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聚焦中国一百帝王彩绘陶瓷雕像学术研讨会

聚焦中国一百帝王彩绘陶瓷雕像学术研讨会

陶意瓷砖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2021-04-03

陶意瓷砖。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已经落地,我们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里面,应该抓住发展的大机遇,让传统雕塑技艺绽放出新的光彩。”

……

当代陶瓷雕塑应以怎样的方式向前推进?景德镇传统彩瓷雕塑艺术从其形成到发展,历经一千多年,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艺术特色成为我国陶瓷雕塑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其产生的过程中,将雕塑造型与陶瓷彩绘装饰相结合,形成了景德镇独有的艺术语言。艺术与时代紧密相连,如何在不断变迁的时代中传承好传统技艺,如何赋予传统鲜活的时代语言,如何让陶瓷艺术作品观照我们的社会与生活?都是当下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2月8日,由景德镇雕塑协会、上海福仁陶瓷艺术馆主办的中国一百帝王彩绘瓷雕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美术馆召开。研讨会由市雕塑协会会长曹春生主持,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有熊钢如、李恭坤、张景辉、高峰、龚保家、陈丽萍、易云峰、张嗣苹、何以钢、赵坤、周玲、熊星、邵长宗等。大家围绕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面临的问题及新时代陶瓷雕塑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传统的瓷雕技艺面临着断代的危险,如果传统技艺失传了,没有了根基,将来要‘捡起来’很难。景德镇雕塑主要特点就是重彩绘,失去了彩绘技艺就没有了景德镇的特色。”中国一百帝王彩绘瓷雕主创者刘德明认为,保护并传承好传统瓷雕技艺迫在眉睫。

据刘德明介绍,他和策展人丁福仁心中一直有一个梦,就是将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以陶瓷为载体,用艺术的形式展现给世人,创作“中国一百帝王彩绘瓷雕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1998年,由丁福仁发起,刘德明主创并组织原雕塑瓷厂28位艺术家进行创作。

“因中国一百帝王没有影像资料做参考,我们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此次中国一百帝王彩绘瓷雕像创作克服了帝王群像创作人物众多、历史久远、资料缺乏等一系列难题,综合了各朝代帝王的民族特色、历史事实、服饰文化等诸多因素,将釉下彩与斗彩相结合进行彩绘,在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帝王人物瓷雕艺术群像的创作,也是对艺术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的最好诠释。

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恭坤赞叹道:“创作中国一百帝王彩绘瓷雕像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陶瓷艺术工程,从炎帝至末代皇帝溥仪共100尊23英寸瓷雕,人物跨度之大、所涉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李恭坤认为,工艺层面与技艺传承层面的研究与探索是此次创作带来的巨大学术价值。他还提议雕塑瓷厂能够围绕此创作思路,复刻“80版”108将的传统陶瓷雕塑创作。

作为雕塑瓷厂的老厂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在研讨会上回顾了自己进入雕塑瓷厂的学习、成长经历。他坦言:“雕塑是立体的陶瓷艺术品,通常需要经过塑、镂、堆、雕刻、翻模、修坯、上釉等多道手工工艺流程,要求创作者掌握在立体造型上脱手勾线、彩料、填色等技艺,其艺术价值弥足珍贵。中国一百帝王彩绘瓷雕像展为传统雕塑的传承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每尊瓷雕都惟妙惟肖,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具。景德镇的传统瓷雕艺术随形塑造、随类赋彩,讲究神韵和色彩,大家一定要认识到传统的重要性,要有开阔的思路,不断吸收前人精华为我所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关注历史、传承经典的力作。”

“发展的关键还是要有人才支撑。”雕塑瓷厂厂长易云峰从现有雕塑瓷厂的艺术管理及艺术创作层面提出解决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赞同。

“大学传统雕塑系今年招收了29名学生,我们准备系统地教授他们陶瓷雕塑知识和技法,今后该专业每年都会招收30个学生,我对雕塑的未来很有信心!”大学传统雕塑系主任邵长宗的发言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雀跃起来。

