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艺宝瓷砖 > 导航 >

“宝光四射”的四色琉璃镶嵌宝瓶

“宝光四射”的四色琉璃镶嵌宝瓶

艺宝瓷砖 四方瓶瓷器的鉴别方法 中国古代四大瓷器

2021-03-17

艺宝瓷砖。

公元六一七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反隋,李渊于公元六一八年称帝,世称唐高宗,建帝都于长安,唐代共历时近三百年,在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贞观年间,国力强盛国土宽阔,可谓雄风豪迈,四方各国纷至沓来朝贡,往来于“丝绸之路”与大唐帝国建立贸易关系,国民经济大步发展,即后世称为“贞观盛世”也,当时由宫廷制作的绚丽多姿出神入化的唐代金银器和琉璃器亦称誉世界。虽然琉璃器于汉魏时期由埃及西欧等国作为贡品进入中国,但至唐代时中国已能吹制出质量很高、器壁极薄、光亮度极美的琉璃重器,备受世人珍爱。

本文所示图为唐代四色琉璃镶嵌宝瓶。此瓶系用唐代的手工镶嵌吹制工艺,造型优美流畅。虽遍体疤痕满布粉色“银釉”,却掩盖不住它“宝光四射”的英姿。在深绿色的瓶体上嵌入靛蓝、玫红色琉璃线各二条盘旋而上至瓶口,让观者有种随风起舞之感,而曲线优美的瓶颈自然地延伸至瓶口,造型犹如一颗硕大碧水自天而降。瓶口向外翻卷并在上面镶嵌二排红色及白色的琉璃珠,尽显唐王朝工匠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才智。WwW.tAocI52.Com

延伸阅读

鉴宝区


清冬青釉盖罐

此物品系清雍正时期作品。器小口,带盖,丰肩,腹收敛,圈足,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青花双圈楷书款,胎质纯净细腻,器身通体施冬青釉,釉色匀净莹润。青釉是以铁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这种传统的高温釉是中国陶瓷史上最早出现的釉,是中国最古老的颜色釉。青釉瓷器一直是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品,历经了东汉、六朝、唐、宋、元直到明、清不绝。明清景德镇窑继承龙泉青瓷的优良传统,烧出了深浅不同的各种青釉瓷器,但直到清雍正时才达到了呈色均匀,稳定的烧造水平,是青釉历史上最成熟的阶段,雍正时景德镇青釉瓷器的生产,无论是配方还是烧窑技术的掌握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同类品种的釉色保持高度一致,青釉按呈色深浅不同划分,淡青色称粉青,稍深者称冬青,最深者称豆青,此罐为冬青釉色,堪称佳器。

物品描述:高46.3厘米,口径9.4厘米,腹部最大直径33厘米。

物品年代:清雍正年间

持有人:吴女士

当代青花龙纹碗

此藏品系当代作品。深腹、弧壁、敞口、圈足较小,器壁较厚,为仿制明宣德永乐胎碗。此碗浓艳明亮,碗上青花绘釉下九龙,形象各异,釉上海水以细腻鲜艳的抹红绘出,和釉下九龙的豪放形成鲜明的对比。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相结合,在中国陶瓷的彩瓷制作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只可惜此碗为当代作品。

青花和矾红彩结合,是明宣德时期一种新创的瓷面彩绘方式,其制作程序为:先在透明釉下以钴蓝绘九龙,高温烧成后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矾红画出浪花,经低温烧成。釉下青花艳丽深沉,釉上矾红凝腻温润,在如脂的白釉的衬托下,呈现出强烈的色彩对比,极好地表现出雄健的画面主题。

