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成化瓷赏玩

成化瓷赏玩

瓷砖墙面 成化瓷器鉴别 成化瓷器鉴别要点

2020-12-17

瓷砖墙面。

萃孝堂藏品

明成化窑斗彩莲花盖罐 高15.2厘米 口径7.8厘米 底径8.2厘米

明成化青花花鸟杯 高4.7厘米 口径6.1厘米足径2.5厘米

自有记忆起我就喜爱收藏。我的祖父、父亲都喜爱收藏,他们有不少藏品,字画、瓷器、玉器、家具真可谓精美罕见,可我最喜欢的还是瓷器,长期耳濡目染和摩挲把玩,慢慢地竟玩出些道道来了。

玩赏成化必须先从了解时代背景入手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是明英宗朱祁镇长子,继位后改元成化,是为明宪宗(1465~1487年在位)。经过正统、景泰和天顺三朝的动乱(后被称为瓷器发展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宪宗即位之初任李贤为相,朝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朝中可谓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他先是为于谦昭雪,博得朝野一片称颂;之后,又对景泰帝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既往不咎,而是以德报怨,恢复了景泰帝的帝号,还对景泰帝的陵寝进行了整修。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成化初社会经济的相对繁荣,也促进了瓷器的生产,这是成化瓷获取成就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浏览成化瓷时,还必须说说影响成瓷的一个特殊原因,那就是宪宗皇帝对万贵妃的痴情。

成化皇帝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宫女,且钟情终生,这位宫女就是万贵妃。由于成化帝对万贵妃的百般宠爱,造成明朝后期第一个外戚乱政的局面,如万贵妃的亲戚在她的庇护下到处抢占民田,许多官吏也通过贿赂她而得以升职,等等。自然也因为万贵妃对瓷器的钟爱,促成成化帝对瓷器的制造十分重视,有传成化皇帝为博取万贵妃欢心曾在景德镇烧制大量精美瓷器。成化朝上下官员,为讨好万贵妃也纷纷效仿,对瓷器的制造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明史·食货志》概括性地叙述了当时瓷器烧造之多:“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这也应该是成化瓷获取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成化青花折枝宝莲杯 高4.8厘米 口径8.1厘米 足径3.2厘米

萃孝堂藏品

成化朝作为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瓷器造型玲珑精致,胎骨细洁晶莹,彩料精细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雅致幽婉,以其洁精透秀的风格独步一时。

成化瓷继承了历代传承的精华,也开创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化瓷追求中小作品,特别讲究线条和造型,赏心悦目。这个时期的瓷器制作重视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达到了历史高峰。“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这是后人对成化瓷器的极高评价。

浏览成化瓷有了理论基础和历史知识的支持,如果还可以看到实物而又有机会上手,那你就可以轻步漫游于成瓷御苑,大饱眼福。既享受与其直接接触之肌肤之亲,又可从亲拥实物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其神韵。

鉴赏成化瓷须先从胎骨和瓷釉入手,此乃瓷器之根本,在眼观判断的基础上再加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器物进行胎骨和瓷釉测试,即以眼观取其神,以数据生其骨,两者相辅则可得完美。

部分成化瓷胎薄体轻,部分成化瓷胎骨厚重。胎薄者玲珑剔透,胎质洁白、细密,秀美而轻盈,在光线下微微呈肉红色、透影为牙色。有的薄胎瓷器薄如纸片,两面透光,连背面的花纹都隐约可见,胎内如有铁质残留也会一览无余。成化瓷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丝滑肥嫩,玉质感很强,此为成化官窑器特有风格。

胎骨厚重者则质沉静如美玉,温润而浑厚,釉面润如凝脂,滋润而滑爽,彰显贵气和君子之德行。

萃孝堂藏品

明成化暗龙戏珠白瓷杯 高4.7厘米 口径6厘米 足径2.5厘米

成化时期制瓷原料为“麻仓土”。后代因为麻仓土已匮乏而改用其他瓷土制瓷,使成化的固有特点不复存在。成化瓷器底足常常露胎无釉,时显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俗称“米糊底”,台北故宫藏成化青花麒麟纹盘就具有米糊底的特点。

成化瓷大部分为白釉,釉面亮洁无瑕,如脂似玉。其他的釉色也有,单色彩釉有鲜红釉、黄釉、绿釉、蓝釉、酱釉及仿前代的哥釉等。成化瓷釉质相当精细,白釉一般是白中微带肉色而略似泛黄,釉色滋润;黄釉一般是黄中稍稍带绿。需要注意的是成化年间的黄釉瓷器成品较少,且烧制不能说十分成功。

瓷器的制造工艺是展现时代风范的重要方面。我们应仔细研究其制作工艺特点

成化瓷器底足有施釉和露胎砂底两种。砂底和圈足露胎处时有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的“米糊底”,但仍不失其胎体坚实、胎质纯净润泽之本质。

成化瓷修胎相当规整细致,有些器物由于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则隐现接胎痕,但不甚明显。碗、盘类器物之底足直而且较高,底足墙较窄,足脊圆浑时如泥鳅背形,很少见到刀削足。足脊露胎处有时可见黄溢。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淡。瓷盘常见有塌底现象。

萃孝堂藏品

明成化绿彩釉划龙纹大碗 高9.5厘米 口径21.5厘米 足径8.8厘米

成化的瓷器制作工艺非常成熟,吹釉法的使用相当普遍。从釉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成化瓷器已经很少见有橘皮纹了。特别是成化后期的瓷器,基本没有工艺上的明显缺陷,不像永宣时期那样气泡大小不一,成化瓷的气泡相对匀称,说明其对釉的搅拌技术比永宣时期更为成熟。在光线照射下,成化瓷釉面温润含蓄,且纹饰细腻流畅,图案内容意境清远,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韵味。

鉴赏成化瓷,彩料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且先要体会它的青料。成化青花主要用的是平等青,其色调柔和淡雅,这是成化瓷的主要特征之一。

成化青花瓷的制作在前期仍使用苏麻离青料,宣德遗风仍存,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但不久此种青料不易得,便使用平等青料。平等青出于江西乐平县,也称陂塘青。其含铁较少,含锰较多,故成化的青花发色较之永宣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平等青料的青花色调趋向柔和淡雅,呈色平稳,蓝中泛青灰色,因含铁量少就自然不见了铁锈斑。而且成化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故使青花发色稳定,文静洁白,与纯净温润的胎体相衬更显和谐。

清淡雅致的青花也为成化瓷其他品种的加彩提供了陪衬,其中取得显著成就的成化斗彩瓷不仅在当时,也为后代奠定了基础,建立了不可逾越的里程碑。

同时,成化青花瓷的发色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落款的青料款色调表现得尤为突出。

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钩线钩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然而,成化时期的瓷器烧制是用柴烧,窑内升温等因素使釉面产生流动感,青料发色浓淡不一,有晕散等现象;窑裂、棕眼、橘皮纹等虽大有减少但仍存在。不过其程度与永宣瓷有明显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成化彩料中的“姹紫”色,色如赤铁,在成化瓷中独具特色。景德镇当地一句俗语云“若要穷,去烧红”,可见获取红色之艰辛。我体会成化瓷的彩瓷为:红彩的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成化的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略微闪黄色;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特殊标志。

成化彩瓷中,釉里红十分罕见,也有人认为成化几乎没有釉里红。我的观点是有,但是确实很少。传说为了取悦万贵妃,窑工百里、千里甚至万里挑一,以选送上好的釉里红器物。成化釉里红完美者弥足珍贵。

