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的造型 > 导航 >

米黄釉瓷器造型釉色的历史演化

米黄釉瓷器造型釉色的历史演化

瓷砖的造型 红釉瓷器的鉴别 全釉瓷砖

2020-10-30

瓷砖的造型。

黄色在我国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在古代往往象征的帝王,自隋唐始,黄色就已经是成为了皇帝的专用颜色了,到了明清时期,米黄釉瓷器就在众多的瓷器种类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皇帝使用的瓷器。而在清代时期更是成为了最高等级的御用瓷,只有根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可以使用这种的瓷器,而民间坚决杜绝烧制,下面的这些就是米黄釉瓷器造型釉色的历史演化。

1、明代初期

在明代初期所烧制黄釉器物在数量上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是都是盘、碗造型。而在明洪武时期甚至是没有见到黄釉瓷传世,只有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上有发现其残片。米黄釉瓷器内白釉外黄釉,在色泽上会更加的深一些,有细微开片,在靠近底足的位置上出现了一圈积釉,黄色会更加的深,外底无釉。

2、明代弘治时期

到了这个时期,通过低温方式来烧制黄釉瓷的烧制工艺水平已经是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个时期的黄釉釉色娇嫩、淡雅,拥有很高的光泽度,因为光亮如鸡油,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是“鸡油黄”。又因为在制作的时候会使用浇釉的方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浇黄”。明代弘治时期的黄釉瓷器壁较薄,在瓷器表面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花纹,造型上更加的规整,修坯细洁,大多数都是直口盘。

3、正德时期

这个时期中米黄釉瓷器继承弘治之作,但是从釉色方面来看并没有弘治时期的淡嫩,显得更加的深沉,胎体加厚。而在瓷器的款识上和弘治期也是一样的,在制作工艺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同时拥有多种品种和釉色。

4、嘉靖时期

黄釉颜色变得更深,釉质肥厚,在釉面上出现了凹凸不平的感觉,色调上基本上都以鲜亮为主,少数会出现极淡且釉面均匀。在器型上大多是都是盘、碗、杯等等,比较少有大型瓷器。

5、雍正时期

雍正时期的米黄釉瓷器可以算的上是烧制水平最高的朝代了,如果你有看到柠橡黄釉的瓷器的话,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期烧制出来的,不仅仅是拥有完美的造型,同时在做工上十分的精细,更为重要的是在黄釉的外部加上了粉彩图案。

6、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黄釉器物在所生产的数量上会比康、雍两朝少一些,在色泽上更加的淡雅,同时釉层也是比较薄的。

米黄釉瓷器造型釉色的历史演化大概就如此了,可以看出,每一个时期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

米黄釉瓷器鉴赏及价格:

1:清乾隆米黄釉菊瓣盘,尺寸:宽18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1,092,5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呈菊瓣形,侈口弧壁,下承圈足,形制秀美,胎质细白。盘内外壁均施米黄釉,色泽匀净娇艳,莹润光亮。圈足内施白釉,釉色与形制搭配相宜,远望如素菊静放,令人心旷神怡。圈足修胎精细,胎体坚质细腻,外底所施白釉清透滋润,内书青花双圈「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篆书款。而本品之米黄釉则更为珍罕。米黄釉创烧于康熙时期,是一种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高温黄釉,釉色淡雅,黄中泛白,类似小米颜色,故名。因其淡雅可人,深受皇室喜爱。尽管此类品种每年都贡与皇宫,但总体烧造数量并不大,乾隆御窑菊瓣盘则更是少之又少。整器造型规矩,毫无髺垦之态,菊瓣较雍正窑更为圆润,与雍正御窑菊瓣盘之型略有化裁而来,亦具隽美高雅之态。除本品外,乾隆窑菊瓣盘釉彩亦有见如白釉、酱釉、洒蓝釉、松绿、粉青、胭脂红釉等,而米黄釉者,仅见此例。

2:清18世纪米黄釉粉彩岁寒三友折腰碗,尺寸:直径18厘米,估价:RMB 180,000 ~ 220,000,成交价: RMB 425,500 ,成交时间:2013.12.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碗口外撇,折腹,下内收,圈足。外壁罩米黄釉,釉色柔和典雅。清代米黄釉瓷器创烧于康熙时期,以雍正时质量最佳,传世较少,是一种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高温黄釉,釉色淡雅,黄中泛白,类似小米颜色,故名。清代米黄釉粉彩瓷把米黄釉与粉彩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瓷种,拍品即以米黄为地,在其上施以粉彩,绘岁寒三友图案,老松虬劲,梅花点点,使器物显得更加清新淡雅。此碗造型端方敦厚,胎骨坚致白细,米黄釉色泽柔和,釉水滋润,绘画技法娴熟,粉彩色泽柔和淡雅,望之令人心喜,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清代米黄釉粉彩折腰碗,值得典藏。

