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赏翡翠渐入佳境

赏翡翠渐入佳境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1-01-25

大理石瓷砖。

喜欢收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物品,但不敢说收藏,是因为无论是已经拥有的十几把紫砂壶、十几年的普洱茶,还是和田玉、翡翠,都算不上收藏级的上品。但这个渐入佳境的过程,却始终使我乐在其中。

真正自己去购买的第一件翡翠,是12年前,一件几百元的翠带翡生肖玉佩。转眼12年过去,手中各种各样的翡翠也有了不少。闲暇之时,喜欢去观赏那些馆藏的瑰宝,每每流连忘返。曾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那件举世闻名的“翠玉白菜”展柜前,转着圈地细细端详了半天,以致连那些难得一见的“汝官哥钧定”的瓷器都没时间细看……

喜爱翡翠,更想入手几件“收藏级”的上品,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为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更何况一块美玉也是讲究“眼缘”的。自从在南方某市发现了几家大型的珠宝玉器市场后,每次去到那个城市,总会用几天的时间去逛,间或也淘几件寓意好且价格合适的物件,毕竟那些浓、阳、正、匀的高档翡翠还无力收入囊中。浏览之中,我还会从众多的翡翠饰品中找一找“另类”的流行趋势:因为随着原料的日渐稀少,一些无法雕刻成玉佩的碎小翡翠会被加工成珠子和各种花件,经过搭配和串编,成为别致的饰品和挂件。这些饰品并不高档,却别有一番情趣。受此启发和感染,自己竟产生了一个想法买些大小不等的珠子、花件,动脑创意、动手串编DIY别具艺术风格的翡翠饰品。兴趣一旦产生,随之而来的便是时间和金钱的付出。然而,令我想不到的收获是,通过在不计其数的小件翡翠中反复挑选,自己迅速提高了对翡翠质地的鉴别能力,这对我今后的收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投资古陶渐入佳境


近些年来,随着文玩市场的活跃,古陶器频频亮相于拍卖场,不断爆出五位数以上的高价,并成为与古瓷相并列的极受世人青睐的一个独立的收藏门类。随着人们对古陶认识的不断提高,古陶器已逐渐成为颇受专业收藏者及普通百姓青睐的收藏品类,其身价渐入佳境,前景非常乐观。

中国古陶的艺术魅力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造型既简单又缺少变化。为了使用方便,人们在陶器上增加了口沿流、各式銴耳和各种器足。到仰韶文化后期,陶制日用生活器皿基本齐备后,人们又开始对器物的某一部分予以变化,形成一器多式。这种变化使器物有了一定的美感,正是由于这种审美意识与追求,促进了陶器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陶器的装饰艺术,最初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是伴随劳动而产生的。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陶器表面,纹饰是交错排列着的粗乱绳纹。这些绳纹是某些带有绳索的制陶工具在修整器表时留下的痕迹。正是这些痕迹启发了人们的意识,使他们逐渐悟到可以通过装饰来达到美化陶器的目的。于是一些几何纹开始在陶器上出现,如篮纹、席纹、菱形纹、网格纹等。除几何编织纹外,一些描绘自然景象的纹饰也在器物上大量出现,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纹饰多为漩涡纹、水波纹、圆圈纹等,这是人类将观察到的自然景象在艺术创作中再现。另外,动植物纹样也极为丰富,这些纹样的形成,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周围的各种动植物观察认识的结果。这些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点。随后人们把自己对社会、对环境的认识及渐渐完善的审美意识应用在器物上,用装饰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商代早期陶器多见细绳纹;中期则饕餮纹十分盛行;晚期饕餮纹非常罕见,绳纹又重新兴起。西周早期的绳纹与商代晚期不同,成组的竖形粗绳纹增多;中期除了绳纹外,又出现了瓦纹(即凹沟纹);晚期素面增多,绳纹较粗,且模糊不清。春秋时期的陶器以素面磨光者为多,并盛行暗纹,绳纹不常见了。部分彩陶下腹部有“十”、“一”、“○”、“丨”、“卐”等花纹符号。

中国古陶器上的这些纹饰图案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表现在陶器的吉祥纹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以龙凤为纹饰的。龙象征着权威和尊严,凤象征着才艺和吉祥。在远古,龙凤是图腾文化的产物,是一种原始崇拜的宗教形式。我们的祖先把龙凤视为逢凶化吉,呼风唤雨的吉祥神物,寄托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企望。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河姆渡出土的有关凤鸟的史料证实,凤比龙要早几百年。自商周以来,龙凤就是天生一对了。所以才有“龙凤呈祥”的古典。

