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怎么鉴别白釉瓷器 > 导航 >

岳母的嫁妆竟是宋白釉瓷枕

岳母的嫁妆竟是宋白釉瓷枕

怎么鉴别白釉瓷器 唐朝形窑白釉瓷器鉴别 白釉瓷器怎么鉴别年代

2021-04-01

怎么鉴别白釉瓷器。

宋白釉瓷枕

宋白釉瓷枕

那天在电视上,看到《鉴宝》节目中有一个情景:一位女子抱着一个瓷枕走上台请专家鉴定。当专家鉴定为真品,并报出价值在八万元上下时,妻子突然激动起来,因为,在我家的收藏柜中,就摆有一个瓷枕。

这个瓷枕,是我的岳母送给我们的。妻子告诉我,瓷枕是她的姥姥留给她母亲的,当年她母亲出嫁,家里不富裕,拿不出什么东西,她姥姥便把家里祖上传下来的这个瓷枕,送给了她母亲。后来,岳母家又辗转搬了几次家,但这个瓷枕却一直带在身边。

我跟妻子结婚后,有一部分用在了收藏上,并为此专门打造了一个收藏木柜。当得知我爱好收藏时,岳母说要把那个瓷枕当作礼物送给我们。面对岳母的好意,我只好收下。

该瓷枕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高接近13厘米,呈腰圆状,枕芯微微凹陷,枕沿略朝外撇。瓷枕通体施白釉,但釉未到底。枕面上绘的是一株盛开的牡丹,瓷枕的腰部也装饰牡丹纹,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我查找资料了解到,瓷枕在隋唐时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到了宋代,生产数量和工艺水平才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后来一位瓷器专家帮助鉴定后告诉我:这个瓷枕是“宋白釉牡丹纹剔花枕”,只是釉色不够纯正,有些泛黄,枕沿有些磨损,其价值也打了折扣。

尽管这样,我还是格外高兴,因为我收藏到了一件宋白釉瓷枕的真品。价值几何,并不重要,在收藏中品味一件件古物的历史气息和文化价值,并从中得到快乐,便足够了。更何况,这件“宋白釉牡丹纹剔花枕”是个传家宝,饱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片片深情,因而,我们视若珍宝。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谁说定窑只有白釉瓷器,其它颜色釉瓷枕一样很美


谁说定窑只有白釉瓷器,其它颜色釉一样很美,只是白瓷天下白的定窑太出名了,导致我们一些藏友被迷惑了,定窑白瓷孩儿瓷是国宝大家都知道,样子收藏分享几件定窑不同釉色瓷枕,让大家对定窑瓷器有更全面的了解。

定窑绿釉莲荷游鸭纹枕

定窑绿釉莲荷游鸭纹枕高14.7厘米 长31.5 宽23.3厘米,瓷枕略呈椭圆形 ,枕面前 低后高,两端翘起,出短檐。直壁,平底,底有两气孔。枕面剔荷叶及盛开荷花,一只鸭悠游于荷花丛中,篦划叶脉及羽毛纹。侧壁饰炫纹及草叶纹。胎较粗,灰白色,施化妆土。全器施翠绿釉,底露胎,是少见的定窑绿釉瓷器。

定窑白釉卧狮枕

定窑白釉卧狮枕高9.8厘米 长18.2厘米 宽9.5厘米 。瓷器胎质较细, 白釉泛黄。采用雕刻与印花技法。枕体为一伏卧的狮子,头部高,尾部低。枕面为弧形的狮背,狮头扭附于前爪之上。狮胡须修长,头后鬃毛弯曲,高鼻,以釉下黑彩点狮双目,尾毛贴于后肢上。平底无釉。

定窑黑卧狮枕

定窑黑卧狮枕高12.5厘米 长24厘米 宽18.3厘米,瓷枕形椭圆,枕面前低后高,两侧翘起,中间下凹,周边出短檐,枕面划二道弦纹。枕体为一伏卧的狮子,两眼圆睁,大鼻张口,四肢和尾部只有大致轮廓。