物品描述:高11厘米,口径12厘米物品年代:当代持有人:夏先生

耿宝昌复议宋官窑青瓷


文献记载宋代有汴京、修内司、郊坛下三处官窑,由于北宋晚期有诏令汝州造青窑器之记且宫内大量使用汝瓷,遂有汝官窑之说。近年来在考古工作中已发现了汝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三处窑址,极大地丰富了研究两宋官窑的材料。且有人把新发现的汝州张公巷青瓷窑址和北宋官窑联系起来。本文不仅是作者对考古所发现新材料的思考,也是对近年有关两宋官窑研究的综述。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山麓万松岭老虎洞南宋官窑窑址,自1998至2001年,先后经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数次发掘,.其品种丰富釉色不一,有粉青、淡青、灰青等诸色,器物造型更为多样,大器与小品不等,如大壶、双环耳壶都很少见,炉有各式筒炉、双耳三足炉,鬲式炉、鼎炉及双层相套的镂孔熏炉等,另有方琮、温器和葵瓣盏托及各式瓶类;均造型优美,独特新颖,极大的丰富了官窑作品的内涵,其烧造工艺有支钉、垫圈与垫饼烧;圈足露胎或宽或窄,胎体呈紫褐色;釉面肥腴温润,所呈的自然斜切纹路的冰裂片纹,十分美观,若将其他各种类型青釉开片瓷与之相比,无一可出其右。它与北京原明清皇宫遗留物,和传世宋官窑名品完全一致;也与不久前杭州市卷烟厂的出土废积物相近;但有别于1936、1956及1986年在其他地址发现的“官窑”品类,将此次发掘的老虎洞出土的官窑瓷实物与文献等相印证,其名定位应可肯定,即《坦斋笔衡》所记载的北宋朝廷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所建的专贡朝廷的南宋修内司官窑。对老虎洞南宋修内司官窑的这次科学发掘,是在原貌未被搅乱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所以遗址的标本无所遗漏,这也可谓一大幸事。这是杭州市考古工作者为中国古陶瓷考古做的巨大贡献。而不久前,杭州市卷烟厂宋官窑堆积品被哄抢和走私,从而使这一处珍贵遗迹及诸多遗物散失殆尽,如石沉大海无从寻觅,无从稽考,则令人扼腕叹息,成为文物工作者全方位研究南宋官窑永远难以弥补的千古之憾。老虎洞南宋修内司官窑发掘品的分期,现在是据地层关系而确定,当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不可绝对化,其确切的分期应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与探讨,依据也应更加充分与全面;结论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应立足于“修书好古,实事求是”,笔者赞成现阶段暂且将发掘品大致分成早中晚三期。这样,可为再进一步细致分类留下商榷的余地。目前有一部分归于元代的遗物,以支烧工具上的八思巴文、凸虎纹与“元”字为依据,但他们以何类器物来相互印证,尚需进一步材料来确认,就如其中的“元”字,是否有可能是千字文中的“元亨利贞”之“元”?因其他窑口有此先例,本次发掘品中还有一些以色料在底部釉下写“宝用”二字的残器,也应是重大发现之一,传世品中所存的完整之器,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其文字的真正含意尚在探索之中;书写用的原料,更应进一步测试;这些都是下一步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与工作。此外,宋官窑与汝窑,南宋官窑与北宋官窑的关系,也是陶瓷界同仁长久以来关注的问题。北宋朝廷南渡之后,在临安建修内司官窑烧造青瓷,肯定借鉴了北方的窑艺技术并受其影响。老虎洞窑址发掘品及前时杭州卷烟厂出土物均充分证明了这一历史事实。其一些器物的釉色,造型和器足的处理,支烧与垫烧工艺等明显源于汝窑,诸如三足奁、洗、盘、凸莲瓣熏炉等;当然也不排除当时的特定技术与时尚。北宋汝窑窑址,笔者认为不应就是已发现的宝丰与临汝两地,应该还有其他地方;而北宋官窑的遗址是在上述之地,抑或另有别处?迄止目前,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北宋官窑真面目也还是未解之谜。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新的发现与发掘及科技测试方法的改进。