3:南宋龙泉窑仿官米黄釉鬲式炉,尺寸:高7.6厘米;口径8.1厘米,估价:RMB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402,500 ,成交时间:2018.07.08,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炉宽折沿,束颈,鼓肩,袋形档,实足跟。腹至足部侧面贴有竖扉棱,为仿青铜鬲之造型惟妙惟肖。此种造型鬲式炉多见于南宋官窑,为专供皇帝祭祀或陈设之用,存世罕珍。炉通体施米黄釉,釉面莹莹冰片极富美感,大小适中,可作文房琴炉之用。米黄釉是龙泉窑特殊品种,一般产于龙泉大窑和溪口窑。南宋杭州皇城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米黄釉瓷片,说明当时这种釉色是受到皇室追捧而特意烧制,恬静的釉色再配以深邃的冰裂纹开片,更显出的高雅的官味。

4:清雍正米黄釉暗刻花卉纹碗,尺寸:直径14.5厘米,估价:RMB 35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402,500 ,成交时间:2011.11.13,拍卖公司: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碗敞口,深腹,圈足。内外壁施米青釉,釉色匀净清雅。外壁暗刻缠枝莲、蝙蝠及寿桃纹,纹饰线条流畅,寓意吉祥。整器造型简约流畅,釉色纯净柔美,为雍正色釉之佳品,较为少见。

5:清雍正米黄地矾红三鱼五蝠盘,尺寸:直径15厘米,估价:RMB 25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358,400 ,成交时间:2009.11.23,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雍正御瓷纤巧隽雅,胎质、釉料、绘画、款式无一不精,独步古今,傲视同群。此式盘的设计新颖,似化裁于宣窑填红三鱼高足碗及弘治窑白地矾红三鱼盘,独见雍正一朝有之。外壁以米黄色釉为地,匀绘矾红三鱼纹,色地素雅匀净,矾红鲜妍夺目,三鱼似在水中恣意潜游,悠然而自得,别有一番意趣。内壁绘五只红蝠傲翔而来,神姿各异,轻盈飘逸,寓意五福降临。胎薄如纸,迎光而透,质坚致而细润,釉莹白而光亮,抚之如玉似霜,圈足修削规整细致,款书端庄秀美。此盘心所饰五只形态各异的蝙蝠,五蝠谐音即是“五福”,《尚书·哄范》载:“福有五种: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做好德、五曰考终命。” 民间则认为五福是“福、禄、寿、禧、财”。因此,五蝠图案在清代被广为运用在瓷器装饰上,以红彩绘画,则又谐音“洪福齐天”。再观此盘外壁,其鱼纹图样蕴含着独特的“鱼纹”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原始的中国人就开始以鱼纹来装饰所烧制的器物,其形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尤其是在道教信仰体系中,“鱼”的自由灵动,体现了道教老庄经典中所倡导的 “道法自然”、“无为”、“在川之乐”自由的理念与态度。古代太极图的原型是双鱼相交、双鱼相交得子,作为精神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一种子孙绵延,生生不息的审美意识,太极图的结构好像两条鱼首尾相追逐而形成一个圆,因此俗称“阴阳鱼”。其两条鱼形相互追逐、旋转的形象构成圆形。它表示一阴一阳在运动中的结合、变化及万物诞生之理。而“金鱼”又为佛教中八吉祥之一,代表佛法的无限生机,如鱼游水。鱼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卵生变温的族群。先民经长期的观察发现鱼类的强大的生殖能力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使其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所以古时被称为“通神的精灵”。远古鱼纹装饰亦寄托了“万物有灵”的意识。这种传统而悠远的历史符号于是有了一种神秘的意蕴。鱼是原始半坡氏族的“图腾”,鱼装饰是原始图腾的表号。原始人希望将鱼的旺盛生命力转移给自己,通过对鱼的崇拜乞求生命的永恒和子孙的繁衍。半坡鱼纹装饰就有这样的含义。纵观中国鱼纹装饰的发展,不同的审美要求,使工艺美术装饰精细,形式丰富,形成不同的风格。以至于祥瑞神仙的思想演变为吉祥如意的愿望,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装饰中,追求吉祥美满寓意的表现形式最多的是鱼纹图案和纹样。吉祥观念主要包括: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特别在清朝时期,这种装饰现象十分流行,使本来作为高雅的装饰趣味让位于世俗的内容,以至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但这种观念恰好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 “求全美满”的美学意识。“鱼”又谐音于“余”,“连年有余”的鱼藻纹图像成为一个至为美好的祝福。而此盘以三鱼为饰,又昭示出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玄妙含义。

