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瓷片 > 导航 >

古瓷片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 稀缺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古瓷片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 稀缺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瓷砖瓷片 古代瓷器价值 古代瓷器价值多少

2020-12-10

瓷砖瓷片。

近日,一条“苏州吴江土豪用多件古董建造了一座价值98亿元瓷房子”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后来媒体核实,瓷房子确实存在,不过并不在吴江,而是在天津。据说这座瓷房子装饰用的瓷片都是古瓷片,当中还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瓷片。

对于瓷房子的价值网上争论热烈,但吸引我们关注的是:原先按车卖的古瓷片,近几年价格飞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价值在6000元以上,即使只有当中的一个字,这样的瓷片也能卖个1000块钱。

但并非所有的古瓷片都有收藏价值。不少专家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瓷片数量太多,其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只有稀缺的瓷片才有升值的空间。

瓷片收藏开始被关注

羊城晚报:中国的制瓷史源远流长,无论是在瓷器烧制、贸易运输,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几年前,即使是古瓷片,价格都是非常低的。所以2012年的时候,一箱218片的北宋汝窑瓷片在澳门拍出了2875万元,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听说近几年古瓷片的价格一直都在涨,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

楼钢:古瓷片的收藏之前一直是不受重视的,会收藏古瓷片的人,除了少数的发烧友,很多人只是收藏原器的时候顺手牵羊,更多的是一些专家学者出于教学或科研的目的去收集瓷片。

2002年的时候,我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叶文程老师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国古陶瓷标本研究中心,收集了中国历史上从汉代到明代的80多个窑口的4万多件古陶瓷标本,涵盖了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各种标本,当中有的是博物馆、文管办和一些古陶瓷研究老专家捐赠的,还有一些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当时古瓷片的价格非常低,明代官窑的瓷片一件也就几十块钱,现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制”底款的瓷片就在6000元以上,即使只有当中一个字的一片瓷也能卖1000块钱。

羊城晚报:自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钧瓷瓷片的价格是不是就是最贵的?

张海文: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说的是钧瓷的稀有,而不是钧瓷的价值。北宋的时候,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除非得到皇帝的赏赐。所以达官贵人都以拥有钧瓷为荣,是一种炫富的心态,说的并不是钧瓷在当时的价格标准。

现在的人为什么会收藏古瓷片,很大一个原因是瓷器的价格不断攀高,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经济承担范围。而一片古瓷片的价格即使是现在涨起来了,最贵的也就1万多块钱,非常稀少的十多万元,更普遍的都是几十块钱、几百块钱,一般的收藏爱好者还能买得起。

几十年前我带学生去实地采集标本,在窑口等地随随便便一挖就是好几箱瓷片。现在很多当地的农民漫山遍野地在挖瓷片,市场教会了他们什么样的瓷片更有价值。经过商人一倒手,比较稀少的瓷片价格又被抬高了几倍。

古瓷片能破译当时重要的烧制信息

羊城晚报:张海文老师,您之前烧制的“翠叠纹斜开片青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被中外专家誉为“出自南宋官窑而高于南宋官窑之国宝”。宋官瓷的制作是出了名困难复杂的,每件作品须经72道工序方能完成,合格率仅为百分之一左右。好的精品专供皇帝本人和宫廷使用,差的制品一律销毁,不得流入民间。宋代灭亡后,这种绝技便失传了。听说您之所以能让这一失传的制瓷绝技重见天日,就是从研究古瓷片入手的。

张海文:宋代官窑烧制青瓷技艺是当时世界上绝密的顶尖技术,而且由于北宋宫廷烧制御用器的时间很短,仅约20年左右,要求甚高,产量有限,传世更少,以至到南宋时就已成为尤其难得的稀世珍品。我的研究是从收集南宋的鳞纹青瓷香炉瓷片入手的,从物理化学角度进行了30多年的科学、艺术实验,这才成功烧制出斜开片鱼鳞纹青瓷。

所以玩古瓷片的有两种人,专家和民间的玩法是不一样的。我看到一块好瓷片的激动,是完全不亚于看到一个原器的,因为我看到了比原器更重要的价值。如果是一件原器,我们是无法清楚地看到它内里的胎质、釉色等,而一片古瓷片却能给我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通过现代测试手段,就能知道瓷土产自哪个山脉,能够看到它的元素组成、质感肌理、微观结构及制作工艺等等,这给了我们很多第一手材料,是判断古陶瓷烧造窑口的重要证据。研究陶瓷40多年来,瓷片标本一直都是我的第一手材料。

羊城晚报:只要有瓷片标本,历朝历代的古陶瓷都能被“还原克隆”出来?

张海文:原则上说是没错的。比如拿到1/4片的古瓷碗片,在电脑上用三维技术就能还原出一件完整的瓷器造型,检测瓷片则能破译出当年烧制的很多重要信息。当然,“还原克隆古陶瓷”,还需要掌握高超的学术造诣和陶瓷技艺。

官窑瓷片更具收藏价值

羊城晚报:之前在澳门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北宋官窑古瓷片镶白金项坠,拍出了70多万元的价格。但有一些瓷片现在仍卖几块钱、几十块钱,请问收藏什么样的古瓷片才有升值的空间?

楼钢:一片瓷片拍出70多万元,我始终认为“虚”的成分比较高,但随着古瓷片的价值得到大家的认可,特别是国家对古瓷片和古窑口保护力度的加强,资源少了,瓷片的价格必然是会上涨的。

以前很多古窑口都是随便参观的,去的也都是我们这些搞研究的人,随手就能捡些瓷片回来。后来政府保护古窑口,我最记得2003年的时候龙泉青瓷申遗,当时很多人涌入龙泉窑去抢瓷片,政府拦不住,最后还逮捕了一些人。现在去古窑口参观,基本上都采集不到瓷片了,去到哪都有工作人员跟着。

羊城晚报:瓷片收藏是否跟原器收藏一样,官窑瓷片相对更值钱?

