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同治年瓷器鉴别 > 导航 >

慈禧为同治操持婚礼 瓷器3年烧完耗银一万八千两

慈禧为同治操持婚礼 瓷器3年烧完耗银一万八千两

同治年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笔筒同治年 古代烧瓷器

2020-12-10

同治年瓷器鉴别。

明正德青花笔架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明弘治黄釉盘

清光绪“大雅斋”款松石绿釉粉彩花鸟纹奓斗

清同治“燕喜同和”款红地金喜字碗

旅顺博物馆新展“华彩争辉—旅顺博物馆藏明清官窑瓷器展”于7月25日启幕,展出的是馆藏的明清两代官窑瓷器精品65件。这些文物精品或拨交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文管会,或征集于北京、大连等地文物商店,有的文物是深藏闺中首次“示人”。

官窑烧制的瓷器主要供皇家使用,从官窑出来的器物,你说用什么词才能形容出它们的华彩万方?记者从65件展品中掬一捧水,点滴之间也能映射出中国官窑的博大精深。

文/本报记者秦玉图/张邦义

红“烧红釉,十窑九不成”为啥还要烧钱?

既然是为皇家烧制瓷器的地方,皇帝的喜好当然就是“中心思想”。本次展览的第一件展品是明洪武的“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展品虽然有截口不能完美示人,但仍不掩其艺术之锋芒,犹可珍也。

洪武釉里红是很难烧造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当时民间就有“烧红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釉里红在明初被皇室选为宫廷用瓷,并限制民间使用,成为宫廷使用的官窑器。

皇帝以黄为尊,为什么明代还如此推崇红色?

“这是因为洪武皇帝朱元璋早年参加红巾军时把起义军的将士都以红色装饰起来,视为士兵们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做了皇帝后的朱元璋大幅采用红色和黄色对皇宫进行装饰,红色和黄色成为皇帝的特权象征。红釉、黄釉瓷成为宫廷的专用瓷,并严禁民间生产和使用。”本次展览负责人王梅告诉记者。

有需求就会有拉动,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所需。从洪武官瓷的传世品和珠山洪武官窑文化层出土大量的洪武残件数量来看,这一时期的釉里红官瓷要比青花瓷多,器型更为雄伟而质朴,虽颜色不稳定,但其高超的烧制工艺和复杂的配方这种特性,致使后朝及至今天的工匠极难仿制。

青青花瓷比丝绸出口的风头还要劲

本次展览展出了几件明青花,特别是一件明正德的“青花笔架”,这个时期的笔架上多书有阿拉伯文字。笔架就是放毛笔的物件,能摆上皇帝案头,说明皇上很是喜欢,可是一个皇帝为什么要用阿拉伯文字装饰的笔架?

原来,元、明时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繁荣时期,明朝初期,中国对外交往的对象主要是阿拉伯地区,双方的文化交流主题往往是通过青花瓷来完成的。

这是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作为外交礼品之一,青花瓷器在造型上大量模仿了阿拉伯世界的金属器、陶器、玻璃器等,几乎所有的新创品种,都能在阿拉伯文物中找到范本。

永乐三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扬帆远航,拉开了七下西洋的序幕,带回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青料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凝重亮丽、浓烈鲜艳的色泽,使永宣青花瓷散发着独特的异域风情;另一方面,苏麻离青特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由于含锰量低,可以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呈现出深浅不同的光泽,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相契合。

由于伊斯兰教义不允许反映世俗的一切感观,人物和动物形象也被禁止,这就促使那里的艺术家们用华丽的植物图形、几何图形和书法来美化器物的表面,所以永乐、宣德青花纹饰中出现的大量伊斯兰纹饰,如伊斯兰藤蔓纹饰、几何形纹饰、阿拉伯文字装饰。其中文字装饰是通过点线的搭配和变化无穷的组合,布局跌宕起伏,具有流畅的韵律美。阿拉伯、波斯文字装饰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古兰经》的教义,或说明瓷器的用途。

黄黄釉器是皇家的专属定制

瓷器发展到了明中期,可以说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单色釉的各种难关已被攻克,预示着瓷器生产最辉煌阶段的来临,特别是永乐甜白和弘治黄釉的烧造成功,极大丰富了瓷器的美学语言。

展览中就有一件明弘治黄釉盘胎质细腻,釉层肥厚,是弘治年间典型作品。黄釉是弘治时期最负盛名的品种,也是整个明代黄釉烧制最成功之作。因其釉色恬淡娇嫩,犹如鸡油般光亮,故又有“娇黄”、“鸡油黄”之称。

封建社会的唯我独尊,使颜色釉瓷蒙上神秘色彩。《明英宗实录》载,民窑“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清代,黄釉瓷器地位甚至比龙纹还要尊贵。因为此时,规制已不甚严格,像乾隆间,在民间和为王府定烧的瓷器中,五爪龙纹经常可见。“明清两代对御用瓷器挑选极其严格,进贡的官窑器不能有一点瑕疵,即便是芝麻大缩釉点。所以,御器皆要‘百选一二’。于是在烧成的御用瓷器中出现数量众多之落选品,落选御用瓷器处理大体可分三个阶段:一、明洪武至嘉靖的打碎掩埋阶段;二、明隆庆至清雍正六年的存贮库房阶段;三、雍正七年及其以后的变价销售阶段。”王梅说即使可以变价销售,黄釉器都不包括在内,可见皇家对黄釉器的重视。

明代黄釉瓷器主要作为皇室祭器。入清,除了沿用明制,还主要用于陈设观赏及帝后日常的生活之需。另外,对其使用亦有严格等级之分。《国朝官史》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宫中器用尊卑有别,不可僭越。

绿“大雅斋”瓷是“老佛爷”的最爱

本次展览中有一件“大雅斋”款松石绿釉粉彩花鸟纹奓斗很是华美。奓斗的用途是置于桌旁,专门盛装肉骨鱼刺等渣滓的器皿,而引人注目的是“大雅斋”三个字,因为“大雅斋”几乎是慈禧瓷器的代名词。