6:清乾隆米黄釉折腰碗(一对),尺寸:直径15.6厘米,估价:RMB 18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336,000 ,成交时间:2010.11.22,拍卖公司: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与孙瀛洲先生捐赠故宫博物院之清乾隆米色釉折腰碗相同。碗为折腰形,造型秀美。内壁素白,外壁施米黄釉,色泽莹润,为乾隆朝较为少见的颜色釉品种。

7:南宋米黄釉鬲式炉,尺寸:14厘米,估价:HKD 20,000 ~ 30,000,成交价: HKD 325,000 ,成交时间:2017.11.30,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11月拍卖会。

8:南宋龙泉官窑米黄釉斗笠盏,尺寸:高5.6厘米;直径14厘米,估价:RMB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230,000 ,成交时间:2019.07.06,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盏敞口、斜弧壁为内收,小圈足,器形极富张力。通体施米黄釉,釉层肥厚莹润,釉色淡雅怡人,体现了宋瓷含蓄的审美。通体细碎的小开片,俗称“百汲碎”,局部又开层层迭迭的“冰裂纹”开片,近似南宋官窑釉面开片之美。此盏极具特色的是盏心因积釉较厚,略有生烧而呈淡青釉色,如一轮满月当空,又如盏中置一青梅,更添趣味。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颜色釉瓷器釉色的修复


颜色釉瓷器的釉色是利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的温度和火焰气氛中烧制而成的。按烧1-1制温度的高低可分为高温釉(以钾、钠、钙、镁等金属氧化物为熔剂,在1200摄氏度以上的火候中熔融,如传统的红釉、青釉、蓝釉等)、中温釉(以牙硝为熔剂,在1000摄氏度左右熔融,如法花、孔雀绿等)和低温釉(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在90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中就能熔融,冷却后呈玻璃状,如胭脂水、娇黄等)三种;按釉色外观分为纯色釉和花釉。

受瓷器工艺和现有瓷器修复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破损瓷器釉色的修复只1-2能采取常温下模拟的方法。那么修复颜色釉时,怎样才能模拟出在高温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所呈现的绚丽多彩的釉色呢?通过笔者多年的潜心工作和认真思考,已经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颜色釉修复技法。大致分为喷式作色法、洒式作色法和笔式作色法。

一、 喷式作色法

主要用于修复纯色釉,使用的工具为美工喷笔,发挥其喷绘效果细腻、平整的特长,色料用优质丙烯酸漆。由于纯色釉的釉色一般都包含有多种颜色,所以上色时首先需要观察它包含有哪几种基本颜色,然后调制这几种颜色的漆,依次喷绘到到修复处,反复多次直至与周围完好釉色相融合。

青釉塑贴双鱼纹洗的修复

青釉塑贴双鱼纹洗,高4.4厘米,口径20.3厘米,足径7.9厘米。此洗敞口、折沿、圈足,2-1内心塑贴两条游鱼。其折沿上有一面积约为2平方厘米的甭口。对此洗进行修复时,先补缺、打磨,再作色。作色分为三步,第一步:分析釉色。青釉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加入氧化铁的青釉,在氧化焰里烧成-,经过还原成为青色,青釉色主要由白、土黄、豆青三色组成。另外,工匠们在制胎时故意将此洗的两边作成条状突起,使之釉薄色浅,即所谓的出筋。第二步:作出筋色,用喷笔喷至修复处。第三步:作青釉色,为了使颜色之间不发生相互遮盖,配置白、土黄和豆青等三种颜色的色料时应多加入清漆以增加透明度,这样当它们依次被喷笔喷至修复位置后才能呈现出混合色,达到接近釉色的效果。最后放至通风处晾干,用耐水砂纸打磨消光,与周围完好釉色相融合。至此完成整个作色过程(修复前后对比见图1-1、1-2)。

二、 洒式作色法

主要用于修复采用吹釉法上釉的瓷器,使用的工具和色料与喷式法相同,手法也相似。2-2

胭脂水开光山水纹杯的修复

胭脂水开光山水纹杯,高5.3厘米、口径9.8厘米、足径3.9厘米。柄断成三截且缺损。修复时先粘接、补缺、打磨,最后作色。胭脂水是在烧成的白瓷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其色主要由白、土黄、大红、紫四色的细微颗粒组成。所以喷涂时要拔去喷笔的针,并将气泵的气压调至足够低,通过控制喷笔开关的大小,使四种色料各自以大小不一的颗粒状洒在修复位置上。需要注意的是配置色料时清漆不宜加入过多,以免淡化颜色,使组合而成的胭脂水色不鲜艳(修复前后对比见图2-1、2-2)。