成化瓷的又一创举,是在青花抹红彩绘画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出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釉相结合的彩瓷新品种“斗彩”。斗彩是由宣德青花五彩发展而来。成化斗彩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为后来的彩瓷制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斗彩被誉为“青花间装五色”。斗彩的制作工艺是先用青料在瓷胎上以细笔勾勒出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在釉上按照设计填绘五彩于青花图案轮廓线之中,再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在青花中装五色之斗彩,著名的器物有鸡缸杯、三秋杯、婴戏杯、葡萄杯和花鸟杯,还有一种在器物底部落“天”字款的盖罐,被称为天字罐,是成化斗彩中的极品。

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四字加以概括。《唐氏肆考》里言:“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 清人朱琰《陶说》中评述:“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成化瓷的绘画细腻流畅,图案意境清远,超凡脱俗。中、后期随着成化皇帝逐渐对宗教的兴趣加深,成化瓷器明显增加与佛、道有关的图案,如罗汉图、高士图、梵文、八宝等,成为当时成化瓷器的又一个时代特征。

成化瓷的纹饰也是值得分析研究的一个方面。成化瓷纹饰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淡雅轻盈,画意飘逸潇洒。成化帝的欣赏水准和多情、善感、缺乏大气魄的性格有所体现。

成化瓷纹饰开始出现相对格式化的装饰图案,采用对称、重复的手法,犹如现代花边的装饰。瓶、罐类器物则依据主体图案的要求采用蕉叶或海水类纹饰进行呼应装饰。所见图案和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菊花、苜蓿花、兰花、栀子花、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高士以及梵文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其中莲托八宝纹应是成化时开始流行的纹饰。而树石栏杆的庭院图虽很早出现,但亦以成化时为盛。在这些图案纹饰中,尤以夔龙和十字宝杵最具代表性,夔龙的龙嘴常衔一枝莲花,因此又称香草龙,传统观念认为成化瓷纹饰以香草龙为代表。

成化瓷的纹饰均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山石无阴阳向背之分,也无凹凸之感。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

从明代绘画风格的研究中也可体会出明代画风对瓷器绘画的影响。成化器上的纹饰比以往要精细,可见元代文人画之淡雅遗风。这一时期的瓷器绘画也同时出现近于图案式的花纹,画面简洁、规整,如团花即属此类。

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花纹各部分用彩色直接涂上,不分阴阳,不能很好地表现图案画面的阴阳面,因此器物画面层次感不是很强。

成化瓷器的造型具自己的特征,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器物规矩庄重而又不失造型的俊俏和线条之美。

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但从传世品来看,成化瓷大件并非没有,而是少见。常见的成化官窑瓷器有碗、盘、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梅瓶、梨壶、盏托、玉壶春瓶等,其中鹤颈瓶为成化瓷大器中的佼佼者。

成化瓷器的底款是读懂成化瓷的一个重要组成,切不可小觑。成化瓷我几乎没有见过无落款的。成化瓷器的底款大都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有个别“大明年制”或“大明年造”的款,从未见“成化年制”款。而且成化瓷只有楷书款,没有篆书款。此外就是前面提到的“天”字款。

成化瓷落款我所见的都是用青料书写,无一例外。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圈或双方框,也有极个别无边栏的。落款位置基本都在器物外底,以及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足内沿。款式以青料自右向左横书,字体一般都不十分工整,字体显肥而笨拙,且年款六字的排列大都不甚规则,大小也不很匀称。如果进行归纳可以理解为成化款的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落笔有力,笔取中锋,笔道粗实,字体肥厚,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其款识字体虽不严谨规范,好似孩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却力透纸背。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若出于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同时结合成化瓷从胎釉和青料的特点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书写时笔触的抑扬顿挫使青料色度发生的深浅变化和画边框生成的色差体现出成化瓷落款的特有气韵。

已故故宫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总结成化款识的特点:“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是说款识中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很高;“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硬;“化”字左边单人旁和右边“匕”上部几乎持平;“制”字中下半部的“衣”字一横不越过右方的立刀的最后的一竖勾;“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的梯形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后一笔的一点,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持平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以点在与横持平的部位最多见。有人发现还有个别“成”字没有这一点。“天”字款只见于成化斗彩罐上,孙瀛洲先生总结“天”字款,作有歌诀:“天字无栏却为官,字沉云蒙在下边。康雍乾仿虽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是说成化一种官窑斗彩罐,外底书写一“天”字款,外无边栏;由于釉质肥厚,青花书写“天”字有沉在云雾之下若隐若现的感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过天字罐,虽然仿造技巧很好,但款字体有漂浮和翻出云雾之上的感觉。成化瓷的仿造者虽然历代都有,但是可以乱真者几乎没有。

此外有少数成化瓷是采用六字楷书横款(扁头款),也应得到认可。

根据报道,1975年与1987年曾两次对景德镇御窑厂珠山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成化瓷器残片,证实成化瓷器品种繁多,色彩丰富,而且有许多品种尚属首见,如红地绿彩、红釉白花等。除成化朝名噪一时的斗彩瓷外,还有继承宣德时期的彩瓷及单色釉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绿彩、孔雀绿釉青花、黄釉青花、蓝釉白花、白釉酱花、白釉红彩、白釉黄彩、白釉绿彩、素三彩、珐花、仿哥釉、白釉、黄釉、蓝釉、红釉等,其制作工艺均十分精细,都是以往没有露面的。

每次漫步、浏览于成化瓷间我总有感触,唯一的遗憾是,我希望将每一件成化瓷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测试获取数据,这些数据对今天、对将来都会很有帮助,这样,任何时候都有可以查证和比对的依据。

成化瓷虽精美绝伦,但大凡手工制瓷总有瑕疵,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已臻登峰造极的境界。尽管成化瓷器还有一些缺陷,如青料发色浓淡不一、晕散等等,但是程度上与永宣瓷相比已大有进步。再则,成化瓷制作精良,筛选严格,在当时几乎都选入皇宫,流于民间者极少,故能得到一件成化瓷乃人生之大快也。

探究总是无止境的。我相信只有没有被发现的,不可能有永远不被发现的。相信历史,相信科学,虚心学习,孜孜不倦,才能永远上进。为使成化瓷爱好者能够更有效、更客观地研究和了解成化瓷的真谛,我在此不吝将我的藏品和一些已被认证的藏品(如博物馆的藏品)的图片一并展示以作比较,以求我们能从中获益,即便是对成化瓷的判断能力有微小的提高,也足令人欣慰。

编后:为使瓷器爱好者能更有效、更客观地鉴赏成化瓷,在此我们将作者的藏品和已经被博物馆认证的藏品的图片一并展示,以使读者得到更完整的信息,并能从比较中得到启发。本刊作为面向民间收藏的媒体,愿为个人藏品提供展示的平台,冀望大家在公开的探讨中提高对瓷器的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鉴宝:成化年制 属于日本瓷


“这个盘子是我爷爷留下来的,家里做菜时一直用它当鱼盘。”18日上午,在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济南市博物馆、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地区分会联合举办的鉴宝活动上,很多市民把家里收藏的宝贝带到了现场。记者发现,藏友们带来的宝贝不少,其中有的藏品背后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专家表示鱼盘是仿“成化年制”

上午8点多,很多市民就大包小包地把家里的宝贝带到了鉴宝现场,让专家“一看究竟”。市民秦女士与母亲一起带来了两个精美的瓷器,其中一个鱼盘做工、画工都很精美,背面印有“成化年制”。经过一番鉴定,瓷器鉴定专家陈玉泉给出了结论:“这个鱼盘是昭和年间制的,但它是仿‘成化年制’,属于日本瓷”。陈玉泉说,这款日本昭和年间的瓷器,相当于光绪时期,虽然是仿制明成化年间瓷器样式,但仍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据秦女士说,这个鱼盘是爷爷那辈留下来的,当年家里做菜时一直用它盛鱼,后来听别人说是“古董”,才收藏了起来,但不了解其中到底有什么价值。据了解,秦女士的爷爷当年做酱园,日本人在济南开饭店赊了很多货,后来日本战败投降后,开饭店的日本人没钱还账就用日本瓷来抵债。秦女士说,家里还有好几个类似的日本瓷,早些年一直在厨房用着,后来还打碎过几个。现在知道了它的来龙去脉后,秦女士说要放回家好好保管,也算是对历史的记录。

