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秘色瓷器 > 导航 >

唐代秘色瓷器特点及价格

唐代秘色瓷器特点及价格

怎样鉴别秘色瓷器 古代瓷器的特点 价格瓷砖

2020-11-06

怎样鉴别秘色瓷器。

秘色瓷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精品,属于越窑青瓷的一种,而唐代越窑烧制的秘色瓷是青瓷或青瓷中釉色的上乘者,秘色瓷是一种青绿色的瓷器,秘色瓷的烧制需要瓷土、釉色以及温度之间的相互配合,秘色瓷釉中的部分氧化铁被还原,釉色就会呈现出纯净的青色,如果还原的程度较弱,釉中一部分的铁还保持着氧化的状态,它呈现出的颜色就是青中泛黄。

其瓷土需经过四项工艺流程,粉碎、淘洗、腐化、捏练的工艺流程,最终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玻璃化的程度”,明亮度以及光润度都非常的高;釉色的提纯则是相当的繁杂,经过提纯、除去其中的杂质并且改良之前瓷器的烧制方法,秘色瓷的烧制方法是独一无二的,其瓷器全身都施加满釉之后在采取支钉架器的方法,使其釉色趋于稳定的状态,保持时间长久;而秘色瓷的烧制不仅仅需要瓷土以及釉色的控制,对于温度的要求也非常的高,秘色瓷的烧制该瓷器不直接的接触窑内的火,而是将秘色瓷瓷胎装到瓷质的匝体内进行烧制,通过釉水来密封两者之间的空隙,对于炉温的控制要求的技艺是非常高的,决定了秘色瓷瓷器的最终成色,这就是秘色瓷的独特烧制过程也造就了它独一无二的瓷器。

由于是秘色瓷是属于越窑烧制的一项工艺,在唐代的初期其胎质较粗松,提纯的工艺也不精炼,到中晚期时呈现为灰色还有淡紫色的出现,其细腻程度更加的好其胎层也变得更薄。从釉色上来看,早期的秘色瓷色泽呈青黄色,而中晚期时则呈现青中泛黄,其瓷器的釉面十分的光滑,似透非透,犹如玉般的色泽,这是经过长期的试验所达到的理想化的效果,而“千峰翠色”等词则是用来形容它。

经过长期的发展技师对于秘色窑这一工艺水平话的掌握十分的熟练,开始在其瓷器的外部添加纹饰,大多秘色瓷器上为素面无纹,少数的有荷花、双鱼、龙等纹饰的点缀,而在其花纹的装饰上则大多数为划花,少量的瓷器是通过印花的,这样的纹饰使其秘色窑纹饰更加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其秘色窑瓷器的外层欣赏程度较高、收藏价值也就更大。

现在在我国的瓷器市场上唐代秘色窑瓷器的数量较少,但是其收藏价值较大、价格也是非常的高昂,因为其提纯度高、色泽、润度高的瓷器很少,现在的市场上是很少可以见到的,大多数都是青绿色,青黄色已经很少见,其收藏价值就会更高,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质地细腻的原料加上技师工艺的高超,胎质多呈灰色,胎壁较薄、表面的光滑程度较高,器型规整程度较高,施釉均匀这些都是其他瓷器所模仿不来的,也就造就了今天的唐代秘色瓷器的地位。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秘色瓷器及收藏知识


秘色瓷是瓷器发展史上风骚古今,成名于中外的第一名铁,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写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由此可知在诗人生活的晚唐时期,秘色瓷器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但是到宋代之后,关于秘色瓷的记录越来越模糊,由诗经描写美妙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样,后人对这个瓷器王国的绝代佳人清晰仰慕,但不能窥其全貌,那么,秘色瓷究竟有多神秘?

世人对待秘色瓷最直观的认知归功于陕西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掘,在地宫出土的保护文物中,有十三件震惊中外的秘色瓷器,同时跟着出土的碑文卡片,清晰的记载了这十三件宝贝的详细的描述。

这不仅证明了唐代诗文中记载了秘色瓷器就当时存在,而且表明这种瓷器品种已经被进贡于皇家,以视为珍宝,同时也有了今人认知秘色瓷的标准瓷器,如果说法门寺的出现为谁在用秘色瓷提供了实物依据。

那么,是谁烧制的秘色瓷的依据又在哪里?根据文献的记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单位机构等对浙江省上林湖越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晚唐古代时期越窑瓷器的精品,其中相当有一部分跟当时法门寺出土的瓷器相同。

从而证明了后司密窑址是秘色瓷最主要产地之一,也由此也揭开了秘色瓷神秘面纱的一角,但是关于秘色瓷真正的烧造方法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秘色窑址 秘色瓷


即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的浙江余桃上林湖越窑。秘色之名始见于晚唐徐寅的《贡余秘色茶盏诗》,唐人对此未加注释;南宋赵德麟《侯鲭录》释为:“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

