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沉船瓷器 > 导航 >

记者目击南海一号沉船所载瓷器

记者目击南海一号沉船所载瓷器

古代沉船瓷器 简一瓷砖 简一瓷砖是

2021-04-30

古代沉船瓷器。

12月22日中午11时30分,随着亚洲第一吊“华天龙”的巨臂微微上扬,沉睡800多年的“南海一号”古船被成功打捞出水。顿时,一望无际的海上沸腾了,锣鼓喧天、鞭炮轰鸣。一些考古专家表示,“南海一号”的成功打捞,不仅意味着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古沉船方式取得成功,同时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10时沉船周边千米警卫森严

笔者在现场了解到,以“南海一号”为圆心、半径500米范围内,已经在两周前划定为警戒圈,任何其他船只不得接近。“我们利用雷达和巡逻船,保证‘南海一号’打捞区绝对安全”,记者所乘坐的海巡31号船副船长说。

事实上,在“南海一号”周边区域,十多艘海巡、公边、海警船已经形成了一个圆形包围圈,将古船围在中间。很多艘小型巡逻艇在附近海域严密巡逻。

10时20分薄雾笼罩下开始起浮

随着一声令下,“南海一号”开始整体起浮。只见吊绳缓慢起动,波浪敲打着船沿,响声时大时小。

海风达到5-6级,波浪拍起1米高,海上出现了薄雾。因天气缘故,在场者自然会有些担心。“不会有影响的!”一位副总指挥信心十足地说。

10时26分出水3米惊现古瓷器

装着“南海一号”古沉船的沉箱出水已经有3米左右,记者惊奇地看见沉箱右上方处有一个黑白相间的瓷器,长约40厘米,一半沉浸在海水里。从外表看,光亮滑润。同时,还看到一些贝壳以及瓷片,沉箱四周出现大量的凝结物。现场一名姓冯的考古专家称,这些凝结物的出现说明船中有铁器,铁与海底的化学元素相结合,产生其它物质,这与海底环境有关。

在现场华天龙的参照下,装有“南海一号”的沉箱没有想像中的大,而据专家透露,这艘船足足装了8万多件瓷器,这是否能证实此前古船是超载沉没的说法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嘉斌分析:“不太可能是超载造成了沉船,我们之前看到比这个小很多的船,装了很多瓷器也没有超载。因为瓷器有大有小,不是很重,不会是构成沉船的主要原因。而在沉船附近,我们发现了两处礁石,宋代船只靠风航行,每年11月左右,在东北风吹拂下船只驶向西亚,而东北风带来冷空气很容易造成海上风浪,所以我们推断,‘南海一号’应该是11月左右受风浪影响触礁沉没的。”

11时突然倾斜虚惊一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沉箱底部带有淤泥,周围带着海藻和贝壳,沉箱下部的18个排水孔以及36根钢底梁都露出来。突然,本报记者发现,沉箱倾斜了5度!接近半潜驳船头的部分已经跟着甲板完全出水,而接近船尾的部分则还在水面之下。

正在现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嘉斌说,虽然不清楚沉箱为什么小幅倾斜,但可以肯定的是,对这么长的一艘船来说,5度倾斜对文物没太大影响。尤其是古船内有大量淤泥,这些淤泥在时间作用下变成了粘稠的类似橡皮泥的物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认为的是软泥,黏性淤泥将文物粘住,加上沉箱外在保护,不存在被破坏的危险。

“南海一号”打捞现场总指挥吴建成解释说,事实上,今天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为了保证沉箱平稳,打捞时将半潜驳的船头对准风口,挡住风势。所以,虽然有一点点倾斜,但沉箱并没有任何摇晃,是很安全的。

11时30分出水成功现场欢呼起来

沉箱底梁数字能清晰可见,沉箱出水已经成功。随着国家文物局以及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宣布“南海一号”的出水成功,海面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足足持续了5分钟。有人挥舞大旗,有人相互拥抱握手,早上四点就赶往现场的“黑眼圈”记者们集体欢呼起来。

交通部部长徐祖远头戴安全帽,静静地看着出水的“南海一号”。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一次真实性、完整性的打捞!”而国家文物局单局长对这次打捞出水表示满意,表示国家完全有能力对宝船实施考古研究。

