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烧造 > 导航 >

茄皮紫瓷器清代民窑有烧造吗

茄皮紫瓷器清代民窑有烧造吗

古代瓷器烧造 古代民窑瓷器 古代瓷器窑址承德有吗

2020-10-31

古代瓷器烧造。

一般的瓷器,颜色大多是比较显眼的,比如白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非常漂亮,也很耀眼。但在这些瓷器当中,也有一些其他的颜色,比如茄皮紫色。这种颜色的瓷器比较少,但市场中还是存在的。因而引来无数藏家的关注。那么,茄皮紫瓷器的市场价值如何呢?茄皮紫瓷器清代民窑有烧造吗?一起来看看吧。

茄皮紫瓷器的市场价值如何

茄皮紫瓷器创烧时间是明代弘治时期,在当时的茄皮紫瓷器釉质比较肥厚,而且紫中带有蓝色,看起来非常绚丽。正德时期的茄皮紫瓷器是没有的。到了嘉靖时期,重新烧制这种瓷器,不过在嘉靖时期的茄皮紫瓷器分为两种,一种是深紫色,一种浅紫色,深紫色看起来是黑紫色的,像熟透的桑椹一样。浅色的茄皮紫瓷器则看起来像是没有成熟的茄子,充满了清雅。到了万历年间,茄皮紫瓷器的烧制技艺逐渐没落,釉色也变得淡紫且带有黑色。

清朝时期也烧制过茄皮紫瓷器,其中顺治年间的茄皮紫瓷器釉色中带有蓝色,康熙时期则分为三种,即浅色、深色以及老色。浅色比较显眼,配合彩器使用,深色看起来比茄紫色还要深,釉面发亮,一般在单色釉瓷器中较为多见。老色也是配合三彩使用的,釉色均匀没有开片的为上品。

到了雍正、乾隆年间,茄皮紫瓷器的釉层更加肥厚,且没有开片,器型也多了不少。比如镇江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清代茄皮紫瓷器就是雍乾时期的。

茄皮紫瓷器清代民窑有没有烧造呢?

一般情况来说,是没有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从当前了解到的清瓷历史中可以看到,茄皮紫瓷器是非常正规的,数量非常少,而且几乎是都是精品存在。而民窑的制作工艺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现在发展的茄皮紫瓷器中,几乎没有民窑烧造的存在。

如何收藏茄皮紫瓷器?

想要收藏这种瓷器必须要有一定的渠道,尤其是在真假鉴定方面,一定要有保障。最保险就是直接到拍卖会上拍卖,价格虽然高,但是却能保证是真品。如果没有这种渠道,那么,也建议可以考虑找专业正规的古玩交易平台。

现在网上有很多正规艺术品公司提供的交易平台,这些平台口碑好,信誉度高,值得藏家们选择。不过,在价格方面要注意,一定要事先了解一下茄皮紫瓷器的市场价格,根据行情来判断可能性,不要贪图便宜,以免吃亏上当。

清代茄皮紫瓷器精品鉴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清乾隆茄皮紫釉弦纹蒜头瓶(一对),尺寸:高24.5厘米,估价:RMB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RMB 8,510,000 ,成交时间:2014.06.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一朝蒜头瓶式样丰富,尤以本品最称俊雅秀逸,其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所施茄皮紫一色,匀净莹亮,静穆古雅,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颈部装饰二道凸起弦纹,为修长的造型平添一份韵律之美,饶见匠心独运。底部阴刻六字篆书年款,笔道精练有神,为乾隆早期独特之写法。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中期,流行于清代前期,因色如茄子之紫,故得名。系以锰为着色剂,在850度左右火候窑温中烧成。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釉色有深浅两种,深者呈紫黑,浅者呈淡紫,以无裂纹者为上乘。本品即属于后者,釉水深邃饱满,一如成熟的茄皮之色。此式蒜头瓶颈部有二道凸起弦纹,清宫原称为“双环蒜头瓶”,创设于乾隆二年五月,是乾隆早期御瓷尊贵之造型,有珐琅彩、青花和颜色釉诸品种。