大雅斋瓷器上有“天地一家春”印文。“天地一家春”本是圆明园内的一处建筑名称,西间就是供慈禧绘画习字的自用画室“大雅斋”,因此,大雅斋瓷器被看做为“大雅斋”画室烧造的慈禧太后专用瓷。

晚年的慈禧热衷追求享乐,她寝宫陈设的装饰用物及个人用品都极其讲究,其居住的每一处宫殿,几乎都有专门定烧的瓷器与之匹配。大雅斋瓷绘工精细艳丽,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慈禧太后审美艺术,同时因慈禧个人用瓷和宫廷庆典用瓷的需求刺激了已经陷入低谷的清代瓷业生产,从而对瓷业中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故此,光绪一朝被陶瓷界称为古陶瓷的中兴时期。

而展览中的“同治大婚用瓷”燕喜同和正是晚清古瓷余晖的代表之一。同治皇帝的大婚典礼仪式在慈禧太后的直接过问操持下,最为隆重奢华,所用瓷器历时3年赶制完成,耗银一万八千多两,其规模超过顺治、康熙大婚典礼。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慈禧御瓷:大雅斋瓷器


“大雅斋”粉彩荷塘鹭鸶纹缸

“大雅斋”瓷器,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长期以来,“大雅斋”瓷器珍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

“大雅斋”黄地墨彩花鸟图碗

慈禧御瓷

“大雅斋”瓷器,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长期以来,“大雅斋”瓷器珍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

慈禧其人

提到“大雅斋”瓷器,首先要了解慈禧其人。

慈禧,叶赫那拉氏,满族镶蓝旗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其祖父景瑞当过刑部郎中,父亲惠征当过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都是五品官员。清咸丰帝奕詝登基后,于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第一次挑选八旗秀女,叶赫那拉氏中选,时年16岁,次年五月进宫侍咸丰帝,为兰贵人,住储秀宫。咸丰四年(1854年)封懿嫔;六年(1856年)三月生载淳,晋懿妃;翌年春又晋封懿贵妃。咸丰帝死后,载淳继位,懿贵妃被尊为皇太后,诏旨尊称圣母皇太后,旗籍亦抬入上三旗。同治元年(1861年)四月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以后又累上徽号。光绪帝死后,慈禧决定立溥仪为嗣皇帝,她自己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即死于中南海仪鸾殿,终年74岁。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慈禧经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一时、影响至深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慈禧是一个拥有最高统治权力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女人。在她的一生中,除了朝纲独揽,除了擅权专政,还有许多作为女性的共通点。她喜欢花,喜欢听戏赏景,喜欢华美的服饰,也喜欢精致的瓷器。

“大雅斋”来由

关于“大雅斋”,清人吴士鑑在《清宫词》中写道:“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有曰:“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李珍注:“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从以上清代诗文及诗注可知,“孝钦”即慈禧太后,“大雅斋”是慈禧自署的斋号,是她写字作画的地方。

但“大雅斋”到底位于何处,一直困惑着人们。后据学者考证,“大雅斋”位于“天地一家春”的西间,而“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内“九州清晏”中一处建筑名称。“大雅斋”瓷器,正是为这处建筑特别烧造的慈禧专用瓷。不幸的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雅斋”随“天地一家春”被焚而无存。

“大雅斋”蓝地粉彩花鸟图盘(一对)

烧造始末

同治皇帝亲政后,并不能完全掌握朝政,为了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让慈禧退出权力中心。于是,以感恩皇太后为大清朝所作贡献为名,下旨重修圆明园,把圆明园辟为慈禧颐养天年之所,以示自己的孝心。慈禧曾经居住过的“天地一家春”是此次重修工程的重点。

慈禧对于“天地一家春”的重修参与良多,多次召见负责设计的雷氏父子,并对装饰中用到的各种花卉画样给出许多修改意见。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十九日,圆明园正式开工重建。在圆明园开工重建的两个月后,内务府传办江西九江关烧造一系列的陈设及日用瓷器,并且下发了瓷器的画样,在这些画样上标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和“永庆长春”的款识。

故宫中留存的画样详细地记录了烧造“大雅斋”瓷器的釉色、纹饰及器形等方面的规定,现存实物也与之对应。画样中,器形设计和纹饰描绘均出自内廷如意馆画工之手。晚清如意馆画风多流行工笔花鸟,故而瓷器上的纹饰也多花鸟。画样是统治阶级对瓷器生产的直接干预,通过画样把统治者的审美情趣,对于自然,对于艺术的理解转化为一种可以留存的物质载体。同时,画样的回收制度也体现了统治者对于这种物质载体的垄断性和皇权的不可侵犯性。

清代的御窑厂在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同治五年(1866年)筹措十三万两白银,在景德镇复建御窑厂,由九江关监督领其事。虽恢复重建,但是重建后的御窑厂由于工人的流失,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御用瓷器的烧造困难重重。还有时间紧迫,烧造数量大等因素,时任江西巡抚的刘坤一不得不上奏肯请延期交付。直到光绪元年(1875年)、二年(1876年)头两批“大雅斋”瓷器才陆续完成。不过此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景德镇的御窑厂再也没有烧出第三批“大雅斋”瓷器。

从现存的“大雅斋”瓷器来看,釉面并不十分光滑,多存在气泡和橘皮纹现象,且在色地与彩绘纹饰之间有明显的接痕。“大雅斋”瓷器与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相比,缺少了工艺上的精细度,这与当时御窑厂客观存在的困难有很大关系。

这些“大雅斋”瓷器的原意,是为重建后的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内的西间堂室陈设和日用所用。但彼时,清政府的国库并不充盈,对内危及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刚平定,对外在与列强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已无力负担重修圆明园工程庞大的开支,甚至连修园所需的大型木材都难于购得。加之朝中大臣的极力反对,圆明园不得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二十九日被迫停工,慈禧期望重温当年景象的愿望也成为了镜花水月。因此,“大雅斋”瓷器转而入紫禁城专供慈禧在后宫里使用,并主要集中在长春宫内。

