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德化陶瓷业市场估值过低 内销需追景德镇

德化陶瓷业市场估值过低 内销需追景德镇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4-05

【www.taoci52.com - 景德镇古代瓷器】

"德化艺术陶瓷有很好的底蕴,但价值被国内市场低估了。在这方面,我们还远远赶不上景德镇。”福建陶瓷艺术家、德化恒忆陶瓷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司董事长林鸿福认为。

林鸿福所说的价值,并非是单一的产值或销售价格,而是艺术陶瓷作品本身的市场估值。这种估值,往往是由业界和市场对陶瓷艺术品与艺术家的产地属性接受程度而决定的。

事实上,作为福建瓷都的德化陶瓷产业的产值并不低,其中陶瓷文化产业的比重也很大。2012年,德化陶瓷生产总值124.2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67.52%。其中陶瓷文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亿元,生产总值占全县GDP比例高达23.1%,文化产业GDP占比居全国县市前列。以此观察,德化并不缺乏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力,也不缺乏艺术陶瓷创作的从业者。但在国内艺术陶瓷市场上,德化与景德镇同类、同等级作者的作品估值,一直是前者低于后者。

“我们产值高,是因为我们走的量大,更多的依靠出口。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基本走内销市场,而德化现在从事陶瓷产业的大小企业有1400多家,每年创造100多个亿的陶瓷产业总产值,但其中内销只占4成左右。”林鸿福认为,德化陶瓷从业人员,尤其是艺术陶瓷创作人员的数量与水平都不低于景德镇。他粗略估算,如果把国内市场对德化艺术陶瓷的估值提升到与景德镇一致,那么德化艺术陶瓷的内销规模大约要翻三倍。

德化陶瓷主要依赖外销,有其深厚历史渊源。由德化窑出产的瓷器,在元代就有大部分通过海陆运输大量销往海外。随着郑和下西洋开辟大西洋至印度洋的航线,德化瓷器凭借着有利的出海条件、高超的工艺水平,很快就成为当时中国主要的外销瓷之一,并在以后数百年间盛行不衰,名扬海外。时至今日,德化窑出产的陶瓷已进入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随着近年来诸多产业海外市场面临饱和,开拓内销市场逐渐成为德化陶瓷行业共识,当地县政府也多次倡导“产业转型”、“二次创业”,希望改变陶瓷行业过度依赖出口的局面。

“无论做出口还是做内销,德化艺术陶瓷要实现更高市场价值,根本还是要打造好自身产地品牌与艺术家群体的价值。”林鸿福表示,在过去几年间,德化陶瓷行业虽然一直在向海外市场发展,但多数是为国外企业贴牌代工生产,出口陶瓷产品中拥有自有品牌者不到10%。这种不重视产地效应与自有品牌的错误,在开拓内销市场过程中不能再犯。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陶瓷业“出口转内销”战略需慎之又慎


“现在大环境下,利润越来越少,我们陶企根本是‘里外不是人’”。佛山南庄某陶企有关负责人谭先生说,“人民币升汇率得快,而国家贷款却相对减少,我们企业前期赚的钱都投入到扩充和再生产去了,现在这种情况,资金周转严重不足,银根紧缩政策让贷款成功率越来越渺茫”。当问及企业以后有何打算时,谭先生无奈地表示,“任何计划、打算,在市场、政策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就像佛山最近搞的所谓的‘产业大转移’,真可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整个陶瓷行业都人心惶惶,厂不敢扩建,钱不敢乱借,货不敢囤积……从理论上讲,我们也知道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出新产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没有钱,没有一定的资本,这一切都只能是空想。”

当提到做内销,谭先生表示,没资金那也不现实,而且国内市场太容易饱和,形不成规模,产品价格,卖得高客户接受不了,卖得低自己也没有利润。

内外有差异哪能轻易言转变

山东某陶瓷集团的负责人宋先生表示,“投资国内市场需要大笔资金支持,千八百万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在现在银根紧缩的条件下,我们冒不起这么大的风险,而且万一因为这个忽视了国际市场,那就得不偿失。再加上我们现在对国内市场还是不太懂,对市场推广认识也不是很到位,因此就更不会轻易行动。”

佛山石湾卫浴城某陶瓷展厅的营销经理苏先生则非常明确地告诉记者:至于做内销,公司没有考虑,因为外贸和内销路子不同。

“外销是批发性的,而内销则介于零售和批发之间。如果改做内销,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产品不对路,因为东西方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审美观也不同。”苏先生说。

针对这个问题,陶业资深人士就曾表示,随着全球化进程,国际市场越来越国内化,国内市场越来越国际化,内销和外销其实差不多,企业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内功”,有品牌意识。出口企业绝不能轻易放弃多年培育的国际市场。