11时45分明晚可到临时码头

沉箱开始进行后期加固工作,工作人员忙碌地进行甲板和沉箱的焊接,使甲板和沉箱连为一体,预计这一工作需要5个小时。

“如果老天帮忙,我们今晚就会出发前往水晶宫前的临时码头,估计这需要一天的时间。明天,华天龙在圆满完成所有工作后,撤离现场。”广东省水下考古所专家魏峻说。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南海一号”所载景瓷可能产自景德镇南河沿线作坊


日前,“南海一号”打捞出水后,有消息称,船上所载的青白瓷出自景德镇窑系。这一消息引起了收藏界与界人士对景德镇青白瓷的高度关注。那么,“南海一号”所载的景德镇青白瓷究竟产自该市哪里?景德镇青白瓷又有何特点?24日,带着读者的多个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南海一号”所载景瓷可能产自南河沿线作坊

青白瓷是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的起点

据有关专家介绍,青白瓷是宋时的六大瓷系之一。其生产以景德镇窑为代表,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显青,所以名唤“青白瓷”。宋代是青白瓷的辉煌时期,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已在国内十多个省近l50个县和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出土了宋代青白瓷。景德镇从宋代生产青白瓷以后便声名鹊起。宋真宗将青白瓷定为贡品,并以其“景德”年号命名此地,使天下皆知有“景德镇”。因此可以说,青白瓷是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的起点。

出水青白瓷应产自工艺水平巅峰期

据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五代入宋后,由于战乱,很多北方及其他窑系的工匠和技术人员流入景德镇,景德镇的民窑综合各方特点后,在五代生产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烧了青白瓷。而之后,其烧造技术又很快传播到各地,迅速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烧造体系,产品远销海外。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何身德告诉记者,至北宋晚期,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景德镇窑系生产青白瓷,从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何身德分析,“南海一号”所载景瓷距今800多年,按这个时间推算,出水青白瓷应为景德镇青白瓷生产水平达到巅峰期的产品。

“南海一号”上景瓷疑产自南河沿线作坊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馆长何俊在带着记者参观景德镇生产青白瓷的宋代湖田古窑址后告诉记者,由于景德镇南河直通昌江,可通过南河至昌江达长江沿线。在北宋晚期至南宋之间,景德镇的民窑几乎全部集中在南河沿线的几十里地上。何俊分析说,如“南海一号”所载的青白瓷确系景德镇生产,那么,这些瓷器应该就产自该市南河沿线作坊。而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北宋晚期至南宋之间,湖田窑已成为当时景德镇生产青白瓷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地方,而且,该馆数年前进行考古时,在南河湖田桥附近就发现了多个用于船运的码头。他认为,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作为质量要求相对较高的外销瓷,“南海一号”所载的青白瓷产自湖田窑的可能性应该很大。

北宋晚期已被誉为“青如天”

据馆负责人宁勤征介绍,青白瓷的装饰手法,是在瓷坯上刻好图案后,再在上面浇上一层青白釉,瓷器烧成后,瓷器表面的釉已被淡化,而图案里面的釉颜色显得较深,这样就起到了相互烘托的效果。

何身德告诉记者,由于这种效果明快、漂亮,当时深得世人喜爱,青白瓷在北宋晚期已被誉为“青如天”。而如今人们形容“白如玉”的说法,还是后来人们在“青如天”的基础上改的。何身德表示,出水的青白瓷,在当时就已应是被誉为“青如天”。

陶瓷商从打捞信息中觅商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南海一号”出水,景德镇的青白瓷也由此引起各地业内人士的关注。24日,记者在景德镇昌南古玩市场采访时,在此经营的张女士就告诉记者,最近两天,她已经接到好几个咨询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知识及市场价格的电话。而在景德镇做了十几年仿古瓷生产的刘先生,在看到本报报道的“南海一号”打捞掀起景瓷收藏热的消息后,就开始动起了生产仿造青白瓷的脑筋。刘先生说,人们对“南海一号”所载青白瓷的关注,必将提高景德镇青白瓷的知名度。他认为,这就是商机。

