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价值 > 导航 >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价值堪比兵马俑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价值堪比兵马俑

古代瓷器价值 瑞比瓷砖 古代瓷器价值多少

2021-05-18

古代瓷器价值。

备受国际考古界关注的广东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工程,已确定于今年3月正式开启。据悉,对古沉船进行整体打捞,在世界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专业队赴阳江等待作业

据了解,为整体打捞“南海一号”,广东省专门成立了打捞指挥部,由副省长雷于蓝任总指挥。而财政部去年审定了90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财政部拨款3000万元,仅次于国家对西藏布达拉宫维修项目的拨款额。

近日广州打捞局已派出专门打捞队伍守候在阳江海域附近,天气一好转就下水作业。据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介绍,该队伍将在未来一个月内完成“南海一号”古沉船沉没区域的精确定位、抽走沉船附近的淤泥、淘出其中的文物等工作,为3月份正式打捞作最后的准备。

考古界专家预测,“南海一号”最终出水,其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将陈列“水晶宫”供观赏

据介绍,“南海一号”整体浮出水面后,将转移、安置于由广东省政府将直接拨款1.6亿元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进行保存及供人们观赏。TAOCI52.cOm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阳江“十里银滩”上,占地13万平方米,博物馆藏品规模确定为3万件。“水晶宫”是一个巨型玻璃缸,其水质、温度及其他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情况完全一样。通过“水晶宫”的透明墙壁,还可以看见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打捞文物示范表演。

“南海一号”或藏8万件文物

“南海一号”是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宋代木质古沉船,距今800多年。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执行整体打捞工作的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亚洲最大打捞起重船—————“华天龙”号4000吨全回转打捞起重工程船。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兵马俑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撞,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捅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南海一号”满载宋代瓷器


南船北俑 并驾齐驱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南澳一号”水下考古队在打捞船上公开展示了近期水下发掘的新成果,多种新类型的文物纷纷亮相,包括锡壶、秤杆、核桃、围棋子、镏金彩瓷等,加上此前出水的青花瓷、陶器、铁器、铜器、类似戒指、铜钱串等,“南澳一号”出水文物可谓五花八门。

“一些北方人总认为广东的文化底子薄,没什么文物,从‘南海一号’到‘南澳一号’的发掘,证明广东有足够丰富的文物。”国家注册鉴定师、市文物研究会副会长陈志光近来特别关注“南澳一号”的考古发掘,他说:“北方有兵马俑,我们南方有古船,可以称得上是南船北俑,并驾齐驱,这是粤人之骄傲,具有全国甚至世界性的影响力!”

“南海一号”满载宋代瓷器

“‘南海一号’沉船位置在台山和阳江附近的海域,‘南海一号’打捞上来后,存放在阳江,并设立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对江门人来说,有点遗憾。”陈志光说。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广东省阳江海陵岛试验开发区的“十里银滩”上。该建筑不仅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都堪称标志性建筑,主要由“一馆两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组成,设有陈列馆、水晶宫、藏品仓库等设施。

椭圆体“水晶宫”用来盛放古船“南海一号”,它是一个巨型玻璃缸,水深12米,因而被形象地称之为“水晶宫”。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古船是尖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高8米,排水量约600吨,载重近800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还陈放从古船里打捞出的金、铜、铁、瓷、玉类等文物4500多件,宋代铜钱6000多枚。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有浙江龙泉、福建德化、闽清义窑、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著名窑系的外销瓷器,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远非陆地出土的同类瓷器所能比。

陈志光说,根据“南海一号”商船上的痕迹,该船可能是局部碰撞硬物后下沉的,因是整体下沉,所以保存比较完好,船上的瓷器等文物没有天女散花般散开,有的叠放在一起,也依然完好。“南海一号”另一个最大的发现,就是用杉木及马尾松木建造的宋代双甲板船。

“中国人当时就能有如此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实在不简单!”开过仿古家具厂、目前也在做仿古家具生意的陈志光对“南海一号”的木料和工艺十分赞赏。

