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四大瓷器 > 导航 >

鉴定古瓷器的四大妙招

鉴定古瓷器的四大妙招

中国古代四大瓷器 怎样鉴别古瓷器的年代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2020-12-28

中国古代四大瓷器。

鉴定古瓷器的四大妙招

随着瓷器价值不断攀升,市面上的仿品也越来越横行,往往让藏家打眼,那么在鉴别瓷器上面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

第一,灯照法。在隔绝其它光线后,用手电筒照射瓷器,若反射刺眼,则很有可能是仿品,而丝毫没有反射光显现的则很有可能是遭人添加化学物质故意做旧的制品;

第二,观察器型与细节。若制品做工完美无缺,违背了古代生产技术,则为赝品;

第三,款识。款识也叫年款,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成色也不一样。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真品的款识一般都是一气呵成,笔锋连贯;

第四,水洗法。除了陶器不能清洗外,瓷器是能以淡水加入维生素c浸泡的方式清洁的,浸泡半小时,能够祛除脏东西,且不会伤害瓷身。而故意做旧的瓷器的污垢是无法清除的。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中国古瓷器的四大等级


艺术品是特殊的商品,属于精神世界里的财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之一。瓷器的成色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泥料、工艺、火候,种种因素的堆积成就了不同等级的陶瓷艺术品。

顶级的瓷器是中国的官瓷,官瓷顾名思义是由官方垄断烧制的瓷器,汇集了当时最顶尖的制瓷技术,专供皇室使用。官瓷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瓷器乃至世界瓷器的发展史,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中国的官瓷无愧为世界最顶级的瓷器。

第二等级的瓷器是给皇帝以下的王公贵族定烧的,大部分也出自江西景德镇,它们跟官窑瓷器的唯一差别就是没款,所以被称为无款官窑。通俗地说,这类瓷器就是借官窑的地方烧制给王公贵族的用品,仅因没有落款而成为二流。

第三流的瓷器是官府应酬上用的,这种场面皇帝也有可能来,而且是做一些重要的接待活动,所以官府定烧的瓷器是属于无偿占用的,就是说任何顶级的窑厂都有义务为官府做东西,因而这类瓷器在工艺和设计上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最低等的瓷器就是民窑了,一般老百姓留下来的东西,大部分都只具有使用价值,不仅制作过于粗糙,传世量也非常大,不能算是艺术品,就算流传了上千年也只能成为普通的考古研究资料。

洁具四大件的挑选妙招


■坐厕类

选购坐厕要注意冲水方式和耗水量。坐厕的冲水方式常见的有直冲式和虹吸式两种。一般来说,直冲式的坐厕冲水的噪音大些而且易返味。虹吸式坐厕属于静音坐厕,水封较高,不易返味。

■浴缸类

浴缸按其制作材料分有普通钢板浴缸、亚克力浴缸、铸铁浴缸、3.5mm厚钢板浴缸几类。一般来说,普通钢板浴缸清洗容易,造型较单一;亚克力浴缸造型较丰富,但寿命短些、老化后不易清洗;铸铁浴缸使用寿命长,档次高,价格较高,搬运、安装较麻烦。钢板厚寿命长、安装较容易。

■面盆类

面盆除造型外,消费者最应注重釉面的好坏,因为好的釉面,不挂脏,表面易清洁,长期使用仍光亮如新。选择时,可对着光线,从陶瓷的侧面多角度观察,好的釉面应没有色斑、针孔、砂眼和气泡,表面非常光滑。

■龙头类

选购龙头时要注意龙头阀芯的质量、龙头制造材质和表面处理的好坏,还要看它对水质的适应性和是否节水。一般优质的龙头都采用的是进口陶瓷阀芯,以意大利和德国的为佳。制造材质上,大部分高档龙头采用黄铜制造。另外,购买龙头时一定要求厂家提供表面镀层的质量保证,质保期应不低于三年。