20世纪初就有部分河南人与北京人关注北宋官窑。当时的注意点在河南省开封自有其历史原因,是时,发掘宋汝窑和官窑的不乏其人,但真正知情者也十分有限,当时军阀混战,文物盗挖不受干预,任其自便;故爱好文物者和古董商分别进行,都有收获,如1995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越窑秘色瓷国际学术论坛会》,其展出的馆藏资料青釉瓷片中有三片是自得上海古董界三十年代名人叶氏兄弟之手。叶月轩与叶叔重是昆仲,同为法国巴黎吴卢公司吴启周的外甥;曾先后受命做该公司的事务,所做之事均为大手笔,二人与开封商家多有来往,这三片瓷为叶氏兄弟所有,得之于开封一家较大的古董店,除他们外,当时其他人手上亦有此类瓷片,当时就都认为是宋汝窑瓷片,解放后,陈万里先生也曾得到同样类型的青瓷片,2001年,河南省临汝市张公巷窑址出土物中发现了与上述青釉瓷片完全相同的标本,由此为研究北宋汝窑、北宋官窑提供了新的信息与内容。以下再谈谈有关“官哥不分”之说与“哥哥洞窑”的问题,万松岭老虎洞窑址旁,临山而下的沟壑中积淤的泥土,已历时年久,经遇大水冲刷,出现许多古老的残器与破片。它们与老虎洞窑址主体,发掘品不完全相同,其中一部分小品与残器,就是以往陶瓷界称谓的“官哥不分”的一类。这些偶然的发现,令人费解,亦令人兴奋,它们究竟是这一窑址的产品,抑或另有出处?难怪有人说,难以破解的哥窑露出了端倪;亦有人说,老虎洞不是修内司官窑,而是哥窑;孰是孰非,一时难下结论。哥窑亦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最早见于明初《宣德鼎彝谱》的记载;近代海内外学者多有异说,将孔齐《静斋至正直记》一书中所述的“哥哥洞窑”与之联系在一起,进而对原宫廷藏品、传世品与窖藏及其他墓藏出土等哥窑器的断代,由原定的“宋代”,更改为“元代”或“明代”,笔者对上述观点尚难苟同。据笔者观察,元、明时期的景德镇所仿烧的哥釉瓷,实在是与宋哥窑瓷相差甚远,笔者认为,可否认真研究一下当地方言的真正内涵?如“老虎洞”与“哥哥洞”之“洞”字的含意,杭州凤凰山万松岭既然有地处老虎洞的官窑,那么附近是否可能也曾会有地处哥哥洞的哥窑呢?此地周围的地名中,历史上是否有称之为“哥哥洞”的地方?或者“老虎洞”之名在历史上曾有异称?所谓“官哥不分”一类实物的出现,为我们的宋瓷研究拓宽了思路与领域。以下再谈谈科技测试、分析的结论问题。杭州凤凰山万松岭老虎洞窑址附近,雨水山洪自山中沟壑中冲刷出的类似“官哥不分”传世哥窑的残器与碎片,于今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家治老先生做了测试;结论认为,这一标本为杭州万松岭地区所产,李先生并由此提起当年初次化验故宫的传世宋哥窑标本,或许就是与此相同的品类,此处李先生所指之事,即为1964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周仁先生为当时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传世哥窑标本做过的测试。根据是时数据所做的测试结论,认为该哥窑标本的产地,不应在我国的最南方,应在江西境内,尤与景德镇的碎器窑产品接近。事隔年久,同类瓷片标本再未重新做过第二次测试与化验。但笔者几次三番在江西省吉安窑与景德镇窑址考察,均未发现与之相同的标本。测试的标本仅此一例,成为孤证。笔者认为,几十年来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不断进步,现在理应再次找出当年测试的标本或同类器,用各种可能利用的仪器与方法,进一步取得各种数据,去伪存真,以求得出更为贴切实际如今,明初《宣德鼎彝谱》所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除柴窑面目十分渺茫,哥窑与北宋管窑尚在寻觅外;其中之定窑早已明确在河北省曲阳县;为北宋“花石纲”陈设而置烧的钧窑也早在1974年于河南省禹县八卦洞与钧台发现窑址;汝窑也在河南省宝丰与临汝先后发现。现今,几经寻觅与发掘,南宋官窑之谜在杭州市凤凰山万松岭老虎洞窑址被破解,可谓是揭示了几个世纪渴求寻觅宝藏之谜。这一极为重要的发现,客观地证实了历史真相,为世人留下了最为珍贵的科学资料,其窑址作为200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茅台酒求宝瓶、江南会下订单 丽水龙泉青瓷“醉爱”定制


