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听资深人士谈工薪阶层收藏陶瓷要诀

听资深人士谈工薪阶层收藏陶瓷要诀

古代瓷器收藏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3-30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是既有文化又有钱的人的事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经济实力,但也并非仅仅是高收入群体的专利。即使月入三、四千的工薪阶层,也具备收藏艺术陶瓷的基本条件。如何入手收藏陶瓷,怎样评估和看待当代陶瓷的价值,是横亘在每一位意欲涉足藏海的工薪人面前的难题。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陈也君——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著名的文化传播机构了了亭主理人的收藏金句!

小编:国强民富的时代造就了收藏的繁盛。您认为收藏的本质是什么?

陈也君:有消息显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10%的人有收藏爱好。很多小孩子从小就开始收藏,收藏是一种文化。历史越是悠久的国度和民族,这种文化氛围就越浓厚。

收藏的乐趣很多,包括寻寻觅觅的乐趣,讨价还价的乐趣,展示交流的乐趣。为了追求这种乐趣,你就会主动地读书、研究、思考。

我认为,归根到底收藏的本质文化因素大于经济因素,收藏行为对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有利,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值得提倡。另外一方面,收藏融消费和投资为一身,而且可以反复消费(欣赏),既可愉悦身心,又可创造财富,以收藏为中心,可以延伸出很多种享受和活动。

北京有一位老同志,75岁开始着手收藏,景德镇、龙泉等地的瓷器都是收藏对象。他曾经分别花6500元和3.3万元买了2件艺术瓷瓶,后来分别以1.8万元和4.4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因为收获良多,其老伴和子女都非常支持他。而老同志为了学到更多的收藏知识,他大量翻阅书籍,主动和圈内人士交流,性格变得更加开朗,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也影响带动了身边一批人加入了收藏队伍。

入行收藏理念为先

小编:对于工薪阶层而言,收藏艺术陶瓷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陈也君:理念决定行动。收藏最重要的是确立收藏理念,理念确定了,收藏起来就有序,否则,就会陷入无序状态。

首先要考虑好收藏的对象和品种。是做大师瓷的小件收藏,还是做中青年的中大件收藏?这是一个问题。

工薪阶层毕竟经济不十分富裕,可以购买小彩盘、小花瓶、小异型壶以及陈设与实用兼而有之的文具、茶具等,这类陶瓷的设计,如能达到形象美、情趣好、内涵深三个要求,就是品位较高的陶瓷艺术作品。

当然,如果钟情中大件陶瓷,选择的对象则更多地倾向于目前价格尚处低位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

将多余可支配的收入来收藏某位艺术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或者某种风格艺术家的作品……资金投入收藏,既可欣赏怡情,亦可以瓷会友。有的人喜欢收藏大师、教授的作品;有的喜欢收藏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还有不管是选择哪种,只要适合自己,并乐在其中,就很好。比如收藏茶杯,各式各样的茶杯,各个产瓷区、各个年代的茶杯都收藏,家里成为茶杯的天地,闲暇之时,就拿上一件在手中把玩,就很有意思。

收藏门槛可高可低

小编:你认为购买艺术陶瓷,多少钱可以上手?

陈也君:我说了,作为收藏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收藏理念,有多少钱就做多少钱的事。比方说,如果资金不充裕,但是又喜欢大师作品,一件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动辄几十万,怎么办?其实大师们小件的作品,像盘、茶壶、笔筒。不妨从这些入手,小件同样倾注着艺术家的心血。类似于企业白领、公务员等工薪阶层,是艺术品市场的关键支撑,是市场的潜力股。他们虽然不能大笔投入,但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对收藏品会琢磨,能研究,愿交流。他们知道怎么去享受自己的藏品,一器在手,其乐无穷。

收藏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性格、爱好确定收藏方向,门槛可高可低。关键在于持续投入,坚持。按每月结余1000元计算,全年可有近万元的结余。可以攒一年的钱,买一件大师的小件作品或者中青年的中大件作品,也可以一年一年地攒起来,集中购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精品。前者10年下来就是10件作品,有数量的优势,而后者则更多地集中精品,有品质的优势。

市场黑马何处觅

小编:景德镇从事艺术陶瓷创作的人林林总总,该如何选择收藏对象呢?

陈也君:景德镇画瓷器的有数万人,而且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外来艺术家涌入,个人觉得其中有1%是画得比较好的,越早收藏他们的作品,未来的收益就越大,但艺术品的价格走势也不能一概而论,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价格越来越高。“只带口袋,不带脑袋”的行为是收藏大忌。

捡漏、发现黑马是初涉收藏领域者常有的心态。相对而言,我更看好学院派的发展潜力。我认识一位80后年轻人,是陶瓷学院李磊颖教授的学生,已经拿到了研究生学历。这位年轻人,潜心创作,精神一丝不苟,青花、色釉、粉彩、新彩等手法均有所涉猎,有很深的中国画、书法、篆刻功底。他不仅与学院派交流,也和传统派交流,注重向陶瓷界的各类能工巧匠学习,博采众长,为己所用,技艺日渐看涨。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他的作品一经推出却颇受市场欢迎,一个小件的花鸟摇铃尊,价格已经攀到了5000元。

对于陶瓷经纪机构而言,发现并培养黑马是不可偏废的两面。我们早期就开始关注的李磊颖、王秋霞、赵紫云、俞军等大师如今都达到一定高度,和他们一路走来,我们也受益良多,同时,我身边一些跟着往前走的武汉收藏界朋友也都很受益。

作品、艺品和人品

《瓷器》:除了形式和内涵外,收藏艺术陶瓷还要注意什么?

陈也君:选择收藏对象,除了考虑作者的名号和作品的好坏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家的艺品和人品。艺术家的人品有争议,他的作品就不值得收藏。所谓艺品如人品嘛!

