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青白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宋青白釉皈依瓶鉴定

宋青白釉皈依瓶鉴定

青白釉瓷器鉴别 古代青白釉瓷器特征 马未都古代青白釉瓷器

2020-02-25

青白釉瓷器鉴别。

瓶通高48㎝,盖高8㎝,口径7.5㎝ ,浅圈足径8㎝ 。瓶身之半处肩部环瓶贴塑12人立像。整瓶线条流畅,釉色莹润。虽近足部稍有数处爆釉现象,但整个瓶保存完好。根据形制,釉色,堆塑风格,土沁以及胎骨情况,可以确认此瓶为出土之北宋青白釉皈依瓶真品。

宋代皈依瓶也称魂瓶、堆塑瓶、龙虎瓶,因其形状有如一炮弹,故又俗称炮筒。属青白瓷类,多出土于闽、赣一带。

这种皈依瓶均为民窑烧制之冥(明)器,无形制之约束,所以大小不一,纹饰多样,但离不开宗教及习俗信仰内容。其胎釉不尽相同,但还是具有普通之特征,釉色多为淡青、青白,白中泛灰,均属青白釉类。因久埋土里,釉层有细小开片,有土沁,又因胎釉粘结不紧,釉层薄,上釉不透底。多有脱釉现象,特别是腹下脱釉现象较多。

从总体看,宋代皈依瓶的釉色不及唐越窑釉色之莹润,没有其“如冰似玉”之感。但也看到这种皈依瓶中有釉色晶莹温润者,不失为瓷中之珍品。一般这种瓶都是胎质疏松,多是灰白色、灰褐色,瓶底矮圈足外撇,有明显的跳刀痕。

皈依瓶是我国陶瓷发展史和宗教信仰习俗的重要见证物,且有美术雕塑方面的研究价值,所以此瓶在经济和收藏研究价值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藏家的宋元特色青白瓷皈依瓶鉴赏


蕴有考古研究价值的藏品

——赏我市藏家收藏的一件宋元特色青白瓷皈依瓶

本报记者 田宏杰 文/图

在我市藏家郭秋成家中,记者近日见到了一件颇有典型宋元特色的青白瓷皈依瓶,这件总高39.5厘米,最大直径11.5厘米的藏品器型完整,釉色纯正而且传承有序,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考古研究价值。

皈依瓶主要用于随葬冥器,瓶体上堆塑的纹饰、人物、动物、佛像等,为研究古代丧葬礼仪、风土人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宋元时期的皈依瓶是在继承汉、三国、六朝、晋代陶瓷器物制作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成。从目前掌握的资料上看,烧造这类瓶的窑口主要集中在景德镇窑、湖田窑、吉洲窑、龙泉窑、越窑等,其中尤以景德镇窑烧造的皈依瓶数量最多,质量最好。

这件藏品上端有盖,盖体为含苞荷花造型。瓷瓶整体呈棒槌形,一条头上带角、栩栩如生的四爪云龙缠绕其上,其下的荷叶腰边上立有12个高低不同的人物造像。据藏品持有人介绍,这件藏品是他从北京一位藏家手中所得,已在家中珍藏十余年。

景德镇青白釉暗花渣斗


收藏机构: 常州博物馆

大小尺寸: 此器高10.8,口径15.6,底径12.4厘米。

生产时代: 宋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白瓷

陶瓷造型: 渣斗

说 明: 宋代

器型为外翻敝口,束短颈,扁圆鼓腹,喇叭状圈足。通体施釉,釉色白中闪青。在尊的鼓腹部,饰以暗花缠枝牡丹刻化纹。从它的胎骨较厚重、胎质坚致、釉面有细碎开片纹、圈足底有垫饼装匣仰烧的痕迹及粘砂等特点来看,当属北宋景德镇窑之器。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瓷匠在烧窑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强还原焰,使这件瓷尊的色泽达到了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的效果,形制上,则是明显的模仿青铜尊的款式,其口沿外敝,颈部束收,鼓腹,下接喇叭形圈足,古朴柔韧的造型,厚薄相济的胎骨,赋予尊体的端庄,浑厚的气度,腹部饰以暗花缠枝牡丹纹,构图简炼,纤细的纹线流畅飘逸,又赋予器物以秀美、恬静的意境,整体古朴中见典雅,端庄中溢魅力,显示了非凡的制瓷技艺。