2:清雍正茄皮紫釉牺首尊(一对),尺寸:高27.5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6,555,000 ,成交时间:2011.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其罐身施以紫中泛蓝的茄皮紫釉,釉质厚腴光润,浓妍鲜亮,双肩对称饰以一对兽首耳,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底为“大清雍正年制”篆书阴文款,笔道圆润,结构规整。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中期,流行于清早期,因色如茄子之紫,故得名。以锰为着色剂,在850度左右火候窑温中烧成。釉色有深浅两种,深者呈紫黑,浅者呈淡紫,以无裂纹者为上乘。此罐即属于后者,釉水深邃饱满,好似成熟的茄皮色。考察本品釉色之特征,应该为二次烧成,以1300℃高温烧成素胎后,将茄皮紫直接挂在素胎之上,再入窑用低温烧成。按照清代礼制规定,本品为祭天之礼器,明清两代祭天场所皆为天坛(圜丘),当年应该存放于此,祭祀活动时使用。

3:明万历茄皮紫地黄彩暗花云龙纹盌,尺寸:直径15.1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3,700,000 ,成交时间:2018.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圈六字楷书款。

4:清乾隆茄皮紫釉梅瓶,尺寸:高22厘米,估价:HKD 300,000 ~ 400,000,成交价: HKD 2,060,000 ,成交时间:2009.12.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秋季拍卖会。

5:清雍正茄皮紫釉三足水仙盘,尺寸:直径36.4厘米,估价:RMB 1,400,000 ~ 1,800,000,成交价: RMB 1,610,000 ,成交时间:2018.07.02,拍卖公司:厦门博乐德平台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此式釉色盘顺治朝已见烧制,以光素无纹者见多,亦有暗刻龙纹等纹饰者,雍正一朝,单色釉渐入佳境,一支独秀。此盘尺寸较大,花菱口,釉色深紫,沉穆高贵,底部暗刻双圈“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6:清雍正茄皮紫釉八瓣菱花式三足水仙盆,尺寸:36.5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1,480,000 ,成交时间:2013.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水仙盆尺寸硕大,异于同侪,据录,相类大小之品,仅止数例。如一仿钧釉水仙盆,售于伦敦苏富比1988年6月7日,编号341。此类大号盆器,虽较一般常见者大约三分之一,但当施以此罕见之深紫釉料,亮泽耀目,散发雍正瓷特有的雅致端庄。器形相同之雍正水仙盆,虽有见仿宋窑诸色,但罩此亮丽深紫釉者甚罕,且其器足简约,有别于一般之如意形足。

7:清乾隆茄皮紫釉爵形杯,尺寸:高12.5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1,092,500 ,成交时间:2014.07.05,拍卖公司:江苏爱涛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乾隆年制。

敞口,深腹,二柱,柱顶为宝珠形,左右各一方形系,三足外撇,平底,底部有“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暗刻篆书款。整施茄皮紫釉,釉质深邃腴润,釉色淡紫,造型古朴,小巧精致,具典雅之美感。

8:清康熙茄皮紫釉暗刻龙纹盘,尺寸:直径25厘米,估价:RMB 80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897,000 ,成交时间:2011.12.05,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撇口,弧腹,圈足。盘内壁暗刻正面五爪立龙及火珠卷云纹,外壁刻双龙戏珠纹。周身满施茄皮紫釉。釉面平滑匀净。此器所刻云龙纹气势磅礴,底蕴十足,而外观却宁静典雅。动静结合,内外呼应,和谐完美。体现出乾隆盛世官窑瓷器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器底青花双圈内暗刻“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什么是祭蓝釉?如何将瓷器烧出“茄皮紫”?