在鉴宝现场,市民带来了瓷器、玉器、青铜器、杂项等五花八门。记者注意到,有市民带来的藏品被鉴定为赝品后,很是失望。专家也劝诫市民,喜欢收藏不是坏事,但是不能投机,更不能想着靠其一夜暴富。一件古董只有同时具备历史价值、研究价值、考古价值和欣赏价值,最后才能谈经济价值,所以市民要抱有一颗平常心。

在赏玩中长智理财


元代青花玉壶春瓶玫瑰紫钧窑大碗兽耳青花炉胭脂水釉旋纹瓶九龙坡区龙先生带来一件胭脂水釉旋纹瓶。

远在汉代,武帝设置秘阁广为收藏。至宋代,收藏十分火爆。明清以降,世人更趋于精品收藏,并把古代遗物称为古董、骨董,亦称古玩。古玩者在鉴赏品评、把玩研究中,不但可以长智怡神、传承古代文化,而且还可以在赏玩的同时理财。

古玩的种类,涉及古人政治、文化、经济、精神方面,涵盖甚广。在赏玩活动中,人们对断代、材质、形制、风格、纹饰、款识等的源流演变以及工艺流程、历史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并著书立说,承传奥秘,进而形成了各门知识和学科。在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研究、品鉴中陶冶情操,遐想历史,获得精神享受,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收藏活动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储存财富,殷实家底。投资收藏,可以零散的资金,很小的资本获得规模性的回报。笔者在马来西亚讲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华侨。他在1979年来中国时,在朋友的参考下买了齐白石、李可染、吴冠中先生的画。当时齐白石的画是1800元,李可染、吴冠中先生的画才几十元一张。他一共买了20多张画,不到1500马币(合人民币4500元左右)。现在,这批画何止几千元!十几年前在重庆,一个“大清雍正年制”的“粉彩福寿双全碗”才200-300元一个,而现在这种碗已达百万元之巨。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投资古玩市场风险小,不像股票或房地产那样风险大,而且不受政策性、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然,投资古玩书画,一要理性,要进行周密的市场分析;二要有计划,不可倾家荡产,要在不影响正常家庭生活的情况下,用富余的资金投入。

老父留下珍品瓷器

原以为是假古董,经吴教授鉴定后才知每件都值几十万

最近两周鉴赏活动,江北的薛先生都会背上一大包瓷器请吴教授过目。薛先生说,这些都是老父亲逝世后留下的瓷器,原以为是父亲早年卖的假古董,但吴教授却认为其中不乏珍贵瓷器。

玉壶春瓶价值50万

玉壶春瓶是古代瓷器的典型造型———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

薛先生收藏的这件元代青花玉壶春瓶高约30厘米。胎土细白,青花图案略带灰调,色深处可见明显下凹的黑色斑点。口沿内侧饰一周卷草纹。瓶身装饰格式是元代典型的五分法———以不同花纹分层装饰器身,从颈至腹,再至足分别是蕉叶纹、回纹、海涛纹,主图为松、竹、梅等植物图案。层层围列,但又安排得当,密而不乱,满而不挤。

元青花一直是瓷器藏家极其珍爱的藏品。按市场行情价,这只玉壶春瓶最低也要50万元。

钧窑大碗价值30万

钧窑第一个特征是釉料中掺有含铜量极为丰富的孔雀石,瓷器会产生绚丽多彩的窑变。这种“窑变”或深或浅、或呈斑块状、或呈放射状,其变化复杂微妙,难以形容。

钧窑瓷器的另一特点是在瓷器上时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细线,其形状好像一条“蚯蚓走泥纹”,这一点往往成为后人鉴定钧窑瓷真伪的一个标准。

另外,瓷器底足往往有阴文数码,从一到十不等,数目字越大器物的口径越小。“一”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十”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

薛先生收藏的这只玫瑰紫钧窑大碗底部有“五”、“御”两个字,口径16厘米。吴教授认为其价值30万元。

枢府瓷青花炉也珍贵

薛先生另外还展示了一只枢府瓷。这只枢府瓷高28厘米,有对称的“枢府”二字,图案为龙凤和仰俯莲纹。吴教授估价20万元。

薛先生另外还藏有一只明中期的兽耳青花炉。口沿为回纹,在海涛纹之间,正面图案为麒麟、海马等瑞兽,底部有3只脚,吴教授估价是30万元。

珍品瓷器险遭不测

薛先生说,这些瓷器都是老父亲早年收藏的。老父解放前在民生轮船公司财政部担任过会计,解放后在工业局当会计,一生酷爱收藏,以前家里人对其不理解,也不喜欢,其藏品损失很多。老父去年90高龄去世,几个子女各分了部分藏品,也没把它当回事,直到社会上收藏渐热,薛先生才将这些藏品拿来请吴教授掌眼,没想到其中居然多为珍品。

薛先生说,现在弄懂了这些瓷器的价值,自然不会轻易出手。

独步天下的艺术:成化御瓷


明成化年间瓷器制品,质精秀雅,世无伦比。其胎质莹润,造型秀奇,青花斗彩淡雅幽静,上承永宣雄健精粹,下开嘉万彩绘风尚,影响甚为深远。成窑制品传世不多,素为历代鉴古收藏家所珍,故在明末时已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之说。公元1465至1487年,是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统治中国的23年,成化帝和他的高祖永乐帝以及其祖父宣德帝相比,几乎没有文治武功可言,然而成化帝在景德镇御器厂所烧造的瓷器却精美异常,其成就决不会在永宣官窑之下。明沈德符1578~1642年《敝帚斋新语》谓:“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清人王棠《知新禄》谈到明朝官窑的成就时,也认为:“首成窑,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万间亦有佳者。”

明成化瓷器从景德镇龙珠阁御厂地层遗存考察来看,成窑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晚期成就最高。而从遗址断层出土堆积物可知,其高质精美之器,即被历朝所称赞的成窑佳器,主要是指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后烧制的斗彩、青花瓷。这一时期的成窑,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

温润似玉的瓷质,小巧典雅的造型和别致的纹饰

成化晚期所烧造的青花、斗彩器皿,完全可用“独步天下,后无来者”以概之。其时的青花与斗彩的瓷胎比宣德更为细腻,莹润之质可比玉类。其瓷釉有的虽有白里闪灰青或牙黄,但白度比宣德高;特别是光泽度比宣德柔润温和,玉质感极强。如果放在30倍放大镜下观察宣、成二窑的制品,宣德釉中所含釉泡大而疏,分布并示匀均,而成窑器瓷釉中所含气泡却细小密集,分布十分均匀,釉泡小而密的成化器在光的散射作用下,其釉层的温润感必为宣德器所不及。这是由于成窑器胎中的氧化铁含量比宣德少,三氧化二铝又比宣德高,故成化瓷胎较宣德纯度高,其外观效果就更为洁白致密。这种现象的出现亦表明成化官窑对胎釉原料的选择与控制,远比元代、明初乃至晚明官窑更为严格,故成化官窑晚期作品的瓷质为明官窑之冠。

以成窑瓷器尤其是十七年以后的作品而论,其造型竭尽小巧雅致,有“小可盈握”之誉。无论是从景德镇珠山御厂遗址出土物还是传世品,宣德烧造的大件器物极多,而成化窑尤其是后期大件极少,仅以形体小巧的杯碟盏盘为多。如在珠山出土的宣德青花螭龙纹大盖罐高达60厘米,而成化后期最大的盖罐大号“天”字罐仅为13厘米;成化靶盏最大的才7厘米,其中以6厘米以下小杯、11厘米口径小碟最多。故后世称,宣器气势雄伟,多属厅堂陈设之器,成化则小巧精细,多为手中把玩之物。