宋青白釉皈依瓶鉴定


瓶通高48㎝,盖高8㎝,口径7.5㎝ ,浅圈足径8㎝ 。瓶身之半处肩部环瓶贴塑12人立像。整瓶线条流畅,釉色莹润。虽近足部稍有数处爆釉现象,但整个瓶保存完好。根据形制,釉色,堆塑风格,土沁以及胎骨情况,可以确认此瓶为出土之北宋青白釉皈依瓶真品。

宋代皈依瓶也称魂瓶、堆塑瓶、龙虎瓶,因其形状有如一炮弹,故又俗称炮筒。属青白瓷类,多出土于闽、赣一带。

这种皈依瓶均为民窑烧制之冥(明)器,无形制之约束,所以大小不一,纹饰多样,但离不开宗教及习俗信仰内容。其胎釉不尽相同,但还是具有普通之特征,釉色多为淡青、青白,白中泛灰,均属青白釉类。因久埋土里,釉层有细小开片,有土沁,又因胎釉粘结不紧,釉层薄,上釉不透底。多有脱釉现象,特别是腹下脱釉现象较多。

从总体看,宋代皈依瓶的釉色不及唐越窑釉色之莹润,没有其“如冰似玉”之感。但也看到这种皈依瓶中有釉色晶莹温润者,不失为瓷中之珍品。一般这种瓶都是胎质疏松,多是灰白色、灰褐色,瓶底矮圈足外撇,有明显的跳刀痕。

皈依瓶是我国陶瓷发展史和宗教信仰习俗的重要见证物,且有美术雕塑方面的研究价值,所以此瓶在经济和收藏研究价值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产地


宋金元三彩枕,是指在宋金元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瓷枕,先素烧胎体,再在胎体上施彩釉,低温烧成,釉色呈绿、黄、白、酱等多种色彩,以北方窑口烧造为主,窑炉主要是北方典型的馒头窑。装烧工具有支垫具、匣钵、垫饼等。三彩枕的侧面上遗留有三枚支钉痕,表明是用三岔形支钉支撑、侧置入窑烧制而成的。

模印卉纹束腰枕(金磁州窑)

绿釉八角枕(南宋吉州窑)江西省博物馆藏

宋金元三彩枕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在装饰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图案也是同时期三彩器中最丰富、最有特点的。我们主要根据三彩陶瓷枕的造型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Ⅰ类:箱形枕。由枕面、枕底及枕墙粘合成型。此种枕最常见,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长方形枕。发现的数量最多。棱角分明,枕面平坦或稍微内凹,两端微翘。按釉色、装饰又可明显分为3组:

第一组,枕面主题为折枝花朵,个别为人物、动物纹。纹饰规整,布局多为长方形边框内刻划菱形开光,开光内刻划花朵,开光外饰花草纹。釉的颜色较多。这类三彩枕最早出现于北宋中期以后,金代依旧流行。代表性藏品有:

1、河南内黄县宋墓出土者,枕面开光内分别饰红色葵花和牡丹花,四周上首绘青色花卉,下首饰白釉,枕底面未施釉,微平。

2、新安宋墓出土的三彩莲花纹枕,枕面绘缠枝纹和荷叶荷花,上有铭文“镇宅大吉”,墓葬年代为北宋中期宋哲宗时期。

3、故宫博物院藏刻花人物纹枕,上半部及枕面周围均饰绿釉,枕面中心饰二人物行走在草丛中,绿树和黄色的朵云作陪衬,两侧均为黄地开光折枝花一枝。

4、1956年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出土叶纹枕。枕面稍凹,用黄、绿、褐彩绘成由花卉纹、十字纹等组成的树叶纹。

