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鉴别洪宪年制瓷器 > 导航 >

民国洪宪官窑粉彩八宝碗

民国洪宪官窑粉彩八宝碗

鉴别洪宪年制瓷器 乾隆官窑瓷器粉彩鉴别 鉴别民国粉彩瓷器

2020-11-10

鉴别洪宪年制瓷器。

洪宪瓷

民国时期随着封建帝制的灭亡,“官窑”已成为历史名词。袁世凯称帝后,1916年以后景德镇瓷器以水彩和粉彩为主,郭世五在当时督烧的御用瓷器,便成为近代藏家追逐的稀世珍品,世称“洪宪瓷”。

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定国号为“洪宪”(1916年)。袁世凯在阴谋称帝时,亦仿效清朝制度,设御窑,曾派古玩商人郭世五到景德镇监制“洪宪瓷”。据《景德镇史稿》、《古玩旧文》等著作介绍,郭世五到景德镇担任陶务总监督后,曾邀集清朝御窑厂各方面的高手,选择景德镇市内的湖北会馆作为绘瓷工场。由著名陶瓷家鄢儒珍负责烧制,烧制了一批高级瓷器——粉彩和珐琅彩。珐琅彩是由清宫廷造办处的画师自炼或西洋的珐琅料,按指定的样稿在烧成的白瓷上作画,再入炉烘烤而成。珐琅彩又名瓷胎画珐琅,始烧于清康熙。珐琅彩料主要成分是硼酸盐和硅酸盐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的珐琅料中,加入适量金属氧化物色素即成。

因中华民国总统府设在中南海,袁世凯居住的地方为中南海的居仁堂,所以所烧瓷款为红色篆书“居仁堂制”和“居仁堂”。但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只当了83天皇帝就一命呜呼。所烧“洪宪瓷”不多,留传下来的就更为稀少,可谓凤毛麟角,成为瓷器收藏家寻觅、收藏的目标。“洪宪年制”款为此工场名师利用所余瓷土所制,历时近两年,存世较多流传有限仍属珍品,改革开放后有大量仿制。

洪宪瓷以粉彩和珐琅彩为主,其中珐琅彩是以前清宫造办处引进的西洋珐琅料,在白瓷上作画后入炉烧制而成,后又加入了适量色素,因此不同于其他瓷器,这是洪宪瓷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征。

早期仿洪宪瓷的特征为:胎白釉净,无橘皮纹,彩色明艳丰满,人物脸部有阴阳块面,花卉用没骨法画就,器物成对,画面左右对称,这些虽为托古所仿,但仍为当时没落官窑优质胎土和制瓷名家的上乘之作,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解放后期的劣质仿冒,釉色有红有蓝,与精美的洪宪款瓷差别甚远。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洪宪”粉彩牡丹笔洗


这件粉彩牡丹笔洗,是1916年(民国五年)景德镇烧制的“洪宪”皇帝袁世凯御用瓷器。该器造型浑圆秀美,绘画柔美富贵。

该笔洗高13厘米,口径12厘米,圆鼓腹,矮圈足,胎质洁白坚细,釉色粉白光润,器体描绘牡丹花卉。牡丹历来被人们称为富贵花,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笔洗牡丹构图从写实出发,结合形体特点,配置3朵大花居中,伴以小花与含葩偏上,其周围填以布局匀称的绿叶,阴阳向背、俯仰有致,花叶纷披、层次分明。整个笔洗画面色彩醒目、艳而不俗,给人以淡雅富丽之美感。这便是粉彩绘画艺术的效果。

粉彩吸取了国画中构图、设色等技法并加以灵活运用,表现力极强。如这件笔洗上姿容娇娆的牡丹图,就特别富有国画的韵味。该笔洗还有特别之处,那就是底部青花书“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九字三直行方款,它记录了袁世凯的一段短命的称帝历史。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于1915年12月12日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准备第二年元旦正式登基。12月31日他下令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还命政事堂少卿参事杨度委派庶务司长郭葆昌为陶务监督,赴景德镇烧造洪宪帝号御用瓷器。当时由于国民奋起反袁,当过83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还未来得及享用这些瓷器就倒台了。因此,并无“洪宪”帝号款的那些御用瓷器,随之飞入寻常百姓家。

八宝纹瓷器


“八宝纹”原是传播于藏传佛教地域的八种宝贝图案,藏语称“扎西达杰”, 深受藏族僧俗的喜好。“八宝纹”又有“八祥瑞”、“祥瑞八宝”、“藏八仙”等多种名称,由盘长结、莲花、宝伞、法螺、 法轮、华盖、宝瓶、金鱼八种宝贝构成, 简称轮、螺、伞、盖、花、瓶、鱼、长, 此纹饰图案最初源于古印度文化。在早期佛教美术中,八祥瑞多出现于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图像中,或装饰于象征释迦的双足图案中,或作为释尊悟道时诸神手中奉献的持物,此中尤以法轮、莲花及法螺出现最多。随着藏传佛教的发展, 八宝纹作为装饰图案渐渐盛行与定型, 大量装饰于壁画、唐卡及各种工艺品中, 具有祥瑞富贵的寄义。

元 青花垂肩八祥瑞缠枝花草纹罐

八宝纹在瓷器上最早的体现情势为青花八宝,始见于元朝,如龙泉窑青瓷器、 景德镇枢府瓷器、青白瓷等等,这些青花瓷器中均可见比力多的与八宝纹饰相干的纹饰。元青花中以八宝纹样作为装饰非常广泛,此中最受接待的格局是将变形的莲花组合成一个圆圈,也就是俗称“八大码”的装饰风格,八宝的次序并不固定, 缺乏规范,纹饰也相对简朴。