【陶瓷文化】古陶瓷鉴定四大要决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根据商品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这种刻意的仿烧往往选择一种或者一类产品,有不同时代的,有不同烧造技术和制作工艺的,也有分属文化背景迥异的不同国家的。国外仿烧龙泉窑产品成为世界性的现象。埃及的福斯他特是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制陶业十分发达。中国陶瓷源源不断地输入,对当地的制陶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而仿烧大量的中国瓷器。仿烧龙泉窑的产品有北宋的划花篦点纹碗、元代的双鱼小盘、菊纹贴花碗。高丽瓷与中国的瓷业有着深厚的渊源。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南宋的青瓷模印莲花碗,烧造的方法为3个支钉烧造法,支钉的断面为白色。但它莲叶舒展的纹样布局,碗的直口、垂腹、矮圈足的造型,与龙泉窑的早期风格如出一辙,从中可以看出这种交流源远流长。龙泉窑在南宋时期生产的平口长颈瓶、莲瓣碗,高丽瓷也有仿制,特点是釉色稍深,平底,支钉支烧。元明时期龙泉窑烧造的青瓷大盘,仿造它的国家有泰国、越南等。伊朗所仿龙泉青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一般较厚重;2、胎、釉结合度较差,在口沿部分多有剥釉现象,3、釉色多为浅绿偏黄,4、釉中普遍呈现有淡红丝的现象,5、有部分出现干漆般的釉面,6、圈足上有乳丁状的突起物。

这些国外所仿的龙泉窑产品,因为采用的是当地的瓷土原料,使用的是当地传统的烧造技术,尽管模仿的器物很明确,但只能达到形似而质不同的效果。同时这些仿烧的产品,以间接的方式传达出这个地区和时代的特有的产品风貌。因此,国外烧造的仿品与龙泉窑的产品往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清《南窑笔记》记载有仿龙泉窑:“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不)亚于古窑。”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宝溪乡陈佐汉、张高礼、张高乐、李君义以及龚庆芳、龚庆靖、龚庆平兄弟,八都吴兰亭、吴庆麟、蒋建寅、黄观光,木岱口徐子聪等亦仿制古青瓷。龙泉县长徐渊若著《哥窑与弟窑》所言:“……有时颇可混珠,若用药品去新光,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则好古者亦易上钩。盖二章之器,殆无完璧,仅损米许,已属可珍,若不故损一二,则购者必疑赝品,若毁过多,则价不能过索,故仅损米许,可使人惊喜欲狂也。”民国34年(1945年),陈佐汉曾将仿古弟窑产品“牡丹瓶”“凤耳瓶”等70余件邮寄国民政府实业部请功,获蒋介石题赠“艺精陶仿”匾。陈佐汉还遍访龙泉、浦城各地,将民间发掘收藏之古龙泉青瓷器绘图100余幅,集成《古龙泉窑宝物图录》。1950年陈又将“云鹤盘”等3件仿古青瓷通过外交途径送往苏联,作为庆祝斯大林70寿诞献礼。民国时期烧制的仿古青瓷,工艺落后,成品率低,釉色优劣不稳,有的对仿古青瓷加以伪造,如南宋时期的蟠龙瓶,把龙纹堆塑成鹤纹,几可乱真的传世仿品这一时期也不多见。

1956年,龙泉瓷厂恢复生产。浙江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烧制仿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南宋龙泉窑器物形制,如:双鱼洗、鬲式炉、牡丹纹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1959元青釉印花龙纹盘直径41厘米估价40万一60元港元成交价98万港元佳士得2001年4月30日年,成立了浙江省龙泉青瓷恢复委员会,由科研、生产、文物考古等部门组成,在对龙泉窑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同时,龙泉瓷厂的研制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功,不仅使传统的龙泉青瓷获得了新生,还创烧了许多新的器物品种。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龙泉大型瓷厂以仿古工艺品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龙泉窑青瓷。