外患兼内忧品牌品质是利器

圣·凡尔赛陶瓷营销总经理杨宏波接受采访时强调,要把全球当作自己的“村”,在“村”里面做自己的品牌利用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把别人的品牌利用自己的策划去赚钱。

杨总还表示,正因为善于走高端市场,08年出口大增50%,国外市场要比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增加5倍。

蒙娜丽莎总经理助理张晓峰针对自身企业的出口现状表示,08年陶瓷出口整体数量下降,因为蒙娜丽莎陶瓷走的是高端市场,产品附加值高了,所以整体利润也在提高。

目前,我们出口的陶瓷产品主要还是中低端产品。几十元人民币每块的瓷砖产品或者卫浴产品,贴上国际品牌后在国外市场的价格可以是几十美元,其身价立刻倍翻,品牌潜利润之丰厚不言而喻,如没有自己的品牌,那只能任人宰割。

陶企业要转向内销,必须冲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中高档市场。与此同时,国内的很多陶瓷品牌在本地打拼多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销售系统,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景德镇瓷器的悲哀给建筑陶瓷业的启示


但凡建筑陶瓷业人士,谁都知道价格战在短期内对拉动销量的作用。总部一声令下,全线降价,这对提升市场占有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得不说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举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价格战也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平时要花8万元才能买到的建筑陶瓷产品,只要能抓住促销契机,也许花5万元就能圆梦。

然而,对众多建筑陶瓷品牌商家来讲,这种短暂的惊喜,就像一剂“强心针”。虽可能一时抢占市场,但过后却让自己和竞争对手元气大伤。今天你打5折,明天我可以打4折,你要再低,我就舍命。拼到最后实在不能再拼了,就像景德镇的陶瓷商贩一样,摔了听个响。

近年来,摔了听个响的事情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也不鲜见,众多商贩肉搏死撑的局面也经常出现。貌似数千元的工艺花瓶,用过年打发一个孩子的压岁钱就可以买到,而且还可以狠狠杀价。有教授再三计算泥料、工价及燃气费,怎么也弄不懂他们是如何赚钱的。建筑陶瓷行业的竞争如果长此这样下去,离景德镇的悲哀还远吗?建筑陶瓷行业的“生态链”恐怕就要面临麻烦了。

以变相降价促销为实质内容的价格战,难道只是建筑陶瓷企业唯一的救命仙丹吗?竞争,如果仅仅局限于价格低空轰炸的层面,就表明企业和商家已经山穷水尽,再无高招了。

如若没有亲临一线的惨烈竞争,没有站在经营者万般无奈的角度思考,恐怕谁也无权判定价格战是错误的决定。然而,这种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势必将以破坏建筑陶瓷行业的“生态链”为代价。

竞争,可以使行业进入良性发展,也可以把行业带入恶行循环。在中国这个特有的市场熔炉中,陷入不良竞争局面的行业不在少数。建筑陶瓷品牌的竞争,就像正在被破坏的生态循环链,太过频繁的价格战,将行业间的竞争一个又一个地引入死胡同。细数当今国内众多建筑陶瓷业巨头,谁又能真正称得上是有着“百年基业”资质的品牌呢?

建筑陶瓷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只有苦练专业修为,才应该是每一个品牌孜孜以求的目标。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唯一出路。只有持之以恒地精耕于品牌内在价值所包涵的诸多层面,才能立于不败。致力于品牌价值的提升,是整个建筑陶瓷行业亟待倡导的精神,这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从价格之战转移到价值之战,才能树立品牌形象,才能将建筑陶瓷行业的竞争逐渐扶正到良性循环的轨道。

理论不是一切,但却是一切成功必须遵循的导向和根基。在品牌建设的日积月累中,我们当初在品牌精神层面上的建设,如果没有缺失和偏移,如果整个行业都从未松懈,就不会出现今天整个建筑陶瓷市场的不良竞争格局。

降价,是策略,而不应是建筑陶瓷行业滥用一气的手段。即使一时令销量猛增,也只是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坍塌的前兆;即使市场占有率一度提升,也是以破坏建筑陶瓷行业“生态链”为代价的;即使为品牌打下了江山,也可能因疏于品牌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再失江山,千百年陶瓷文化遗留下来的老本也绝非一劳永逸的免死金牌。因此,建筑陶瓷品牌诸多层面的日常建设和不断夯实,才是发展历程中的重中之重。

今天的建筑陶瓷市场低迷是因整个大环境所致,包括大多数行业在内,都处于休整状态。我们与其急功近利地争取昙花一现,不如苦练内功,待世局转暖再重拾河山。建筑陶瓷行业应从疯狂竞争回归到理性竞争。从品牌方方面面做起,扎扎实实从择优原材料、追求创新工艺、严格把关品质、优化和规范终端形象、不断挖掘品牌内涵文化、创新开发体验与应用、不断提升服务素质等,才是我们应脚踏实地,一一做起的对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长远出发,以不懈地维护和平衡整个建筑陶瓷行业的“生态链”为己任,才是每一位建筑陶瓷业人士的使命。