中国古陶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陶瓷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面对我们的远古先民文化创造、面对精美的远古遗存,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研究、保护和传承。以前收藏古陶的人多是艺术家,像画家、音乐家、导演等,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古陶的收藏价值。

中国古陶的投资价值

早在一万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陶器。然而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陶,很长时期在市场上的价格却无法与其他收藏品相媲美。造成古陶低价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古陶整体颜色较素,不具备装饰美感,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外表多留有泥土等历史痕迹。二、古陶是由土烧成,原材料比较廉价。三、古陶大多是冥器,属于陪葬品,所以很多人忌讳收藏古陶。四、古陶不能拍卖。

这几年古陶的价位上升得很快,每年都要翻一、两番,但不是所有的古陶都涨价,彩陶和素陶的价位相差很大。一般来说,素陶不值钱,彩陶值钱。没有彩的素陶,除奇特造型和特大的以外,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都比较小,增值潜力也不大,价格都比较低,收藏时要注意。看彩陶的价值,第一看彩,第二看形。以马家窑彩陶为例,马家窑文化是1924年在甘肃临洮马家窑发现的一处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余年。马家窑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彩陶特别发达,可以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等类型。马厂类型的小彩陶,高12公分左右,图案清楚,花纹较好的,一般价位是800元—3000元之间;高约22公分,直径约22公分左右,较好的细笔图案的,价位在3000元—9000元之间;高约30公分,直径30公分左右的,普通蛙纹图案的都在8000元—15000元之间;直径超过35公分,四球三环等图案的一般在15000元—28000元之间;半山类型的小彩陶,高12公分左右的,一般价格在4000—8000元左右;高25公分,直径25公分左右,网兜纹或涡纹的一般都在15000元—30000元之间;直径超过30公分的,大涡纹或四扇屏的精品,都在3万元—8万元之间;只要是马家窑类型的满彩水涡纹,高度在20公分左右的,一般都在2万元—5万元之间;高度在30公分以上的,如若图案和造型都好,价位在5万—40万元中间。如果是带彩的奇特造型古陶,价位一般都很高,如马厂的人头罐、双口罐,马家窑的尖底瓶,造形和图案均佳者,其价格都在20万—50万元之间;根据发展趋势和彩陶本身的价值,几年以后可能在现有的价位上还要翻番。

随着人们对古陶的认识,其升值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年代的久远使得古陶和其他瓷器相比,数量极少且弥足珍贵。随着收藏热的逐步升温,特别是新的《文物法》颁布之后,过去禁止的民间收藏活动被激活,大量的人将进入古陶的收藏队伍,数量极其有限的古陶,远远不能够满足广大收藏者的需求,从而导致价格的不断上扬。从价格空间来说,以古陶和瓷器作比较,瓷器已经有几百年的收藏史,价位也清清楚楚,而古陶被国人认识才有几十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来,古陶的价格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在上升,这说明人们已经对古陶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才促使它不断涨价,但比起它应有的价格来说,还远远没有到位,而且有着广阔的升值空间。

拍场升温或成信号 全球高古瓷市场渐入佳境


华夏收藏网讯从去年开始,高古瓷市场就被一些业内人士看好,认为未来几年,高古瓷值得投资者关注。以去年纽约春拍的几件高古瓷器的价格来看,高古瓷精品的集中出现必然也会带来一波行情的上涨。

那么,在国际行情看好的情况下,长期受到国内收藏界冷落的高古瓷器,能否在2014年继续保持目前的良好走势,进入真正的黄金期呢?