第二组枕面装饰以人物为主题。目前仅发现两件,年代为12世纪中后期。

1、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三彩人物枕,开光内刻绘人物图案,两边刻唐诗,款为“隆兴元年”,底有“张家造”戳樱这件瓷枕应为观台磁州窑的产品,原因有两点:首先,目前发现这种戳影张家造”标志的窑址仅有磁州窑和吉州窑,且吉州窑址目前仅发现了舒、赵、郭、谢四姓,未发现张姓;其次,吉州窑的三彩枕存世极少,以绿釉枕居多,且多束腰形、八角形,极少见到这种绘制三彩人物的长方形枕。

2、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绍兴五年枕,有学者推测这件瓷枕是南方窑址烧造。南宋建立初期,北方地区为金人占领,时局混乱,窑业工人纷纷南迁,将工艺方法带到南方。但到目前为止,发现三彩枕残片的南方窑址仅有吉州窑,却没发现这种类型的瓷枕残片,因此该绍兴五年枕是否为南方窑址生产还不能肯定。

三彩童子傀儡戏枕(金济源勋掌窑址)河南博物院藏

第三组枕面装饰以故事为主题,人物融入故事之中,变成故事的一部分。也有元代流行的叶形纹枕面中央绘图的形式,中心画面两边还配有花卉图案,枕壁均饰有花卉图案。标本为:

萧何追韩信图枕(元三彩)北京房山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1、北京房山出土的三彩枕,枕面图案为“萧何月下追韩信”,发掘者将年代定为宋代,其实是不对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瓷枕的主题图案为“萧何月下追韩信”,此图案用于瓷器最早见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青花人物纹梅瓶,两个图案中人物的衣着、冠饰、马儿奔跑的姿态、景物的点缀、整体构图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其次,枕壁也装饰花草纹,这在北宋的瓷枕中是看不到的;再次,这类瓷枕通常较大,面长通常在40厘米以上。所以推断这类瓷枕为元代瓷枕。

2、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枕面刻划一个幼童在莲花之中嬉戏,寓意“连生贵子”。

二、圆形枕,枕面呈圆形,枕体与枕面的形状相应。圆形枕于北宋晚期出现,流行于金代。标本为:

1、河南辉县墓葬出土三彩刻花枕,前低后高,枕面上以双阴线边框内刻划一菱形图案,中心部位刻划牡丹纹。枕面施绿釉,腰部褐釉。

2、山西离石出土枕,枕面剔刻莲花,枕壁模印缠枝牡丹,花纹突起,年代大致为金代。

3、山西太原出土绿釉剔花枕,枕面剔缠枝牡丹花。

三、腰圆形枕。枕前墙明显内曲,后墙外凸,两侧成为圆弧形,类似于人的腰部。典型标本有:

1、洛阳白马寺出土牡丹纹枕,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一件正隆元年款的绿釉划花牡丹纹枕极为类似。年代为宋金时期。

2、南越王墓博物馆藏多件,淡红色胎,三彩釉有开片,枕面多为花卉纹。

3、河北省博物馆藏牡丹纹枕,胎砖红色,釉呈黄绿褐三色,中心绘折枝牡丹。

4、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刻花枕,枕面饰有绿色的荷叶和黄色的莲花,枕缘刻有繁缛的荷叶纹,并施厚重的绿釉。

推断这类瓷枕流行于宋金时期。

三彩牡丹纹枕(金)洛阳博物馆藏

四、束腰形枕。枕的侧面为正方形,其余四面均匀内曲。典型标本为:

1、1976年洛阳出土三彩诗文枕,枕面四面正中开光绿地内刻划北曲小令四首。

2、1969年洛阳出土三彩诗词枕,枕顶正方形,上饰黄地、绿叶、白色五瓣花朵,枕身四面刻暗褐色行书北曲小令,词牌为“庆宣和”“赏花时”“落梅风”。

3、日本松冈美术馆藏,与上述两件类似,应同为洛阳地区出土。

这类诗文枕集中出土于洛阳地区。诗文枕种类繁多,但有纪年的却很少,它们的生产年代基本集中在12世纪初中期。如日本梅泽纪念馆藏绍兴三年款的绿釉诗文长方形枕、美国私人藏绍兴元年款的诗文腰圆形枕,另外还有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白底黑花诗文枕,秦大树先生认为其年代为金晚期以后。