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为获取高额利润,各种文物作假应运而生。龙泉窑青瓷的作伪,从民间简陋小窑的个体作坊到陶瓷专家精心的高仿,不仅从造型、釉色、纹饰上力求逼真,还用特殊的技术进行作旧处理,企图以假乱真。这就要求文物爱好者和收藏者具备一定的知识,以大量的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应用地层学和类型学排比,特别是以纪年墓出土的标准器为依据,结合科学的测试手段,了解掌握作伪的各种方法,增强鉴别真假的能力。根据经验,龙泉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伪: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对于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烂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越是名贵的品种,便越会有人去仿制。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对那些貌似真品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离之处,找出其细微差别;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能善于体会各时代的不同风格和神态,对那些维肖的仿品,便能独具慧眼,看出其虽维肖但不维妙之处,从而窥出破绽。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制做也如明代国力一样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尤其青花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于郑和下西洋,从中亚伊斯兰国家带回了“苏麻离青”料。在适当的火侯下,能烧成像宝石一样的鲜艳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当时出现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脱胎暗花盘碗,青花压手杯之类,都是后仿品在造型等方面远远不可企及的;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致,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故永宣青花器,仅见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时的仿品及民国时的赝作,除此而外其他时期少见。至于成化时期,器型惟重纤巧,大器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类,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二、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例如,明清两代瓷器的画面,就与同时代的织绣、竹、木、漆、牙、玉、铜、银等工艺品装饰,互有影响,一脉相通;又如成化时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缠枝莲纹,也与前朝景泰掐丝珐琅器上纹饰相同。如此等等,便可发现时代的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器物,都应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便如永乐、宣德瓷器的缠枝莲、海水龙、成化瓷的青花底足双线特征,正德瓷的回文,嘉靖、万历瓷的道教画与镂雕工艺,康熙瓷的双猗牡丹、回影梅,雍正瓷的过枝花和皮球花等等,在决疑辨伪中,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远近疏密的层次,笔力纤弱等等。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如著名的永宜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

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时更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面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明代晚期黄釉釉面所闪现的血丝状小红点。另外釉面的新旧光泽也可说明真伪。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常见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与釉薄处闪白和闪黄,釉厚处闪浅淡青色。永乐翠青积釉处的气泡密、玻璃质强,明代蓝釉釉面表现的灰黑色调,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现象等等。所以,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重要发展时期的明代陶瓷艺术的欣赏及鉴定,不仅是文博工作者的必修课,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也必将成为越来越多的陶瓷收藏受好者和享受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必将成为提升全民文化修养的一个方面。

古瓷收藏四大误区


并非年代越久远的器物越贵重,也并非器物越大价值越高

古陶瓷收藏作为一个收藏中的大门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重视。但看了一些藏家的藏品,包括与一些陶瓷收藏爱好者的接触,感到比较普遍的是存在收藏观念上的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以为年代越久远的器物越贵重。陶瓷并不一定是年份越高越好。有的高古瓷诸如一些杂窑的陶盆瓦罐,尽管年代久远,货真价实,实际上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很低,行内人士称其为“大路货”。在地摊上,一件唐代欧窑青瓷小土罐,顶多20元钱;一件宋代品相完好的湘湖窑影青碗,亦在百元以下无人问津。这类东西即便是再过多少年,也绝不可能升值。相反,一些近代比如民国的精品瓷,价值也远远超过上述的东西。更何况那些高古瓷往往出自古墓遗存,来路不明,易生出是非,还是少碰为好。

误区之二:以为器物越大经济价值越高。古陶瓷作为艺术品,并非越大越有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物不在大,精巧为名”,有的陶瓷物件虽小,但由于是精品,却远胜收藏一些大件器物的价值。一件古代的精品鼻烟壶,近年拍卖到近百万;而同时代的一件200件大瓶,价值不过区区数万而已。前些年,香港大收藏家仇氏的一件成化斗彩杯,小可盈握,拍出了千万元的天价。当然,此类藏品,并非一般的藏家所能企及的。眼下普通人家居室尚不宽裕,摆上那些笨重而又不很精美的大件藏品,既占地方,也不容易出手。因此,还是收些有品位的小件器物来得合算。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遇有一些品位高的大件,收那么一二件也并非不可。

