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平瓷砖 > 导航 >

悲情汪平孙,69岁破格评上大师两年后惜逝

悲情汪平孙,69岁破格评上大师两年后惜逝

平瓷砖 一平方瓷砖 瓷砖一平方

2021-04-01

平瓷砖。

艺术档案:

汪平孙,出生于1931年,汪野亭之长孙,“汪派瓷上山水”第三代传人的代表,现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他自幼受家庭熏陶而习画,1951年考入“江西省立陶专”(学院前身)艺术系,1952年转入“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前身)攻读中文,1954年分配在南昌市任中学语文教师,1987年获高级教师职称。1991年,退休回景德镇建立平山堂画室,正式从事瓷画创作,补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他继承了“汪派山水”瓷画画风,取材多来自故土山川和他游历过的名胜,但凡看过的图片、名师佳作、影视风光,他都予以借鉴,汲取艺术养分。经过多年的刻苦探索,其作品构图不拘一格,笔触枯润兼施,设色雅致清秀,意境含韵深婉,既有其祖父的传统,又有创新的清新。

身为“珠山八友”汪野亭长孙、“八小名家”汪小亭长子,汪平孙自幼随父辈学画,本该传承衣钵的他却有一半人生奉献在教育事业上,直到60岁退休重回景德镇画瓷器、80岁修得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所有一切,他都随遇而安、淡然处之。许多话说在他的诗和画中。

他在《蚕烛集》中有一首诗这样“自伤”:“病贫相迫骨如柴,丧母童年百事哀;亲友相逢皆白眼,全因世事有兴衰。中年老九臭难熬,满腹心酸梦里嚎;竭力劳心日继夜,诚惶诚恐待明朝。蜡炬成灰泪未干,长河渐落曙光寒;千帆万木相争发,病树沉舟入暮年。好梦难圆梦又多,时乖命蹇易蹉跎;苍天不惜凡人老,空向秋川哭逝波。沐雨经风数十年,蹉跎往事一如烟;艰辛历尽难圆梦,愧到瓷城乞画钱。鹤发垂髫共一堂,参加笔试大荒唐;当年范进找人笑,今日狂夫更自伤。”短短百来字字描述80年风风雨雨,也“调侃”了他和陶瓷的缘。

想象中的文人墨客,大抵就是他这个样子,鹤发、瘦削、坦率又诙谐。

命运的安排

汪平孙家世显赫,祖父汪野亭是“珠山八友”之一,父亲汪小亭亦被人称为“八小名家”,在成为陶瓷艺术家之前,他却当了38年中学教师。命运的安排,谁也说不清。

八岁前在乐平农村生活了几年,后来到景德镇和祖父生活,抗日战争爆发又回到乐平乡下,童年丧母、社会不稳、生活动荡,这是抗战胜利前汪平孙的记忆。颠沛流离时从未忘记的,是学文化,所以他上过私塾并且自幼随父辈学画,为了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1951年他考入“江西省立陶专”艺术系。他原本计划在这所学校学习更多陶瓷、美术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回景德镇继续父辈的道路,没想到入校第二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他转入“南昌大学”专攻中国古代文化。

之所以选择古代文化,而不是艺术,是因为汪平孙发现,祖父汪野亭等老一辈陶瓷艺术家,都有很好的古典文学素养,他们将诗、书、画的印象带入创作。他感觉,离开景德镇这方“瓷”土,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与其继续学习美术,不如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为今后回景德镇从事陶瓷累积文化底蕴。

计划不如变化。毕业后他没能回景德镇,而是分配在南昌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一直工作到退休。难得的是,从教这些年,他并未丢弃自己喜爱的书画,一直坚持在宣纸上创作,写了很多诗,假期也回景德镇跟随父亲、叔父学艺。

60岁重新出发

退休后,汪平孙重拾旧梦,孤身一人回景德镇建立“平山堂”画室,开始个人陶瓷创作。60岁重新出发,太不容易,这不仅考验这位老者的体力和毅力,也考验他的观念。

回来时他每个月退休工资只有200多元,一开始只好借住在姑姑汪桂英家,除了为节省开支,最主要的还是,他离开景德镇太久,对重回陶瓷有很多担心。“当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没想到一提起画笔就有人说,这是汪野亭家的风格啊。”汪平孙回忆,“那时应该是1991年,有人请我帮忙画瓷器,拿了一尺八的瓷板三块,问我给多少钱合适,我当然不知道。没想到卖了回来,那个人每块给了100块钱,这差不多是我半个月工资。一开始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心说真还可以。”