纸短言长。在不到两个小时的研讨会上,大家纷纷就传统瓷雕的继承与创新发表各自的观点,拳拳之心令人感动。相信通过此次展览和研讨,将进一步弘扬景德镇优秀陶瓷文化,鼓励广大陶艺家和陶艺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美好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以文艺力量助推试验区建设,为擘画国际瓷都新蓝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第二届“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举行


11月30日上午,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大学开幕。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代柳梅、大学校长宁钢,大学副校长占启安、李良智,大学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章义来,著名电视电影表演艺术家张铁林,著名陶瓷专家熊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驻会专职副会长夏高生,中华陶瓷大师联盟主席孟树锋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国内陶瓷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学相关专业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大学副校长占启安主持开幕式。

大学校长宁钢在开幕式致辞中谈到,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陶瓷文明和文化构筑了著名的陶瓷之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景德镇,无数代表着中国智慧和文明的精美的瓷器在这里诞生并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明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不仅是陶瓷材料、工艺、设计创新的重镇,也是陶瓷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和基地。大学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陶瓷高等学府,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将陶瓷文化注入于陶瓷人才培养、陶瓷艺术传承、陶瓷科技研发、对外交流等办学过程,不断增强中国陶瓷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向世界打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他强调,乃至中国陶瓷的历史及其经验和价值,需要不断通过学术研究来彰显和阐发,需要从文化学、艺术学、美学等诸多角度加以研究和总结。期待通过第二届陶瓷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激起新的学术与思维碰撞,促进中国陶瓷文化的深入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代柳梅在致辞中表示,很高兴和来自全国陶瓷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各位朋友相聚在“瓷都”景德镇,携手大学这样一所有历史、有传承、有特色、有实力的名校,围绕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陶瓷,展开一场充满文化意味的对话。陶瓷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通用语言。长期以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陶瓷有着不解之缘,有责任将中国的陶瓷文化经典宣传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中去,也应当为各界搭起有陶瓷文化交流的桥梁。希望通过央地合作,立足全局,激发活力,示范引领,从创作、展示、推广、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促进景德镇艺术陶瓷向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以及“走出去”做出积极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的18位专家教授围绕“陶瓷的人文内涵与精神”、“陶瓷史的文化阐释”、“陶瓷的艺术与生活”、“陶瓷产区、产业与行业”、“陶瓷与自然:地理、材料与空间”、“陶瓷与工艺、科技”、“陶瓷艺术创新与当代艺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陶瓷文化交流”等八个主题作了主旨演讲。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繁荣发展,深入挖掘陶瓷人文精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讲好陶瓷故事,传播陶瓷文化,2017年,大学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共同策划举办了首届“陶瓷的人文世界——陶瓷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2018本届研讨会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评议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学术支持。

中国澄城尧头陶瓷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澄城县举行


昨天,为期2天的中国澄城尧头陶瓷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澄城县举行,来自全国的有关专家学者40余人对尧头陶瓷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进行了全方位探讨。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专门致电对该会议的举行表示祝贺。

今年6月,澄城尧头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引起广大学术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尧头粗瓷是该省渭北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据有关资料考证其有着1300年的烧造历史。澄城陶瓷主要产于尧头镇,据《澄城地名志》记载,尧头镇古称“窑头镇”,以瓷器窑较多而得名,又因古圣人“尧”与“窑”的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尧”字逐渐取代了“窑”字。尧头瓷全部用土法手工生产,原料采自当地坩土。澄地尧头粗瓷的釉色多为白、青、黑三色,有黄釉铁锈花、青花等花色,单色手描,朴素大方。该瓷业产品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造型粗中见细、拙中寓巧,给人以朴实自然的美感。