张海文:从经济价值来讲,确实如此。但官窑贵得有道理,历朝历代的官窑,都是汇集了天下最顶尖的能工巧匠,烧制出来的瓷器也是不计成本的,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形体上,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巅峰。而民间用瓷以实用为主,型制比较粗糙,艺术上并没有多大的追求。

记得有一年我在景德镇,考察了珠山一带明代御窑厂故址,多达百吨的瓷片堆了一地。当时已经有一些年轻人在做修复的工作,他们都是当地只有高小文化的年轻人,工作就是大海捞针似的寻找瓷片,拼图似的尝试拼接还原当时的瓷器。这些瓷器,与文献记载和传世品相互辉映,是明代官窑研究和明代史料比对的最佳实物资料。前几年我再去那个窑口考察,当年的一些年轻人还在做这个工作,只是已经人到中年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盘子,上面画有一条很漂亮的青花龙,甚至比我在很多博物馆里看到的龙都要漂亮,但为什么会被敲碎成三块埋在土里呢?估计当时画瓷的人画得太熟练了,原本皇帝御用的五爪龙的脚多画了一只爪子,变成了六爪龙。这样的瓷器若被发现,所有人是要被砍头的,所以被古窑工匆匆敲碎,偷偷埋到了龙窑旁的土里,躲过一劫。像这样独一无二的瓷器,虽然不是原器,但我相信如果流入市场,价格也是不菲的。

羊城晚报:是不是有底款,历史清晰的瓷片价值更高?

楼钢:这是当然。判断一片瓷片的价值标准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看出身。看是不是从历史著名的窑口出产的,如宋代五大名窑等;第二看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如果瓷片上有独特的铭文,比如我收集到的一片瓷片,上面有“靖康元年”的铭文,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为瓷片残缺,它最缺乏的就是艺术价值,如果具备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才能取得一个平衡。

收藏瓷片最好能够成系列,但现在全面系统收藏古瓷片的可能性不大,一来窑口保护起来了;二来瓷片的价格不断上涨;三来稀缺的瓷片都在私人藏家手里,轻易没在市场上流通,收藏要付出比以前多很多倍的代价。

大专题凑齐的难度太大,分门别类收集小专题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收集历代有龙纹的瓷片,这样只需两三百件就能形成比较直观的系列,或是收集古陶瓷上有美人图案的瓷片,这样的系统收藏难度大大降低,投入的财力物力精力也相对较少。

羊城晚报:完好的瓷器虽然因品相、纹饰等的不同价格差别很大,但总体而言依据年代还是有一个大概的价格系统,而瓷片收藏没有对应的价格系统,怎么定价?

楼钢:没错,瓷片是没有价格系统,但在玩家圈里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价格。比如明代官窑瓷片,有一个字的瓷片大概1000元,六个字就是6000元;清代的官窑瓷片,一个字大概是五六百元,六个字的一片瓷片价格在3000元左右。

目前宋代五大名窑的瓷片相对比较难找,一片汝窑瓷片的价格,已经从几十元涨到了几千元,品相较好的钧窑瓷片,有的甚至上万元。

羊城晚报:听说现在连瓷片也有了赝品。

楼钢:最近几年瓷片价格一涨,赝品就跟着出现了。举我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三年前,我和学生到北京潘家园买标本,有个院子摆了一堆汝窑瓷片,摆摊的一位老大爷给我递了一块瓷片,我看了觉得是真的。但大爷说不能只买一块,要买就要把整堆都买了。一共是30多块,全部都买了下来就要几千元,所以再仔细看看,结果那30多块瓷片,竟然只有给我看的那两块是真的。

羊城晚报:现在很多瓷片被镶嵌在首饰或工艺品上,这样会不会影响其原有的价值?

楼钢:应该不会。利用古瓷片镶嵌艺术品不是现在才有的,从明代就开始了,比如天蓝釉的钧窑,能在家具或首饰上镶嵌一片这样的瓷片,在当时也是能卖很高价钱的。古代的出土文物相比现在少多了,所以明清时期,有很多珍贵的瓷片就被镶嵌在手镯、挂件,或者是珠宝盒子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出口创汇的工艺品,上面也镶嵌有瓷片,这样的传统一直都有。

古瓷片的学术价值

高于收藏价值

羊城晚报:同样是官窑瓷器,一件完好的瓷器可能价值过亿元,而一片古瓷片至多也就过万元,少有十多万元的。瓷片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科研、教学方面。能否说古瓷片的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

楼钢: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没错,原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肯定更高,瓷片更多体现的是它作为标本的工具性。而且古瓷片的数量实在太多了,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加快城乡建设、公路铁路建设,以及大规模的城乡改造,不经意间又出土了很多文物,当中古瓷片就是数量最多的。人们经常把中国玩古陶瓷的人分成两派,一个是“国宝派”,也就是玩原器的,以收藏、增值为目的;另一个就是“瓷片派”,就是做科研、做学术的,从玩瓷片入手。

羊城晚报:您鼓励藏家收藏瓷片吗?

楼钢:如果要进入古陶瓷的收藏圈,收集研究古瓷片是必需的,瓷片一定是你的工具。经常有市民拿来瓷器让我们做鉴定,但中国古陶瓷的鉴定向来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对于这些市民,我们往往不直接跟他们说这件东西对还是不对,我们会把跟这件瓷器对应的窑口、相同时间、类似纹饰的瓷片标本拿出来,给他们自己对比。很多人一对比,马上就能看出自己的东西对不对。古陶瓷的鉴定就是一种比较,瓷片就是很好的标准器。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当你没有见过男人和女人的时候,单独一个人很难区别男女。但当有了参照物,区分性别就很简单了。所以一件标本胜过千言万语的解说,收集古瓷片就是进入古陶瓷收藏圈的一个最基本的阶段,非常重要。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什么样的雕塑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许悦实习生宋清

2013年12月23日—2014年1月12日,唐大禧雕塑澳门展在澳门仁慈堂婆仔屋展出,作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14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澳门美术协会会长黎鹰在《澳门日报》上发表文章称:“唐大禧先生是澳门视觉艺术界的良师益友。澳门美术协会自陆昌先生开始,便与唐大禧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唐大禧先生为澳门美术协会的发展,为澳门视觉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事实上,若要追溯新中国成立五六十年来的雕塑历史,广东雕塑不但影响周边,在中国雕塑史上都是分量很重的一章。尹积昌、潘鹤、关伟显、梁明诚、唐大禧、黎明等人的名字为人熟知。《艰苦岁月》、《五羊雕像》、《欧阳海之歌》、《广州解放纪念碑》、《彭大将军》、《崛起》等作品已成为与新中国历程相连的经典之作。

作为中国第三代雕塑家,他们在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时,不再拘泥于故事情节,也不再是“文革”时期的高、大、全,而是更多地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思考。这些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雕塑,也成为目前收藏市场上最受追捧的一批经典作品。

A

寻找“合理的结合点”

主持人:唐老师是一棵艺术界的常青树,几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力作问世。这次澳门展我们看到了您各个时期的经典力作,很多大件的雕塑还是第一次以架上雕塑的形式展出。您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紧跟时代的脉搏,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比如《欧阳海》、《猛士》、《群山欢笑》等等,很多作品当时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去年郑益龙舍身救人的壮举感动羊城,您又创作了雕塑“珠江英魂”。请问作品的时代性是不是您创作的主要考虑?