豆青釉瓷器的发展历史


宋朝时期,龙泉窑的制瓷工匠们创制了一个新的瓷器品种——豆青釉。它和冬青釉原本被归为一类,后来才慢慢区分来。

宋代制瓷工匠们烧制豆青釉,施以青黄的釉色,釉色偏黄一些,豆青釉瓷器釉面的润泽度不如粉青釉和梅子青。到了明朝时期,豆青釉瓷器的烧制技术愈来愈成熟,釉色依然以青黄为主要颜色,但是青色要比以往更加素雅。烧制于清朝时期的豆青釉颜色素雅温和,釉色或浅淡,釉面清透,宛若溪水;或醲郁,釉面厚润,宛若翠玉。这个时期的豆青釉,在烧制的过程中,还会在釉面上添上各种颜色,再次放进瓷窑中烧造一遍,重新添加的色彩在素雅的釉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妍丽活泼。在清朝中期之后,制瓷工匠们还在有的豆青色釉瓷器的瓷胎勾勒一些装饰性线条,并且施以豆青釉色,再次放进瓷窑中烧造,这样烧制出来的豆青釉瓷器上就会呈现凸起的图案。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仿古颜色釉瓷器中,豆青釉瓷器堪称佼佼者。其中,烧制于乾隆时期的仿古颜色釉瓷器,用精妙绝伦来形容也不为过,几乎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将颜色釉瓷器的生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豆青釉瓷器的颜色纯粹淡雅,正如清官公正廉明、两袖清风的宝贵品质,因此豆青釉瓷器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亦被作为赏赐给清廉臣子们的御赐之品。

清代乾隆年间,瓷器纹饰的发展越来越好,可以说是花样百出、色彩纷呈。这个时期里,瑞兽图案是官窑瓷器的首要选择。以上这两件瓷器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这对瓷器名为:豆青釉地青花凤凰牡丹纹双耳盘口瓶瓷器。器型饱满大气,釉面端庄秀美,豆青釉色看上去晶莹剔透,就如同美玉一般。这两件瓷器的瓶身上描绘着玲珑石、双凤、折枝牡丹,线条极为流畅。瓶颈处有一对如意云耳,带着显著的乾隆官窑风格,这对瓷器品相完美,可以代表清朝中期烧制青花瓷的最高水准,其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不言而喻。

米黄釉瓷器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大部分瓷器,要么是白色,要么是青色,要么是红色,极少有黄色釉的,因而,当发现米黄釉瓷器的时候,很多人都为之深深折服,感叹米黄釉瓷器的精美与绝伦。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对米黄釉瓷器并不了解。没关系,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篇与米黄釉瓷器有关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米黄釉瓷器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唐朝,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一个非常繁盛的朝代,很多东西都在这个朝代诞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据悉,在当时安徽的淮南寿州窑、密县窑等,都曾烧制过米黄釉瓷器,不过因为工艺的缘故,并未出现非常正宗的米黄釉瓷器。

唯有汝窑的高温烧制才形成了真正的米黄釉瓷器,即当时的茶叶末釉。明代时期,米黄釉瓷器有了新的发展,洪武时期的老僧人以茶叶末衍化,对其极为推崇。宣德时期的浇黄更是米黄釉瓷器中的极品,深受大家的喜爱。到了嘉靖年间,又研发除了新的品种:鱼子黄、鸡油黄等,清朝之后,则又发展出了淡黄、菜尾、鼻烟、金酱黄等等。

米黄釉瓷器因为色彩的缘故,看起来熠熠生辉,给人一种尊贵无比的感觉。它的造型非常独特,时而恬静娇嫩,时而温润淡雅,风韵独存,个性不同。明清时期,对米黄釉瓷器的把控都是非常严格的,只有皇室才能独享,因此,米黄釉瓷器在明清时期也成为皇家御用或者是祭祀专用的器物。

米黄釉瓷器的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烧成白色的瓷器,然后在釉面上涂上含铁颜料,低温烧制。第二种是素烧之后直接涂上黄色釉,但是第二种出来的釉色不如第一种光洁温润。因而,工匠们多会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烧制。

成化年间的鸡油黄仅供给宪宗皇帝本人使用,其他人是不能使用的。因此,当时的米黄釉瓷器不仅是宪宗皇帝的最爱,也见证了宪宗皇帝时期的艰难和凶险,对后世研究这段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到了弘治时期,米黄釉瓷器的发展已经渐趋完善了。这时候的米黄釉瓷器可以说是整个明朝时期最成功,也是最巅峰的时期。这时候的米黄釉瓷器不仅娇嫩,而且看起来就像是鸡油一样,因而,弘治时期的米黄釉瓷器最有名的就是娇黄和鸡油黄,堪称弘治官窑极品。