景德镇民间高手云集,精品迭出。我个人比较偏好诸如王锡良、方复、陈庆长、毕德芳等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作品,他们的作品、人品俱佳,这类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很受收藏群体认同。

艺术品市场通常10年有一次洗牌,思维独立,不断进步,潜心创作的艺术家才能笑到最后。(林文/文)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工薪阶层投资古瓷器香炉的基本知识


古瓷器香炉器型丰富,但总体上看不外乎鬲式、鱼耳、鼓钉、莲瓣、三足、五足、筒式炉等。

托炉是流行于南朝的一种炉式,炉口外敞,平底,蹄形三足,立于敞口直壁平底浅盘中。这种炉式是托盘熏炉向三足炉过渡的一种形式。这类青瓷炉是六朝一种专供祭祀的供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的虔诚。

清初出现了一种祠庙成套使用的“鼎”字形青花香炉,炉体由三节组成,这就是鼎式炉。上部为长方宽沿盆形,中腹呈四方形,下部为腹足,四足外撇,造型雄浑敦厚,青花纹饰流畅。

钵式炉因炉体似钵而得名。明末清初广为流行。唇沿外移,圆腹,圈足,有青花、五彩、冬青釉、洒蓝釉、霁蓝釉等装饰品种。

筒式炉又称三足尊式炉,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宋代烧造筒式炉的瓷窑有汝窑、官窑、龙泉窑等。宋代筒式炉口、底直径几乎相等,三足落地,筒腹以数道弦纹为饰。北宋官窑烧制一种筒式炉,口、底向内微敛,腹底贴有三足。元代开始,筒腹下部逐渐收小,器底凹,三足逐步上移,少数几乎与底平,但仍然起支撑作用。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器形比较规范,器身如筒,口沿微向外凸,与器身凸起的弦纹相呼应。而民窑所烧制的器形开始变化,腹部呈鼓式,高矮不一。弘治时期,部分制品唇口向外移,有些烧制不太考究的器皿,炉底中心下凸,成为支撑面,三足仅为一种装饰。

专业人士谈市场发展


讯: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次前来参观交流的7人中,有两位是专业从事艺术品机构运作的。陈世东是广州宝珍堂艺术馆董事长,谢波是武汉融缘舍艺术机构主持人。对他们两位来说,这次瓷都之行是带着考察目的来的。

那么,通过这两天的参观接触,他们对景德镇目前的陶瓷市场有何看法?对以后的市场发展与定位又有何见解?4月17日,记者就此问题对两位专业人士进行了采访。

特色品牌有待进一步挖掘

谈起景德镇目前的陶瓷市场,谢波认为,景德镇的瓷器确实有很高层次,汇聚各地陶瓷工艺,但现在的问题是缺少特色效应,独特品牌不多。他介绍说,很多地方专攻一项,反而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比如德化做礼品瓷,把瓷烧制得跟羽毛一样,特点鲜明;河南钧瓷做釉下窑变的礼器,这些摆设瓷虽然不实用,但是稀奇古怪的造型也让人印象深刻。

“现在景德镇是什么都做,陶瓷艺术家职称也是市级到国家级遍布,而且几乎每个名号后面都有很长一串的后缀。但是真正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就一个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面对这样的市场与各种称号我们真是不知如何是好。”陈世东说,大师要让藏家有选择,现在的情况是不好选择。来这里一看,个个都是大师,十个人可能有八个是大师。不说那些不懂陶瓷的,就是他们来看都转晕了,而且也很难看出什么重点。

针对这个问题,谢波建议,政府要进行控制与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市场推出特色,“似乎有很多特色,但是现在的市场让我觉得,它的现当代性没有凸显,传统工艺的成熟性也没凸显,材质的宝贵性与唯一性还是没凸显。其实这些特色都值得推,政府可以一段时间集中去推一种特色。”

工艺发展受限于家族式传承

“景德镇到处都是作坊,操作方法还是现代的。填色就是填色的,勾线就是勾线的。做设计、定图样都有固定的人。但现在很多名家还是家族式的传承。”谢波表示,名家拥有好的技艺并不愿意传给徒弟,只想传给子女。但大师子女是不是就是技艺最好的呢?这个不一定。“这样怎么能做好工艺呢?”谢波疑惑。

他表示,刺绣业就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全国各地都到苏州采购刺绣,很多大师就请绣娘来把底子绣出来,出图样。最后他在关键点、几个出彩的地方动下手。还有的干脆就最后盖个章。“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家族有名气,供不应求,但大师又不愿自己的品牌资源被别人享受造成的。这使得市场上有些名家作品也让人找不出亮点。”“艺术家要愿意合作。”谢波提出这个观点,“景德镇相互之间做高端整合的少。什么是高端整合?就是把好的瓷土、器型、画工、烧制技术结合。这些一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就是超一流、顶级的东西。但是几个二流的东西结合在一起,那就不是二流了,可能是更低级别的了。现在,景德镇存在大量由二、三流层次结合在一起的作品。这就让收藏爱好者无从下手。”

定位应准确,走高端路线

通过这两天的接触,陈世东直言,他觉得目前景德镇的定位不够清晰,但其实对于外面来说,地位一直是很高端的。他认为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是中国瓷器的引领地,定位上应该走高端路线,面向收藏群体,形成以收藏为主体的市场,“如果现在景德镇的瓷器不去走高端路线,而去走量,就很难跟别的地方竞争。

因为很多批量生产的东西,其他地方已经做得很成熟了。”收藏市场针对高端人士,谢波表示,高端人士的选择是非常严的,而且选择的人数也是非常少的,他们只要顶尖的东西,“我这次到景德镇来就是探索书画作品和瓷器的结合。这些宝贵的艺术思想和作品,我们希望更多人看到。”走高端路线,陶瓷作品的运作方式就非常重要。谢波举了一个反面例子。“在宜兴很多紫砂壶大师都自己卖东西,因为这些大师的东西以前都很便宜,也就三五万,有钱人都直接跑到宜兴去购买。现在涨到十几二十万,有钱人坐飞机到大师家去,大师说,‘这作品20万,你不远千里到我这来,我跟你泡个茶、合个影吧,就15万给你。’这些人掏钱都掏不及,大师尝到甜头,既不要机构运作,也不要经纪人运作。”但这其实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对于市场的长久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谢波与陈世东表示,要做好收藏市场,景德镇一定要引进专业的艺术机构。

