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沉船瓷器 > 导航 >

时隔近200年后 “泰兴号”沉船古陶瓷珍宝重回故里

时隔近200年后 “泰兴号”沉船古陶瓷珍宝重回故里

古代沉船瓷器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3-29

【www.taoci52.com - 古代沉船瓷器】

近200年前,在福建泉州发生过一起伤亡超“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清道光二年(1822年),“泰兴号”商船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出发驶向印尼途中不幸沉没,造成1800多人遇难。1999年,澳大利亚一家海洋公司把“泰兴号”打捞出水,共清理出35万余件中国清代青花瓷器,引发轰动。这些文物大多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福建德化瓷的代表作。2018年,社会人士郑长来从英国联邦贵金属公司购入12万件清代德化青花瓷。

11月28日,作为第四届海丝国际艺术节活动之一,“泰兴号”瓷器捐赠仪式暨“泰兴号”与古代陶瓷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行,郑长来将“泰兴号”出水的50件清代德化青花瓷无偿捐赠给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时隔近200年后,“泰兴号”沉船瓷器回归故里。此次捐赠大大丰富了该馆陶瓷文物藏品的收藏体系,有助于推动德化瓷外销史与古代陶瓷海外贸易的学术研究。

当天,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古代陶瓷的海外贸易展开专题学术交流。与会专家表示,“泰兴号”沉船事故复原了一段被遗忘了的历史,见证了昔日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此外,沉船上发现的德化瓷与近年来在德化桐岭、梅岭、东头、后所等窑址出土的青花瓷的造型纹饰完全相同,印证了德化不仅是“中国白”的故乡,而且在青花瓷烧制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海底沉睡250年后 “回家”陶瓷紫禁城开箱


9月26日,一批250多年前沉睡在深海中的中国外销瓷,将在重返故乡后与“家人”见面。

9月18日,一批来自瑞典的中国瓷器,在紫禁城午门城楼接受北京海关现场业务一处的现场查验。它们将要参加9月26日开幕的“瑞典藏中国外销瓷展”。

250多年前,瑞典著名商船“哥德堡”号满载着中国商品从中国起航,在返回瑞典途中不幸触礁沉没。据说,当时船上的货品价值相当于瑞典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据北京海关关员介绍,这批展品于9月9日由空运渠道抵京,共计53箱,165件,总重1150公斤,总价值约122万美元,分别来自瑞典海事博物馆、如斯博物馆、东方博物馆和西方古董公司。

因为参展的艺术品价值很高,包装方式比较复杂,北京海关特允许将展品运送至展厅后再开箱查验,并现场逐一核对展品,避免了在海关监管仓库开箱查验后再次装箱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12月26日展览结束后,“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黑彩描金花卉大碗”、“粉彩描金帆船纹大盘”等18件精美的瓷器将由此次展览的赞助商之一———沃尔沃公司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总价值达48.3万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1.05925746元人民币)。

展览中露面的除了18世纪通过瑞典商船运出的中国瓷器,还有19世纪20年代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挖掘出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

中国和瑞典早在18世纪就已开始频繁通商,这次展览即为最好的证明。

开采规模逐年扩大 30年后广东陶瓷企业将断炊


陶瓷业是广东的特色产业之一,肇庆市河台镇一带的瓷土储量丰富,质量上乘,是制造陶瓷最理想的原料,占整个广东目前探明瓷土储量的60%~70%。但是储量再丰,也有枯竭的一天。有专家指出,按照目前的开采量,也许再过30年,目前风光无限的广东的陶瓷企业将面临“吃不饱”甚至是“无米可炊”的困境。

开采规模逐年扩大

肇庆地质专家凌井生是广东地质界的权威人士,据他介绍,肇庆河台镇一带不仅是南中国著名的黄金之乡(河台金矿出产的黄金驰誉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而且也是远近闻名的“瓷土之乡”。

在高要、德庆、广宁三县(市)交界处约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即高要市河台镇、德庆县古有镇、广宁木格镇三镇接壤处,有一座瓷土资源储量丰富的大山,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白泥山”,瓷土储量初步估算大约有4亿吨,目前每年的开采量有400万至500万吨。随着陶瓷厂家的增加和产量的扩张,瓷土开采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从1986年开始,这里已经开采了20年,每天各种车辆将开采出来的瓷土运送到西江或绥江边,装船后顺水运到附近的佛山等地珠三角各大陶瓷厂,还有一部分运到肇庆的陶瓷业。