艺术风格

“大雅斋”瓷器烧造于晚清时期,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慈禧无暇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瓷器的创新,并且御窑现有的条件连生产原有品质的瓷器都存在困难。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大雅斋”瓷器基本沿袭了乾嘉时期御窑瓷器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宫廷的华丽美感。所有瓷器均为色地彩绘,器形也延续了前朝的样式,只是在制式上更偏重于秀丽精致,带有独特的女性审美特质。这种特质的形成与慈禧太后的喜好是分不开的,因为御窑瓷器本身就是君主审美观念的物化。

可与同时期其他官、民窑器物相比,“大雅斋”瓷器无论在质地和工艺上都较为考究,体现了光绪朝御窑瓷器的最高水平。“大雅斋”瓷器的艺术风格可以归纳为釉色鲜艳、纹饰精美、器形多样、款识讲究。

釉色

“大雅斋”瓷器地釉的色彩有粉地、藕荷地、浅藕荷地、明黄地、大红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翡翠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绿地十二种。其中以粉地、藕荷地、明黄地、蓝地为多。在色地之上绘制有设色的花鸟,也有单一的水墨花鸟。在设色方面充分汲取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设色方法。

“大雅斋”瓷器的釉色带有强烈的情感化、写意化的特征,充分利用色彩的对比变化,象征性地去表达大自然中固有物象的美感。色彩是表情达意的途径,为了实现统治阶级的情感思维和画面情节的融合统一,用色不再是拘泥于自然的色彩,而是具备了更多的主观审美意识的创作。

“大雅斋”绿地墨彩花鸟纹捧盒

“大雅斋”松石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椭圆盘

“大雅斋”陈设瓷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器皿的内部施一层淡绿色釉,此种施釉方法创自乾隆朝,初为仿铜胎画珐琅的制作方法。之后各朝的陈设用瓷均有仿制,只是内部施釉厚薄不均,且无细小的纹路,这也是晚清粉彩陈设瓷的特点之一。

“大雅斋”瓷器充分表现了粉彩的装饰性,整体的色彩搭配充满了柔美的女性特征。花卉、虫鸟的配色取自自然又不是完全地模仿复制,只是提取了自然中的精髓。“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大雅斋”瓷器同一件器皿上常常出现四到五种颜色的搭配,但是色与色之间和谐的搭配,却创造出别样的韵味。时而是清新雅致的文人情调,时而是静穆深沉的贵族之气,都显现出“大雅斋”瓷器的艺术质感。

纹饰

“大雅斋”瓷器纹饰精美,以色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很有新意。纹饰描绘有藤萝花鸟、藤罗月季花、藤罗蝴蝶、莲塘荷花、鹭鸶莲花、栀子桃花、葡萄花鸟、荷花蜻蜓、喜鹊登梅、牡丹花、牵牛花、桃花、紫藤花、萱花、绣球等。“大雅斋”瓷器的纹饰告别了传统官窑常见的龙凤题材,代之为各式花卉、禽鸟,气息隽雅,意境清新。所勾画出的花团锦簇、鸟鸣蝶舞的瓷上花鸟世界,是慈禧太后对于自然的一种美好向往。

由于慈禧生平酷爱花卉,所以“大雅斋”瓷器上自然也以花卉纹饰为最。然而,“大雅斋”瓷器的纹饰已经不是选取单一的花卉主题去表达了,而是几种花卉共同组合成富有象征意义的复合主题。画面构图不追求多层次叠加,只是选取自然中的一个场景,经过宫廷画师的审美想象,创造出一种兼工带写的绘画风格,呈现了柔美娇媚、清新淡雅的女性气质。

宫廷造办处下发画样时,并不是每一种器形都附带小样,所以景德镇御窑厂的画工要根据瓷器造型的不同特点,在不改变画样主要布局及纹饰的基础上对构图做少许的改动。本来,画样上的纹饰是以大件器为模板绘制的展开图,而同样的纹饰在小件器形上就无法原样复制,只能选择主要的花卉图案根据具体的器形进行再次构图。

纹饰与釉色、器形等的完美结合才能诞生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但是,同治朝的御窑厂在经历过战火后,画工的瓷绘水准也较盛世时期有所下降。对比“大雅斋”瓷器的画样和成瓷,不难发现,绘制于瓷上的纹饰多了些装饰的图案感,少了些纸上纹饰的气韵流动,。

器形

“大雅斋”瓷器在器形选择上并无太多大件器皿,多是秀丽小巧的器皿,突出了慈禧太后的女性专用标识。概言之,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品种十分丰富,多日用瓷。“大雅斋”瓷器是为慈禧太后专门烧制的堂名款瓷器,准备烧成后在大雅斋中使用的,故而其品种十分丰富,涵盖了陈设和日用的多种器形。其中陈设用瓷有:花盆、盆奁、鱼缸、花瓶。还有高足碗、高足盘等供器器形。日用瓷有如下几种:碗(因尺寸不同分为海碗、大碗、中碗、怀碗)、盘(分为九寸盘、七寸盘、五寸碟、三寸碟)、茶碗、盖碗、渣斗、圆盒子、长靶羹匙。其中渣斗的造型尤其小巧,高大约在8 厘米左右,口径 9 厘米,便于随身使用。

二、花盆的款式众多。在“大雅斋”瓷器中,花盆的烧造量也很大。花盆除了大小型号的区别外,还有器形上的差异,包括正四方形花盆、长方形花盆、八角花盆、扇形花盆、银锭式花盆、梅花式花盆、圆花盆等,形制多样。有的花盆底部出于功能性考量,带有渗水透气孔。烧造如此多的花盆和慈禧太后对花的喜爱是分不开的。清代自雍正帝之后,皇室贵族的生活偏于享受园林美景带来的清新雅致。在烦乱的朝廷人事倾轧中,皇室贵族藉由花草来放松和转移紧张的心情。慈禧则更不例外,在宫中的御花园里遍植奇花异草,“大雅斋”瓷器中花盆数量的众多也是这种生活风尚在器物上的显现。