拿着这些钱,汪平孙有些忐忑不安,说到底他还是“知识分子”,他向汪桂英求教,汪桂英说了五个字:“贵精不贵多。”这句话点醒了他。他在老城区租了间房子,继续帮人画瓷器。

当时只要有机会动笔,汪平孙都愿意应邀前往,因为他无力负担材料费,生活也过得清苦。景德镇青年画院400元一个月邀请他,每个月创作几幅作品,他在画院画了一个月。后来南昌文物商店有两件汪野亭的作品,听说汪野亭有后裔在南昌,找到汪平孙帮忙鉴别。鉴定之后,工作人员问汪平孙会不会画,他拿出带回南昌的两块作品,工作人员带回去后被一位香港老板以每块3000元价格收购。两厢比较之下,汪平孙对价格高低这件事越发迷惑起来。

幸好他的爱人退休,接管了这些身外事,汪平孙说:“实际上刚画画并没带功利心,过着很艰苦,还要景德镇、南昌两地跑,我只想专注于画画,对画画之外的事我完全不懂。后来爱人退休回景德镇,她成了我的经纪人,宣传、销售这些工作由她负责,我潜心陶瓷创作。”

关于“汪派山水”

算算时间,回景德镇创作陶瓷二十年,这些年汪平孙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对父辈的陶瓷经历、风格、衍变进行整理,编著出版《汪派山水瓷画选》。

汪平孙在祖父汪野亭、父亲汪小亭等人身边耳濡目染,他到现在都认为:“从小他们就教育,学画不仅要悟性好,还要肯钻研,也就是俗话说的:‘眼睛看成了花,屁股坐成了疤。’我的祖父自己绘画自己题词,画和诗可以配合,可以看出儒释道的思想。父亲的作品原先豪放,后来受政治影响比较拘谨。比起父辈,我现在工艺上的进步不大。退休之后,我就想编写一本书,作为我们一家三代百余年耕耘于陶瓷艺术的纪念,也是对汪派瓷上山水画创作实践的总结。”

这本画册从资料搜集、文字撰写、结集出版都是汪平孙一手包办,他前后花了四、五年时间,投资14万元。画册出版正是他最困难的时候,他回忆:“我当时租住在老房子里,这些钱当时可以买一套房子,因为囊中羞涩,出画册我还借了一点钱。”古诗《虞美人忆故居》,正是描写汪平孙当年的境况和心境,诗云:“花瓶瓷板大与小,画了知多少?破楼昨夜遇西风,呜呼漏雨滴湿一房中!高楼大厦多多在,可惜无钱买。问君对此何不愁,因恐一腔心血付东流。”尽管住在漏雨的房子里,下雨甚至要自己爬上房顶捡漏,汪平孙最关心的却是出版画册。

我们都知道汪野亭是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一,以青绿山水影响巨大。以国画融入陶瓷中,这在山水题材上难度更大,因为釉料在陶瓷绘画中不像水墨在宣纸上那样容易挥写皴染,这就限制了瓷上山水的表现形式。汪野亭的瓷画则吸取了中国传统工笔画中的优点,也吸取了西方“写真”画中的某些优点,主张“以形写意”,认为没有能脱离“形”而存在的“神”。汪野亭先生的陶瓷艺术创作不仅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提高了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亦为陶瓷艺术领域开拓了新的审美范畴。他所开创的瓷上山水画风后来被陶瓷美术界誉为“汪派山水”。

在这本《汪派山水瓷画选》中,汪平孙解读每一幅作品的画面、构图、意境,让人们更直接地认识“汪派瓷上山水”。他认为,这本画册是对前人的总结,也是为后人引路。画册出版前,人们只知道,汪家的山水很有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汪平孙说:“‘汪派瓷上山水’也可以说是一个陶瓷艺术流派了,一开始担心这个命名‘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后来请教很多老艺人、大师、教授,他们都首肯才正式定下这个名称。”