有机构思想,规范运作

“我了解到景德镇一些陶瓷艺术大师也是靠自己运作,没有规范、专业的机构介入帮忙。

比如他每年做个生肖雕塑,原作卖几万、十几万,但复制品就卖百千块。而且复制品也怕做多了,就做几百个。这样的思想与经济规模都是没发展的。”谢波说,对于市场来说,大师的作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如果一件作品卖20万,他一年做50件,很多人会咋舌,一个大师一年创造了1000万的产值。但这样的艺术生命是积攒了70年才换来的。这样的产值他能坚持多少年?如果坚持十年,也就是一个亿的产值。一个亿的产值在文化市场来说不算什么,而且这样的大师资源也是非常少的。

所以,他们认为一定要有规范的机构用正确的方式去推广大师、进行运作。“首先要有成熟的机构,同时画家要愿意让利出来,用这笔钱去推广。如果你预期有1000万营业额,起码要愿意拿300万到500万来做市场推广。而且不是做一次,要坚持做下去,得到市场认可。”谢波说,这样别人就会觉得景德镇的瓷器确实与别处不一样,连运作方式都不一样。而这些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要有这种机构思想,市场也要有机构商业理念。

艺术家愿留出空间达到制高点

在这两天的考察中,陈世东说,他发现景德镇目前还没有正规的艺术机构出来代理艺术家。对于这项工作,他坦言有难度。因为瓷器本身做出来难度很大,每一件作品出来,作为艺术家来说,都认为是很好的作品。你去跟他谈合作,要从这个作品价格中产生空间,很多大师肯定不愿意。

“大师是已经成名了的,你去跟他谈市场他并不是很在意。对他个人来说,他的技艺传给子女,自己不愁吃穿就行。但是对市场来说,对整个景德镇艺术陶瓷发展来说,这样就缺少一个高度。”陈世东介绍,就画家的画作来说,西方高的,卖出几个亿的都有,国内齐白石的一张画拍到了四个亿,徐悲鸿的作品卖到几千万的也比比皆是。这是因为有人在做这块市场。但是陶瓷制高点相比画来说,就低很多了,价格与它本身的价值是不匹配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机构在做,失去市场推广。怎么让价值更高?就要让机构去做。”他介绍,机构不同于艺术家,艺术家收到多少钱就用于改善生活了,不会投入市场。但是机构会把让利出来的钱用在市场上,做展览、推广、学术宣传、全国巡展。机构本身的品牌建立了信誉,很多人相信专业机构,通过机构筛选的东西就能得到市场承认,这样可以避免市场乱了。而且通过机构能把艺术家的作品放大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而要推广这项工作,怎么来产生空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艺术机构想做做不了,有些艺术家想做,但是不愿留这个空间出来,这就有了矛盾点。”陈世东说,艺术家本身要有好的态度来合作,他的投入应该与机构的投入是同行的关系。

规范前,提高自身素养是关键

两位外地艺术机构专业人士都提出了对市场的发展建议,那么在我市的陶瓷艺术家自身是如何认为的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真如堂堂主伍一洵。伍一洵表示,在规范之前,提高自身是关键。首先艺术家要提高自身素养,其次收藏家也要懂得分辨艺术。“现在很多收藏者是根本不懂艺术的,在选择上非常盲目。”他表示,现在各个行业都很浮躁,他们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自己做好了,自然会有市场认可你。而对于艺术机构的介入,他表示不懂的收藏家可以让机构做自己的艺术顾问,他也能接受让机构来帮自己运作。但前提是,这个机构自己的品牌必须过硬。

陶瓷保养要诀


中国古陶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受到众多藏者的喜爱,是中国传统收藏的支柱之一。陶器是易碎品,同时,易受尘埃、紫外线等侵害,如果保养不当极易损坏。因此,收藏陶器应加强保养。

1.收藏室内温度不稳定或温差过大容易损坏陶器,室内的温度宜保持在17—25℃左右,湿度宜在50%—60%,相对湿度变化不超过5%—6%,过于干燥和潮湿都不利于陶器收藏。

2.强烈的紫外线容易造成陶器表面颜色变化,釉层脱落。所以,要防止和减少强光对陶器的照射。收藏室的窗子最好挂上不透光窗帘,或采用有色玻璃。

3.过量的灰尘,易对陶器形成一定的损害。造成器物表面变色,所以对陶器应定期除尘,陶器最好存放在柜中或框架上面。

4.陶器容易破碎,其耳部、把部、口部等部件较脆弱很容易发生断裂,因此不宜经常用手直接触摸,挤压这些易碎部位,搬动陶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或磨擦。

5.古陶器除少数传世品,大部是地下出土的,由于长埋地下,易被盐类及其他杂质侵蚀,土壤中的部分化学物也易吸附在器物表面,所以在将陶器收藏入室前,应先进行清洁、消毒并进行干燥。

6.如果陶器某些部位产生裂纹,器壁或器表出现风化、彩绘和釉层出现剥落,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继续扩大对易破损的部位也应及时进行预防性加固。

业内人士认为 画家陶瓷作品收藏空间巨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画家前往景德镇学习陶瓷制作工艺,这些具有画家文化素养的陶瓷人已经占到行业的10%。他们的作品与传统匠人相比,更侧重写意和创新。目前,不少画家的陶瓷作品已初具市场价值,最低几千元,最高可达几百万元。业内人士认为此类陶瓷作品升值空间巨大。

画家做瓷文气重

“画家与传统工匠不一样,受过大学教育的画家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美术功底好,虽然在陶瓷制作方面有所欠缺,但反成为他们的长处,作品出来有文气、不匠气。”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杨飞武告诉记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周国帧曾经试图烧制一件陶瓷雪豹,由于温度控制不好,牙白釉在烧制过程中发生缩釉,雪豹变成了花豹,反而更加逼真。“有时候,随意一些才能烧出好东西。”

杨飞武还告诉记者,画家转做陶瓷,也受陶瓷市场转好影响。“一些画家画了很久都不出名,但是他们起点高,画陶瓷容易出彩,加上陶瓷市场销量好,促使一批画家投身陶瓷制作。”

画家陶瓷如何挑选?