款识

“大雅斋”瓷器口沿处有“大雅斋”三字横款,右边多用红彩图章款“天地一家春”。对于里外均绘制粉彩纹样的碗盘类器物,在内壁的口沿处书“大雅斋”及“天地一家春”,而内里施白釉或绿釉无纹饰的器物,则在外壁口沿处书写二款。椭圆形的“天地一家春”篆体闲印章的印纹文字排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双排法,“天地一”三字居右侧,“家春”二字居左侧。另一种被称为“顶天立地”法,即“天”与“地”二字上下分布,中间空白部分是“一家春”三字。其中“一家”列右侧,“春”独自撑起左侧。款字的外围是海水双龙戏珠图案。

“大雅斋”松石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渣斗

“大雅斋”松石绿地粉彩仙芝寿桃图大缸(一对)

除了少部分高足盘碗类的器物,“大雅斋”瓷器大部分器底都用红彩书写有“永庆长春”四字楷款,但并不是所有书写“永庆长春”款的瓷器都书写“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永庆长春”为四字吉言款,寓意了慈禧太后希望自己永葆青春的美好愿望。

需要指出的是,就款识而言,广义上的“大雅斋”瓷器应包括“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和“永庆长春”其中任意一种题款,或其中两款或三款的组合形式以及个别制作、装饰艺术风格相近的无款器物。像“大雅斋”瓷器这样一器三款的,在中国制瓷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大雅斋”瓷器属于堂名款瓷器,但在清代的女性中,无论是贵为后宫之主的皇后,还是各个贵妃、福晋,使用的瓷器都无如此的专属标识。慈禧之所以能享此特权,是缘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后,整个国家的权力都已经归在她的手中。“大雅斋”是堂号,同时也是慈禧个人审美情趣的象征,在处理朝政之余,她舞文弄墨、写诗作画,“大雅斋”正好契合了她对于“艺术”的追求。

咸丰、同治青花瓷器鉴赏


咸丰朝青花瓷器颜色深沉稳定,有的略艳,有的黑灰,没有层次,细看像浮在釉面上。常见纹饰有缠枝莲、松竹梅三友、八宝、云龙、夔凤、八卦、寿星、仕女、婴戏(这时的人物鼻子都高直有钩)、鸳鸯莲花、石榴、兰草、博古、"喜"字勾莲等。咸丰朝瓷器小件的胎子轻薄,稍粗松,大件瓷胎厚重、粗松;釉面粉白或泛青,基本都是稀薄的波浪釉。咸丰瓷主要器型有玉壶春瓶、赏瓶、大或小双耳瓶、方瓶、葫芦瓶、炉、渣斗、觚、盖碗、杯、盘、碗、罐、缸等;民窑常见的有瓶、罐、茶壶、譬具、花盆、四节盒、香炉、各式瓶、印盒、皂盒等。修胎不精细,口沿较厚,其余地方薄厚不匀。咸丰青花瓷官窑款以楷书为主,字体柔秀精细,一般没有圈或框。民窑瓷楷书及篆书款都有,篆书多图章式印款,有的很草率,甚至笔画不全。

同治的青花瓷有的色泽清丽,有的色深发黑,都比较稳定,青花亦都飘浮在釉面上,没有往下沉的感觉。这时常见的纹饰除传统的龙凤、云鹤、夔凤、缠枝花卉、荷池鸳鸯、八仙、婴戏、仕女、山水、博古外,还有很多吉祥寓意的内容,如五谷丰登、状元及第、寿山福海、麒麟送子、万寿无疆、年年有余等。同治青花瓷胎子粗松,釉面不平整,署 "体和殿" 款的瓷器做工较精致,胎子坚密,釉面均匀,代表了同治时的最高制作水平,应属官窑范畴。同治瓷常见器型有盘、高足盘、碗、缸、玉壶春瓶、罐、赏瓶、花盆等。民窑还有皂盒、油盒、四节盒、壁瓶、大瓶、文房用具等。同治青花官窑瓷器的款识多楷书,六宇两行款,写得工整请秀,但不规矩。四宇两行款写得大而腮,字迹都比较拙。署“体和殿”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用瓷,款识写得方正严谨。民窑瓷器篆书图章款较多,宇迹很草。

慈禧太后钦点的“大雅”瓷器


中国陶瓷的发明和使用曾在中国物质文化史和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艺术的结晶折射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睿智。在历代诸多陶瓷作品中,有的以烧制技术著称,有些以创作题材闻名,还有个别作品是以其使用者的居住地或其所要期盼的吉祥寓意为名,令人为之称道。晚清时期烧造的“大雅斋”粉彩系列瓷器,便是其中著名一例。它的名字与一个特殊的人物有关,那就是清末同光年间独揽朝政大权、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

“大雅斋”粉彩系列瓷器是一种风格较为独特的晚清瓷器,因其间常题写“大雅斋”三字而得名,同时还钤有“天地一家春”椭圆形篆字红彩印,器物底部往往书红彩“永庆长春”楷款。而其在造型特征、装饰风格等方面,均与其他瓷器明显不同。这首先表现为色调浓艳,多以黄、绿、蓝、红、紫、藕荷色为地,并以珐琅彩料中的蓝、血、墨等色以及各色彩绘制纹饰,搭配出了黄地墨彩、蓝地墨彩、紫地墨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藕荷地粉彩、蓝地粉彩等不同风格。

“大雅斋”瓷器以花卉纹饰为主,这与慈禧太后的特殊喜好有很大关系,皇家御用瓷器一改往日的龙凤题材,以各式花卉、禽鸟取而代之,气息隽雅,意境清新,纹饰描绘均为喜闻乐见、富有吉祥寓意的题材,如莲塘荷花蜻蜓纹、秋葵菊花纹、蜜蜂花卉纹、寿桃鹦鹉花纹、喜鹊登梅纹等。值得一提的是,以绣球花、藤萝花、葡萄纹和绶带鸟等新颖的题材入画,也是“大雅斋”瓷器特有的装饰。以纹饰进行满密的表现手法,与晚清时期的其他瓷器风格迥然不同,颇有几分乾隆时期的华丽典雅韵味,显现出极致繁缛的皇家审美风格。其色地黑线双勾花的工艺手法颇有新意,所勾勒出鸟语花香、万物有灵的世界,这种结合宫廷画师审美想象创造出的兼工带写的绘画风格,使“大雅斋”瓷器上装饰的复合主题极具象征意义,在“淡细匀柔俏”间呈现出女性柔美娇媚、清新淡雅的气质。