前段时间,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宋代哥窑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哥窑其烧制技艺正是起源于青瓷之都——浙江丽水的龙泉市。

浙南古城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内外重新刮起一股龙泉青瓷热。去年龙泉全市青瓷宝剑企业实现产值12亿元,其中青瓷6.3亿元,宝剑5.7亿元,几乎翻番。

周董的歌+入选“非遗”让青瓷招牌更响亮

“青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夜色被打捞起,掩盖了结局

如传世的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2007年,周杰伦的专辑《我很忙》全球发行,这首《青花瓷》因其优美的歌词、婉转的旋律和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传唱大江南北。严格的说,青花瓷和青瓷还不是同一种工艺,但龙泉青瓷多多少少沾光。

2009年,更大的契机来了。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陶瓷界首张“非遗”名片,这对于龙泉的青瓷产业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最近生意不错,工厂每天都很忙。”都说“好汉不赚六月钱”,但是在位于龙泉市工业小区内的天工瓷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内,仍是一片忙碌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公司老总胡兆雄这两年越来越习惯了,因为上门的订单越来越多了。

算上国营厂的工作经历,做了20多年的青瓷的胡兆雄如今已经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他说,自从1994年创业以来,2008年以后的生意增长最快。2009年的销售额能到500万元左右,而去年已经做到了1000万元左右,今年上半年的势头依然不错。

成功入选“非遗”,冲着龙泉青瓷而来的买家纷至沓来,青瓷企业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而龙泉青瓷也开始重新回到龙泉人创业发展的视野中,新冒出来的青瓷企业这两年如雨后春笋一般。作为龙泉青瓷协会的副会长,胡兆雄说去年龙泉新增了一百多家青瓷企业数量,重新回归的、新进创业的都有,就连上门找他拜师学艺的徒弟都多了不少。

高端青瓷礼品受宠江南会也上门定制

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的老板金逸瑞最近一直围着一款“蓝桥风月”的青瓷瓶子打转,前前后后打了20多遍样子。

这款瓷瓶的订单来头不小,来自马云旗下的江南会。金逸瑞告诉记者,这款瓷瓶,是江南会为高端客户特别定制的装黄酒的高档酒瓶,数量要求不多,做工上也力求简单,看中的就是龙泉青瓷本身的韵味。金逸瑞则看中了江南会背后潜藏的众多高端客户,这给他的高端青瓷礼品定制业务带来“滚雪球”效应,订单猛增,也是他的企业近年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

金逸瑞说,很多像江南会这样的业务都是定制过青瓷礼品的客户介绍过来的。从2007年开始,越来越多从北京、上海、杭州来的客户,上门定制青瓷礼品,而且需求也越来越高档。他的企业也从创办初期以茶杯、茶具等低端日用瓷为主,转型成为以定制生产高端礼品瓷为主,这两年的年销售已经翻了个跟头。

尝到甜头的还有胡兆雄,他目前专注于创作收藏瓷和高端礼品瓷。他说,高端礼品瓷虽然量不大,但是单价和利润都很高。如今,银联、银行等高端客户每年都有比较稳定的订单投来,前段时间甚至还接到了西藏那曲地区的订单。

技术创新闯出新天地青瓷酒瓶遍装全国美酒

“在成都双流机场,一瓶售价5万多元的国窖酒,瓷瓶就是龙泉产的。”这条微博,在龙泉青瓷行业里颇为出名,不少人聊起来都十分自豪。

很多人对茅台、五粮液、国窖、古越龙山、红星二锅头等各式黄、白酒可能都不陌生,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装这些酒的瓷瓶出自龙泉。

金逸瑞的哥哥金逸林,是龙泉市最大的一家青瓷酒瓶企业的创始人,他旗下的四家工厂去年总共生产了2000多万只青瓷酒瓶,几乎装遍了全国各类知名的黄、白酒。他告诉记者,做了12年的青瓷酒瓶,他的公司给一千多种酒做过瓷瓶,包括茅台、五粮液、古越龙山等等,在饭桌上经常能喝到用自己工厂生产的瓷瓶装的酒,这是他最骄傲的一件事情。

金逸林说,其实要标准化生产酒瓶子可能比创作艺术瓷在技术上还难。他告诉记者,茅台等知名酒厂定制的瓷瓶,酒瓶口直径误差在正负10%毫米以内,瓶身直径误差在正负2%毫米以内,对容量、重量、高度等都有严格要求。

为此,金逸林在技术创新上费了不少功夫,引入了新的设备,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新的制造技术,是他多年来赢得市场的法宝。最近,他的新厂房里用上了节能30%的窑炉,还投入了800多万元,与浙大合作开发纳米技术应用于开发瓷瓶新材料,提高瓷瓶强度和抗菌能力。

技术的创新,让金逸林生产的青瓷酒瓶闯出了大空间,他的企业10多年来平均每年都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去年的产值达到7000多万元,今年有望超过1亿元。

新闻大局观

来自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保护和发展局的数据显示,2009~2010两年里,龙泉青瓷企业增加了100多家,达到了281家,青瓷从业人员达到了1.3万余人,其中已有国家级大师9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6人,高级工艺美术大师67人,而龙泉的总人口只有区区28万人。