⊙记者唐子韬○编辑陈羽

高古瓷为何受到冷落

目前,高古瓷收藏主要是以唐、宋、元瓷器为主。相对于明清瓷器而言,唐宋元瓷器时代早,存世稀少,与明清官窑相比,高古瓷制作大多相对粗糙、形制简单,釉色也不甚华丽。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乔万宁告诉记者,高古瓷长期以来受到国内藏家冷落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文物部门对此类器物的流通仍有较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国内多数藏家对高古瓷的认识不足和审美趣味不符。“单色釉的高古瓷,在日本韩国很受推崇,这跟民族的文化审美也有关系。国内目前还缺乏收藏高古瓷的文化氛围。”

一直以来,高古瓷的国内市场与欧美、日韩市场相比有很大差距。欧美高古瓷市场成熟已久,而国内高古瓷市场除了受到国家政策方面的制约外,收藏的风险成本也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乔万宁举例说,国内目前五大名窑的瓷器中,最受热捧的汝窑存世珍品少之又少,但赝品却层出不穷,收藏风险较大,造成多数藏家对此望而却步。

在香港永宝斋斋主、藏家翟健民看来,尽管内地藏家也有收藏高古瓷中的宋瓷,但对于宋瓷的喜爱与国外一些老藏家相比,还远远不够。

他认为:“内地藏家对于宋瓷的价值认识还远远不够。比如,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一些老藏家,他们对于宋瓷的热爱,到了即便有人用两三件珐琅彩换一件老龙泉瓷器、磁州窑、哥窑都未必愿意的程度。”

此外,由于明清瓷器的存世量和在内地的认知度都要明显高于高古瓷,顺理成章地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的主要目标,高古瓷受到冷落也在情理之中。目前中国内地高古瓷的成交数量、成交价格还远远不及欧美市场。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在内地拍卖市场上成交的高古瓷器不足欧美市场高古瓷总成交数量的1/3,而中高档高古瓷在内地拍出的价格也只达到了欧美中档的水平。

拍场升温或成信号

据多年来一直推崇高古瓷收藏的翟健民介绍,从欧美的国际拍卖市场看,高古瓷器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有过一波火热的行情,之后开始了一段相对长期的冷淡行情。

他坦言,“如果从收藏投资的角度讲,30年前买的唐三彩、宋瓷与30年前买清代官窑瓷器的增长倍率就差得太多。后者的投资回报远远超过前者。”

内地对于高古瓷收藏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品类的价值所在。在他看来,“高古瓷市场价格确实是偏低,是不公平的偏低。”

在明清瓷仍然走俏的今天,翟健民却一直特别推荐宋瓷和唐三彩的收藏。他认为,从去年开始,国际拍场上已经开始对高古瓷有明显的重视。他举例,“纽约去年9月的一场拍卖,一对60多公分的唐三彩马拍到了300多万美元,差不多是3000多万港币一对。这是一个信号。”

“去年9月初的时候日本中央拍卖有一只70公分以上唐三彩大马,以当时的行情,如果在600万元人民币左右,我也可以考虑拍下。结果卖到1.4亿日元,相当于1200多万港币、1000万人民币。超出我的想象很多。这也说明了高古瓷行情的方向。”

去年春拍,纽约苏富比的一件北宋定窑刻莲花纹碗以22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84.17万元)的价格成交,超出估价10倍。成为继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以来,定窑瓷器成交的新纪录。佳士得拍卖的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碗,当年以1239.41万港元成交的价格纪录保持了十余年。此外,去年纽约春拍亮相的另外几件成交的高古瓷器中,北宋定窑表现同样抢眼。

自去年春拍开始,高古瓷的上拍数量和成交数量相较前两年有了较大提升。据统计,2013年春拍高古瓷的成交数量达到了2012年全年的成交数量的总和。但由于高古瓷在瓷杂类别中所占比例较小,这一增长趋势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一些业内人士认为,2013年,欧美、中国内地市场的高古瓷成交数量、拍品质量的提高,成为高古瓷迎来行情走高的信号。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藏家、拍卖公司的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外藏家审美标准的相互影响,高古瓷在欧美和日韩市场的利好行情,也必然会对中国内地市场产生联动效应。未来几年,中国内地市场的焦点或将从明清官窑瓷器逐步向以唐、宋、元瓷器为代表的高古瓷器转变。

翡翠(上)


吴念亲: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央视《鉴宝》栏目玉器专家、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栏目鉴宝专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翡翠,属于硬玉,颜色呈红色或黄色的称之翡,绿色的谓之翠。从广义上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产翡翠,比如日本的新隰县,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地区,哈萨克斯坦的乌拉尔地区,危地马拉等等,但是宝石级翡翠的唯一产地在缅甸的乌龙江流域,所以平时人们所提及的翡翠都指的是缅甸翡翠。