据河台镇镇长卢健成介绍,由于这里距离西江最近,运输方便,因此开挖最早,高峰时镇里有大小40家采矿场,每天进出的拉矿车辆1700多辆,现在随着瓷土矿的枯竭和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只允许4家证照齐全的采矿场存在,每天的开采量约为170车,占以前的十分之一。

专家呼吁科学规划

目前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部分管理较松的地方出现了瓷土矿被滥采滥挖的现象。凌井生等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建立行业协会,减少瓷土压低价格售卖的恶性竞争,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延长肇庆瓷土矿的开采时间。

否则,珠三角地区的陶瓷企业也将过早因原料短缺而缩短“寿命”,不得不提前关门或迁居他处。

记者目击南海一号沉船所载瓷器


12月22日中午11时30分,随着亚洲第一吊“华天龙”的巨臂微微上扬,沉睡800多年的“南海一号”古船被成功打捞出水。顿时,一望无际的海上沸腾了,锣鼓喧天、鞭炮轰鸣。一些考古专家表示,“南海一号”的成功打捞,不仅意味着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古沉船方式取得成功,同时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10时沉船周边千米警卫森严

笔者在现场了解到,以“南海一号”为圆心、半径500米范围内,已经在两周前划定为警戒圈,任何其他船只不得接近。“我们利用雷达和巡逻船,保证‘南海一号’打捞区绝对安全”,记者所乘坐的海巡31号船副船长说。

事实上,在“南海一号”周边区域,十多艘海巡、公边、海警船已经形成了一个圆形包围圈,将古船围在中间。很多艘小型巡逻艇在附近海域严密巡逻。

10时20分薄雾笼罩下开始起浮

随着一声令下,“南海一号”开始整体起浮。只见吊绳缓慢起动,波浪敲打着船沿,响声时大时小。

海风达到5-6级,波浪拍起1米高,海上出现了薄雾。因天气缘故,在场者自然会有些担心。“不会有影响的!”一位副总指挥信心十足地说。

10时26分出水3米惊现古瓷器

装着“南海一号”古沉船的沉箱出水已经有3米左右,记者惊奇地看见沉箱右上方处有一个黑白相间的瓷器,长约40厘米,一半沉浸在海水里。从外表看,光亮滑润。同时,还看到一些贝壳以及瓷片,沉箱四周出现大量的凝结物。现场一名姓冯的考古专家称,这些凝结物的出现说明船中有铁器,铁与海底的化学元素相结合,产生其它物质,这与海底环境有关。

在现场华天龙的参照下,装有“南海一号”的沉箱没有想像中的大,而据专家透露,这艘船足足装了8万多件瓷器,这是否能证实此前古船是超载沉没的说法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嘉斌分析:“不太可能是超载造成了沉船,我们之前看到比这个小很多的船,装了很多瓷器也没有超载。因为瓷器有大有小,不是很重,不会是构成沉船的主要原因。而在沉船附近,我们发现了两处礁石,宋代船只靠风航行,每年11月左右,在东北风吹拂下船只驶向西亚,而东北风带来冷空气很容易造成海上风浪,所以我们推断,‘南海一号’应该是11月左右受风浪影响触礁沉没的。”

11时突然倾斜虚惊一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沉箱底部带有淤泥,周围带着海藻和贝壳,沉箱下部的18个排水孔以及36根钢底梁都露出来。突然,本报记者发现,沉箱倾斜了5度!接近半潜驳船头的部分已经跟着甲板完全出水,而接近船尾的部分则还在水面之下。

正在现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嘉斌说,虽然不清楚沉箱为什么小幅倾斜,但可以肯定的是,对这么长的一艘船来说,5度倾斜对文物没太大影响。尤其是古船内有大量淤泥,这些淤泥在时间作用下变成了粘稠的类似橡皮泥的物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认为的是软泥,黏性淤泥将文物粘住,加上沉箱外在保护,不存在被破坏的危险。

“南海一号”打捞现场总指挥吴建成解释说,事实上,今天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为了保证沉箱平稳,打捞时将半潜驳的船头对准风口,挡住风势。所以,虽然有一点点倾斜,但沉箱并没有任何摇晃,是很安全的。

11时30分出水成功现场欢呼起来

沉箱底梁数字能清晰可见,沉箱出水已经成功。随着国家文物局以及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宣布“南海一号”的出水成功,海面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足足持续了5分钟。有人挥舞大旗,有人相互拥抱握手,早上四点就赶往现场的“黑眼圈”记者们集体欢呼起来。

交通部部长徐祖远头戴安全帽,静静地看着出水的“南海一号”。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一次真实性、完整性的打捞!”而国家文物局单局长对这次打捞出水表示满意,表示国家完全有能力对宝船实施考古研究。