米黄釉瓷器艳丽的色彩、独特的地位和象征意义让这个瓷器深受世人的喜爱。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米黄釉瓷器的好感度都是极高的。尤其是在现在艺术品市场中,米黄釉瓷器的艺术价值极高,升值空间极大,因而想要收藏的人数不胜数。

乾隆时期造型奇特的粉青釉瓷器


清代乾隆官窑粉青釉瓷器造型端庄秀美,胎质细腻,釉面凝厚莹润,光亮平净,今天样子收藏介绍几件乾隆时期造型奇特的粉青釉瓷器.

清代乾隆款粉青釉三孔葫芦形瓷花插

高20.2厘米,腹围13.1厘米,口径1.6厘米白瓷胎,厚重。三瓣葫芦瓶式,上小下大,束腰相连。所施粉青釉较厚,滋润,通体开大片,上面三孔均等,底浅圈足为三瓣圆弧型,“大清乾隆年制”篆书青花款。

乾隆仿汝窑双系鱼篓尊

高11.2cm,口径11.5cm,足距6.5cm。撇口,束颈,扁鼓腹,平底,底下承以三乳状足。肩部对称置双系,腹下凸起一周12个乳钉,外底心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通体施仿汝釉,釉面有细密开片纹。

此器为插花器物,因形似鱼篓,故称鱼篓尊,亦称花囊。器形始见于雍正朝,其形制新颖,造型规整,釉面莹润,为乾隆仿汝釉瓷器之精品,传世还见有类似三系凸饰莲瓣纹花囊,器物外底多有以青花书写或刻划的篆体年款。

瓷器的釉色


瓷器的釉彩开始比较单一,随着瓷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由开始的一种釉彩的素瓷发展到多种釉彩的彩瓷。详细区分名称很多,彩色分有釉下彩和釉上彩,现把主要釉彩介绍如下

1、一道釉——就是一种颜色

红:有祭红、虹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珊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束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娃娃脸等。

青:有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

绿:有孔雀绿、鹦哥绿、宝石绿、瓜皮绿等。

黄:有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腊黄等。

蓝:有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等。

白:有牙白、月白、甜白、青白、鱼肚白等。

黑:有黑彩、墨彩、鸟金等。

紫:有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等。

炉钩釉: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二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组成的。

茶叶沫釉:象茶叶颜色。

2、彩瓷

我国古代瓷器的装饰方法是十分丰富的,一般来说,宋代以前多采用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即在坯胎 未干以前,用一种工具在胎上刻成花纹图案或划成花纹图案,再有就是刻好模子印出花纹图案,然后施釉入窑烧制。元代景德镇瓷器的装饰方法,除一部分保留宋代的做法外,又大量兴起用笔画彩的方法,这种用彩料画出的花纹图案烧制的就叫做彩瓷。

彩瓷又分为釉下彩与釉上彩两大类,在坯胎上画好花纹图案后再施釉入,窑烧制的叫釉下彩。在坯胎上施釉后入窑烧制好的瓷器上加以彩绘,又以炉火烘烧而成的彩怪叫作釉上彩。我国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斗彩、五彩、法琅彩、粉彩等都属于釉上彩。我国瓷器彩绘极为丰富,其品种有二百多种,现介绍以下几种:

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铅釉陶器在汉代已经出现,至唐代开始盛行。就是在同一器物上用黄、绿、白或黄、绿、兰、褐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而以黄、绿、白为主的低温彩釉陶器,这就是“唐三 彩”。

青花

青花瓷器,从元代开始出现的,明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到清代康熙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青花是属于瓷器的釉下彩。

青花加紫

用青料和氧化铜在胎上绘画,然后施釉一次烧制后,呈现出两种颜色,一是青花、一是紫色, 故请之青花加紫。

釉里红

用氧化铜在胎上绘画后,再施釉入窑烧制成的,呈现出红色。

釉下三彩

釉下三彩是由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所组成的。

釉上三彩

釉上三彩是瓷器釉面上的彩色,其颜色由黄、绿、紫三色组成。三彩瓷器在康熙时品种很多, 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酱白地三彩,此外还有加兰三彩。

素三彩

首创于明代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有较大发展。它一般由黄、绿、紫、白、兰等色构成,只要没有艳丽的红色,就可以称为素三彩。

明代素三彩制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釉彩施在坯胎之上一次烧成;另一种是将釉彩施于挂釉的素瓷之上,经炉火第二次烧成。