唐大禧:从去年开始,我就陆陆续续把一些难搬动的大件雕塑等比例缩小,做成架上雕塑,方便展出,也作为我这几十年来雕塑生涯的一个回顾吧。

我的作品都是时代的反映,具有时代的色彩。雕塑根本上就属于“公众艺术”的范畴,我一直坚持“艺术必须要让老百姓看懂才有价值”的创作理念,所以我的创作一直秉承着适应大众、适应时代的需求,如果与时代对抗那就意味着出局。我不刻意追求所谓“个性化”,我的风格也一直是写实的、传统的,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动人心。

主持人:著名雕塑家钱绍武说您最善于在多变的政治气候中找到“合理的结合点”,既为当时的社会所允许,所需要,又不违背艺术家的良心和艺术尺度,总能十分出色地进行艺术创作,对此他称之为“唐大禧现象”。这个“合理的结合点”,您有刻意寻找吗?

唐大禧:我在雕塑这条道路上,是看着尹积昌创作《孙中山》、《五羊石像》,看着潘鹤创作《艰苦岁月》成长起来的,现在看来他们的作品都是很现实主义的,我基本上继承了他们的这个路子。尹积昌开始雕刻《五羊石像》的时候,我刚刚进雕塑院,潘鹤创作《艰苦岁月》的时候,我也是看着他做的,在他们这种艺术氛围之中,我慢慢成长起来。

那时学的都是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如果没有浪漫主义来指导,就会比较枯燥,所以当时也强调浪漫主义的想象力。

俞畅:我是唐老师的学生,和他相处已经有二十几年了。唐老师应该算是一位前沿性的艺术家,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代表性作品。他经历过这么多时期,但是他一直没有随波逐流,能够直面现实,在继承了我国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他对现实生活的见解。罗丹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具有冒险的精神,要推倒以前的偏见,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我感觉唐老师就是一位比较坦率的艺术家,他真的是想表达他的所思、所想,所以作品里面就有真情。

唐大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强调文艺作品要有时代精神,年轻的我十分信服这个道理。我创作《欧阳海》时,专门到他的连队驻地了解情况,干部和战士们想要我做“推马屁股”的造型,但我的构图却不是这样,我让他推的是马脖子,考虑的是从艺术构图的美感出发,这个A字形的架构就很有视觉冲击力。回到广州后,我还特意跟潘鹤老师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也认为要超然,设想几十年后,人们对事件已经一无所知,而你的作品是否还能起作用,关键就是看艺术作品本身的“建构”了,也就是有没有具备与人沟通的因素,这才重要。

我创作《群山欢笑》,与其说描写的是知青一代炽热灿烂的青春,不如说是特殊岁月里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和青山魂。上世纪60年代,党号召我们文艺工作者下乡深入生活,我选择到新会古兜山水库参与水库的兴修。当时大多数知青年龄都不大,和当地农民一道战天斗地、挥汗如雨,有着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那时我们大家都还年轻,我常常被他们的生命活力和真诚热情所感染,这群年轻人的精神笑貌,凝结在了我的作品《群山欢笑》里。

B

雕塑家VS雕塑工作者

主持人:从您的作品里我们还看到了贯穿始终的形式美感,这是您这几十年来的艺术追求吗?

唐大禧:对我的作品很多人的评价是比较“唯美”,作家梁凤莲说,现在的人都在玩,玩形式、玩材料,我认为古典主义应该始终是我们的一面旗帜,就是说我们的雕塑不要失去本质的东西。当大家都在浮动的时候,沉淀的才是金子,我们应打造一种“新古典”的东西。

俞畅:唐老师的雕塑简练、概括,没有太多多余的东西,这可能是他追求的目标,他的雕塑的体块、结构、线条,都是紧紧围绕着主题的。有这些年从艺练出来的娴熟技巧,加上深厚的社会经历和文化底蕴,他才能随心所欲地刻画人物,他的很多作品对人物的表现都很生动、传神。我知道他的作品老是改来改去,既高度尊重现实又要符合美的原则。早年我和唐老师去香港、澳门工作,我还发现唐老师修养的形成,是基于他对于各门科学的兴趣,比如说,他很喜欢机关枪。

唐大禧:我比较擅长发现美,武器就有一种机械的美,结构的美。

主持人:唐老师,您已经是七十八岁高龄,您的雕塑还是自己动手做的吗?

唐大禧:我坚持自己的作品要自己做。

69岁的时候,我做《壮丽诗篇》,一个抗日战争的主题,这主题我酝酿了30年,刚好那年又是抗战胜利60周年,我觉得不能再错失机会。通过这件雕塑,我要测试一下自己,我觉得自己完成得很好。所以直到现在我还在坚持亲手做雕塑和修蜡模。

业界工场的工人笑谈:现今,大家都成雕塑家了,只剩唐老师是雕塑工作者。

C

现在很多作品经不起推敲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五六十年以来的广东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的分量很重。潘鹤、关伟显、梁明诚、唐大禧、黎明等人的名字为人熟知。《艰苦岁月》、《五羊雕像》、《欧阳海之歌》、《广州解放纪念碑》、《彭大将军》、《崛起》等作品已成为与新中国历程相连的经典之作。当时的广东雕塑为什么能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俞畅:20世纪上半叶,西风东渐,西方雕塑体系传入中国,中国现代雕塑得以兴起,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中国思想文化变革最早也最剧烈的地区,广东在许多领域都开风气之先。广东的现代雕塑,说起来跟香港澳门的确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潘鹤的雕塑是在澳门学的,尹积昌是在香港学的,当时他们都是受到了一些西方艺术家的影响。更早以前,1925年中国赴欧美学习的25位雕塑留学生中,有7位是广东籍的,他们中间包括了李铁夫、陈锡均、李金发、梁竹亭、郑可等人。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雕塑家应该说就是在广东诞生的,在近现代雕塑实践与教育方面,广东人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唐大禧:但广东雕塑也就初期的时候影响比较大。

俞畅:对,广东雕塑只能说是早期影响比较大,因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在北京,而且北方重理论,南方重思潮,现在有大批的来自国内外的理论家都集中在北京,很多国际上的雕塑、建筑、绘画展览都在北京举办,所以广东雕塑现在不算领先,大师级的作品都云集在北京展出。