现在,后辈中也有人从事陶瓷创作,这个流派得到传承。

一种忘我之境

作为陶瓷世家的后代,又经过长年的学习和积累,汪平孙逐渐继承“汪派山水”画风。他的陶瓷创作继承“汪派瓷上山水”的取景、运笔和诗画结合,祖传的技艺融入个人创作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又因为他的教育经历和境遇,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新风貌,成为第三代中最有影响力的传人。他说自己画画常常进入一种状态,忘记白天、夜晚。

汪平孙的创作主题多为江南秀丽山水,运笔上更接近祖父汪野亭。他爱作诗、好书法,常常书画并题,互补互现,进一步发展了汪派山水诗画交融的特色。有时看到景物,心中有所感受,便画下来并题一首诗;有时看到景物先想到了诗,然后再把它画下来;有时是对古人的诗意有所感触,就提笔画出。他特别注重作品的情韵与意境,诗配画情韵相生。他提倡画出个人的思想与情趣,画出自己的风格,但主张寓个性于共性之中。画家所表现的思想情趣至少要为某一群体或阶层所能接受,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为大众喜闻乐见。它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但主张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他提倡写生,但目的是为了取得素材,尔后要集中概括,并进而融进自己的思想。正如他的诗中所述:“千行万象入双瞳,默化潜移俱贯通;淘尽平庸精巧现,风光出自性情中。”

汪老的瓷画在把握陶瓷本身特点的同时,进行了多种风格创作的尝试。他的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有精工细描的,也有逸笔草草的;有轻灵巧逸的,也有豪放凌厉的;有空灵通透的,也有沉稳深厚的;有表现古诗词情韵的,也有反映时代风貌的。或清虚高洁,或质朴平实,或恬淡静谧,或热烈繁盛。整个画面充溢诗意、意境美好,创造了桃花源般的理想境界,寄托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采用“扇裁月魄羞难掩”式的情感表达方式,谋篇布局寄托了美好的憧憬,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笔一划都饱含着他的情愫。2009年省大师评选,有关部门为照顾和尊重老艺人,放宽参审年龄,汪平孙进入候选名单,现场指定作画原本只要求他画一个小局部,这位自我要求严格的老者,坚持将整块瓷板画好,并题诗:“四海和谐酬唱夜,月明鱼乐柳江春。”因为除了画工,他还想表达自己对整体画面和意境的追求。

汪平孙的忘我和坚持,正是源自他的专一。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陶瓷世家”孙公窑第三代传人——孙同鑫大师


6月3日,首次“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仪式”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市孙公窑传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孙同鑫先生喜获该奖。5月31日,在孙先生将去北京领奖之前,记者有幸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第一眼见到孙同鑫先生,感觉孙先生是一位非常普通和随和的人。64岁的他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势”,一见面,孙先生拿出了从北京寄过来的邀请函,上面写着请孙公窑传承人孙同鑫先生参加6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举行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仪式”,能参加此次命名仪式既是对他这样一个陶瓷世家的荣誉,也是对民间文化的一个充分肯定。

青花泼墨大风歌

孙先生首先向记者讲起了自已的祖父孙洪元先生——孙公窑的创始人。“没有祖父的荣耀,也就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一个陶瓷世家的称号。”孙先生说,“在祖父9岁时,他的父亲就过世了,家里很清苦,他就从老家丰城跟随同乡来到景德镇学徙。刚开始是学习拉坯,那个时候的学徙生活很艰苦,但是祖父很努力,还没有出师就比一般师傅做的都要好。出师之后,他就自已开起了民间作坊,取名‘孙荣记’,凭借着自已的精湛技艺和招收了一批有特长的工人,将孙家的招牌打响了。‘孙公窑’其实是我们后人取的一个名字,之所以取‘孙公’这两个字,是包含着一种对祖父的纪念之情。”

出生于著名陶瓷世家的孙同鑫先生,从小就在自家作坊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配制传统颜色和画面的设计创作道路。他虽然不是美术科班出身,但在青少年时代有幸得到享誉海内外的“青花大王”王步艺术大师的悉心指教,后又从师中国首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家传的熏陶,名家大师的传授,加上自已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日后近半个世纪里,他在釉下山水、人物和花鸟三大题材系列的创作中,佳作频频、硕果累累。