翡翠的开采和使用的历史大约有400年左右,是在明代的中晚期传入中国的。早期翡翠做为一个新品种的玉石,并不名贵,身价也不高,不为世人所重视。清代中期,翡翠深受宫廷的青睐,特别是后宫,佩戴翡翠饰品已蔚然成风,价值自然也一路攀升。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纪先生笔下的“真玉”指的是和田玉,翡翠在那时的价格已远高于和田玉,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常呈柱状、纤维状、毡状致密集合体,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酸盐铝钠,莫氏硬度在6.5-7.5之间,比重在3.25—3.35之间,折射率在1.65-1.67之间,颜色有白、绿、红、黄、紫、黑。

翡翠是形色变化多样的玉石,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分类方法,但在玉器市场上却有许多实用有效的名称,下列是归纳的分类:

玻璃种 透明度极佳的翡翠,结构细腻,玻璃光泽,显得晶莹剔透。

冰种 透明度低于玻璃种翡翠,有颗粒感,蒙蒙的白色象月光石。

紫罗兰 颜色像紫罗兰花的翡翠,珠宝界又将紫罗兰色称为 “春色”, 根据紫色色调深浅不同,将翡翠中紫色划分为粉紫、茄紫和蓝紫,粉紫通常质地较细,透明度较好,茄紫次之,蓝紫再次之 。

黄翡 黄色是次生的颜色,是褐铁矿浸染形成,往往带有褐色调,从价值上看,鸡油黄最高,棕黄次之,褐黄较便宜。

红翡 翡翠中鲜艳的红色是赤铁矿浸染形成,最好的红色称为鸡冠红,橙红次之。

福禄寿 一块翡翠上有翠绿、红翡或黄翡、紫罗兰三色时,业内称之福禄寿,它代表着福禄寿三喜。

墨翠 墨绿色的翡翠,通常看上去呈黑色,透射光下显示深绿色,种质较细,为纤维状交织结构,一般折射率和比重偏高。

铁龙生 又叫天龙生,是缅语的音译,意为满绿色。铁龙生颜色鲜绿,分布均匀,多数颗粒较粗,透明度中等,通常质地粗,所以市场上一提铁龙生就会误以为是一种价值不高的满绿翡翠,其实铁龙生也有种水非常好的,只是较为稀少。

老坑种 是翡翠中的高档品种,颜色鲜艳,深而不暗,质地比较细腻,透明度较高,可谓之种色俱佳。

干青种 市场上可见到一种几乎满绿色的品种, 绿色浓度大,有的分布均匀,有的深浅不一,往往有黑点,粒状结构,几乎不透明。

油青种 翠绿色较暗的一种,绿色不纯,带灰色调或灰蓝色调,透明度一般较好,结构细腻,表面光泽似油脂光泽,因此称为油青种。在市场中达不到高价品种行列。

金丝种 在浅底之中含有黄色的、橙黄色的色形呈丝状平行排列的翡翠,除颜色与翠丝种不同外,其他特征与翠丝种相同 ,但通常金丝种翡翠的价格低于翠丝种翡翠。

雷劈种 这种翡翠有许多裂纹,就好象被雷劈过,外表干裂。但是绿色色彩不错。由于裂纹比较多,无方向性,常用作小件成品,是低档品。

马牙种 实质上是类似于牙齿的珐琅质质地,好象瓷器一样,质地较细,但不透明,有色无种,行话称不够水分或水头短,价值不高。

花青种 绿色分布不均匀的翡翠统称为花青种,绿色分布呈脉状,底色可以是淡绿色或其他颜色,质地可粗可细,因而可以细分为:豆底花青,马牙花青,油底花青。

白底青 白底青是翡翠中数量大的一个品种,质地较粗,往往是粒状结构,并且底色一般较白,绿色较鲜艳,显得绿白分明,绿色大多数团块状出现。白底青透明度差,是原生矿的一种,原料是无风化外皮的新品种。

豆种 “十有九豆”是形象的描述,结构粗的翡翠晶体常呈短柱状,边界清晰,看起来很象一粒粒绿豆,由于颗粒粗,透明度往往很差,豆种也可以进一步分为:糖豆,冰豆,彩豆等等。

芙蓉种 “芙蓉如面”,是形容细腻均匀的肤色,同样均匀的淡绿色品种被称做“芙蓉种”。整体清澈,结构上颗粒感似有似无,具有冰种的感觉。

清代特色瓷器赏瓶


赏瓶在中国瓷器史上出现的比较晚,主要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瓷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器形。赏瓶是清代雍正时期新创的瓷器造型,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朝,成为官窑传统器形。其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