从好的方面来说,这可能会产生一些思想上的碰撞,但是也有可能会趋于同质化,丢失掉个人原来的一些东西。

唐大禧:现在的艺术现象比较浮躁,更有媚俗、庸俗,很多作品经不起推敲,反正先把作品做出去,再看看能不能产生影响,能不能笼络人心,慢慢地整个艺术氛围也跟着浮躁了。

俞畅:我觉得艺术家要尽量把自己的灵魂注入作品中,但是作品能否传世,能不能被人所喜爱,这在创作的时候很难判断。比如很多人都笑央视大楼是“大裤衩”,但其实它的设计很巧妙。又比如唐老师,他是一个很重视细节的艺术家,但他不是硬要保持什么主义,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结合自身的生活、节奏、审美,慢慢地形成了个人的风格。未来谁也不知道,未来一定是一个未知数。

D

要收藏雕塑先要学会欣赏雕塑

主持人:现在年轻一代的雕塑家很多,作品也很多,什么样的雕塑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俞畅:现在的雕塑作品的确很多,我认为这是艺术生产力过剩。一件雕塑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作品的语言,看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虽然作品很多,但是大浪淘沙,能够被历史筛选下来的就是经典的东西。

主持人:但等到大浪淘沙,筛选出来的经典作品肯定收藏门槛也很高了。虽然与书画相比,雕塑的收藏群体还相对较小,但雕塑藏家的数量还在不断地扩大。以前人们的家居装饰主要是书画,现在很多人会要求有个摆件,这个摆件可以是陶瓷,也可以是雕塑。

唐大禧: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大型雕塑的采购者都是政府和企业机构,后来民间艺术市场兴起,市场拍卖活跃,这标志着艺术的复兴。所以雕塑家应该识时务地多做一些小型的加上雕塑,与知音沟通,雕塑市场将会逐渐成熟,这点我很乐观。但现在一些收藏雕塑的人,他们其实并不关心艺术好不好,只关心能不能赚钱,听别人说这个可以升值就买,希望过个一两年就转手卖掉赚钱,这样就会导致市场的混乱。

回到你那个问题上,我认为要收藏雕塑首先要先学会欣赏雕塑。中国的典籍中根本就找不到“雕塑”这个词语,很多人对雕塑,特别是对头像至今还是不理解、不接受的,家中除了摆着神佛的雕像,很少人会摆放其他人的头像。而且雕塑大多没有色彩,要欣赏雕塑首先要学会欣赏形体,学会看结构,这也是收藏入门所要学习的东西。

主持人:现在不少人已经开始在雕塑的颜色上下工夫,在近期的亚洲雕塑展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雕塑已经上了颜色。

俞畅:最初的雕塑是有颜色的,古代一些雕塑,包括欧洲的雕塑最初也是有颜色的。后来雕塑艺术逐渐成熟,分离出纯雕塑,演变为欣赏形体之后,雕塑基本上就没有颜色了。但如果形体比较简单,还是可以通过一些颜色的变化来补足的,如果雕塑的形感很好,搞得花里胡哨的反倒是画蛇添足。现在一些雕塑就是让人看着难受,局限于表面做颜色和表面的工艺,并不是真的雕塑。所以收藏雕塑要先懂得欣赏,才能判断价值。

特邀嘉宾

唐大禧

(著名雕塑家)

俞畅

(著名雕塑家)

嘉宾主持

赵利平

(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延伸阅读

著名雕塑家钱绍武

说“唐大禧现象”

我们知道在各种社会里,一个艺术家总处于某种矛盾之中,就是社会的需要和艺术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我找到了米开朗基罗,他在被俘虏以后,被迫要为教皇服务,他就做了一批巨人似的奴隶雕像,这是他找到的“结合点”。在教皇看来,他雕了一批为自己服务的奴隶,当然没有问题,但米开朗基罗在这些奴隶身上体现了自己的悲伤、愤慨、不屈和反抗。既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也实现了自己的艺术。这并不是迁就和屈从,相反是艺术家的智慧,是艺术家的本领!这是一个成熟了的艺术家的标志!这种智慧和本领我以为任何时代、任何地区的艺术家都是需要的,而在我们中国的最好范例,就是唐大禧。他善于在多变的政治气候中找到“合理的结合点”,既为当时的社会所允许,所需要,又不违背艺术家的良心和艺术尺度,总能十分出色地进行艺术创作。因此,我称之为“唐大禧现象”。

1964年,唐大禧创作了《欧阳海》,表现的内涵是一种为别人、为人民奋不顾身的精神。构图塑造都经得起推敲,就是现在来看,也是件较好的艺术品。应该说,他抓到了“合理的结合点”。时隔十年,大禧创作了《群山欢笑》,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题材,大禧却看到青年人的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健康乐观的本质,艺术上处理得极有个性,生动活泼,很有感染力。就在现在来看,也是件好作品,他又找到了“合理的结合点”。1977年,他又创作了《海的女儿》,真是“飒爽英姿五尺枪”,但又充分表现了女性的优美。直到现在来看,依然是件好作品,他又一次找到了“合理的结合点”。

由此可见,不管哪个时代,哪个环境,作为艺术家就是要善于找到“合理的结合点”。这是艺术家的天职,这是艺术家的智慧和本领。为什么大禧总能把握住这个“结合点”?为什么他总是抓得这么准确、这么恰如其分?结论其实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大禧的智慧,他具有一种洞察本质的智慧,他能透过各种复杂的表面现象看到更为普遍、更为深刻的人性的美。我相信这才是使他突破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局限的根本原因。

我们看到不少新派艺术家正在进行超前的探索,但很多新观念、新招法并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理解。而此时的唐大禧,却在新时代中再次寻找新的“合理结合点”。他的新,新得让人能接受,新得美,新得舒服。更可贵的是,他没有“老化”,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就,他不断在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我相信他一定能不断找到新的“合理结合点”。这使他的艺术生命常青,使他能获得最广大的观众和极普遍的赞美。

瓷器收藏从古瓷片开始


瓷器收藏是普及性最广的收藏门类。谁家里没有几件老辈人留下的盘和碗?这就是最基本的藏品,也可以作为刚入门的向导。笔者认为,收藏瓷器先从残片玩起,应该算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因为瓷片虽小,却也汇聚了整器的大部分特征,如胎质、釉汁、青料、画工等。

好瓷片一般具备如下特征:一是保留了大部分画面或图案。二是具有款识,或是具备典型的时代特征。三是边缘齐整(如圆形、矩边形)、便于保存。四是天地具全,比如碗,从碗足到口沿都可以看到,可以推断出碗高,复原口沿直径或底足直径。五是稀有少见的瓷片,如图录中未出现过的,或在藏友圈中未见过的。六是名窑口或著名画片,如成化斗彩鸡缸杯瓷片、永乐缠枝莲压手杯瓷片、嘉靖鱼藻纹瓷片等等。