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经纪业


陶瓷艺术经纪业将大有可为

经纪人可划分为一般经纪人和特殊行业经纪人。经纪人是通过中介业务来促成交易。特殊行业经纪人是指从事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科技、房地产等行业的专业经纪人,必须通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获得专业经纪人员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一般经纪人是指从事国家允许公开交易,又不属于特殊行业的商品交易的中间商。

陶瓷艺术经纪活动在景德镇也有很长一段历史,电视剧《大瓷商》,以民国初期景德镇的督陶官鲁公公,奉圣旨在景德镇监制皇帝所需的祭天大龙缸为引子,对瓷器和瓷器商人们的故事,作了淋漓至尽的艺术刻画,同时也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经纪活动作了生动的描述。据笔者了解,解放前湖北人在景德镇开设的瓷行,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经纪活动中的一个典型。他们基本上是兄弟俩或同乡之间合伙,一方在景德镇负责与生产商联系,收购、包装、运输瓷器:另一方在上海、南通、香港等地负责销售和提供货源信息,把景德镇的瓷器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解放后,这些景德镇的瓷行通过公私合营进入瓷厂,外地销售瓷器的店铺进入了当地的杂品公司。

改革开放后,经纪活动犹如雨后春笋,尤其是电影、电视明星、歌星的经纪人遍地开花,经纪活动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不仅是中间商的角色,而且还承担起包装、形象设计、打造品牌和经营活动的责任。景德镇陶瓷艺术经纪活动也是如火如茶。具体表现为:一是一大批外埠画家以瓷都为厚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催生了陶瓷艺术经纪业的初步形成。如人间瓷画公司为姜宝林、张瑞龄、张国君、金兆韬的经纪人,锦宫火圣公司为樊欣野经纪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为孙星池经纪人,精益斋为车一鸣经纪人,吟古斋为石宾经纪人,清莲阁为刘光、魏庆立的经纪人,三溪堂为卞哲甫、常墨涵的经纪人。二是景德镇为陶瓷艺术经纪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陶瓷艺术铸就了景德镇的辉煌,使景德镇成为扬名中外的瓷都;陶瓷艺术经纪活动造就了更多的经纪人,为景德镇陶瓷发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陶瓷艺术经纪业将大有可为。

景德镇是享誉中外的瓷都,有着千年的陶瓷历史文化:是陶瓷美术人士向往的陶瓷圣地。像湖北的油画大家冷军、湖北美协副主席徐勇民、武汉美协副主席张少华、樊枫,山东一级画师岳玉华、山东崂山画院纪长岭、山东艺术学院刘光、济南青年美协魏庆立、安徽马鞍山画院画竹妙手石宾、鲁艺雕塑教授陈仲琛、辽宁金兆韬、陶然夫妇,西北的何笠农、车一鸣,南昌的方国兴、胡伟平,黄山的胡笛,上饶的悬空画法王高明,广西国画彩墨画大师姚砚生等等,他们来到景德镇,实现纸上作画到瓷上绘画的探索和创新,把娴熟的国画、油画、悬空画技巧运用到瓷画上,丰富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特色。他们更需要一批热爱陶瓷艺术,有共同语言的经纪人牵线搭桥,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

阅读延伸: 【视频】陶艺人生:艺术的力量——永远的延安精神

今年景德镇瓷博会“新”意十足

从景德镇陶瓷看现代陶瓷艺术现状发展趋势前景

德化力促传统陶瓷业转型升级


从日益壮大的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到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再到企业的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平台正为德化陶瓷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企业中创建“教授工作室”,作为学生成才与创业最直接的“孵化”基地,是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适应陶瓷业人才需求所做的尝试。该学院现设置20个专业,致力于培养陶瓷艺术设计类、陶瓷工艺类、陶瓷商贸类等专业人才,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学院还承担了“福建省陶瓷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白云陶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锂镁低温高白瓷研制与推广”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7个,协助十几家企业投入资金3亿多元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方案的实施。

有22家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个事业单位加入的“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适应市场对高档日用瓷的需求增大的需求,将在高档日用瓷生产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生产协作等领域展开合作,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科技创新带来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更多企业正加大投入,研发节能、环保、清洁的生产工艺。“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临界氧燃烧技术在陶瓷窑炉上的应用研究”、“高分子与低分子材料在陶瓷生产工艺上的应用”、“陶瓷低温环保瓷土的研发”、“陶瓷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在顺美集团博士工作站,一系列项目研发正在取得成果。顺美董事长郑泽洽介绍,“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正进入调试阶段,一旦投入运行,将更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