在具体绘画手法上,无论青花、斗彩,其纹样主要采用勾勒平涂的工艺而成。画花朵只绘正面,人物衣着都是有表无里的一色单衣,山石无凹凸之感,树叶只有阳面,无阴阳向背之分,树不皴皮,画面古朴典雅,情趣盎然。纹样丰富多变,有人物、婴戏、鸳鸯、莲池、花鸟、缠枝莲、瓜果、葡萄、团花、灵芝、灵云、山石花草、团龙、螭龙、海水、子母鸡等,无论青花斗彩,都追求一种清淡的灵动感。如斗彩小杯上的子母鸡、高士、三秋、花鸟、葡萄以及各式各样的团花、灵云,青花器皿上的花鸟草虫、山茶湖石、十六子、池塘莲荷,无不画意清新,赏心悦目。

淡雅型青花瓷的创造,别具一格的“淡雅型”青花

如果说明成化之前的元、永宣青花以进口苏麻离青釉色取胜,属于深沉凝重风格的话,那么从成化后期开始,风格则以清新淡雅为特色。纵观成化后期青花器物,均采用国产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温润。曾有一种观点认为,至成化朝,进口料己耗尽,再无来源。主要据明《广志绎》卷四谓:“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的青花胜……宣窑之青,其苏勃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故成不及宣。”其实,据可查资料考证,成化朝并非进口料已用尽,只不过是当朝皇帝个人喜好而已。成化帝由于个人偏爱、审美趣味与明初及晚明人不同,喜淡雅型青花,认为比深蓝凝重的明初青花更美,否则,不会弃进口料不用,而选用国产料制作宫廷用瓷。为何不用昂贵的进口料,以成化帝对瓷器的偏爱,绝非是为了节省资金。从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各朝遗存物考察可知,终其明、清各朝各代,对御用瓷最为讲究、最不惜工本的可推两位皇帝,一是永乐帝,喜甜白,因而永乐地层这类堆积残片累累如山;二是成化帝,尤后期青花、斗彩稍有瑕疵即打碎深埋。从这一角度分析,以成化帝这样一位艺术修养颇高,审美意趣又较有个性的帝王,弃进口料不用而用平等青,自然不会是节省的缘故了,究其原因,一者是成化后期高级瓷器器型均十分小巧,用进口料多容易出现晕散,渲染处易产生黑斑,从而会导致小而薄的瓷器显得粗糙,而用呈色淡雅的平等青则发色均匀,恰到好处;二是斗彩上的青花,以淡雅的平等青料勾勒,搭配得当,不易晕散,与釉上彩釉构成一种极为协调的搭配,相得益彰,如果用凝重晕散的进口苏勃泥青料搭配,效果就不一定理想了。

明代彩瓷的巅峰之作

成化后期,成化帝在宣德五彩有说是斗彩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烧了一种空前绝后,达到彩瓷艺术巅峰的瓷品——成化斗彩。所谓斗彩,其“斗”者,亦与“凑”意同。宋晏殊《渔家傲词》就有“落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掩新妆就”一词。而瓷器上的“斗彩”,又称之为“逗彩”,是指一种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结合而成的品种。即用釉下青花勾勒出青花轮廓,釉上用彩填色,分两次入窑烧造而成,从而达到一种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如果说宣德一朝已初烧成了五彩或斗彩的话传世仅数件而己,那么,成化斗彩是在基础上进一步推陈出新,达到了斗彩的极致。与宣德年初创的五彩或斗彩相比,在诸多方面有大的改进。宣德斗彩用没骨法彩绘花纹,其青花用料多浓蓝发黑,且散而不收,几乎看不到青花轮廓,釉上的红绿诸彩与青花含混不清,其视觉效果粗而艳,不够协调,而成化斗彩之花纹采用淡雅青花双线勾绘,其纹饰线条有如游丝,凡釉上诸色均在青花线条之内,釉上诸色均被釉下游丝所围绕,故青花与釉上彩色较为统一,视觉效果静而雅;宣德斗彩釉上诸色堆填浓厚,大绿与红色偏沉浓,且用料极大,而成化斗彩之釉上色彩以苦绿、草绿、水绿色为主,廓填薄而均匀,故宣彩色凝重浓浊,成斗色淡而透明;此外,宣斗釉上彩仅有红、绿、紫、黄诸色,但绿色仅有大绿一种,紫色也仅重紫一色,色阶显单一,而成斗诸色甚多,设色极为丰富,大多透明鲜亮,一件器物上多有三到四种色阶,有的多达六种之多,同一种彩又有深浅浓淡的变化。根据孙瀛洲先生总结,其色阶主要有:“鲜红,色艳如血,厚薄匀均:油红,色艳而有光,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杏黄,色润微红,水绿、山子绿、叶子绿等皆透明而闪微黄,松绿色,深浓而闪青,蜜蜡黄,色稍透明,姹紫,色浓而无光,孔雀蓝,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葡萄而透明,美黄,色浓光弱。”其中,“姹紫”是成化斗彩釉色的独特品种,而孔雀蕴在成斗传世器中至今未见使用。成化斗彩在色彩上运用十分灵动自如,设色精当,配料协调,素雅与明艳兼而有之,充分表明成化后期制瓷选料配备之熟练,以及高超的制瓷工艺,都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

成化年款与成化帝其谜

考察成化瓷器,不能不涉及成化年款的种种难以破解之谜。终明各朝御瓷款,无论明初之浓丽俊朗之体,或晚明至清代馆阁之体,一般都中规中矩,珠圆玉润,且每朝写款书法多种,体例常变,独有成化之款“成化年制”终一朝一人书写,字体显得十分幼稚且稍嫌笨拙,这一现象,成为古瓷一大谜团。故后人可仿历朝历代之款,而成化之款无人能学。这亦为古瓷研究鉴定成瓷尤后期高级瓷的极为重要之参考。孙瀛洲先生经对成化御瓷之款细致观察,总结归纳成化年款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尖腰。”成化瓷这种极为特殊罕见的年款,以及为什么成化官窑十七年以后造型、装饰会发生突变,成化后期这些精美绝伦的青花、斗彩器皿何以如此娇小别致,曾不断困惑着一代又一代古瓷研究者。有人认为,成化后期青花、斗彩小巧幽雅,具有一种“女性”之美,也许是成化帝专为宫中宠妃所制之雅玩。又有人大胆推测成化帝身边曾有一位很受宠的妃子万氏,可能是这位万氏对瓷器之偏爱而专门设计。史料记载,成化帝与万妃确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但深究起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万妃只是前朝遗妃,其年龄比成化帝要大得多,成帝对万妃之宠,只不过是对父皇的一种眷恋亲情之移,并非男女之情,且据史料载万妃并非那种娇柔玉叶之躯、琴棋书画才女,而是一位体健肌肉发达、喜好戎装舞刀弄枪的女性,以其性格成化皇帝不可能如此倾心去花巨资专门烧制这些极具艺术性、观赏性极品瓷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成化帝本人是一位知识涵博、性格独特、具有相当深厚艺术修养的帝王,自小对瓷器亦喜爱有加,非常执著,曾多次亲督景德镇御厂制瓷。从这一角度讲,以成帝独特的艺术修养和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一反前朝、明初雄浑俊朗的大件瓷器艺术之风,转而追求一种清静淡雅、小巧别致的艺术风格,是符合成化帝性格特征的,因此,至少创烧、设计这种瓷器,成化帝是很有可能直接乃至全过程参与的,至于成化年款,这种终一朝体例始终如一、稚嫩略显笨拙的年款,不可能像历朝年款出自书法名家之手,更非一般御窑工匠敢于书写,那么在成化帝如此看重的精巧神品瓷器上能留下手笔的会是谁呢﹖只有成化帝本人才有这个资格。据对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成化断层遗存物考证,“成化年制”款在成化四年就已定型,且一直未变,故刘新园先生推论此款“极可能出自少年成化帝之手”是可信的,这一推论,也印证了成化帝对成化瓷的研制、设计、烧造自始至终都亲自干预,终于在成化十七年以后形成了这一中国古瓷空前绝后的艺术“神品”。