画家制作的陶瓷,该如何挑选?据介绍,挑选陶瓷主要应关注瓷坯、画面构图、彩绘功底、烧制工艺、画家名气、题材和装潢镜框等综合因素。“不过,现在市场上许多买家仍旧认可"工艺美术大师"的头衔,一些画家虽然已有一定职称,但作品难卖高价。”

“目前,价位较高的有李小聪的作品,他不仅是画家,还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近期,他的一件作品拍出200多万元,而其他画家作品便宜的几千也可买到。”杨飞武告诉记者。

去年底,销量大幅缩减,是否会影响陶瓷收藏?杨飞武表示,陶瓷市场的确有所下滑,但许多大师作品价位依旧坚挺,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成交少了,但价格降不下来。若考虑投资,可选择低价位又质优的作品。”

陶瓷收藏商家 谈该如何鉴别高古陶瓷


中国古陶瓷窑口众多,烧瓷历史绵长,其鉴定一直是文物收藏界的热门话题,也困扰着很多藏家。近日,记者从古玩陶瓷收藏商家杨先生处,听杨先生谈起该如何鉴别高估陶瓷。

关注造型釉色

与其他门类古玩艺术品赝品自古有之不同,高古陶瓷古代仿制的现象并不多见。“市场需求决定了赝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宋瓷造假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渐增多,而且大都集中于五大名窑,其赝品的数量也远远少于明清瓷器。随着高古瓷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现在的古玩市场里,高古时期瓷器造假越来越多,藏家很容易上当。”古玩商杨华说。

杨华告诉记者,“器型、纹饰、款识、釉彩和工艺是鉴定古陶瓷真伪传统意义上的重要指标。首先从釉面的造假来看,赝品的剥釉是用电动刻笔钻下的,表面有坑,而古陶瓷上的自然剥釉呈大小片状或颗粒,有棱角,器物周身可见。另外,自然风化的剥釉古瓷,釉面通常有光泽度,而经酸处理的赝品,表面暗淡无光。从岁月的痕迹上来看,赝品是人为用砂纸打磨出来的,方向明显且不自然,而古陶瓷的使用痕迹杂乱无章并不规则。值得注意的是,手法再高明的造假者,也仿造不了古瓷器的胎质。古代瓷器人工炼泥,胎泥还要放置多年,导致烧制出来的陶瓷胎质疏松,细看可见细小的气孔,而现代赝品的胎泥是机器磨的,非常细密光滑。”

古陶瓷的造型和釉色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是重要的判定依据。“断代的要领是掌握陶瓷的造型和釉色特征。如钴蓝釉瓷器,其上限不早于元代早期。比如梅瓶,宋代开始流行,元、明、清都有,但每个时期的曲线有所不同。宋代的梅瓶身体修长,圈足,古朴秀美。到元代则下身加粗,体形变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为卷唇口,下身较胖,这一时期梅瓶造型最美。此外,从釉色来看,定窑的白釉,汝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的青釉,建窑的黑釉,钧窑的紫釉等都是其显著的特征。”杨华建议,藏家要尽量熟悉中国陶瓷史,多读多看博物馆展出的收藏品和图录。

“另外,古陶瓷的釉中有无气泡也是一种鉴定方法。不过对于不同时期器物的气泡特征、形成原因和变化,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杨华说,“行家鉴别时会掂一掂瓷器的重量,如果对每个时代的瓷器非常了解,用手一掂就能够知道真假。还有人听音,用手指敲瓷器仔细听其回声,也可以帮助鉴定真伪。真品的回音清脆且时间较长,而赝品的回声短暂且混浊。当然这些直观的鉴别手法是建立在长期积累的经验之上的。”

从瓷片收藏入手

然而,一些专家却提出对中国高古陶瓷的鉴定一直存在着误区。某资深鉴定专家告诉记者,所谓“气泡鉴定并不靠谱”。他说:“瓷器气泡鉴定的说法太夸张了,有忽悠的嫌疑。很多人热衷用放大镜观察瓷器上的气泡,但气泡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也不能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

对此,杨华认为,相同窑口的器物在气泡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同窑口的瓷器,在原料、配方、施釉、烧成温度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所以烧成后的气泡特征也应该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以气泡特征来鉴定古陶瓷的前提是,对器物的窑口、工艺和气泡特征都非常熟悉,且具有相关真品的鉴定经验。”杨华告诉记者,蛤蜊光曾经是瓷器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过,蛤蜊光已经不能为我们的鉴定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了,因为现在的造假者甚至能逼真地做出蛤蜊光,使赝品在光线的折射下产生七彩光。另外,对于高古瓷器的仪器检测也不能过于迷信,现在的仿品完全可以达到与真品的元素比例一样的水平。”

“高古陶瓷收藏的第一步应该从瓷片收藏开始。”杨华说,“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光读书本看图录行不通,应该多摸、多研究瓷片的质感,这样才能练出好手感。而且现在收藏圈里,瓷片收藏也开始逐渐形成规模了。”

从器形谈瓷器收藏代价


瓷器的器型变化多端,瓶、尊、炉、觚、壶、盘、碗、杯、罐、盆、盒、枕、缸、砚等都是瓷器的器型,本日我们在这里只讲四类,瓶,壶,盘,碗。为什么?由于常见,常见才是“胡同儿”说瓷器给各人带来的知识要素,假如我每天讲宋汝窑,您每天听懂了,见不到,又有什么代价呢?