祭蓝釉是高温蓝釉之一,是以钻为着色剂,在1280℃—1300℃窑内一次烧成的蓝色高温釉,元代创烧成功。色调深沉,光亮细腻,釉色滋润,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稳定。明宣德祭蓝釉因其色泽深沉,明清时期被用来做祭器的釉色,故称祭蓝,又因常将蓝称为青,也叫祭青。清代另有以祭蓝釉作地的祭蓝描金、祭蓝地白花等工艺。

清乾隆 祭蓝釉缸

如何将瓷器烧出“茄皮紫”?

紫釉是瓷器釉色之一,主要以锰为着色剂在800℃—850℃低温烧成的颜色釉。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三:“紫色釉,黑铅粉末加石子青、石末合成。”颜色似茄皮,又称“茄皮紫”。由于配料和窑火气氛的不同,紫色呈色亦有所不同,有深浅茄皮紫和葡萄紫、玫瑰紫等色。紫釉始烧于明弘治时期,色泽光润,有深浅两种色调,深者如熟透的茄皮,浅者似将熟的茄皮。明万历时釉色淡紫泛黑,也有呈黑紫色的。清康熙时紫色有浅、深、老三色,以深者多见。雍正、乾隆时期茄皮紫釉均烧制较深,釉面莹润、色调浓艳为这一时期的特征。

清康熙 茄皮紫釉刻龙纹大盘

釉上彩为瓷器彩绘方法之一,即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绘纹饰再经低温焙烧。釉上彩为二次烧成,烧成温度在700℃—900℃之间。

釉上彩受釉的化学影响较小,故其色彩能够牢固附着在釉上且不变色,彩料色广泛,可烧出任何能够调制出来的色彩,包括釉下彩不能烧出的鲜艳色彩。

釉上彩的缺点是因彩绘于釉上,长时间的使用、摩擦会使色彩磨损甚至脱落,同时釉上彩含有铅,人们长期使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釉上彩工艺始见于宋、金时期,是在传统的低温色釉基础上发展而来,有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是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釉下彩瓷器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主要分类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孔雀绿釉加茄皮紫釉


杨静荣:孔雀绿釉加茄皮紫釉

Lot 0119

高:18.8CM

清康熙 孔雀绿加茄皮紫釉立马一对

中古陶2017秋拍

华庭雅集 —— 一带一路中国瓷器专场

双马全身施以孔雀绿釉,马鬃、马尾及马蹄则施茄皮紫釉,孔雀绿釉温润而鲜亮,茄皮紫釉呈棕色但均匀得当,两色搭配协调得宜。此两种釉色均为名贵釉色,特别是茄皮紫釉,烧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从造型上看,双马躯体矫健,姿态灵动,栩栩如生,给人呼之欲出之感,充分体现了清康熙时瓷器造型的功力。无论从工艺、造型及釉色,此对立马亦可媲美康熙官窑瓷器,可视之为康熙无款官窑。更为难得的是其造型和用色体现了中西方审美的融合,是少见的清康熙瓷器精品。

一、孔雀绿釉

孔雀绿釉历史上在磁州窑金、元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后来到明清成为官窑专门烧造的品种,孔雀绿釉的成色其实也特别简,从化学上来讲也是氧化铜,氧化铜在一定的温度下变成了碱式碳酸铜,它是一种中温釉,只有在1150度时才能烧成,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无法烧成。如果温度过高颜色会发黑,温度过低烧就会烧成绿釉。像平时所见的绿釉,包括瓜皮绿釉等,这些的配方和这孔雀绿釉都是一样的。所以孔雀绿釉要求窑工掌握好窑位和窑温。孔雀绿釉烧造一直到康雍乾都是官窑、皇家在烧造,而且好多都是各种立件,祭祀用的比较多些。