明代,瓷器上的八宝纹样装饰愈加盛行,这当中青花瓷占了很大比例,分布范围也很广。明代前期官窑带有八宝纹饰的器物相对较少见,重要继续了元代的风格,尤其以缠枝莲托八宝最为显着, 其缠枝寻求典雅天然、延展流通,富有生气,分列较为疏朗,留白恰当。明代中期,从成化至隆庆,八宝纹渐为盛行, 装饰范围也渐渐与佛教运动相离开,八宝纹的形象内容并无变革,但在构图上却有所创新,不但有明早期缠枝莲托八宝、 四序花托八宝样式,而且还出现了八种祥瑞物组合的复合图形,明中期的八宝纹更加轻盈风雅,寻求缠枝的装饰性与曲线感,莲叶比例渐渐加大,莲枝更显纤细, 有跳跃感。别的,明成化时期,首创了斗彩缠枝莲托八宝纹,冲破了明初以来青花同一的局面,丰富了纹饰的体现情势。明代后期,从万历至崇祯时期, 八宝纹情势层出不穷,既有缠枝莲托八宝和莲瓣内饰八宝,另有折枝莲托八宝、朵莲托八宝、莲花地八宝、缠枝宝相花八宝、 四序花托八宝、灵芝托八宝等,风格规整雅丽。纵观明代,八宝纹渐渐成为主流, 丰富而多彩的装饰情势,奠基了清代八宝纹样装饰发展的坚固底子。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瓷器三千余件,重要以明清官窑瓷器为主,且多数为清宫原藏。本文将清宫所藏八宝纹瓷器举行梳理,并将各阶段特点举行总结, 以瓷饰八宝级瓷器的判定。

清代时,藏传佛教被尊为国教,瓷上“八宝纹”装饰极为常见,无论是官窑照旧民窑,均有大量制作。清代瓷上“八宝纹”的装饰情势多样,继续元明时期既有的纹样,并有所创新,八宝纹愈加丰满、 繁复,在分列次序上,清代根本按轮、螺、 盖、伞、花、罐、鱼、长为序,乾隆开始, 也有不按此次序分列的。清初传承元、明时期即有的青花八宝纹外,至康熙时期, 五彩八宝纹开始鼓起,雍乾时期,粉彩八宝纹郁勃,八宝纹成为清代瓷上的重要装饰情势之一。按纹饰的发展特点, 清代瓷上八宝纹大抵履历了三个阶段: 即朝晨期、中期与晚期。

朝晨期

从顺治至雍正年间,这一阶段随着制瓷业的规复与发展,瓷上八宝纹情势愈发多样,除青花八宝外,又出现了五彩八宝、 斗彩八宝与粉彩八宝,成为粉彩八宝纹郁勃的底子。

顺治时期,天下甫定,瓷器生产还没有走上正轨,清康熙时人叶梦珠《阅世编》 纪录到“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 磁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饰有八宝纹的器物尚为少见。康熙之时, 社会经济得到规复和发展,瓷器上名品倍出,器型丰富,纹饰繁多,色彩美丽, 但康熙时饰有八宝纹饰的器物并不多见, 官窑器物画工精致,构图疏朗大方,托宝的莲花为倒置的莲座状,条理清楚, 法轮的外廓似放射状的锯齿形,盘肠结及法螺、盖、伞等均有结带。

雍正帝崇信佛教,此时瓷器上的八宝纹饰较康熙时要多,以一样平常用器为主, 也有一些供器及摆设瓷。此时的八宝纹饰较康熙时精深,或青花、或斗彩、或暗刻, 体现伎俩极为丰富。雍正八宝多有飘带, 勾描精致逼真,或缠枝八宝、或莲托八宝、 或结带八宝,并首创了云托八宝。

雍正款青花八宝高足碗(图1) 高11.1、口径18.1、足径7.5厘米。碗敞口,斜腹,高圈足。碗内壁为白釉素面, 里心有团“寿”字;口外沿为青花双圈, 外壁上部绘轮、螺、伞、盖、花、罐、鱼、 长八宝纹,中下部作番莲斑纹,底部有变体云头纹;高足做成有升沉的三段式, 其纹饰亦为三层,其一为旋状雷纹,其二是装饰性花草纹,其三是变体云头纹。 青花莲托结带八宝,构图略微繁缛,但绘画极为精致,出现写实风格。碗勾边填色, 条理丰富,底白釉,上有“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时的缠枝莲花多为正面,叶片变形浮夸,多对称。雍正朝结带八宝的艺术成绩非常高,飘拂的绶带清新潇洒,纹饰的结构较莲托八宝明快。 此碗雍正时期特性非常显着,为雍正官窑器物。

雍正款青花八宝高足杯(图2) 高4.1、口径4.7、足径2.4厘米。杯敞口, 斜腹,高足,足底外撇。杯外壁饰青花莲托八宝,构图疏朗,色彩淡雅柔和,隽秀尔雅,小巧玲珑。足底有“大清雍正年制” 楷书款,缠枝莲花亦为正面,叶片对称, 条理光显。