景市专家将鉴定出水景瓷

24日,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如果能够确定“南海一号”部分瓷器为景德镇生产,将对丰富景德镇历史资料起到重要作用。他将要求景德镇市文物部门负责人积极了解“南海一号”的有关情况。另外,景德镇也将请文物专家对“南海一号”上出水的景瓷进行鉴定,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如果能够确定为御窑陶瓷,那价值相当高。

“南海一号”有助研究水路外销史


22日11时30分,“南海一号”成功出水,据已出水的文物看,“南海一号”集中了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等著名窑口的精美瓷器。江西省文物考古所负责人称,如果能证实船上的青白瓷是景德镇所产,那么则可以证实,当时景德镇相当多的瓷器是从水路销往外国。

景德镇青白瓷疑为通过水路出口

据悉,“南海一号”已经出水的文物近十万件,价值可能超过千亿美金。其中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等著名窑口的精美瓷器,所藏瓷器可达8万件。而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窑系瓷器主要以青白瓷为主。

22日,记者连线考古研究所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在宋代,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通过水路、陆路出口到南沙、埃及、东非等地,而且主要是日用陶瓷。根据国内专家分析,根据“南海一号”船头朝向可以判断该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这点与当时的情况吻合。该负责人认为,当时相当多的瓷器是从水路运输出去的,如果这些青白瓷是景德镇所产,那么,进一步证明水路是当时景德镇瓷器出口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向江西考古部门发出邀请

江西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樊昌生告诉记者,“南海一号”上的青白瓷很有可能就是从景德镇通过昌江、鄱阳湖、长江这条路线运出去的。目前,广东省考古部门已邀请江西同行赴现场了解情况。由于打捞出来的文物,专家们还要对其进行清理、鉴定并形成考古报告需要一个过程,江西省考古专家将在适当的时候赴粤。由于“南海一号”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因此,对“南海一号”上青白瓷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景德镇的陶瓷外销史。

江西开展水下文物调查

江西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樊昌生介绍,目前,江西省文物部门在关注陆地文物研究同时也将目光瞄向了水下。当年也走水路外销,因此,沿线不能排除有沉船的可能。江西目前正在对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鄱阳湖的鄱阳、都昌、星子、九江等沿线水下交通要道进行调查。

■链接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价值堪比兵马俑


备受国际考古界关注的广东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工程,已确定于今年3月正式开启。据悉,对古沉船进行整体打捞,在世界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专业队赴阳江等待作业

据了解,为整体打捞“南海一号”,广东省专门成立了打捞指挥部,由副省长雷于蓝任总指挥。而财政部去年审定了90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财政部拨款3000万元,仅次于国家对西藏布达拉宫维修项目的拨款额。

近日广州打捞局已派出专门打捞队伍守候在阳江海域附近,天气一好转就下水作业。据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介绍,该队伍将在未来一个月内完成“南海一号”古沉船沉没区域的精确定位、抽走沉船附近的淤泥、淘出其中的文物等工作,为3月份正式打捞作最后的准备。

考古界专家预测,“南海一号”最终出水,其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将陈列“水晶宫”供观赏

据介绍,“南海一号”整体浮出水面后,将转移、安置于由广东省政府将直接拨款1.6亿元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进行保存及供人们观赏。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阳江“十里银滩”上,占地13万平方米,博物馆藏品规模确定为3万件。“水晶宫”是一个巨型玻璃缸,其水质、温度及其他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情况完全一样。通过“水晶宫”的透明墙壁,还可以看见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打捞文物示范表演。

“南海一号”或藏8万件文物

“南海一号”是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宋代木质古沉船,距今800多年。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执行整体打捞工作的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亚洲最大打捞起重船—————“华天龙”号4000吨全回转打捞起重工程船。

南海一号出水 数千件宋瓷让陶瓷界兴奋


近日,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出水成为社会注目的热点。其中,船上数量最庞大的数千件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更让陶瓷界兴奋不已,它不仅向世人展现了宋瓷的精美,还引起了人们对于宋瓷收藏的关注。

在深圳,瓷器一直是收藏的重要对象,而代表瓷器顶尖水准的宋代瓷器也受到人们热力追捧,成为瓷器收藏的宠儿。

宋瓷存世量少而精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中国古代瓷器中,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无论从质量还是品种来说,宋瓷都属于中国瓷器中最顶尖的代表,同时它还是老窑口瓷器里的经典。”古玩城宋代陶瓷博物馆馆长于先生说,老窑口瓷器一般指元朝以前各窑口烧制的瓷及陶,宋代的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下彩绘都当之无愧为个中极品。