二、茄皮紫釉

茄皮紫釉会更加的珍贵一些,从明代以来开始烧造,而且都是官窑、皇家烧造,民窑里面几乎没有烧造的。 茄皮紫釉分两种,一种是深的茄皮紫釉,颜色发黑;这对立马马鬓马尾的颜色,叫浅茄皮紫。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出版的图录,在官窑里都有出现,明代也有,清代大量盛行,而且茄皮紫釉用来祭祀用的比较多。

三、孔雀绿釉+茄皮紫釉=百里挑一

这对马的颜色搭配协调,两种颜色一起烧造其成品率相当低。就好比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和明代时,我们只见过青花或者釉里红两个单烧的,两个烧在一起的几乎没有。到清代康熙以后,烧造技术才过关,才能把青花和釉里红烧在一起。孔雀绿釉和茄皮紫釉也是这样,孔雀绿釉是中温釉,大约在1100多度,高了低了都不行。茄皮紫釉是一种低温釉,烧成温度大概在800多到900度。所以将这两种颜色烧在一起,且烧出来的颜色纯正,从工艺上说难度就非常之大,成品率极低,所以这对孔雀绿加茄皮紫釉立马在当时烧造估计是百里挑一。

四、官窑工匠参与

在景德镇,民窑的工匠不太擅长烧造颜色釉,因为颜色釉烧坏的几率大且烧坏后不能二次使用,原料成本高,只有官窑不计成本才会去烧颜色釉,特别是成频率低的颜色釉。此对立马上的茄皮紫釉更是民窑中极少见的,推测为外商重金通过牙行定烧后,牙行找到官窑工匠“干私活”,负责配料和烧造的。景德镇一直有官窑工匠下班后可干私活的传统,甚至是官窑工匠私自挟带官窑料的记载,官窑工匠参与重金定制的瓷器也不足为奇。

清代民窑瓷器款识有哪些特点?


清代民窑瓷器款识有哪些特点?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清代瓷器的造型在顺治、康熙时期,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期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疏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这点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润,多有橘皮皱纹;乾隆时平整泛青;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

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御用官窑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早期纹饰中的古装仕女端庄秀丽,花卉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肃穆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图案。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如何收藏清代民窑瓷器?


清代民窑瓷器,价格相对来说肯定没有官窑之高。但是毕竟历史这么悠久,能保存下来还是非常之不错的。那么,如何收藏清代民窑瓷器?

收藏首选“清三代”

清代民窑青花瓷盘生产年份的跨度很大,收藏爱好者宜选择年份早的品种收藏投资。清朝政府从1644年建立,到1911年灭亡,历经260多年,民窑青花瓷盘的生产一直没有间断过。清代早期,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简称“清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段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富足,制瓷业发展达到新的高峰,青花瓷盘的生产非常讲究,用料上乘,做工精细,釉面润泽,绘画生动流畅,其价值自然就高。另外,越是年代久远的藏品,流传到现在就越不容易,其传世量也就越少,升值潜力就越大。

看准纹饰来收藏

清代民窑青花瓷盘绘画纹饰多种多样,宜选择纹饰较少的品种投资收藏。清代民窑青花瓷盘主要绘画纹饰有人物纹、动物纹、果蔬纹、风景纹、花卉纹及文字装饰等,非常丰富。这些纹饰既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和民俗民风的反映,也是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体现。如那时官宦人家和高雅之士爱选用青花“一束莲”大盘,这是因为青花加莲花与“清廉”谐音,且有出淤泥而不染之寓意;一些富裕家庭喜欢青花过墙龙纹盘和柳下双骏图盘,是期盼儿孙将来能有出息,家出俊才;平民百姓多使用青花釉里红鱼纹盘,是希望家庭富裕,年年有余。不同的纹饰品种传世量也不同,如“一束莲”、柳下双骏图等纹饰品种传世量较少,菊花纹、青花釉里红鱼纹等纹饰品种传世量较多。不同纹饰品种其市场价格差别也较大,传世量少的纹饰品种不仅升值快、价格高,而且更具有升值潜力,这也就是本文开头所述双狮纹大盘和菊花纹大盘价格差别大的原因所在。