雍正官窑绿釉锥拱莲托八宝纹盘(图3) 虽说锥拱工艺始于明永乐年间,但清朝的锥拱工艺得到了更好地发展。此盘,高3.4、口径15.5、足径10厘米。 敞口,浅壁,圈足露胎,胎体较厚。器里外均施绿釉,盘里为素地无纹饰,盘外壁锥拱暗刻莲托八宝图案,外壁纹饰清楚, 莲花下有莲蓬座,结带俊逸。

雍正仿万历款青花八宝云龙碗(图4) 碗敞口,深腹,圈足。碗心青花双圈内绘海水行龙,外壁主题纹饰为折枝莲托八宝,底青花双圈内有“大明万积年制” 楷书款。青花色泽灰平淡雅,不见有宣德时的黑铁斑痕。釉面莹润,白中闪青, 不见有宣德时的桔皮纹。八宝纹笔法纤细而圆柔,雍正时期特性非常显着。

清中期

从乾隆至嘉庆年间,这一时期粉彩成熟,粉彩八宝纹亦到达了相称高的程度。 除此之外,青花、斗彩等八宝纹异彩纷呈, 真正进入瓷上八宝纹的高峰期。乾隆帝对藏传佛教格外推许,在天下兴建了数目浩繁的藏传佛教寺庙,宫中也构筑了多座巨细佛堂。藏传佛教在乾隆时期的盛行,推动了八宝纹的极大发展。乾隆时期, 八宝纹险些在各种器物造型上均有表现, 平凡的日用器与摆设器,如盘、碗等, 而在各类宗教供器中亦颇为盛行。嘉庆时期,承袭乾隆做法,八宝纹仍旧盛行, 前期仍有佳构,至嘉庆后期,程度已有下滑,且缺少创新。

乾隆瓷器以精致著称,饰有八宝纹饰的器物不但数目凌驾前朝,而且绘制程度高超,青花、粉彩、斗彩、颜色釉、 雕瓷中均有表现。莲托八宝或二方一连, 或四方一连,典范特性是叶片浮夸变形,如同凤尾;结带八宝的绶带较前朝更为俊逸潇洒,伞多为三层,鱼为双尾相对衔花(图5),瓶更为写实。但八宝的次序并不固定,无规律可循。乾隆官窑一些仿明永宣器物上亦多饰以八宝纹饰, 并以八宝单独利用较为常见。

清乾隆款青花八宝蕃莲兽耳尊(图6) 尊高51、口径20.2、腹径38.5、足径20.5厘米。撇口,短颈,溜肩,长腹, 腹下部渐收,底足外撇;肩部左右两侧各凸雕兽首口衔圆环耳。器腹绘四方一连缠枝莲托八宝纹,枝蔓双勾填色,穿插自若;莲花条理清楚,有深浅相背之别; 叶片变形浮夸,叶脉纹络清楚;绶带俊逸潇洒。尊底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方图章款。

清乾隆款青花盉(图7) 高21.5、 腹径15.5厘米。此器物以古代传统用具盉为本相,乾隆三年唐英仿青铜器造型烧造的壶式,上部为圆状盖,撇口,束颈, 鼓腹,一侧为直流,一侧圆弧状把,腹之下尚有四腿驻足。盖顶有青花半圆形提纽,盖口沿处有一周青花回纹,盖面满饰青花番莲纹;盉颈部、流部、把部及四腿足均满绘缠枝花草,肩部有一圈回纹; 腹上部为青花轮、螺、伞、盖、花、罐、 鱼、长八宝纹饰,腹下部为折枝番莲纹; 盉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书款。此盉莲花硕大饱满,花叶左右双出,根本对称,八宝均有绶带,绘画精深精致,青花色泽淡雅纯正,为乾隆官窑中的精致之作。

清乾隆款青花八宝蕃莲双耳扁瓶 ( 图8) 高49.5、口径8.2、腹径长38、宽22.8、底足径16厘米。瓶为圆柱形微小口、颈,瓶腹为扁状圆形,颈左右两侧有卷曲状花茎双耳,瓶底部有方形圈足。 瓶口沿之下有两道青花双圈,内为回纹, 颈部和足表面均饰灵芝头状串枝斑纹; 腹部两侧图案雷同,腹中心有凸起圆点,上绘六角快意头形花草图案,凸点四周有回纹、须弥纹,腹面有8瓣须弥纹,花瓣中心分绘轮、螺、伞、盖、花、罐、鱼、 长八宝纹饰,腹边沿处有两道青花双圈, 内有一周回纹;瓶底部中心有青花篆书 “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方图章款。此扁瓶的八宝纹均饰有俊逸的绶带,器形虽仿自明永宣时的抱月瓶,但纹饰具有显着的乾隆时期特性。

乾隆官窑粉彩八宝纹饰器物较为常见,多为缠枝莲托八宝。与同时期的青斑纹饰一样,花叶变形浮夸,构图较青花器更为繁缛。乾隆粉彩八宝纹绝大多数并非单一的八宝画面,而是与其他纹饰精密联合,乃至在很多画面中居于非常不显眼的位置。一样平常法螺的形体较大, 宝伞细长以绶带束腰,华盖为三层,鱼为两条相对,口衔花朵。在八宝纹的绘制上, 鉴戒西方油画绘画本领,立体感和条理感颇为猛烈。

