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鉴别瓷器 > 导航 >

抗战瓷器赏析

抗战瓷器赏析

鉴别瓷器 瓷器鉴别

2020-11-30

鉴别瓷器。

有人认为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即九一八事变,日军武装入侵中国东北。并向关内进军由于东北义勇军的牵制日军主要精力指向关外,与国民党签订不平等条约为全面侵华赢得了时间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准备)。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一般将这场战争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般称其为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战争时间约为八年,故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一级文物——陪都防空瓷水壶

在抗战系列之中流砥柱馆中,有一方珍贵的瓷砚。瓷砚正面绘山水,山谷间小桥流水,青松凉亭。在这一派和平宁静的景色中,题写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慷慨激昂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是那个年代中华儿女的一致心声。从落款看,瓷砚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七周年烧制的。

1937年7月1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在庐山发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政府对于芦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且必以全力固守这个立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当时,每位与会将领获赠一把清代瓷壶。国民革命军第36师师长宋希濂将军(1907-1993年)的瓷壶,底款为“大清光绪年制”,壶身有“庐山受训纪念,二十六年七月”字样,落款处有刮除痕迹。宋希濂将军的外侄冷豫民先生在捐赠时介绍,刮掉的字为“蒋中正赠”。刮掉这四个字实属情非得已,否则此壶无法保存至今。如今,这把历经晚清、抗战、“文革”的瓷壶静静地在建川博物馆抗战系列之“正面战场馆”中讲述那段热血沸腾的历史。

铁血救国 抗战到底”盘

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中国军队精锐尽出,投入75个师和9个旅计75余万人,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约30余万人。是役以中国军队失败告终,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想,并从上海等地转移了大批工厂、机器及战略物资,尤为重要的是迫使日军调整战略部署,进攻轴线由自北向南转为自东向西,并削弱了日军攻势,并最终在中国地理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地带形成长期对峙,使日本陷于全面被动。川军也参加了这场血战。第21军146师师长刘雨亭率军一度从日军手中夺回泗安。为表彰此功,21军军需官郭叔皋特制一套瓷盘赠刘雨亭将军。盘中绘一条五爪火龙,象征抗日军人的军威,并亲笔题字“雨亭师长泗安胜倭纪念”。刘雨亭将军还有一组五件套瓷器,都有相同款识:“珠江瓷业誉满环球,余长一四六师经理,转战江浙皖赣者四年。辛巳秋奉调驻浮爱,制此以作纪念。止开题于长江军次,文侯敬绘。”

在正面战场馆的抗战空军展厅,有见证空军将士喋血长空的物证,也有反映那段历史的陶瓷杯、碗、罐等。这些寻常之物,从民间的视角记录着抗战中国空军的豪情和悲情。抗战时期,美军、日军装备的制式铝制、铁制水壶是中国军队所不敢奢望的。1941年6月,重庆“陪都空袭服务总队”发给防校高射班士兵曾维学的是一只有“防空水壶”字样的陶瓷水壶。而以破釜沉舟的“沉船”战法阻隔日本海军溯长江而上的中国海军也没有被人们忘记。

蒋介石、宋美龄像瓷盘

在那个“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年代,各式各样抒发中华民族抗争热情的瓷器数不胜数。虽然绝大多数在后来的风风雨雨中香消玉殒,但是人们还是能在建川博物馆抗战系列馆中不经意地遇见。“精忠报国”彩瓷墨盒,上书“精忠报国伯弗表叔清玩一九三八年侄刘崧生制赠于彭县国防建设区”。1938年是川军出川抗日的年代,刘崧生以这样一件墨盒送给或许是身为军人的表叔,希望他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民国二十七年四月”在景德镇烧制的整套题写“铁血救国,抗战到底”的瓷器,湛,彰显出其主人直面抗战的豪情。题写“忠勇为爱国之本、孝顺为齐家之本、仁爱为接物之本、信义为立业之本……”、“新生活整齐清洁 简单朴素”的瓷壶、瓷杯,表现出当年直面强敌时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抗战必胜”的双手柄瓷壶和“渴饮倭奴血”的酒杯,更是道出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而一件美国上世纪40年代初生产的瓷盘部分地注解了那个特殊年代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瓷盘绘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画像。蒋介石一身戎装,宋美龄身着旗袍,背后是蒋介石老家浙江奉化溪口、宋美龄母校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的风光。瓷盘背面题有英文,其中说到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不断抗争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盟国非常有幸能够联合到这样一个坚定的盟友。

如今,距离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已隔66个春秋了,而一件件主题鲜明的抗战瓷器,凝固了那个年代的不同瞬间,穿越时空,默默警示后人:珍爱和平,捍卫和平。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的“抗战瓷” 全民抗战的时代记忆


瓷器本是生活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又紧紧贴近时代,表达制作者的情趣和志向。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故事题材都是如此,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表达,尤其在近现代瓷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像“洪宪瓷”、“文革瓷”都是如此。另外,还有民国时期的“抗战瓷”。

抗战瓷,是抗战期间的瓷呢,还是以抗战为题材的瓷呢?广义的抗战瓷应该两者都涵盖,而狭义的抗战瓷,则是指民国期间出产的以抗战为题材的瓷器。抗战瓷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抗战口号,比如“抗战到底”、“抗战必胜”、“誓雪国耻”、“国家至上”和“民族至上”等,至今读来,仍旧让人热血沸腾。

抗战瓷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独特标志之一,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抗战热情,也反映了全民皆兵、保家卫国的战斗情怀。抗战瓷是制瓷界对抗日的“振臂一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进行抗战。所以,抗战瓷是时代的记忆,是全民抗战的有力见证。

笔者曾收藏有一套抗战瓷,茶壶四只,香炉一只,碗一只,虽然没有抗战口号,但图案为当时的常见题材“打飞机”。当时,我国的空军力量十分薄弱,经常眼睁睁看着日本的飞机在头顶肆虐,忍受着他们的空中袭击。后来,偶然出现了用步枪把低空飞行的日本军机打落的案例,各种“打飞机”的故事便层出不穷,而针对“步枪打飞机”的研究也接连出现。所以,“打飞机”的故事在当时是比较常见的,而在瓷上做以描绘刻画,也顺理成章,它反映了时人的美好愿望,看着一架架日本军机从茶杯上跌落,老百姓打心眼里痛快,也算是出了口恶气。