去年龙泉全市青瓷宝剑企业实现产值12亿元,其中青瓷6.3亿元,宝剑5.7亿元,同比增长96.7%,几乎翻番。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规模以上龙泉青瓷企业同比增幅就达29.5%,依旧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深圳御宝轩展出海捞瓷器


中国明朝末年,瓷器大量出口,而马六甲海峡作为亚、非、欧等地往来的海上枢纽,成为中国商船必经之地,由于自然条件及当时造船技术落后等问题,一些商船因故在此沉没,所载瓷器打捞出水后统称为海捞瓷。

业内人士认为,海捞瓷虽不能与明清官窑瓷器相提并论,但由于来自沉船,具有较明显的历史背景,所反映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海捞瓷”在拍卖会上的亮相,吸引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关注。2005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海捞瓷首次登陆拍场。尽管这些瓶瓶罐罐算不上官窑的名品,但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却大显身手。2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达2727万元、成交率为92.05%,而拍前的预估价仅为100万元。显然拍卖成交结果情况出人意料,而各方对明清流失海外的外销瓷的热情也出乎人们的想像。今年5月中旬,在北京的京广中心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把元末明初的青花龙纹大提梁壶和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都是海捞瓷中难得一见的大型器物,前者以671万元人民币落槌,后者以792万元人民币拍出。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办的海捞瓷专场拍卖,成交率竟达到了92%,成为当年瓷器拍卖的一大亮点。而在此之前,这几年来瓷器拍卖不温不火,即使在香港佳士得公司的大拍上,成交率也只有58%。“海捞瓷”在海外市场也深得藏家的青睐。像佳士得2004年3月份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所拍的“海捞瓷”不仅件件成交,而且多数成交价都高出估价,虽大多小器形的瓷器有的甚至都能拍出22万美元的身价。但是,特大器形海捞瓷在国外拍卖市场还是少见。以去年嘉德拍出的海捞瓷为例,国内目前海捞瓷的成交价格仅是国际上行情价的二三十分之一,有些价差甚至更大。

此套瓷器乃南海岛渔民于西沙群岛浪花礁附近捕鱼作业时潜水发现。发现时是成套在一起,能保存到现在这么完整实属罕见,表面纹理清晰,属于海捞瓷类品相非常好的。表面雕刻松鼠,其含寓意非常深刻。另一套青花花卉纹茶盏雕饰的纹饰非常精美,有理有条,器型也非常不错。此两套藏品品相精美,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具有很高的收藏意义。

陶瓷礼品简介(四)


陶瓷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象征。长期以来,瓷器一直是皇室主要贡品之一,并出口远洋。古代贵族以使用珍贵瓷器,彰显豪华尊贵。文人以瓷器,附庸风雅,体现品位。所以,高档瓷器艺术品是尊贵、非凡品位的象征。

陶瓷礼品有以下六大属性:

1.稀缺性。陶瓷礼品大部分是手工作品,产量低,物以稀为贵。

2.新奇性。陶瓷礼品,能及时表现新奇古怪的东西,有别于其他传统的陶艺品。

3.定制性。客户可以在烧窑前留下签章或要表现的题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彰显个性。

4.文化性。通过陶瓷可以展现中国的千年陶艺文化,汉代的铅釉陶,唐代的三彩等无不体现了历史的博大精深。

5.价值性。陶瓷工艺品是手工作品,塑造一个完美的陶瓷礼品,需要大量的精力,成本也较高,但体现的价值也是巨大的。

6.品牌和包装。好的包装使陶瓷作品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四川德昌陶瓷


德昌所产瓷土品质高,故有“德瓷”之称。民国时期《康导月刊》曾载:“德昌瓷业,土质优良,堪与景德镇成品媲美。”

德昌瓷器 制造始于民国初期。1914年德昌人曾硕安集资白银一万余两,创办德瓷公司于德昌土门子;张百禄集资白银两万余两,创昌瓷公司于德昌角半沟。两公司都是请的江西景德镇技师。两厂所产日用细瓷器皿,甚受社会欢迎。后来,两厂均因大窑烧制技术无法解决,至1917至1918年间先后倒闭。