墨地三彩

创于康熙中期,晚期就停烧了,成品件数极少。墨地三彩是先在坯胎上刻出图案纹饰再用青花、黑里红、豆青三种彩料宣染后敷釉烧成。我国历代陶窑鉴定家都认定“五彩以描金为贵,三彩以墨色质地为贵”。 而今已极为少见。

水彩

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暗淡之特征,它是光绪末期,宣统以后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彩色。

软彩

所谓软彩就是一种含粉量极微,颜色暗淡的一种彩色,它介于粉彩与水彩两者之间,可以说是属于粉彩的范畴,它是在同治晚期开始出现的,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

斗彩

就是用釉下青花勾绘图案轮廓,然后在釉上用红、黄、绿、紫等各种彩色在轮廓线内填绘,经炉火烘烧而成的,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艳。

五彩

所谓五彩,并非五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的含意。其彩绘方法与斗彩的彩绘方法大致相同。也是在烧好了的瓷器上施加各种色料,再次经过炉火烘烧而成的。不同的是斗彩的釉彩多为釉下青花勾画图案的轮廓线然后再在轮廓线内填以彩料。而五彩则不然,五彩虽有釉下青花,但它不仅是用以勾画轮廓线,多数还绘成完整或部分图案,并常用褐黑或褐赤色代替青花作为图案的线描。另外,还有一种五彩瓷器不用青花作为线描,而直接上了釉的白瓷上加彩。五彩是用黄、红、绿、紫、兰等颜色所组成。

明代五彩是由红、绿、黄、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彩的青花所组成。清康熙五彩却是由五种釉上彩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部分。常见的是由红、黄、绿、兰、黑五种颜色所组成。有的还增加了金彩。

明万历五彩一般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釉下青花,釉上用黄、绿及矶红三色,虽仅四种颜色,但在运用上交替错综,富于变化;一类是青花上加黄、绿、茄紫、矶红各种色彩,并用黑褐或褐赤色作为图案的线描,还有一类是不用青花,仅在釉上加以彩绘。一般说,康五彩比较浅淡、明五彩比较浓重,所以康五彩比明五彩更加艳丽。五彩品种很多,还有:釉里红五彩、青花釉里红五彩、天兰釉地五彩、豆青釉地五彩、米色釉地五彩、哥釉五彩、黄釉五彩、黑釉五彩、水墨五彩等。

粉彩

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上彩。因为彩料中加有铅粉成分,故称之为粉彩。粉彩可分:青花粉彩、祭红釉地粉彩、天兰釉地粉彩、豆青釉地粉彩、珊珊釉地粉彩、抹红彩地粉彩、绿釉地粉彩、窑变釉地粉彩等。

法琅彩

它是清朝彩瓷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因为珐琅彩的色料中含有玻璃质较多的缘故,因而有人称珐琅彩为料彩或洋彩。

古铜彩

在褐色的釉上加施古铜兰色或绿色锈斑及金彩,在彩色和纹饰方面仿古铜器,故称为古铜彩。此外,还有金彩、红彩、黄彩、红绿彩等。

瓷器的釉色是什么? 瓷器釉色有多少种?


瓷器的釉色是什么?瓷器釉色有多少种?

釉是生产瓷器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最早的釉出现在商代陶器上,即原始釉。到了两晋时期,制瓷工人才比较成熟地掌握了烧制青釉瓷器的技巧。青釉的烧成,使陶和瓷出现了根本的区别。

釉以石英、长石、黏土等为原料,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有与玻璃相类似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化学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钙等。钙(氧化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同地区的瓷窑采用不同的原料,如景德镇用风尾草灰,广东潮州枫溪用蚌壳灰。釉不仅可以使瓷器增加机械强度、介电强度,而且可以防止液体和气体的侵蚀,也是对瓷器进行美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继两晋青釉之后,唐代的白釉、宋代的红釉、黑釉都相继出现,到了明清两代更创制了多种多样的釉色。

釉按坯体分类,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分,有低温釉、中温釉和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分类,有白釉、颜色釉、结晶釉、窑变纹釉和裂纹釉。除上述釉之外,还有无光釉、乳浊釉、食盐釉等。

现代陶瓷日用品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石釉。石灰釉是用釉果和灰釉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石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掺进其他化学成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釉色。一般釉的厚度只有坯体厚度的1%3%,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表面致密、光泽柔和,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

一、颜色釉

颜色釉又称色釉,也可称为一色釉或一道釉,是瓷釉的一个种类,以其纯净典雅、较少人工雕饰而闻名。颜色釉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通常是在釉料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入铁、铜、锰、钴等氧化金属,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烧成条件,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釉面就会呈现青、褐、红、蓝等各种色泽。釉里含有一定的铁,烧成后就呈青色;含一定的铜,烧成后就呈红色或绿色。另外,釉色还可以分成单色釉、结晶釉、花色釉、纹片釉。