台北故宫21件馆藏成化瓷鉴赏


1、明成化青花双龙赶珠纹盘

侈口窄唇,浅壁,圈足。以釉下青花绘饰,外壁绘双龙戏珠,间饰十字云纹。盘内口缘画卷草纹一周,内壁素白无纹,盘心画满意云纹三朵,表里共饰青线八道。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2、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侈口,壁,平底,凹足。外壁彩绘湖石花卉间分布二组鸡犀,各为男女二鸡分带三雏鸡,花卉湖石均以釉下青花图绘勾勒,再填红、黄、绿、褐诸色。成鸡以实笔或虚线勾勒,并多重上彩染绘。雏鸡线条则清描淡绘,仅填嫩黄一色。口沿及底边分画青线三道。内面素白无纹。底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六字楷款。

3、明成化青花栀子花卉纹盘

侈口窄唇,浅壁,圈足。盘外壁绘青花转枝牡丹,圈足饰波澜纹一周。盘心绘玉簪花,内壁绘变形缠枝花卉一圈。表里饰青线九道。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4、明成化青花莲扥八吉利纹盘

侈口窄唇,浅壁,圈足。以釉下青花绘饰。盘外壁六组团花番莲纹,圈足壁饰六朵图画小斑纹。盘内壁七朵缠枝莲各托八吉利之一件,盘心为莲托法轮。表里斑纹间加饰青线十道。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5、明成化清华云龙戏珠大碗

6、明成化青花花卉纹碗

侈口窄唇,深壁,圈足。碗外壁青花画缠枝栀子花,底边一圈莲瓣纹。内壁绘缠枝四季花卉,碗心一叶菊一朵。表里共饰青线十道。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7、明成化青花葵斑纹碗

侈口窄唇,深壁,圈足。以釉下青花绘饰。碗表里壁均画转枝葵花,碗心饰一图画式葵瓣花。青花样淡,花边内沿留白,再染青料。青料概括线笔画纤柔。表里共饰青线八道。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8、明成化青花竹芝三友盘

侈口窄唇,浅壁,圈足。盘外壁青花画松、竹、梅岁寒三友纹,圈足饰波澜纹一周。内壁缠枝竹芝一圈,盘心为折枝松、竹、梅图。表里共饰青线八道。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9、明成化青花竹芝三友盘

侈口窄唇,浅壁,圈足。盘外壁青花画松、竹、梅岁寒三友纹,圈足饰波澜纹一周。内壁缠枝竹芝一圈,盘心为折枝松、竹、梅图。表里共饰青线八道。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10、明成化青花竹芝三友盘

侈口窄唇,浅壁,圈足。以釉下青花绘饰。盘外岩画松、竹、梅等岁寒三友,圈足饰波澜纹一周。内壁一圈缠枝竹芝,盘心满绘松、竹、梅,枝干略显图画化。表里共饰青线八道。底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11、明成化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大盘

侈口窄唇,浅壁,圈足。青斑纹饰,留白处加涂黄釉。圈足内底悉数露胎无釉,布满铁褐斑。内壁盘内壁绘折枝柿子、桃实、樱桃、荔枝四瑞果,盘内底画一款折枝石榴花,外壁绘番莲花四朵。外壁口沿下横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款。

12、明成化绿彩釉划龙纹大碗

大碗,撇口窄唇,圈足。薄胎。碗心与外壁刻划云龙及双龙戏珠纹,外壁隙地浅划暗花福山寿海波澜纹。龙之部份成为涩胎不上釉,待白釉烧成后再填绘绿彩二次低温烧制而成。因为龙纹刻线较深,绿彩釉积深因而成重色,表里加饰绿线四道。底有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13、明成化斗彩灵芝盖罐

罐,敛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内挖,带平顶盖。全器纹饰用釉下青花勾勒,加填各彩,红彩浓重。盖面绘一彩芝,盖岩画四道家杂宝纹,加饰二道青线。罐肩与腹下各饰变形叶纹一周,腹部绘有缠枝灵芝。底有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14、明成化斗彩宝莲杯

侈口窄唇,深壁,圈足。外壁彩绘莲花四朵,以釉下青花勾勒概括线条,再填黄、红、绿诸彩。口足加饰青线四道。内壁素白无纹。底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六字楷款。

15、明成化斗彩莲塘鸳鸯盘

盘,撇口窄唇,浅壁,圈足。以釉下青花与釉上红、绿、褐彩一起组成纹饰。盘心绘四丛水莲与一对鸳鸯,外壁为六丛水莲距离六只鸳鸯。腹壁下缘画青花云头纹一周,表里加饰青线九道。底有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双圈六字楷款。

16、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侈口,壁,平底,凹足。外壁彩绘湖石花卉间分布二组鸡犀,各为男女二鸡分带三雏鸡,花卉湖石均以釉下青花图绘勾勒,再填红、黄、绿、褐诸色。成鸡以实笔或虚线勾勒,并多重上彩染绘。雏鸡线条则清描淡绘,仅填嫩黄一色。口沿及底边分画青线三道。内面素白无纹。底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六字楷款。

17、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侈口,壁,平底,凹足。外壁彩绘湖石花卉间分布二组鸡犀,各为男女二鸡分带三雏鸡,花卉湖石均以釉下青花图绘勾勒,再填红、黄、绿、褐诸色。成鸡以实笔或虚线勾勒,并多重上彩染绘。雏鸡线条则清描淡绘,仅填嫩黄一色。口沿及底边分画青线三道。内面素白无纹。底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六字楷款。

18、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侈口,壁,平底,凹足。外壁彩绘湖石花卉间分布二组鸡犀,各为男女二鸡分带三雏鸡,花卉湖石均以釉下青花图绘勾勒,再填红、黄、绿、褐诸色。成鸡以实笔或虚线勾勒,并多重上彩染绘。雏鸡线条则清描淡绘,仅填嫩黄一色。口沿及底边分画青线三道。内面素白无纹。底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六字楷款。

19、明成化斗彩高士杯

敛口,深壁,凹足。外壁彩画二组人物,均以釉下青花描边,再填以红、黄、绿、赭、绿诸彩。一组红衣高士及绿衣童子在柳树下,闲坐观鹅,一组为绿衣高士、红衣童子携琴步于松树、菊花间,口足分饰青线三道。内面素白无纹。底书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六字楷款。

20、明成化斗彩婴戏杯

敛口,深壁,圈足。外壁彩绘五童嬉戏图,全器均以釉下青花描绘概括线,再填以红、绿、赭诸彩。以湖石、芭蕉、棕榈将器面分为二,一组孩提采青,另一组则玩放风筝。口足加饰青线四道。内面素白无纹。底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六字楷款。

21、明 成化 斗彩团花夔龙杯

侈口窄唇,深壁,圈足。外壁绘四团夔龙均口衔莲花,各团龙以花叶距离。纹饰均以釉下青花勾勒,再填黄、红、绿诸彩。表里口缘、圈足分饰青线。底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方框六字楷款。

故宫瓷器专家对明代成化瓷的分析


 讯 今天由故宫瓷器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明代成化瓷。瓷胎成化瓷器的胎骨非常洁白,胎质在精细的程度上不仅超过了元代,也超过了永乐、宣德时期,器物的胎壁也比以往要薄一些(除永乐的薄胎器物之外。