清代瓷器

尺寸大价值高

清代民窑青花瓷盘尺寸有大有小,宜选择尺寸大的品种收藏投资。从存世量来看,尺寸大的盘子在当时生产量本来就少,加上盘子越大,流传下来就越不容易,所以,尺寸大的盘子存世量较少,更为珍贵。

成都清代民窖瓷器鉴定教你如何收藏清代瓷器?从目前的古玩市场来看,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是直径22厘米以下尺寸的盘子,直径28厘米以上的全品相(古玩行术语,指无磕碰、无冲纹、无爆釉)大盘较难见到。从市场价格来看,尺寸大与尺寸小的盘子价格相差很大,如同样是清代雍正青花“一束莲”全品相盘子,目前,直径39厘米的市场价格为20多万元,直径28厘米的为4.5万元左右,直径22厘米的只有8000元上下。从收藏投资前景来看,直径大的盘子升值潜力会更大,这是收藏爱好者应该注意的。

清代民窑瓷器如何鉴定


中国制瓷工艺的发展在清康雍乾时期达到了第二个巅峰,这个时期的瓷器文化凝聚了几千年来无数制瓷工匠的智慧和经验。在大清朝廷对瓷器烧制的管制下,景德镇窑业发展得欣欣向荣,为中国制瓷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之所以这个阶段的瓷器产业会如此发达,主要还是因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在一九一二年的时候正式灭亡,距今仅有一百零七年之久。众所周知,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大不相同,但不论是收购哪一种瓷器,我们都需要认真地鉴别它的真伪。不少朋友们都只是怀着发财梦想或者一腔热情投入古董瓷器收藏的行列之中,缺乏鉴别瓷器真伪的知识和眼力,面对清代民窑瓷器的时候,苦恼于难以辨别真伪,那么大家今天就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鉴定清代民窑瓷器的真伪吧!

我们可以从纹饰、釉面、质感等多个方面来鉴定瓷器的真伪。

1.从瓷器的纹饰来看,比较细心的朋友们应该会注意到每个阶段的瓷器纹饰都带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说,烧制于道光时期乃至光绪时期的瓷器远不如之前烧制的清代瓷器精致,纹饰相对来说比较粗糙,线条不够流畅。

2.从瓷器的质感来看,清朝中期烧制的瓷器很少有薄釉瓷器,这个时期的瓷器的釉层通常都比较厚,而且厚釉瓷器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到的。

3.从瓷器的釉面来看,在这个时期,青花釉瓷器的主纹饰基本上都是纯蓝色,这个颜色看上去非常清新,而在清朝后期,随着瓷器工艺不断进步,青蓝、淡蓝、灰蓝等颜色接连出现。到了清朝嘉庆时期,青花瓷的色调基本稳定下来了,青花瓷的品种数量大不如前,青花瓷的质量也慢慢变差了。在这个时期,青花瓷的釉面慢慢开始出现晕散的情况,釉里红瓷器的釉层变得细薄,釉色也变得黯淡。而清朝道光时期烧制的瓷器和清朝嘉庆时期烧制的瓷器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道光时期瓷器釉色中的蓝色比较暗淡,晕散现象比较普遍。

这是清代钧窑盘瓷器吗 有收藏价值吗


不是清代钧窑盘,又有何收藏价值?

孟女士父亲自己经营的古玩店,在2006年花了 3万元收购的这个盘子,据那人说这是清代钧窑盘。见过之后的确发现这个盘子艳丽夺目。直径30cm有,孟女士的朋友看过觉得是清代的,不过孟女士的父亲,对此盘有了保留态度。

孟女士的父亲经营古玩店这么久,从来没见过这种釉,虽然说颜色很艳丽,但是并不俗气。那父亲为何觉得不是清代钧窑盘呢?