清乾隆款粉彩蕃莲八宝贲巴瓶(图9) 高26.5、口径3.6、腹径15.7、足径10.2厘米。此瓶又称“宝瓶”或“藏草瓶”。“贲巴”即藏语“瓶”之意。在藏传佛教中,多以银贲巴插入藏草作为佛前供器,有祥瑞快意之意,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意味。别的,受珐琅彩的影响, 清朝大部门的瓷器多为色釉装饰,其装饰繁缛,表现了其时天子的喜欢。与此同时, 陶瓷八宝纹饰也出如今黄釉、胭脂紫地、 茄皮紫等等色釉中,八宝纹样以描画或绘制的情势出如今器物上。此器腹部重要纹饰分上下两层,繁缛,八宝根本没有次序, 但期间特性显着。宝伞细长以绶带束腰, 花叶变形如凤尾,底有“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条理清楚,色彩丰富, 堪称乾隆官窑器的代表之作。

清乾隆款粉彩多穆壶(图10) 高47、足径14.8厘米。此壶式为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由蒙、藏等少数民族盛放奶茶的器皿演化而来。此件多穆壶为竹筒状器身,僧帽式盖顶,龙柄,凤流,盖顶为蹲狮纽。壶身饰有四道黄彩缠枝花草彩箍, 分别绘有粉彩缠枝花及八宝纹饰。其结构饱满,枝蔓穿插自若,叶片浮夸变形, 色彩美丽。托八宝的莲花画法各异,或勾线填色留白,或勾线渲染,条理感极强, 八宝均饰有绶带。壶里及壶底施以绿釉, 壶底部中心为方形白地,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方款。

清乾隆款 粉彩红地 八宝烛台( 图11) 高23.5、口径6.9、腹径13、足径11.5厘米。烛台为两截式,上部为烛碗和托盘,下部为高足;最上端为斜壁式插烛小碗,小而浅,下承以细长支柱,下端为较大的敞口斜壁式托盘,均为折底;托盘之下有子母口与高足相插,以稳固烛台,高足上部为凸起圆柱,下部为钟式口。 通体皆为深赤色釉地,饰以粉彩八宝纹、 缠枝宝相斑纹等纹饰,烛碗、托盘上下沿及高足外貌饰有多道描金圈,烛碗内里为淡绿色釉,中心插口围以莲花瓣; 托盘底部为红釉素面,高足下沿为白地绘青花回纹,高足底部为淡绿色素地; 托盘外沿一侧有长条形描金框,内为白地朱红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 该器造型精美,釉色美丽,釉面光润, 纹饰繁缛,八宝纹中的华盖多为三层, 具有乾隆时期器物的典范风格。

嘉庆官窑中,八宝纹饰的器物较多, 而且器型、纹饰均与乾隆朝相近。嘉庆官窑八宝纹饰结构较乾隆拘谨,绘画略为呆板,结带的飘拂感不强。

清嘉庆款青花八宝四足盉(图12)高20.5、足高5厘米。器型、纹饰均与乾隆青花盉(图7)相差无几,但线条纤细拘谨,如双鱼虽鳞、鳍、鳃、目齐具, 但神采不敷,呆板风格非常显着。

清嘉庆款 粉彩莲台 八宝一套( 图13) 高30.1、宽11.1厘米。此八宝为上下两部门组成,上部以圆框镂雕扁形的法轮、海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八宝,外框施以红彩地, 上绘缠枝莲纹。下部为仰覆莲瓣五层的莲蓬座,座下为透雕的支座,雕工精致, 造型新奇。接纳剔雕、透雕等工艺方法制作而成。清代乾隆、嘉庆时均有成套烧制,传世品多有传失,成套少见,此器一套八件,生存完备,非常贵重,底有“大清嘉庆年制”红彩篆书款。瓷塑艺术在乾隆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殊是八宝题材的瓷塑,冲破了彩绘纹饰的单调局面, 嘉庆瓷塑与乾隆朝相近,为八宝纹饰的广泛应用开发了新途径。

清嘉庆款粉彩胭脂水地八宝纹双耳炉(图14)高15.4、口径9.2、足径2.5厘米。器腹绘有主题纹饰,宝伞如乾隆时一样,照旧三层造型,但下垂的流苏毫无俊逸之感,有形无神,缺乏乾隆时变革的潇洒韵味。

清嘉庆款粉彩八宝碗(图15) 高6.1、口径10.5、足径4.3厘米。碗深腹, 圈足。外口沿饰一周回纹,三、二一连, 近足处饰红彩快意云头纹。腹部绘八宝纹饰四足,组合情势为轮螺、盖伞、花瓶、 鱼结,绘画极为精致。底有“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将八宝分为四组,每组两件宝贝装饰在器物上是乾隆时的创新之举, 它冲破了传统的八宝纹饰为八组分割结构的边界,对道光朝有很大的影响。

清晚期

指从道光至清末,八宝纹在瓷器装饰上,依然因循守旧,但因工艺技能的下滑, 瓷上八宝纹失去了原有的瑰丽和庄重, 变得沉闷暗淡。

道光官窑八宝纹饰较多,以青花、 青花红彩及粉彩器较为常见,多仿乾隆、 嘉庆风格,团体器物的条理感不强,花多为团形,花叶变形,宝伞多趋于写实, 不见有束腰伞形。

清道光绿地粉彩花草八宝大鱼缸(图16) 高47.2、口径52厘米。口微敛, 深腹,平足。缸外壁有四组纹饰构成, 主体纹饰为绿釉地,上饰缠枝花草托八宝纹。花为正面团花形,上有左右对称的变形花叶。