简介

所谓"秘色",据宋人解释是: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窑场,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所以叫"秘色瓷"。如赵麟在《候鲭录》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但有人认为,"秘色"并非神秘之"秘",也不是统治阶级所专有的意思,而是当时人们对青瓷那种色样之统称,就像晋代称青瓷为缥瓷一样。而日本的古陶瓷研究者认为:秘色即翡色,秘与翡乃一音之转。

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

秘色瓷在法门寺地宫未开启之前的今人眼里,一直是个谜。人们只是从记载中知道它是皇家专用之物,由“越窑”特别烧制,从配方、制坯、上釉到烧造整个工艺都是秘不外传的,其色彩只能从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描写中去想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瓷碗、瓷盘、瓷碟,从“地宫宝物帐碑文”中得知,原来它们就是“秘色瓷”!这些秘色瓷色泽绿黄,晶莹润泽,尤其是其中两个银棱秘色瓷碗,高7厘米,口径23.7厘米,碗口为五瓣葵花形,斜壁,平底,内土黄色釉,外黑色漆皮,贴金双鸟和银白团花五朵,非常精美。这才让今人一睹秘色瓷的风采。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专用瓷——秘色瓷,是世界上发现有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瓷器。

这些秘色瓷器的发现在我国陶瓷史考古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为鉴定秘色瓷的时代和特点提供了标准器。

历史

通常所说的越窑泛指东汉至宋一脉相承的青瓷体系,窑址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等地,这里原系古越族人居信地,东周时为越国政治中心,唐时称越州,越窑因此得名。

秘色瓷器的研究


关于秘色瓷器在90年代已在各地召开过多次的研讨会,但最有影响应算1995年在上海举行的《越窑秘色瓷国际不术讨论会》,这是一次规模空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国古陶瓷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认为,这次会议,将对越窑秘色瓷乃至中国古陶瓷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在会上发表了《谈越窑青瓷中的秘色瓷》。会议的主要学术观点有9个方面。

1·制品的产地讨论

秘色瓷的产地在何方?这在过去是十分明确的。唐代以来的文献都明白无误的记载了产地在浙江的越窑。自从法门寺秘色瓷出土后,有的学者认为南方、北方都有秘色瓷有应产自浙江,它们可能属于北方地区烧造。有的甚至认为其产地可能就在陕西地区。其原因是法门寺秘色瓷烧造质量很高,釉色青绿,与常见的越窑青瓷存在着区呷。有的研究者还说,陕西古代生产的青瓷其特点为“类余姚县秘色”,因而这批瓷器很可能产自陕西。但绝大多数学者认同法门寺秘色瓷产自浙江的越窑,来自陕西的学者也多持这种观点。由于经过了各地运到沪地实物的对比研究,因而也获得了不少较有说服力的证据。如一位有影响的学者在会上指出,法门寺秘色瓷釉面多见有稀疏的黑点子(常称为“落灰”),在越窑瓷器尤其是上林湖采集的标本釉面也常见这种黑点子。不少学者通过书面文章和发言,进一步论述了法门寺秘色瓷为上林湖越窑烧造的事实,从烧造工艺、制作特点和科学分析多方面加以证论,受到了与会大多数研究者的赞同。通过这次会议,上林湖越窑说,可以说已占主导地位,越窑、秘色瓷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应当说为时不远了。这个事实的出现不是新观点的产生,也不是千百年来“越窑秘色瓷”的文献概念,它是经历了学术界重新研究,讨论后得出的全新概念。

2·秘色瓷器的概念

什么是秘色瓷?秘色瓷的范围有多大?哪些瓷器属于秘色瓷?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是秘色瓷的概念问题。而这一问题在讨论中,一此国家和地区及国内代表的论文和发言,基本上还是按各自习惯理解这一概念。提议较多,至少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

第一, 越窑瓷与秘色瓷划等号,越窑瓷就是秘色瓷、秘色瓷就是越窑瓷。

第二, 秘色瓷专指那种釉色青绿的越窑作品。

第三, 艾色和青绿釉色的越窑作品都是秘色瓷,只要这些作品在秘色瓷烧造时间的上下限以内都可算入。

3·秘字含义的探索

秘色瓷之“秘”究竟含何意?这在过去就存着不同看法,法门寺秘色瓷出土后,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更多了。会议期间,许多代表撰文或发言认真地进行了讨论,从古文献中关于“秘”字的含义到唐代秘色瓷之名的由来,从陆龟蒙的“千峰翠色”到法门寺秘色瓷的青绿釉色,论点颇多。有的认为秘色即“稀见之色”,有的觉得秘色是一种“香草色”,也有的说秘色实为“碧色”。此外,还有神秘色调和神秘、珍奇和本身色调的混称等等。归同乡会起来,持“香草色”的说者较多;“稀见之色”说者颇有见地;“碧色”之说论据也较充分。总之,对“秘”字含义的认识,集中到一点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指的是釉色,至于究竟属哪一种色调 ,还有待于进一步统一。