一,瓶:

我们一样平常收藏瓷器中见到的各种瓶特殊多,什么抱月瓶,玉壶春瓶,琮式瓶,一大堆名词(此处省略100个名称),瓶也是收藏中各位藏友喜好的器型之一,为什么?由于瓶的生存难度较大,一样平常器型相对较大,有的有盖,更加难以生存。瓶展示结果最好,我们收藏瓷器大多摆设于家中,因此瓶是最受各位藏友喜好的。同时代价也相对最高。同样的康熙五彩碗大概卖不外一件光绪五彩瓶。瓶有许多种叫法,那么我们怎样判定瓶的路份呢。“胡同儿”逛市场发现,礼器代价最高,赏器次之,实用器最后,彩绘瓷比青花贵些,方瓶比圆瓶代价高,虽不绝对,但是精确率95%。从名称上看,礼器的名称最为拗口,好比琮式瓶。我们在一样平常生存中很少用这种名字。赏器一样平常器型较小,有的可称为尊,多为方瓶,其他的就是实用器了,花瓶,箭筒等。实在我们判定一件瓷瓶的代价重要照旧看是否广泛,是否稀疏,留意越是稀疏的瓷器肯定越美,大概您不懂瓷器,但底子的审美中国人都差不多的。

二,壶

为什么说壶?由于如今市场上需求量大,各人也见的比力多。壶作为瓷器收藏中排在第二的器型品类,最紧张的是它同样也是立件。与瓶雷同,壶的生存比力难,特殊是壶大多有盖,在光阴的长河中,壶盖每每丢失。同时,古人对于茶道非常讲求,因此壶多出佳构。比力著名的壶有辽的鸡冠壶,元、明的多穆壶、 僧帽壶以及相沿至今的酒壶、水壶、茶壶、卤壶等。壶的器型多样,多出佳构,现在在市场上,与瓶相似,彩绘壶的代价高于青花。壶的脱销与当代人民的生存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与壶相匹配的茶具,也是市场追逐的核心之一,由于他们具有肯定的实用代价,因此多受土豪的青睐。现在市场上最热销的是清三代的茶壶,有的佳构达数万元。

来几把牛壶(此中一个是胡同儿的哈哈)

三,盘

这里信赖有许多人会反对我了。由于碗是蹲件,按说应该比盘值钱。这正是“胡同儿”本身的一些见解,想与各人分享。盘在现在的收藏过程中被藏友忽视的重要题目在于盘较多,生存较完备的也相对较多些。但”胡同儿“以为,盘的收藏艺术代价现实上高于碗,由于盘的展示面积更大,具有较好的展示结果。而且盘虽多,但是佳构却少,盘的收藏可以满意浩繁藏友的需求,真正实现低门槛,高要求。盘在收藏过程中有一个比力大的特点,就是越大也相对越值钱。许多外国人把中国的瓷盘买归去干脆打个孔,挂起来,根本不利用。盘的器型相对简朴,没有那么多样式,无非就是方盘和圆盘之分,但实在代价差不多,没有多大区别。

来几个经典画片的盘:

四,碗

碗在本期中最后被提及确实与个人喜欢有关,”胡同儿“以为,碗是最难展示的,而且生存难易与盘相近,存市量也较大,因此在这四种器型中,碗是相对代价最低的。在各种购买的过程中,按照这种原则,精确率70%,阐明争议相对其他较大,许多人照旧以为碗的器型强过盘。碗的种类比力多,有撇口腕,花口腕等。好的碗器型肯定要高,易于展示代价天然也就较高,方碗少见,更具收藏代价。

碗:

本日从市场代价上说了瓷器的四种器型,看看各人喜好什么?接待各位藏友留言大概直接与我们接洽。藏品变现从这里开始。胡同儿说瓷器,下周见。

以上均为小火文玩寄卖判定评估师胡同儿原创

一家之言,如有不妥之处,接待指正!

谈宋代陶瓷装饰


宋代是中国制瓷工艺大发展的极其重要时期,名窑遍布,技艺精湛,不仅有"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烧造的精美产品,还有带有浓厚民间生活气息的"磁州窑"、"耀州窑"瓷和胎质洁白致密釉色白里泛青、晶营如玉的"景德镇窑"瓷,"龙泉窑"瓷,"越窑"瓷,"汝窑"瓷等。花色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蜚声于世。不但陶瓷造型精巧、饱满、丰富多样,制作考究;刻划花装饰又具特色,还有"铁锈花"和"红绿彩"瓷等,艺术成就很高,是中国古代制瓷的高峰,犹如百花争艳,春色满圆中盛开的奇花异葩,深为世人所推崇。是陶瓷艺术中的珍贵遗产。在此,就以自己肤浅的认识,略述如下与朋友们共同学习、探讨。

一、陶瓷刻划花装饰艺术 刻划花花纹是用刻、划、剔等方法相结合刻制而成,因此统称为"刻划花"。 刻划花分"刻花"、"划花"和"印花"。"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它是在已干或半干的陶瓷坯胎上用刀刻出有凹有凸的装饰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从釉中透出纹饰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特点是着力较大,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划花"是用竹签或铁针,刻划出花纹,特点是线条活泼、流畅。"印花"是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打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留下花纹,具有浮雕感。还有在瓷胎上将花纹以外的部分用刀剔除,使花纹凸起的"刻剔花"等。以上几种装饰方法多单独应用,也可以根据需要互相掺和采用在一个装饰纹样上。

刻划花早在远古旧石器时代已有萌芽,在发掘的考古遗物中就有"刻划的骨骼"做为装饰品,还有记事用的各种符号刻在骨骼上的"甲骨文",虽然骨和陶瓷不是同质地的器物,但事物总是互相模仿、启迪运用到陶瓷上的。

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中,可以找到原始的刻划花艺术,如西安博物馆中收藏的彩陶器上就有许多刻划的符合;再如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鱼藻纹图、凤鸟纹盆"上也有刻划的纹饰,这均为无釉陶器上的刻花。