误区之三:以为古陶瓷所有残器、瓷片都有收藏价值。近几年,一些收藏刊物连篇累牍介绍陶瓷残器、残瓷片的价值,吹得过高过热,导致收藏残器、瓷片成风。应该说,作为一位接触、收藏古陶瓷的藏家来说,适当收藏一些有特色的残器、瓷片,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作为以研究为主攻方向的古陶瓷收藏家,应有这些实物作为重要参考物。然而,作为一般的陶瓷爱好者和普通藏者,如果贪图便宜,认为凡残必收,什么瓷片都收藏,那就实在是误入歧途了。建议陶瓷收藏者从起步之日就应该有精品意识,量力而行,尽可能从专、精、稀入手,买一件成一件。即便是残器,也应选择那些有特色、稀少和有代表性的器物,才可能得到较好的经济回报。

误区之四:以为上了文物等级的器物就是珍稀价高之物。其实“文物等级”和一般藏家的价值取向有的并不完全一样,从国家馆藏文物角度来说,自然是等级代表此物稀有和珍贵,但这种等级更多地是考虑其历史、时代、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有的东西虽然很一般,但有确凿的出土地址和时间,并可作为某一窑口的重要参照物,很可能就具有较高的考古和历史价值,而作为一般的藏者,当然要考虑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更看重的是大众的趋同性和经济价值。

哥窑瓷器的四大特点


哥窑瓷器的四大特点

哥窑五足洗(图片来自网络)

宋朝时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有五大瓷器名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均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窑作为宋代重要瓷窑之一,它的产地至今还未被确认,仅仅在历代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窥见一斑。哥窑瓷器非常珍贵,现存于世的仅有一百余件,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元代的青花瓷器。哥窑能位列宋代五大瓷窑之一,其瓷器必有其独特之处。哥窑瓷器如此名贵,那么哥窑瓷器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第一,瓷釉。哥窑瓷器上的釉属于无光釉,釉质非常厚,光泽莹润犹如酥油一般,手感细腻。颜色丰富多彩,有灰黄、灰青、米黄、粉青、月白、油灰等多种种瓷釉彩。

第二,开裂。哥窑瓷器的一个非常独特而且重要的特征就是瓷器的釉面开裂,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釉面开裂现象。釉面开裂本来是瓷器烧制的一个比较大的缺陷,但是后来人们掌握了釉面开裂的规律,认为那是一种美,并且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有意让其开裂。裂纹有的浅而黄被称为“金丝”,有的深而黑,则被称为“铁线”,哥窑瓷器的“金丝铁线”之说由此而来。哥窑瓷器的釉面开裂现象致使瓷器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纵横交错的裂纹,虽然釉面有开裂现象,但是对釉面没有其他的影响,釉面光泽仍显莹润,手感也非常细腻。

第三,气泡。哥窑瓷器表面所上的釉比寻常的瓷器厚,最厚的地方甚至能赶上瓷器胎质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瓷器在烧制的过程中,瓷釉之中会产生气泡,像露珠一般若隐若现,这时候釉质不是显得很莹澈,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聚沫攒珠”。这是哥窑瓷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传统鉴别方法必不可少的一环。

第四,胎质。烧制哥窑瓷器的土含铁量非常高,在瓷器烧制过程中,土质中所含的铁会还原,所以哥窑瓷器的胎质都是呈紫黑的铁色。在上釉时口部釉质较薄,底部一般是不用上釉的,所以没有上釉的瓷器的底部会显现胎质本来的颜色,即铁黑色,通常被称为“铁足”。而瓷器口釉质较薄胎质的颜色相对会比较淡,呈现紫黑色,所以被称为“紫口”。哥窑瓷器的“紫口铁足”之说由此而来,这也是鉴别哥窑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以上,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哥窑瓷器的特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哥窑瓷器闻名海内外,其烧制工艺在中国瓷器史上谓之一绝,历代虽然仿制品很多,但是在制作工艺上都远不如哥窑瓷器。哥窑瓷器现存世量稀少,在市面上非常珍贵,造假者甚多,藏家在购买时一定要谨慎。