三彩莲塘游鸭纹枕(北宋当阳峪窑)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人物故事纹如意头枕(金)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另外还有花卉纹或几何纹束腰形枕,年代为宋金时期。

五、三瓣花形枕:边壁竖直,枕面均饰有双线边框,边框内刻划图案,枕壁印有菱格花纹,黑色釉作底。标本为:

1、山西侯马金墓出土的三彩童子戏莲纹枕,枕面略残,剔花,饰童子戏莲图。花上施白釉,荷叶及地纹施绿釉,点施黄釉。

2、南越王墓博物馆馆藏多件三瓣花形枕,枕面分别绘有婴孩、鱼、花卉纹等。

有学者推断这种黑色釉作底的三彩枕为山西窑场生产,流行年代为金代。

六、六角形枕:可能是将长方形枕的后墙两角切去制成六角形,两面高,中间略低,微有坡度。这类瓷枕发现不多,往往以黑色釉作底。

1、南越王墓博物馆藏枕,三彩釉,枕面正中刻划五言绝句诗。

2、陕西清涧出土的瓷枕,枕面画莲池少女仙鹤图。釉色呈深绿色,枕面四周有黄白釉彩装饰。

3、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藏枕,枕面刻划水禽纹。

推测为山西窑场生产,年代为金代。

七、扇形枕:枕面呈弧梯形,前侧墙莹,有浅浮雕效果。均饰黄绿两色釉,这类瓷枕最大的特点是在枕的边侧有模印的“福、禄”纹,用“福”字和动物的鹿形来表示。有的单色低温釉瓷枕除了“福”字、鹿纹外,还加上了两位寿星。标本为:

1、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承安五年枕。

2、山西长治故漳金大定29年墓出土瓷枕,残,黄绿釉。

3、南越王墓博物馆藏枕,2件,黄绿釉。

4、河南汤阴文管所藏枕,上饰刻划鱼纹,四周线刻以莲弦纹,釉彩以绿釉为主,辅以黄、白釉。

这类瓷枕的流行年代为金代晚期。

另外,还有一些箱形枕,由于发现数量较少,无法作型式分析,现列举如下:

鞍形枕,仅在江西吉水发现一件。枕两头呈圆筒状,筒端各有一圆孔,筒壁划花,枕侧似碟形,黄、绿釉,与北方发现的三彩枕差别较大,应为南方吉州窑所产。年代为南宋嘉熙元年。

如意头形枕,仅是枕面做成如意头形,枕面绘一折枝牡丹,枕座出边,其边沿和枕面边沿压印不同的纹饰。仅发现两件,均为南越王博物馆藏品。年代大致为北宋至金代。

八角形枕,发现两件,均为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

元宝形枕,芝田三彩窑发现一件,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有两件。

第Ⅱ类:象生枕。仿照人、兽等造型作为枕座或枕体,或在其背上开出枕面。是瓷枕的一个重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狮形枕:枕座有单狮和双狮两种,以双狮戏绣球较为精彩。

单狮枕,瓷枕为一卷曲的雄狮。前肢并拢向前作俯首状,后肢内曲。

1、山东聊城出土狮形枕,狮背枕面呈椭圆形,通体施釉,鬃毛为黄色,狮身绿色,还点缀有黑、白色。

2、郑州宋墓出土枕,狮背枕面有如意形和椭圆形两种,如意形枕面刻有盛开的牡丹花。

3、山西侯马墓葬出土枕,枕座塑成卧狮形。

双狮枕?枕面呈圆形、长方形或如意形,中间微凹,两端微翘。值得一提的是工匠把狮子、彩球和瓷枕巧妙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洛阳王城花园出土狮形枕,如意形枕面刻有盛开的牡丹花,枕面下蹲伏双狮作枕座,两狮中间塑一彩球。