在长江流域原始文化,从母系氏族制群体到父系氏族制的末期,陶器有红陶、彩陶、黑陶等品种,装饰就有了彩绘、刻纹、压纹、堆纹和镂孔等。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江苏邳县出土的陶器,是长江流域原始文化的代表。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瓷中又可见到在釉陶和最早的青釉瓷上的刻划花纹如东汉的"青釉刻花纹兽耳陶罐",以及两晋、南北朝的刻划陶和青釉瓷中的刻划花纹。不过这些花纹十分简单,多为几何纹和线纹,称为"工具纹"、"刻线纹",并不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隋唐、五代的不断改进,到了宋代"刻划花"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独具一格,为世人所喜爱和赞赏。

(一)宋代名窑刻划花风格特点 宋代刻划花瓷品种繁多,瓷窑几乎遍布全国,生产规模大,成就显赫。除民间瓷窑外,最有代表性的名窑有"定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和"越窑","汝窑",风格各异,各具特色。

[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古属定州。创烧于唐,五代时产量已很大,当时在此设官收税,北宋时期著称于世。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和印花,以印花最精,并为南北瓷窑所模仿。印花产品花纹多花果、禽鸟。花纹细腻清晰,布局严谨,紧而不乱,恰到好处。

[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代属耀州,唐代已开始烧造瓷器,宋代又得到很大发展,以烧青瓷为主,刻花纹样粗犷,刀法简炼,刚劲有力,线条有时多不连接,但不失整体形象,有中国画的意到笔不到的写意画意境,艺术成就很高,一度为官庭"贡瓷"。花纹有花卉、龙凤等。

[磁州窑]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镇地区,宋属磁州。瓷多"刻剔花"图案形式装饰,纹样布置匀称,有白地黑花,色地白花,磁州窑又以铁锈花装饰最多又最闻名。

[景德镇窑]早称昌南窑,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瓷书"景德年制"而得名。景德镇是宋代四大镇之一,北宋时期制瓷工匠充分利用该地出产的优质瓷土和大量松柴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工艺技巧上继承前人的成就加以发展,成就很大。是中国最著名的制瓷产区,有"瓷都"之称。窑址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东郊的湖田古窑址,以及湘湖,胜梅亭、石虎湾发掘出土的白瓷刻划花和印花瓷胎薄花纹工整,洗练,多为影青釉瓷,瓷釉莹缜温润,如脂似玉。尚有玉青釉,龙泉釉等青釉刻花瓷。集南北瓷之大成,品种多样,繁花似锦。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始于北宋,系青釉瓷系。由于造型较大,釉层厚,色重(近暗绿色),刻花深而粗犷。 [越窑]在浙江省余姚上林湖至慈溪上岙湖一带为中心。在唐代已是著名的青瓷窑,为我国最早的官窑。产品不但流行国内并远销埃及、伊拉克等地瓷釉色青绿,用刻、划、印等手法作装饰,题材多样,纹样流畅,形象生动活动自然。

[汝窑]在今河南临汝县,北宋后期官窑。建于宋微宗大观元年(1107年)。汝窑刻花最佳的有"汝窑青磁牡丹唐草片雕文钵"和"宋汝窑青磁牡丹唐草片雕文碗",花纹形象生动,花朵枝叶布局主次分明合理,艺术性高,深受人们所喜爱。

(二)刻划花的技术成就 [以刀代笔]宋代刻划花,在前人"工具纹"、"刻线纹"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更加完善的利用不同的各种刀具来刻划装饰花纹,虽不是用笔来描绘,但仍有其笔墨韵味。在技术上达到了运用自如,艺术上达到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效果。使宋代刻划花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用刻纹作画作色]刻划花花纹是用不同的刻划线、面,按装饰的需要刻成花纹。因刻划线、面有不同的深浅,又有宽狭不同的面积,且刻面上呈现高低不平的起伏,因此产生了各种变化无穷的明暗深浅色调。引人入胜。

[运用不同刀具刻制花纹]宋代陶瓷刻花工匠,真正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适合刻刻花使用的刀具,给刻花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刀具有:

刻刀:有竹制或铁制的平刀(平口刀)、斜刀(斜口刀)。以平口刀为主刻制花纹。利用下刀轻重和倾斜度等手法刻划深浅,宽狭不同的线条。即依花纹轮廓下刀,刻刀向轮廊线倾斜,用力使轮廓线深凹,突出花纹。犹如"偏锋"用笔。刻花纹线条一般是下刀时先用力重,然后轻收;先平而后斜,使线条形成开始宽深,而后浅狭,如中国画的"钉头鼠尾"描效果。刻划曲线需要手腕灵活,用刀先重后轻形成前宽后狭线条也有两头小而中间宽的月牙线。刻花线条刀锋洒脱犀利,粗放流畅。

斜口刀:刻纹较深,还可用以修整刻线和刻制细线,似中锋用笔。 刻刀形式的运用,主要依个人的习惯和手法决定。 针刀:是用竹签或铁针来刻划长短淳朴线条和曲线。线条流畅挺拔,如中国画的"铁线描"。粗细均匀,刚如铁线,十分有力。

篦刀:是一种用排针制成的刀具,它是用以刻划排线。主要是在画面上表现水纹和背景的排线和底面上的篦点,以丰富整个画面构图和气氛。 (三)刻划花艺术规律

宋代的书画是历代的鼎盛时期,画风严谨、细致,影响着陶瓷艺术装饰花纹的规整细腻,题材的丰富多彩。 [题材]宋代刻划花题材多样,主要以艺卉为主,多荷花和牡丹,还有花果、人物、龙凤、禽鸟等。

花卉如图"定窑刻花荷花纹盘","宋耀州窑刻花牡丹纹盘"。 花果:"宋石榴纹刻花大碗" 人物:"登封密刻花人物瓶"、"宋婴戏图刻花盘" 龙凤:"定窑印花云龙盘"、"印花双凤纹盘"

禽鸟:"宋刻花鸭纹盘"、"宋刻花三鸟纹盘"、"宋图案卧牛刻花盘"等不胜枚举。 [纹样]宋代刻花纹样,布局主次分明,花纹以侧面为主,刀法流畅,变化丰富,增加了装饰的艺术效果。