此次研讨会由省艺术研究所和澄城县人民政府、澄城县文化馆等举办,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刚,中央美院教授靳之林,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蔡毅,省考古所研究员禚振西,西安美院王宁宇教授等专家与会研讨。专家们参观了澄城县文化馆馆藏的1800余件尧头陶瓷精品,实地考察了尧头古窑遗址,从尧头陶瓷的文化内涵、断代标准、烧制工艺的传承和原生态的古窑场遗址的保护、烧窑区域的分布解剖等角度,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献计献策。昨天,澄城尧头镇被西安美院确立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并为其挂牌。

景德镇市将举办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


记者从“景德镇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通报会获悉,“景德镇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1目至23日在景德镇市高新区开幕,届时国内外文博单位和研究、收藏古陶瓷人士将应邀参加。

据悉,《景德镇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景德镇瓷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以及学院主办。作为元青花创作地的景德镇市发起的国际研讨会属第一次,目的是深入研究元青花,廓清过去在研究中的一些模糊认识。总结出新的技术成果。

元青花是景德镇创作的,景德镇元青花佳重艺林,举世瞩目。正因为如此它的历史价值被全世界的古陶瓷研究、收藏人士所认可与钟爱。从6月份开始,景德镇市就成立了研讨会筹备办公室,该办公室发出了1000多封邀请函,并且在有关杂志和网站上发布了消息。到目前为止,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人。其中。既有来自土耳其、英国、韩国、日本、法国等国的代表,也有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各个博物馆的领导和专家。还有全国省、地市以上的文物商店以及拍卖公司。届时,古陶瓷收藏资深专家、学者耿宝昌等近50余名专家也将达到。

本次研讨会在会前通过广泛征集论文提炼出多个课题以供学术交流,并且从近100篇论文中选出35篇优秀论文印制成书。

研讨会中还会进行全国各博物馆元青花标本展览,江西省12个文博单位收藏的元青花藏品以及窑址出土的元青花标本将进行大联展,其中藏品30件,标本300块。所成立的元青花鉴定会开展义务鉴定、咨询活动。对于假的藏品或是标本一律不准参展。

中国首届民间古陶瓷交流研讨会兰州举行


9月21日,为弘扬中国古陶瓷文化,推动世界陶瓷艺术繁荣与发展,由甘肃省文化产业协会、兰州市文化产业协会、甘肃省收藏协会、海南省文物研究会联合主办,兰州聚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兰州)首届民间古陶瓷交流研讨会”在甘肃兰州举行。雷从云等七位国内古陶瓷界顶尖专家以及国内近200名收藏家聚首兰州,共同探讨、精研中华古陶魂魄。海南省文物研究会副会长、甘肃齐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肖从容在研讨会上做题为《丝绸之路,陶玉生辉》的演讲交流。

据悉,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际收藏家联合会副会长、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雷从云先生;首都博物馆前馆长、北京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希桂先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先生;中国钧窑和汝窑的发掘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青云先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荆治中先生;四川大学考古学客座教授、曾就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古陶瓷专家范勇先生;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文物研究会副会长、甘肃齐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肖从容先生;海南省文物研究会副会长马宁源等。

在研讨会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际收藏家联合会副会长、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雷从云、海南省文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甘肃齐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肖从容先生、中国钧窑和汝窑的发掘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青云等国内古陶瓷界专家,分别围绕陇原古陶瓷的历史与传承等课题展开讨论和演讲。专家们还分别“面对面”为与会藏友传授古陶瓷品鉴、收藏知识。此外,研讨会结束后,主办方还特意安排进行民间收藏鉴宝大会,由七位古陶瓷专家亲自进行鉴定,并为藏友颁发权威鉴定认证证书。

据研讨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次研讨会无论是从学术规格上,还是从与会专家层次上,在国内都堪称为一场高规格的古陶瓷饕餮盛宴。这不仅有助于国内外专家、学者、民间藏家了解甘肃、认知西北,更对进一步推动陇原本土古陶瓷资源的研究和发展,奠定格调厚重的文化基石。