“南澳一号”文物超万件

“从‘南海一号’到‘南澳一号’,说明在宋明时期,广东沿海的商业活动就比较频繁,并且面向海洋,走向开放。”陈志光说。

近来,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报道“南澳一号”考古发掘方面的新闻,陈志光密切关注,对发掘出的文物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南澳一号”原名“南海二号”,2009年9月25日改称“南澳一号”。它是一艘明朝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附近海域的商船。它最初被发现于2007年5月25日,船上装载的生活用具等文物极具价值,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不少是喇叭口的青花大碗,风格古朴,横跨宋、元、明三个年代。结合考古勘探资料分析,初步判定该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年间,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

通过前期的外围探摸和目前对一号舱的清理,不仅数量众多、款式各异的青花瓷重见天日,数量不菲的铜器、铁器、铜钱串也浮出水面,更有珍稀的锡壶、秤杆、核桃、围棋子、彩瓷、类似戒指等开始亮相,最保守的估计,文物数量会超过万件。

陈志光说,“南澳一号”可能是遇到大风大浪,在南澳附近海域沉没,且船体破碎,船上装载的瓷器也在海底四散开来,所以很多瓷器打捞上来时已经破损,包括著名的克拉克瓷。

从发掘出的文物来看,陈志光发现,船上有宋、元时期的罐、坛,明朝的茶壶、陶瓷花瓶,但数量不多,更多的是明朝的盘、碗、罐、碟等瓷器,实用性比较强。船上的景德镇瓷器釉色带青,福建和汕头的瓷器釉色带白,数量相对较多。

“南澳一号”来自何方,向何处去?这是一个谜。陈志光怀疑“南澳一号”是郑和船队的船只。“郑和七次下西洋,五次经过南澳,‘南澳一号’为郑和船队的船只可能性比较大。”陈志光说。

“无论是‘南海一号’的文物,还是‘南澳一号’的文物,都是无价之宝,价值连城,在精美程度上可谓‘各有各精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是我国考古重大发现。这些文物是国家文物,不会流向市场和民间。”陈志光说。

阅读延伸: 景德镇陶瓷企业品牌意识有待加强

用瓷器诠释中奥情谊

东风西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欧洲瓷器展

近千件明代瓷器从“南澳Ⅰ号”打捞出水

特力屋为卖的泰国陶瓷花瓶标价差异致道歉声明

瓷器“大众情人”青花瓷 被誉中华收藏之灵魂

记者目击南海一号沉船所载瓷器


12月22日中午11时30分,随着亚洲第一吊“华天龙”的巨臂微微上扬,沉睡800多年的“南海一号”古船被成功打捞出水。顿时,一望无际的海上沸腾了,锣鼓喧天、鞭炮轰鸣。一些考古专家表示,“南海一号”的成功打捞,不仅意味着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古沉船方式取得成功,同时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10时沉船周边千米警卫森严

笔者在现场了解到,以“南海一号”为圆心、半径500米范围内,已经在两周前划定为警戒圈,任何其他船只不得接近。“我们利用雷达和巡逻船,保证‘南海一号’打捞区绝对安全”,记者所乘坐的海巡31号船副船长说。

事实上,在“南海一号”周边区域,十多艘海巡、公边、海警船已经形成了一个圆形包围圈,将古船围在中间。很多艘小型巡逻艇在附近海域严密巡逻。

10时20分薄雾笼罩下开始起浮

随着一声令下,“南海一号”开始整体起浮。只见吊绳缓慢起动,波浪敲打着船沿,响声时大时小。

海风达到5-6级,波浪拍起1米高,海上出现了薄雾。因天气缘故,在场者自然会有些担心。“不会有影响的!”一位副总指挥信心十足地说。

10时26分出水3米惊现古瓷器

装着“南海一号”古沉船的沉箱出水已经有3米左右,记者惊奇地看见沉箱右上方处有一个黑白相间的瓷器,长约40厘米,一半沉浸在海水里。从外表看,光亮滑润。同时,还看到一些贝壳以及瓷片,沉箱四周出现大量的凝结物。现场一名姓冯的考古专家称,这些凝结物的出现说明船中有铁器,铁与海底的化学元素相结合,产生其它物质,这与海底环境有关。