时至今日,抗战瓷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见证着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顽强斗志。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抗战瓷不仅具有收藏价值,更重要的,是爱国教育意义,它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时刻不忘保家卫国的情怀以及与侵略作斗争的精神。

明代洪武瓷器赏析


明代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明代瓷器以其突出的贡献,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特别是景德镇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都有了很大提高,烧制瓷器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当时,除了正式设“御器厂”、“厂官窑”烧制的御用器外,民窑瓷器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官民竞市”的欣欣向荣的局面,在繁花似锦的众多器物中,明代初期洪武时期的青花瓷器、釉里红瓷器以及红釉瓷器如昙花一现,尤为短暂,稀少、珍贵。

正因为洪武瓷器传世极少,加之目前尚未发现带洪武官窑款的器物,所以给区分洪武瓷器与元代瓷器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明洪武瓷器的面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964考古工作者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发掘出一批明洪武时期的瓷器,在出土的瓷片中,官窑、民窑都有。这些器物无论是形制还是纹饰,都可以看到元瓷的影响,同时又蕴藏着不同于元代瓷器的新的变化。1984年夏季在北京第四中学基建工地上,又发现数千片青花和釉里红残片。这些残片的风格既区别于元青花,又早于明永乐的标本,根据土质,地层叠压关系及伴随物,确认是明代洪武时期的产品。另外景德镇御窑厂出土了一批明代洪武器的残片,它们虽然都不完整,但可作为典型器来对照完整的传世品,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瓷器史的空白,而且是研究明初景德镇窑瓷器分期,断代的很好资料。

明代洪武青花缠枝花卉菱口盏托(图1),口径19.4厘米,此盏托浅弧壁和宽板沿被模压成相等的八菱形,足里向外斜削一刀有轻微的旋削痕迹,底足无釉,细沙底刷一层赫红色浆料,胎质精细,薄厚适度,青花色泽淡雅,清丽,少有晕散,器物釉质肥厚,白中闪青,可见细小釉泡攒聚密集,给人以温润柔和之感,盏托的图案装饰分四层,板沿以卷草纹作边饰,盏壁绘八组仰莲纹,六组缠枝菊花纹,盏托中央绘有折枝牡丹纹。仰莲纹的花叶呈螺丝状,缠枝菊花的花瓣分两层,外层每瓣留白边,花蕊呈斜网格状,每组花卉均匀排列,整个盘的修饰,构图简洁,格调高雅,层次清晰,线条活泼流畅,给人以恬静舒适,超凡脱俗,赏心悦目的感觉。

从这件洪武青花缠枝花卉菱口盏托的造型上看,胎骨不及元瓷浑厚,但与永宣瓷器相比稍感厚重。质地亦比元瓷致密,显露出它正力图摆脱元瓷厚重粗笨的作风,孕育着以秀美飘逸而著称于世的明永乐瓷器造型的雏形。

盘的足径与元代相比,大而矮,表现出从元瓷小而高的圈足形式向明瓷大而矮的圈足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器物的放置更加平稳,底足的旋削形式,基本上与元风格相同,可见较明显的旋纹,但比元瓷细密,这种器足的处理方法,为以后永、宣瓷器所继承,盘的底足部刷有一层赫红色的浆料,这是洪武瓷的一个重要特征,不见于其他时期的瓷器,它与元瓷和明瓷无釉砂底上自然形成的“火石红”明显不同。青花瓷器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具民族特色,所谓“青花”一般是指应用“氧化鈷”这种原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上透明釉入窑在高温1200度以上经平稳的窑室一次烧成的瓷器。青花原料分进口原料与国产原料两大类,国产青料发色灰暗,进口原料色泽鲜艳,从中东伊斯兰地区进口“苏泥勃青”因含铁高、含锰低,在适当的火温下烧出的青花色泽像蓝宝石一样。由于含铁高往往会在青花颜色中出现黑色斑点,呈星点状向外晕散,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迎光侧视或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之状,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由于青花在釉层之下,显得深沉含蓄,给人以凝重之感。青花瓷萌生于唐、宋,成熟于元代,盛行于明、清。各朝代青花瓷器因青花用料不同,故呈色也不一样,这也为断定青花瓷器的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盘的青花色泽浅淡,在青花纹饰中有明显的深色斑点无规则的散布其中,这种小黑斑与元青花和明永乐、宣德青花的黑斑终有不同。缠枝扁菊花是洪武瓷中常见的纹饰,以扁菊作为主题纹饰在元瓷中很少见,洪武的扁菊纹呈椭圆形,花蕊作斜网格纹,花蕊外以双线描花廓花瓣两层,里层不填色,外层每个花瓣的顶端和一侧留有白边,用以表现花瓣之间的间隔,使花叶每一层花廓表现得很清楚,这种扁菊花形式脱胎于元代青花瓷上的菊花纹,但元瓷上没有二重花瓣,或无网格花蕊,或花形呈圆形,个别元代青花盘上的菊花于洪武扁菊类似,但花瓣间的留白要比洪武窄,花蕊外只以单线描轮廓,而且花叶较宽大较规则,终不能完全一样,洪武瓷上的扁菊花纹到永、宣时就十分罕见了,所以说这种纹饰是洪武时常用的典型纹饰,这又为区分元代与明初瓷器提供了重要依据。盏托外壁的变形莲瓣与元代比较,洪武瓷器上的变形仰覆莲瓣边缘只勾线而不填色,莲瓣相互借用边线,元代莲瓣各自独立,莲瓣内常常精心描绘各种花卉如意云头或杂宝等,而洪武却多见单线勾描的涡卷纹,宝相花等,永宣期间的莲瓣纹或作双层重叠,在外层每两个莲瓣之间露出里层莲瓣尖,或在莲瓣内填色,完全改变了元代和明初洪武时期的形式。