咸丰官窑传世品不多,就现在所见饰有八宝纹饰的瓷器来看,绘画不精,纹饰结构较为繁缛,色彩过于浓厚,勾描的线条较道光器噜苏,较道光时略为污浊。 同治官窑所饰的八宝纹饰承袭前朝传统, 其八宝的分列次序为轮、伞、长、螺、花、 瓶、鱼、盖,绘画较咸丰朝精致,但色彩较为浅淡。光绪官窑饰有八宝纹饰的器物较为常见,以青花和粉彩器物居多。 其重要体现情势有三种,一为缠枝莲托八宝纹,一为折枝莲花托八宝纹,一为折枝花八宝纹。且光绪粉彩八宝纹承袭同治遗风,但画面较同治复杂。

清光绪款粉彩八宝盘(图17) 高6、 口径38.5、底径25.8厘米。盘敞口,浅腹, 圈足。盘外壁绘折枝莲纹三组,盘心双圈内绘缠枝花草,内壁绘折枝花草与八宝纹饰。线条精致流通,色泽清新,绘画较为精致。底白釉,上有红彩“大清光绪年制” 楷款,一样平常来讲,光绪八宝纹器物多饰以快意云头纹或回纹,而同治八宝纹器物尤其是盘类器的口沿处多饰以弦纹。

清光绪款青花蕃莲八宝碗(图18)高6.3、口径14.2、足径5.1厘米。碗敞口, 深腹,圈足。外壁重要纹饰为青花蕃莲托八宝,花为正面团花形,上有左右对称的变形花叶。绘画笔法流通,青花色泽淡雅。 八宝纹饰的色泽有深浅变革,质感较强, 勾描精致,绶带仍相沿前朝的对称情势。 碗近底处饰蕉叶纹,底有“大清光绪年制” 六字楷书款。

宣统官窑亦有八宝纹饰,与光绪差异不大,但宣统八宝纹饰的结构较光绪时伸展,色彩较光绪时美丽。

八宝纹作为明清瓷器装饰的重要纹样,既在宫廷中广泛应用而为御窑厂所大量生产,又为民窑大量制作,二者在艺术审美上的区别并不大,只是官窑制作更为风雅,这从一侧面反映了清代社会审雅观念日益趋同的发展轨迹。八宝纹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清代宫廷八宝纹更是代表了清代各族文化大融合的期间特性。清代最高统治者虽为满族人,但对其他多民族文化接纳了包涵政策,因而,具有藏传佛教色彩的八宝纹亦得以广泛应用于瓷器装饰中,成为宫廷瓷器常见的纹饰之一。 别的,清代统治者对西方外来文化接纳空前包涵的政策,使大批西方传教士与艺术家进入宫廷,带来丰富多样的西方艺术品,并将西方文化与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相联合,赋予八宝纹以立体感与条理感,有明显的东西合璧特色。 同时,八宝纹聚集了光显的宫廷艺术与浓厚的民风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清代八宝纹的寓意早已突破了单纯的宗教意义,而成为中国祥瑞文化的一部门,充实表现着中华民族的民风,拜托着大众对幸福生存的优美愿望。八宝所蕴含的祥瑞寓意丰富,“轮”用于表现人类智慧才智以及寰宇的演化,有生生不息的义;“螺”则成为气力与权利的表现, 代表着幸福与安全;“伞”有崇拜、光荣之意,有掩护人类免受伤害的寓意;“盖” 表现大胆和统治,有慈悲、胜利之意;“花” 即莲花,有仁慈、高尚、纯洁之意;“瓶” 则是财产的表现,有祥瑞、福智圆满之意; “鱼”则是无拘无束的表现,有生动、幸福、 避邪之意;“盘长”即“祥瑞结”,是宁静、 永恒的表现,有祥和、无穷之寓意。

八宝纹饰在本日仍旧受到大众的喜好,明清八宝纹瓷器以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深受藏家青睐,更在收藏界倍受关注。

雍正青花暗八宝纹深腰碗


雍正青花选料精细,工艺严谨,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皆因雍正朝正处盛世,世宗对瓷器样式和釉色,都持最高度的关心。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帝多次亲自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不仅要求烧成瓷器尺寸适度,更重视气势和神韵。

而造办处承做皇家用器,每一件器物皆须经过「呈核再做」的程序,故其造作皆为博取众长、不惜工本的非凡之物,更反映帝王的品味。雍正要求「往细里收拾」,故此时御瓷风格尽是雅韵秀致。

此碗形制规整,瓷质腴润,釉色晶莹,极尽考究。通体以白釉为地,以青花为饰。白釉纯净透亮,釉面莹润如玉,更显青花之浓烈艳丽。暗刻八宝纹隐隐若现,与之清幽的青花纹饰,在纯净的白釉衬托下,明暗有度,达均衡虚实之美,独具韵味。

主题纹饰为八吉祥纹,一种典型的含有宗教意义的瓷器装饰纹样,以八吉祥图案为题材。八吉祥图案即: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结,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简称为“轮、螺、伞、盖、花、缸、鱼、肠”。可见此碗乃“内廷恭造”,当属御窑之精品。

雍正 青花暗八宝纹深腰碗 尺寸:

口径:16.5cm

高:8.9cm

足径:7cm

“洪宪瓷”居仁堂款 粉彩梅鹊纹碗


洪宪(1916年1月1日-1916年3月22日)是袁世凯(1859-1916)复辟时使用的年号。在复辟之前,袁世凯成立了大典筹备会,当时的瓷学专家郭葆昌奉大典筹备处命令,专程赴江西景德镇为袁世凯烧制专供复辟称帝后使用的“御瓷”。在景德镇,郭葆昌利用江西瓷业公司的实力,重金聘回原御窑厂在造型、上釉、绘画、填彩、焙烧各工序的名手,选用精良瓷土、彩料、燃料,进行实验制作。每件瓷器入窑之前,郭葆昌都要一一过目,看不上眼的不准入窑;出窑时,他又再件件检验,烧制不成功的,仿照前朝要求,全部砸碎不留。由此,他监督烧造的瓷器成品件件造型端庄,胎釉精白,彩质纯净,绘画工巧,款识分为两种,一种是给袁世凯烧造的,用“居仁堂”款,另一种是为自己所用的,用“觯斋”款。而“居仁堂”款的瓷器,据称只烧制成功三套餐具和文具。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在居仁堂大厅内进行“朝贺典礼”恢复帝制,定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可是在全国各界的坚决反对声中,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撤销帝号,仅当了83天皇帝。由于“洪宪”年号实在短命,所谓“洪宪瓷”就成为稀有之物。袁世凯去世不久,古董商人为迎合人们猎奇之心,牟取高利,生产了大量有“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瓷器,在京、津两地出售,甚至还有出口外销者。近年来,随着收藏之风的盛行,在海内外的拍场中,不时可见这类“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瓷器出现。

据苏博介绍,馆藏的此套“居仁堂制”款粉彩碗、盆,其造型口弧而外侈,腹内折,圈足。盆的口径为15厘米;碗的大小口径依次为14.5、12.6、10.7、9.2厘米。胎质白如霜雪,釉色纯净,画工精巧,器身内外以“过墙”手法绘制彩梅鹊图,赭色梅枝上或白或红的梅花,衬以绿叶,两只墨彩喜鹊形态生动。整套作品绘工精细,釉色浓淡明暗,层次丰富,极具美感。

此套“居仁堂制”款粉彩梅鹊图瓷器是袁世凯第十三女袁经祯分别于1963年5月和1966年9月捐赠的,袁经祯为袁世凯的七姨太所生,后嫁给曾任礼部尚书的苏州人陆宝忠之子陆鼎生。袁世凯死后,袁家的财产被其子所分。据称,每个女儿除了分得大洋八千元以外,还分得一箱袁世凯生前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物品。袁经祯所捐赠的“居仁堂制”瓷器,应属于其分得的嫁妆的一部分。如此,从北京带到苏州的这套瓷器是存世罕见的真正的“洪宪瓷”,是鉴别真伪的标准器。

1974年,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之三子袁家骝与夫人———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第一次从美国回大路探亲,专程到苏州看完其姑母袁经祯、姑父陆鼎生,袁、陆两位曾面赠一盒“居仁堂制”款胭脂红彩山水图的文房用具作为纪念。

民国洪宪瓷红釉梅纹瓶


民国(1911—1949)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为晦暗的时期,其特点是一直处在低谷中挣扎,直到消亡。同样,景德镇瓷仍是民国瓷的主流,大体可分为仿古瓷和日常生活用瓷两大类。仿古瓷数量多、范围广,不仅仿制历代名窑瓷器,还见民国后期仿民国前期器物。总体仿制工艺水平不高,其胎釉表现出浓郁的现代瓷风格。日常生活用瓷更是胎骨粗松,脱釉严重,青花晕暗泛蓝(俗称“洋蓝”),所题诗文格调不高。

民国瓷虽精品不多,难以与明、清瓷相比,但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和精细之作。如陶瓷生产的公司企业化比个体进步;洪宪瓷真品精品、官府贵胄订烧的仿古陈设瓷、各种各样的瓷塑珍品以及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彩绘名家所绘制的彩绘瓷等等,在当时就成为达官贵人争购的抢手货。这在民国瓷业沉闷黑暗的夜空中,无疑像为数不多闪耀的明星。长期以来,民国瓷难登古玩业的大雅之堂,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整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却已成为收藏热点,1990年仅50元一对的民国瓷大碗,如今已涨到千元左右;1999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对高28厘米的民国粉彩人物花卉图瓶居然拍至24万元;民国瓷精品价位在10万元之上已不罕见。同时,民国瓷也存在大量赝品,因为民国老艺人曾经创造了民国瓷,如今他们尚健在,对仿制加以指导,几可乱真,收藏者仍需小心为上。

民国初袁世凯在任临时大总统及称帝时订烧了数批专用瓷,世称“洪宪瓷”。据文献资料分析,款识题“洪宪年制”和“洪宪御制”的基本是仿品;题“居仁堂”款的有真有伪;题“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的基本是真品。“居仁堂”是中南海殿名,1912~1916年袁世凯称帝前为总统府,其用瓷题有“居仁堂”三字篆书款和“居仁堂制”四字方形篆书款,一般认为这是1916年生产的真洪宪瓷,因为这些作品带有明显的晚清瓷的痕迹,其题材为康、雍、乾三朝常见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等纹饰和寓意国泰民安、三纲五常的人物图。1916年后,制瓷名匠刘希任制品上也题“居仁堂制”四字款,其质量不逊于真洪宪瓷。仿洪宪瓷的特征为:胎白釉净,无橘皮纹,彩色明艳丰满,人物脸部有阴阳块面,花卉用没骨法画就,器物成对,画面左右对称,这些虽为托古所仿,仍为当时的上乘之作。