1939年,为开发财源,宁属屯垦委员会将德昌瓷列入开发项目。

1940年,宁属屯委会与地方商人合资10万元,成立德昌瓷业有限责任公司,于土门子设厂,在四川延聘技师。通过小型烧制试验,1941年底首窑成功。所产器皿胎薄,色白,质地轻盈细嫩。接着小批量生产,成品除本地销售外,还在西昌西街设一门市销售。品种以碗、盘、杯、碟、茶壶为大宗,又增加了花瓶、笔架、瓷盒、观音、罗汉等工艺品。因为造型美观,质地非常好,被誉为川瓷上品。

曾经的“德瓷”辉煌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因为当时投资环境差,政局动荡,矛盾众多,加之管理与技术条件还落后,造成了“德瓷”最终沉寂。如今,德昌规划要建一个陶瓷厂。德昌有陶瓷生产的基础,且当地原材料非常好,加上现代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德瓷”有望再现辉煌。

八仙纹和八宝纹


八仙纹

一种典型的宗教纹样,以八仙为题材。“八仙”即汉锺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相传他们得道成仙,各有一套本领,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习称八仙纹或八仙图。民间祝寿多以八仙为题,称“八仙祝寿”。

采用八仙手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的,称为暗八仙纹。古时绣球花也称“八仙花”,采用海棠花和绣球花图案组合,也为八仙过海纹。

明嘉靖后,八仙成为瓷器的常见装饰题材之一,这与当时帝王和上层社会倡行道教有关,图样有“八仙过海”、“八仙祝寿”、“八仙捧寿”等内容。八仙图也是清代景德镇瓷器中常见的纹饰。首都博物馆藏明成化珐华八仙纹罐,在腹部以立粉技法描绘八仙过海,栩栩如生,神采奕奕。清康熙朝八仙纹仍旧盛行,并开始流行暗八仙纹。直到民国还很流行八仙纹。

八宝纹

1、传统吉祥纹饰。寓意八宝的纹样常见的有:一为和合,二为鼓板,三龙门,四玉鱼,五仙鹤,六灵芝,七罄,八松。但也有用其他物件作为纹饰者,如珠、球、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可随意选择八种,称为“八宝纹”。道教把八仙手持的八种器物,作为记教八宝的符号,参见“暗八仙”。佛教中则用“八吉祥”作为八宝的符号。

2、也称“八吉祥纹”。瓷器佛教纹样,为藏传佛教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为题材的纹饰。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八宝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结。八宝纹常与莲花组成图案,作折枝莲或缠绕莲托起八宝的构图,也有以八宝捧团寿的图样。元代主要见于龙泉青瓷和景德镇卵白釉瓷,以印花技法加以表现,纹样排列尚未规范化。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多以青花、斗彩、粉彩描绘八宝纹,纹样排列规范化。明代早中期排列次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罐)、结;明代晚期至清代排列次序为:轮、螺、伞、盖、花、瓶(罐)、鱼、结。清乾隆以后又有见打乱上述次序。明宣德矾红彩八宝纹双耳炉、清乾隆粉彩八宝扁壶,具有代表性。

一白一红德化陶瓷双宝争艳


凡大家者,总有其定乾坤的一着。如景德镇的青花,可抵独步武林的一阳指,丹田之气聚于一指,便无坚不摧;德化陶瓷能够名播寰宇,自有它的道理:如果说德化陶瓷历来以“中国白”代表当时中国白瓷生产最高水平的话,那现在的“富贵红”则是在陶瓷王国里独树一帜,成为德化陶瓷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一白,一红,德化陶瓷好不艳丽。一古,一今,德化陶瓷总有震撼与惊喜。

只是,何谓“中国白”?“富贵红”又为何富贵?究其原因,这白,这红,珍贵之处在哪里?

收藏佳品:德化窑瓷成新宠。

收藏古玩,既是收藏历史,也是收藏文化和艺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德化窑瓷认识的深入,独具特色的德化窑瓷逐渐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新宠。同时,“中国白”也多次作为国礼进行国家级的馈赠。

据专家表示,“中国白”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而且是收藏品中的佼佼者。在德化,每一件成功的“中国白”作品都属百里挑一的精品,它们不但独具神韵,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重大事件、一个重要人物的记载。

作为火与土的艺术,古今瓷器,因其既能给居家增添文化氛围和美的享受,又能给人们带来增值效应,因此,历来备受人们的青睐。那么,“中国白”瓷雕缘何走俏收藏市场呢?专家认为:创意新、设计美、工艺精、内涵丰富,而最重要的是,“中国白”几乎都是限量打造。