规划显示,今后,德化将加强“一学院、一职校、一联盟、一工作站、一园区、两基地、四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产品、管理创新,形成政府为主负责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企业为主负责产品功能个性技术研发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融合发力 德化陶瓷业探路转型


近日,“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在瓷都德化启动。10月底,德化61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的150件作品将集体亮相故宫博物院。这是德化民间陶瓷首次集体亮相国家级博物院。

德化因陶瓷而兴,陶瓷因德化更完满。改革开放以来,德化人重拾祖业并大胆创新,大力开发现代工艺陶瓷和日用陶瓷,使德化成为国内这两类陶瓷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成为传统工艺商品化和国际化的成功典范。

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种种考验,外向度高企的德化陶瓷业何去何从?德化陶瓷人迎难而上,通过与技术、创意、设计等领域的融合,积极探路转型。

“大考”——十字路口,压力重重

“大姐,您做的是哪一道工序?动作好快。”“这是上釉。我们做技术活,不快不行。”“你们工资高吗,一个月能领多少钱?”

“工资一年比一年高,现在一般都有4000元。”

……

在德化儒苑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9岁的技术工刘明霞一边动作娴熟地给陶瓷坯体上釉,一边跟记者聊起来。

一番对话后,记者发现,相比往年,尽管今年经济景气度不高,但陶瓷业流水线上的工人工资涨幅仍然达10%。

儒苑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添福告诉记者,劳动力成本上涨只是陶瓷业面临的难题之一。德化陶瓷业外向度高,产品80%外销。相比内销型企业,德化陶瓷企业极易受人民币汇率、国际市场需求以及全球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

“人民币上半年经历短暂贬值后,下半年以来,似乎又进入了新一轮升值周期,这对陶瓷出口利润影响极大。”徐添福说,目前绝大多数国外客户只接受美元作为结算货币,陶瓷产品出口价格或许没变,但人民币升值却使企业生产成本相对上升。假如接一笔10万美元的订单,人民币每升100个基点,利润就损失1000多元人民币。

国内陶瓷龙头企业冠福公司董事长林文昌则告诉记者,德化陶瓷业的困境还不止于此,“中低端产品扎堆、产品同质化严重、东南亚等低人工成本陶瓷产地崛起、比较优势逐年弱化、欧美客户审美疲劳等其他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由于数十年大规模开采,德化高档瓷土资源供应日益紧张,价格上涨。“过去瓷土价格低廉,陶瓷企业竞相以规模取胜,以量博利。现在,瓷土供需已发生逆转,过去的发展老路走不通了。”林文昌说。

种种迹象显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多重不利因素正在综合“发酵”,对陶瓷这个传统的制造业构成“大考”。

“内”变——嫁接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突破困境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对于德化陶瓷业来说,加快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本月初,一场陶瓷技术运用推广会在德化进行,现场有来自国内多个陶瓷研究机构的160多项技术。两周来,已有60多家陶瓷企业对接适合自己的新技术。

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秘书长赖耀清告诉记者,德化高端瓷土存量有限。加快推广新技术,就是要尽快改变德化陶瓷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状况,发展高端陶瓷,提高瓷土的集约化利用水平,从而化解成本压力。

统计显示,今年初以来,德化全县政、企在陶瓷业投入技改资金已达2.2亿元,同比增长56%。随着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加速进入,德化陶瓷业的技术面貌和产品结构得到极大改变。

龙头企业率先发力,并结出硕果。

在工艺陶瓷出口大户——佳美集团,一种创新工艺的“陶瓷影雕”,让欧美客商大为赞叹。“把镶嵌在瓷器内部的灯光关掉,它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瓷器,而一旦打开灯光,那便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陶瓷壁画。”佳美集团负责人赖育豪指着一件表面坑坑洼洼的瓷器说。然后,他打开灯,蒙娜丽莎的笑靥即刻映画在瓷器表面上。

“这是一种借助光影成像原理的工艺陶瓷技术。”赖育豪说,通过对陶瓷的厚薄程度进行“雕刻”,形成透光度不同的瓷层表面,当内置光源打开的时候,图案就自然成像了。依靠这种工艺,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客商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在蕴窑陶瓷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款陶瓷3D打印机正在一个石膏模具上雕刻飞龙图案。先经过计算机设计成立体图像后,再通过打印机的精雕细刻,一条活灵活现的飞龙就展现在眼前,令人惊叹。

“3D打印这项看似高高在上的神秘技术,已悄然走进我们德化传统陶瓷产业里。目前,我们正计划向全县所有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全面推广这一技术。”赖耀清说。

