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神韵瓷砖 > 导航 >

钧瓷神韵

钧瓷神韵

神韵瓷砖 古代钧瓷器 大理石瓷砖

2020-12-09

神韵瓷砖。

禹州钧瓷,作为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古往今来,钧瓷在不同的年代发挥着不同的用途,如今禹州钧瓷更以多彩多姿的形态、以不同的形式绽放着五彩斑斓的光彩,或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或成为国礼走向世界。

而每一件钧瓷作品都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才能真正地称之为钧瓷,才能真正成为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呈现给世人,带给我们美得享受,钧瓷之美皆在于此……

凤山钧窑-张建钊作品:碟式洗(钧瓷煤烧)

钧瓷之美,美在型。

每件钧瓷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家们,从无限的构思中产生灵感而被刻画出来的,有的是为了实用,有的则是纯粹的观赏,不管如何,每件都是奇思妙想的产物,一件件的钧瓷作品,有的造型端庄,有的造型奇特,有的古朴大方……不管那种造型,都会带给你一种感觉,一种震撼,威武端庄、婷婷玉立……仿佛给你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钧宝坊-孙新要作品:双凤尊(钧瓷柴烧)

钧瓷之美,美在变。

钧瓷分为两次烧成,一次素烧,一次釉烧,而釉烧就是钧瓷窑变的关键,随着火候的变化,经过高温还原气氛,钧瓷的釉色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而这种窑变是人为控制不住,改变不了的,钧瓷窑变的魅力就在这个环节,自古钧瓷窑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也就是说这个环节。

李朝斐炉钧:梅瓶(传统炉钧)

钧瓷之美,美在釉。

型为骨,釉为魂,一件精美的钧瓷艺术品一定要有一件绝世无双的色彩,如今钧瓷的釉色有很多,红为最、紫为贵、天青月白最娇贵,釉具七彩,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钧瓷的釉色最初是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演变成铜红釉,继而衍生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钧瓷之美,美在意。

每一件钧瓷的构思,艺人们都会赋予它美好的寓意,有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的是为一件盛世所构思,不管如何,当一件精美绝伦的钧瓷作品呈现在你的眼前时,其实人们已经赋予了她生命,使她不在单单是一件钧瓷作品,而是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愿望、美好的寓意,她的构思她的遐想,都像一个天仙一般娓娓道来。

晋家钧窑:莲花尊

钧瓷之美,美在人。

每一个钧瓷艺人都会把他精心设计烧制的作品当做自己的恋人……当做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因为他们相信,靠着他们的执着,他们的坚守,他们会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钧瓷精品,正因为有着这么一批一批爱钧懂钧恋钧的人,大美钧瓷才得益重放光彩,因为有这么一批一批前赴后继为钧瓷奉献一生的钧瓷艺人,神州大地才会有五彩斑斓的钧瓷大方光彩。

钧瓷之美,美在你,因为有你而更精彩……

精选阅读

粉彩文人画的艺术神韵


陶瓷,作为火与土的艺术,传承千年而不衰,在泥士与火凝固烧成一种物质的精神永恒,这种物质同人的意识完美结合,逐步在人的生存活动中将精神注入这种物质,泥土与火在人类最初生活一直延续到今天,并随着人的生活实现人的信念而随着时代在火与泥土这间产生新的文化价值。

粉彩文人画是景德镇人为生存智慧性地创造陶瓷装饰技术和吸收其它工艺而开创的材料手段。由于具有一定的饰造形象的能力,因而被艺术家们认定为具有绘画性的艺术。粉彩文人画在几代人的努力和探索之下已经具有自身的艺术语言、评价标准及公认的艺术价值。

粉彩艺术的最大特点是自然形态在精神文化上的过滤模拟性的创造,实质是依托文化的内化精神选择性地表现。所以文人瓷画不是装饰性的点缀花、叶、藤。而是将价值观念扩展到审美思考的经验上,达到艺术的“无为而治”的高境界。

