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青花瓷器气泡鉴别法 > 导航 >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

青花瓷器气泡鉴别法 瓷砖铺法 瓷砖贴法

2020-03-19

青花瓷器气泡鉴别法。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8.7cm,口径19.7cm;盖口径22cm,底径24.7cm

生产时代: 宣德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花瓷

陶瓷造型: 罐

说 明: 明宣德

罐直口,丰肩,硕腹,平底。口上有凹槽。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通体以青花为饰。罐身分层绘海水、八吉祥、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附圆盖,盖面中央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内均书一蓝查体梵文,中央双线圈内横书“大德吉祥场”五个篆体字,与罐内底面同样的五字相对应。

盖内9字中,有5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另4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周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各有8个相同的梵文,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

此器在宣德青花瓷中极为少见,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含义,当为佛教徒作道场时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宣德苏麻离青青花出戟法轮盖罐,应该是官窑瓷器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是宣德时期瓷器,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通体以青花为饰。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蓝色中积淀着黑色的斑点。

,明宣德,高28.7厘米,口径19.7厘米;盖口径22厘米,底径24.7厘米。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罐直口,丰肩,硕腹,平底。口上有凹槽。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罐身分层绘海水、八吉祥、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附圆盖,盖面中央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内均书一蓝查体梵文,中央双线圈内横书“大德吉祥场”五个篆体字,与罐内底面同样的五字相对应。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含义。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盖内9字中,有5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另4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周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各有8个相同的梵文,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

破花盆里 淘出乾隆粉彩罐


收藏瓷器多年,我对瓷器的爱好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饭可以一天不吃,但绝不可以一天不碰瓷器,家人都称我为“瓷疯子”。

几个月前,单位新来了一位同事,我俩特别投缘,同事几次邀我去做客,盛邀之下,我便在一个周末去了他家。

同事家在郊区,环境非常好,屋子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种了不少花。说话间,我无意发现角落一堆破花盆里露出了半个漂亮的瓷器!好奇的我赶紧走过去看,居然是一只漂亮的粉彩人物故事罐,人物绘画生动老辣,粉彩发色艳丽,底部还有“乾隆年制”四个字,这怎么也算是件古董吧,怎么会随意扔在废物堆里呢?同事告诉我,这是很久以前从老房子里清出来的废品,本来是打算用它种花的,可罐口太小,就把它抛弃了。他说你要是喜欢就送给你。

我告诉同事,这彩罐有些年代了,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我不能白拿。可同事却执意不肯收我给的钱,还说要是我再晚点来,这个罐子就被扔到外面的垃圾堆去了。看来,我跟这彩罐也算有一种缘分。就这样,我乐滋滋地把彩罐抱回了家。