宋元米黄釉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市举行


8月15日,由景德镇市文旅局、湖州市文旅局主办,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文化旅游集团、景德镇唐英学社承办的“彝鼎留芳——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1号会议室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金龙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荣休所长、研究员任志录,南京博物院研究员霍华,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处主任、研究员吕成龙,深圳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郭学雷,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汤苏婴以及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州博物馆、浙江省湖州文物保护管理所、南开大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春市博物馆、高安市博物馆和本市高校、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黄金龙指出,宋代瓷业是景德镇千年瓷都的第一次技术高峰,青白瓷器成功烧制,令景德镇享誉四海、扬名中外。在宋代,景德镇还成功烧制了让宋代文人士大夫为之醉心的米黄釉瓷器。2012年景德镇湖田窑考古出土了一批国内外罕见、品质最好、器型丰富的米黄釉瓷器标本;近年来湖田窑考古证明,景德镇存在多处烧造米黄釉瓷器的窑场;在一个多月前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特展上展出的200多件精美绝伦的米黄釉瓷器,经北京大学检测,证明在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就已经开始使用二元配方,这让我们看到了工匠们骨子里的创新、创造精神。

黄金龙表示,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互鉴而多彩。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能在此次研讨会上,擦出思想的“火花”,带来文化的“盛宴”,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米黄釉瓷器的工艺技术、历史发展、窑业分布等课题,为学术界推动米黄釉瓷器的研究提供更多学术参考与借鉴,更为景德镇的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做出新的贡献。

开幕式上,市委副秘书长、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志华宣读著名古陶瓷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业强为研讨会发来贺信,林业强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分享了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作了《韩国新安沉船米黄开片釉瓷产地再探——相关产品的延伸研究》、《试论杭州聃的南宋米黄釉瓷器》、《景德镇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的科技分析》、《“彝鼎留芳——宋元米黄釉瓷器特展”部分展品的瓷釉成分分析》、《米黄釉瓷器的考古学观察——以湖州凡石桥遗址为例》、《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出土米黄釉瓷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宋元之际景德镇窑业创新思考》、《论景德镇米黄釉瓷器》、《南宋宫廷用瓷之饶州景德镇窑考论》、《15世纪景德镇御窑花器及相关问题》等专题报告,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国外专家学者进行视频学术交流。

最后,秦大树作了学术总结,表示此次研讨会的成果超出预期,大家通过学术探讨,交流思想、碰撞智慧,不仅提高了研究深度,加深了对米黄釉瓷理论和技艺的理解,更拓展了研究广度,赋予米黄釉瓷更多的文化和时代意义。

据了解,一个半月前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特展开展至今,有近5万观众参观展览,受到业内各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纷纷从国内各地前来参观和进行科学检测,为进一步厘清米黄釉瓷器的工艺、窑口等系列问题。此次宋元米黄釉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后将编辑出版相关论文集和展览图录,制作米黄釉特展VR线上展厅,让受疫情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不能前来参观展览的朋友们了解展览和学术交流成果。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赵钢表示,展览和学术研讨会是对米黄釉课题研究的开端,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今后能进一步深入研讨米黄釉瓷器。

“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研讨会召开


7月2日上午,山东省陶瓷公司邀请部分陶瓷界知名专家学者,在鲁中宾馆召开“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研讨会,就淄博国窑文化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论证。市委常委、秘书长宋军继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宋军继在讲话中指出,“淄博陶瓷当代国窑”,是对淄博近万年陶瓷文化的高度提炼概括,也是对现在和未来淄博陶瓷发展的准确定位。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关键要围绕“国”字做文章,使淄博陶瓷代表国家水平。要始终把陶瓷产品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积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生活习惯,大力发展陶瓷新材料,在材质上代表国家水平。要加快研究指定陶瓷产业的技术标准,切实抓好技术改造和先进设备引进工作,在工艺技术装备上代表国家水平。要更加注重功能实用、外观造型的统一,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在产品设计上代表国家水平。要大力培养一批品牌级大师,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素质工人队伍,在创作团队上代表国家水平。要加强宣传策划和市场推进,大力发展陶瓷文化旅游,在品牌形象上代表国家水平。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集中培育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品牌产品,在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上代表国家水平。