面对工业设计的风起云涌,德化陶瓷企业也不甘示弱。

在宁昌陶瓷公司,直接喷在陶瓷面板上的奖牌、风景画科技感十足。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宁昌公司,运用喷墨技术,将文字与图案喷绘在瓷坯表面,上釉之后直接烧制成品。“这样的奖牌,放100年文字都不会褪色,而且不怕潮湿、不怕水淹。”公司董事长苏友谊说,有的知名画家为了完好保存画作,专门将作品交由他们制作陶瓷版“副件”。

“既要保证传统技艺的传承,又要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新工艺,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工艺获得新生。”苏友谊说。

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涌动下的德化陶瓷业,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外”拓——

牵手电商、创意、旅游新产业,拓展外延

外销疲软,库存高企,如何打开内销市场?

德化陶瓷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新兴的电子商务。

走进德化电商创业园,密布的陶企电商部、穿梭的物流人员、繁忙的货运车辆,让人目不暇接。这个建立不到3年的电商创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66家。创业园周边还自主汇聚了数十家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企业。创业园,让整个德化电子商务,迅速从“分散”走向了“集中”,产生了可观的规模效应。

统计显示,2013年,德化1400家陶瓷企业建成企业官网300多家、网店2200多家。目前,全县有30%的外销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转战国内市场,全县茶具销售占全国茶具网络市场近80%,陶瓷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突破8亿元。在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中,德化居全国第49位、我省第5位。此外,德化还拥有跨境电子商务企业100多家。

悠久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是德化人骄傲的“资本”。近年来,打响文化牌、带动陶瓷产业升级,成为德化政、企共同的重要工作。去年以来,德化出台了《支持创意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等文件,大力扶持传统陶瓷企业向创意领域进军。

走进位于德化三班镇的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交流中心,古老的窑烧技术、美轮美奂的古瓷、自然开放的创作室,让人在怀古的同时,还感受到现代创作气息。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中心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艺术家的身影。中心成立3年来,已吸引逾50万人次前来创作和观摩。

旅游业,是德化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产业。面对游客越来越多的情况,德化加快了陶瓷业与旅游业的双向融合。

德化推出以陶瓷博物馆、屈斗宫古窑址、祖龙宫及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鼎晟艺瓷等省级陶瓷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主的“海西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线”;开发雷锋等名人雕塑纪念品,举办陶瓷文化旅游节、陶瓷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建成集陶瓷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农特产品为一体的陶瓷一条街,开设“陶吧”体验馆;建成省旅游商品陶瓷研发中心及6家配套生产基地,打造集参观、体验、购物、休闲为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与陶瓷、陶瓷文化的融合,带动了陶瓷产品的销售,提升了陶瓷产品文化附加值,并且延伸了产业链,为德化陶瓷业转型升级和整个德化的经济打开了新的领域。”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说。

中国陶瓷业如何拓展出口市场


陶瓷作为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陶瓷产品的制造不仅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史,而且通过近20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第一大陶瓷生产国,特别是日用陶瓷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量与金额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出口也在迅速崛起,上升势头强劲,形势发展喜人,正在成为一支重要的出口新军。

国瓷争相出国门目前,我国陶瓷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2001年,我国日用陶瓷产量高达120亿件,约占世界日用陶瓷总产量的70%,瓷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5%,卫生陶瓷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0%。2001年中国陶瓷出口规模与土耳其相比只相差几千万美元,从今年良好的出口势头来看,将超过土耳其的出口规模,成为位居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陶瓷出口国。现在我国陶瓷产品出口已扩展到世界七大洲近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尤其近年来,对美国、欧盟及东南亚市场出口形势看好。此外,还打开了对大洋洲、尤其是南美洲及非洲地区国家的陶瓷出口。