虽然宋代的窑口最多,但是宋瓷的存世量却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一个‘流行’与一个‘不流行’。”于馆长介绍说,由于隋唐到宋代我国一直流行瓷器外销,到了宋代瓷器出口迅速增加,遍及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和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国内存留的瓷器数量有限。此外,在宋代并不流行将瓷器作为随葬品,现今出土文物中,宋瓷并不多见。

“据我所知,宋瓷在深圳藏界所占的比例少得可怜。”于馆长说,从年代上划分,老窑口瓷器在整个瓷器藏界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10%,而在品种上,宋瓷在老窑瓷中的份额不到20%,“宋瓷的地位与数量使它成为收藏时可遇不可求的绝品。”

仍处于价格“洼地”

从收藏角度讲,存世宋瓷精品虽然远远少于明清瓷器,但却陷入了价格“怪圈”,其价格与价值相比偏低。

“一个清代的官窑青花瓷瓶在五六年前的价格大约是50万元到60万元,现在价格已经升到了数百万元,而目前一只宋代滋州的大盘价格不过几十万元。”于馆长分析认为,深圳市场对宋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有限的收藏群体尚未成为收藏市场的活跃血液,导致了其价值被低估。

同时,收藏的入门规律也使得“玩”宋代瓷器需要一个过程,即它的价值回归有待时间。“许多人玩陶瓷的入门往往是从容易看的青花瓷开始,到色彩斑斓颜色亮丽的彩瓷,再到比较耐看的明清单色釉,最后才是玩颇具内涵的宋代老瓷,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五六年的时间。”于馆长表示,从今年这波收藏热来看,深圳宋瓷收藏新手应比之前的藏家更具实力,大部分人的入门时间较短就能完成,下一波宋瓷的市场热潮应该在近两年左右形成。

价格每年翻番升值空间大

近些年宋瓷在价格上相对“暴涨”,但有关专家认为它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可挖掘,而且其市场还颇有些“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味道。

“可以这样说,宋瓷的价格平均每年翻一番,它在逐渐告别低谷。”于馆长举例说,比如一把宋代耀州官窑的瓷壶,5年前它的市场价格不到20万元,但是今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却以680多万元的高价成交,“七八年前宋瓷在江浙一带进行个人交换时,一般的价格都在几万元左右,但是现在一只瓷碗也要十几万了。”他还分析说,即使是这样,宋瓷的价格相比明清瓷器动辄几百万的数额还是有明显的升值潜力。从欧美成熟的拍卖市场看,我国宋瓷不断创下新高也说明了这一点。

南海Ⅰ号、Ⅱ号古沉船打捞刺激陶瓷艺术品拍卖


一直作为书画“配角”的陶瓷,反而成为带动广东艺术品拍卖走出近两年市场低迷的“新势力”。最近,广东古今拍卖会再续今年春的好成绩,瓷器拍卖专场成交比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七,创近期最高。行家分析,南海Ⅰ号、Ⅱ号古沉船的打捞以及收藏界对中国古陶瓷文物关注度的持续增温,刺激了陶瓷艺术品拍卖。

本月十六日,广东省古今拍卖公司举行“古今艺术品竞投会”。有趣的是,“瓷器紫砂杂项专场”风头盖过往日人气最旺的“书画拍卖专场”,陶瓷因“火爆”反成“主角”,近二百件拍品成交一百七十一件,其中尤以宋元青花、明清早中期的“青峰”之作成为受追捧明星。而且,成交价高出起拍价两三倍的非常普遍。

广东省南澳县云澳海域发现大批古瓷和一艘千年古沉船。目前,广东省有关专家初步将沉船命名为“南海二号”。图为发掘的部分瓷器。

无独有偶,在不久前落槌的广州市艺术品(公物)拍卖有限公司二00七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对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以二百五十万元起拍,经过藏家的激烈争夺,最终以三百四十一万元成交,一举夺得本次拍卖会的冠军,这也是继二00五年该公司拍卖清康熙青花八美图瓷瓶的一百一十万和二00六年清雍正茶叶末釉瓷的一百三十三万元之后,近几年来广东瓷器拍卖的最高价。