生活中的孙同鑫先生,是一个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人。但在这种“寂寞”中往往会在他的胸中萌发出繁茂的“成竹”来。经过多年的磨练,1994年,他在总结前人釉下青花(五彩)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表达自己心中景境的青花泼墨技法,在当今瓷坛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青花瓷画的创作手段,更给画面平添了一股磅礴气势。就是这样的一位孙同鑫先生,却把自己许许多多的话语和心声,通过画笔倾注到他的作品当中。近年来,他创作出了《大漠魂》《牧归》《晨》《春之恋》《大风歌》《雪后鸟鸣林更幽》《月夜诗思》《故乡月明夜》和《月夜春水》等大量青花泼墨瓷画。其间,有两块青花泼墨瓷板画《人在天涯》和《深山岁月不知年》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孙先生讲到,在景德镇搞民间艺术的人并不少,有很多的陶瓷作坊,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利”字当前,自身没有好的技术请的工人也是技艺一般,一味的对一些好的艺术作品进行仿造、复制,这样的“民间艺术”只相当于机械加工,永远也难登大雅之堂。另外,民间艺术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传承。这个奖在我们江西省只为2个出席名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什么要给我颁这个奖?我也许并不是市里最有名气的艺术大师,但是因为我对民间艺术的传承让我今天获得了这个奖。我们一些优秀民间艺术家如何使自已的技艺得到传承,而不至于后继无人是一件非常重要事情。这就需要艺术家们有不怕被超越,毫无保留的精神。孙同鑫先生的一席话让我们看到一个陶瓷世家,一个民间艺术传承人对民间艺术传承的关切之心。

孙同鑫个人简介网页:http://suntongxin.cnjdz.net

釉里红瓷器未来两年的趋势


釉里红凤穿牡丹纹象耳盘口瓶

釉里红历来就是瓷器之中比较名贵的品种,为什么呢?因为其烧制难度极高。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都是釉下彩瓷器,青花瓷是一个美化的、文学化的词汇,其专业用语应该是釉里蓝或者釉下蓝。青花和釉里红都是素胎彩料绘画之后罩上釉料在高温下一次烧成,青花用钴蓝料,在呈色范围温度比较容易控制,而釉里红用的是氧化铜作为呈色剂,必需得在1350度的高温、还原气氛下才能呈现出好看的红色,温度误差不超过10度,高了颜色就飞了,没有红色,低了颜色就发黑,不好看。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要理解古人的难处,古时候没有温度计,烧制温度控制全凭经验,10度的温度误差在我们常人看来好像很大,但是再1000多度的窑里面就是一点细微的差别,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烧坏,成品率很低,所以在古时候烧制釉里红的成本要比烧制青花的成本要高得多。所以历代以来釉里红都是名贵瓷器,明早期过后就基本没有烧制,这是国力的表现,到清康熙以后国家强盛了,釉里红便又开始烧制了。而釉里红最早烧制的,是我们的元代。

一、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胎体

1、胎质:元青花用料大致相同,坚硬细腻,胎骨厚重。有旋削痕和接痕。

2、胎色:灰白色、漏胎处有火石红。

二、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釉质

1、釉料:乳浊釉、透明釉、白釉。釉面肥润。

2、釉色:淡青色、灰白色、青白色。

三、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呈色剂

以铜为呈色剂,烧制不好控制,颜色有粉红、深红、黑褐、褚色等。少量精品存世。

四、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器型

主要有:罐、壶、瓶、高足杯、象耳盘口瓶等

五、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纹饰

纹饰的装饰方法、画法要落后于同期青花——因为呈色没法控制。但纹饰、纹样与青花大体相似。具体纹饰可参考上一篇元代青花瓷器鉴定。

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可以参考元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同作为景德镇主要生产瓷器,他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点可以参考的。瓷器的鉴定一定要注意一个横向的对比。

毫无疑问,这支象耳盘口瓶是一件传世的洪武瓷器珍品。由拉坯,到设计、绘制纹饰,乃至施釉及入火水窑烧制,此瓶的每道工序均无懈可击。这支象耳盘口瓶做工完美,无论从任何角度观赏,其釉里红纹饰均精巧细腻,在釉里红洪武瓷器当中极为罕见。许多类似的象耳盘口瓶由于口沿纤巧易碎,故此多有破损,故宫博物院的一支同类象耳盘口瓶便是最佳例子;相形之下,此瓶保存至今仍完好无缺,益显其弥足珍贵。