在现场华天龙的参照下,装有“南海一号”的沉箱没有想像中的大,而据专家透露,这艘船足足装了8万多件瓷器,这是否能证实此前古船是超载沉没的说法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嘉斌分析:“不太可能是超载造成了沉船,我们之前看到比这个小很多的船,装了很多瓷器也没有超载。因为瓷器有大有小,不是很重,不会是构成沉船的主要原因。而在沉船附近,我们发现了两处礁石,宋代船只靠风航行,每年11月左右,在东北风吹拂下船只驶向西亚,而东北风带来冷空气很容易造成海上风浪,所以我们推断,‘南海一号’应该是11月左右受风浪影响触礁沉没的。”

11时突然倾斜虚惊一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沉箱底部带有淤泥,周围带着海藻和贝壳,沉箱下部的18个排水孔以及36根钢底梁都露出来。突然,本报记者发现,沉箱倾斜了5度!接近半潜驳船头的部分已经跟着甲板完全出水,而接近船尾的部分则还在水面之下。

正在现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嘉斌说,虽然不清楚沉箱为什么小幅倾斜,但可以肯定的是,对这么长的一艘船来说,5度倾斜对文物没太大影响。尤其是古船内有大量淤泥,这些淤泥在时间作用下变成了粘稠的类似橡皮泥的物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认为的是软泥,黏性淤泥将文物粘住,加上沉箱外在保护,不存在被破坏的危险。

“南海一号”打捞现场总指挥吴建成解释说,事实上,今天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为了保证沉箱平稳,打捞时将半潜驳的船头对准风口,挡住风势。所以,虽然有一点点倾斜,但沉箱并没有任何摇晃,是很安全的。

11时30分出水成功现场欢呼起来

沉箱底梁数字能清晰可见,沉箱出水已经成功。随着国家文物局以及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宣布“南海一号”的出水成功,海面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足足持续了5分钟。有人挥舞大旗,有人相互拥抱握手,早上四点就赶往现场的“黑眼圈”记者们集体欢呼起来。

交通部部长徐祖远头戴安全帽,静静地看着出水的“南海一号”。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一次真实性、完整性的打捞!”而国家文物局单局长对这次打捞出水表示满意,表示国家完全有能力对宝船实施考古研究。

11时45分明晚可到临时码头

沉箱开始进行后期加固工作,工作人员忙碌地进行甲板和沉箱的焊接,使甲板和沉箱连为一体,预计这一工作需要5个小时。

“如果老天帮忙,我们今晚就会出发前往水晶宫前的临时码头,估计这需要一天的时间。明天,华天龙在圆满完成所有工作后,撤离现场。”广东省水下考古所专家魏峻说。

“南海一号”有助研究水路外销史


22日11时30分,“南海一号”成功出水,据已出水的文物看,“南海一号”集中了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等著名窑口的精美瓷器。江西省文物考古所负责人称,如果能证实船上的青白瓷是景德镇所产,那么则可以证实,当时景德镇相当多的瓷器是从水路销往外国。

景德镇青白瓷疑为通过水路出口

据悉,“南海一号”已经出水的文物近十万件,价值可能超过千亿美金。其中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等著名窑口的精美瓷器,所藏瓷器可达8万件。而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窑系瓷器主要以青白瓷为主。

22日,记者连线考古研究所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在宋代,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通过水路、陆路出口到南沙、埃及、东非等地,而且主要是日用陶瓷。根据国内专家分析,根据“南海一号”船头朝向可以判断该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这点与当时的情况吻合。该负责人认为,当时相当多的瓷器是从水路运输出去的,如果这些青白瓷是景德镇所产,那么,进一步证明水路是当时景德镇瓷器出口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向江西考古部门发出邀请

江西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樊昌生告诉记者,“南海一号”上的青白瓷很有可能就是从景德镇通过昌江、鄱阳湖、长江这条路线运出去的。目前,广东省考古部门已邀请江西同行赴现场了解情况。由于打捞出来的文物,专家们还要对其进行清理、鉴定并形成考古报告需要一个过程,江西省考古专家将在适当的时候赴粤。由于“南海一号”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因此,对“南海一号”上青白瓷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景德镇的陶瓷外销史。