清代青花将军罐鉴赏


军罐,是因其体形硕大、造型饱满、气魄雄伟酷似一位头顶缨盔的将军而得名。从元代由短颈大腹的无盖大罐到明代的荷叶盖罐逐渐演变形成,从存世的实物来考证,真正成熟的将军罐是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开始,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官窑、民窑大量烧造。清代中后期更是备受推崇。将军罐也由实用器皿逐渐发展为用来陈设装饰、供奉避邪的艺术品。图中这对清代中期的缠枝花青花将军罐高45厘米,直口、丰肩圆胸,腹部渐收,器型饱满,整体就像两位戴盔披甲壮年的将军,器型稳重挺拔,威猛刚健。青花图案自上而下共分七层,盖子顶是蓝色的围棋钮,往下用青花绘出2朵枝条纤细修长、花朵丰满的缠枝花,在盖子的折沿上用泼墨留白的手法绘出半隐半现的梅花,花朵分内外两圈。罐子的颈部是连续的如意纹,肩部用青花绘制的如意头花边披肩。作者在罐子的胸部与腹部巧妙地运用写意的线描手法绘满了浓淡相间的缠枝花,委婉流畅的曲线将花朵与叶子表现得婀娜轻巧。腰部以下是变形的回纹。这种庄严威武的造型与浪漫娟秀纹饰巧妙的配合,逐渐成为了大众非常喜爱的风格,这也是从清代乾隆开始一直到清末青花瓷上较为流行的典型纹饰。在对大量的新旧陶瓷标本分析中发现,新瓷的表面光泽与旧瓷的光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古陶瓷的光泽由强到弱(逐渐切弱),虽然显得暗淡,但过渡逐渐,比较自然。这对青花将军罐的青花发色凝重、淡雅,图案的边缘比较朦胧、柔和。因为在上百年的岁月里,釉子因不可避免受到磨损、风化、侵蚀而发生老化,釉子表面与内部的老化与劣化改变了釉子的光学性能,釉子表面的光泽降低内部的光泽加强,清晰度与透明度不断下降,最后变成了一层毛化膜层,在毛化膜层的作用下,古陶瓷釉下的图案也会变得柔美、凝重、典雅。特别是图案的边缘比较朦胧、柔和。而那些新仿瓷釉下的图案就显得清晰、单薄,缺少立体感,特别是图案笔画的边缘比较锐利、清新。在这对青花将军罐盖子的钮上能看到比较明显的磨损,损伤是多年自然使用的痕迹,这个与人的使用习惯和器型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使用时人手经常摸触的地方以及放置时陶瓷与放置经常接触的地方往往磨损比较严重。凡是人手经常触摸的地方多是陶瓷器型凸起的外沿的“峰部”,触摸较少的地方常是陶瓷器型凹陷的内缩的“谷”或“沟”部。“峰部”越突出,凸起就越常受到磨损其光泽就越暗;无论新瓷经过怎样人为的打磨、去光,破坏的多是外部和外表,只是造成了表面的粗糙,它里面没有被破坏的地方发光还是很亮。而古陶瓷的表面结构的破坏和改变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它遭受到的破坏是长期的。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将军罐成了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目标,但与花瓶等其他古玩不同,将军罐是由罐子与盖子两部分组成,在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大多数身首异处,特别在文革“破四旧”的年代又因体积太大难以藏身而大量被毁,完整的传世品较少,所以这一对原配的、完整无缺的清代缠枝花青花将军罐更是稀有,弥足珍贵。

差点丢弃的哥窑青花罐


父亲生前是位酷爱收藏的人,还会做一手漂亮的木匠活,经常骑着自行车到乡村转悠,一边找活干,一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古玩。

因此,我家里收藏了不少瓷器,像盘子、碗、罐一类的特别多。不过,父亲从来没花什么钱,都是用自己的木匠活换来的,看中别人家什么瓷器,就跟人家谈妥,免费做一件或几件家具。父亲跟我说过,那些瓷器近代的比较多,虽然目前的价值并不是很高,但等到许多年后,就有历史价值了。

父亲还没等来那些瓷器变得有价值就走了,留下一屋精心淘来的瓷器。那时我还在外地上大学,回到家时,父亲只剩最后一口气,艰难地嘱咐我,一定要看好那些他辛苦得来的宝贝!我答应了父亲,在料理完后事后,便把父亲留下的宝贝清理分类,其中有一只全是裂纹的青花罐被我当作垃圾处理。因为我觉得如此多的裂纹已没什么用处了,于是将其放到了后院的墙角边。

几年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大概是受父亲的影响,工作之余,我对收藏也有了一点点兴趣,同时也认识了一些爱好收藏的朋友。每到周末,便会有藏友来家里赏玩父亲留下的那些宝贝,大家一起讨论宝贝的年代,聊起它们的故事。面对藏友们资深的阅历,我是自叹不如。有一次,一位藏友去后院转了下,回来时居然乐滋滋地把我曾丢弃的那只裂纹严重的青花罐抱了回来,对我说道:“你小子怎么把好东西随地放呢,看来你家的宝贝还真多啊。”

我满脸疑惑地问道:“这也算好东西?这么破了还有用吗?”几位藏友听后哈哈大笑,问其原因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只清代时期的开片人物青花罐,裂纹只是罐子的特征。我仔细看了后才发现,这只高为12.8cm,口径为5.5cm,底径为8.2cm的罐子,开片自然绘画精细生动,胎体细腻完美,而我居然把它当作垃圾给扔了,好在并无损害,不然会抱憾终生。