二、青釉

青釉是以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钙为主要助溶剂的高温釉,是中国瓷器最早出现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律统称为“青色”,例如: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称:“占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也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

三、梅子青釉

梅子青釉是龙泉青瓷的一种釉色,创烧于南宋时期。其釉色浓翠莹润,恰似青梅色泽,故名梅子青。烧制梅子青釉对瓷胎的白度要求较高。釉料采用在高温下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以便于数次施釉以增加釉层的厚度。在1250℃-1280℃之问的高温和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造,釉面的玻璃化程度高、光泽强、略透明,釉质莹润如同美玉一般。

四、冬青釉

据蓝浦的《景德镇陶录》记载:为北宋时汴京东窑(在今河南开封陈留)所烧,故称之为东青釉,也有的称之为冬青、冻青。今日所见东青釉创始于永乐时期,以后各朝多有烧造。其特点是青中闪绿、苍翠欲滴。永乐时期东青釉瓷器有光素器,也有饰以刻花装饰者,釉层肥腴、有许多小气泡。宣德时期的东青釉器,胎体较厚,釉的匀净度与水乐时大致相同,大多数釉面无桔皮纹,釉层大多数不含有气泡,釉色深浅略有变化。清雍正时的东青釉器,釉料中的铁含量和烧造中的还原气氛掌控得比较好,特点是釉面平润、色泽稳定,以豆青色为主要色调。

五、显青釉

豆青釉是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种釉色,是宋代龙泉窑青瓷中的釉色之一,釉色青中泛黄,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明代豆青色釉烧制水平趋于平稳,其基本色调仍以青中闪黄为主,青色比以前淡雅。清代豆青色釉更加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清代在烧造豆青色釉的同时,还在釉上施以各种彩饰,入窑二次烧造,艳丽的彩饰在淡雅柔和的豆青衬托下显得更为妩媚。清中期以后,豆青色釉瓷器还在素胎上装饰凸起的纹饰,用青花勾描出纹饰轮廓线,填以豆青色釉,然后人窑烧造。豆青色釉透明程度不如白釉,因此豆青釉青花不如豆青釉上彩效果好。

六、影青釉

釉料中含铁低于1%,在12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白度达70%。其胎质坚密洁白、胎骨轻薄,釉色晶莹透亮,介于青、白二色之间,即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青白”。影青釉是“青白釉,的俗称。“影青”一词,较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成书于1906-1911年问寂园叟的《陶雅》一书。此后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也说:“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由此可见,“影青”一词是后人根据青白瓷釉面润泽、胎壁极薄、上雕暗花而映出青色之特征而命名的。由于宋、元时的青白瓷亦具有上述影青瓷的特征,于是“影青”一词就逐渐成为陶瓷界对宋、元以来青白瓷的专称,而且清代专指明代永乐或万历时的薄胎雕花制品。另外,也有将影青称为“隐青"或"映青"的

七、天青釉

天青釉特指宋代河南汝窑烧制御用青瓷的一种釉色。玛瑙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汝窑釉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与一般石英砂作釉料并无区别,但玛瑙往往含有铁等着色元素,对增加汝窑瓷器的特殊光泽有着一定的作用。根据实物观察,汝窑天青釉主要特征是釉层匀净、釉面润泽、汁水莹厚、犹如堆脂。经过还原焰烧成,釉色青蓝如澄澈的天空。釉中显露蟹爪纹、鱼子纹,釉表有鱼鳞状的开片。

八、粉青釉

粉青釉是青釉中派生出的一种釉色,呈粉润的青绿色,如半透明的青玉,为南宋龙泉窑创烧,是石灰碱釉的一种。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色剂,还有少量的锰或钛,且是生坯挂釉,胎中带灰,人窑经过1180℃一1230℃高温还原焰烧成。因石灰碱釉高温粘度较大,在高温下不易流釉,釉层可施得厚,釉色可出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料,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使其在外观上获得一种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南宋许多瓷窑均烧粉青釉,郊坛下官窑亦烧成仿龙泉粉青。景德镇在明、清时期烧成的粉青,为浅湖绿色中微闪蓝,说明釉中除铁外,还有微量的钻元素。

九、缥色

缥原为一种淡青色的帛。所谓“缥色”,就是指青瓷如缥的釉色。瓯瓷的釉色就是缥色。其色淡青,在淡灰绿色中,青的成分较多。但由于火候不一,釉色也不太一致,有深灰绿、青绿、黄绿,甚至还有灰色和带烟焖暗红色。