有行家分析,上述现象,一方面显示青花瓷器仍然是南方买家的心头之好;另一方面,最近有关阳江“南海I号”、澄海“南海Ⅱ号”古沉船打捞,青瓷等珍贵文物出水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因此也引起人们对古陶瓷的兴趣,带动了古陶瓷的收藏热。

南澳海域发现南海Ⅱ号 初步探明系明代沉船


初步探明系明代沉船,已捞起古瓷器两百余件,多出自潮汕民间瓷窑。

“南海I号”打捞仍在火热进行中,汕头市南澳海域近日又有新发现。记者今天上午从南澳县获悉:云澳海域的海底下发现一艘明代沉船,已打捞起大量古瓷器,广东省有关专家初步考虑将沉船命名为“南海Ⅱ号”。

5月25日至6月1日,南澳县边防、公安部门查扣了一批非法打捞的古代瓷器,收缴各类古瓷器262件,行动中发现乌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可能存在古沉船。广东省水下考古专家随后在该海域又捞起古瓷3件,据年代推断可能是明朝万历至嘉靖年间所产。经水下勘探,在该海域海底发现一艘沉船,船舱及四周散落有大量瓷器。

瓷器上精美的仕女图

已捞起和被查获的古瓷器中,青花瓷器居多,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其中的1件青花麒麟纹碗,碗底印有“大明年造”字样;青花瓷盘中多有冰裂纹,所绘图案丰富多彩,清晰艳丽,花纹优美。

经专家鉴定,该批古瓷器多出自潮汕地区的民间瓷窑,部分产自江西景德镇,有10件属国家三级文物,整批瓷器涵盖了宋、元、明三个朝代。

南海沉船陶瓷在吉隆坡展销


瑞典在马来西亚成立的南海海洋考古公司与马来西亚合作伙伴合作,4日开始在吉隆坡展示和销售其自1990年以来从南中国海10艘沉船中打捞上来的部分瓷器和陶器。

据这家公司介绍,此次展销的瓷器和陶器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其中有宋朝、明朝和清朝的瓷、陶器共1200多件,主要是青花瓷,还有一些是用打捞上来的瓷器碎片制作的挂件和装饰品。展销物品每件价格不等,最低的价格只有50林吉特(约14.7美元),价格最高的为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个大青花瓷碗,售价为8800林吉特(约15880美元)。

该公司经理、瑞典考古学家斯登·斯乔斯特拉诺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陶瓷的故乡,而马六甲海峡自古以来也是东方与西方商船和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所以他过去一二十年来一直选择在南中国海海域寻找古代沉船。

他说,此次展销活动所得资金,一部分将捐给有关博物馆,另一部分是为了积累资金,以便继续从事他热爱的海洋考古事业。

此次展销活动将持续到本月15日。

“南海1号”出水 龙泉瓷被称为“漂亮的瓷器”


随着“南海I号”破水而出,数万件珍贵文物重见天日。昨天上午9:30,记者来到陈列“南海I号”出水文物的阳江市博物馆,探访了“南海I号”近年来惊艳出水的部分宝贝。

所看到的这些宝物令记者大为震惊:这些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瓷器,依然鲜亮如初。而其中一件出自浙江龙泉窑的“宋青釉印花癸口瓷盘”则被称为“全馆最漂亮的瓷器”!

在宁波民间,也有许多对龙泉窑颇有研究的瓷器专家,特派记者这次特意传回了这些龙泉窑的照片,邀请宝物家乡市民也来鉴宝,谈谈你的看法,估估价,我们将把市民鉴定信息反馈给阳江市博物馆。作为这些宝物的家乡人,也许会对这些宝贝有独特的见解,说不定你提供的某条线索,能对破解“南海I号”世纪之谜有帮助。

“南海I号”上已打捞出4000多件文物

从2001年到现在,从“南海I号”上已经打捞出铜、铁、瓷器类物品4000多件,宋代铜钱6000多枚,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阳江市博物馆内收藏的文物都是2002年打捞出水的。阳江市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南海I号”的已出水文物大多数运往了国家博物馆,留在阳江的文物很少。“几乎每样就一件。”