岳母的嫁妆竟是宋白釉瓷枕


宋白釉瓷枕

宋白釉瓷枕

那天在电视上,看到《鉴宝》节目中有一个情景:一位女子抱着一个瓷枕走上台请专家鉴定。当专家鉴定为真品,并报出价值在八万元上下时,妻子突然激动起来,因为,在我家的收藏柜中,就摆有一个瓷枕。

这个瓷枕,是我的岳母送给我们的。妻子告诉我,瓷枕是她的姥姥留给她母亲的,当年她母亲出嫁,家里不富裕,拿不出什么东西,她姥姥便把家里祖上传下来的这个瓷枕,送给了她母亲。后来,岳母家又辗转搬了几次家,但这个瓷枕却一直带在身边。

我跟妻子结婚后,有一部分用在了收藏上,并为此专门打造了一个收藏木柜。当得知我爱好收藏时,岳母说要把那个瓷枕当作礼物送给我们。面对岳母的好意,我只好收下。

该瓷枕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高接近13厘米,呈腰圆状,枕芯微微凹陷,枕沿略朝外撇。瓷枕通体施白釉,但釉未到底。枕面上绘的是一株盛开的牡丹,瓷枕的腰部也装饰牡丹纹,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我查找资料了解到,瓷枕在隋唐时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到了宋代,生产数量和工艺水平才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后来一位瓷器专家帮助鉴定后告诉我:这个瓷枕是“宋白釉牡丹纹剔花枕”,只是釉色不够纯正,有些泛黄,枕沿有些磨损,其价值也打了折扣。

尽管这样,我还是格外高兴,因为我收藏到了一件宋白釉瓷枕的真品。价值几何,并不重要,在收藏中品味一件件古物的历史气息和文化价值,并从中得到快乐,便足够了。更何况,这件“宋白釉牡丹纹剔花枕”是个传家宝,饱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片片深情,因而,我们视若珍宝。

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宋)


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

现藏天津博物馆。

宋(960-1279),高5厘米、口径20.5厘米、足径13厘米。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创烧于唐代,盛于宋、金时期,止于元代。因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称定窑。北宋时一度烧制宫廷和官府用的精致瓷器。烧制品种以白釉瓷器为主,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等。又称“黑定”、“绿定”、“紫定”。早期多是浮雕莲瓣纹,中期以后是划花、刻花和印花,尤以白釉印花瓷最为著名。其印花纹饰取材于定州缂丝,印模则受定州石刻技法的影响,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关阅读:定窑窑址

这件定窑白釉印牡丹花纹盘,敞口,弧形壁,圈足略小。盘外壁有自然流淌的“泪痕”,是定窑积釉处的表现。定窑瓷器另一个特点就是口沿往往无釉,系采用覆烧工艺所致。起初定窑是一个匣钵内烧制一件器物,后来发展成一摞匣钵烧一组器物。采用覆烧法后,是垫圈组合式匣钵,可以烧十几件,甚至几十件的盘或碗,大大地节省了窑位,增加了产量;节省了燃料,降低了成本。这一烧造工艺在宋室南迁后,又传到了江西景德镇窑。因口部有芒,所以定窑盘、碗多镶以金、银、铜口,谓之“金扣、银扣、铜扣”,既掩盖了芒口的缺陷,又增加了美感,还是不同身份的人享受不同级别的瓷器的象征。这件大盘口缘镶铜口,通体牙白色釉,口沿内印有一周回纹装饰带,盘中印满折枝牡丹花纹,牡丹是富贵花,国色天香,寓意富贵满堂。此盘构图布局严谨,宛如定州缂丝的织锦图案,印花纹饰生动、自然,显示出制瓷工匠高超的制作盘模的雕刻技法,是宋代定窑白瓷的代表作。

北宋繁昌窑青白釉莲瓣纹香炉


宋代文人注重生活品位,“煮茶、焚香、插花、挂画”是宋人追求雅致生活的“四般闲事”。作为宋代文人焚香用具的香炉,大多制作精致,品质优良。本文来介绍一件北宋时期繁昌窑生产的青白釉莲瓣纹香炉。