瓷釉成化瓷器在瓷釉方面比以往有所进步,这时的釉质一般都比宣德精细,釉面较为光润,也较少有桔棕现象。但是在釉色的品种上,成化比永乐、宣德时期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这时候的釉色品种有:白轴、红釉、黄釉及仿哥窑瓷釉,特点是:

白釉白釉的颜色为白中微闪黄色,釉色非常滋润。

 

黄釉成化时的黄釉瓷器不大多见,同时也烧制的不大成功,釉面不很匀净,不甚精细,颇色为黄中徽带点绿色。

彩色成化青花瓷器上的彩色仍然以青花为主,及少量的酱彩。与此同时在青花抹红彩绘画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出了釉下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色新品种一斗彩,而以往使用的釉里红彩器物尚未见到。

纹饰成化器物上的纹饰,所见均为绘画方式的花纹。这种绘画风格会影响到瓷器绘画。这时的瓷器绘画大都取法于名人绘画,表现了这种淡雅的风格。其绘画也都比以往要精细一些,同时绘画中又出现了近于图案式的花纹,如团花即属于此类。这种图案或画纹画面显得较为简洁、规整,但表现出有些拘谨。

以上就是故宫瓷器专家孙瀛州的总结,成化年款字体还有以下特点: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仁化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膜。

从斗彩御赐瓷板浅谈成化玉瓷!


多年来,随着成化官窑器拍卖屡创天价,200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得2917万港元.而以往难得一见的成化斗彩瓷的成批碎片又在珠山出土(在成化地层还出土了大量早期的无官款的成化瓷).学者们又重新掀起一股研究成化斗彩瓷成因的热潮(斗彩瓷在天顺年间即有),人们在研讨中自然地牵涉到二个人,那就是成化皇帝朱见深和贵妃万贞儿.以往不少学者认为成化斗彩瓷的设计初衷可能是为了万贞儿,还有人讲是万贵妃所创,近来江西刘新园先生认为成化斗彩的提倡者,正是成化帝本人.自从成化''御赐昭德宫珍藏''款的"玉瓷"的出现,似乎为我们有所指向.''玉瓷''之说,更为我们注入了新的研究内容,这也成为我们研究探讨成化斗彩瓷器的一项重大课题!

鸡缸杯

一. 简述''昭德宫珍藏''御赐瓷

御赐''昭德宫珍藏''成化斗彩玉瓷(含''慈宁宫''和"安喜宫"瓷),为品质优良,作工精致,造型优美,小巧玲珑的宫廷玉瓷,几乎均是白蜡质釉地,肉红胎.迎光透视,能见到红白交融,自然过渡的玉质般胎骨.酷似美玉的玉瓷,应称得上是成化官窑中的上品之器,极为难得一见.昭德宫和安喜宫,先后为成化万贵妃的后宫.万贞儿出生于山东青州诸城,自小四岁进仁寿宫.深讨孙太后喜欢.后与成化皇帝相爱(年长成化皇帝十七岁左右)''姐弟恋''终成真.同时也使万贵妃成了明代的“武则天”,她通过阁臣万安把持朝政,其父兄为锦衣卫指挥使,侦伺百官,统领诏狱.在汪直等人的操控下,朝野似乎成了万氏之天下.万贞儿在朝廷弄权不止,宫中提到万贵妃,无不闻之色变!这批''昭德宫珍藏''瓷,包括斗彩(五彩),黄釉地彩,红绿黄彩,堆塑描金器等等;主要器型有成套的酒具,茶具以及罐,壶,杯,碗,碟,盅,盏,盘,瓶,盆,盒,炉,枕等小型宫廷御用器.

明成化 三秋杯 (一对)

二.何为''玉瓷''之说

何为成化''玉瓷''(详见另文)。出自成化皇帝为万贵妃所作的祭文瓷板中,即有''玉瓷''之词,而今很多人未听说过.所谓''瓷怕成化,玉怕三色''是指成化瓷质好得不敢认它,为历代瓷,釉质之最.如脂似玉的成化瓷让人爱不释手.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栏目报名咨询(一三二七二四九一一七零),地址:湖南长沙开福区湖南电视台办公三楼!人们通常把成化瓷胎分为''肉红''和''象牙白''两种.唯成化''肉红''瓷胎更优于"牙白"瓷,迎光透视,如同血肉红般的半透明之温玉,显示出殷红透脂的效果,故始称''玉瓷''.在制瓷业内称其为最佳的''玉红''料(即"提红"料).为证实''玉瓷''之说,特介绍成化23年款记的斗彩"奉祭"记铭瓷板一块(详细尺寸为:36X33CM).内容如下

:“奉祭.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始昭德,终安喜,抚我,育我,勤于内治,怀德难忘,念彼下泉,悠悠苍天,御赐玉瓷三百九十七件.呈祀. 大明成化卄三年”.(计56字)

斗彩瓷板

这是以成化皇帝的身份写成的祭词.成化''玉瓷''之说,此能为证!为怀念万贵妃的抚育之恩和夫妻之情.成化23年(1487年)秋,正是成化皇帝的归天之年.这块瓷板所撰内容,或是成化帝的最后之举.通过对该"奉祭"瓷板上的字体分析,对照成化皇帝朱见深的<<一团和气图赞>>中的御笔真迹,发现有众多的相同字体如"治","御","怀","天","彼","我","大,明,成,化,三年"等;局部部首相同的有许多字样.如"抚","念","悠","拾","柒","呈"等等.仔细分析认为:"奉祭"板为成化皇帝的亲笔御制瓷板.其两者形成了成化元年与成化末年的御笔对照.成化元年的字体显刚直气盛的即位天子风格;而成化末年的字体却为柔和成熟的暮年之势(较成化捌年写的"御授"瓷板一文中的风格,显得结构紧密而老辣).所幸这位皇帝的书法没有多大变化,所写字体风格几乎一模一样.再分析这批''玉瓷''上的落款字体,应是书记官模仿成化皇帝的御体款.而这些"玉瓷"的窖藏时间,应该是''成弘''交替之际.然而为何是397件,又是何人窖藏?至今尚是一谜!为能破解此谜,特浅述下文,以作辅垫.