2、云南省博物馆藏枕,枕面长方形,枕下塑双狮戏绣球。釉色以黄绿釉为主。

3、河南汤阴文管所藏枕,枕面椭圆形,器表釉色以绿釉为主,辅以黄黑色釉,腹部饰双狮戏绣球纹。

此外,南越王墓博物馆也藏有多件狮形枕。这类枕的年代大致为宋金时期。

二、虎形枕

1、河北省博物馆藏虎形枕,整体为卧虎状,一端塑虎头,一端塑虎尾,虎尾盘至前身近肘部,虎背为枕面,呈荷叶状。

2、大同市博物馆藏枕,枕面为荷叶状,上由花纹样,施绿釉。虎身施黄褐两色釉,枕背面塑树木山石,施绿釉。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金代磁州窑虎枕,造型为卧虎状,枕面白底黑花,枕底墨书“大定二年六月廿六□家”,与上述两件虎枕造型极为形似。推测三彩虎枕的流行年代为金代。

三、童子荷叶枕

童子荷叶枕(宋金)河南博物院藏

枕座为一熟睡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孩童隐匿在一片荷叶之下,荷叶巧妙地塑为弧形枕面。釉色为黄绿白三彩。这类瓷枕集中出土于河南地区,河南上蔡县、洛阳涧西区、郏县、叶县均有出土。南越王墓博物馆也有收藏。河南郏县出土的童子荷叶枕伴出北宋末期铜钱,金墓常见宋代铜钱,所以该枕年代应不早于北宋末期,金代的可能性更大。

除此之外,河南宝丰宋墓出土的一件卧人枕,造型别致,装饰精美。瓷枕人物为男性青年,侧卧,作熟睡状。人物身前有一组动物浮雕,一蛙一鹤一鹿,瓷枕背后有一组浮雕群像,组成了一个故事画面。枕面为中前高、边后高的半莲叶状,刻划花草纹。推测为宝丰县清凉寺窑产品。

产地、时代及工艺

根据已搜集的材料统计,宋金元时期烧造三彩枕的窑址有近20个。

三彩剔刻兔纹枕(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河南窑场

1、济源勋掌窑,出土两件三彩枕及80余块三彩器残片。两件三彩枕均为长方形,一件长63厘米,枕面刻划人物听琴图;一件长48、8厘米,枕面刻划婴戏莲花纹。胎呈浅红色,器表施绿、黄、褐红、黑、白诸釉,以绿色为主调。装饰采用刻划填彩的传统方法,花纹线条流畅。与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三彩枕在风格、胎釉、装饰及尺寸等方面都极为类似,应为该窑烧造。推测济源勋掌窑为金元窑址。

2、巩义芝田窑,准确说来它应该是宋金时期一个专门烧造低温釉陶瓷器的窑场,其中三彩枕为其主要产品。北宋皇陵、寺院出土的三彩枕的装饰风格与巩义芝田窑采集的三彩器残片的风格极其类似,推测应为巩义芝田窑的产品,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里是供应宋陵使用的三彩器物作坊。

3、宝丰清凉寺窑,其三彩器仅见于遗址的第三层,且数量较多,仅次于青釉和白釉器,居于第三。三彩枕集模英刻划、贴塑于一体,以酱、绿、黄为基本色调,胎色灰白,胎质坚硬。枕大致有荷叶枕、双狮枕、长方形枕三种形制。宝丰宋墓出土有一件卧人枕,推测为该窑产品。洛阳王城花园出土的宋代三彩双狮枕,与窑址出土的双狮枕同为如意头形枕面,枕面正中刻划牡丹纹,枕壁施双狮戏绣球纹,应为该窑产品。

4、鲁山段店窑,其三彩枕胎质较疏松。主要造型有腰圆形、长方形、六角形枕和虎形枕。虎形枕系模印而成,先以黄釉作底色,然后施绿彩。大同市博物馆和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虎形枕推测为该窑的产品。