明洪武青花缠枝莲纹大罐(图2),高48.3厘米,这件洪武缠枝莲纹大罐直口、圆唇、短颈、溜肩、鼓腹,至足部为微撇,通体为青花装饰,颈部绘一周卷草纹,肩部绘变形覆莲瓣纹,瓣尖为卷草状纹饰,其上饰各式杂宝纹,腹部的主题是繁密缠枝莲纹,莲叶大都成螺丝状,下腹部是一周仰开的变形莲瓣纹,与肩部的莲瓣纹相映衬。足外部是缠枝花卉纹。此罐从上至下的纹饰有五层之多,但绘画线条流畅,笔力遒劲,构图繁而不乱自然生动,所绘花卉均留白边,这种留白与元代的留白不同,元代花卉的留边不甚清晰,明洪武花卉留白,非常醒目。青花发色明快,釉面青亮,青花的色泽不如典型元青花那样浓翠,大多数偏淡灰色。估计这时期进口青花色料一度中断,所以改用国产料,胎质白中泛灰,造型上继承了元代枢府瓷古朴墩厚的风格,造型浑厚,气势磅礴,整体风貌承袭了元代遗风,又具有明初装饰风格的雏形,体现出洪武瓷器着意于摆脱元代厚重的风格,向秀美飘逸的永乐瓷器过渡的趋势。

青花缠枝花卉菱口盏托,青花缠枝莲纹大罐,从器物造型,烧造工艺青花用料,纹饰等分析,具有明初洪武时期瓷器各种特点和风格,应属明洪武时期江西景德镇窑的产品,在洪武瓷器的传世品中,青花瓷器少于釉里红瓷器,且精品很少见,此件青花缠枝花卉菱口盏托,和青花缠枝莲纹大罐无论从装潢工艺还是制作工艺都非常精湛,称得上是明代洪武时期青花瓷器的代表作,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洪武釉里红松竹梅纹罐(图3),高54厘米、口径27厘米、腹径45厘米、底径24厘米。江西景德镇窑烧制。胎体厚重,撇口、短颈,鼓腹造型雄健,胎质不很紧密,叩击声音不很清脆,底足为平削,釉面呈清白色,釉质肥厚,釉下用铜红料绘画纹饰,釉里红发色为深红色,有的部分较灰暗,口沿至肩部,分别绘如意垂云纹,变体莲瓣,缠枝菊纹,腹部主题纹饰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并配有蕉叶和坡石,腹下部有两组莲花瓣。纹饰虽然承袭了元代绘画风格,层次繁多,但主次分明,线条比元代更加精细,画意瞻远雅洁。

明洪武釉里红菊花纹棱口大盘(图4), 此盘直径为45.2厘米,宽折沿为16个菱形花口,浅弧形壁,平底,圈足。内壁绘16朵宝相花,盘底主题纹饰是折枝菊花纹,菊花是“四君子”之一,具有傲霜、斗寒、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此盘纹饰均为釉下铜红彩绘,釉色鲜红,呈色稳定,图案主题突出,繁而不乱,造型别致,胎质细腻,烧制手法已趋完善,其装饰手法既有元代遗风,又具有明初装饰的雏形,国内传世品较少。

明代洪武釉里红瓷器,源于元代釉里红瓷器,釉里红的制作工艺和青花瓷器一样,所不同的在于用料,前者是以氧化铜着色,后者则以氧化钴着色,它们都是在瓷胎上描绘花纹,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红色是一种暖色,给人以喜庆的感觉,我国人民常以红色代表吉祥,瓷器色调凝重华丽,正符合传统审美的心理,因此,问世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利用氧化钴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产生的红色作为瓷器的装饰。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目前尚未发现宋代任何窑厂烧造过釉里红瓷器。由于釉里红烧造技术较难掌握。尤其是铜元素对炉窑的温度和气氛要求非常严格,烧制温度低了颜色发黑,温度高了颜色又会晕散,甚至完全挥发成不了红色。元代釉里红大多是釉里红拔白或釉里红涂绘,到了明代景德镇窑工对铜红料的使用及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基本成熟起来,釉里红的线绘装饰多了起来,这是区分元代釉里红和明洪釉里红重要一点。除此之外,明代洪武釉里红的颜色的多数较暗淡或偏灰,器物釉面具有明代青花瓷器的物征,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清白,胎体淘炼不够精细,胎质呈浅灰白色,玉壶春瓶,执壶及口径20厘米左右的大碗底部施釉,但气底釉面的光泽度与器身釉面玻璃化成度不一致,为浆白釉,釉薄处微泛黄色或青色,器身往往有开片,尤其是一些器物大概因烧制温度偏低有类似浆胎的现象,带足的器物改变了元代斜削的特点,底足多为平削,器底微微下塌,洪武釉里红瓷器的纹饰,无论是纹饰布局,还是纹饰题材都具有元代遗风,在布局上仍以多层次的绘画为主,如釉里红松竹梅纹罐通体达八层纹饰,但线条比元代更加精细。常见的纹饰以缠枝花卉和折枝花卉为主,还有荷花、灵芝、松竹梅纹等。主题纹饰之外,辅助纹饰还有莲瓣纹、蕉叶纹、云头纹、海水纹、回纹或缠枝灵枝等多种纹样做边饰。明代洪武釉里红在世间流传很少,出土也不多见,但从鉴定欣赏的角度来说,辨别其年代也不是很难,从整体看上去,它与元代和明永乐宣德器物的造型,装饰手法,绘画风格等,都有一定的区别。

明代洪武瓷器中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釉瓷器,红色是明王朝的吉祥之色,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崇,因此红釉瓷器的生产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识,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布了“以红色为贵”的旨意并且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作为装饰,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钧窑,红釉是以色剂在1200度以上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的颜色釉瓷器,由于红釉对炉窑的气氛要求甚高,成品色泽鲜艳极少所以历来是瓷中珍品。

洪武红釉模印龙纹盘(图5),直径19.5厘米、撇口、坦底、弧壁、圈足,盘内摸印首尾相连的龙纹,红釉发色较暗,上有缩釉痕迹,器壁上的龙纹可以看出洪武官窑瓷器的风格,瓷盘制作不甚成功,但因目前明代洪武红釉瓷器及其少见,故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中也可以看到洪武釉里红瓷器的时代特点。

虽然明洪武年间历史较短,然而历史却不会中断,在众多文化界前辈及文物收藏爱好者对元代、明代瓷器不断深入研究中,将会帮助我们更加精确地辨别,明代洪武瓷器的风格面貌,以便更好的把文物链接历史的发展顺序完整准确的贯穿起来,更好的保护利用祖国的文化遗产。