赏瓶的纹饰和寓意

赏瓶既然是用于皇帝赏赐臣下,意在鼓励被赏赐者“为政清廉”。 所以赏瓶多以青花缠枝莲为饰,取其“清廉”谐音。青花瓷的颜色青色的“青”代表“清”,“莲”代表清朝臣子要“廉政”。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

瓶撇口,长颈,肩凸起弦纹,圆腹,圈足略高微向外撇。主体图案青花绘缠枝莲,辅以海水、如意云头、蕉叶、回纹、变形莲瓣和忍冬纹等边饰。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款。

清代皇帝特制赏瓶用于赏赐有功的大臣,始于雍正,终于宣统,其器型有一定之规。此件赏瓶十分精致,是一件标准的官窑器。

青花云龙纹赏瓶,清同治,高39cm,口径10cm,足径13cm。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以青花绘双龙戏珠纹,辅以海水江崖与回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同治年制”双行六字款。

赏瓶是为皇帝赏赐需要而专门烧造的,始见于清代雍正年间,历朝多见缠枝莲纹,绘云龙纹者极为少见。

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赛翡翠


钧红釉,瓷器釉色名。高温瓷种,中国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中的颜色釉瓷。因它最初为宋时河南禹州钧窑(现河南禹州市)所烧造,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钧红按其发色,又有“玫瑰紫”、“海棠红”、“牛肝马肺”、“红霞”等品种,钧红艳丽悦目,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自古以来钧红釉瓷极受器重,视为珍品,价如黄金,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红一片”的赞语。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也成功地仿烧钧红釉。

钧红釉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美誉。她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享誉华夏。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明亮,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看起来十分舒服,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不愧为钧瓷精品。

在古代瓷器工匠眼中,月光好比瓷器胎色般,皎洁,温润,是其手中承载对月亮各种幻想的器物。月亮元素在历代瓷器中均可见一二。尤其是以“月白釉”闻名天下的钧窑,其釉色较天青釉较淡,犹如月光般洁白清透。钧窑被誉为“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多数钧窑均呈月色而非玉色。月白釉釉色丰富,有多重釉白色,如皓月、如美玉一般,既有白中泛青者,也有白中泛绿者,有的白中透着微微的金黄色。无论是哪一形色,皓月般恬静、温润的质感一直蕴含其中。

清宣统瓷器艺术特征探赏


余桥

清宣统朝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瓷器既有前朝烧造制作风格又具有现代瓷的特征。清宣统民窑粉彩器物中有许多不署款识的器物,因宣统一朝为期较短,民窑粉彩器特征与光绪或民国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在鉴定这类无款瓷时,人们易把它们归入光绪或民国器物中。清宣统历史虽短,却仍在烧制官窑瓷器,据《清档》载:宣统二年,为东西陵烧造供器豆、爵、罐、盘、碗一批,多为白釉素瓷,可惜品种有限,数量较少,故传世品不多,甚为珍稀。

清宣统官窑瓷器,过去尚末见到仿品。但近年来,许多文物收藏爱好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以为:宣统瓷器有其特定的时代风格,突出的一点是真品款识书写规整,排列有致,笔路圆润有力,青花色泽浓深、鲜亮,并不晕散。宣统时期也有仿古之作,如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宣统二年“继世堂”款青花山水人物香炉,其造型、胎釉、纹饰及青花色调,均与康熙青花十分相近,仿制水平甚高。此时期的官窑器的造型及品种,仍沿袭光绪时期的烧造工艺技法,但器物的质地细白玲珑的胎体却更接近于现代的玲珑瓷器特征。就常见的宣统各类官窑器来说,其制作可谓少而精,瓷质优良,胎薄体轻,器型规严,纹饰细腻,其青花瓷器的纹饰色泽甚为鲜艳,基调明快青亮;五彩和珐琅彩的制作也具一定水准;青花加胭脂紫料彩及粉彩的传统器物规范;其他各色釉,如珊瑚红、黄、白、蓝、绿、窑变、仿官、茶叶末釉等,虽然数量和品种较少,但制作水平并不低于先朝,工艺技法还有提高,并逐步形成其时代特征。