我们可以认为,粉彩文人瓷画在潘陶宇、汪晓棠、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程意亭、何许人、汪大仓、田鹤仙、毕伯涛、刘雨岑。以及王步在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的各个领域各具自身的艺术风格。他们共同之处在于注重工艺的完美结合,注重文化素质的积累,并且融合哲学思想、典故、文人诗、书画及印为一体的粉彩文人画,倡导个性为高境界,排斥工匠气息,因此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瓷画的绘画语言。

粉彩艺术强调粉彩的韵味,也就是线与面,墨与色相互渗透,使线与墨色相混合的整体效果显示出来,强调白的空间表现内容的价值,为主体充分显现形象及环境整体视觉效应的过程,注重视觉规律,所谓“计白当黑”、“知其白,守其黑”正是使艺术视觉效果给人欣赏的直接性与内在心理相联适应的过程,这充分说明审视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增加感性的愉快和理性分析双重的满足。

粉彩文人画艺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构筑绘画意识的艺术哲学语言,并透过工艺为特征而具有艺术的内涵表现,创作的价值。因此装饰意识只是外在特征,而不是内涵。所以文人粉彩艺术适应新文化环境正长驱直入的发展。可以认为粉彩文人画艺术在审美的规律提供时代的美学价值。文人粉彩艺术注重品味的价值,然而品味反映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时空感,因而伴随着生活活动中通过感官反映感觉性质,它的客观社会性通过感官特征极为突出和重要的是文化特征,在综合的感观基础显示其文化的价值。品味至使审美视觉整体同局部构成互补的关系。这就是艺术和工艺材料构成依据,使审美感觉存在价值及思想的特点。因此粉彩材料的美感同技巧密切相关。所以色釉高雅,韵味,厚重在粉彩艺术中显示性格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粉彩艺术语言区别于其他艺术而显示自己的内在审美魅力。

粉彩文人画艺术正经历艰苦的考验和价值的评判。现在不是补充血液的问题,而是从冷藏的状态中沸腾起来,追求艺术对粉彩文人画的本源。必须确认这门艺术上升更高一层的艺术格调,并且把具有艺术膨胀和张力的高标准和不断递进的状态和谐地形成粉彩艺术的语言。创作者必须带有浓重的气质去融合人与自然的创造能力。

我们必须承认,粉彩艺术是陶瓷艺术中最具饰造形象能力的艺术,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至今景德镇仍然是艺术瓷绘制作中心。粉彩艺术是这个中的轴承。尽管现代艺术思想及潮流变化莫测,但粉彩艺术仍以传统精神稳步发展至使陶瓷艺术具有雄厚传统底蕴。

钧瓷小故事,神仙也爱钧瓷


相传在宋朝时候,禹州这块地方被称为阳翟,在阳翟城内古钧台附近有座钧官窑,他们专为皇宫烧制御用钧瓷。他们烧制的钧瓷不但皇上喜欢,就连天上的玉帝也爱不释手。

且说一次幡桃盛会上,八仙敬献给王母娘娘几件钧瓷珍品,把玉帝的眼都看直了。会散了以后,玉帝跑到王母那儿硬要了鼓钉洗、出戟尊、花浇壶等几件好东西。

王母虽不舍得,但玉帝要也不得不给。从此,玉帝把这些钧瓷当宝贝看,一会儿不见就浑身不自在,上朝抱在怀里,睡觉放在床头。过了几天,他惦记着王母那儿还有几件,就又去要,就这样没几天,把王母的钧瓷全要来了。

可玉帝还不满足,就派雷神趁巡天的机会到阳翟再给他弄几件来。这一天,正是夏季的晌午时分,天很热,忽然在天的东北方向电闪雷鸣,乌云四起,顿时大雨倾盆。

但不一会儿,就云开日头现了,在古钧台下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只见他豹眼浓眉,三缕花白长须,看着有点儿怪模怪样,原来他是雷神变的,想来搞点儿钧瓷。

他大摇大摆地来到官窑院里,见到窑官也不施礼,大大例咧地说:“老头儿,你这儿有啥好钧瓷,拿几件送给老夫。”

窑官虽不高兴,但并不见怪,深施一礼,说:“老丈,想您是外地人,不知这是官窑,本窑所产陶瓷一概上贡皇上。别说送,卖都不能卖呀!”