乾隆青釉瓷器赏析


乾隆时期,全国有很多知名窑系,尤其是官窑烧制的瓷器不仅精美,且新颖别致,异彩纷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乾隆青釉瓷器,看看这些精美的瓷器都有什么特点。

说到乾隆时期的瓷器,相信很多藏家都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这个时期的瓷器不仅精美,且市场收藏价值极高。如今在拍卖会上更是拍出亿元天价,让很多收藏者兴奋不已。在乾隆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就是唐英,是横跨雍正乾隆两朝时期的督陶官,因为有了他的管理,景德镇官窑瓷器才有了长足发展,才为后世留下诸多艺术巅峰作品。而他的去世,也预示着清代瓷器走向没落的开始。

青釉瓷器是中国的瓷器种类之一,所谓的青釉,并不是单纯的青色,而是具有黄色、绿色、青色几种颜色,但多少会有一些青绿色。我国的青釉瓷器中多以铁为着色元素,对釉色的呈现有很大的影响。

纵观历史,每个朝代基本都有青釉瓷器的存在,而真正达到巅峰的就是乾隆青釉瓷器。这个时期是青釉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非常重要的瓷器。而且在宋代五代名窑中,除了定窑之外,其他都是青釉瓷器,由此可见,历代对青釉瓷器的赞赏和重视。

明清时期的青釉瓷器不仅有传统青釉瓷器的特点,还有独特的创新。比如在康熙时期,仿青釉瓷器奠定了清代青釉瓷器的地位,到了雍正、乾隆时期,青釉瓷器的制作工艺以及技术等都大大发展,不仅色泽精细,同时造型丰富,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青釉作为单色釉,为中国雅文化的代表之一,它虽然没有彩瓷的华丽与复杂,但却有着独特的素雅之美,简单的造型,独特的工艺,更是让青釉瓷器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备受关注。如今,乾隆青釉瓷器在拍卖会上屡次拍出天价记录,这不仅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收藏价值。

如何才能收藏到乾隆青釉瓷器呢?因为乾隆青釉瓷器属于比较珍贵的瓷器,因此想要收藏基本只能到大型拍卖会了。不过,除了拍卖会之外,还有一个方法能扩大藏家的信息渠道,比如古玩交易平台。这是艺术品公司为了方便藏家收藏和转手藏品提供的网络平台,不仅能提供各种信息,同时还能提供一些专业鉴赏知识,让藏家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有意向的朋友可以访问一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乾隆青釉瓷器精品鉴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清乾隆青釉描金双耳瓜棱小瓶,尺寸:高13.8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RMB 5,376,000 ,成交时间:2010.06.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5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一朝御窑厂集良工巧匠之能事,仿古采今,精心研烧,多有创新,遂致所出之御瓷器型奇巧,花饰佚丽,雍容华贵,独步古今。本品装饰华美独特,前所未见,正是诠释乾隆官窑无限魅力之佳例。

其造型隽秀可爱,小巧怡人,通体施以冬青釉,匀净雅洁,自上而下以金彩随形绘就七层纹样,所饰之金彩夔龙双耳,熠熠生辉。颈部与腹部装饰的主题图案为长条形亚字纹,依随棱线起伏展开,规整而疏朗。整体纹饰洋溢着浓厚的西洋气息,尤其口沿垂饰的小风铃和腹部上下两周的六点梅花均是典型的西洋纹饰,与唐英《陶成纪事碑》中提到的新创“仿东洋抹金器皿”有关。

色地描金是明清官窑瓷器经典的装饰技法,多见于各式低温色釉和高温霁蓝釉之上,若如本品于高温冬青釉上描金则是乾隆朝御瓷之首创,翻查当今公私典藏,运用此装饰技法者不过数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乾隆款粉青地描金莲蓬式花插”和张宗宪旧藏“清乾隆 豆青地描金莲纹龙耳方尊”。除了单独运用之外,尚见与其它彩釉共同装饰,可参见北京首都博物馆典藏“清乾隆 粉青釉描金镂空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纵观以上三例,各有千秋,若谓精小可爱,当以本品为最,可谓掌中之物,任君赏玩,甚适于心。本品是乾隆官窑彩瓷的新颖之作,冬青配以金彩,极见俊逸雅致之气,无红地描金之俗艳,少霁蓝描金之炫烁,淡恬含蓄,更为高贵。

2:清乾隆青釉仿官象耳海棠式尊,尺寸:高37厘米,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3,024,000 ,成交时间:2009.11.2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一朝御瓷之烧造承雍正时期之遗绪,守成之下亦有不少创新之作,当中颜色釉一项,虽品类不出雍正时期已有之范畴,然在督陶官唐英殚精竭虑之下,造型与纹饰方面颇有新意,出色者更在雍正朝之上。本品正是雍乾之际御瓷前后沿袭而又具创见的新秀佳器。

其敦实端庄,拟取四瓣海棠花为形,别致而新颖,贴饰二象首为耳,象首甚为写实,大耳长鼻,鼻管微拱,留空隙于胎面,令造型大拙之下俏见玲珑之姿。四道起伏的凹线贯通上下,化雄壮之气于柔美之中。所施仿官釉苍雅古润,色泽淡青,纹理疏密各见,诚如乾隆皇帝的赞誉“淡青细圾满身盘”。足墙平切宽厚,上敷酱褐之色,内书六字篆款,规整硬朗,笔道遒劲,章法精到。

3:清乾隆青釉凸雕粉彩福禄纹葫芦瓶,尺寸:高32.7厘米,估价:HKD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802,400 ,成交时间:2015.10.06,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5秋季拍卖会。

瓶呈宝葫芦形,小口、短颈,上腹较小,下腹较大,束腰、圈足。瓶外施淡青白釉,釉面呈现天青色,纯净无暇,丰腴润泽,如一汪清泉,令观者神往。外壁以凸印粉彩云蝠及粉彩葫芦纹装饰,为器型增加几分变化,不单单以釉色取胜。“红蝠”与“洪福”谐音,寓意“洪福齐天”。葫芦形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传统造型,葫芦实有“福、禄”的谐音之称,喻意福禄万代,葫芦的多籽与缠绕的藤蔓被人类赋予多子多孙和延绵不断繁衍的含义。葫芦也是道教的圣物,既是通往仙境的法物,也是存放金丹的容器。此瓶造型饱满端庄秀美,比例合宜,婀娜流畅,无论是纹样还是造型均反映了乾隆时期对“福文化”的理解和追求。此件青釉凸雕粉彩福禄纹葫芦瓶,工艺精绝,纹样和器形意味深长且寓意吉祥,堪称乾隆一朝官窑中的精品。