自唐代开始采用含铜料在高温瓷器上绘制红色纹饰以来,这种技法给陶匠们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由于铜红料极为敏感,陶匠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小心翼翼地处理底釉的成份、铜红料所占比例、窑内的焙烧温度和还原程度,以及瓷胎在炉膛内的摆放位置,以达致预期的颜色效果。较诸十四世纪,当前的技术水平可谓突飞猛进;即使如此,陶工打开烧制釉里红瓷器的瓷窑时,映入眼帘的往往不是预期的一抹艳红,而是一片晦黯灰涩,色泽褪尽的情况亦时有发生。

根据明代监制瓷器之官员呈递的多份奏章,足见当时的陶匠在烧制釉里红瓷器时所面对的重重困难。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一位名叫徐■的窑监迫于无奈,向皇上奏表陈情,恳请皇上体察陶匠昼夜赶式之苦,设法改善大量赶制景德镇贡品瓷的苦况。此奏章的重点之一,便是建议用矾红彩瓷器代替釉里红瓷器。一般来说,君王均不喜被人拂逆意旨,而且矾红彩也要经二次复烧而成(出错机会也因此倍增),因此窑监等闲绝不会提出这样的请求。明乎此,足见这种迷人的装饰技法令当时的陶匠倍感压力,同时亦道出了上品釉里红弥足珍贵的原因。

成绩记录:

名称 成交价 公司 时间

元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 32,200.00万 澳门中信 2016-06-12

元 釉里红云龙纹大口梅瓶 14,950.00万 澳门中信 2013-10-27

明 釉里红云龙纹双龙 11,880.00万 澳门中信 2013-06-23

元 釉里红凤穿牡丹纹刻花 9,200.00万 澳门中信 2013-06-23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 7,852.00万 佳士得 2006-05-30

元 釉里红凤穿牡丹纹玉壶 7,245.00万 澳门中信 2013-10-27

为创品牌把自己“卖掉”两年 李游宇揭密“9501”瓷


民族自主陶瓷品牌“汉光瓷”创始至今10年整,坐在南京东路上海陶瓷博览中心十年成果展的展厅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感叹不已。放弃了关在工作室里舒舒服服当大师的机会,李游宇楞要把自己“卖掉”两年,只为这个苦心经营的民族品牌,他更首次披露,汉光瓷缘起于10年多以前“9501”瓷的研制失败。

世间只知7501毛主席用瓷,当时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而在1995年,景德镇方面承担过一次仿制7501瓷的任务,作为95攻关课题,俗称“9501”。李游宇大师回忆说,当时有关方面试图集中7501的原班人马,用原来的料,重新仿造。但是当时原班人马就已经凑不齐了,原料也不可能完全保持原样,烧制的工艺也不可能一样,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带了7501的框框,所以最后还是失败了。

李游宇在旁认真观察,他认为7501之所以成功,成为经典,就是它打破了历史成规,有独创性,而中国陶瓷的出路就在于超越前人。

超越的前提是吃透经典。李游宇从轻工业部陶研所弄来了7501的残片和历史资料,进行理化分析,发现7501瓷的冷热膨胀系数上有缺陷。李游宇试图从材质、工艺、人力、设计等各方面超越7501。为了优质高岭土,李游宇跑了全国上百个矿区,终于开发出优质原料;他重新设计了制瓷工艺,请了最好的工人,在设计上追求强烈的时代感。终于,汉光瓷脱颖而出,经中科院上海科技情报中心站的测试,汉光瓷的各项技术指标均领先于全球其他高级陶瓷品牌。

如今,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身边不乏知音,作品还没做,就被早早预定,连中国美术馆都主动要求收藏了他的经典之作《鹤瑞呈祥》,但是李游宇不愿意个人享福。他说,长时期以来,国际上最高等级的陶瓷品牌均为洋货,中国这个陶瓷发明国在高档瓷里的份额居然为零。李游宇说起这个就十分受刺激,他十年前就立下弘愿,要让汉光瓷成为民族文化的优秀品牌。