江西开展水下文物调查

江西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樊昌生介绍,目前,江西省文物部门在关注陆地文物研究同时也将目光瞄向了水下。当年也走水路外销,因此,沿线不能排除有沉船的可能。江西目前正在对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鄱阳湖的鄱阳、都昌、星子、九江等沿线水下交通要道进行调查。

■链接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南海Ⅰ号、Ⅱ号古沉船打捞刺激陶瓷艺术品拍卖


一直作为书画“配角”的陶瓷,反而成为带动广东艺术品拍卖走出近两年市场低迷的“新势力”。最近,广东古今拍卖会再续今年春的好成绩,瓷器拍卖专场成交比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七,创近期最高。行家分析,南海Ⅰ号、Ⅱ号古沉船的打捞以及收藏界对中国古陶瓷文物关注度的持续增温,刺激了陶瓷艺术品拍卖。

本月十六日,广东省古今拍卖公司举行“古今艺术品竞投会”。有趣的是,“瓷器紫砂杂项专场”风头盖过往日人气最旺的“书画拍卖专场”,陶瓷因“火爆”反成“主角”,近二百件拍品成交一百七十一件,其中尤以宋元青花、明清早中期的“青峰”之作成为受追捧明星。而且,成交价高出起拍价两三倍的非常普遍。

广东省南澳县云澳海域发现大批古瓷和一艘千年古沉船。目前,广东省有关专家初步将沉船命名为“南海二号”。图为发掘的部分瓷器。

无独有偶,在不久前落槌的广州市艺术品(公物)拍卖有限公司二00七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对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以二百五十万元起拍,经过藏家的激烈争夺,最终以三百四十一万元成交,一举夺得本次拍卖会的冠军,这也是继二00五年该公司拍卖清康熙青花八美图瓷瓶的一百一十万和二00六年清雍正茶叶末釉瓷的一百三十三万元之后,近几年来广东瓷器拍卖的最高价。

有行家分析,上述现象,一方面显示青花瓷器仍然是南方买家的心头之好;另一方面,最近有关阳江“南海I号”、澄海“南海Ⅱ号”古沉船打捞,青瓷等珍贵文物出水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因此也引起人们对古陶瓷的兴趣,带动了古陶瓷的收藏热。

南海一号出水 数千件宋瓷让陶瓷界兴奋


近日,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的整体打捞出水成为社会注目的热点。其中,船上数量最庞大的数千件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更让陶瓷界兴奋不已,它不仅向世人展现了宋瓷的精美,还引起了人们对于宋瓷收藏的关注。

在深圳,瓷器一直是收藏的重要对象,而代表瓷器顶尖水准的宋代瓷器也受到人们热力追捧,成为瓷器收藏的宠儿。

宋瓷存世量少而精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中国古代瓷器中,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无论从质量还是品种来说,宋瓷都属于中国瓷器中最顶尖的代表,同时它还是老窑口瓷器里的经典。”古玩城宋代陶瓷博物馆馆长于先生说,老窑口瓷器一般指元朝以前各窑口烧制的瓷及陶,宋代的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下彩绘都当之无愧为个中极品。

虽然宋代的窑口最多,但是宋瓷的存世量却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一个‘流行’与一个‘不流行’。”于馆长介绍说,由于隋唐到宋代我国一直流行瓷器外销,到了宋代瓷器出口迅速增加,遍及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和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国内存留的瓷器数量有限。此外,在宋代并不流行将瓷器作为随葬品,现今出土文物中,宋瓷并不多见。

“据我所知,宋瓷在深圳藏界所占的比例少得可怜。”于馆长说,从年代上划分,老窑口瓷器在整个瓷器藏界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10%,而在品种上,宋瓷在老窑瓷中的份额不到20%,“宋瓷的地位与数量使它成为收藏时可遇不可求的绝品。”

仍处于价格“洼地”

从收藏角度讲,存世宋瓷精品虽然远远少于明清瓷器,但却陷入了价格“怪圈”,其价格与价值相比偏低。

“一个清代的官窑青花瓷瓶在五六年前的价格大约是50万元到60万元,现在价格已经升到了数百万元,而目前一只宋代滋州的大盘价格不过几十万元。”于馆长分析认为,深圳市场对宋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有限的收藏群体尚未成为收藏市场的活跃血液,导致了其价值被低估。