越窑青瓷文化国际研讨会举行


昨日,日本、韩国和国内的41位瓷器专家,在慈溪看到按一千多年前工艺生产出来的青瓷作品时惊讶不已,更让他们惊奇的是,这一切都是由一位外来陶瓷工艺师创造的。

昨天举行的越窑青瓷文化国际论坛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古陶瓷学会等单位在慈溪举办,是古代陶瓷文化研究的重要会议。会上,工艺师孙迈华展示了新烧制的慈溪青瓷,还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越窑秘色瓷工艺技术与现代工艺技术》。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岛田文雄,韩国的陶瓷专家金判基、崔大圭,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故宫研究院研究员王莉英得知开发出新慈溪青瓷的孙迈华不是政府的专门研究人员,也不是当地人时,称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以慈溪上林湖为代表的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是中国最早的瓷器。那里的越窑延续烧制1000年,于南宋初停烧。唐代,上林湖一带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最精美的青瓷产地。

2002年8月,浙江龙泉市的陶工孙迈华与慈溪方面达成合作方案,在上林湖边上的匡堰镇选址办厂。年底,经过无数次实验,孙迈华用上林湖边的土壤烧出了青瓷。很多专家拿着试验用的古瓷片,感慨地说“真的一样!”

如今,孙迈华已陆续开发出鸡首壶、八棱瓶、倒流壶、平口牡丹瓶、原始瓷罐、瓷碗等上百个品种的上万件产品。

河南陶瓷分会成立暨中原陶瓷研讨会举行


据禹州市委宣传部消息,7月26日上午,河南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协会陶瓷分会成立仪式暨中原陶瓷学理论建设研讨会在禹州举行,中国文字博物馆书记、河南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协会副会长冯克坚,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协会副主席谈朗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协会顾问赵青云以及陶瓷界的大师、学者等40多人出席仪式现场。

陶瓷文化遗产是河南省丰富的科技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河南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协会于2011年9月23日在河南省科技馆成立协会。协会成立以来运用现代科学综合方法和手段对河南科技文化遗产进行分析、研究、修缮和保护,促进对河南科技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的研究与保护工作繁荣发展。为了有力推动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陶瓷历史、文化、工艺科技、艺术的研究,历史陶瓷文化遗址保护,以及中原陶瓷艺术的开发和推广,在省科协和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协会的批准下,决定率先成立陶瓷分会。

会上,全体会员审议通过了《河南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协会陶瓷分会章程(草案)》,选举河南大学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王洪伟为分会会长。

在隆重的揭牌仪式后,河南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协会陶瓷分会会长王洪伟与台湾中华陶艺协会荣誉理事长苏正立代表双方协会组织签订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

“禹州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当代陶瓷异彩纷呈,河南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协会陶瓷分会暨中原陶瓷学理论建设研讨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是省内外陶瓷文化艺术界、学术界对禹州市陶瓷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的高度评价。禹州市委市政府将矢志不移地推动辖区内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禹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海说。

在随后召开的中原陶瓷学理论建设研讨会上,河南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协会陶瓷分会会长王洪伟介绍了中原陶瓷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及影响等,并表示研究中原陶瓷学,对研究中原传统文化、世界陶瓷文明史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着重介绍了铜系青蓝釉的工艺基础以及历史意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侧重讲述了洛阳三彩学的理论框架体系。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鉴于中原陶瓷的根脉性、原生性、发源性、相对独立性、自生性、扩张性、辐射性以及吸纳性连带的创新性,为中原陶瓷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和时代基础。

随后,与会人员先后来到中原陶瓷文化博物馆、禹州市钧瓷窑址博物馆以及神垕老街等进行参观。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聚焦中国一百帝王彩绘陶瓷雕像学术研讨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聚焦中国一百帝王彩绘陶瓷雕像学术研讨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