4:清乾隆青釉青花釉里红诗文抱月瓶,尺寸:高26.5厘米,估价:RMB 650,000 ~ 950,000,成交价: RMB 747,500 ,成交时间:2014.03.2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三十七期拍卖会。

耳小修本品蒜头口,束颈,颈肩部装饰绶带如意耳,扁圆腹,底座方足。通体施粉青釉,色青莹淡雅温润,如脂似玉,足际刷酱釉。瓶腹两面青花草书诗文,其一出自唐孙逖《宿云门寺阁》“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另一首为明代雪浪法师《祗树庵》“竹映窗前水漱门,数声幽鸟报朝昏。行来恐踏苔痕破,目送山云过远村。”前后钤以釉里红闲章为饰,“片”、“月”、“半窗”,首尾呼应,两诗均以悠远幽深超脱之意境描绘寺庙情景,风格相似,亦若唱和,更与素雅清淡之釉色相谐相衬,相得益彰。

抱月瓶腹若满月,造型优美,此种蒜头口式样流行于康熙至乾隆朝,尤以乾隆朝为盛。此瓶做工精致,尺寸在抱月瓶中属稍小者,以诗文印章入饰的装饰技法为唐窑特征,且釉水风格、圈足处理等均为唐英督造之器。

唐英对于雍正、乾隆时期制瓷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历史作用,他从雍正六年开始,至乾隆二十一年去世前,除督粤关外,一直督理景德镇窑务,把雍正时已有的造型、纹饰弘扬于乾隆时期,并大力摹古和革新品种,可谓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制瓷艺术。

5:清乾隆青釉凸花螭龙纹盘口瓶,尺寸:高35厘米,估价:RMB 25,000 ~ 35,000,成交价: RMB 667,000 ,成交时间:2019.03.2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6:清乾隆青釉兽足双耳炉,尺寸:宽31.5厘米,估价:RMB 8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552,000 ,成交时间:2014.01.11,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大众鉴藏拍卖会第三期。

7:清乾隆青釉印花大捧盒,尺寸:高18厘米;口径26厘米,估价:RMB 38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483,000 ,成交时间:2015.12.27,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捧盒体型硕大,上下相合,矮圈足,胎土淘洗精炼,胎质细洁,胎体端重,修胎严谨规整,尺寸适宜,线条简洁优美,造型隽雅俊逸。器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全器外壁满施青釉,釉面匀净光泽,釉汁肥腴,釉质细腻,与玉质之莹润如脂殊无二致,光华内蕴,臻于纯美,展现了极为高超的制作技巧。外壁盖面、盒身均模印缠枝花卉,纹饰清晰自然,布局繁而不乱,釉色随图案而深浅有致,富于动感,赏心悦目。此器为乾隆粉青釉器中的典范,釉面肥腴,光洁平净,如脂似玉,青釉的纯粹至美一览无遗,端凝典雅,实为收藏之精品。

8:清乾隆青釉月牙罐,尺寸:高21厘米,估价:RMB 28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322,000 ,成交时间:2018.06.21,拍卖公司: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此罐口微敛,短颈、丰肩、圆腹,上腹部两侧饰一对月牙形耳,整器内外均罩粉青釉,釉质匀润,罐底内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罐通体施豆青釉,釉层凝厚平整,釉色均匀深沉。青釉是清代官窑的传统品种,依其釉色不同,可分为三类:其中豆青釉色最深,冬青次之,粉青最浅。月牙罐之名取自其腹部两侧模印之月牙形耳,又因其配有上凸形圆盖,象征“日”,故而又名“日月罐”。《饮流斋说瓷》有载:“日月罐,有一种圆罐高可及尺,肩之左右各有凸雕半圈形名曰日月罐,康熙积红者颇为足珍,若冬青暗花者底怀有朝代欸也。”康熙至道光年间官窑均有烧造,应为清宫中所用茶叶罐。此罐即符合青釉带款的描述。两岸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文物商店及瑞典著名收藏枚茵堂皆有同类品种收藏,可供比较。

瓷器图文赏析杂议


明清瓷器,讲究的是“工”,这“工”体现在刻、雕、绘、写,常让藏者长见识,其文化含量极为丰富。连常见的青花缠枝莲图,也寓意为“清廉”,其他图案文字更需玩味一番方解其意。

我曾购得一件文房用品,初以为是德化白瓷印盒,上手打开一看方才明白是一只砚台。盒盖刻有一幅花鸟图,莲枝、莲叶、莲花、莲蓬,间有鹭鸟一只,舒翅引颈,一派生机,旁题四字“一路连科”,通过鹭鸟和莲棵、暗喻科举制度下文人学有所成,科举中试。联想到收藏的一对光绪青花小碗,精工满花,也是鹭鸟莲花图,碗底心题有四字“一路连升”,自然是官场恭维之语。此类图文明清以来极为流行,清代尤甚。如鸡冠花旁,再画一只大公鸡,暗喻为“官上加官”。画一猴子,上有蜜蜂翻飞,暗喻为“封侯图”,如把猴子画在马上,寓意为“马上封侯”,升官在即。解读这类画面,可以了解明清官场污浊之气。这类画面可用一个字形容“俗”。

第二类图案即为文人画,或反映文人的崇尚与追求,如高山流水,伯牙携琴访友图;暗示知音难觅的清高和孤傲;如羲之爱鹅图,以衬托文人对王羲之一代书圣的仰慕之情;如渊明赏菊图、高士垂钓图,这类图案均以文人雅士为对象,直抒当时文人胸臆,画面清雅,画工精细,寓意耐看,至今为藏家追捧,这类画面可用一个字形容“雅”。

第三类图案反映民俗的、富有生活气息;常常是几笔勾画,却生动异常:如童子蹴鞠图,几个童子争抢着当时的足球忘情玩耍;如童子风筝图,长长一线牵着空中的风筝;童子对弈图,神态专注地在棋盘上落子。麻姑献寿图,达摩面壁图,魁星点斗图,渔樵耕读图,牧童归来图等等,这类图案画工简洁,粗中带细,神态鲜活,一般刚进入收藏领地的人尤为喜欢,这类画面可用一个字形容“趣”。