"婴戏图刻花盘"和"图案卧牛刻花盘"以婴孩和牛均居盘(纹饰)中,清晰醒目,花纹围绕衬托,突出主题。 花卉以花头为主,按图需要配置花叶和枝干,形成统一和协的画面。

花纹采用侧面平铺的形式,得以充分明确的体现花形和姿态。花纹舒展,潇洒多姿。 为了形式和充分表现纹饰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刀具刻纹,加强刻花的艺术效果。

"定窑刻花荷花纹盘"花瓣上用任意篦纹;"宋双荷花葵口碗刻花纹"按花瓣长向刻以篦纹;丰富和突出花形美;另外"宋刻花荷花纹碗"在花瓣花叶内一侧加刻划一线,丰富了形体,又表示了阴阳面。"宋耀州窑刻牡丹花盘"不论花头和花叶均加任意的排线。

排线的运用多样,如水禽的纹饰加波浪式排线表示水纹"宋游鱼戏水刻花盘"。"宋刻花三鸟纹"却用排线表示风云,既有天空感,又充实了构图;也有用排线作底纹的。

刻划花纹饰形象很美,更妙在刻刀纹上,它使纹饰丰富多彩,富有生命。亦如"梦笔生花"。 [构图]

1、宋代刻划构图多样,基本上以适合纹样为主,按器物造型构成相应的适合纹样,如圆盘中组成圆形花纹,又有盘中为多角形,配以边花组成圆形,如"图案卧牛纹刻花盘","莲叶纹刻花盘"。又有纹饰采用二方连续和对称的图案规律,但花纹并不绝对相同,也就是不绝对对称,而是有变化的穿插,等量的均衡。

2、旋纹:纹饰线条呈旋转式,有动势感。 3、分割式:"磁州窑牡丹白搔落文瓶"由几个大菱形和半菱形组成。"牡丹纹刻花盘"中间圆形和外围六个扇形组合而成。

[釉色]宋代制瓷技术不断提高,瓷器胎质致密,釉色晶莹光洁,如脂如玉,釉色有白釉、青白釉、影青釉、黑釉等素色,色彩纯正。由于刻花无色,能最大限度的突出釉色的质地美,加之刻划花花纹线条生动流畅,给人以朴素高雅风格,有"无色胜有色"的效果。

二、陶瓷"铁锈花"装饰艺术 "铁锈花"是河北邯郸磁县观台镇和彭城地区传统的磁州窑系装饰方法之一,据考证,是宋代北方"定窑"所创造的一种黑釉。它是以氧化铁(Fe2O3)或含铁量较高的矿物一一斑花石作为色料,在釉下绘成纹样,经高温氧化焰烧成,呈现黑色或褐色。有时有结晶体出现,如《陶雅》所说:"紫黑色釉,满现星点,灿烂发亮,其光如铁"。故称"铁锈花"。

"铁锈花"是宋代民间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它多采用中国画写意手法装饰在淳朴、粗犷的陶瓷器形上,用构图洗练,结构严谨,形象生动,疏密过当,笔墨潇洒,黑白对比强烈的花纹作装饰,成为独特的装饰风格。

铁锈花有白地黑花、黄地黑花、绿釉铁锈花和黑釉铁锈花等。它不受窑内火焰气氛的影响,烧成较稳定。

(一)铁锈花装饰的成就 [用笔绘瓷]铁锈花主要是开劈了运用毛笔绘制陶瓷装饰的先例,用毛笔醮釉料在坯胎上绘制花纹,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 [以釉代墨代彩]铁锈花是以黑釉代墨代彩,根据器形运用自如的绘制花纹,开创了釉下彩绘瓷方法。

(二)铁锈花装饰的艺术风格 [采用中国画形式]铁锈花主要采用中国画形式手法绘制坐标,花纹与器形结合。因此,又具有图案变化特点,布局严密,既富有庄重严肃感又不失其自然流畅特点。

[有中国画情趣]铁锈花装饰有中国画情趣和形式,但又似平涂的剪纸效果,活而不乱,板中见活。 [题材多样]铁锈花装饰花纹多花卉如牡丹、荷花等。变形花朵,枝叶穿插,大笔涂画,黑白对比,十分潇洒,独具一格。如图"宋白釉黑彩牡丹纹瓶"、"金磁州窑白地黑花虎枕"和"宋磁州窑白牡丹铁绘纹瓶"等。

三、陶瓷"红绿彩"装饰 早在唐代就用白色粘土作胎,以含铜、钴、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作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坯体上,在800℃左右的低温中烧成,其彩色主要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但并有绿、黄、蓝、白、紫等多色,为著名的"唐三彩"。常见的有三彩马、三彩骆驼和三彩盘、碗、枕等。驰名中外,并远销日本、朝鲜、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唐三彩为釉三彩,它的成就对辽宋三彩及明清景德镇釉上彩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宋代在已烧成的瓷胎上用色料加以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称为"宋加彩"。彩料有红、绿、黄以及金、银彩几种,是中国最早的釉上彩。宋加彩始于河北定窑,扒村窑及山东、山西某些瓷窑竟相烧造。只用红、绿两色的称"宋红绿彩"。也有以黑彩在釉下描绘轮廓线,釉上再填入其它彩色。色彩比单色青釉刻花艳丽,花纹清晰,色彩稳定,适合于釉胎上的装饰加工,成为新的陶瓷艺术加工方法。本图册收集的有"宋赤绘飞鸟文碗"和"宋赤绘牡丹文碗"等。构图完整,花纹简炼,色彩明快,是为珍品。

注 [钧窑]北宋著名瓷窑之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属钧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造出各种色釉。尤其是用铜在还原气氛中烧出高温红色釉。改变了从前只有高温青釉和黑釉的局面,为明、清两代景德镇鲜红釉(均红、郎窑红等釉)的烧制奠定了基础。钧窑虽为宋徽宗烧造御器。曾传有"家有金银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可见一斑。

[官窑]为宫庭烧造瓷器的窑称官窑。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末徽宗年间(1111-1118)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由官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南宋初,在万松岑下即今浙江杭州凤凰山下的万松岑下。又有一南宋官窑在杭州鸟龟山,即郊坛下官窑。其产品制作工整、胎质细腻,釉层丰厚,乳浊性釉。