尽管十年来汉光瓷口碑极佳,获奖无数,但真正要走入国际市场,光这些不够。同德国著名品牌麦森相比,汉光瓷价格低二十倍。李游宇不买账,他要把汉光瓷旗舰店开到麦森隔壁,可是光资金就是个大缺口,志同道合的藏界朋友给了他一定的资助。李游宇说,我准备把自己“卖掉”两年,从藏界的朋友那里融资来干,一定要把汉光瓷真正推入世界陶瓷的最高殿堂。

淄博陶瓷面临洗牌 今明将是生死攸关的两年


建陶产品占地面积大,若其产销失衡,资金、库存必然承受一定压力,不少品牌的库存量都在几百万元以上,有些品牌的库存量甚至达到了几千万元。

偌大的陶瓷城里,几乎没有什么客人,显得比较冷清。记者绕了几圈竟然没有在路上碰到一个客户;不少展厅在装修,一些展厅的工作人员懒懒地坐在接待台后。这是26日记者在位于淄博的中国财富陶瓷城的所见。旺季反成“冬天”

“淄博建陶将进入传统的销售淡季,就目前整个市场行情来看,今年的淡季将更淡。”淄博佳友豪景建陶有限公司经理李洪波说。他表示,淄博陶瓷产区的4、5、6这3个月是传统的陶瓷销售好月份,但今年5月份一点好的迹象也看不到;而即将到来的7、8、9月则是整个陶瓷市场规律性的销售淡季,但就目前各个商家反映来看,淄博陶瓷产区已经提前进入了销售淡季。“今年市场有些异常。”采访中,多个品牌营销中心的负责人这样表示。

据了解,在淄博陶瓷产区,商家对展厅形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淡季来临,多数商家会抓紧时间对展厅重新装修。看着即将装修好的展厅,李洪波感叹道:“展厅一年不装修,可能就会趋于淘汰,今年尤为重要。”据介绍,原来他们定的是在6月份重新对展厅进行装修,但因为今年的异常,将时间提前了。

采访中,某品牌负责人李慎健误认为记者是客户,连忙将记者拉入他的展厅,并详细介绍,随后直接将记者送到车站牌前——担心记者再去其他品牌展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展厅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建陶产品占地面积大,若其产销失衡,资金、库存必然承受一定压力,不少品牌的库存量都在几百万元以上,有些品牌的库存量甚至达到了几千万元。面临重新洗牌。

李洪波分析认为,对淄博建陶企业而言今明年将是生死攸关的两年,笑到最后的可能成为品牌企业,届时整个建陶行业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期。

淄博市建陶工业园建在市区正南方10公里处的淄川区双杨镇,每每刮起南风,大量粉尘即被吹入城市。在导报记者去陶瓷城的路上,出租车司机这样描述陶瓷企业对周边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推磨打着伞。”

据了解,如今,淄博建陶生产所需长石、粘土等原料和煤炭等95%以上靠外地购进。建陶工业园的周边常常出现几十辆大货车呼啸而过的场景。为了去产区看看,记者用了5分钟才安全地通过马路。

建陶工业园内集中了116家建陶企业,数量、规模占整个淄博的半壁江山。

据了解,2009年年底,淄博市出台了《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3年后淄博建陶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这意味着半数企业将在这次行业大整顿中被关停。因此双杨镇制定了“提升1/3、转移1/3、淘汰1/3”,最终只保留40家左右规模企业的战略。

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韩克新接受采访时表示,淘汰落后产能、运作高端品牌、制定行业标准,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出后,拥有悠久历史的北方瓷都由此开始产业调整“三级跳”。“产能只有向优势企业集中,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淄博规划3年内要淘汰转移落后生产线200条、产能5亿平方米。”

而在4月份,淄博市建材冶金行业管理办公室悄然开展了一次行业摸底调查,以为《意见》制定实施细则作参考。

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25日),淄博刚刚关停了15家建陶企业,这是建陶产业重新洗牌的征兆。