4·秘色瓷性质

有关秘色瓷是官窑还是贡窑所烧的问题在会上展开主讨论。法门寺秘色瓷属上林湖越窑焙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唐代上林湖越窑秘色瓷是官窑不是贡窑所烧?有的代表回顾以往对越窑官瓷烧造性质研究时,提出了“官窑论”、“官监论”和“官搭论”三种不同观点。也有的代表提出了唐代为贡窑、五代已成为官窑的观点,从政治体制的变更等方面来判断这一窑场的性质的转变。也有的代表认为唐、五代、北宋烧制秘色瓷的窑场不是官窑而是贡窑,因为唐代已明确有贡窑,而五代、北宋秘色瓷窑场很多,慈溪、鄞县、上虞均有,这么多窑场单靠官窑力量创办是不可能的,历代文献也没有越窑设官窑的记载。另外,器物本身刻铭表明了其贡窑性质,器物上“官”、“官样“等文字的出现证明了它们不是官窑而是兼烧贡瓷或官用瓷的民窑。还有的不者提出了上林湖贡窑是什么性质,它算不算官窑的问题。有的不对嘉靖《余姚县志》中提到的上林湖唐宋时置官监窑的说法作了探讨,并对其中关于育龄代是否置官监窑问题提出了质疑。还有的代表在讨论中提出宋官窑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真正的官窑是否在北宋时期的疑问。收于会议主题是越窑秘色瓷,因而官窑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插曲。

5·秘色瓷烧造上限

有的代表认为,秘色瓷始烧于9世纪50年代之前,浙江宁波和义路唐大中二年(848)一批越窑作品即是这时期的产物。许多代表认为,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为唐咸通十五年(874),而以绝对烧造上限为咸通十五年前。还有代表从烧成运输等方面推算,法门寺秘色瓷至晚在咸通十三年已经烧在,因而其上限应是咸通十三年(872),有的代表甚至列出了上林湖出土的咸通十三年青瓷残器(在大批匣钵中),从而也得出了法门寺秘色瓷在咸通十三年春天已经烧成的结论。有的代表认为,法门寺秘色瓷的烧造 质量、制作特点不尽相同,可能是分批烧成,因而烧制年代可能有早晚之分。不有的代表把西安唐咸通十二年张叔尊墓出土的八棱瓶看成最早的秘色瓷。

6·关于秘色瓷分期

一些代表对越窑秘色瓷的烧造进行了划分,主要有下述三种分期:

第一种,越窑青瓷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初唐至晚唐是开始时期。第二阶段为9世纪中叶的晚唐至五代,秘色瓷烧于这一时期。第三阶段是吴越降宋以后。

第二种,分成早、中、晚三期。早期为晚唐时期,以法门寺和钱宽墓出土器物为代表。五代为中期,以钱元瓘、钱元玩墓和苏州吴县七子山出土物为代表。北宋肖期至晚期,晚期以宋大宗元德李后陵、辽陈国公主墓、韩佚墓等出土物为代表。

第三种分期分得最细,第一期,唐元和朝(806—820)前后,秘色瓷开始烧造时期。第二期,大中、咸通朝(847—873),其间分两段,大中朝段以宁波和义路出土器物为代表,咸通朝(860—873)段以法门寺出土瓷器为代表。第三期,光化、天复(898—903)前后,以吴越国钱氏家属墓出土物为代表。五代天福、开运和广顺(936—953)前后。 以文穆王钱元瓘及其次妃吴陪葬品为代表。第四期为北宋太平兴国至咸平朝(976—1003)前后。第五期亦即最后一个时期为咸平至熙宁元年(1003—1068),这一时期是秘色瓷衰落到停烧阶段。

这三种分期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理由,以第三种论据较充分。

7·关于八棱净水瓶

有的学者提出了法门寺八棱瓶是否属于秘色瓷的问题。由于八棱瓶未现其它秘色瓷存放一处,《衣物帐》也未记载,因而不能算作明确的秘色瓷,但肯定是上林湖越窑烧造。曾经参加过发掘工作的代表则肯定八棱瓶是秘色瓷,由于八棱瓶出土时内装有佛教五色宝珠29颗,瓶上有一大珠覆盖,这样的陈放式肯定同宗教有密切关系,因而决定了它不能与别的秘色瓷放在一起。这件作品符合秘色瓷应具备的式样、釉色、御用等三大基本要素,而且它肯定来自宫廷,因而把它排挤出秘色瓷行列是没有道理的。这些来自发掘现场第一手的材料过去鲜有人知,发掘报告也未写明,因而使人们只能从现象上分析。会议期间,了解了前因后果后,使代表们更进一步掌握了秘色瓷出土的背景材料,从而使原有的观点得到了补充或修正。