十、仿龙泉釉

青釉品种之一。明初永乐仿烧的龙泉釉,釉色青中闪绿,釉质肥厚,多有小气泡及垂流现象。釉层均匀,釉面玻璃质强,色泽较重,具有摹仿宋、元龙泉的效果,故称之为“仿龙泉釉”。宣德时的仿龙泉釉,釉面无橘皮纹,釉质莹润无气泡。

磁州窑瓷器的造型特点


磁州窑瓷器的造型特点。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产量很大,造型也十分丰富,主要生产民间日常用瓷,还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娱乐用品及各种瓷塑等。

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

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只是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入宋以后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从而开始把它做为驱火明目,延年益寿的理想夏令寝具。

磁州窑即有长方形、腰圆形、如意头形、花瓣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虎形、人形等瓷枕,品种繁多,形式新颖别致,侧重实用性。磁州窑最突出特点是淳朴、粗犷,大件器皿豪放雄伟,神态端庄古朴,有气魄。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盘、碗、碟类注重灵巧实用,形体比例,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能够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紫金釉瓷器釉色 不紫 难道古人辨色有问题


如果不给任何实物参照,在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紫金釉瓷器的人面前,向他询问听到“紫金釉瓷器”的直观想象,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种瓷器的釉色应该就是带金黄色调的紫色。不管这个金黄色调是偏深偏浅,还是这个紫色偏黑偏红,总之好歹要跟“紫金色”挂个钩。然而事实上,紫金釉瓷器还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紫金色”。而经过专家考证,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对紫金釉形容提到的“紫定”也并不是紫色,而应该是深棕红色。如果说非要跟紫色联系到一起,也只能是其众多颜色里有酱紫一色。因为紫金釉实际上是酱釉的别称,而“酱釉”这一形容最早是因为瓷器釉色如芝麻酱一类的酱料颜色。酱釉还有一个更为形象的称谓——柿色釉,也就是说酱釉的实际颜色应该是像柿子一样的柿黄色。至于“紫金釉”名称的来历,难道是古人在颜色分辨上有什么问题吗?当然,这又是酱釉瓷器发展过程中的后话了,待会儿我们就会提到。

紫金釉即酱釉,其实质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色釉料,此料中含氧化铁及氧化亚铁的含量高达5%以上,因此在高温作用下呈现出鲜明的铁离子特征。酱釉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专家认为只要是以铁作着色剂的高温色釉,并且呈色为棕黄色系,即使有部分偏紫、偏褐的情况,都可称为酱釉。酱釉瓷的烧造在北宋年间非常兴旺,其中定窑,耀州窑等窑厂为代表窑口。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烧造的酱釉瓷还一度作为官方及宫廷御用瓷器。明代开始,景德镇官窑也开始仿烧酱釉瓷。在元代粗犷的酱釉瓷基础上,明初酱釉瓷釉层更加均匀,色调尤为古朴,如同僧侣穿旧的僧衣,故还有“老僧衣色”之称。明中后期,由于釉料成分、釉层厚薄、烧造温度等因素的差异,酱釉瓷的呈色出现了酱黄、酱紫、酱红、土黄等深浅不一的色调。从这里开始,我们大概就可以将紫金釉里的“紫”和酱釉中的真实色调相对应了。

清代瓷器制作,本身也是仿古之风蔚然,而作为宋代定窑名器,酱釉自然也成为仿古瓷烧制的一大对象。清代景德镇御窑厂仿烧酱釉,一般是由宫廷拟样,乾隆皇帝还曾亲自传旨要求给他烧造紫金釉小缸送去。也正是这个时期,“紫金釉”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因为清代御窑厂仿烧的酱釉瓷,多是偏红、偏黄,其釉面晶莹润亮,闪金属光泽,乍看如同紫金包镶,故得此称谓。

紫金釉瓷器一般少见纹饰,多以造型优美、釉面亮润而取胜,在当下的收藏市场上尤以宋代定窑、明代永宣官窑及清雍乾御窑厂作品为佳。2014年,香港中信国际拍出了一只宋代的定窑紫金釉花卉镂空雕碗,即使该碗稍有残缺,却仍然拍出了1298万元的天价。2017年,北京中汉拍出了一只直径10.4cm的明宣德年仿烧的紫金釉撇口碗,获价138万元。同年,北京匡时国际又拍出一件清雍正-紫金釉鹦鹉耳扁瓶,最终以590万元成交。像以上这几类官窑紫金釉瓷器,其价值基本都在数十万甚至百万余,收藏价值很高。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米黄釉瓷器造型釉色的历史演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米黄釉瓷器造型釉色的历史演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的造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