孙瀛洲与古陶瓷


孙瀛洲(1893年—1966年),河北省人,1906年来到北京,在隆福寺三合公硬木家具店做学徒,后来给铭记古玩铺掌柜马铭轩当伙计。1920年,他在东四牌楼孰华斋古玩铺,这家古玩铺开始做古玩礼品生意及紫檀、红木家具和一些杂项旧货等,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孙瀛洲时来运转,与上海人合作将上海古董运到北京“窜行”(即行内交易)赚了钱。这条路子打开后,干了几年,不仅发了财,还锻炼了他的眼力,能鉴定历代名窑的瓷器和青铜器等。孙瀛洲从此在古玩界站住了脚,北京的孰华斋扩大了营业,后回到北京与人合伙鉴定和经营做宋元瓷器及明清官窑瓷器生意等。

解放后到1956年合营前,孙瀛洲在孰华斋经营古玩生意达36年,所以存货非常的多,除瓷器、青铜器,还有不少的犀角杯等文物。孙瀛洲先生将自己惨淡经营、多年收藏积累的3000余件文物慷慨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充实了院内的文物收藏。其中仅陶瓷一项就有2000件之多,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等25件瓷器被定为一级文物。他捐赠的瓷器不仅数量多,品种和质量也都很精,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奖励,被聘为故宫博物院的顾问,后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孙先生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面对数以万计的陶瓷藏品,竭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带领着工作人员,对故宫所藏的陶瓷进行了重新鉴定,并协助故宫为国家抢救性收购了大批的文物珍品,他还曾帮助国内的一些博物馆鉴定古陶瓷等。工作中,他生活朴素,平易近人,还关心着青年人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向年轻人传授古陶瓷的鉴定经验。当年得到孙老真传的弟子,已分布在全国各地,如今大都成为古陶瓷鉴定领域的专家学者,这其中就包括全国著名的古陶瓷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耿宝昌先生。

孙瀛洲在《文物》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谈哥汝二窑》、《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定》、《我对早期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瓷器辨伪举例》瓷器研究、鉴定论文多篇,尤其是当时得出的一些有关鉴定方面的结论,对于现代学习古陶瓷鉴定的人来说还是可以应用的。

非常遗憾的是,就在这位久负盛名的古陶瓷鉴定家抓紧时机整理和发表鉴定知识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本人也受到了运动的冲击,先生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刺激而去世。为此,那篇让后人称道的《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也就只好中途停止了,这可能也是孙先生一生中最大的憾事了吧。

为了纪念孙先生在文物收藏、鉴定和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在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2003年8月21日故宫博物院主办了《孙瀛洲捐献陶瓷展》,精选出了160多件文物,供人们学习鉴赏,并且还编辑出版了《孙瀛洲的陶瓷世界》图录,为古陶瓷研究和收藏爱好者学习之用。

北京香港两地举办汪派粉彩山水瓷绘艺术展


以汪野亭及汪派传人汪平孙为代表近代瓷绘粉彩山水驰名中外,越来越得到收藏家的赏识。6月29日,京城怿瓷楼与香港两地将同时举办汪平孙粉彩山水瓷绘艺术展。

汪平孙为汪野亭之子,现已近耄耋之年,自幼便受祖父和父亲的熏陶,在粉彩瓷绘方面有极深厚的功底,其早年又毕业于南昌大学中文系,因此积累了中国文学的诗、书、画底蕴,在他的作品上不但保留了汪派粉彩山水的风格和技法,而且更加重了画面的文化品位和内涵。在这次展览中,他的两件粉彩山水赏壶极其精致,满画工山水,点缀汪老书法、亭台人物、山川流水,小中见大堪称收藏把玩之精品。

据了解,此次展览还推出了汪沁、汪学媛、江葆华、黄俊作品共计20多件,同时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朱丹忱的陶瓷书法精品、黄晓红的青花分水瓷板也第一次亮相。京城怿瓷楼会聚景德镇部分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精品长年展示,为爱好者和收藏家欣赏、收藏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汪庆正谈瓷器鉴赏


明宣德斗彩高足碗

四年前,我拜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汪庆正为师,学习研究古陶瓷的鉴赏,每次看望他总要与其促膝长谈,我写《寻访中华名窑》一书,得到他精心指导,在病中还为拙作写序,竭尽为师之道。