而说到大雅斋瓷器的种类主要以日常实用器皿为主,从现有的材料看约略有花盆、盆奁、鱼缸、盘、碟、高足碗、高足盘、高足碟、盒、渣斗、羹匙。所有这些器型,除渣斗外都存在大小规格的不同,又存在着形制的差异。此前说过慈禧太后十分喜爱花卉植物,所以带“大雅斋”铭的瓷器以花盆居多,总其可见有方花盆、八角花盆、双圆连体亚腰花盆、海棠瓣形花盆、圆花盆、扇形花盆方形花盆连体花盆、元宝式花盆、六角花盆等。且这些花盆大多有盆奁相托,托底的盆奁又可单独作水仙花盆使用。

关于大雅斋瓷器,有人推断是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慈禧烧制的器物,如同署款“体和殿制”、“长春宫制”的器物一样,但大雅斋位于内廷何处却始终无法考证。所幸清人吴士鉴的《清宫词》中曾提到过一笔:“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勾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而诗后小注云:“内廷如意馆画工结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皇后并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斋名也。”这里的“孝钦”即指慈禧太后,而由此记载可知“大雅斋”是慈禧的斋堂室名,也就是慈禧写字画画的地方。(许剑锋)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瓷器鉴定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 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

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嘉、道是红色多于兰色;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

5、青花的颜色,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颜色淡浅。

6、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

①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7、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软彩器物,只有民窑有,宫窑软彩尚未见到。

8、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淡之特征。它是光绪末期,宣统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色彩。

9、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活泼之感。

10、官窑文饰绝大多数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案画;民窑多数是写意画。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写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11、这时纹饰还有五伦图、二十四孝图、司马光击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状元及弟、马上封候、三星人、福禄寿等。

12、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蝴蝶、狮子、禽兽、云蝠、龙云、龙凤、白菜、三果、八宝、八卦、博古、钟鼎、九桃、缠枝莲花、缠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寿字等。

13、纹饰中的喜字,在威丰、同治和光绪时期都极为盛行.此种青花双喜字特点,在几个时期的表现手法有些不同。①在咸丰时,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比较工整,笔道也较细②同治时期,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就不大工整,笔道渐宽起来了;③在光绪时期,双喜字书写的极不工整,不但笔道较宽,同时字体也变得模糊了。

14、这时期的耳饰主要有:狮耳、兽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绘画、彩地开光、彩地轧道及绿里、绿底等纹饰的品种不大时兴了。

16、咸丰、同治时期,哥瓷器物上,特别盛行铁花装饰,光绪时较少。

17、光绪、同治时期,小鸡、小博古的花纹装饰较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双喜字,在同治时比较盛行。

19、光绪、宣统时期,大博古、钟鼎插花、校子花、富贵白头、天女散花比较普遍。

20、由咸丰开始直到宣统,除小部分瓷器制作较精细外,而大多数器物都较以前几朝变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时的资器那样细致。这时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属于瓶、尊等各种类型的陈设减少,而多数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实用品,如胆瓶、天球瓶、串带瓶、将军罐、粥罐、鸟食罐、香炉、鱼缸、花盆、水仙盆、脸盆、一品锅、捧合、节合、油合、扎斗、水壶、印合、笔洗、笔筒、帽筒、茶壶、茶碗、茶叶罐、酒温、酒蛊、盘、碟、扣碗、羹匙、烟壶、瓷枕、绣墩、挂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观音人等。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胆瓶、茶叶罐、帽筒、茶壶、茶碗和成套的盘、碗等器物比较盛行。胆瓶不仅有150 件、300件、500件,还有1000件的大地瓶。

21、光绪中期以后开始盛行仿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各种造型的器物,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及一道釉的器皿,但仿品与真品相比都不相象。

22、威丰时,官窑、民窑的器物大多数的年款是青花或红彩款,以楷书为主,不带边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字体规整,篆书图章款极为少见。民窑器大多数无款。

同治、光绪、宣统官窑年款,大多数不带边框的“大清××年制”,六字楷书款。有一类书写篆书体的“体和殿”或楷书体的“大雅斋”两种款识。同治、光绪民窑器物,大多不书年款,在有年款的器物中,除楷书体外,还出现一种色泽较为暗淡的红戳子款,“××年制”、四字很不规则的篆书款,有阴文有阳文。

宣统官款,有青花、红彩、精彩与墨彩款。青花款均为楷书,字体工整清秀,色泽明快,为六字两行竖写式, 无圈栏。民窑器物一般没有年款。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瓷器特征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汉文明展示的瑰宝。

一、咸丰时期瓷器的概况

咸丰在位的十一年间,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以推翻清王朝为宗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咸丰一朝渡过了它的全盛时期,沉重地打击和动摇了清王室的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等列强粉至杳来,与清政府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取得多种特权。在这些内忧外患攻击下,乾隆之后日趋衰落的清王朝,国力虚弱己极。

此时,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经济和军事力量,全力以赴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于歲供宫廷享受生活之用的御瓷烧制,己力不从心。御窑厂在咸丰初年还烧制过有限的御瓷和祭器,咸丰五年以后基本上停烧,加以江南各在处在太平军和清兵交战的军事腹地,景德镇的制瓷业倍受其影响,不仅生产数量减少,而且工艺水平随之降低;民窑亦不例外。据《清档》载:“元年钦命江西广饶九南兵備边督理九江关税兼管窑厂事,谨将咸丰元年分两次奉文传辨琢、圆瓷器名日件数及动用盈余银两,分别造具清册,呈送查实,需注册者,计開:琢器……”。咸丰元年烧制的这批瓷器,多是神庙祭品,有白釉樽、罐、蹬和大盘,分置于北京景山“寿皇殿”和故宫“奉先殿”。另外,还有天青釉和黄釉的樽、簋、豆、蹬等礼祭器。