这件青白釉莲瓣纹香炉(图1),高13、口径6、底径4.5厘米,1972年安徽省铜陵市出土,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炉形为敞口,束颈,深腹微鼓,腹部饰有刻花纹饰,下承高足,高足制成二层台造型,足内中空,高足上部与炉腹连接处塑一周覆莲瓣纹装饰。瓷炉器型小巧,胎体轻薄,器身通体施青白釉。

安徽铜陵市与繁昌县紧邻,距繁昌窑窑址不过数十公里,所以根据这件瓷炉的出土地点,结合胎釉特征判断,其应为繁昌窑产品。安徽沿江、江南地区多见有这类高足豆形(或称杯形)的青白釉香炉出土,基本多为北宋时期繁昌窑产品。宋代北方地区多见有一种高足折沿的香炉造型,一般称之为“行炉”,意为行香用具。北宋繁昌窑高足豆形炉与北方常见的“行炉”造型略有不同,最显著的不同是没有明显的折沿,体现了南、北方风格的差异。

中国香文化的历史相当悠久,至少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香的出现与远古崇拜有关,先民们认为烟气上升氤氲之态可以达上苍、通神灵。香的使用伴随着香具的出现,早在商周时期,陶质的熏炉即已普遍流行,汉代的博山炉更是典型的精致香具。两宋时期,是香文化的鼎盛时代,香和香具已遍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宫廷宴饮、婚礼庆典、礼佛祈福、茶馆酒肆、书房闺阁等各类场所都会用香。著名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绘有“刘家上色沉檀拣香”招牌的店铺,反映了当时香料商品化程度也相当高。

繁昌窑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的繁昌县,由骆冲、柯家冲等窑址组成,窑址在1954年最早被发现,随后几十年间,文物工作者对繁昌窑进行了多次的考古调查与试掘,近十多年来,又进行了数次正式发掘,共清理了龙窑窑炉三座,出土了大量窑具与瓷器标本,对繁昌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繁昌窑是一处专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产品种类有碗、碟、钵、罐、执壶、炉、粉盒等,因为已普遍采用了匣钵装烧工艺,所以产品釉面较匀净,质量较高。研究者们认为繁昌窑创烧于五代时期,其烧造青白瓷的时代比著名的景德镇窑青白瓷更早,并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北宋早、中期,繁昌窑产量达到最高峰;北宋中晚期逐渐衰落,全面停烧可能在北宋晚期或末期。

在繁昌窑窑址上也发现过较多的青白釉瓷炉标本,其中较精致的瓷炉标本多见装饰有莲瓣纹,莲瓣多与佛教信仰有关,此类莲瓣纹瓷炉很可能是佛教信众们礼佛时的焚香用具。繁昌县博物馆汪发志等撰写的《繁昌窑青白瓷的造型与装饰》(《东方博物》2018年第3期)一文中,介绍了一件2016年他们在繁昌窑窑址上采集到的瓷炉座盘部位的标本(图2),标本可见覆莲瓣装饰,并刻划有“天香吉所”几字铭文,明确表明其为焚香用具的用途,是一件十分难得而珍贵的标本。

北宋湖田窑青白釉瓜棱执壶


北宋湖田窑青白釉瓜棱执壶

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属饶州,唐代始即烧制瓷器,是我国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窑场,是名副其实的“瓷都”。过去将英文中瓷器的名称“china”解释为中国生产,其实应更正为“china”是“昌南”的音译。青白釉瓷是白瓷的一种,其釉质色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青白釉器是北宋时期主要的陶瓷品种之一,江西、福建、河南等地众多窑口都有烧造,尤以景德镇湖田窑所产为最佳。史料记载唐初即有人将湖田窑出产的青白瓷器送入宫中,称为“饶玉”,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贡瓷之一。

这只壶为八瓣瓜棱型壶腹,直筒口,圆耳盖,口身衔接处有耳,肩部溜滑,流和柄位于壶肩上部,相互对称,体态修长而又不失丰满;通体施青白釉,色泛白,各部分衔接处由于积釉而带水绿色,明澈温润,青素淡雅,充分反映了宋人的审美观。