我国陶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出口骨干产品。在对外出口陶瓷产品中,日用瓷出口产品已经形成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湖南醴陵、广东潮州等一批出口瓷生产基地。像唐山的红玫瑰骨质瓷、邯郸的釉中彩强化瓷、淄博的华光瓷等都已成为国际较知名的品牌。在建筑卫生陶瓷出口方面,佛山的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樵东蒙娜丽莎、钻石以及唐山的惠达都在不断提高出口的份额,正在成为我国建陶工业对外出口的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价格过低成国瓷隐患上半年,我国出口日用陶瓷平均每件陶瓷产品只能在国际市场上卖到0.2美元,只有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1/7。我国陶瓷之所以卖不出好价,首先是缺乏品牌意识。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和输出国,但却没有形成产业的名牌效应,由于缺乏知名品牌,特别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大部分产品只能靠低廉的价格进入国外中低档市场,许多优质产品也只能打着国外的品牌才能进入高档市场。这种“重制造、轻销售”思维方式带来的结果是,利润和产品声誉的大打折扣。其次是缺乏创新意识。我国陶瓷生产在产品的品种、花色、质量等方面还受着很大制约,没有什么新的突破。目前国内沿用的日用瓷,大多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器型和纹样,而在国际上,这方面的设计潮流早在八九十年代就已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工业文化”的设计现象,产品的发展趋势要以消费者的趣味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并且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是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大打价格仗。由于国内企业激烈的价格战,将利润空间让给了国外经销商,自己辛辛苦苦只是为外国经销商“打工”,从而不得不受制于经销商的种种要价。其实,中国陶瓷产品的质量已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肯定,即使将价格提高依然能找到买家。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再这样持续下去,价格低于成本的现象很容易发生,一旦价格低于成本,两种后果将会随之出现:一是降低成本,产品质量就有可能滑坡,而一旦质量动摇,客户和市场便也随之动摇;二是即使没有低于成本价,但买方也会单方认为我方低价倾销而采取反倾销。这对中国的陶瓷出口行业无疑是致命打击。拓展国瓷出口的策略主动做大做强品牌。陶瓷业的振兴和发展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打造“CHINA”品牌,树立国际产业形象。我国的艺术瓷在世界上一直都有很好的口碑,无论技术还是产品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多优秀的陶瓷工艺品饮誉海内外,成为有识之士竞相收藏的对象。如号称“千年瓷都”的景德镇,出产的一套名为“吉祥如意”的釉中彩餐具,就是国家领导人出访的重要礼品。近年来景德镇也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更新,不久前还将千年陶瓷工艺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用于生产环保陶瓷、抗菌陶瓷以及泡沫陶瓷和高新技术陶瓷等,依靠高新技术保持“千年瓷都”的青春,成为陶瓷业的典范。我国陶瓷业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但在成本低、质量优的前提下,却缺乏品牌知名度,那么国内厂商在与客商讨价还价之时就只能永远在价格上受制于人,与其等别人来勒着脖子讨价还价,还不如主动出击,在国际市场上做大做强品牌。增强出口创汇意识。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陶瓷企业要树立外向型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强烈的经济全球化意识,面向世界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参与国际竞争。国际陶瓷市场是多元化的,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不同消费习惯的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花色品种等方面的要求有很大差异。从有关资料获悉,当前,俄罗斯鼓励实验用瓷进口,德国仿古瓷和咖啡具走俏,法国人喜欢动物造型的瓷器,西班牙人偏爱东方特色画面,美国美术陶瓷需求强劲且要求产品图案淡雅明快,意大利钟情紫砂陶壶,澳大利亚流行铁瓷和铁石瓷,日本青睐旧瓷新包装。国内企业要认真搜集国外陶瓷市场需求信息,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对花色品种与产品档次进行细分。注重挖掘陶瓷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陶瓷要走向世界,不仅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将陶瓷产品与华夏民族悠久的艺术传承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我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大打文化牌,扎根民族,博采众长,创造出不仅外观精美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本色而且结合世界潮流的产品。注重提升产业档次。提升产业档次是我国陶瓷工业扩大出口的重要依托。国内陶瓷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广泛开展与国际著名陶瓷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用高科技嫁接中国陶瓷工业,尽快实现装备、技术和产品整体升级。下大力气进行科研投入,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和产品,提高中国陶瓷工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景德镇仿古瓷业走向迷途


题记:甲申岁末,一场由景德镇市政府发起的“置镇千年庆典”秀,令世人关注的目光重新投向了景德镇这片渐渐失去昔日辉煌的土地。如从五代时期景德镇开始生产青瓷和白瓷算起,其“千年史”还要多出百余载;但若因明初形成瓷都地位而计,则又要减去两三百年——其实,是否整整千年,已无人去细究。问题的关键是,当这场轰轰烈烈的庆祝活动尘埃落定后,景德镇因此改变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记者此次景德镇之行的所感所悟,并不表明已洞若观火,亦无力促其补苴罅漏,仅希望陶瓷古镇循“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之理,拨云见日,重振旗鼓。

初访景德镇,市政府举办的“置镇千年庆典”活动已经落幕周余。数天考察,感觉它更像是一个开发中的小镇;尽管已晋升为地级市,但其相对滞后的建设连同不断被破坏的历史风貌,颇令人遗憾。市区并不大,昔日熙熙攘攘的昌江已宁静多时,新建的中心广场也无多少特色,倒是装饰几条主大街的陶柱路灯、随处可见的工艺陶瓷店和涂满“特色广告”的白墙很有些瓷都的风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人怀疑陶瓷业在景德镇的至高地位。尽管潮州市今年凭借陶瓷业年产值过百亿、占国民生产总值50%的骄人战绩摘得“瓷都”称号,但若论群众浓厚的陶瓷情结和全民参与陶瓷业的规模,则景德镇在国内仍旧是独一无二。而对于景德镇丢失了“瓷都”称号一事,市民们似乎没有表现出吃惊的心态,他们觉得,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大批国有老瓷厂纷纷倒闭起,这一结果就已难以改变。