闽北私人收藏的民国“居仁堂制”款红釉梅纹瓶见图,当系真品洪宪瓷。该瓶高18.5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4.6厘米。浅盘口、长弧颈、至腹中折肩、下敛收于底足。整器外壁施淡雅浅红的红釉,见橘皮纹,并绘有一株褐色枝干、白色花朵的梅花树,画工精细传神,瓶内壁和底足内施滋润的青白釉,外底足中心见题有朱红色“居仁堂制”四字方形篆书款,实为民国时期洪宪瓷中之上品,殊为珍贵。

洪宪瓷器介绍


彩绘陶潜图瓶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洪宪”。在袁世凯短暂的83天皇帝生涯里,景德镇曾马不停蹄地烧制了一批御用瓷,后来者将其统称为“洪宪瓷”。

底款

关于“洪宪瓷”,流传最广的历史版本是: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定国号为“洪宪”(1916年)。九五之尊的皇上要摆出一副真命天子的“谱”,当然要设计出许多桥段。袁世凯在阴谋称帝时,亦仿效清朝制度,设御窑,曾派古玩商人郭葆昌(字世五)到景德镇监制,具体操作的陶艺师为鄢儒珍,地点为湖北会馆。

粉彩花卉过墙枝大盘

郭葆昌是个瓷器行家,接到命令后便开始全力延揽名匠画师,仿雍正、乾隆两代官窑瓷器,精心烧制了一批粉彩和珐琅彩瓷器。据说这些瓷器仅仅是烧制费用就用去了140万大洋。当时,在北京城买一套四合院也只要1500块大洋,由此可见这批瓷器可谓是斥巨资打造!

居仁堂制款天青釉饕餮纹觚(天津博物馆藏)

在烧制过程中,郭葆昌常常废寝忘食,对烧制成的瓷器更是逐件检视,凡不合格者一律毁掉,所以最后烧制的成品,每个都胎白而薄,色彩淡雅丰满,极为精美。基于这个版本,郭世五也被称为“最后一个督陶官”。

居仁堂制款天青釉饕餮纹觚(天津博物馆藏)

洪宪瓷大部分是落款为“居仁堂”的瓷器,“居仁堂”瓷用于在开国大典上赠送宾客和袁世凯自用,都是仿珐琅彩和粉彩的器物。既有乾隆珐琅彩和粉彩的富丽,又很有民国风味,多为日用器具和瓶类。因中华民国总统府设在中南海,袁世凯居住的地方为中南海的居仁堂,所以所烧瓷款为红色篆书“居仁堂”和“居仁堂制”。

袁世凯的皇帝生涯只维系了83天,相应的,“洪宪瓷”也一样短命。

其实当时尚未有“洪宪瓷”之称谓。其后袁世凯八十三天皇帝梦断,而“居仁堂制”款的瓷器因时间短暂数量极少,但在制作造办处的备余瓷土却有大量积囤,瓷工们又以“洪宪年制”为款烧制了一批,时间横跨两年,与前制“居仁堂制”(觯斋)款统称为“洪宪瓷”。

2005年12月12日在北京翰海的拍卖会上以57.2万元成交,创下了洪宪瓷的拍卖纪录。

其后二三十年代,景德镇的民窑仿官窑更是以“洪宪年制”为标准,精美不亚于原时之器,遂成就了一个完整的、含御制、官窑、民窑仿官窑(后期)三大构成的收藏系列。据说:“洪宪瓷”的薄胎、洁白度、透明度都大大超过乾隆御瓷,时至今日,在市面上收集“洪宪瓷'是一种时尚,十分珍稀;但能再细分当时的御制“居仁堂制”、郭世五的“洪宪年制”官窑和后来的民窑仿官窑,却如凤毛麟角,构成了民国初年(约在1916年左右)瓷器收藏的一个有趣话题。

居仁堂胭脂红地开光花鸟瓶

现在大家茶余饭后说到洪宪瓷,“最标题党”的说法是——“这是最后的官窑”。其实不然,“所谓的官窑,要官办、官家投资、有固定场所、经费、管理,洪宪不是,实际上都是民间烧制的”。

洪宪年制黄地轧道墨彩花鸟纹墨床

洪宪款龙纹盘及胭脂红开光纹茶盘

洪宪 蓝地轧道粉彩开光山水四雅图长颈瓶

洪宪 粉彩多子多福天球瓶

洪宪 红龙粉彩水盂

洪宪年制款粉彩牡丹花瓶

洪宪款粉彩花卉纹碗

洪宪年 粉彩童子游戏瓷瓶

洪宪 粉彩人物纹观音瓶

洪宪元年款大富贵寿孝人物瓷片

洪宪 粉彩达摩像瓶

洪宪 粉彩人物纹瓶

洪宪 粉彩麻姑献寿图撇口瓶

居仁堂粉彩花瓶

居仁堂蓝地粉彩福寿纹水洗

居仁堂款矾红地粉彩人物纹瓷瓶

居仁堂粉彩人物花觚瓶

居仁堂青花加彩花卉纹花盆连底盘

居仁堂粉彩婴戏纹瓶

洪宪 粉彩庭院婴戏瓶

洪宪瓷今何在


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定国号为“洪宪”。袁世凯及其幕僚在秘密筹备称帝之时,不光密电全国要求各省“劝进”,更为称帝的吉时、礼制、舆辇、龙袍以及登基用品作了精心的安排。特别是在瓷器这一项上,更是费尽心思,袁氏仿效历朝制度,设御官窑,专门拨出巨款一百四十万银元,派遣心腹——对古玩艺术品造诣颇深的郭世五到景德镇监制“洪宪瓷”。据《景德镇史稿》、《古玩旧文》等著作介绍,郭世五到景德镇担任陶务总监督后,曾邀集清朝御窑厂各方面的高手,选择景德镇市内的湖北会馆作为绘瓷工场,烧制了一批高级瓷器——粉彩和珐琅彩。