笔者在从事流散文物收集、保护工作中,曾参与收集了一只矾红留白竹纹碗,该器物通高8.9㎝、口径18.7㎝、底径8.1㎝,其口沿微撇,深腹圈足。内壁光素,胎釉莹润轻薄,其制作工艺是先烧成白釉碗,再于上绘矾红彩作为底色,留下白釉为花纹。外壁描绘竹纹,红彩艳丽妩媚、留白竹纹清爽挺拔,以竹纹装饰瓷器是赋予传统的美好寓意。绘画精细流畅,色彩浓重。底部款识为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两行竖式,无圈拦。字体方正,书写规整,笔路圆润有力,排列有致,发色明艳。

宣统款红地白竹碗

宣统款红地白竹碗

此茶碗是清代官窑传统品种,清宫档案中称之为“红地白竹茶碗”。装饰办法分外,清末陈浏在其所著《陶雅》中曾解释道:“涂以抹红之釉而需其间若为空白者,又如同阴文之斑纹,谓之盖雪。”碗外型细巧,胎质细腻,白釉温润,底以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两行竖式楷书款。内壁光素,外壁以矾红地留白技法描绘雪竹屹立,竹叶舒展,计划错落有致。竹叶为清雅之物,本不适合用赤色来表现,此器却推翻传统做法,并周全地考虑到纹样的特性,以白色为叶,矾红烘托,红白各司其职,又互相烘托,既不扰清雅,又夺人眼球,新鲜脱俗,独具艺术感染力。

红彩描金云龙碗

红彩描金云龙碗

上图为宣统款红彩描金云龙碗,此碗造形规整、秀美。口微敞、斜腹、圈足窄细。通高5.8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4.8厘米。瓷质优良,胎薄体轻,制作精细,新瓷与旧瓷的特征兼有。烧结瓷化度较高,用手滑摸其口部,而有清越声响。扣其声若铜金属音响,具有近代瓷之特征。通体所施白色釉地稀薄、匀净、洁白。腹外壁所绘纹饰为红彩描金二龙戏珠图。绘工细腻,其色明艳,只是稍欠光泽。灵芝祥云飘动中,一行龙张牙舞爪奋力追戏一火珠,而前方另一行龙则于行进中右前爪把持一火珠回首顾盼。两颗火珠皆为描金绘制,光泽富丽,其色夺目,四周喷吐熊熊燃烧之火舌。双龙皆为圆眼、耸眉、如意形鼻。龙身强健,四肢粗壮有力,趾节苍劲,五爪犀利。双角、毛发飘逸。龙纹为斜格网纹中点染麟片。进底部饰红彩弦纹一道。画面装饰技法简练,一气呵成,节奏感强烈,突出了主题的雄浑气势。既表现出苍莽天穹蛟龙戏珠的壮观景象,同时又描绘了二龙的动态,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底部款识为红釉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两行竖式,无圈拦。字体方正,书写规整,笔路圆润有力,排列有致,发色明艳。

清代宣统朝虽仅短短三年,却烧制相当数量,并具有其时代特征的官窑瓷器。瓷器有其特定的时代风格:真品款识书写较为规整,排列有致,笔路圆润而有劲。其青花发色,鲜亮浓艳而不晕散。提及此时期的瓷器器形,《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亦有对宣统时期的造型作以评析。耿宝昌先生概指为:造型与前朝规格一致,仍为传统的形制。只是胎体比以前轻薄,器形亦大比前朝规整。宣统朝虽历时较短,可景德镇御窑依然延续光绪时期传统瓷器的烧造风貌并有所进步,所烧制的御瓷颇为精良,宣统御器工艺精致,形制端正,胎釉纯净,彩饰工整。宣统瓷器虽然量少,但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质选料上乘,胎体较薄,但胎壁厚薄均匀,胎质细腻,烧结程度较高,叩击能发出清悦的金属声。却更加精美。宣统时期官窑器的纹饰也基本承袭前朝传统图样,但比光绪朝描画精致,彩绘细腻。宣统官窑瓷器有“大清宣统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无圈栏楷款,也有红彩、赭彩、墨彩篆款。款识书写规整,排列有致,笔路圆润有力,青花款料色深浓鲜亮且不晕散。民窑款识常署干支纪年款和图记款,书写比较草率。。宣统瓷虽数量有限,但依然具有宫廷制瓷的风格特征,所以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称为清代封建统治者奢靡生活用品的尾声,但仍具有极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正如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