父亲说美学上的确很美,但是年代不对。清代的时候唐英当官,历史上所有的品种全都仿制出来了,唯独钧窑仿制不出来。后开派助手到河南专门寻找钧窑使用的料子,挖回来之后珍贵到由皇帝亲手掌控。造型上在官窑里没有这样的形式,釉色仿得再好,可是当年的料确实都没了。所以如果是清代的钧窑那就不得了,但是很遗憾不是真的。

既然如此,孟女士的父亲为何又要花3万元买下这个假盘子呢?

他摇了摇头,这个盘子从来都不假,虽然不是古代瓷器,但是从外形上看有点像外国陶艺家所烧制的作品,因为在欧洲市场上见过。作为一个陶艺品来说釉色十分完美,收藏并不是只有古玩才有意义,现代许多的艺术品别出心裁,颇有别样美感,作为一件艺术品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清代民窑瓷器的鉴定方法


清代民窑瓷器该怎么鉴定?要鉴赏一件瓷器的收藏价值,就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瓷器的技术水平。现在小编来给大家介绍“清代民窑瓷器的鉴定方法”。

首先要看瓷器的整体造型是不是大气端庄,然后是底足的工艺水平,还有瓷器的花纹的绘制,它的绘制手法是不是纯熟和老练,最后要看一些细节,能把细节做好的瓷器的工艺水平也不会差。

一、清朝前期国家政权非常稳定,政府投入大量精力于烧制瓷器,此时中国的瓷器在这个时候进入一个高峰期,乾隆后期逐渐衰退。生产经过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清中期民窑瓷器

二、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之感,胎体渐厚显笨拙。

三、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主流还是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调沉着不飘浮,纹饰清晰,到后期青花呈色有青蓝、淡蓝、灰蓝等各色。

四、清中期施釉较厚为多,薄釉较少。

五、嘉庆青花色调较稳定,但由于政府的不关注瓷器烧制出现势衰现象,器物上的青花暗淡飘浮的现象,而且青花品种减少,质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里红产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晕散现象。

六、道光青花瓷呈色与嘉庆基本相同,蓝色不甚鲜亮,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有飘浮感。

七、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

八、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上画的最多的一个图案是“缠莲枝”,有“清廉”和“青出于蓝”的代表意义,嘉、道以后,偷工减料,缠莲枝画的非常简单,原本枝条蔓蔓的缠莲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样的花,简称“勾子莲”。

清代民窑瓷器该怎么鉴定?


清代民窑瓷器该怎么鉴定?要鉴赏一件瓷器的收藏价值,就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瓷器的技术水平。首先要看瓷器的整体造型是不是大气端庄,然后是底足的工艺水平,还有瓷器的花纹的绘制,它的绘制手法是不是纯熟和老练,最后要看一些细节,能把细节做好的瓷器的工艺水平也不会差。

一、清朝前期国家政权非常稳定,政府投入大量精力于烧制瓷器,此时中国的瓷器在这个时候进入一个高峰期,乾隆后期逐渐衰退。生产经过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清中期民窑瓷器

二、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之感,胎体渐厚显笨拙。

三、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主流还是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调沉着不飘浮,纹饰清晰,到后期青花呈色有青蓝、淡蓝、灰蓝等各色。

四、清中期施釉较厚为多,薄釉较少。

五、嘉庆青花色调较稳定,但由于政府的不关注瓷器烧制出现势衰现象,器物上的青花暗淡飘浮的现象,而且青花品种减少,质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里红产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晕散现象。

六、道光青花瓷呈色与嘉庆基本相同,蓝色不甚鲜亮,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有飘浮感。

七、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

八、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上画的最多的一个图案是“缠莲枝”,有“清廉”和“青出于蓝”的代表意义,嘉、道以后,偷工减料,缠莲枝画的非常简单,原本枝条蔓蔓的缠莲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样的花,简称“勾子莲”。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茄皮紫瓷器清代民窑有烧造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茄皮紫瓷器清代民窑有烧造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烧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