雷神一听:“不给,你知道老夫是谁?”

窑官也生了气:“就是神仙来了也没有!”

雷神一听,火气就大了,大叫:“我是上天雷神君!”

窑官闻听大笑,吩咐众人:“把这个疯子赶出去!”

就这样,雷神连钧瓷的影儿都没有看到就被赶了出来。雷神越想越丢面子,回去咋交待呢?于是就决定晚上去偷。等到窑工们都睡着了,雷神偷偷溜进窑棚,转了一圈儿,就是没有钧瓷,心里生气。

突然他看到钧瓷窑里面有一窑红彤彤的瓷器,心想这肯定是钧瓷,伸手就拿。他不知这窑还没有凉下来,热得很呢,烫得雷神哎哟一声跳起一丈多高,轰隆撞破了屋顶,把窑给砸塌了。

他一看大事不好,连忙溜走了。

到了灵霄宝殿交旨,玉帝看他空手回来,非常生气,就罚他下次不准参加蟠桃盛会。雷神想想这事真窝囊,于是,每次他巡天经过阳翟。都会想起这窝囊事,都要瞅机会雷击钧官窑的地盘,发泄怒气。

现在钧官窑还时常发生雷击现象,据说这就是雷神在发脾气。

中国钧瓷艺术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物,而钧瓷则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中国钧瓷艺术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得名于禹王故里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古钧台,至今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宋徽宗时期被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收藏,封为“神钧宝瓷”“精妙绝品”。宋元时期以后,由于战乱,钧瓷烧制工艺失传,但很多钧瓷珍品也因此流传入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类的美誉。

钧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灿烂的杰作,她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的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大气;以丰富多变、优雅斑斓的釉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钧瓷的神秘在于它的窑变,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瓷器的一大特征:别的瓷器可以事先描绘好花纹或图案,而钧瓷的釉色全是自然形成,每一件釉色都是唯一的,玉润冰清,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无与伦比。文人墨客誉之为“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为之吟咏出“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的佳句;达官贵人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的说法。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

中国钧瓷艺术的发展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唐代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潮流使独具窑变特征的钧瓷应运而生。因为,唐钧黑底白斑的酣畅流动,自然天成,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时尚。到了宋代,钧瓷这种自然天成的窑变特征正符合了当时崇尚自然之气的“合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学思想,受到达官贵人的肯定和崇尚,并被确定为宫廷用品,反过来促使钧艺家们更加追求一种质朴净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和美学境界,从而使宋钧达到了钧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层失透,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青釉点斑等装饰技法是宋、金窑器中所没有的,形成了元钧显著的个性特点,与蒙古族粗犷的民风相吻合。直至近代、现代,这种审美的发展仍在不断变化。

中国当代钧瓷的烧制,从规模上看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艺术大师们将当代的审美思潮融入钧瓷的艺术造型、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各个工艺环节中,丰富了钧瓷艺术形式,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

中国钧瓷艺术的故里河南禹州神垕镇,担负着当代中国钧瓷研究基地的重任,一群秉呈钧瓷艺术土生土长的钧瓷传人,不拘泥先人的模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古老的钧瓷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荣昌钧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晋家钧窑由晋氏父子主理。父亲晋佩章先生被世人誉为钧瓷泰斗,是目前钧瓷界唯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儿子晋晓童是晋家钧窑的首要传人,随父从事钧瓷研究生产多年。晋家钧窑产品造型古朴典雅,釉色艳丽多变,浑厚凝重,被众多钧瓷爱好者作为珍品收藏。徜徉在荣昌钧窑的展室里,你会看到一件件钧瓷青如碧草、红若海棠、白若玉肌、蓝若碧空、紫若茄皮,构成一幅幅精妙绝伦的风景图案。这些天成的画面不是静止的,其意境深邃有如火树银花,有如海底探月,又如古道西风,让人留恋忘返,浮想联篇,更让人思维超越时空把远古和未来联接起来。