同时,收藏的入门规律也使得“玩”宋代瓷器需要一个过程,即它的价值回归有待时间。“许多人玩陶瓷的入门往往是从容易看的青花瓷开始,到色彩斑斓颜色亮丽的彩瓷,再到比较耐看的明清单色釉,最后才是玩颇具内涵的宋代老瓷,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五六年的时间。”于馆长表示,从今年这波收藏热来看,深圳宋瓷收藏新手应比之前的藏家更具实力,大部分人的入门时间较短就能完成,下一波宋瓷的市场热潮应该在近两年左右形成。

价格每年翻番升值空间大

近些年宋瓷在价格上相对“暴涨”,但有关专家认为它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可挖掘,而且其市场还颇有些“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味道。

“可以这样说,宋瓷的价格平均每年翻一番,它在逐渐告别低谷。”于馆长举例说,比如一把宋代耀州官窑的瓷壶,5年前它的市场价格不到20万元,但是今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却以680多万元的高价成交,“七八年前宋瓷在江浙一带进行个人交换时,一般的价格都在几万元左右,但是现在一只瓷碗也要十几万了。”他还分析说,即使是这样,宋瓷的价格相比明清瓷器动辄几百万的数额还是有明显的升值潜力。从欧美成熟的拍卖市场看,我国宋瓷不断创下新高也说明了这一点。

“南海一号”所载景瓷可能产自景德镇南河沿线作坊


日前,“南海一号”打捞出水后,有消息称,船上所载的青白瓷出自景德镇窑系。这一消息引起了收藏界与界人士对景德镇青白瓷的高度关注。那么,“南海一号”所载的景德镇青白瓷究竟产自该市哪里?景德镇青白瓷又有何特点?24日,带着读者的多个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南海一号”所载景瓷可能产自南河沿线作坊

青白瓷是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的起点

据有关专家介绍,青白瓷是宋时的六大瓷系之一。其生产以景德镇窑为代表,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显青,所以名唤“青白瓷”。宋代是青白瓷的辉煌时期,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已在国内十多个省近l50个县和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出土了宋代青白瓷。景德镇从宋代生产青白瓷以后便声名鹊起。宋真宗将青白瓷定为贡品,并以其“景德”年号命名此地,使天下皆知有“景德镇”。因此可以说,青白瓷是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的起点。

出水青白瓷应产自工艺水平巅峰期

据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五代入宋后,由于战乱,很多北方及其他窑系的工匠和技术人员流入景德镇,景德镇的民窑综合各方特点后,在五代生产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烧了青白瓷。而之后,其烧造技术又很快传播到各地,迅速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烧造体系,产品远销海外。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何身德告诉记者,至北宋晚期,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景德镇窑系生产青白瓷,从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何身德分析,“南海一号”所载景瓷距今800多年,按这个时间推算,出水青白瓷应为景德镇青白瓷生产水平达到巅峰期的产品。

“南海一号”上景瓷疑产自南河沿线作坊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馆长何俊在带着记者参观景德镇生产青白瓷的宋代湖田古窑址后告诉记者,由于景德镇南河直通昌江,可通过南河至昌江达长江沿线。在北宋晚期至南宋之间,景德镇的民窑几乎全部集中在南河沿线的几十里地上。何俊分析说,如“南海一号”所载的青白瓷确系景德镇生产,那么,这些瓷器应该就产自该市南河沿线作坊。而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北宋晚期至南宋之间,湖田窑已成为当时景德镇生产青白瓷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地方,而且,该馆数年前进行考古时,在南河湖田桥附近就发现了多个用于船运的码头。他认为,基于多方面的因素,作为质量要求相对较高的外销瓷,“南海一号”所载的青白瓷产自湖田窑的可能性应该很大。

北宋晚期已被誉为“青如天”

据馆负责人宁勤征介绍,青白瓷的装饰手法,是在瓷坯上刻好图案后,再在上面浇上一层青白釉,瓷器烧成后,瓷器表面的釉已被淡化,而图案里面的釉颜色显得较深,这样就起到了相互烘托的效果。