还有不少代表认为,法门寺八棱瓶同上林湖窑场发现的那些八棱瓶残器风格相似,有的则认为完全相同,因而肯定是越窑烧造,有的还肯定是同一窑场烧造甚或出自同一人之手。还有的则认为各地出土或传世的八棱瓶大同小异但不完全一样,虽可肯定均为越窑烧造仍就歌剧中的首席女主角注意区分其不同风格。

8·五代越窑的地位

不少学者提出五代越窑以全国制瓷业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经过唐代数百年的烧造,五代越窑烧造瓷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所见越窑秘色瓷以五代产品为最佳。由于五代越窑产品质量优异,受其影响,南北各地许多窑场予以仿烧,对这些情况应引起进一步重视。有的代表就五代越窑的烧造和各地发现的仿越窑产品进行了探讨,从工艺上和科学测试数据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五代越窑烧造技法和对各地青瓷窑业的贡献。

9·秘色瓷质量等级

有的代表提出,历代的秘色瓷应当有一个产品质量和使用等级的问题,因为有是所有秘色瓷都是优质产品,其间也有质次产品,而且不一定所有秘色瓷都是皇帝使用的,这王所用秘色瓷是最上等的质量最高的产品,公侯、贵族的可能差一些,那些质次产品也为一般文人阶层使用。

秘色瓷


越窑青瓷中的特殊品种。“秘色”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以后在有关杂史、诗文、笔记中屡有出现。如五代徐夤诗《贡余秘色条盏》、宋人曾造的《高斋漫录》、周辉的《清波杂志》、赵令畤的《侯鲭录》、顾文荐的《负喧杂录》、叶寘的《坦斋笔衡》、庄季裕的《鸡肋篇》、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等。由于记述不—,后人对“秘色”一词的理解产生分歧,莫衷一是。随着陶瓷考古的不断深入,今人对秘色瓷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中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中有14件越窑青瓷,同出的刊刻于唐咸通十五年(874年)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上称这类瓷器为“瓷秘色”,遂揭开了“秘色瓷”的真面目。这批瓷器中有一件青釉八棱瓶,其造型、釉色与1956年西安唐咸通十二年(871年)张淑尊墓出土的越窑青瓷八棱瓶相似。195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查浙江省慈溪县上林湖越窑遗址时,曾采集到同类八棱瓶残片、由此可推断、秘色瓷始烧于唐咸通年间,其产地为上林湖越窑,在唐代系指越窑青瓷中的精品。至于五代吴越国的秘色瓷,从文献记载来看,应为专供贵族、官僚使用,由官府监制的越窑贡品。宋中期以后的秘色瓷,从文献记载分析,泛指类似越窑的青瓷。

宋瓷特点及价格


你知道吗?宋瓷在不同光照的照射下,会折射出不同的颜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宋朝,工艺革新和新材料的发现,让当时的匠人能在瓷器烧制过程中,烧制出新的配色,尤其是纯白色瓷器的烧制成功,在当时引发了很大的轰动。毕竟以往的瓷器,纯白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偏色,像这种纯白色,就像是变异一般,让人惊喜。

再加上,当时的艺术审美水平比以往都要高,无论是盘子、碗、杯还是盏都深具艺术美感,润、厚、活、正,让这些瓷器更受世人的欢迎。而且,当时的宋瓷温润感很强,摸起来细腻,光泽柔和,并随着光纤的变化折射出不同的颜色,呈现不一样的釉色,犹如玛瑙般,让人看了就十分欢喜。

虽然宋瓷不是玉石,但是它却有着玉石般的品质,再加上原料的改进、釉色的加入,使其在光照射下,散发不同的光,成为当时的显著特征。而且,仔细看现在收藏的宋瓷,可以发现,宋瓷制品上的釉面灵动感很强,再加上凸棱、炫纹、乳纹等处有筋,给人一种虚实对比美感,让人感觉仿佛是活了一般。

上等宋瓷的数量并不多,因为烧制条件有限,成功率很低。现在市面上存在的大多是仿制的,真假一看便知。另外,真正的宋瓷画工细腻、釉色自然,色彩丰富,主次明显,搭配十分和谐。这是宋瓷成熟的标志,也是其他朝代无法取代的所在。至于为什么宋瓷在不同的光照下有不同的颜色?专业人士表示,原因有三:

1、工艺发展

宋代的瓷器制作工艺为我国瓷器史上之最,当时的技师、原料提纯、造型设计等都要比其他朝代提升很多,因而制作出来的瓷器十分精美,普通老百姓根本不能看到,很多都是供皇室、朝廷使用。