钧瓷的窑变


钧瓷作为中国瓷器家族的一员,有着瓷器的共性,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其不可预测的窑变,使得钧瓷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钧瓷的窑变是以釉制胜,更以“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神奇窑变艺术而流芳千古,被称为“火艺之冠”、“火的艺术”。钧釉最为人称道的颜色是:朱砂红、鸡血红、茄皮紫、葡萄紫、天青、月白、孔雀绿、宝石蓝、礼花彩等。有时多种颜色集于一身,“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于是在民间流传“红为最,紫为贵,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

窑变是钧瓷的精华。经釉体流动而形成的图画,或似花草飘香,或似鸟兽灵动,或似人物形象,或泛舟远航,或深山小溪,或月夜风景,或寒鸦归林;更有的如彩虹闪现,烟花怒放,飘逸虚幻,颇具神韵;还有的如晨日出海、夕阳家归等生动活泼的自然景观,都给人心灵的愉悦。所以每一件钧瓷都是一首无字的诗,一支无声的歌,一副无墨的画,需要用心去理解其中的寓意内涵,去感悟窑变艺术的博大精深。种种钧瓷的窑变纯属自然景象,非人主观所能够控制,所以就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

钧瓷的起源


钧瓷的起源

禹州钧瓷起源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相当成熟的彩陶制作工艺。唐代中期,当时釉中是以铁为着色剂,高温烧出黑底蓝斑彩釉、蓝底黑斑彩釉或纯白色釉的瓷器。这种蓝斑彩釉乳浊度高,呈月白或天蓝色,有一定的流动性,活泼多变,已具备钧瓷窑变艺术的特征。器物以壶、罐和拍鼓为多,其标本目前有禹州境内宋钧官窑遗址和神后下白峪窑等地均有发现。境内的苌庄窑、神垕窑以及钧台窑生产的各种色釉瓷器,天真烂漫、富有情趣。其中有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白色中呈现蓝白流纹、斑块的花瓷,世人称为“唐钧”,因在夏启开国大典的钧台之地烧造,而得名钧瓷。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和宋室南迁,烧通身紫红釉色的钧瓷窑场也不复存在。金元时期钧瓷产品以天青、天蓝色为主,其精良者可见有带紫红斑的。元朝的钧瓷生产量很大,但制作比较粗糙。到明代钧瓷生产量很小,或已停烧,也有说是为了避明神宗朱翊钧的名讳而禁止钧瓷生产的。金元时期钧瓷窑址遍布禹州市大部分乡镇,明代窑址尚待发掘考证。

钧瓷在唐时有“花瓷”之称,宋、金、元时期被称做什么瓷,叫什么名,我们不得而知。追根求源,最早提到其名的,当来自明宣德三年(1428年)由吕震等人编撰的《宣德鼎彝谱》一书。该书中有“内府所藏钧、汝、官、哥、定名窑器皿……”内府指明代宫廷;所藏的名窑器皿,是指经历代皇宫辗转迁徙有幸得以保存下来的宫廷用瓷。该书中第一次提到“钧”字,从这时起,始有钧窑之名。由此可知,“钧窑”是由明人命名的,明以后都沿用此名。钧窑所产之瓷也就理所当然地称为钧瓷了。从此,钧瓷享誉天下。

那么,明人为何称之为“钧”呢?自明以来,说法有二。一说因产于钧州而得名。如明代屠隆《考槃余事》、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文霞亨《长物志》均称钧窑为“钧州窑”。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不少文章中沿用“钧瓷产于钧州而得名”。二说因钧台而得名。如郭葆昌《瓷器概论》中说:“钧窑建于宋初,在河南禹县,其地有钧台,因名钧瓷,至今尚存。

钧瓷壶:温养一把钧瓷时光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人类的饮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载体,为我们解读古人的饮茶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白胜利作品:《秦权壶》

在唐代,禹州的钧瓷多烧制黑、褐釉高温窑变花釉瓷器,这类乳光釉器是在器物表面先施普通的黑釉(底釉),再加涂面釉,烧成后就形成黑底白釉或乳蓝斑的花釉瓷。同时也有全部施白釉的器物。部分现代文献及一些当代学者又称这类花釉瓷为“唐钧”。当时的三足盘、双系罐、四系罐、饼足碗等均为唐代的煎茶用具。