11时45分明晚可到临时码头

沉箱开始进行后期加固工作,工作人员忙碌地进行甲板和沉箱的焊接,使甲板和沉箱连为一体,预计这一工作需要5个小时。

“如果老天帮忙,我们今晚就会出发前往水晶宫前的临时码头,估计这需要一天的时间。明天,华天龙在圆满完成所有工作后,撤离现场。”广东省水下考古所专家魏峻说。

哥德堡号沉船遗珍明起镇海楼展出


展出的果酒杯的中腹部饰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签名“Gustaf”,颇显北欧王室风范。20件从“正版”哥德堡号打捞出水的完好瓷器明起与广州市民见面。从7月21日到9月18日,“中瑞陶瓷贸易遗珍展”将在广州博物馆举行,共展出99件(套)由瑞典海事博物馆、西方古董公司及瑞典私人收藏家的精品文物,包括皇室用具、陶瓷怀表座、日常生活装饰品等,全面反映广州和瑞典二百余年陶瓷贸易的历史。

21日开幕式当天,瑞典国王及王后还将亲临广州博物馆,与广州市长张广宁一同为展览剪彩揭幕。

据了解,这批文物都是伴随哥德堡号仿古木船来到广州的。其中最珍贵的是18世纪广州生产的瑞典皇家“纹章瓷”果酒杯、茶杯和杯托。果酒杯是为纪念1792年逝世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而定制,由皇家一直完好保存至今。原来,这套皇家陶瓷极品都经由十三行在广州定制。据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介绍,它们首先由江西景德镇窑完成器型的设计和制作,然后辗转运抵广州,再在当时广州河南的工场里由本地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完成最后的彩绘和彩烧。

除了20件完好的哥德堡号打捞瓷器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共约10万块瓷器碎片,多件哥德堡号海员的个人藏品,以及哥德堡号的部分船木残骸和缆绳。

哥德堡号沉没于1745年9月12日。当时船上装载着约700吨中国货物,包括茶叶、香料、瓷器、丝绸和藤器等,其中瓷器约100吨。

陶瓷市场后五年走势


有关专家分析称,中国陶瓷市场未来五年内将会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陶瓷产品结构合理调整。该调整迎合人们的消费需求,适应国际市场消费的新趋势,调整产品结构,从生产日用陶瓷转向生产高科技陶瓷,并开始向艺术化等方面发展。

陶瓷产品趋向为高质低产,总量将逐渐减少。目前,日本与台湾一直是亚洲陶瓷生产技术最高、质量最好和出口额最大的地区,近年因资源减少、工人费用高造成利润率下降,已开始转向高质低产。

欧美国家陶瓷进口量猛增,其市场大有可为。近几年来,虽然英国、德国等国陶瓷进口量减少,造成欧美市场的供应缺口。但东欧的几个主要陶瓷餐具生产国对西欧出口呈上升趋势,成套的餐具在欧美仍有很大市场,约占总销量的60%。

陶瓷产品进口税的降低,刺激着陶瓷产品的国际流动。为扩大陶瓷产品加快进口,澳大利亚从1988年起已经连续降低瓷器、艺术装饰陶瓷产品的进口税,从而使陶瓷进口额猛增10多倍。台湾则将瓷砖进口税从35%降至17.8%后又减少至12.5%。

陶瓷工业在我国发展较快,销售市场逐渐转旺。我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对陶瓷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国内市场情况看,近年形势喜人,名特优新陶瓷产品供不应求,高档陶瓷和中高档卫生陶瓷十分抢手,质量好的传统产品继续畅销,滞销的只是质量差的产品。

乾隆古瓷重返瓷都故里


瑞典东印度公司送给景德镇的瓷盘,右下角为同时打捞出来的瓷片。

有这样一块瓷盘:260年前出口到欧洲,却不幸葬身海底;之后,在打捞中奇迹般“起死回生”;260年后的今天,它远渡重洋,回到当年的诞生地——景德镇。这,并不是记者杜撰的传奇故事,而是日前发生在瓷都的真实一幕。

9月18日,瑞典东印度公司亚洲区总裁杨·鲁德克先生造访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并带来了一件历经劫难、极富传奇色彩的珍贵古瓷。这是一块乾隆时期(1736—1795)景德镇民窑出产的瓷盘,它直径22厘米,高3厘米,画面为青花装饰的“八宝图”,绘有神笛、宝葫芦、玉如意、凤羽、博古架、书籍等。260年前,这个瓷盘和它的“同伴”被装上著名的瑞典商船哥德堡号,开始它的欧洲之旅。就在商船接近目的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商船不幸触礁沉没,船上装载的大量中国瓷器、茶叶、丝绸无一幸免统统葬身海底。事后,瑞典对沉船实施了打捞,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精美的中国景德镇瓷器变成了瓷片。令人称奇的是,有些瓷器却完好无损,得以“起死回生”,被人们视为吉祥宝器,倍加珍惜。这次杨·鲁德克先生带到景德镇的瓷盘,便是极少数幸存品之中的一件。