2、原料和釉色颜色

到了宋代,原料和釉色都有所改进,烧制的温度也造就了当时瓷器能随着光源变幻不同的色彩,这是宋瓷独有的特征。

3、审美水平

宋朝的审美水平已经非常高,很多时候,他们更追求一种纯净的境界。这一点从瓷器的制作可以看出来,很多都是纯色,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风采。也正是这些纯色的瓷器,展现了当时匠人的工艺水平和能力,为我们展现一个繁盛的大宋社会。

正是这些原因,造就了宋瓷的独一无二。如今,宋瓷的市场价格已经超乎想象,很多人都想一睹宋瓷风采,可惜无缘。在这里,也提醒收藏爱好者,宋瓷难得,价格不菲,低价宋瓷,小心陷阱。

雍正官窑瓷器的特点及价格


众所周知,康熙雍正乾隆清三代的瓷器,一直深广大爱好者以及投资者的青睐。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便是雍正朝的官窑瓷器了。清雍正朝的官窑瓷器,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即便时间仅存13年,但瓷器技艺精湛绝妙,无与伦比。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个人喜好会直接影响整个朝代的艺术审美倾向。雍正皇帝的涵养深厚,追求至善至美,所以个人审美水平很高。所以,雍正朝的瓷器极具高冷的艺术特征,颜色釉在该时期高度发展,别具一格,让人爱不释手。

在颜色釉方面的卓越成就,得益于雍正帝对颜色釉的情有独钟。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景德镇都会将运到皇宫的瓷器,先挑出好的让皇上过目,以此来决定来年御用瓷器生产的品种以及数量。据《清档》记载,色釉品种的瓷器在整个雍正朝占有很大的比例,可见颜色釉的快速发展与雍正帝的偏好紧密相关。

雍正皇帝“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御窑厂把皇帝的喜好作为色釉调配的独有标准,严格按照样品配釉烧制,常见颜色釉有红釉系、青釉系、蓝釉系、黄釉系、仿宋釉系等。后面生产出的瓷器,大多胎土细腻,能体现宫廷艺术的雅、秀、精、巧高贵气质。

仿古创新,釉色丰富,代表了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此时,所达艺术境界有人妙赞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无人能及。可能在措辞上有所夸张,但这也正从侧面反映了雍正朝的官窑水平。

这样的官窑瓷器,还有专有款识。款识由专人负责书写,字体基本保持一致,青花楷书款和篆书款同时并用,常见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官窑年款较多见的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款外为双圈或方框,业内人士习惯将雍正官款分为无圈、有圈和方圈等,用以区别。

雍正早期的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官窑款“大清雍正年制”,字体柔弱、略潦草。雍正晚期官窑款,多是宋椠体正宗小楷,青花色调纯正,工整、秀丽。篆书款的书体变化则比较多,有的方正规矩,有的草率不恭,有的笔路圆润。

总之,雍正13年官窑年龄开创的清三代甚至整个陶瓷史的众多先河,让青花、斗彩、单色釉、珐琅彩、粉彩都绽发了独特的魅力。如此卓越的成就,也难怪雍正朝的官窑瓷器至今还热受追捧了。

矾红瓷器的特点及价格


矾红瓷器又称为矾红釉瓷器,是指在制作的过程中在陶瓷的低温釉上添加颜料,用三氧化二铁悬浊物着色制成红釉或者红彩。矾红釉瓷器的历史要从宋代开始说起,一直延续工艺经过变化和传承,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达到了一个顶峰,其技艺已经十分精湛了,但到了嘉庆年间技艺又有所下降。

矾红瓷器的价值

文章开始我们已经简单说明了矾红瓷器的一个历史发展变化,简单的言语其实不能完全说明在历史长河中矾红瓷器经历的制作工艺和风格的变迁,只能说在当时的年代工艺制作和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具、设备都比不上现代化的今天,因此只有在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努力下才能获得一点点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矾红瓷器的价值最大的体现就是在于,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复杂的加工工艺和矾红描绘图案之后低温回炉烧制,这个过程是特别艰难而且耗资不菲的,因此它的价值才会如此惊人。

其次,发展到清代康熙时期矾红瓷器的优秀品质、瑰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品种更是助长了它的价值。由于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处于鼎盛加之艺术匠人的独具匠心,艺术品的发展都达到了顶峰,因此那个时候的矾红瓷器的收藏价值是很高的。

矾红瓷器的特点

纹理图案呈现出的是一种橘红色,这是由于它的红釉是用氧化铁就是我们俗称的铁锈来做着色剂的,是低温烧制的红釉,因此会呈现出这样的色泽。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矾红瓷器的色泽开始变得鲜艳而华丽,虽然矾红瓷器的釉色不如红铜鲜艳但是它独有的韵味还是被许多人所喜爱。一般在制成瓷器时会使用五彩或者斗彩绘的方式,很少会单独使用全部的红釉瓷器,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青花矾红瓷器是将青花瓷和矾红釉结合的制法。