据悉,开片结构源自南宋的哥窑,哥窑,亦称“哥釉”。哥窑质细色润,纹饰美丽,自古以来便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哥窑瓷釉面上的开片形成原理其实是在烧胎过程中,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的。这种原本是烧制过程中的缺点,却因其开片的自然美观而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特别喜爱,曾赋诗不下十篇,其中,还有一诗赞哥窑瓷是“色暗纹彰质未轻”,哥窑因此得名。

嘉靖青花应龙罐赏析


明嘉靖窑仿成化青花江崖海水应龙纹小罐《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书款高15.8cm

鉴赏人:梁晓新(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前首席代表、资深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顾问)

□名家鉴赏

这是一件由海外征集来的回流青花珍品,2010年我在北京的拍卖会上看到它时,立即被它的出众艺术魅力所吸引。

这件精致的青花罐,从造型与纹饰上均是刻意追摹前朝成化时期(1465-1487)的天字罐效果,可见成化官窑瓷器,在仅仅三十多年后的嘉靖朝,就得到了热烈的认同与赞美。从一些已经发表了的嘉靖仿成化器来看,它们均是笔绘特别精细,窑烧品质也相对本朝其他官窑作品要显得更精美。譬如本件应龙纹小罐,釉水清透明润,宛如肥润的堆脂,甚至具有成化瓷器上独有的蜡质感,而青花料则仍然选用了平等青,以刻意体现成化青花淡雅细腻的感觉,同时也掺用了优质回青料,故发色层次分明之外,仍然体现了明艳青翠,蓝中泛紫的效果,仰垂莲瓣纹带有明显的成化风格,而龙头与龙身的样式却沿用了当时的绘画手法。综合以上风格特点,这件异常精美的小罐应该是嘉靖早期的官窑精品。

在已经发表过的资料记录中,只有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珍藏一件几乎完全相同的青花应龙罐;香港著名收藏家李景梁则珍藏一件万历款小罐,尺寸稍小,但造型与纹饰却与本件小罐几乎完全一致。这说明了这种具有鲜明皇权寓意纹样的小罐受到了明内府非同寻常的青睐,直到万历朝仍由官窑仿制。

鉴定嘉靖青花罐九要点


鉴别嘉靖青花罐有9个要点,这9个要点正与赝品9个漏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嘉靖青花罐真品与赝品有9个不一样。

一是胎体及接胎状态不一样。真品胎体厚重,接胎很显露,尤其从器内壁可发现接胎处烧结不够坚致,表面有断裂现象。赝品胎体偏轻,接胎不太显露,接胎处烧结良好,没有断裂现象。

二是釉色不一样。真品釉色呈青白,抚摸光滑不涩手。赝品釉色偏青,抚摸涩手有贼光。

三是釉面状态不一样。真品釉面起伏不平,实际是手工拉胎造成。釉面常见缩釉,并有开片。赝品釉面平整,实际是现代制胎工艺造成。釉面少见缩釉点,不见开片。

四是施釉特征不一样。真品器里及器底常有漏釉。赝品不见漏釉。

五是纹饰特色不一样。真品纹饰舒展自然,多处青花溢出勾描线。譬如照片上一朵缠枝莲多达12处青花溢出莲瓣勾描线。赝品纹饰很呆板,少见青花溢出勾描线。

六是青花轮廓线不一样。真品青花轮廓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赝品轮廓线清晰不见晕散。