哥德堡号仿制船将于10月2日正式启航,重新它的“中国之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与东印度公司签订了一揽子合作协议,此次杨·鲁德克先生来景实地考察,并决定将哥德堡号古船上的瓷器复制工作由环球陶瓷独家承担。对此,本地古陶瓷研究者预言,随着“碗礁一号”水下考古发现和哥德堡号的“中国之旅”,国内外将掀起一股景德镇民窑瓷器研究和收藏热潮。

南澳海域发现南海Ⅱ号 初步探明系明代沉船


初步探明系明代沉船,已捞起古瓷器两百余件,多出自潮汕民间瓷窑。

“南海I号”打捞仍在火热进行中,汕头市南澳海域近日又有新发现。记者今天上午从南澳县获悉:云澳海域的海底下发现一艘明代沉船,已打捞起大量古瓷器,广东省有关专家初步考虑将沉船命名为“南海Ⅱ号”。

5月25日至6月1日,南澳县边防、公安部门查扣了一批非法打捞的古代瓷器,收缴各类古瓷器262件,行动中发现乌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可能存在古沉船。广东省水下考古专家随后在该海域又捞起古瓷3件,据年代推断可能是明朝万历至嘉靖年间所产。经水下勘探,在该海域海底发现一艘沉船,船舱及四周散落有大量瓷器。

瓷器上精美的仕女图

已捞起和被查获的古瓷器中,青花瓷器居多,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其中的1件青花麒麟纹碗,碗底印有“大明年造”字样;青花瓷盘中多有冰裂纹,所绘图案丰富多彩,清晰艳丽,花纹优美。

经专家鉴定,该批古瓷器多出自潮汕地区的民间瓷窑,部分产自江西景德镇,有10件属国家三级文物,整批瓷器涵盖了宋、元、明三个朝代。

瓷砖装修一年后就掉了?贴瓷砖到底是有多难


贴瓷砖前不知道,现在瓷砖都掉了,真的是气死!房子装修好了高高兴兴地搬进新房,没想到一年后,瓷砖就陆陆续续地往下掉了!哗啦啦的银子一样!是被装修公司坑了,还是买了劣质的瓷砖?无论怎样,瓷砖脱落都十分影响家居美观,我们来纠其根源~

瓷砖脱落首先根究贴瓷砖的材料,也就是水泥,水泥工为了偷工减料,买一些劣质的水泥,或在水泥中加入过多的沙子都会影响到瓷砖的黏贴;其次基层面做不好,在割线、余地等方面没有做精确的测量,导致瓷砖跟墙体不吻合;然后如果泡瓷砖的时间不够,施工质量就会不好,当时的空鼓没留意,慢慢就会显现出来;最后归咎于墙体,特别是装修时的轻体墙(含包管部分)不牢固、变形、内外力不均等等因素。

问题出来了,我们就对症下药,大家共勉。

一、必须严格把关水泥材质

选着信誉度高的装修公司十分关键,真金白银的钱必须得重视起来。在装修墙体时,要经常把关水泥工装修的情况,时不时检查水泥和沙子的混合比例。水泥也最好自己亲自挑选。

二、基层面要清理干净

如果墙面的基地面有涂料、漆料、壁纸饰,要谨慎地做细节处理。而基地面有裂缝或者墙面砖开裂造成平整度差距大的情况下,还要用水泥做找平处理。

三、面墙砖一定要充分浸泡

考虑到面墙砖的含水率高的特殊性,在贴砖钱一定要充分浸泡,否则,墙砖会把水泥的水分吸取干净,从而导致脱落。特别是夏季,面墙砖更加干燥,也就需要更充分地浸泡。

四、地砖先铺平面

在地面铺面水泥渣以后,把地砖铺在上面,平整之后,再上水泥浆,四块砖的对焦位置一定要齐平。注意的是,墙砖不能一次性贴到顶,以免最下面的瓷砖受力过大,引起脱落。另外,卫生间和厨房按照排水的方向从下往上铺砖。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时隔近200年后 “泰兴号”沉船古陶瓷珍宝重回故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时隔近200年后 “泰兴号”沉船古陶瓷珍宝重回故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沉船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