总体而言,矾红瓷器最有价值的时期是清代康熙年间,到了雍正和乾隆年间制作的矾红瓷器数量没这么多了,但是品质还是没有衰退的,只是嘉庆年间就逐渐减退了,因此在今天的市场上还是康雍乾时期的矾红瓷器价格最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了解一些矾红瓷器的艺术价值多走访好的藏品鉴赏,能从中看到这些瑰丽华美的艺术品背后中国古代匠人的聪明与手巧。

清代青釉瓷器特点及价格


中国古代瓷器史上,使用最早,分布最广的一个品种就是青釉,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发展,到了清朝时期,不仅进入高峰期,且对后世青釉瓷器的收藏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清代青釉瓷器的特点和价格,看看到底有什么收藏价值。

清代青釉瓷器的特点

青釉瓷器在清代有很明显的发展,但要说高峰期,非康雍乾三朝莫属。这三个朝代的瓷器制作水平和工艺都有极大的提升,在中国瓷器史上也留下很大的名气。

康熙时期的青釉,种类非常多,像豆青、粉青、翠青、冬青、天青等,都是这个时代的发展。豆青为宋代官窑特色之一,而到了康熙朝,豆青的颜色更加纯净,而且深浅不一样,其中浅色的豆青瓷器比较多见。豆青瓷器的釉面也比较坚硬,底部也有釉色。在康熙民窑中,豆青瓷器也是比较多见的,但民窑豆青瓷器的颜色是青中带黄,也有淡青色的,不及官窑均匀,釉面也不怎么滋润。

康熙时期的东青瓷器比较少见,其特点是釉面平整,而且不会开片。釉底是白釉为多。天青釉的色泽更加纯净,釉层略微肥厚一些,但釉面均匀干净,釉质非常细腻。

雍正时期的青釉种类与康熙朝一样,都是官窑瓷器。不过,雍正时期的青釉瓷器在康熙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天青釉色瓷器,带有汝窑的味道,也有梅子青的特色,细腻、纯正,非常受欢迎。粉青釉的光泽度很好,颜色极为纯正,釉底和釉身色泽一致。东青釉则分为深浅两种,前者略带黄色,后者犹如湖水一般,非常漂亮。雍正时期的民窑也曾个烧制过豆青,但大多不纯正,不如官窑漂亮。

乾隆时期的粉青质地细腻,釉色纯正不说,釉面也是十分光洁的,而且釉下有浅黄色开片,极为少见,市场价格极高。东青釉的颜色略深一些,开片比较大,但施釉均衡。

清代青釉瓷器的市场价格

据了解,目前清朝的青釉瓷器在市场中有很高的价格,收藏人数非常多。2009年,一件乾隆时期的粉青饕餮纹天球瓶,以2642万港元成交,2005年,雍正粉青青釉弦纹穿带荸荠扁瓶,最终以818.4万港元成交;2015年,清雍正粉青网络尊以1024万港元成交;2013年,清乾隆时期的冬青釉九龙浮雕天球大瓶最终以2306万元价格成交。

从这些拍卖成交的价格可以看出,清朝时期的青釉瓷器市场价格极高,收藏价值也是极大,不过,这些瓷器的种类和存世量也是极少的,想要收藏的难度也非常大。

清代青釉瓷器成交价格参考:

1:清乾隆蟹甲青釉梅瓶,尺寸:高33厘米,估价:HKD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7,906,000 ,成交时间:2017.10.02,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匡时香港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蟹甲青釉为清代官窑著名的色釉品种,在清档中被称为‘厂官釉’,因色似蟹甲青色般点点青绿而得名,雍正朝始烧。蟹甲青釉色呈深青绿色,类螃蟹壳色,故而得名。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记油绿釉一种,‘系内发窑变旧器色,如碧玉,光彩中斑驳古雅。’梅瓶造型雍容挺拔,端庄大气,短颈丰肩,长腹下敛,体态秀美端庄。全器内外满施茶叶末釉,釉质肥糯细润,釉色黄中带青,其‘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口沿处色淡露胎,颇具韵味。整器无需人工雕饰,为以釉色天然自成,典雅隽秀的器形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其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的真谛。