瓷砖保养四大妙招 “面子工程”刻不容缓


谁说家居就没有”面子工程“呢?瓷砖是家居使用面积最多的建材,别看它表面光滑、硬度高,其实它也是很容易”受伤“的,因此,家居的“面子工程”刻不容缓,下面看看小编为你介绍的瓷砖保养妙招吧。

Part1:瓷砖锈迹老大难维生素C帮你忙

靠近贴纸说龙头的瓷砖,很容易因为使用时间久而让瓷砖出现锈迹或者水垢,这些污渍严重影响着瓷砖的外观,如何有效去除表面锈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水垢锈迹难清理

厨房、浴室的水管经常用水,久而久之,在水管后方,或者经常碰到水的地方,瓷砖容易会出现黄色锈迹或水垢,难以清洁。

解决:用维生素C搓洗

对于瓷砖上的铁锈可用2%的草酸溶液洗涤祛除,然后用清水擦净。另外还可以用3―4粒维生素C药片碾成粉末后,撒在瓷砖表面,然后用水搓洗几次,也可去除铁锈渍。

妙招:防锈从保护做起

妙招1:对于容易生锈的水管后方瓷砖可以使用防锈剂或专业的除锈剂,以防止生锈及除去锈迹。

妙招2:对易起锈迹的瓷砖进行部分的抛光、覆膜、涂油脂、防锈油等方法以预防锈迹。

Part2:油渍污渍惹人烦巧用酸性清洁剂

安装在厨房的瓷砖,油渍是最惹人烦的污渍了,不仅油腻、脏,而且难清洗,因为油与水不融合,所以简单的清水无法清洗干净。

问题:油污难清理

厨房是油污最严重的地方,厨房上瓷砖有油污亦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缝隙处更是厚厚一层难以去除的油污。

解决:酸性清洁剂帮上忙

对于长时间残留在瓷砖上的油污只单独除油的产品是没有用,如果瓷砖上或缝隙上的油污实在很厚,先用铲子铲一下,或用钢丝球先清洁一下,弄薄了以后,可以用含酸性或含溶解成分的清洁剂来进行清洁。

妙招:选材安装是关键

妙招1:在厨房等油污严重的地方使用玻化砖,防油效果好,视觉效果也很好。

妙招2:在油污较重的瓷砖上粘贴防油污贴纸,在瓷砖的缝隙处使用美缝剂,涂在瓷砖的接缝处,既美观又耐油污。

Part3:肥皂污垢更难缠盐酸刷子来配合

厨房瓷砖有油污这个老大难,而卫生间瓷砖的老大难问题就是肥皂痕迹,使用肥皂后,直接贴近瓷砖摆放,久而久之,肥皂的痕迹和污垢就会积聚在瓷砖表面,形成讨厌的污渍。

问题:卫浴瓷砖留下肥皂污垢

卫浴间经常使用肥皂的地方最容易残留少量肥皂,这会导致卫浴间的瓷砖留下肥皂污垢,特别是长期不清洁的污垢,更难清除。

解决:刷子盐酸配合上阵

对于瓷砖上的肥皂污垢可以先用暖水冲洗一下,使皂垢部分溶解后,再使用刷子轻轻擦除。另外,还可以使用硫酸或盐酸溶液。将其滴在砖面,静置几分钟后进行擦拭,注意将手作好保护。

妙招:勤做清洁最重要

妙招1:肥皂留下的污迹是可以避免的,只需要日常注重清洁避免肥皂污迹长期残留于瓷砖留下难以去除的污迹。

妙招2:在卫浴间的角落处的瓷砖可以涂上一层防污剂,可以更好避免皂垢。

Part4:碰伤刮痕要预防小心硬物做保护

瓷砖留下了污渍还可以用各种方法来清除,但如果瓷砖表面留下的是破损或者刮痕,就很难去修补了。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必须注意让瓷砖避开硬物和尖锐的东西。