5、禹州钧台窑,出土了少量的宋三彩,以三彩枕为代表。

6、禹县扒村窑,仅发现几枚三彩枕残片。扒村窑烧造的时间上下限约在宋、元数百年间。

7、临汝严和店窑,仅发现一件三彩狮残片,推测应为三彩狮形枕残片。

8、密县西关窑,三彩枕残片集中出在窑址的宋代文化层。

9、洛阳新安窑,仅发现两块三彩束腰枕残片。

10、修武当阳峪窑,其中一座窑炉的炉窑床上残留有小支烧具和三彩片,推测该窑炉是烧三彩制品的。出土三彩枕均为残片。

11、登封曲河窑,采集到大量三彩枕残片,有一种为兽形枕,兽作卧状,背托枕面。郑州出土的三彩狮形枕可能为该窑生产。

二、河北窑场

1、观台磁州窑,三彩枕主要出自窑址的第四、五、六组地层单位,以第五组为最多,年代主要处于北宋中晚期到元代成宗大德年间。磁州窑三彩枕主要施黄绿釉,以绿釉为主,以黄釉作点缀和装饰。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南宋隆兴元年黄绿白釉划花诗文枕,底有“张家造”戳印,是典型的磁州窑产品。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金承安五年黄绿釉扇形枕,与观台磁州窑ⅢA型枕类似,不见于其他窑址,应为观台磁州窑产品。

2、观兵台磁州窑,调查发现了一些三彩莹枕片。

三、山东窑场

淄博博山大街窑,三彩枕出土于窑址第二层。该层还出土了数量不少的青釉莹碗和莹盘,内底多刮釉一周,具有北方地区金代瓷窑装烧方法特色,所以博山大街窑出土三彩枕的年代为宋金时期。

四、江西窑场

吉州永和窑,发现一些三彩枕残片。江西吉水宋墓出土的鞍形三彩枕应为吉州窑产品。

五、山西窑场

长治八义窑,仅发现一些三彩残片。山西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产瓷区,窑址分布广泛,瓷器品种丰富,有“北黑、中白、南琉璃”之称。但窑址绝大部分未经发掘,资料很少。在晋南地区还有一种以黑彩作底釉的三彩枕,如山西侯马金墓出土的三彩童子戏莲枕,为其他地区不见,应为山西窑场生产。

晋南剔刻童子枕(金)

浅谈宋代白釉瓷器价格


宋朝早中期,国力鼎盛,各项技艺发展娴熟,有的甚至达到巅峰,因而宋代的很多物件都深受现代藏家的喜爱,以宋代白釉瓷器为例,它的收藏价值极高,市场价格也不低,因此,咨询宋代白釉瓷器价格的人不在少数。那么,宋代白釉瓷器价格到底是多少?有哪些特点呢?

宋代白釉瓷器价格怎么样

说到宋代白釉瓷器价格,其实并不固定的价格数值,但是从以往的拍卖价格记录中可以看出,宋代白釉瓷器价格非常高,有的甚至超过千万。宋代白釉瓷器中最有名的就是汝窑白瓷,其颜色卵白,经营润润,是非常好的藏品。据说,皇家御用的宋代白釉瓷器其白净度是一般白瓷的100倍以上,非常珍贵,也十分少见。

如今,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精品汝窑白瓷,大部分看到的都是一些官窑或者是民窑作品,也有精品,但是极品不多。收藏界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窑一片,由此可见,宋代白釉瓷器中汝窑的价值有多高,多受欢迎。对于汝窑白瓷的净度,外国人也有一个标准,他们认为宋汝窑白瓷是中国白的唯一代表,就是现在使用所谓的高科技、先进技艺烧制的白瓷,也难以与之媲美,可以看出,宋代白釉瓷器中汝窑白瓷的美、白净有多高多受欢迎。

如何鉴定宋代白釉瓷器?