咸丰二年所传令烧制的白釉樽、蹬和大小盘、碗类,亦为“奉先殿”祭祀所用,数量微乎其微,有的品种只烧几件,最多的也只有四十件。

咸丰三年至四年,景德镇御窑厂正式恢复传统品种,如仿钧、仿官釉的四方杏圆双贯耳瓶。哥釉四方八卦瓶、天青釉太平象耳瓶、青花起弦玉壶春瓶、青花松竹梅玉壶春瓶、霁红釉玉壶春瓶等。除有限的琢器外,还烧制了传统的四十二种圆器类。各品种的数量不等,最多的有二百余件,最少的只的十二件,总共烧制两千一百余件。

综上《清档》所载,咸丰一朝制瓷数量极其有限;故宫博物院所藏此时的器物,与其他各朝相比,亦相差悬殊。这些有限的器物,于咸丰未年英华联军烧抢圆明园时又遭厄运,也有的辗转流散于了间,因而现今所见的传世品伋为稀少。咸丰瓷虽然制作水平不高,但物以稀为贵,仍值得加以重点保护;对民窑制品亦然。

咸丰瓷与道光瓷多有相同之处,其造型趋向拙笨。胎质貌似细润,实则粗松,一般胎体较前时厚重。釉质泛白,釉面薄厚不一:薄者,釉汁稀淡,表面光泽和滋润度不足,呈微小的桔皮坑;厚者,多同于道光时的波浪釉。这些时代特征,不仅道光、咸丰两朝有,也是清代后期的普遍现象。

官窑器中的粉彩器较多,施彩与道光时基本相同;其中雪青紫色与佛头青蓝色,较之道光时的色彩浓烈,俗艳刺目,常被称为“色品”,鉴别时,有的仅凭这两种色彩的色泽就可初步断定。图案纹饰大体同于道光时期。

咸丰后期,青花色调浅淡、漂浮;釉里红呈浅淡和粉红色,或乌暗的黑褐色;粉彩、色地粉彩、斗彩、三彩、素色釉及各色釉在描金品种,大体同于前朝,无甚新奇的变化。器型更了拙陋,只是官窑茶叶末釉器制作颇精,例如中国文物商店总店所藏在咸丰官窑茶叶末釉狮耳炉,釉面甚为光润,详视可见极细小的丝状纹,足内刻有“大清咸丰年制”款识,字体较大;此类品种追步前人成就,意在仿古,风格典雅深沉,堪与清代前朝之器相媲美。当时所制的扁方瓶、小梅瓶等,多摹刻“成化年制”或“雍正年制”四字方形款识。在鉴定时要从器型、釉面及款识上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咸丰时期的时代风格,辨别真伪。

民窑所仿制的康熙五彩器,其造型己显臃肿,胎釉质粗,彩色浓艳无光,画凌乱不堪,与真品有天壤之别。

流传于民间的咸丰民窑器物,有的仍在外销,国外的一些收藏家对此颇有兴趣,因而国内己较罕见。但是,作为清代制瓷历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实物应当受到重视和关注,有必要对此加以收集和整理,尤其是一些精细作品,更应得到保护。常见民窑器的造型多种多样,如六方瓶、狮耳瓶、圆形或方形帽筒,六方、八方、茶壶、盖碗、博古、花盆、哥釉、豆青、米色釉与于花组合的瓶等。品种以粉彩为王,其中有施彩浓深类似五彩器的一类。款识多用青花款或红彩篆书图章式款,也有刻印戳记的款,款识字体草率,有的字体笔划欠缺,不易辨认;还有的刻写“成化年制”的仿古款和满、蒙文款。

太平天国也烧造了瓷器,见有青花平盖茶壶等,均署“太平天国”款识。下面介绍几件咸丰时期的精致作品:

粉彩花卉茶壶。直口扁腹呈鱼篓状,盖为平面圆形,有宝珠式顶纽。

由于覆烧,口部无釉。壶身一端有弯曲口流,对称的一端有滚圆的环形把。此器型在道光和咸丰时最为常见。壶身以浅淡的青花描绘缠枝莲,在回纹方形开光内,一面绘的兰石,一面绘有菊花、蝈蝈、彩色淡雅,画意幽静。器底施满釉,青花篆书“咸丰辛亥仲春退思堂主人制“款识。“退思堂”款识是嘉庆、道光和咸丰时期睿亲王自用的堂名,常见有署道光或咸丰纪年“睿邸退思堂”款识的器皿。

粉彩仕女盖罐.器身通高28厘米,呈莲子形;盖如盔状,有尖状莲子形顶纽.盖与器口以下,肩部和足部以上,均绘紫地勾莲纹,腹部以洁白莹润的白釉为地,所绘三星、仕女主题纹饰,人物神态生动传神,十分精致.罐内、盖里及足内均施以豆辨绿釉;其釉较厚,色调较嘉庆、道光时深重,并泛黑绿,这是咸丰和同治时期豆辨绿釉的典型色调。器底有红彩楷书“大清咸丰年制”官窑款识。

粉彩长方形双耳斗杯。敞口外撇如簠。器壁有对称的环形耳式把手,四面斜直下行渐收,高足外撇。口部长28厘米,宽14厘米,器高10厘米。胎质细洁,釉白光润。施彩淡雅,口部涂金,器底红彩楷书“大清咸丰年制”款识,现藏于河南省省高度文管所。所绘粉彩连景画面,为景德镇清代“御窑厂”全图,画面从工匠担挑瓷泥进入东辕门展开,依次对制坯成型。配制釉料、着釉绘画、入窑烧制等御瓷烧制的各个工序过程,如此真实地反映到官窑瓷上,尚属罕见,是帮助我们了解清代御窑厂制景图,最早的见于雍正粉彩大鱼缸,偶见以前嘉庆、道光时的民窑瓶、碗类亦有此图案,但均不及这一官窑斗杯精细。