此外,作为现代工艺瓷器,“富贵红”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成为众多收藏家的心头之爱。“富贵红”的难得主要有三点:一是用材金贵,烧制者在红釉中加了比黄金还贵的金属钽;二是工艺精,由于红瓷的瓷土中含有硒等微量元素,性能极不稳定,窑烧控制难度极大。再加上红釉是用钽烧制,在高温下成流水状,要使产品出炉后色泽匀称、表面光滑细密、不留针孔,是历代瓷雕艺术家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三是富贵红烧制异常困难,由于德化土的收缩比高达20%至30%,红色釉料又不耐高温,“温度不够不成红,过火又易炭化”,因而导致成品率极低,有“千窑一宝”“十窑九不成”之说。

中国白:世上独一无二之珍品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是德化陶瓷千百年来的一贯品质,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白”。德化白瓷以其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被称为“中国白”,并在德化拥有属于自己的宫殿—————中国白艺术宫。

在“德化瓷魂”里,陈列着很多德化白瓷。远观,一片润泽均匀流淌,好一片“山中高士晶莹雪”;近赏,瓷质如脂似玉,色泽光润明亮,纯净得如亭亭的少女。据《中国白德化白瓷鉴赏》记载,明代白釉瓷器,是德化窑白瓷生产的一个高峰期。明代中晚期,德化白瓷进入成熟繁荣时期,德化窑烧制的白瓷纯净而高雅,美不胜收,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德化白瓷驰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白”、“国际瓷坛上的明珠”、“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明代又是德化窑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时期,一大批瓷塑艺术大师,采用“中国白”这一优异瓷质,创作出大量造型别致,形神兼备的艺术珍品,把德化窑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他们的瓷塑作品,被视为天下独特的艺术瑰宝,以至于当时的“日本富人,不惜以万金争购之”,有“天下共宝之”的美誉。

德化白瓷

福建德化,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自古就以产销白瓷驰誉中外,曾在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富贵红:中国人最喜爱的色彩

热烈、高贵、吉祥,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色彩。近两年,一种釉色鲜红、胎体洁白的“富贵红”高温红釉瓷迅速风卷市场,在中国陶瓷大观园中独树一帜,成为人们馈赠、收藏的新目标。

1100多年前的晚唐长沙窑,曾烧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铜红釉执壶,成为世界彩釉尤其是红釉的开创者,此后宋代的均红瓷、元明的铜红釉瓷器以及清代的郎红、祭红、珊瑚红等无不在探寻梦幻中的完美色彩,但都因其先天的缺陷而留下遗憾。它们或是红偏紫,或是红而偏淡,均不是中国人最钟爱的大红颜色。1919年,德国发明了惟一能呈现大红颜色的色料,人们为之欣喜。然而,与此前所有的红色釉料一样,这种颜料对气温非常敏感,高温稳定性差,在800℃高温下便开始分解,因此,它也无法满足烧制瓷器必须经过1200℃以上高温的基本条件。瓷器的红色釉料不耐高温这一特点,成了世人无法逾越的障碍。

2004年底,福建德化成功烧制出国内第一只高温红釉瓷瓶“富贵红”,轰动陶瓷界。

“富贵红”又叫“中国红”,是以德化白瓷为主,上了一层红釉,经过素烧、釉烧、红烧、金烧四道工序,在1300℃的高温下烧制成瓷。由于德化土细软,烧制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瘫塌,所以烧制者在红釉中加了比黄金还贵的金属钽。出炉后的“富贵红”色泽匀称、表面光滑细密、不留针孔。

同样,“德化瓷魂”里也可以看到“富贵红”的芳影,端庄、华贵、厚重、饱满。“德化瓷魂”展示厅负责人曾宪鹏介绍:烧制成功的“富贵红”红釉不脱落,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泽度高,表面上见不到一点点瑕疵。

元青花的四大谜


元青花之谜—蓝色纹饰

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都不是景德镇青花,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么直接关系。

元青花有很多谜。第一个谜就是它为什么是蓝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样。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元代的各类文献中,都将这种东来的穆斯林统称为“回回人”。历史上伊斯兰国家的贸易能力都非常强,愿意跟其他地区进行贸易。自从灭了“回回”以后,把工匠、器械都带回来,就慢慢发达了。