第四类为文字,一种是经典文字:如蝇头小楷书写苏东坡的“赤壁赋”、“朱子家训”,等,虽篇幅较长,却字字工整,或写于瓶,或写于盆,或写于笔筒上。另一种为民间吉祥语:有一个字的,如“寿”、“福”,另一种为四个字的,如“福寿康宁”,“百子千孙”,“志在书中”等等,这类文字再配之以画的,往往更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许多人专门收藏这类写有文字的瓷器,这类瓷器可用一个字形容“文”。

瓷器除了本身具有的年代、瓷质、器形、釉彩为人追求外,图文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仅透露出瓷器本身的身份,更传递出当时社会的很多信息。而由此增强的可赏性更是不言而喻的。有的藏家专收碎瓷片,而碎瓷片上的各种图案、文字,年款所含有的知识性足以构成一部赏瓷说瓷的大书,拥有是一方面,读懂是另一方面,两方面的组合,才是收藏乐趣的真正所在。

明洪武精品瓷器赏析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带真正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因此在明代早期瓷器的研究中,洪武瓷器的真实面貌如何,仍是一桩正在探索的悬案。由于这一时期完整的器物很少,过去曾经有人断言:“洪武无瓷器。”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元末和洪武瓷器的分期问题,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明太祖朱元璋

过去人们常常笼统地认为元代瓷器粗大、厚重、笨拙,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好像失之偏颇。随着考古研究发掘工作进行,陆续发现了许多细致精巧的器物,尤其是一些青花釉里红品种更使人耳目一新。这也告诉我们,精致细腻的器物和粗糙低劣的器物往往在同一时代杂然并存,以偏概全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明洪武青花花卉纹执壶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学习下洪武时期瓷器的一些特点。

1、造型特征

洪武瓷的造型,多少具有元枢府窑古朴浑厚的遗风,尤以民窑为甚。民窑撇口盘、碗类,中腰以下胎体渐厚重,有的和元瓷一样,或折腰,或器心留有叠烧的垫饼痕迹。官窑器则锐意创新,迅速摆脱元瓷厚重粗苯的风格,孕育着以造型秀美飘逸著称于世的永乐瓷雏形,从而展现了明瓷的新风貌。

2、胎体特征

胎土因淘炼粗细之差,胎质表现不一。以官窑器物而论,瓷化程度较高,因而坚致细白,稍有厚重感。民窑器物则因火力不足,有类似浆胎的现象,胎体断面呈土黄色,但大多数仍为略含杂质的浅灰白色。

明洪武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

3、釉面特征

釉面呈青白色,为元、明两代瓷的共同点,只是青白程度各朝略有差异。如果能把深浅不同的青白度标样总结出来,利用色标来断代,就无异于化学反应中测定PH值时所用的试纸和比色标板,及科学又简便。

常见的洪武民窑瓷器,有的胎体淘炼不精,胎质呈白或灰白色,经厚润的青白釉汁映现,釉面显示出较明代其他各朝更加深的青灰色或灰白色;而官窑瓷器釉面虽也为青白色,却较民窑瓷器白润肥厚,有的釉面伴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纹,玻璃化程度高,色泽清雅,柔和悦目。一般底足刷有白釉浆,薄处泛黄,厚处呈乳白或青色,光泽感不强。有器足与器身釉面色调不一的怪异现象,究其原因,或者是器足受火向背不同,熔融时产生异变,或者是底足涂了不同的釉料所致。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4、图案纹饰特征

明代早期纹饰,大多简练流畅,豪放生动。洪武时,官窑与民窑发展进程不一。官窑器的纹饰精细秀丽,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风格。而民窑的器物则别有洞天,特别是描绘自然的写实纹饰,更能体现制瓷工匠丰富的创造力,反应劳动人民浓郁的生活气息。

洪武官窑龙纹兼具元明两代龙纹特点,但其形象不如元龙凶猛;爪为无抓;流云的云脚粗短(元代较长)。洪武时所绘菊花呈扁椭圆形,折枝或缠枝莲叶纹大都呈螺丝状,而常见的元代缠枝莲叶纹则为葫芦形;同时元代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至洪武时则明显缩小,昔日的硕叶纹饰不复再现,由此可以看出元明两代纹饰上的继承和演变关系。

民窑器心,多草书“福”、“寿”字,也有绘蕉叶、缠枝莲、松、竹、梅、兰、水藻以及人物、动物等的。主题纹饰常用云龙、梅、兰、树、花鸟、缠枝花等,而边饰则多为二方连续简单几何纹。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5、底足特征

洪武瓷器底足中心乳钉状突起,是元代器足的遗风。这种器足处理,在当时处于主流地位,成为明显的时代标志。同时也兴起各种形制的圈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圆涡形厚底足、高足、里壁斜削外倾斜式圈足等。另外,民窑青花碗一类,则底面无釉,圈足深高,有的挖足过肩,残留有削痕及同心圆跳刀痕。元明两代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状或大片的火石红斑。其形成原因有两种:一为胎土本身含有铁质,经窑火烧结转为氧化铁而呈现红色;另一为工匠着意涂刷而成。这种自然与人为而成的火石红斑,自元代始多见,经明代延续到清代中叶,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通常是火石红斑越浓重,表明器物制作年代越早;但景德镇制瓷业几经钻研,近年已经初步掌握了使砂底露胎处呈现火石红斑的技术。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洪武正处于元、明交替之际,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瓷器,截止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传世品与地下发掘物可供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中元末明初遗物的不断被发现,这一历史悬案必将得到进一步澄清。

打“抗战胜利义卖”幌子无证占道卖景德镇瓷器


在“为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进行义卖”的幌子下,两名江西人将几十名景德镇的老乡带到天津搞起了瓷器销售。而已经销售多日的经营者居然根本不知道这是“义卖”。

昨天11:00左右,在位于天津站后广场附近的河东区危改广场,数百平方米的广场上已经被堆满各种瓷器的货架占据。许多操着外地口音的经营者正在向市民推销着瓷器。悬挂在危改纪念碑前铁护栏上的红色布标上,可以看到“支持天津市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系列活动义卖专场”的字样。