1、看玉质

宋代白釉瓷器追求玉质感,所以真正的宋瓷看起来温润如玉,手感非常好,尤其是宫廷烧制的白瓷,更是给人一种釉水莹润、灵气十足之感。仿烧的宋代白釉瓷器,虽然看起来好像是玉质的,但摸起来以及气韵方面都差得远,釉色苍白,没有真正的玉质可言。

2、象牙白

坊间认为,宋代白釉瓷器的白色犹如象牙一般,洁白,其白度远超很多瓷器。仿品虽然也能做出白度,甚至通过一些化学手段制造出一些非常白的瓷器,但是其整体感觉不自然。

如何收藏宋代白釉瓷器?

想要收藏宋代白釉瓷器,最靠谱的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知识面,这样才不容易被忽悠。但是作为普通外行人,想要收藏,却并不懂得行规的话,还是建议找古玩交易平台。比如现在网上有很多艺术品官网,提供古物鉴定、交易媒介等,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轻松获取自己想要的宋代白釉瓷器,既省心省力,还不用担心货物真假,比不懂行的人自己收藏好多了。

当然,如果你是这个行业的大咖牛人,自己眼力过人、知识面广的话,自己收藏也是极好的,可以享受收藏过程中的乐趣。

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宋)


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

现藏天津博物馆。

宋(960-1279),高5厘米、口径20.5厘米、足径13厘米。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创烧于唐代,盛于宋、金时期,止于元代。因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称定窑。北宋时一度烧制宫廷和官府用的精致瓷器。烧制品种以白釉瓷器为主,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等。又称“黑定”、“绿定”、“紫定”。早期多是浮雕莲瓣纹,中期以后是划花、刻花和印花,尤以白釉印花瓷最为著名。其印花纹饰取材于定州缂丝,印模则受定州石刻技法的影响,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关阅读:定窑窑址

这件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敞口,弧形壁,圈足略小。盘外壁有自然流淌的“泪痕”,是定窑积釉处的表现。定窑瓷器另一个特点就是口沿往往无釉,系采用覆烧工艺所致。起初定窑是一个匣钵内烧制一件器物,后来发展成一摞匣钵烧一组器物。采用覆烧法后,是垫圈组合式匣钵,可以烧十几件,甚至几十件的盘或碗,大大地节省了窑位,增加了产量;节省了燃料,降低了成本。这一烧造工艺在宋室南迁后,又传到了江西景德镇窑。因口部有芒,所以定窑盘、碗多镶以金、银、铜口,谓之“金扣、银扣、铜扣”,既掩盖了芒口的缺陷,又增加了美感,还是不同身份的人享受不同级别的瓷器的象征。这件大盘口缘镶铜口,通体牙白色釉,口沿内印有一周回纹装饰带,盘中印满折枝牡丹花纹,牡丹是富贵花,国色天香,寓意富贵满堂。此盘构图布局严谨,宛如定州缂丝的织锦图案,印花纹饰生动、自然,显示出制瓷工匠高超的制作盘模的雕刻技法,是宋代定窑白瓷的代表作。

宋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瓷枕


《说文解字》有载:“枕,卧所荐首者。”我国古代的枕最早由天然石料制作而成,后来逐渐扩大到木、玉、铜、竹、瓷等材质,而瓷枕是古代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寝具,易于保存,留存最大。河北省出土的一件瓷枕上有诗文曰:“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可见,瓷枕是古人夏日的纳凉用具。而除此用途之外,有些较小的瓷枕还可作诊脉之用。

这件宋代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瓷枕(图1),通高11、长30.5、宽21厘米。枕呈椭圆形,通体施白地黑花纹饰。枕面绘鹭鸶苇塘觅食图,布局简洁,主旨鲜明。枕面(图2)出檐,白地黑花绘一粗一细线框,框内一丛芦苇为中心,两侧各绘鹭鸶一只,左边低头觅食,右边空中飞翔,勾勒了鹭鸶的尖喙、长颈、长足,写实又传神,与苇丛、山石、水岸,构成了一幅极富意境的沙汀小景。