探寻景德镇瓷器今日大规模

仿古的发端

仿古原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因为那意味着后朝对前朝技艺的敬仰与学习——如果生产出来的仿古瓷器就名实相副地当作仿古瓷器出售的话。今天的景德镇,生活日用瓷生产由于没有形成工业化,加之技术落伍,在竞争中被其他城市远远抛在后面;占据主力的工艺瓷又因为供大于求造成的恶性降价抢夺市场份额现象,加之缺乏创烧、一味仿古,前景亦不令人乐观。

民国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业曾经跌到崩溃的边缘,大批制瓷艺人流落他乡,很多传统技术相继失传。解放初期,研究所(后来的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借助东德的技术,挖掘出霁红等颜色釉的传统配方,加之很多艺人的回归,仿制了一大批失传已久的古瓷,不少仿康熙和乾隆官窑的瓷器质量很高,几乎以假乱真。但是,这些瓷器并没有流入市场,都由馆收藏。

1954年之后,景德镇艺术瓷厂在大批老艺人的参与下,仿制过大批古瓷,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为仿乾隆重工粉彩瓷,其中大部分产品由国家收购,按工艺瓷出售;还有一部分由香港中艺公司购买,流向海外。自此,仿古水平声名鹊起。这时期的仿古瓷很多不一定都落“××年制”的当朝款,不少都注上了“××瓷厂”的标志。

文革结束后,一批国有瓷厂兴起,工艺瓷的生产得到了恢复。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名家艺人开始重新仿制古瓷,但水平并不是很高。直到1985年,状况有了变化。1985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也可以说是今日仿古风潮的发端。鉴于国际市场特别青睐仿古瓷,这一年,馆的黄云鹏先生、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的罗学正先生和学院的几位专家聚在一起,决定跟东风瓷厂美术研究所合作,建立古陶瓷厂。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利用掌握的技术和鉴定知识,从胎釉、造型、发色全面模仿,仿烧出一批水平很高的宋影青、元青花、永宣青花。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1年的时间,销路很好,价格也不菲。值得一提的是,这批瓷器在当时都是按照工艺瓷出售,发货清单上均注明“仿古”。当时很多文物商贩订货以后,便将这些仿古瓷进行做旧处理冒充真品,混同当时发掘出土的古瓷一同销售,陶瓷市场秩序一下被扰乱了。这是专家们万万没有预料到的结果,他们原本想发掘古陶瓷的技术精髓,却被商贩利用以假充真,于是黄、罗等人决定不再做了,古陶瓷厂也随之解散。星火可以燎原,原来古陶瓷厂的工人在生产实践中掌握了不少仿烧的技术与经验,回家后他们继续仿制古瓷,并将仿制技术传播开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仿古瓷个体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在景德镇扎根并扩散开来。

景德镇仿古瓷现状:

中低档仿古瓷比例最高,高档仿古瓷扰乱拍卖市场

提起景德镇仿古瓷,人们的第一联想必定是樊家井村。这片靠近景德镇火车站的弹丸之地,是全国仿古瓷“大路货”云集之所,以中低档次的仿品为主,人们在北京的潘家园、西安的八仙庵、长沙的清水塘都能够寻到它们的踪影。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个不足3000人的村落,却有着500余家陶瓷作坊和店铺,平均6个人就拥有一家作坊,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这些作坊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当地农民自己雇佣工人开的作坊,一部分是当地农民把房屋出租给外来老板开的作坊。

樊家井的瓷器店面分类比较清晰,仿各个时期和品种的店铺往往是独立的,如仿元明青花的店铺、仿清代珐琅彩的店铺、仿民国粉彩的店铺等等,这些店铺和作坊往往雇佣技术熟练的工人。仿古瓷店铺的分工细化既便于掌握技术和大量生产,且有利产品仿制更到位,还可以避免产品过于接近影响销售。作坊在生产上也是分工明确,有些作坊专门生产白胎,有些作坊加工青花等釉下彩瓷,有些作坊加工粉彩等釉上彩瓷,这样划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樊家井并不大的生产空间。

除了上述的生产和销售窗口,樊家井还拥有几十家特殊的店铺,即“做旧”加工店,它们是构成樊家井仿古瓷完整产业链中必可少的一环;因为未加做旧的仿古瓷永远只能作为工艺瓷出售,价格亦将大打折扣。这些店铺由一些做旧修复技术高明的师傅开设,往往是一个人开一家店,比的是各自拥有的技术和绝活,他们将送来的仿古瓷进行后期加工做旧。此外,一些不开店铺的“自由人”也是樊家井离不了的“能人”,他们是那些水平很高的画工或写款师,哪家需要去哪家,收入不菲。