而在北宋晚期的钧瓷为御窑,其产品,做工细腻,器型大气而精美,釉色除天青、天蓝之外,整体器物的釉面表现出红、紫及其五彩斑斓的多色釉,虽主要器型为陈设类摆件,不过也在钧台周边发掘出土了方流扁壶,鸡心壶等茶酒共用器具。

茗钧堂作品:《高梨壶》

金元时期的钧瓷依旧在持续发展中,这个时期生产的钧瓷为民用瓷,除少数精品外大多数产品较为粗糙,器型为生活用品居多,胎质厚重,釉质较为粗厚,底部釉滴较多,釉面棕眼大而多,元代是中国饮茶方式承上启下的朝代,点茶法逐渐消亡,散泡茶逐渐兴起,钧瓷的主要器型碗、碟、壶等都是当时的饮茶器具。

温红远作品:《周盘壶》

明清时期的禹州主要生产日用陶瓷,明代早期,禹州民窑钧瓷生产仍有一定的规模。其主要器型是日用瓷的碗、盘、执壶等。明代景德镇的仿钧生产十分突出,其中祭红釉僧帽壶、鸡心壶是其代表作品。清朝早中期禹州钧瓷是否断烧仍有争议,在清末时,神垕卢氏、郗氏、王氏家族等陶瓷艺人开始研究仿宋钧瓷生产。生产的器型也是钵、洗以及日用碗、碟、壶等。

茗钧堂红釉作品:《扁腹壶》

90年前后是钧瓷日用瓷的大发展时期,钧瓷的新工艺研制成功,使钧瓷茶具、酒具、餐具等具有了批量生产的可能性。至现在二十一世纪时期,神垕的各位手工艺大师已经可以制作出精致的茶具,釉色之多更是称得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

经典蚯蚓走泥纹《半月壶》

现在,钧瓷壶已经进入茶艺爱好者们的眼中,为它的天然窑变所倾倒,而新手更适合使用钧瓷茶壶泡茶,因有把,拎起不烫手,壶型更是多到任君选择,可依据容量的不同进行投茶冲泡。亲手养一把精美的钧瓷壶,其壶身随着岁月的流逝悄然开片,釉色慢慢变的温润,也是一种视觉上与心理上的满足。

浅谈钧瓷的窑变艺术


钧瓷在五大陶瓷中,它是以窑变而著称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的窑变也不以制作者名声大小而优劣,是自然窑变的结果。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渐加强,因此,对钧瓷的喜爱也越来越强烈。收藏钧瓷已成为一种时尚,这也使钧瓷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随之人们的错误认识也逐渐产生,并且已经形成了势头。本文主要阐述了煜华钧窑烧制的钧瓷《石榴瓶》的作品,借此谈谈有关钧瓷窑变的粗浅认识。

2 《石榴瓶》作品的来源

《石榴瓶》在钧瓷作品中不属于创新作品,是传统作品,它最初来源于我们常见的水果、石榴等。在我国民间,石榴含义丰富。榴开百籽,“籽”和“子”谐音,象征多子和丰产;中秋佳节赠送石榴,也成为迎接吉祥的象征。石榴的“榴”原作“留”,故被赋予“留”之意,“折柳送别”与“赠榴传谊”成为我国的一种民俗。

每一个钧瓷作品都有一定来历,人们根据石榴的这些特点创作出钧瓷作品《石榴瓶》。在中国的五大陶瓷,钧瓷、汝瓷、定瓷、官瓷、哥瓷中,钧瓷与其他陶瓷有着本质的区别。汝瓷和哥瓷造型奇特,没有窑变效果,它们的釉色也较单一。青花瓷追求的是画工,尽管其色彩丰富,但毕竟是人为控制,显得相对生硬。

3 《石榴瓶》的窑变艺术

钧瓷则不同,是靠窑变和釉色取胜的。除了釉色外,窑变是十分重要的。一件钧瓷作品如果釉色不好,又没有窑变效果,将失去了她的本色。煜华钧窑烧出的《石榴瓶》系列,如图1~图4所示,可见钧瓷窑变之一斑。