[哥窑]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产地至今未明,相传南宋时浙江龙泉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生一所烧为哥窑,生二所烧为弟窑。哥窑主要以烧制纹片(碎纹)釉器为著名。

谈陶瓷熨斗和虎子


有收藏爱好者对央视《一槌定音》清代陶瓷熨斗提出质疑,认为应是虎子。之所以产生这种误断,主要是对陶瓷工艺学造型设计和民俗学的常识缺乏必要的了解。

先说虎子,其用途有两说,一说是溺器,一说是水器。后者是考古工作者根据墓葬出土时虎子均摆放于死者头部位置而推断的。《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李贤注引《汉官仪》:“(侍中)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民俗学资料证明,虎子也俗称“夜壶”,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男人睡觉时摆放于头部,主要是为了拿取方便。虎子质地有金属、漆器、木器、陶瓷等多种。

西晋青釉虎子,1964年南京永宁二年墓出土

陶瓷虎子在东汉墓中就有出土,到六朝墓葬出土最多,造型品种变化多端。东晋时出现扁圆形虎子,到宋代以后,基本以扁圆形为主,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邯郸陶瓷公司第五瓷厂还在生产 (这个瓷厂主要生产大缸,不但供内需,还远销国外,虎子的质地与大缸料一样,外施黑釉) ,以满足偏远山村人民生活所需,造型与宋代定型扁圆形的基本一样。虎子是男性小便用的实用器皿,无论造型如何变化,陶瓷工匠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实用功能,所以凡是虎子,其口部直颈较为宽大,均为圆形,而且口部均设在边缘部位,东汉时略上翘,到六朝时多呈45度斜角,保证了使用更加方便。宋代以后扁圆形的造型流行,而且变化不大,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实用,其次扁圆形陶瓷可以直接拉坯成型,生产时省工省力,成本低廉,市场销售有竞争力。六朝墓葬出土虎子均为陪葬品,多出自贵族之墓,所以造型丰富,釉色纯正,做工精良,有的器物还刻有确切的纪年款,历史、艺术、研究价值均非寻常,多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主要存于南京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南朝出现的扁圆形虎子到宋代以后定型,基本都是实用器,民俗认为它是属于不登大雅之堂之物,故多使用灰陶、釉陶或缸料烧制,成本低廉,颜色灰暗,不使用时存放于背阴处,尽量不引起人们注意。

东晋青釉龙形提梁虎子,1951年安徽芜湖市出土

熨斗是用来熨烫丝、麻、棉等织物的,其首要功能是需要一个平整的底面。陶瓷青花熨斗出现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景德镇,早期作品是正烧,底足无釉,应该是第一代产品。虽然底足无釉,但是底面十分平整。不要小看这平整的底面,其中蕴含着陶瓷工匠的智慧与汗水。因为陶瓷材料的特殊性,要烧成像平板似的底足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是虎子,底足可以做成圈足、卧足或者支足,既好烧又可以减少废品率,成本低廉。但是熨斗需要平整的底面,陶瓷工艺发展到乾隆时期日趋成熟,可以烧造出平整而不变形的底面,所以嘉庆、道光时才会有陶瓷熨斗的出现,而熨斗的使用功能,又迫使陶瓷工匠不得不采用平烧这种费工费力的成型方法,制作时需要先做好平整的底面,然后将壶体粘结上,类似镶器做法,成本远远高于拉坯成型,而且还要装饰青花,突出视觉美感,又增加一道成本。清道光青花熨斗是第一代产品,底面平整,青花画法娴熟,青白分明,视觉效果耀眼,与熨斗的使用功能相符。第二代产品到光绪时改进为立烧,底足有釉,光滑平整,使用时更加方便,而且成本低廉,造型与前期产品基本一样,只是前端呈三角状,更接近现代熨斗造型,美中不足之处是立烧圈足裸露在外,美感略显不足。第三代产品出现于上个世纪前半期,造型又有变化,灌水处增加了盖,避免使用时水溢出,这种熨斗直到解放初期仍在生产。第四代产品与电气相结合,只是底板为陶瓷的,都无釉,以金属陶瓷为主,现代还有纳米陶瓷等多品种。第一代产品和第二代产品容易被误认为虎子,尤其是第一代产品,底足无釉,更容易成为误解的理由。其实在陶瓷实践中,只要在烧造前精心修坯或者用湿布仔细擦洗,烧造后,即使无釉,仍然可以达到光滑平整的工艺要求。传世的第一代陶瓷熨斗,底部使用痕迹均十分明显,底面虽有包浆,甚至看上去粗糙,但是仍然平整,用手摩挲感觉十分滑润,完全可以说明它们的实际使用用途。陶瓷熨斗口部直颈较小,基本都是直角,也有的做成方口的,与虎子的实用功能截然不同。清代中晚期,宜兴地区也开始生产紫砂熨斗,张捷先生在《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第2期著文介绍一款宜钧釉紫砂熨斗:“这款紫砂‘盘奎’熨斗,总长28厘米、高14厘米、底宽13厘米、手柄长4厘米、盖纽长3厘米。上部中央盖纽周围有凸起的浮雕花卉纹饰。胎体段泥呈暗黄色,手柄红泥呈深红色,胎质细腻,釉面温润,质感透亮,釉面有自然形成的网格纹和若隐若现的蛤蛎光。熨斗的上部中央有一个带旋盖的口是用来灌注热水的,熨斗就是靠热水传出的热量来熨烫衣物。”说明清代中晚期流行陶瓷熨斗是不争的事实。

清道光青花熨斗

过去的古玩行教授学徒时生怕学徒搞错,一再告诫:“熨斗叫虎子,生意难盘活。”陶瓷熨斗在熨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会烫烧衣物,其次是成本低廉,曾经在中国流行将近200年,需要后人认真研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听资深人士谈工薪阶层收藏陶瓷要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听资深人士谈工薪阶层收藏陶瓷要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