富有地域特色的精美陶器赏


我国使用陶器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制作陶器的技术,而陶器的出现,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陶器的出现,不仅大大改善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并促进了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也推动着原始社会组织形式与结构的变革。可以说,陶器的发明与使用,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对世界物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下面就让我们领略几件不同文化时期,富有地域特色陶器的绝世风采。

北辛文化指甲印纹钵(图1),盛食器,泥质红陶,高7.1、口径20.1、底径7.5厘米。器内外施红陶衣,打磨光滑,口微敛,腹微鼓,下部内收成小平底,通体饰指甲印纹,排列有序,制作精巧,纹饰新颖。北辛文化的陶器均为手制,泥质陶火候较高,质地细腻工艺相对还较为原始。

大汶口文化彩陶钵(图2),盛食器,泥质红陶,高12、口径17.8厘米。此器圆唇,鼓腹,腹向下斜收,小平底,腹部有同体彩绘,浅褐色线条,白色绘叶片的草叶纹,整体和谐统一。

大汶口文化的彩陶色彩富丽,纹样繁缛。彩陶以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叶纹样和几何图案为主,生动地体现了古代先民崇尚自然、追求审美的生活情趣,线条如行云流水,极为生动活泼,表达了先民质朴而热烈的情感。

马家窑文化彩陶钵(图3),盛食器,橙黄色泥质陶。高9.6、口径21.3厘米,敛口,折沿,鼓腹,腹以下渐敛,小平底。钵内、外及口沿均以黑彩描绘纹饰,钵内饰以底为中心的漩涡纹,外壁为波浪纹,口沿为三组菱形网格纹,造型饱满,图案线条流畅,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典型器。

马家窑类型彩陶多为细泥橙黄色陶,器表打磨光滑,多以黑彩描绘条带纹、圆点纹、波纹、漩涡纹、方格纹、人面纹、蛙纹、舞蹈纹等,构图严谨,笔法娴熟。图案设计采用以点定位的方法,使画面充分展开,尽情变化,具有强烈的韵律感。

青莲岗文化彩陶钵(图4),盛食器,泥质红陶。高11.2、口径14.5、底径7厘米。圆唇,宽肩,肩以下陡收,平底。器物表面施白色陶衣。肩部以褐彩留白二方连续叶纹装饰,每五片叶子组成一椭圆形图案,共五组,叶纹下饰褐彩圆点纹一周。

青莲岗文化类型彩陶其彩多用红、褐、紫彩描绘纹饰。纹饰有双弧线纹、水波纹、八卦纹、十字纹及圆点纹等。时至今日,青莲岗文化彩陶上古老的纹饰仍不失其迷人的魅力,那流畅的线条所产生的韵律感仍带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一种珍贵的原始艺术品,这些精美的彩陶,汇成了我国古代璀灿瑰丽的彩陶艺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俗,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为研究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折射出丧葬文化特征和时代的美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扬州“文房雅玩”清赏


文玩包括“文房四宝”、各类辅助文具及寄寓文人情怀的饰物、摆件等。文玩具有“博、雅、精、奇”等特点,不但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工艺奇特,而且凝聚了厚重的文化积淀。扬州文人情结浓厚,文玩历来是扬州收藏界的强项。本期特推出扬州古代文玩清赏,让读者领略文房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文房四宝”篇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文人书房中的必备用具。“文房”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的《梁书·江革传》,当时专指国家置放典籍的地方,而首倡“文房四宝”的是宋代苏易简。他在《文房四谱》一书中叙述了四宝的品类和故事,为后世提供大量宝贵资料。

毛笔

毛笔起源于殷商之前,而目前最早的毛笔实物出土于战国曾侯乙墓中。据统计,毛笔有200余种,品类繁多,原料丰富。中国制笔历史悠久,素有安徽宣城、浙江湖州两大中心,尤以湖笔最为有名,有“笔颖之颖,技甲天下”之称。

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目前最早的实物出土于湖北云梦县战国墓。

清“胡开文”墨:胡开文(1742-1808),字柱臣,号在丰,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为“胡开文墨业”创始人。胡开文墨店首创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其墨原料考究,制作过程复杂,具有“色泽黑润、经久不褪、舐纸不胶、入纸不晕、芬香悠久”等特点。胡开文墨有“龙翔凤舞”、“八骏图”、“九霄雨露”、“苍珮室”等珍品,尤以“苍珮室”墨成为皇室贡品的首选。

我国制砚历史久远,多取铁、铜、银、石、瓦、陶、泥、玉、漆等材质。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辟雍砚