瓷片最好要拣,而不是去买。拣瓷片有几大“功德”。一曰“真”,谁也不会把现代瓷器砸碎后,将其埋入几米甚至10余米的地下去骗您。二曰“实”,您可以通过地层关系了解瓷片的大致年代,通过众多瓷片的互相印证,获知瓷片的窑别和年代。三曰“廉”,拣瓷片不需投入大量资金,只需一把小铲、一只手袋。四曰“全”,鉴识瓷片时可以全面观察胎质、釉色、造型、画工,而面对一个整器,您是看皮看不到瓤。

一块小小的瓷片,看上去冷冰冰、土锈斑斑,但其中蕴藏着大千世界。

古瓷片何处觅呢?到处皆有可能,特别是老城区,只要您留意,说不准就有收获。笔者曾在北京什刹海的岸边拣到过清代康熙青花松鼠偷葡萄的残片;曾在德胜门内的后罗圈胡同拣到过清道光年间青花婴戏图残片;在圆明园刚挖出的河泥中,也拣过清乾隆青花游龙纹残片……当然,最主要的是在基建工地上拣拾,今天这种机会太少了。建筑垃圾的填埋场,特别是挖基坑的土运送的地界,是非常重要的拣拾地。

实在不行,您也可以到古玩摊上购买,但是,一定要谨防赝品。许多赝品卖不掉,极有可能“化整为零”,打碎赝品,把瓷片卖给您。

收藏历代古陶瓷升值空间大


在收藏鉴赏家的眼里,元代以前的陶瓷器,方可称之为古陶瓷。而宋代古陶瓷的珍稀度、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显然要超过明清陶瓷器。但目前清陶瓷器价格要高于宋陶瓷,藏家普遍认为,用不了多久,宋代陶瓷器将随着古玩市场的成熟会逐步升温。

历代官窑陶瓷精品在古玩市场上已经很难寻觅,即使见到,几乎也都是价格不菲之天价。近年来,历代民窑陶瓷器已经逐步升温,为众多古陶瓷收藏者所青睐。就近段时间的态势来看,民窑陶瓷器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况且价位偏低,正是收藏的好机会。作为新入行的收藏者、投资者,先要从书本上弄清源流,了解陶瓷发展的历史,不要一到了古玩市场,见好的就买;不要遇到没见过的品种,还没弄清就买。要理论联系实际,实物与书本上的定义是否一致,有一个疑点也不要轻易放过,要立即“一票否定”。尤其对罕见的、价值高的古陶瓷更不要一见钟情。现在古玩市场赝品较多,鉴此,首先不妨把所有的古陶瓷都看成是假设赝品,然后沙里淘金,十目一行,“众里寻它千百度”。

古陶瓷的收藏投资要选断代精确的器物,要选明白清楚的品种,不要盲目追求冷僻、怪诞、偏稀的品种,免得被弄得一头雾水,杂乱无章。要釉色、图案、器型美观大方,要完整、无残、品相完好。要知道,投资增值快,价值上扬快的就是历代名窑品相好的品种。

书本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实战演练”中,练眼、练手、练鼻、练耳,看器型、胎底、断代,看纹饰花纹、胎釉再作进一步的定夺;看时代的留痕、残边、棕眼而最后作敲定与否。

读懂实物的最好方法就是看懂历代瓷片,现在古玩市场常有一些瓷片,不妨花费点儿钱购买回家用以练练眼法。

中国陶瓷方兴未艾 古瓷片收藏意义何在?


古瓷片

中国陶瓷渊源流畅,走过了将近一万年的历程,从早期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到商代早期的原始青瓷,唐三彩、宋五大名窑、元明清的各种青花、五彩粉彩瓷器,历史悠久。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五次收藏热的到来,更是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再一次在民众间广泛的推广开来。有专业人士统计,今天的收藏爱好者,在全国范围内以多达千万之多,其中陶瓷的收藏爱好者更为广泛。随着新的爱好者的进入和古代瓷器遗留越来越不成比例,瓷片的收藏逐渐成为了新兴的收藏领域之一。

一块精美的瓷片上面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令众多收藏爱好者瞠目结舌的。我们不仅仅能从她们的身上了解那个历史,也可以掌握历代陶瓷的制作工艺和特征。通过瓷片的收藏把玩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了解历史。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收藏情趣。

谈到收藏瓷片的意义:首先是收藏一段历史,赏玩一块瓷片上面反映的文字,画片,颜色依然能够非常真切的感受那一段历史真实,感受那个时期社会的风土人情。

第二点就是通过瓷片的收藏鉴赏,能够掌握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瓷器的内涵,为提高眼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瓷片是古代瓷器破损后的依存,依然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经常接触各种瓷片,日积月累眼力自然会明显提高。

第三点就是可以修心养性,收获乐趣。比如宋五大名窑,如今只能在各大博物馆里见到。今年年初拍出2个多亿的成化斗茶杯,更是对一般藏家来说望尘莫及。如今我们可以把玩一块同样时期,同一品种的瓷片标本,甚是欣慰。

我们今天之所以收藏瓷片,也是用这一块瓷片来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印证着那些封存的历史,而历史又把岁月的变化、朝代的更迭刻在了陶瓷上。让我们通过瓷片标本去感受那文化的魅力吧。

古瓷片收藏:醉翁之意在整器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并且开始专门进行古瓷片收藏。不过对于这样的收藏也有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究竟是“管中窥豹”?还是“洞若观火”?藏友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本期收藏周刊邀您一起品评古瓷片收藏。

日益看好的市场行情

随着整器价格的不断上涨,特别是精品整器的价格上涨,古瓷片最近几年的市场行情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据了解,古瓷片收藏市场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北京、南京、郑州的古瓷片收藏市场最为繁盛。

“古瓷片的价格也在上涨,窑口好、品相好、纹饰好的古瓷片价格就更高了,可能在十几年前还有几元钱的古瓷片,但是现在几十元的都少见,一般价格都在几百元、几千元,有的甚至上万元,这要看是什么样的古瓷片,品相各方面如何。”大召九久街古玩城内经营古玩生意的白先生说。藏友李先生说:“古瓷片作为整器收藏的一个入门‘老师’,不少整器收藏爱好者都是从古瓷片收藏开始入手,而随着整器收藏队伍的不断扩大,市场上供交流的整器和古瓷片的数量越来越少,古瓷片的价格上涨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需求大于供应的结果。”