斗彩加粉彩缠枝莲盖碗。造型规整,敞口微撇,下部收敛,圈足。种形状的盖碗,胎薄体轻,釉面晶莹;碗外壁绘有缠枝莲花卉,以金彩勾描轮廓线,色彩淡雅,斗彩与粉彩并用,技法超俗,具有珐瑯的姣美效果,底部有红彩楷书“大清咸丰年制”官窑款识。

咸丰瓷器造型与道光大体相同,笨拙的风貌有增无减,例如青花三友玉壶春瓶的的颈部明显粗短,有的已经成为晚清时的流行式样,传统的器物有起弦赏瓶。玉壶春瓶、杏圆贯耳带瓶。葫芦瓶、三莲瓶、花觚、香炉、盒、花盆、缸、荷叶盖罐、茶壶、盆、洗、杯、盖碗、碗、盘竺。民窑器中各类餐具较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清代自嘉庆、道光之后,纹饰题材内容日渐匮乏,咸丰时更趋平庸。纹饰布局松散,即使精细之作,其人物的神采及背景的层次均远不及乾隆时期,民窑作品尤其如此。

云龙、团龙、云凤、夔凤、云鹤、八卦、七珍、佛杵、寿、八仙、十八罗汉、三友、仕女、婴戏、二老图、三星、佛像、十二生肖、花鸟、葡萄、菊花蝈蝈、蝴蝶採花、三呆、缠枝花、缠枝莲、四季花、月季、兰草、莲花、桃花、博古、“喜”字、刻花把莲等。

青花——色调比较稳重一类,同于嘉庆、道光时有青花色;精细的器物呈色鲜艳;一般者为黑灰或淡青的蓝色,多显漂浮,釉面亦不够平整。民窑更是如此。官窑常见器有起弦赏瓶、三友玉壶春瓶、缠枝莲八宝花口樽、缠枝莲纹斗、云龙大盘、三友盘等。

釉里红——官、民窑器的器型都较厚笨,色泽均浅淡,极淡者似有似无;釉面呈波浪状,见有小盘、盒、洗之类及加绘青花的云龙花口盘类。

三彩、五彩——色泽不及前时鲜艳,红彩泛黑,黄绿彩同前。官窑器见有三彩或五彩的龙纹花盆、龙纹碗、月令花卉杯、小盘等。

斗彩——与道光时施彩风格相同,见有鸳鸯卧莲小碗。

粉彩——官窑器物制作精细,加绘斗彩和描金者较精,底部与器里涂豆辨绿釉者,绿釉较前时色深。官窑器见有黄地青花粉彩开光四季花卉瓶、山水寿星双耳瓶、紫地粉彩莲花海棠花盆、採花及山水盆、十二生肖盒、仕女小鸡盒、夔凤大碗、佛花碗、黄地勾莲盘、蓝地博古瓶、蓝地黄龙盘、八宝盘、碗与花卉杯等。民窑器中,日用的茶壶及盘、碗等各式餐具类尤为多见。

绿彩——有仿明代成化、弘治时的绿彩龙纹盘。此为清代的传统作品。

金彩——色调不及乾隆叶鲜亮,与道光时大体相同,见有粉彩、斗彩、蓝釉、冬青釉等描绘金彩纹饰的瓶、葫芦、盒、洗等。

黄釉地绿花——与光时大体相同,见有官窑黄釉地绿花花鸟、缠枝莲碗、盘等。

蓝釉地黄花——与道光时大体相同,官窑盘、碗多以青花为地绘龙纹,再覆以黄彩;青花色泛灰,不甚鲜亮。

粉青釉——釉面色泽有晚清时的特征,浅淡明亮,有新制品之感,见有官窑粉青釉花觚和豆青釉团花碗等.

茄皮紫釉——青面粗涩无光。见有官窑茄皮紫釉暗龙碗,亦为历朝的传统作品。

仿官、哥釉——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粉青色调相同,釉面有开光与无片纹两种。官窑仿官、哥釉的器型,有贯耳穿带瓶和琮式瓶。

其它单色釉——其中的窑变釉大体同于前朝的制作,仍能变化出蓝色,见有贯耳穿带瓶、霁红与霁蓝釉变无大的变化,多是盘、碗类。

白釉——见有官窑刻款的暗龙或莲纹的盘和碗类。莲纹大盘宽沿收口,为刻意仿宣之器,但砂底刻咸丰官款,制作水平较高。

前朝类同于道光时期,后期粗松、笨重。琢器口沿处显厚,腹壁较薄,质疏不坚。圆器胎体亦欠坚致细密。

与道光时基本一样,除个别细润者外,稀薄的波浪釉面更为普遍。前朝釉色较白,后期白中泛青。

1.器型厚笨,胎体粗松,釉面稀薄,具有“波浪釉”的时代特征。

2.粉彩器中较多地施加藕荷、紫彩及蓝色,色彩鲜艳夺目。轧道工艺渐少使用,即使制作也很粗率。所施豆辨绿釉色,较前朝明显加深。

3.绘人物图案器,除少量精细品外,人物形形像大多生硬,尤其面部鼻骨高直隆起有勾。这种特殊夸张的手法,是咸丰典型的时代特征;同治时亦受影响。

4.此时不署款的器物,较细的一类往往被划入道光时期,较粗的混同于同治时期,如不细究则难断代。

5.瓷器署款一反前时篆书的习惯,开始较多地运用楷书写楷,字体以侧峰写出,类似于道光时的“慎德堂”款识、“退思堂”款,即有道光时的,也有咸丰时的。色釉器官款常暗刻于器底。

6.咸丰瓷器传世较少,民国时多有仿制,其中所仿粉彩仕女婴戏莲子形盖罐颇似真品。但仿器造型较咸丰更显笨拙;釉面也更为松软;红彩,红中泛黑;所饰黑彩如漆,但并不匀净;款识书写不流畅,字体不真品秀美。同治时期瓷器的认识。