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的建筑。

元青花之谜—突然成熟

第二个谜就是它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小苗。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至今从学术角度上讲,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元青花之谜—题材众多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翎毛走兽、龙凤,后期出现了大量戏剧故事,画人物。

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愿意画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拿下江山之前,长时间驻扎于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的关注人物纹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元青花之谜——造型硕大

第四个谜就是元青花大器特别多,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

元青花大器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喝酒用的,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是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我们说过,元代开始就有蒸馏酒了,度数开始提高了,但就用这杯子,要喝蒸馏酒也够呛。

高安当时还出土了六个带盖的梅瓶,梅瓶也是装酒的,每个瓶子底下都有一个字,写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古代说的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掌握这六艺,你就是一个全才,在今天的社会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周礼·保氏》就有这样的说法:“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高安出土的六个梅瓶全部带盖。底下六个字,盖上六个字,互相都是对应的。当时可能就是为了配套,底是“礼”字,就拿写“礼”的盖扣上。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瓷器,是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批出土元青花,每个都精美至极。

谁该为冀宝斋博物馆的奇葩展品买单


关于冀宝斋博物馆,是因为作家马伯庸的博文而走上各个媒体头条的,各种惊世骇俗的表现着实让人震撼,甚至被这位作家形容为“颠覆三观”。

冀宝斋展品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介绍冀宝斋博物馆的,说“冀宝斋”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创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归属于河北省冀州市二铺村集体所有。主要以收藏元、明、清三朝官窑瓷器为主,藏品数量之丰,种类之多,各器釉色之纯,图案之美,做工之精,俱臻佳妙。多家电台、电视台及各级报刊对这些古代艺术珍品进行过多次专题报道。清华大学瓷器系博士生导师梁任生、内画大师王习三、陶瓷工艺大师鲍志强、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王庆新等许多专家、学者亲临“冀宝斋”鉴赏考查后,在对“冀宝斋”藏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的同时,纷纷题词嘉勉。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孙学海先生对“冀宝斋”送去鉴定的26件藏品中,一次就认定其中22件为真品并亲自开具了鉴定证书。

许多人对“冀宝斋”的评价是:“听了不信,看了震惊。”此非虚言,不仅专家、学者及一些大收藏身有同感,就连景德镇做仿古瓷的高手们对此也赞不绝口,称其精妙神韵决非仿制所能为之。“冀宝斋”创始人王宗泉先生曾将所藏千余件珍品悬赏:谁能确认出其中一件赝品者,可获奖一万元。时至今日,尚无得主。

甚至曾经在新华网上都出现过这样的文章:

看了冀宝斋收藏的古瓷器,给人的第一感觉除了震惊之外,用任何语言形容都显得苍白。真想不到那些只有在大博物馆和电视画面上及图片中才能看到的瓷器珍品,突然间会一起展现在眼前并且伸手可及,实在是让人久久回不过神来。规整硕大、风格豪放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等,彰显着昔日大元帝国的王者之风;明代的五彩、斗彩和清代的粉彩、珐琅彩等,器型众多,异彩纷呈,令人目不瑕接,眼界大开;一件元代青花釉里红留白葵口大盘,直径达148厘米,器型之巨、釉色之润、图案之美用"无与伦比"称之实不为过。一个大明宣德年间的青花釉里红龙纹大缸高56厘米,上口直径43厘米,底足直径40厘米,绕缸云卷龙腾,大气磅礴,凸显着皇家的威严和至尊;清三代的各种官器更是匠心独运、精美至极。

当初对于冀宝斋的成立,有人这样形容,说“冀宝斋”成功开馆有三个重要意义,首先,它是以中国古瓷器为主展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馆藏丰富,特色突出,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创建了一个宝贵平台;其次,它是冀州城市建设中精心打造的文化亮点,品位高,影响大,丰富了“九州之首”文化品牌的内涵,是彰显冀州古都风韵的窗口;第三,它是社会力量出资兴办的一个大型公益文化设施,特色鲜明,设施先进,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民办文化设施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是社会力量创办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典范,充分体现了崇文重商、敢为人先的“九州之首”人文精神。

敢问,这样的一个形象工程文化工程,出现了当今的闹剧,到底是哪个部门或者哪位仁兄的过错呢?又是谁该为冀宝斋博物馆的这种明晃晃的伪文化买单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