对于古陶瓷的鉴定,汪庆正先生认为做得远远不多,器物产生在什么年代?产地又在哪里?当时采用怎样的工艺制作的?这些是我们判断古陶瓷真假的基础。同时还要了解当时生产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等,这样才能对其价值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估。瓷器鉴定其实是一门边缘科学,它同化学、物理、人文等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如景德镇的湖田窑烧制的影青碗,因垫饼含铁量高,故烧出的瓷碗底足总带有一圈黑点斑痕,而其他窑场烧的影青瓷可能不带黑斑点。要知道当时全国有许多地方在烧制影青瓷器,你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评判,其中还有瓷土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对收藏家而言,重要的是“真、假、贵、贱”四个字。但作为一个鉴赏研究者这就远远不够了。汪老说古陶瓷鉴定要研究其文化特点、工艺特点,每一时期的审美意识和标准,这需要熟悉历史,掌握工艺制造的过程,还要用心去领悟才行。有些杂志只要见到是花花绿绿的漂亮东西,就把它登在封面上,有人写书时也发生类似情况。有些漂亮器物其实是极其普通的东西,当时生产了很多,身价并不高,可见编者和作者不清楚当时的情况。欧洲有些国家博物馆展出中国瓷器,有时也会将一件好看的东西,盲目地放在最显赫的位置,贻笑大方,懂行的人还是要看东西的价值。

瓷器有高雅与粗俗之分,物品有珍贵与便宜之别,这就是古玩的特点。

现在国际拍卖市场官窑瓷器已拍出了天价,这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因为明清官窑瓷器不可能在墓葬中出土,目前世界各地出现的官窑瓷器都是从宫廷中流出去的。景德镇古窑遗址里出土的碎瓷片,经济价值不高。官窑瓷器也不可能像其他瓷器或青铜器那样有大批发现的机会。官窑瓷器越来越少,而需求量越来越大,投资者都看好它,价格自然不菲了。

汪野亭瓷板画鉴定


汪野亭我国近代著名的陶瓷艺术家,是我国珠山八友之一,擅长画花鸟工笔画和工笔画山水画,他还以画瓷板画见长他所创作的作品独具个人风格。在他从事陶瓷绘画艺术的三十余年中,从未离开过瓷都景德镇。他潜心学习,研究陶瓷绘画艺术,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陶瓷绘画艺术,在他从事陶瓷艺术的三十年中,创做出了许许多多的精美的瓷板画,深受陶瓷爱好者的喜爱及收藏。

他的山水瓷板画在近代甚享美誉,他所创作的山水瓷板画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山水瓷板画在画风上清新秀丽意境优美,在用色是上淡雅端庄,亲近自然,在构图方面奇思妙想,大胆创新,另辟蹊径独具个人特点,使得后人相继效仿,延续其风格。汪野亭的山水瓷板画深受古人的影响,他在研究古人画法的基础上取精华去糟粕,加以自己时代的特征再加以自己的理解使得作品颇有时代的意义。

汪野亭的作品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不仅在用色构图方面有所不同还在画法上有所不同,又因为他所创作的作品有十分受书画爱好这的收藏,这就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赝品所以书画爱好者我们在鉴定他的作品是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来说他所画的陶瓷山水画,他所画的山水画一般会有数仗芦苇,带琴看友的主人公,他所画人物,植物相依相存栩栩如生,他以墨为色,用色大都清新淡雅,但是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赝品都是刻意模仿所画人物,是画面显得古板生硬。

其次在他的作品中他所画的林落郁郁苍苍,参差有序,富有生命力,他所画林落的绘画技巧大都为我国山水画的传统技巧,清新秀丽这是大多数模仿者模仿不来的。最后他所画的陶瓷山水画在构图方面暗含玄机,曲径通幽处,讲究构图完整,景物安排得当,使意境画从中来,让观画者在意境中久久不能自已,而仿画者这构图方面是无法达到这个境界的。

以上三点就是简单鉴定汪野亭瓷板画的方法,但是这也只是简单判断方法,在购买汪野亭的作品是还是要小心谨慎,考虑清楚,毕竟在古玩市场上鱼龙混杂,需要我们擦亮眼睛,警防被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悲情汪平孙,69岁破格评上大师两年后惜逝》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悲情汪平孙,69岁破格评上大师两年后惜逝》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