三.解析''奉祭''瓷板内容

现将瓷板铭文中的''奉祭''内容,结合历史背景逐以解析如下:所谓''奉祭----呈祀''是一种祭文程式.''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是指万贵妃贞儿的谥号.早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万贞儿已近20岁,派去照顾年仅3岁的太子朱见深,幼小的太子从此后与这位''姐姐''形影不离.万贞儿是他的依靠.''始昭德,终安喜''是指万贞儿始住昭德宫,逝于安喜宫.当太子十四岁为储君时,便召年过三十的万贞儿入东宫(朱见深小时曾被废除太子,受到冷落,该时只有万贞儿一直陪在他身边).以秀慧如赵合德,肥美如杨太真的万贞儿(以体肥闻)与太子亲近,渐渐狎眤,在华枕绣衾间初合鸳鸯.太子体验了万贞儿的万般风情.沉浸在温情和柔情中不能自拔.居然爱上了这位长自已17岁的中年女子.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1464年18岁的太子朱见深豋基,迫于太后和朝议,册立吴氏为皇后,不到一亇月即废.原由是吴后杖击万贞儿,成化二年(1466年)万贞儿生一子,宪宗大喜,封万贞儿为贵妃,搬进了昭德宫(八年左迀安喜宫).未到一年孩儿竟遭夭折,再未有后.成化十二年(1476年),又晋万氏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成化帝郊外祭天时,有安喜宫监报:皇贵妃已猝薨!成化帝赶到安喜宫,不禁涕泪滿颐.,辍朝七日(大臣逝,为一日;皇帝近亲逝,为三日,辍朝致哀),以皇后例丧.加谥万氏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终年58岁).丧毕后,成化帝闷而不乐.是年八月,寝疾,越数日驾崩.享年41岁.谥皇考为''宪宗皇帝''.所谓''抚我,育我'',这是成化帝的真实心态,朱见深自幼起.即由万贵妃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衣食住行.从小的依恋感到大时的爱恋感,决定了他一生的行为思想.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解释诸多现象,即是从小渐以形成的复杂心态,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有人讲万贞儿是以貌而胜,或是房事有术,实际并非.据史载,万贞儿并无倾城之色.相反是''貌雄声巨类男子''.周太后曾对见深质问:''彼有何美?''朱见深称:''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朱见深曾讲:''臣有疝疾,非妃抚摩不安'').原来成化帝对万贵妃确有一种旁人不可替代的''肌肤之恋''.似有恋母情结.加上万贞儿给他的心理及生理上的启蒙,可称得上是''抚我,育我''.再说''勤于内治,怀德难忘''成化帝也是说的大实话.后宫均有万贵妃统领,也省得皇帝协调后宫间的关系.在''怀德难忘''中尚带有几分无奈.凡是万贵妃操握之事,均随她而便.应是在成化八年,万贵妃搬迁至安喜宫后,朱见深又御授了一批"玉瓷"给万贞儿(有成化七年的"肉红胎"和无纪年份的"象牙白"瓷).理由是"勤于内治,怀贤怀德,后宫泰然".从成化十 一年起,因受制於万贵妃,成化帝的头上巳有了白发而尚无子嗣,叹道:''老将至了,---何以为情!''当发现已有了年滿六岁的儿子是纪氏所生.(即后来的孝宗皇帝)喜从天降,即封纪氏为淑妃(有"成化十一年制"的斗彩"玉瓷"可鉴).纪淑妃后被万贵妃酖杀,万氏宠冠后宫,权倾内外,可见一斑.至于难忘之事,实在太多,成化朝有名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形成,与万贵妃有很大关系.''念彼下泉,悠悠苍天''是成化帝在爱恨交炽的心态下写出的祭文,死了即了!对她的功过,苍天自有公正报应.并以''御赐玉瓷397件''作为祭礼.为何是397件,初析可能是随实数清点而得.由于万娘娘是暴死,绝不可能预先订制祭礼''玉瓷'',从这批斗彩瓷的实物分析,应是从''昭德宫''内收集的一些珍藏,陈设品和日用器作为祭祀礼器.其最早年代具''成化三年''款.众多''玉瓷'',均是"肉红"胎器.而记铭瓷板落款为成化二十三年,正月是不烧窑的.即使再快,也赶不上''缀朝七日''之时.故无落款月份.所以这块后烧制瓷板的真正作用,应是作为御赐证明.也就是说,这些早年留在"昭德宫"的三百多件玉瓷的所有权,归属於万氏家属了("安喜宫"瓷是理所当然属万氏的了).同时,成化帝清楚自已的日子不长了.自叹:''贵妃去世,我也不能久存了!''要把应办的事办妥.他还对梁芳说:''朕即饶恕你等,恐后人无此宽大,恰要同你等算帐''.果真,九月成化帝崩后,孝宗帝立即清算前帐:降旨斥诸幸臣,侍郎李孜省(后下狱),太监梁芳(后逮充戍),外戚万喜及私党.罢传奉官(未经正常科举途径,而封官受禄的名义官)二千余人,夺僧道封号千余人,宫廷一清.但对万贵妃其家属却往开一面------(以上是对铭文内容的初解!)

四.''昭德宫珍藏''御瓷的辩伪

成化''昭德宫珍藏''御品瓷在明代时即有后仿.我们可以从实物落款字样来分析.成化三年开始的''昭德宫珍藏''字样(详见照片).和弘治至万历的后仿款字不同.特别明显的区别是:''昭''字原来的两点改成了''刀''(清代仿的也均为"刀口昭");''藏''字的''爿''在字左旁;''德''字心上多一横;''口''字写得过于方,等等.这些后书款特点是书法功底差,远不及成化当朝的书记官所写,可由斗彩''奉祭''瓷板上的御笔书写体为证.然而在熟悉书记官所写的''昭德宫珍藏''瓷器字体上,再来分析''大明成化制''的书写特点,我们会有新的体会.这种有御体风格的成化年款,为标准的书法体:细笔触,有笔道,有侧锋,有深浅.在掌握成化''玉瓷''御器款的前提下,再对照孙赢洲先生对成化官款的总结,会发现御体款与官款有所区别.如同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成化瓷中即有两种异同的款体,我们不妨称之谓"钦定器款"和"部定器款"(明成化官窑分钦定器和部定器两种,即御窑和部定窑.钦定的御用器并不在珠山烧制.并限时解运京城).在熟谙孙赢洲先生的成化"款诀"的基础上,还要留心''化''的一撇不能过低,''年''的一竖不能过长;''制''字中的''衣''一橫绝不能过侧刀------即再分析具体的器物的品位.是御款的钦定器,还是官款的部定器,或是"竹刀笔"写的没有笔锋,粗笔道的民窑款器等等.再如''云龙纹''斗彩薄胎瓶底款和''108将''碗心人物名字,应是出自窑场书记员之手,与成化三年的"玉瓷''御体官款字样不同.后者应是朝廷委派的书记官所写.成化以后的一些仿品款字为窑场书记员所仿.(虽然弘治年曾几度废制官瓷,但窑工们要靠制瓷生活,仿制前朝玉瓷,情由可原).所以推测是成化三年朝廷委派的书记官.若以''上林寺''发现的成化斗彩"海马纹''瓶与''万家''附近发现的''海马''纹杯进行比较,款字出自同一书记官之手,而前者画工不及后者.综上所述,就是说,成化初年的官瓷与民瓷的区别,可以从书记官或作坊书款员的字样来识别.冯先铭先生曾指出:"成化青花瓷有早期及典型成化之分"(所谓典型之器应是指成化三年以后之器).自从宣德八年罢官窑起,到成化朝何时恢复官窑生产,目前尚有争议.据<<明史-食货志>>载:"成化间,遣中官至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这些御用器要经严格挑选,不合格的打碎).这足能证明成化御瓷之多,应多于他朝器.联想清代的官窑制式中分御窑,王公大臣窑,部定窑.御窑厂只具造型和装饰作坊,器物的烧成,分散派到民窑.近年在官窑遗址发掘中,在宣德地层和成化地层均发现许多无款官窑青花器,这证明了当时尚未恢复官窑.传至今日, 由于没有完整的成化斗彩出土官窑器可鉴,而在这批碎片中是否有肉红胎质,尚末见有公开的报告.本人推测,珠山官窑厂应是烧造以部定器为主的大窑.那么是否另有他窑存在呢?有一点可鉴:这块御制瓷板的背面胎质,明显好于成化器通常的"米糊胎"底.由于目前鉴定,仅是以传世品为例(不能区分其年代特征或窑口特征).再是传世的成化官窑器又较少,而大部分都保存在台湾.所以在成化官窑瓷的鉴定理论上,还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对故宫旧藏的成化斗彩器的定论,民国时的专家较为谨慎,不轻下结论,凡有疑者,均定论为''成化款''器.(详见1933年的故宫日历中对成化瓷的多种认定提法:有"明成化窑","明成化款","明斗彩"等).如:"明成化款斗彩鸡杯"(即鸡缸杯),其画饰风格应是雍正,而落款的字体和边框是仿这批"玉瓷"的成化御体款风格).