古瓷片收藏不是管中窥豹

作为整器收藏的入门“标本”,虽然藏友们都对古瓷片的学习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不少人对于古瓷片的收藏价值并没有给予肯定,也不认同一些藏友将古瓷片收藏作为一个单独的门类,甚至有的藏友认为古瓷片收藏就是“管中窥豹”,与整器收藏不可同日而语。

“古瓷片就是瓷片,它的收藏价值远远不及整件整器,只能看到整件整器的一小部分,并不能因此而看透整件瓷器。”藏友李先生说。因为喜欢收藏整器,李先生也买了不少古瓷片,但是说到将古瓷片作为单独门类进行收藏,李先生还是不能认同。“古瓷片对于了解整件瓷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一些精品整器,存世量少,上手的机会少,藏友们能够从古瓷片上学习到一些东西是非常难得的,但如果说有了这样的古瓷片,就等于有了一件精品整器,这样的观点是不能认同的,毕竟古瓷片只是整器的一小部分,而且上面的图案花纹等信息也不完全,如果你收藏到的古瓷片只是一个底足,那么上面是什么样的器形、有什么样的花纹就更有想象空间了。”

古瓷片“标本”价值不可小觑

对于藏友来说,古瓷片最大的价值就是它可以作为“标本”来供藏友们学习。不仅如此,古瓷片的价格低廉也是刚入门的藏友们所能接受的。陶瓷玩家黄轩的整器收藏就是从古瓷片开始。黄轩介绍,最初选择从古瓷片入手主要考虑到了古瓷片的价格相对较低,随着对古瓷片了解的逐渐深入,古瓷片本身所散发出来的魅力也深深地吸引了他。“价格便宜是主要因素,当我们大量收藏的时候,古瓷片和整器相比,当然是古瓷片的价格更便宜了,而且整器所涵盖的纹饰非常广,通过纹饰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信息量非常丰富,留给人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一种美,并且从古瓷片的角度能更直观地观察到器物的工艺特征和制作手法,这也是整器不具备的。”黄轩说。

古瓷片带给人的信息是直观的,而整器则由更多的纹饰和局部来组成,这样就需要藏友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而古瓷片虽然是整器上的某一部分,藏友还是能看到整器中最精彩的一部分,这也是不少藏友认为古瓷片收藏的意义所在。“整器鉴定要看胎、釉、画工、器形,整器的胎往往通过底足来看,可是一件整器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釉料的厚度是多少等等,通过整器是看不出来的,而通过古瓷片却可以一目了然,可以说是古瓷片小中见大,如果藏友掌握了某一片古瓷片所表现的所有特征,那么当他遇到同样的整器时,就能很好地判断出整器的真伪。”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张宝舰说。

古瓷片收藏也是一个新的门类

在呼和浩特市的收藏圈内,有不少爱好整器的藏友,他们当中也有人收藏一些古瓷片,但是古瓷片并不是他们主要的收藏对象。

“随着资本市场关注收藏市场,我认为古瓷片收藏也会成为收藏中一个单独的门类,因为很多陶瓷整器的价格昂贵,即便是穷尽我们毕生积蓄也难以承受,因此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标的物作为历史的佐证,也是很不错的,所以收藏古瓷片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在在外地,像北京、上海都有很庞大的古瓷片专项收藏市场,虽然在呼和浩特地区古瓷片市场还有些局限,不过这并不影响古瓷片收藏的整体进程。”黄轩说。

事实上,古瓷片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收藏门类,只是喜欢整器的人未必会喜欢古瓷片,但喜欢古瓷片的人谁都喜欢整器。张宝舰说:“鉴于整器的价格高昂,不少藏友将目光转向了古瓷片,一方面古瓷片可以作为鉴别整器的参照物,另外一方面当收藏的古瓷片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也可以将古瓷片作为一个单独的系列。”

尽管古瓷片收藏的门槛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样的古瓷片都值得收藏。黄轩介绍,古瓷片收藏要精不要多,另外也讲究门类。例如藏历朝历代的老窑瓷,人们不可能藏到所有老窑瓷的整器精品,但是有每个时代的标本。“全中国永宣青花非常少,我们不可能有整器,但我们拥有一片永宣青花古瓷片,那么这个也可以算作是精品。元青花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想拥有整器是非常难的,但是在一个窑址里发现一件元青花的古瓷片,作为个人收藏也是非常难得的,物以稀为贵,这样的古瓷片也凸显了整器本身的价值。”黄轩说。

对于藏友来说,获得古瓷片的途径也比较多,通常大家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各类古瓷片,在这个过程中,古瓷片的价格是用整器来衡量的,因为有一些整器在市场上还是可以看到的,那么根据古瓷片的大小还有美观程度,市场上也会有一个通行的价格。还有一些藏友也可以通过交换来获取自己想要的古瓷片,这也是获取古瓷片的一个重要方式,再有就是到各类遗址或者窑址捡拾古瓷片,不过捡古瓷片有很大的局限性。

古瓷片衍生品源于对整器的痴迷

现在也有一些人把古瓷片做成吊坠,作为挂饰来装点生活,可以说这也是古瓷片收藏的一个衍生品,不过这样的古瓷片,或者人们购买这类古瓷片的行为是否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就要另当别论了。“这类古瓷片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讲究,对古瓷片上的图案纹饰会有更高的要求,可能是完整的一朵花、一条龙、一个人物或者是窑变等等。”张宝舰说。

内蒙古古陶瓷博物馆馆主乌力吉说,古瓷片的价值不在于它做成手串还是项坠,古瓷片不是宝石,人们之所以喜欢古瓷片,还是与对整器的喜爱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元青花,因为它的存世量太少,物以稀为贵,所以能够拥有一片元青花古瓷片也是令人兴奋的一件事,但是购买装饰类的古瓷片就要另当别论了。我认为它的收藏价值相对要小,因为它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不能代表一个整体,只是人们非常喜欢元青花,而距离真正的艺术收藏还有一定的距离,只能舍远求近,而这种做法也是对精品整器的一种喜爱和痴迷。

官窑瓷器宋代瓷器领头羊升值空间大价值连城


宋代官窑瓷器鉴定有哪些方法

宋代官窑瓷器鉴定方法有哪些?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宋代官窑瓷器作了详尽的研究和论述,官窑和汝窑一样,以釉色为美,没有纹饰,立器只有凹下或凸起的弦纹或边楞。器型种类较少,除了盘、葵口洗以外,多仿古青铜器的造型,如长颈瓶、贯耳瓶、贯耳尊、兽耳炉等。小编整理了一下宋代官窑瓷器鉴定都有哪些:

宋代官窑瓷器鉴定之一釉质差异: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累叠密集,如史料“聚沫攒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色为多。艺宴商城了解到,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釉表多数均透明光亮而欠润泽。釉色以豆青、灰蓝、月白为多,有的甚至接近亮白。

宋代官窑瓷器鉴定之二纹片差异: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因此有“牛毛纹”之称。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纹痕的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油灰居多,鳝血者为上品。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迄今未见有牛毛纹者;纹痕颜色比较单调,基本为黑色或浅黑色。

宋代官窑瓷器鉴定之三胎色差异: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称“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而雍正的仿宋官窑器,胎色为白色、灰白色和浅灰色,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鉴定之四底足差异: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

宋代是一个崇尚艺术的时代,一个不及格的皇帝却以艺术大师的资质指点着宋代艺术的走向。以赵构为首的艺术群体,他们的审美选择和审美取向决定了宋代官窑瓷器在古朴端庄之余,追求一种宁静淡雅的意境。这种意境,充分体现在宋代官窑瓷器的造型上。

更多资讯信息加主编微信15102111242欢迎致电骚扰15102111242

宋代官窑瓷器所内蕴的尚古之风和庙堂之气,是所有仿品难以企及的高度。从这点上来说,文化学者的判断往往强于普通的鉴定者。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对艺术十分爱好的帝王,他在位几十年曾写下了无数的对各种艺术品的赞美诗词,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从这首诗中,人们亦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器的推崇之情。

传世甚少

官窑,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汝窑后为满足宋朝皇室特别是宋徽宗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在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窑烧瓷的窑口,史称“汴京官窑”,学术界又称为“旧官”。宋代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中曰:“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甚少,这是因为黄河古道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改道,窑址均被淹没无存,实物也难以寻找之故,所以考古界无法考证,这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研究是一件憾事。

而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宋朝皇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也就是南宋初年,当时的南宋皇帝宋高宗便在京都又设官窑于修内司(即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即杭州郊坛下官窑),这个时期烧造的瓷器则称为“南宋官”,学术界又称之“新官”。

南宋叶寘的《坦斋笔衡》中说道:“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古朴精致

更多资讯信息加主编微信15102111242欢迎致电骚扰15102111242

官窑既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而且又是继汝窑后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其器物形制和烧造工艺等与汝窑有不少共同之处。

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三足洗,其釉色很相近,就连风格也颇为类似。特别是釉色,北宋大观年间的瓷器,多釉色莹润,其中又以月白、粉青最为盛行,部分翠绿其次。但有不少器型多仿古,常见的仿古礼器有鬲式炉、簋式炉、鼎式炉、贯耳瓶、弦纹瓶、琮式瓶和各式尊等。其特点是,胎体较轻,以支钉烧制,色呈紫褐,釉面较厚,见冰裂纹大开片,底足露胎,呈铁黑色,沿口因釉层薄而呈浅紫色,俗称“紫口”。

南宋官窑瓷器则造型古朴而精致,胎体同北宋官窑一样较薄,呈紫褐铁色,但釉层肥润,具有玉质感,其釉色多见淡雅的粉青色和米黄色,釉下见气泡,釉面见大开片,底足亦露胎,紫口铁足。但无论是北宋官窑也好,还是南宋官窑也好,学术界均统称其为“官窑”,而且价值不菲。

器型多样更多资讯信息加主编微信15102111242欢迎致电骚扰15102111242

宋代官窑的器型丰富多样,除了上述所说的仿古礼器外,主要还有各式洗、瓶、壶、炉、盘、碗以及盏托、花盘、单柄杯和供器等,且多以釉色见长,特别是南宋官窑中修内司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所烧造的瓷器,系采用澄泥,制作极其规整,并以釉质晶莹透澈而备受人们珍视。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遵生八笺》也说:“官窑品格大抵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釉色、片纹、金线纹三者的有机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是官窑瓷器千百年来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根本,后人绝难仿造。难怪诸多文史资料中历代文人多有赞叹之词,就是清代乾隆皇帝对之也赞不绝口,赋诗以抒胸臆。

正因为官窑瓷器具有如此的精妙之处,因而其文物价值与经济价值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佳士得在一次春拍中推出的一件南宋“粉青色琮式瓶”,最后以25.3万港元成交;而北京翰海秋拍会上推出的一件宋代官窑琮式瓶,更以902万元人民币成交,令人惊叹。

物以稀为贵 谈高古瓷收藏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唐宋为代表的高古瓷,在收藏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5年前买的耀州窑、磁州窑等瓷器,如今已经涨价至少10倍以上,高古瓷到底魅力何在?"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这句在收藏圈内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言,说明了宋瓷在中国收藏界中的地位。

《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何谓“高古瓷”,或许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答案。在市场上,有人将“高古瓷”划定为宋元朝,有人将它定为宋朝以前,还有人将唐宋时期烧成的瓷器列为“高古瓷”。不过,无论怎么划分,它往往是相对于明清瓷器而言。由于年代久远,不少“高古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比如宋时的汝窑瓷。目前,汝窑传世品仅60余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24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馆收藏8件,英国戴维特基金收藏7件,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7件,美国圣路易美术馆收藏1件,天津博物馆收藏1件,另有3件在私人手中。也就是说,全世界现存的汝窑数量十分有限,而且绝大多数在博物馆中。

高古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它跨度年限大,是中国陶历史上辉煌的一页,重要的一环。郭沫若曾说过,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新发现的窑址或者瓷片都有可能填补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世界上绝大部分博物馆,都没有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中国高古瓷的收藏,这也就是说,博物馆需要高古瓷去添补。陶瓷是时代的产物,高古瓷的研究,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生产工艺及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艺术的角度看,高古瓷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含蓄、内敛的美,它不像明清瓷器通过图案色彩等直观元素去表现美感。高古瓷的艺术美感是超越了工艺的美感。它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美丽和诱惑。就拿宋代的青瓷来说,单一的釉色,朴素的质感,它并不张扬华丽,体现出的却是内在的美,体现出宋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意境,是能让人深思、感叹的美。这种内在、含蓄的美相比直观上的美,更让人回味无穷。而高古瓷这种含蓄、内敛的美感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价值的,含蓄而不尚外露,自然而不尚雕琢,质朴而不尚奢华,和谐而不尚冲突。