关于馆藏“南海I号”的文物数字,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再三缄口,纷纷表示“不好说”。不过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在阳江市博物馆保存的瓷器中,浙江龙泉窑和其他几个窑口的出水瓷器数量相当,约占四分之一。当地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自从“南海I号”的文物进馆,博物馆就暂时停止了对外开放。

文物的凝结物用淡水浸泡脱盐脱水

阳江市博物馆分上下两层楼,一楼全部用来处理打捞出来的“南海I号”文物上的凝结物。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楼展馆有几个用钢板搭建、长宽高约1米的大水池,里面浸泡着文物,透过凝结物能很清楚地看到瓷器碎片甚至还有完整的瓷碗。据博物馆人员介绍,这些凝结物必须采用淡水浸泡方式做脱盐脱水处理,让文物从凝结物中慢慢剥离。

博物馆内还收藏了一个大石碇,是从“南海I号”打捞上来的石锚。石锚长约1.5米,中间有部分凝结物在上面,凝结物中还可看见一根断木。

出水陶瓷色泽鲜亮

二楼的瓷器陈列室是博物馆的重点。这里存放了来自“南海I号”上出水的三地(浙江、福建、江西)4个窑口(龙泉窑、德化窑、闽南窑、景德镇窑)的部分瓷器。虽然只是小部分,但瓷器色泽之鲜亮、保存之完整让记者叹为观止。

几乎所有的瓷器都呈现淡淡的光泽,专家介绍这是上釉的缘故。记者看到了一个瓶口成圆形的扁平小瓷瓶,这个称为“宋青白釉印花瓷粉盒”出自景德镇,表面散发着淡淡的青白色釉光,非常精致。还有一个出自德化窑、口径25厘米左右的大碗引起记者关注。专家猜测,该碗是出口到西亚,方便外国人吃手抓饭时候使用的。

记者在博物馆二楼还看到了一个花岗岩石枕。据说古人有睡瓷枕的习惯,而船上风大浪大,瓷枕容易破碎,于是出海的船员就用石枕代替了瓷枕。

记者看到“全馆最漂亮的瓷器”

据介绍,馆内收藏的浙江龙泉窑和其他窑口的瓷器数量差不多,不过质量却高过其他地区窑口的瓷器。阳江市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可用“非常精美”来形容。记者看到,美丽的龙泉窑瓷器好像浙江水乡的姑娘一样精致细巧,每件瓷器上呈现出青绿色光芒,全部有花纹修饰且纹路清晰,造型优美别致,有花朵状的,有水波纹状的;窑胎很厚,釉光非常亮,一点都看不出是经过了800年的海水浸泡。

一件叫做“宋青釉印花癸口瓷盘”的瓷器,不仅色泽光亮,最神奇的是透过玻璃窗看去,盘子里好像盛着水一样,波光粼粼,玉珠涌动。“它是我们博物馆最漂亮的瓷器!”工作人员陈列娜说。

不过,可惜的是记者在博物馆中没有看到宁海陈维屏老先生所提到的铜镜。

专家解读瓷器光亮之谜

博物馆工作人员说,这些瓷器沉没在海面下20米深处,而且被2米深的淤泥所覆盖,于是古船就被天然密封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海水和海底微生物的腐蚀。而在一般情况下,瓷器在海水里泡久了,釉层会腐蚀脱落,陶瓷变得很脆弱。但厚厚的淤泥是很好的保护层,所以这些瓷器仍然保持着新出炉瓷器的光泽。

解释龙泉瓷为何备受称赞

宁波大学历史系博士、副教授刘恒武:南宋时期,宫廷用瓷以浙江龙泉窑为主,它代表着南宋瓷器的最高水平。而同时期的福建地区的德化窑等其他窑口就多为民窑。

从东汉开始,浙东地区就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烧制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其胎土也明显好于福建地区。再加上南宋时期,首都定在杭州,这在政治上也要求浙江出好的瓷器进贡皇帝。从以上几个方面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浙江的龙泉窑漂亮了。

我从个人观点看,不排除“南海I号”从浙江沿海出发的可能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记者目击南海一号沉船所载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记者目击南海一号沉船所载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沉船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