总而言之."物寄情咏,籍物抒怀",尤物为人所珍.成化斗彩''玉瓷'',无论"肉红"还是"牙白",胎质细脦,特别是成化三年左右的"昭德宫珍藏"瓷,迎光透视,呈肉红色(以''玉红''料为最贵.瓷胎烧到1350度以上的''深度瓷化点''后,胎体色泽均脱色而发白,只有含有红宝石,金,铜等成份的坯体,才有可能呈现出不同色阶的红色.近期又发现了一种罕见而名贵的"紫莹石"瓷矿料.含铜量较高,烧成后泛桃红色).晶莹玉润,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透非薄'',''红而雅'',细且润''.确是可遇而不可求.特别是成化斗彩御品鸡缸杯,到万历时即珍贵无比,称得上是稀世之宝.然而,无论是鸡缸杯,葡萄杯,还是''天''字罐,或是其它成化斗彩瓷,特别是''御赐''斗彩玉瓷,切不可刻意强求,仅能随缘而得.另外,我们还要理性地看待曾有历史炒作性的成窑斗彩瓷,以及"御前成窑鸡缸杯,价值十万''的传载!

在赏玩中长智理财_陶瓷知识


元代青花玉壶春瓶

玫瑰紫钧窑大碗

兽耳青花炉

胭脂水釉旋纹瓶九龙坡区龙先生带来一件胭脂水釉旋纹瓶。

远在汉代,武帝设置秘阁广为收藏。至宋代,收藏十分火爆。明清以降,世人更趋于精品收藏,并把古代遗物称为古董、骨董,亦称古玩。古玩者在鉴赏品评、把玩研究中,不但可以长智怡神、传承古代文化,而且还可以在赏玩的同时理财。

古玩的种类,涉及古人政治、文化、经济、精神方面,涵盖甚广。在赏玩活动中,人们对断代、材质、形制、风格、纹饰、款识等的源流演变以及工艺流程、历史价值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并著书立说,承传奥秘,进而形成了各门知识和学科。在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研究、品鉴中陶冶情操,遐想历史,获得精神享受,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收藏活动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储存财富,殷实家底。投资收藏,可以零散的资金,很小的资本获得规模性的回报。笔者在马来西亚讲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华侨。他在1979年来中国时,在朋友的参考下买了齐白石、李可染、吴冠中先生的画。当时齐白石的画是1800元,李可染、吴冠中先生的画才几十元一张。他一共买了20多张画,不到1500马币(合人民币4500元左右)。现在,这批画何止几千元!十几年前在重庆,一个“大清雍正年制”的“粉彩福寿双全碗”才200-300元一个,而现在这种碗已达百万元之巨。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投资古玩市场风险小,不像股票或房地产那样风险大,而且不受政策性、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然,投资古玩书画,一要理性,要进行周密的市场分析;二要有计划,不可倾家荡产,要在不影响正常家庭生活的情况下,用富余的资金投入。

老父留下珍品瓷器

原以为是假古董,经吴教授鉴定后才知每件都值几十万

最近两周鉴赏活动,江北的薛先生都会背上一大包瓷器请吴教授过目。薛先生说,这些都是老父亲逝世后留下的瓷器,原以为是父亲早年卖的假古董,但吴教授却认为其中不乏珍贵瓷器。

玉壶春瓶价值50万

玉壶春瓶是古代瓷器的典型造型———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

薛先生收藏的这件元代青花玉壶春瓶高约30厘米。胎土细白,青花图案略带灰调,色深处可见明显下凹的黑色斑点。口沿内侧饰一周卷草纹。瓶身装饰格式是元代典型的五分法———以不同花纹分层装饰器身,从颈至腹,再至足分别是蕉叶纹、回纹、海涛纹,主图为松、竹、梅等植物图案。层层围列,但又安排得当,密而不乱,满而不挤。

元青花一直是瓷器藏家极其珍爱的藏品。按市场行情价,这只玉壶春瓶最低也要50万元。

钧窑大碗价值30万

钧窑第一个特征是釉料中掺有含铜量极为丰富的孔雀石,瓷器会产生绚丽多彩的窑变。这种“窑变”或深或浅、或呈斑块状、或呈放射状,其变化复杂微妙,难以形容。

钧窑瓷器的另一特点是在瓷器上时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细线,其形状好像一条“蚯蚓走泥纹”,这一点往往成为后人鉴定钧窑瓷真伪的一个标准。

另外,瓷器底足往往有阴文数码,从一到十不等,数目字越大器物的口径越小。“一”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十”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

薛先生收藏的这只玫瑰紫钧窑大碗底部有“五”、“御”两个字,口径16厘米。吴教授认为其价值30万元。

枢府瓷青花炉也珍贵

薛先生另外还展示了一只枢府瓷。这只枢府瓷高28厘米,有对称的“枢府”二字,图案为龙凤和仰俯莲纹。吴教授估价20万元。

薛先生另外还藏有一只明中期的兽耳青花炉。口沿为回纹,在海涛纹之间,正面图案为麒麟、海马等瑞兽,底部有3只脚,吴教授估价是30万元。

珍品瓷器险遭不测

薛先生说,这些瓷器都是老父亲早年收藏的。老父解放前在民生轮船公司财政部担任过会计,解放后在工业局当会计,一生酷爱收藏,以前家里人对其不理解,也不喜欢,其藏品损失很多。老父去年90高龄去世,几个子女各分了部分藏品,也没把它当回事,直到社会上收藏渐热,薛先生才将这些藏品拿来请吴教授掌眼,没想到其中居然多为珍品。

薛先生说,现在弄懂了这些瓷器的价值,自然不会轻易出手。

明朝成化青花瓷和斗彩瓷的特点


热衷于明清瓷器收藏的朋友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的就是明朝成化时期生产的瓷器要比明朝其他时期生产的瓷器更加优秀,明朝成化瓷器烧制于明朝成化年间景德镇窑。明代成化时期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生产的瓷器主要有两个品种:青花和斗彩。

明朝成化时期烧制的青花瓷,以它独具特色的风格,征服了一众古董瓷器收藏爱好者的欢迎。从胎子的角度来看,明朝成化瓷器的胎子非常细致白净,并无白中泛青的现象;从釉质的角度来看,明朝成化青花瓷厚润通透;从青花用料的角度来看,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在明朝成化时期已经所剩无几,因此这个时期的青花瓷都是使用国产平等青。平等青含铁量不多,含锰量却不少,使用平等青烧制而成的青花瓷呈现蓝中泛青的现象,铁锈红不复存在,发色比较稳定,具有素雅温和的特点,并且在这一时期,青花瓷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釉色从浓郁渐渐变得素雅,这主要是因为烧制青花瓷的色料由苏麻离青换成了平等青。;从款识的角度来看,明朝成化瓷器底部题款一般都是六字楷书:大明成化年制,现在市场上凡是底款为成化年造的瓷器,统统都是后世伪作。

明朝成化瓷器中能与青花瓷平分秋色的也只有斗彩瓷了,并且明朝成化瓷器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功创制了明朝成化斗彩瓷。这一阶段的瓷器的造型非常别致,流传于世的明朝成化瓷器的大小基本上都在一尺以内,宣德时期的大器十分罕见。在这个时期官窑瓷器的质量非常优秀,民窑瓷器也十分精致。在瓷器表面的纹饰精妙绝伦,笔法工细,恬淡雅致。明朝成化斗彩瓷器的胎质轻薄,釉色晶莹纯粹,色泽鲜明亮丽,造型丰富多样,譬如说:鸡缸杯、高士杯、天字罐、婴戏杯、葡萄杯......无不精妙绝伦。

总而言之,无乱世明朝成化官窑瓷器还是明朝成化民窑瓷器,基本上都是珍品。我们在鉴别的时候,需要从瓷器的胎子、釉色、器型、图案、款识、画工、色泽等多个方面去看。笔者在这里也要提醒一下各位藏友,现在市场上的伪作赝品并不少,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成化瓷赏玩》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成化瓷赏玩》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