2:清乾隆粉青釉灵芝夔龙纹贯耳瓶,尺寸:高30.5厘米,估价:RMB 6,800,000 ~ 8,800,000,成交价: RMB 7,820,000 ,成交时间:2014.05.18,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本品尊贵端庄,造型恢弘古雅,通体敷施粉青釉,淡雅娇嫩、莹润如玉,极见匀净雅靓之致,深为其轻逸媚人之风韵所折服。口沿饰如意云头纹一周,两贯耳之间剔刻变形夔龙纹,下承蝉纹,腹部暗刻缠枝花卉纹,枝叶翻卷,柔美多姿,凸起的桃形开光内浅浮雕主题纹饰翠竹灵芝图,但见朵朵灵芝自底而生,下有翠竹掩映,格调甚高。整体纹饰讲究左右对称,每一个细节处理以及线条使转,均能达到如镜影般完全相称、高度一致,可见工致非凡。所雕饰之翠竹灵芝,工绝殊常,较之彩绘装饰更具姿采,自有一番韵味,减地起阳式的图案与媚人的粉青釉融为一体,隐现的翠竹灵芝凹凸起伏,釉层厚薄产生变化,从而使釉面呈现深浅浓淡的色阶与层次,富于节奏韵律,其妙在若隐与若现之间,观之抚之,皆醉人心扉!此式釉下模印、浅浮雕工艺清宫旧称“拱花”,为粉青、冬青釉等摹仿龙泉瓷器唯一使用的装饰手法。拱花原是晚明以来一种不着墨的印刷方法,以凸出或凹下的线条来表现花纹,根据画面物像的轮廓在平面木板上阴刻成凹形线条,用宣纸覆盖于版上,再加上毛毡,以木棍用力压印或用木槌在毛毡上轻轻敲打,刻版上的花纹就能清晰地凸现在纸面上,因此工艺达到的效果与之类近,故名。在清宫陈设档与乾隆早期造办处活计档的记录中随处可见,例如乾隆三年五月初十日下旨烧造一批琢器当中就有“冬青拱花宝月瓶、冬青拱汉文宝月瓶,冬青拱花汉尊”的记载。本品以粉青淡恬之柔美配饰古雅雄浑之造型,实收刚柔相济之妙,可见设计者独具匠心。此式造型清宫旧称为“双管杏元瓶”,凝聚了十八世纪清宫的艺术审美品味,是清宫诸项艺术品步入巅峰时代的见证,榷陶者深谙釉色与造型的搭配之道,针对不同器型配以相应釉色。本品之造型与此等釉水相配有如天作之合,两者相得益彰,既衬托出造型古朴端庄,又彰显出釉色柔润典雅。其成型工艺之繁复,釉色配置之微妙,恐非庸匠可详。其底款之篆法表明其为乾隆早期之物,当为唐窑所出无疑。本品独选翠竹灵芝图装饰既见祥瑞之意,亦蕴含乾隆皇帝自身一份感受。“王者仁慈,则芝草生”、“王者德重则芝实茂”灵芝为古今之祥瑞,亦为仁政与明君的象征,乾隆皇帝对此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独特体会,其尚为皇子之时就对灵芝祥瑞一事深刻关注。因为灵芝是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瑞物,具有非凡的涵义。据《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雍正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诸王大臣等奏报,景陵(康熙帝陵)宝城生瑞芝五本,光彩辉烂,五色鲜润。雍正皇帝甚喜,朱批“此我圣祖仁皇帝昭示嘉祥景象,朕心不胜感庆”之语。后雍正七年和十二年均在景陵二度发现灵芝,以致胤禛在雍正十年十月底就清军大胜准葛尔部下发的特谕中专门提及“我师奋击,大获全胜……而瑞芝恰产于景陵,天人协应,信而有征。”雍正十年,时为皇子的弘历因此专门前往景陵拜觐并绘画景陵瑞芝,名为《御笔瑞芝图》,可见皇家上下对景陵瑞芝极为珍视。画中弘历赋诗二首,其中“千载嘉祥绵国祚,由来虞舜继唐尧”之句赞咏瑞芝出现昭示当下仁政广布,恩泽万民,符合天道,有如上古三代之治。弘历此举显然是为了取悦雍正皇帝,同时也得到了他的嘉赏。灵芝与乾隆皇帝关系密切的另一事例可见北京故宫现存的郎世宁《采芝图》,该画同样是以景陵瑞芝为主题,描绘弘历采芝归来之情景。画中尚是亲王的弘历身着汉服,旁随童仆,手执花篮,“满贮仙岩芝”。因此,在乾隆皇帝登基前,景陵瑞芝对其影响尤其深刻,钟爱之情自然流露于继承大统之后。本品丽质非凡,品格高逸,此乃乾隆唐窑仿古名品,既成功地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又精妙地融入十八世纪清宫独特的摹古情怀,荡漾着乾隆前期御瓷独有的清雅,若置于室内,用之瓶花则秀色怡人,犹可珍也。