高古瓷的收藏门槛要高于明清瓷器,对藏家的专业知识、眼界、经验的要求也更高。在学术界,高古瓷的研究远不如明清瓷发达,即便是钧窑这样的品种,很多传世器的断代也存在一些疑问和争论。例如,有些明代的官钧前些年被某些顶尖拍卖行当作宋钧拍卖。钧窑自宋代兴盛于河南以来,不但皇家烧造,民间也烧造,绵延数百年,窑口遍布全国各地。如果想收藏钧窑瓷器,必然要对这数百年全国各地的窑口进行一番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但是,收藏高古瓷的乐趣,也不是收藏明清瓷可以比拟的。赏玩新瓷者,总是先被新瓷上的彩绘图案所吸引,当藏家赏玩到元明清青花之后,就会感觉到明清官窑、民窑彩瓷太喧闹,即青花比五彩、粉彩、斗彩清静。而当藏家赏玩到宋五大名窑、宋龙泉窑、耀州窑青瓷、宋建窑、吉州窑里瓷、唐三彩、三国魏晋越窑青瓷之后,你又会感觉到宋代及以前的单色釉青瓷、白瓷、黑瓷,比元明清青花深沉,唐三彩恢弘的造型和浓烈的颜色,远比明清瓷更具吸引力。

在高古瓷中,特别是北宋汝官窑在国际拍卖场上极为罕见,1992年苏富比拍卖行在纽约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直径仅8厘米的汝窑小盘曾以154万美元成交。宋瓷本身存世的数量就很少,进入市场中的数量就更少。2005年9月21日在纽约苏富比的“白马轩藏中国陶瓷专拍”推出了55件白马轩主人收藏的唐宋陶瓷名品。这也是近年来中国陶瓷市场出现宋瓷拍品最多的一次。这样的专拍可以使宋瓷市场的透明度加大,提高宋瓷的市场地位。

进入2008年后,高古瓷的价格更是一路上扬。在2008年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件五代北宋时期的耀州窑刻牡丹花纹水注以18.1万美元的价格成交。3月19日纽约佳士得推出的一件宋代龙泉窑青瓷双耳瓶以228.1万美元成交,这是迄今所知全球范围内成交价格最高的龙泉瓷,一举打破了龙泉瓷器拍卖成交的千万元大关。国内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南宋官窑青瓷粉青釉纸槌瓶以6752.75万港元落槌,拍出了全球范围内宋瓷的最高成交价。

宋瓷精品的天价成交,得益于其存世量的稀少。以汝窑瓷为例,有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汝窑传世品仅60余件,其中台北故宫收藏24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馆收藏8件,英国戴维特基金会藏有7件,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1件,美国圣路易美术馆1件,天津博物馆1件,另有两三件在私人手中收藏。也许除上述之外,还有其他汝窑瓷器存世,但数量也多不到哪里去。稀缺性,决定了以宋瓷为代表的高古瓷未来的升值潜力,在这个市场尚未全面启动之前出手,是百年难遇的良机。

古瓷残片是否有收藏价值?


在古玩市场上,常见有许多古瓷残片堆放在一起,无人问津。看着它们被冷落的样子,笔者心里真不是滋味!收藏界有句老话叫做“古瓷毛边不值钱”。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和误导:古瓷残片不仅不是废物,而且还大有收藏价值!

古瓷收藏是一个大门类,很多人趋之若鹜。在古瓷收藏界早年间流行一句话:“古瓷毛边不值钱”。这说明古瓷收藏讲求完整美——不仅注重瓷器的“大开门”,更讲究瓷器的完整性。一件完整的古瓷,如果某一处有了残缺,哪怕一点点,那么它的身价就会大打折扣。在这种“古瓷毛边不值钱”理论的指导下,很多收藏者对古瓷残片不屑一顾,甚至视为垃圾、废品,更不要说投资收藏了。

那么,古瓷残片真的没有收藏价值了吗?笔者认为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首先,古瓷残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我们搞收藏,不单纯是为了“一夜暴富”,追求收藏品的最大利润化。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文化,弘扬文明,扩充知识,陶冶性情。所以在搞收藏时,不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藏品的回报率上。古瓷残片本身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我们可以从古瓷残片残存的图案、文字、色彩、胎釉、开片等方面和细节上,管窥到某一段历史的资料信息、社会综合文化信息,从而收到“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时下,国内外有很多书画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正是从古瓷残片中来探寻、学习、体悟、揣摩古代社会文化、绘画技法、历史信息和书法的艺术魅力的,更不要说当代陶瓷专家从古瓷残片中学习古代陶瓷技术了!

其次,古瓷残片是收藏爱好者最廉价的教学实物。对于古瓷收藏者来说,光掌握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物来验证,而实物教学效果往往高于理论的输导。古瓷残片因承载了一定的综合信息和文化元素,因此对于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它是一部绝好的实物教材!时下,有许多瓷器收藏爱好者在学习古瓷方面的知识时,一般都到博物馆去隔着玻璃看展出的实物。这种学习方法远没有手里把玩着残瓷,面对面地学习来得那么直接、效果更明显、看得更真切!因此作为一种实物教材,古瓷残片的作用非常之大,不可小视!

另外,古瓷残片中保留着一种残缺的美。很多残片中保留着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可谓残而不失其美。美学讲究美是完整美与残缺美的统一,残缺,有时本身就是一种美!比如我们熟知的女神维纳斯雕像和秦始皇兵马俑。这些东西虽然有残缺,但仍然给人一种美的震撼和享受!收藏爱好者甚至能从古瓷残片的片段来想象出或者推衍出整个瓷器的完美和艺术美感。有些古瓷残片中,还保留着古代瓷器美的瞬间和最美的细节。能淘到这样的藏品,对于藏家来说,实在是一桩幸事!

同时,古瓷残片中还保留着珍贵的文物价值。有些古瓷残片虽然残破不成完器,但其某个细节却依然保留着历史文物的价值,可谓残而不失其珍!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就收藏着一件由古瓷残片拼接组合起来的“清康熙五彩仕女婴戏盆”,尽管它是残片的组合,但因其在康熙五彩器型中极具典型性,而全世界仅存这一个,所以其可谓价值连城!

最后一点,古瓷残片残而不失其价。古瓷残片不可再生,且存世量也有限,而且它本身还具有一个“古”字,这就决定了它未来的身价肯定会扬高的。所谓物以稀为贵,当古瓷残片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稀少甚至消失时,那时的它们,就已经成了一种求之不得的历史文物!因此,现在趁古瓷残片本身还没有凝聚太多的金钱光环时,收藏一些古瓷残片,保留它们淳朴的艺术本质、历史信息、文化元素,是收藏智者当所为也。

(作者钱国宏,系辽南民间收藏协会理事兼秘书长,著有《藏海泛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