由图1~图4可知,前三个作品都以葡萄紫和茄皮紫为底色,窑变出片片绿色,如初春的小草,春意盎然;那紫,那绿,窑变出多种层次,深深浅浅,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钧瓷窑变的神奇效果。我们说钧瓷的窑变是自然窑变的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钧瓷能像青花瓷那样把自己理想的图案画上去,那就不成为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才是钧瓷的本质。

4 钧瓷的窑变特色

《观音瓶》也是一件传统的钧瓷作品,属于神瓷系列,千百年来人们不知道烧制过多少,凡是开始制作钧瓷的人都要烧制它。这主要是因为它工艺简单、容易烧制成功。但真正的珍品,精品并不多,都是以釉色取胜,以红釉最多,红色在我国民间具有喜庆,祥和的气氛,容易激发人们的热情。

一件钧瓷精品,一件钧瓷珍品是不以一个人名声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而成功的。有的人名不见经传,他有可能烧制出钧瓷珍品;有的人名声较高,即使是国家级的大师,也不一定能烧制出一件钧瓷珍品;有的人烧制一辈子钧瓷,不一定烧出一件珍品;有的人初出茅庐,就能烧出钧瓷珍品。由此可以看出,钧瓷是自然窑变的结果。

5 钧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随着钧瓷名声的提高,也出现了以奇特造型取胜的现象。有的在人物、神像、十二生肖上下功夫;有的在耳饰上下功夫。一件钧瓷作品要配上许多装饰品来点缀,笔者认为这是对钧瓷的错误认识,它会导致钧瓷向一个不良的方向发展,偏离钧瓷发展的正确道路。

奇特的造型不仅钧瓷能做到,其他陶瓷也能做到。如:青花瓷、汝瓷、哥瓷等。而窑变的效果,却只有在钧瓷上才能做到。以钧瓷作品《钧桃》为例,它是一件传统的钧瓷作品,没有任何耳饰,造型也不奇特。桃子在我国民间通常用来祝寿,吉祥之意。在钧瓷发展的历史上不知道多少人烧制过钧桃,出现过多少窑变已经无从查证。后来又有人烧制出《钧桃》,这个钧桃是红色的,顶端装饰了一个老寿星的头像,下面飘着一捧胡须,更加增添它的吉庆气氛。任何一种陶瓷都要保持它的专一性和唯一性,只有保持了这些特性,它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保持着永远不败的地位,它的真正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它才能珍贵。

6 结语

综上所述,钧瓷是以窑变来取胜的,以窑变占据市场,以窑变来确定其在陶瓷业中的地位。她的窑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是丰富多彩和奥妙无穷的。

钧瓷釉色的发展


钧瓷文化之钧瓷釉色的发展创新:1979年,禹县钧瓷一厂、二厂、国营钧瓷厂就把钧瓷等艺术釉的创新研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钧瓷新工艺釉与传统钧釉相比,有两个不同之处 ,一是在釉中加入还原剂,不用原气氛即可烧成窑变红色:二是不用传统的倒焰馒头窑而改用隔焰推板烧成。钧瓷釉色的发展1985年,丁建中与晋佩章共同研制出仿宋天青、天蓝釉系列作品,天蓝釉是铁呈色,与历史上宋钧天青、天蓝釉成份非常接近,是一种二液分相乳光釉。随后,又接连研制出油滴天目釉,它是在黑色的釉面上布满油滴状的银色或褐红色斑点,极富艺术韵味。该釉是钧窑地区的一个黑釉品种,早在宋代就有烧制,在禹州钧台窑和神垕窑都有发现有这种釉的标本。油滴天目釉研制成功后,就称该釉为”滴珠天目釉“,并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钧瓷釉色的发展到2011年末,钧釉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先后研制出紫翠霞红、姹紫嫣红、唐钧宋韵(唐钧花釉带蚯蚓走泥纹)、金黄奇纹、紫釉绿纹、红釉黑纹、红雪花斑、绿雪花斑等近百种釉色。由此可见钧瓷釉色的创新在不断的变化而取得更多的成就。

钧瓷釉色

钧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