七是底足胎釉结交处特征不一样。真品底足胎釉结交处都有一线橙黄色。赝品底足胎釉结交处没有一线橙黄色。

八是底足状态不一样。真品底足有自然磨损痕迹。赝品底足常有故意打破的缺损与人为做旧的磨痕。

九是青花罐整体感觉不一样。真品青花罐纹饰自然,造型古朴。青花罐流露出民窑那种自由奔放的生活气息与年深日久的苍老感。

赝品留下许多仿造的破绽,胎釉及纹饰整体没有真品青花罐那种自然古朴的效果,给人留下后仿瓷粗制滥造的感觉。

精品青花双喜罐一对


双喜罐、美术瓷,过去都是皇宫达官贵人富商所喜欢的,所以他的价值很高,工艺上也要求非常精细,当然也有老百姓平常用的粗瓷,比如讲喜字坛,装油的壶,喝茶的杯子,这样普通的粗瓷也有,这都是属于这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手感与众不同,“女子说它像新生儿的肌肤,男子则说像十八岁的少女”。该“宫碗弧壁圆滑,口沿微撇,隽秀蕴藉,犹如华葩半开。淡蓝宜漫抹,浓青善勒骨。外壁巧绘秋葵连枝,蜿蜒曲回。嫩叶有芒掩映花间……通体罩施釉料,透亮若脂,润泽如玉”

大开门的清代盖罐,发色正,器形大气。双喜青花瓷盖罐是出现在清中晚期到民国期间,北方汉族传统婚嫁时女方陪送的嫁妆,成对儿而且保存完整的有很高收藏价值。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最富有东方民族风情的瓷器品种,它起源于唐代,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外销瓷,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上服务于皇室,下普及于民间,外远播于世界,无论是在工艺技术、绘画水平还是产量方面都达到了历史高峰。北京作为清王朝二百多年的都城,皇宫内外流传至今的清代青花瓷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是非常惊人的,它们都是来自瓷都景德镇,不仅时代特征鲜明,而且烧造脉络清晰,为世人再现了清代青花瓷器的发展历程。

衡量一件瓷器是否值得收藏的因素,除了看其文化内涵、存世量,一件瓷器的品相也至关重要,在收藏领域,品相被称为“收藏品的生命”。一件藏品品相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收藏品价格的差异,而且还关系到藏品是否容易变现的问题。瓷器的品相对瓷器收藏意义尤为重大,在制作时对表面的光洁度、好坏都有严格的要求,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会影响到藏品的价格。另外,一件上等的瓷器可以根据珍品稀少性、价值昂贵性、品相完美性、群体认同性、美学观赏性、历史故事性六大标准进行评比。

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赏析


中华民族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昭君出塞是历史上国内民族融合的一个真实故事。2000多年来,她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唱。故事的主人公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高29.5cm,荷叶盖。纹饰繁密,层次众多,满花装饰,该罐呈现白釉泛青,青花颜色青翠,有晕散、聚釉及铁锈斑,该罐的裾部位置,绘有元青花典型的变形莲瓣纹。该元青花罐使用的青花用料,其主要成分是金属元素钴的氧化物,学名叫氧化钴。过去的青花原料来自于人们在自然界发现的氧化钴矿石,将矿石研磨细之后用作画青花的颜料。自然的氧化钴矿很少,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大量富集的氧化钴矿,自然矿石已经枯竭。后来随着化工合成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制造氧化钴,这种人工合成提纯得到的氧化钴就被称为化学料,而原始矿的氧化钴料称为矿物料。元时元青花生产曾经使用由国外进口的青料。

“昭君出塞”图,表现的是西汉元帝时期,胡汉和亲,王嫱(昭君)下嫁呼韩单于事,《汉书》“元帝纪”、“匈奴传”中都以寥寥数十字做了简单的记载。葛人葛洪《西京杂记》中,加入了王嫱不行贿赂,画工毛延寿画美为丑,欺瞒帝王的情节。西汉宣帝时,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本文来源于华夏陶瓷网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昭君出塞图,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名叫王嫱,又叫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

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到了元代,关汉卿作《汉元帝哭昭君》,马志远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张时起作《昭君出塞》等,对这一题材以戏曲、杂剧的形式进行了再创造,衍成了感人的爱情故事。盖罐所画正是“出塞”漫漫旅途中的场景,王昭君怀抱琵琶,点明了主题。在金代磁州窑的作品中,也有一件白地黑花昭君出塞纹方形枕,现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这件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的出现,是大元帝国实行民族融合政策这一事实的反映。

该元青花昭君出塞纹罐原作,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近年来,国内瓷区如景德镇有专门根据这件原作的照片,进行精细高仿的仿品出现。虽然都叫元青花昭君出塞罐,但仔细观察两者,在造型、纹饰的细微处仍然存在极大差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