宋代理学盛行,文人士大夫都以儒学为立身之本,讲求修身养性,崇尚自然,“天然去雕饰”,“君子比德于玉”,含蓄,精气内敛而温文尔雅。这种社会背景也反映在当时的工艺品特别是瓷器的制作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北宋瓷器,包括北宋官窑、汝窑、钧窑天青釉、定窑以及其后的南宋官窑等,无一不是以色调单纯,形制优雅而为世所珍。湖田窑之青白瓷同样也是这样,而且其薄如纸、明如镜、青白如玉的外表,即使对比当时的官窑器也不落下风。无怪乎湖田窑青白釉器曾风靡一时,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京都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青白瓷的店铺,出售供都城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饮茶及饮酒的器皿以及寝具。南宋李清照《醉花阴》词中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同样的例子还有“瑶台夜滴金茎露,水殿凉生玉枕风”(宋代王圭《宫词》),“绮席象床琱玉枕,重门夜鼓不停挝”(宋代黄庭坚《薄薄酒二章》)等宋诗词句子。

景德镇青白釉器也有外销瓷,赵达《诸蕃志》里面就有记述我国当时陶瓷器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有在“书婆”等地番商用青白瓷器交易的记载。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也有瓷器对外交易的记载,如与“无枝拔(国名)贸易之货,用西洋布、青白处州瓷器、瓦坛、铁鼎之属”。近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南海一号沉船,所装载的也主要是景德镇产青白釉器。

"醉乡酒海"经瓶(宋)


宋代 “醉乡酒海”经瓶 高4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9厘米

酒香未闻已先醉

“醉乡酒海”经瓶系上海博物馆珍藏的一件宋代磁州窑系著名的瓷酒瓶。小口,溜肩,上腹较鼓,下腹斜内收,小平底。整个造型挺拔俊秀,风格古拙淳厚。器体以粗线条的墨笔,勾画出五组纹饰。其中主题纹饰带有四个圆形开光,内写“醉乡酒海”四字。书体遒劲豪放,意境深邃广阔,令人不及拔塞尝酒,仅望其瓶,品其字,便已有三分醉意了。

嗜酒者所企盼的酒海

古时候,人们往往把一种容量很大的酒器称为“酒海”,唐代诗人白居易《就花枝》诗曰:“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温庭筠《乾簨子·裴宏泰》说,裴钧“有银海,受一斗以上,以手捧而饮”,所谓银海,就是银质酒海;因此酒量很大的人,也常被称之为“海量”。但也有嗜酒如命者,常常企盼着有一个酒海,使自己沉入酒海中,或者泛舟海上,时时畅饮,这件“醉乡酒海”经瓶中的“酒海”,就是作器者对酒的一种企盼和奢望吧!

收藏地:上海博物馆

甜白釉梅瓶(明永乐)


甜白釉梅瓶

中国古代的各种色釉,是利用铁、铜、钴、锰的氧化物的呈色作用进行着色。由于一般瓷土和釉料中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必然反映出青色来,因此青釉是我国古代最普遍的釉色。但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入一种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釉料经过加工,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来。

明代的甜白釉是中国白釉品种的佼佼者。甜白釉是指釉质洁白,温润似玉,肥厚无脂,釉面光洁无棕眼,简称“奶白”或“甜白”。釉层有薄厚之分:薄釉常施于薄胎及脱胎圆器上,釉面平整晶莹,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显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有光素与刻、印纹样两种装饰。厚釉则釉质凝厚,较薄胎器的釉面更加肥腴,多施于厚胎琢器,以光素器为多。少数器皿上线条流畅的暗刻花纹,有时须认真仔细看才可看出纹饰或款识来。

天津博物馆精品厅陈列着一件明代永乐甜白釉梅瓶,高34.5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12厘米。瓶小口短颈,丰肩平底,通体为甜白釉色,胎质细腻,釉面洁净。外壁压印暗花,因釉子凝厚肥腴,纹饰不清,是永乐厚胎甜白釉瓷中的罕见作品。

不论薄釉厚釉,永乐白釉器都有一个特点,即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而清代仿品则显现青色。另外一个特点是:在器物足边和折角积釉处,常闪烁着灰青色的光泽,釉面偶然显现如同青、白、灰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极淡的虾青色,甚为奇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