3:清雍正粉青釉灯笼瓶,尺寸:29厘米,估价:HKD 2,500,000 ~ 3,500,000,成交价: HKD 7,624,000 ,成交时间:2006.04.10,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4:清雍正粉青釉观音瓶,尺寸:高27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0 ,成交时间:2015.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此粉青釉观音瓶,束颈、丰肩、修腹、敛足,线条比例之和谐如观音玉立,令人有不能妄加增减一分一毫之感。此式观音瓶创烧、流行于康、雍间,器形隽雅高贵,釉面素洁温润,于穆穆之中透出一股尊贵典雅之气。设计甚得天然意趣,线条舒展柔美,富有韵律感,与粉青一色结合宛如天成。工艺精湛细致而无造作之痕,为雍正时期内府花器的上品。

5:清雍正粉青釉刻花大碗,尺寸:直径33.7厘米,估价:HKD 2,5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6,860,000 ,成交时间:2011.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6:清雍正粉青釉划花花卉纹花浇,尺寸:高25.1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6,840,000 ,成交时间:2005.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秋季拍卖会。

7:清雍正粉青釉六棱撇口尊,尺寸:直径20.5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6,496,000 ,成交时间:200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此雍正粉青釉六棱尊,呈喇叭口,折肩,腹部鼓起,腹下渐敛;六方委角,造型似莲瓣,覆钵式圈足,外撇。足端露胎,胎质洁白细腻,修足规整。肩部饰一道凸弦纹。器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粉青釉。足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尊线条优美流畅,隽秀娴雅,属雍正御窑上品细料器。匠师深谙釉色与造型的搭配之道,针对不同器型配以相应釉色,若此等高雅之器与魅人粉青釉相搭配,有如天作之合,浑然天成。青釉,是以铁为呈色元素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高温颜色釉,此釉色在我国陶瓷史上出现最早,并作为一种最传统的品种贯穿整个中国陶瓷发展史。历史上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哥、汝窑器均属青釉瓷, 明清两代君主对此极为推崇,对陶瓷的鉴赏、品评无不以其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古代文献资料中就有明清两代宫廷曾发送宫中旧藏宋器样品至景德镇御厂仿制之记载,《清宫内务府档案》称之为“发宋器”。然而,明清两代颜色釉艺术之变幻却远胜宋代。呈色纯正均匀是烧制粉青釉瓷的传统要求,然而明清两代艺匠却并不满足于此,每每以巧妙的艺术手段,更追求纯正均匀中的微妙变化。此瓶的肩部凸弦以及委角积釉,一如“出惮”之艺术效果,使呈色纯正的粉青釉产生出一种节奏与韵律美感,更使其富于含蓄、高雅的艺术表现力!在此件粉青釉六棱撇口尊中,集中反映出御窑颜色釉瓷丰富的美学内涵。此件粉青釉六棱撇口尊与青花、粉彩等热烈奔放的彩瓷相比,其因不需人工修饰而更富于天然韵致,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内敛的美;与宋龙泉梅子青、粉青以及宋官窑、汝窑器一样,均以媚人之釉色取胜,给人以温润之感,此一审美观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对玉器的欣赏一脉相通,达到如玉般的质感是其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冠以“类脂类玉” 实不为过

8:清乾隆粉青釉六孔瓶,尺寸:高24厘米,估价:RMB 5,500,000 ~ 7,500,000,成交价: RMB 6,325,000 ,成交时间:2018.07.15,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8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造型独特,由六瓶紧密相连而成,每支小瓶均敞口,长颈部各有凸起弦纹一道,圆肩,弧腹下垂,圈足。整器俯视宛如梅花盛开状,中间瓶高耸如花蕊,外周五瓶拱卫似花瓣,内腹相通,造型新颖,于典雅氛围中巧现其思。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均匀凝润,色泽淡雅清丽。中间一瓶底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更添古意。拍场所见此式六孔瓶尺寸大多较小,惟拍品与乾隆朝同类品相比不但体积大,且传世稀少,凸显秀丽端庄之气韵。此外,肩部以下瓶腹连通,且外周五瓶形制如一,此式器制作难度极高,是代表乾隆朝制瓷工艺水准和新颖设计的独特佳作,制作考究,更显其珍。联瓶器形首创于雍正年间,盛兴于乾隆时期,而六孔瓶更多见于乾隆官窑制器。查清宫档案可知此类器形多施茶叶末、各式青釉等,亦有青花缠枝莲品种,正如其中记载:「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厂官釉六孔瓶一件、月白釉六孔瓶一件……传旨着将……交与唐英照此釉水烧造另改花样……其余八样(六孔瓶在内)照样烧造……钦此。」又如「乾隆六年十月初八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等交……冬青釉六孔瓶一件,传旨将……各式磁器等俱配座……于本年十一月十三日,司库刘山久、白世秀将配得紫檀木座冬青釉六孔瓶一件持进……」「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初一日,收董诰官釉六孔花插一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唐代秘色瓷器特点及价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唐代秘色瓷器特点及价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秘色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