走到货架前,几名外地经营者热情地凑上来,询问记者需要购买什么瓷器。当记者问这里是不是在进行义卖时,经营者满脸诧异地摇摇头。

记者询问了几名准备购买瓷器的市民,他们表示,如果购买到自己所需瓷器的同时,还能为“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做一点贡献,何乐不为呢。

十多名经营者说,他们都是江西景德镇人,专门从事瓷器经营。前一段时期,他们从同乡刘某和吴某处得知,天津要办一个瓷器展销会,就报名参加了。他们交纳了每个摊位1800元的租金后,将大批瓷器运到天津。刘某和吴某告诉大家,展销会所得都归个人所有,大家根本不知道“义卖”的事。直到他们看到打出了“义卖专场”的条幅,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前几天,刘某和吴某还时常到广场来看看,自从日前一场大风将一名摊主10多万元的瓷器吹倒损坏,两人就很少露面了。

按照这些经营者提供的电话号码,记者几次试图和带大家来津的两名江西人联系,但接听者每次都匆匆将电话挂断,拒绝透露情况。

无照经营违规占路打义卖幌子搞欺骗

工商部门表示,这些经营者以赢利为目的进行经营活动,就应该有固定场所,同时申请工商营业执照。在没有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前提下,其进行的经营活动本身就是违法的。即使他们从事的是真正的“义卖”活动,相关负责人也须携带单位出具的义卖证明,到当地工商部门进行申请。只有经过工商部门的审批,其“义卖”行为才是合法的。

天津市市容委秩序处孙处长表示,根据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占路进行经营活动,必须经过该处的严格审批。大型公益性活动也须经过市容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批,同时,活动悬挂的布标内容也须经过审核。这些江西人在路边广场销售瓷器,根本没有经过该处的审批,属于违规占路经营。他们将在进一步调查后,安排执法人员对该处进行清理。

社会学家指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是一件十分严肃的政治事件。如果有人以这种纪念活动为幌子进行经营活动,会伤害大家的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就是在进行欺骗。

明代官窑瓷器的特征赏析


明代时期的官窑是很多藏家争相追求收藏的对象,它不仅艺术价值高,且收藏和投资价值也很大,因此深受喜爱。那么,明代官窑瓷器有什么特点呢?一起来看看吧。

明代官窑瓷器的发展

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专门用来烧制宫廷使用的瓷器,也被称之为官窑瓷器,从这时开始,历朝都延续这种制度,并将景德镇作为重点发展的官窑窑厂。也正是因为政府的重视,让景德镇在之后的发展中如虎添翼,成为中国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瓷器厂。

景德镇瓷器在元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到了明代更是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因此经过洪武时期的过度,到后来的永乐、宣德、成化等朝代,明代瓷器也发展到了鼎盛,成为众藏家讨论的焦点。明代官窑瓷器有着独特的特征,再加上数量少,制作精美,因此市场价格非常高,受到广大藏家的追捧。

明代官窑瓷器的特点

据专业藏家介绍,在洪武时期,明代官窑瓷器的品种、造型以及纹饰等各个方面都延续了元代的风格特点,以青花、釉里红为代表,这时候的瓷器造型浑厚,纹饰繁琐,风格古朴。不过,此时因为社会并未完全稳定下来,景德镇的工匠人才不济,导致一些工艺没有完全传承下来。所以,此时的明代官窑瓷器色泽暗淡,基本上很少有优质瓷器出现,时代感很强。

到了永乐、宣德年间,明代官窑瓷器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期。无论是青花还是祭蓝、甜白、鲜红等,都被后世称赞,其中青花更是被誉为明代官窑瓷器之冠。此时,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扩大了对外贸易,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其中郑和带回来的钴土矿更是成为瓷器中非常重要的存在,给后世留下很多精品存在。

正统、景泰以及天顺时期,明朝处于天灾人祸不断,风雨飘摇的时期。这时候的景德镇受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出现很多问题,但并未停止烧制瓷器。不过,这时候的瓷器并未署这三个朝代的年号,所以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与这三个朝代有关的年号款瓷器。时间长了,众人对这一段时间的瓷器也产生了模糊、空白记忆。

到了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造型还是设色,亦或者是釉面、胎质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此时最有名的瓷器品种就是斗彩,其中以鸡缸杯、高士杯以及三秋杯等为主,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品。弘治时期则在继承前代艺术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浇黄釉瓷器,堪称明代浇黄釉瓷器的典范。

明代官窑精品鉴赏及价格参考:

1:明十五世纪青花里鱼藻外缠枝花卉八宝纹花棱盌,尺寸:25.2厘米,估价:HKD 1,8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2,136,000 ,成交时间:2006.04.10,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2:明成化青花百合花孔明盌,尺寸:16.3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2,080,000 ,成交时间:2014.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

3:明15世纪青花狮戏球纹蒜头瓶,尺寸:高17.8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810,000 ,成交时间:2013.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二)。

瓶蒜头口,长颈,垂腹,束胫,圈足外撇。通体青花纹饰,腹部绘双狮戏彩球纹,颈底环饰垂瓣纹,上托回纹,细长颈绘梅枝映月。蒜头口外饰覆瓣纹。仇焱之旧藏一件较大同款例子,1981年5月19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拍品413号。

4:明万历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缸,尺寸:直径56.5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2,660,000 ,成交时间:2011.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5:明黄地青花龙纹碗,尺寸:直径15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598,000 ,成交时间:2014.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弘治年制”款。

碗敞口,弧腹,圈足内敛。内壁及圈足底心施白釉,外壁腹部饰黄釉,釉色娇润匀净;黄地上又以青花绘双龙赶珠纹,龙首上扬,须髪飘逸,五爪矫健,身姿蜿蜒曼妙,周身云气缭绕,如游云海,不怒自威。青花深蓝,发色完美,色泽浓艳夺目,苍翠欲滴。绘制笔法潇洒自如,技艺十分高超。底书青花双圈“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楷款。全器体态端庄,设色高贵,纹饰布局搭配合理,满而不乱,极富和谐宁静之美。且据《国朝宫史》“经费”条记载推论,此碗应为皇贵妃所使用,等级显赫,至为名贵。

