康熙朝进步。其成就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传统的斗彩呈色中增加了金红,并在斗彩中融入了粉彩的渲染技法,不仅增加了色彩,而且打破了成化斗彩衣饰、花朵无阴阳向背的特点。第二,雍正的斗彩绘画较比以往的更为精细,釉上的各种色彩都准确无误地填于纹样轮廓线内。

雍正斗彩的形制十分丰富,所见器物有两类,小部分是仿成化斗彩的,如天字罐、鸡缸杯、马蹄杯等,更多的是当时流行的造型,如盘、碗、杯、碟、灯座、长方花盆、提梁壶、菊瓣形尊、天球瓶、如意耳蒜头瓶等。图案以花鸟、竹、凤、瓜果、松鹿、芭蕉、梅雀、龙纹、暗八仙等为典型。

3、乾隆斗彩器具有器型变化多端、装饰华丽繁缛、色彩绚丽缤纷的特点。传世斗彩器各种器型均有,特别是高达50 至70厘米的大型斗彩器尤为流行。除通体一种斗彩装饰外,乾隆的斗彩还常与五彩、粉彩、珐琅彩、黑彩等品种组合在一件器物上,这种斗彩与其他品种组合的装饰是前所末有的。除此之外,金彩在乾隆的斗彩中广为运用,金彩的流行,使乾隆斗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器型主要是盘、碗、瓶、罐、高足碗、花觚、盒等,乾隆官窑斗彩纹样大多是按朝廷送来的样稿或按圣旨要求设计的,纹样大多寓有一定的吉祥含义,以缠枝莲花、双鱼、灵芝、八吉祥等各种祥瑞物组成的寓意“吉庆有余”、“福禄长寿”、“富贵大吉”等四字吉语纹样为流行。

文学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自陶画产生以来,那些活生生的陶画造型,与自然界的动物几乎相似,最初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地陶画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随着历史的演变,先民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原始的写实图形再也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有意识的“虚”与“实” 的形象开始产生,文学中的典故、神话、诗歌溶于画中。这也是文明发展轨迹中,影响后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更何况比绘画艺术发展早的文学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众多文学艺术素材成了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选材基地,使陶艺家们从文学的素材中获得十分有益的启示!如著名古典文学《红楼梦》、《三国演义》、《西厢记》等,其素材在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中就得到广泛应用。还有诗歌,无论是屈原的悲歌,还是李白的豪放,以及杜甫的落泊,他们的诗句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们的笔下也得到很好的再现。神话也是如此,如《麻姑献寿》、《天女散花》、《西游记》、《洛神斌》等等,就连有些景德镇陶瓷的造型都与文学诗歌有关,如玉壶春瓶,就是由“玉壶先春”诗句而命名。因此,把文学艺术与景德镇陶瓷艺术称之为姊妹艺术是不过分的。

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艺术种类不同,但在本质上二类艺术的艺术语言是可互通的,通过相互借鉴来塑造艺术形象,以此来感动欣赏者。清末民国初,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这些文人墨客的出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这种现象在景德镇陶瓷史上是鲜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相当普遍的“画派”现象。因此这一时期的瓷画艺术中国画味极浓,文化品位极深。刘雨岑的花鸟作品“百千寒雀下空庭 小集树梢语晚晴”就是很好地应用了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句为点缀。程意亭的“疏枝最耐存霜圃,晚节偏宜映月窗”景德镇陶瓷花鸟画也是如此,在空白处应用了宋代诗人方九功《菊花》里的一段诗句来点题,使作品融入了“诗情画意”。他的另一幅自己配诗的作品“踈枝最耐存霜圃,晚节偏宜映月窗”,在构图上别具匠心;报喜鸟停栖枝杆红叶间形成“点”,以枝杆十字交叉形成“线”,菊叶设在其间形成“面”;再以菊花衬于其下形成烘托,此作品点、线、面俱到。作品工整细腻,构图考究,显示画家善于经营位置的艺术功力。画风质朴、清雅、细腻,画中诗句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他的文化底蕴神气活现地好像从书本融入画中,文学形象栩栩如生,耐人寻味,形成了动人的故事。让观画者既欣赏了花鸟绘画艺术,又欣赏了名诗绝句,展示了创作意图,不愧是名家之高招,大师之手笔。但要用景德镇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画卷,其难度巨大。如特大型景德镇陶瓷瓷板画《清明上河图》,它浓缩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超长画卷。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廊、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看完全画犹如读完了一部文学小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