通过这些有据可查的史料,洪宪瓷是肯定存在的,再从拨出款项来看,按当时的经济水平,即便瓷器烧制是件“烧钱”的事情,但如此巨款可以推测其存世量应颇为可观。但在收藏圈里,被认可的“洪宪瓷”凤毛麟角,一经面世便引起巨大轰动,伴随而来更是争议和质疑。有人认为“居仁堂”及“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识的民国瓷器多为后来仿制,不能代表“洪宪瓷”的真实面貌;有人认为凡属“居仁堂”款识的瓷器是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时的总统府用瓷,“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才算得上真正的“洪宪瓷”;更有人采信郭世五的言辞,将“洪宪瓷”一笔抹杀,认为“洪宪年制”款纯属伪款,郭世五也从未去督窑烧瓷。其实稍有点头脑的人都清楚,当郭世五在江西烧制热火朝天之时,洪宪王朝已经覆灭,他肯定早溜之大吉,更不会承认曾烧制过所谓“御瓷”。

通过对民国历史及《景德镇史稿》、《古玩旧文》的综合分析,袁窃国称帝,立年号“洪宪”,曾明确拔出巨款派出专人赶赴景德镇烧制登基御瓷,但所烧瓷器尚未完工,其帝制便已覆灭,这些已经完工或正在烧制、或正绘制未二次入窑的成品及半成品便流传各地。它们或许被别有用心的人收藏了一部分,或许款识更改后继续烧造,总之,瓷土窑变最终幻化了各自的命运和魅力,也造成了现在收藏界雌雄莫辨的局面。其实,对“洪宪瓷”的界定很是清晰:落有“居仁堂”或者“洪宪款”的瓷器与袁世凯都有关系,而且都或长或短地存在过一段时间,前者是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的日用瓷器,后者则与登基礼用有关。现在收藏市场上流传较广的仿乾隆珐琅彩细瓷效果而署“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或“居仁堂”款的器物,都不应一棒子打死,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还是看款识,因为“洪宪瓷”的不凡身价,有些好事之徒便将民国精品瓷器篡改款识以达目的,所以无论单纯从瓷胎还是画工等辨别都很难看懂,唯有仔细观察款识有没有改动磨砂的痕迹,可借助放大镜等工具细细勘验,就不难判断真假,其款识均为红彩篆书或楷书“居仁堂制”或“洪宪年制”、“洪宪御制”,还有一些蓝料款识是典型的民国小窑仿制,同样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如果款识没有问题,那就要继续考校,这点很见功力,但如果是对民国瓷很有眼力的藏家也不算太难,因为“洪宪瓷”虽名为洪宪朝官窑,但所聘画工多为清末官窑工匠,所以在很多方面受清末官窑的影响较大,器物表面纹饰主要以人物、花鸟为主,有婴戏图,麻姑献寿图,高士图以及古代文人喜爱的琴、棋、书、画图案。画面纹饰精美,生动活泼。最后是凭感觉,在实战中,我们收藏东西,主要也是出于一种感觉,感觉对了,就八九不离十,如果怎么摩挲勘验,都找不到与民国瓷契合的味道,那大概就“看新”了。

乾隆青花粉彩缠枝莲纹八宝纹梅瓶


青花瓷在乾隆时期,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它各朝所无法比拟的。乾隆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前朝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粉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至乾隆时则更倚靠唐英一己之力,工艺之精,未有出其右者。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乾隆彩瓷的主流。乾隆粉彩与雍正粉彩相比,已由淡雅清丽而变为浓艳豪华。

此器纹饰极尽繁缛之能事,粉彩”八宝”不仅与青花交相呼应,更显得器型秀雅端庄,其色泽深浅交替,渲染自然,所施粉彩恬雅夺目,黄彩鲜妍明快,绿彩娇嫩亮丽,青花淡恬幽雅,诸色萃汇,熠熠生辉。

主体纹饰为缠枝莲八宝纹,缠枝莲纹有名“万寿藤”,寓意吉祥喜庆,是以一种卷草演变而来,婀娜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纹饰以植物的枝干或藤蔓作为骨架,相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浪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如此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因其架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八宝纹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常与莲花组成图案,作折枝莲托八吉祥的图案。八种法器的排列顺序因年代不同各异,清代基本排列次序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及盘肠。清乾隆以后有见将次序打乱的现象。

八吉祥,又称“佛家八宝”,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八吉祥是佛教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分别是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物;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物;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物;白盖,佛说遍覆三千净一切药之物;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物;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物;金鱼,佛说坚固活泼鲜脱禳劫之物;盘长结,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物。

此器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圈足,瓶体修长,造型挺秀、俏丽。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缛精妙,布局巧妙且疏密有致。以青花粉彩相结合的方式更显清秀淡雅,超凡脱俗,足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民国洪宪官窑粉彩八宝碗》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民国洪宪官窑粉彩八宝碗》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鉴别洪宪年制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