枕壁一周饰卷草纹,底部(图3)钤“刘家造”长方形印章款,这是磁州窑系瓷枕常见款铭。鹭鸶纹饰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寓意纹饰之一,与荷花一起出现,期望美满的婚姻和爱情,与芦苇、莲花一起出现,有“一路连科”的寓意,是士子们祈求仕途顺遂的美好愿望。

我国的瓷枕最早出现在隋代,流行于唐代,宋辽金元时发展繁荣,明清之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瓷器制造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瓷枕也广泛出现并被人们所使用,这一时期的瓷枕形制丰富,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椭圆形、腰圆形、银锭形、豆形、云头形、鸡心形、花瓣形等,也有雕塑成婴孩、侍女等人物形,卧狮、卧虎等瑞兽形。枕面装饰以白地黑花最为流行,题材和图案来源广泛,大多是普通人们的日常现实生活,白底黑花装饰简洁明快,生动写实,用笔凝练,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写实画面,枕面纹饰有各种花卉纹、各种动物纹、婴戏人物纹,还有大量的诗词、吉语等文字纹。宋元时期枕面上的纹饰直观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宋元时期钧窑月白釉瓷器特点


月白本来是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到了宋代被用于钧窑瓷器釉色中去了,宋代钧釉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较深的称为天蓝,较淡的称为天青,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釉。

钧瓷釉色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钧窑瓷器的魅力就是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月白釉就是钧窑瓷器一种釉色,以青白釉为主,偶尔有的瓷器带一抹紫色点缀。

北宋钧窑月白釉紫红斑碗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碗,高4.5cm,口径13.1cm,足径4cm。碗敛口,外口沿下有一周突棱,弧壁,痩底,圈足。足部露胎无釉,通体月白釉紫红斑装饰。造型古朴端庄。

元代钧窑月白釉紫红斑洗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洗,元,高9.8cm,口径28.3cm,足径15cm。

洗敞口出沿,弧壁,圈足。内、外施月白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内底点缀紫红色斑块。圈足内素胎无釉。

元代钧窑月白釉紫斑花瓣口盘

钧窑月白釉紫斑花瓣口盘通高3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4.7厘米,花瓣口,浅腹,圈足。盘内施月白色釉,盘心釉上有一块不规则的紫斑。盘外壁施半截釉,向下垂流。

忠州地区的南宋青白釉瓷执壶赏析


南宋青白釉瓷执壶.

执壶,是一种盛装液体的器具,器身一般采用瓶的造型,瓶的左右两侧对称方式安装柄和流,以便执拿和倾倒液体。文献记载,根据执壶盛装液体的不同,其用途也有所不同,因而也有不同的叫法:用于饮酒的被称作注子、酒注;用于点茶的器物则被称为茶瓶、茶注、汤瓶、罂。青白釉瓷是烧制时控制胎体内的铁元素含量,而形成的一种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的瓷器,因其精品胎薄质白,釉色青莹,光照见影,故又有影青、隐青、映青、罩青之称。《天工开物》中称它为“素肌玉骨”,其创烧于北宋时期的景德镇,并很快影响到当时的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宋蒋祁《陶记》载:“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重庆地区出土的大量青白釉瓷,证实了这一文献的记载,也可见当时长江流域的人们对青白釉瓷的喜爱。

这件于1978年4月从忠县新立某农户家中收集的青白釉瓷执壶,为标准执壶样式,壶身由六条瓜棱组成,简单大方,素面无装饰,瓶身用压刻的线条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其虽烧制于南宋时期,却有别于南宋繁缛的装饰风格,反而偏向北宋简洁风格。此件执壶在忠州地区出现,说明在南宋时期,峡江地区与江南地区商贸往来频繁,且青白釉瓷的生活用品广受欢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