明代创烧低温黄釉,明代以弘治黄釉瓷器为冠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因为“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也能能是皇家御用。统观古代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得黄釉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呈色黄润光滑,釉面晶莹,胎质细腻。

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用氧化焰低温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明弘治以鸡油黄为冠,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弘治黄釉瓷器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明弘治黄釉盘

明弘治(1488-1505)

通高4.7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13.2厘米

明弘治黄釉盘敞口,弧腹,圈足。胎质细腻。底书青花双圈“大明弘治年制”6字双行楷书款。弘治时期黄釉瓷器独具一格。因采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所以称为“浇黄”,又因它的色彩淡而娇艳,故亦称“娇黄”。

大明弘治年制黄釉盘

黄釉盘高4厘米 口径18厘米 足径10.5厘米,盘撇口,弧壁,平底微塌,圈足。器施黄釉,釉质匀净,色泽淡雅,足内施白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解密老佛爷的瓷器人生 慈禧御用奢华瓷器欣赏


“大雅斋”款黄地粉彩花鸟图四足方花盆清光绪

“大雅斋”款粉彩花鸟图长方花盆清光绪

“大雅斋”款粉彩鹭莲纹碗清光绪

“永庆长春”款黄地粉彩花卉纹葫芦瓶清光绪

“大雅斋”款黄地墨彩花卉盖碗清光绪

“大雅斋”款黄地墨彩花卉纹盒清光绪

“永庆长春”款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渣斗清光绪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图钵缸清光绪

“大雅斋”款藕荷地粉彩花鸟图高足碗清光绪

“大雅斋”款粉彩鹭莲纹高足盘清光绪

“大雅斋”款绿地墨彩花鸟图高足碗清光绪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图高足碗清光绪

“大雅斋”款藕荷地粉彩花鸟图花盆清光绪

“大雅斋”绿地粉彩桃纹大缸清光绪

“永庆长春”款藕荷地粉彩花鸟图渣斗清光绪

“永庆长春”款粉彩花鸟图蒜头瓶清光绪

“永庆长春”款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撇口瓶清光绪

“大雅斋”款绿地墨彩花卉纹圆盒清光绪

“大雅斋”款紫地粉彩花鸟图盒清光绪

“大雅斋”款绿地墨彩花鸟图盘清光绪

“大雅斋”款粉彩鹭莲纹盘清光绪

“大雅斋”款墨彩花卉纹花盆清光绪

“大雅斋”款绿地墨彩花鸟图长方花盆清光绪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碗清光绪

“大雅斋”款绿地墨彩花鸟图高足盘清光绪

清慈禧太后大雅斋瓷器款识鉴别


大雅斋是清代慈溪太后的斋号,慈禧太后锤炼听政在同治、光绪两朝掌握国家大权将近半个世纪。日常生活非常奢侈讲究。为她老人家专门烧造的瓷器,都要专门书写款识,不能与一般官窑一样,写个“大清光绪年制”就完了。给慈禧太后定烧的瓷器里,最代表的就是写“大雅斋”款的了。大雅斋是慈禧太后为自己的画室所起的名字。这名简单明了,也好记。这种款都是矾红楷书,自右向左一字排列。另外这个款不会独自出现,往往都会在右边再配合一个“天地一家春”五字篆书图章式款儿。“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一处建筑内所挂的匾名。据传说这个地方是慈禧太后当年还是兰贵人的时候,在咸丰四年春天被咸丰皇帝宠幸发迹的地方。慈禧对于这里有着特殊的情怀。但是在1860年,不幸被英法联军焚毁了。所以到了光绪朝,为了纪念这里,慈禧御用的大雅斋款瓷器,都会写有“天地一家春”这个特殊款识。这两个款都落在器物身上或是里边,不会写在底下。底部要不是空白,要不就写个“永庆长春”四字楷书矾红的吉语款儿。这是鉴别大雅斋瓷器的方式之一。官窑里为光绪皇帝大婚时烧造和为慈禧太后过生日烧造的御用瓷器里,有的款识比较特殊。比如会在标准的六字楷书款两侧再加有龙凤纹装饰。其中还有一种属有“体和殿制”四字款的,按照器物的工艺品种不同,有青花、矾红款儿两类。体和殿是北京故宫翊坤宫的后殿。清光绪十年,为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大寿,对储秀宫进行大修。将储秀门和翊坤宫后殿拆除,在其旧址上建了体和殿。体和殿面阔五间,前后开门,当中一间为可以进出的过道。东二间相连,作为慈禧太后用膳、饮茶的休息室。里边的陶瓷用具都是专门定烧,纹样制式也为满足慈禧太后的审美要求而专门设计。体和殿款的瓷器是光绪官窑当中的官窑,款识选用文艺范儿十足的篆书,而不是普通直白的楷书。这种篆书深受晚清金石流行的影响。与乾隆、嘉庆的那种棱角转折清晰的篆书款不同,写的都非常缠绵妩媚。

大雅斋瓷器器型风格鉴别

慈禧太后大雅斋款的瓷器,除了款识特殊以外,风格也特别明显。看多了一眼就能够分辨,这是大雅斋的瓷器。首先是题材。这类瓷器绝大部分都是花鸟纹饰。比如牡丹、紫藤、荷花、鹭鸶、八哥、画眉鸟……最多辅助一些海水江崖啥的,其它题材几乎不见。而且画鸟,很多时候都只画一只大鸟,不画一群鸟。据说这是为了拍慈禧太后的马屁,一只大鸟就象征着慈禧太后唯我独尊,没人敢和她平起平坐。第二,就是这类瓷器几乎都是彩瓷,而且还都是色地彩瓷。比如松石绿地、藕荷地、黄地上加粉彩、墨彩。白地彩瓷也有,但不是主流。这种艳丽的瓷器风格,应该是慈禧最喜欢的路子。但是与其“大雅斋”款识所说的“大雅”却是想去甚远。第三,这类瓷器多为实用器,供盘、宫碗、大缸、花盆等等,专门陈设的器物则很罕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