何身德告诉记者,由于这种效果明快、漂亮,当时深得世人喜爱,青白瓷在北宋晚期已被誉为“青如天”。而如今人们形容“白如玉”的说法,还是后来人们在“青如天”的基础上改的。何身德表示,出水的青白瓷,在当时就已应是被誉为“青如天”。

陶瓷商从打捞信息中觅商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南海一号”出水,景德镇的青白瓷也由此引起各地业内人士的关注。24日,记者在景德镇昌南古玩市场采访时,在此经营的张女士就告诉记者,最近两天,她已经接到好几个咨询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知识及市场价格的电话。而在景德镇做了十几年仿古瓷生产的刘先生,在看到本报报道的“南海一号”打捞掀起景瓷收藏热的消息后,就开始动起了生产仿造青白瓷的脑筋。刘先生说,人们对“南海一号”所载青白瓷的关注,必将提高景德镇青白瓷的知名度。他认为,这就是商机。

景市专家将鉴定出水景瓷

24日,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如果能够确定“南海一号”部分瓷器为景德镇生产,将对丰富景德镇历史资料起到重要作用。他将要求景德镇市文物部门负责人积极了解“南海一号”的有关情况。另外,景德镇也将请文物专家对“南海一号”上出水的景瓷进行鉴定,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如果能够确定为御窑陶瓷,那价值相当高。

“鱼纹瓶”堪比故宫国宝 市场价值堪称“连城”


鱼纹瓶和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品同出一脉

由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推荐,经云南科技检测中心进行能量仪科学鉴定,昆明民间收藏的一件粉彩黄地缠枝花鱼纹瓶和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品同出一脉,而工艺细节方面却比故宫国宝尤胜一筹。

昨日,业界专家和省市收藏爱好者云集高古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流中心,大家期待一睹“清乾隆粉彩黄地缠枝花鱼纹瓶”尊容。该文物瓷器来自昆明民间收藏,经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目鉴,又通过了云南科技检测中心X荧光能量色散仪的分析测定,目鉴和机检结果相一致,昆明发现了一件堪比故宫国宝的清代乾隆时期官窑瓷器,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都堪称“连城”。

基于特殊原因,鱼纹瓶的藏家再三婉拒透露真实姓名。不过,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该花瓶是其三代家传的宝物,持有者出生于昆明名医世家,几代书香门第、岐黄杏林的生活环境遗留下不少文玩奇珍,这件清乾隆年的鱼纹瓶就是其一。早在2004年,曾经有企业家出价200万元求购此瓶,虽然企业家多次诚挚购买,但是昆明藏家却因难舍传家之情而婉言谢绝了。

据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介绍,昆明“粉彩黄地缠枝花鱼纹瓶”高24.7厘米、口径 8厘米、足径 8.7厘米,足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矾红款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类似的一件鱼纹瓶,不过底部无款识,出自清朝宫廷旧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对这件珍瓷的描述为:“瓶撇口,细颈,肩以下渐收,圈足外撇。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黄釉为地绘粉彩缠枝宝相花,花间绘四组双鱼纹饰。无款”。

专家特别强调,从制式、工艺、图案等众多方面来看,两件“粉彩黄地缠枝花鱼纹瓶”均出自正统官窑一脉。然而,昆明这件“粉彩黄地缠枝花鱼纹瓶”底足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没有年代款识,因此昆明藏家持有的鱼纹瓶堪比故宫国宝,而且尤胜一筹。“以前清宫使用的瓷器,有一部分是官窑烧造出来的送呈样品,所以存在未打年代底款的现象。后来正式成批生产这些获统治者认可的瓷器时,就开始打上年代底款了”。

昆明“清乾隆粉彩黄地缠枝花鱼纹瓶”已经多家检测机构鉴定为本朝本款之珍品。而据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掌握的情况显示,目前已经公诸于世的这种鱼纹瓶全世界仅存三件。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刊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一件在2003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乾隆遗珍专场”上拍卖,被亚洲私人收藏家以387.04万港元购藏;还有一件就是昆明藏家的这件家传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南海一号”整体打捞价值堪比兵马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南海一号”整体打捞价值堪比兵马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