6:明青花荷塘纹蟋蟀罐,尺寸:直径16.5厘米,估价:RMB 150,000 ~ 180,000,成交价: RMB 356,500 ,成交时间:2016.12.06,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拍品圆筒状,深弧腹,口、底相若,平底。器内施白釉,细沙平底。外器外青花装饰,罐壁用青花料绘荷塘景色,荷花、荷叶姿态各异,既有盛开的娇美芙蓉,也有“小荷初露尖尖角”的花苞,一幅盛夏荷塘之景。由青花勾勒外轮廓,线条粗犷硬朗,大气潇洒,内填青花五色,浓淡有秩,似水墨画般。生机盎然,绮韵盈然。展开纹饰如同绘画中的横披或长卷中的若干段落,极富情致,营造出水天一色的意境与平和宁静的氛围。整器胎体厚重缜密,坚硬纯净;青花发色明快,浓淡参差;绘饰细腻生动,疏密有致,属明代青花之上品,极具文人情趣。此品为蟋蟀罐,明代自宣德斗蟋蟀风靡朝野,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言:“今宣德蟋蟀罐最珍重,其价不减宣和盆也”。近人徐珂辑《清稗类抄.鉴赏》王丹思条:“(宣德)宫中贮养蟋蟀之具,精细绝伦,故后人得宣德蟋蟀盆者,视若奇珍”。故明代时期所制蟋蟀罐皆用料上乘、制作精美,为官家子弟娱乐的必备品,越为富贵之家所用的蟋蟀罐越是精美,按照本品上的纹饰绘制、所用胎料来判断当为明代富贵人家之物,流传至今实属难得。

7:明青花高士图梅瓶,尺寸:高27厘米,估价:RMB 12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138,000 ,成交时间:201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拍卖会。

本品器形恢弘雄健,胎体厚重敦实,体现了明代古朴、粗犷的风格。圆唇小口,颈部略束,丰肩,长腹下收,胫部微微向外撇,浅宽圈足,沙底泛黄,呈米糊状。通体以青花为饰,肩部及近足处分别绘锦地开光折枝花卉和莲瓣纹,腹部主体绘高士图。所绘人物衣衫飘拂,神情安逸,有文人画的笔情墨意;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状,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多以中锋,一笔点划、勾勒,画风豪放潇洒。纹饰布局简练清朗,高古超逸,仙气飘然,正如徐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评:“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甚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实用、装饰、盛酒器具等多种用途的器物,在唐代就已出现,宋时逐渐流行,并以其修长的体态备受世人青睐,时称“经瓶”,明中期以后,梅瓶成为文人墨客几案之上的陈设用器,到了晚清因其小口与梅枝之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一枝梅花,改称“梅瓶”。 本品釉层肥厚滋润,釉面匀净,为明代中期釉面的普遍特征。其青花所绘人物飘逸,云纹卷曲,特征突出,底为细砂底,并有火石红现象,存世于今,弥足珍贵。

8:明青花兽耳龙纹瓶,尺寸:高20.5厘米,估价:RMB 150,000 ,成交价: RMB 1,253,500 ,成交时间:2019.10.12,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翰海四季(第100期)拍卖会。

台儿庄抗战名将题名瓷板画现身


国民党抗日将领孙连仲是保定市雄县籍的抗战名将,曾率部血战台儿庄。日前,以孙将军连襟冯安邦为首的14名部下为孙母祝寿的寿礼——“以介眉寿”瓷板画被保定藏友重金从天津购得。文物专家考证,孙连仲是有名的孝子,他和冯安邦等将领都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均参加了台儿庄血战,因此,这块瓷板画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重金购得名将母亲寿礼

日前,保定市藏友张运花重金从天津一位收藏家手中购得一块“以介眉寿”景德镇瓷板画,画的上面有冯安邦、张孝性、黄樵松等14人的题名,他们均是保定市雄县籍国民党抗日将领孙连仲的部下。

昨日下午,记者看到这块瓷板画釉面光洁如玉,整幅画用料精美,色彩绚丽,好像在纸上画出来一样。板面为纯白色,在板面上方有隶书的“以介眉寿”4个字。在“以介眉寿”的左侧题有“孙伯母李太夫人八秩晋一荣庆”。落款为“愚晚冯安邦、张孝性、王文显、黄樵松、闫廷俊、郑锡安、黄宗颜、侯象麟、杨守道、张克明、郭金荣、张云青、吴锡畴、刘伯良鞠躬敬祝”。该画所绘内容为《梅竹双清绶带图》,在开满梅花的梅树干上落有一只金尾绶带鸟,绶带鸟凝望着5朵落下的梅花。

我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家吴占良先生介绍,该瓷板画是1935年国民党抗日将领孙连仲麾下27师的14名将士为孙母81岁寿诞时所送寿礼。《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其中,“以介眉寿”是祝愿健康长寿的意思。“孙伯母李太夫人八秩晋一荣庆”,意指庆祝孙连仲的母亲李太夫人81岁寿诞。

14人均曾血战台儿庄

得知这块瓷板画出自保定市雄县龙湾村孙府,张运非常兴奋。他邀请文物专家一起赴孙连仲将军故里雄县龙湾村,走访雄县档案局、村志编纂者及孙连仲本家,获得了孙连仲母亲“李太夫人常有寿诞庆祝,且高寿八十有五”的史实,并在《孙连仲年谱长编》一书中发现了孙连仲母亲李太夫人的照片和相关文字记录。

孙连仲是保定市雄县龙湾村人,原为冯玉祥部下。1936年晋升二级陆军上将。抗战爆发后,孙连仲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团司令、第二集团副总司令、总司令,率部在娘子关、台儿庄等地抗击日军,屡建大功。1947年曾出任保定绥署主任兼河北省主席。1990年8月14日病逝于台湾。

吴占良先生介绍,孙连仲四岁丧父,由其母亲和大哥抚养成人,对母亲非常孝顺。在瓷板画上题名的14人跟从孙连仲将军,在1938年全部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以及后来的武昌会战等。其中12人现已查实先后晋升为将军,刘伯良和吴锡畴两人的详细情况尚待进一步确认。由于这些将领都曾浴血抗战,这块瓷板画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块瓷板画中题名为首的冯安邦是孙连仲将军的连襟。1938年底,扼守大别山的战役中,与日寇血战五十余日,歼灭大量敌人后在转进襄樊的途中,遭日机轰炸,重伤阵亡,壮烈殉国。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抗战瓷器赏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抗战瓷器赏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鉴别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