问题:硬物刮伤碰伤

为了及时清除瓷砖上的污迹,大家肯定会使用铁丝球去污刮伤釉面,又或者使用强酸清洁剂清洁,但是往往在清洁完毕后才发现瓷砖比清洁前更加难看了。

解决:细小破损可处理

细小的破损,可以用白乳胶粘贴好。如果瓷砖边缘或者中间有细小的破损,可以将掉落的小部分用白乳胶粘贴上。

妙招:清洁时间有要求

妙招1:瓷砖进行清洁时最主要的不要破坏釉面,进行清洁时要多用水泡,然后用软毛刷轻轻刷洗,而不能够采用铁丝球等锐利的东西进行破坏性清洁,同时在清洁完成后一定要立即查干,不要留水渍,这样才可以保持瓷砖的长久和保新。

妙招2:对于较为贵重的瓷砖建议2-3个月就应该对抛光砖定期打腊。另外,注重日常清洁,时常用家用普通的洗洁剂和肥皂水对其进行擦洗保养。

陶瓷文化: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对于明代的一些典型器型,特别是名贵品种,更应烂熟于心,形成固有的正宗概念。越是名贵的品种,便越会有人去仿制。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对那些貌似真品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离之处,找出其细微差别;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能善于体会各时代的不同风格和神态,对那些维肖的仿品,便能独具慧眼,看出其虽维肖但不维妙之处,从而窥出破绽。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色泽暗黑,这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料进口中断,使用国产青料造成的。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制做也如明代国力一样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尤其青花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史称“永宣瓷”。它的主要特点是:由于郑和下西洋,从中亚伊斯兰国家带回了“苏麻离青”料。在适当的火侯下,能烧成像宝石一样的鲜艳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

在掌握各时代瓷器品种的特征及时代风貌的同时,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敦厚、粗笨、秀美、玲珑、华丽等不同风格进行研究,详加分析对比,摸清其演变规律。久而久之,便可充分利用不同器型特征,熟练地鉴别真伪。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当时出现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脱胎暗花盘碗,青花压手杯之类,都是后仿品在造型等方面远远不可企及的;宣德时期造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致,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仿制成功。故永宣青花器,仅见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时的仿品及民国时的赝作,除此而外其他时期少见。至于成化时期,器型惟重纤巧,大器较少,其碗、把杯、天字罐类,都出色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风格,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品种不多,但却端庄秀逸。嘉靖、万历以后,器型渐趋复杂,又有许多创新之作,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作品未免粗糙。

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二、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例如,明清两代瓷器的画面,就与同时代的织绣、竹、木、漆、牙、玉、铜、银等工艺品装饰,互有影响,一脉相通;又如成化时期瓷器的海上水八怪,缠枝莲纹,也与前朝景泰掐丝珐琅器上纹饰相同。如此等等,便可发现时代的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器物,都应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便如永乐、宣德瓷器的缠枝莲、海水龙、成化瓷的青花底足双线特征,正德瓷的回文,嘉靖、万历瓷的道教画与镂雕工艺,康熙瓷的双猗牡丹、回影梅,雍正瓷的过枝花和皮球花等等,在决疑辨伪中,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远近疏密的层次,笔力纤弱等等。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如著名的永宜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另外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如以洁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

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时更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面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如明代瓷器釉面都闪现不同程度的青白色,明早期釉面常有无色的自然开片及缩釉现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明代晚期黄釉釉面所闪现的血丝状小红点。另外釉面的新旧光泽也可说明真伪。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常见永乐白釉器口,底边角与釉薄处闪白和闪黄,釉厚处闪浅淡青色。永乐翠青积釉处的气泡密、玻璃质强,明代蓝釉釉面表现的灰黑色调,明代宣德釉面的棕眼现象等等。所以,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作为中国陶瓷史上重要发展时期的明代陶瓷艺术的欣赏及鉴定,不仅是文博工作者的必修课,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也必将成为越来越多的陶瓷收藏受好者和享受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必将成为提升全民文化修养的一个方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鉴定古瓷器的四大妙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鉴定古瓷器的四大妙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四大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