辟雍砚是一种造型独特的瓷砚,因造型模仿“辟雍”(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而得名。辟雍砚起源于魏晋时的带足青瓷圆盘砚,起初为三足或四足,南北朝时变化为五足到十足不等,隋唐时发展为圆形多足。

辟雍砚的砚面居中,砚堂与墨池相连,砚台中心高高隆起,四周留有深槽储水,以便书画家润笔蘸墨之用,十分实用;砚底一周由多个珠足承托,足部明显凸出,往往还有纹饰,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清·鹆(QúYù)眼“八仙过海”端砚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自广东肇庆(古称“端州”)而得名。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以有眼者为贵。

此砚之眼有白、赤、黄各色之晕纹,如鹆(俗名“八哥”)之眼,故名。砚边雕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周围云气缭绕,八仙各持法器、神情各异,若隐若现,似于浪中起伏。砚池中海浪纹刻画精细,三眼似浪中漩涡,位置巧妙,别有情趣。此砚石质极佳,打磨光滑,雕刻精美,为砚中佳品。

民国·刻“游仙诗”瓦形绿端砚

汉魏时的未央宫、铜雀台等建筑所用之瓦,因背平可研墨,在唐宋时常被好古者制为砚台,俗称“瓦头砚”。此件端砚即是仿照“瓦头砚”形式而制,上刻东晋学者郭璞的一首《游仙诗》,既承古拙之风又添文雅韵味。

郭璞《游仙诗》共有十四首,这首诗是作者游历青溪山时所作。诗中先后歌咏了鬼谷子、许由、灵妃这三位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贤人和女神,抒发了自己崇尚高士、企慕神仙的情怀以及求仙无缘的苦恼。

西汉·博山形羽人铜香熏

博山香熏俗称“博山炉”,是汉代常用熏香器具。此件博山炉呈豆型,由炉盖、炉体和底座组成,子母口扣合,盖有一链与炉相连。炉盖镂雕成山峦状,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山顶立一朱雀,尾上翘,头高昂,神情专注凝望远方。炉腹雕飞虎纹一周,柄部为一羽人跪于四辟邪的基座上,底部为一托盘。整件器物做工考究,造型美观,自然古朴,不仅是一件精美的实用器,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此摆件以“马上封侯”为题雕制而成,构图严谨、刀法细腻、造型准确、线条流畅。马暗指“马上”意为“即刻”,猴暗指“封侯”意为“被封为侯爵”。“马上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寓意事业立即升腾的愿望。运用同音和隐喻表达寓意,是我国民间的常用手法,也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体现。

“大雅斋”款瓷器,是光绪时期的瓷器精品,专供慈禧御用。其设计和小样绘制均由慈禧和宫廷女画师缪素筠完成。

器物上的“大雅斋”三字是慈禧亲自题写的画室堂号,“天地一家春”篆文款识则是慈禧作画时使用的一方闲章,源自圆明园内的一处建筑名称。

这类瓷器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花鸟,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十分别致高雅,因此备受后世文人青睐。

二、文房雅玩案头清供篇

除文房四宝之外,形态各异的雅玩摆设也纷纷进入文房,成为文人墨客案头之佳器,为华夏文明所独有。

清·浅绛彩山水花鸟诗文方糊斗

糊斗,盛糨糊的容器,文房用具中的又一亮点。材质有铜和瓷等,形制多样,有瓮肚如小酒杯的,也有方斗如斛的。

此件浅绛彩方形糊斗,盖顶绘疏梅一枝,中间有“方孔圆钱”镂空装饰。侧面分绘紫藤、野鸭、山水和墨竹,书“迎风绰约,美月缠绵”。藤萝、野鸭呈对角布局,构图饱满大胆,紫藤色彩鲜艳、形态柔和,野鸭敦实肥润、憨态可掬;山水用色素雅,远近有致;墨竹浓淡有别,错落生姿。整器小巧雅致,清新脱俗。

“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因盛酒最为公道而得名。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若超过高度,则会全部漏光,因此常被用于对付贪酒者。公道杯寓意特殊,体现了古人追求公平、公正的处世哲学。

此件公道杯,外壁绘粉彩人物故事,杯内口一周绘“梅兰竹菊”四君子,中间以缠枝花卉隔断,杯内塑一女执卷。整件作品构思巧妙、造型生动、纹饰精细、意义深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