樊家井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旦自己的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作坊老板就会关闭街面上的店铺,离开樊家井,在自己家中作业。因为有了名气,他们只用等顾客上门采货。个中原由,一者是这些老板担心自己的技术被同行窃取,二者或许是他们担心樊家井“大路货”的招牌影响了自己产品的价位吧。

樊家井的中低档仿古瓷面对的是古玩市场的普通大众,收藏者很容易识别其真假,可以作为工艺品收藏;即便是那些不懂陶瓷知识的正在入门者,花几百元的“学费”,损失还不算太大。最容易扰乱市场的是那些仿制逼真、价格高昂的高档仿古瓷,其危害程度也最大。景德镇高仿瓷器集中在凉山树、罗家坞、筲箕坞、莲花山庄等社区,这些区域聚集着景德镇水平最高的古瓷仿制艺人。其实古瓷仿制也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这里的很多人最初也是在樊家井起家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家里作业,雇用优秀的窑头、火工、画师,并且产品采用传统的柴窑烧造——柴窑固然能够保证仿制品“到味”,但因其费用高昂、占用空间太大、烧造程序复杂,令很多小作坊“望而却步”。景德镇大部分仿古作坊于20世纪90年代初纷纷采用节约空间、费用低廉、干净易操作的煤气窑(液化气窑)烧制瓷器,往往只有那些资金充足、生产高档仿古瓷器的作坊才会采用柴窑烧造。

高仿瓷也分三六九等。除了市面上流通的那些价位数千元到数万元的普通高仿瓷外,还有数量极少、价格惊人的顶尖高仿瓷,它们由技术顶尖的高仿大师制作。今天景德镇大概还有不到20位这样的大师(其中的少部分人在泰国和日本从事仿烧),他们往往是被“包窑”的。记者了解到,一些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商人,往往会选择其中一位,每年出资数百万元“包窑”,其一年仿烧的产品全部归“包窑方”所有。一般来讲,这样的顶级作坊一年只生产十几件甚至几件精品,失败的作品全部销毁。当这部分作品流入市场后,往往会进入大型拍卖会和知名画廊(国内外皆有),冒充真品,单件价格往往高达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

揭秘:瓷器仿古做旧到底有

哪些手段?

一件完整意义上的仿古瓷,即指以假充真的仿古瓷。它由两个步骤构成的,首先是仿制,然后是做旧,二者缺一不可。仿制主要包括纹饰的仿制、器形的仿制、釉色的仿制、胎土的仿制和重量的仿制;做旧则是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以制造器物的“岁月痕迹”。.纹饰和器形的仿制

在仿制方面,以纹饰的仿制和器形的仿制相对容易。记者调查中发现,很多店铺老板往往会花数百元或数千元买一件出土的、已经破损的瓷器,目的是为了仿制上面的纹饰。除了直接仿画之外,他们还会采用细毛笔蘸墨汁在原件上勾勒出轮廓,然后用透明白纸印出轮廓,再将该纸贴在新的瓷胎上摹,这样往往仿得比较到位。水平最高的甚至采用电脑三维扫描纹饰,几乎丝毫不差。器形也是如此。今天的古瓷仿制者比较起过去的艺人,最大的不同便是利用各种博物馆图录和图书,并根据上面的图片和数据,模仿纹饰和器形,水平高的甚至可以做到惟妙惟肖。(上述的情况不包含那类出于迎合部分藏家猎奇心理臆造的仿古瓷。)

这里顺便也提醒陶瓷收藏爱好者,在学习瓷器鉴定知识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死记硬背上面的纹饰特征和器形特征,必须在市场中多实践多学习,避免按图索骥造成损失。

.胎土和釉色的仿制

对于利用新原料仿制古瓷的人来说,胎土和釉色的仿制是最困难的;如同模仿一幅书法作品,你可以模仿字形,却很难仿出风格。胎土的仿制取决于原料的配方,南宋以前景德镇瓷器的胎土一直以单一的瓷石为原料。当上层瓷石出现能源枯竭时,南宋末年,景德镇瓷工在浮梁瑶里乡麻仓村发现了麻仓土,用这土掺和不子(注:念dunzi,特指砖块状的瓷土块)制成的坯性质硬。后在高岭村发现与麻仓土一样性质的泥土,名高岭土,这是制瓷工艺一大转折。“二元配方”的制胎法也让景德镇瓷器自元代起扬名全国。

今天景德镇的很多陶瓷作坊为了节约成本,直接购买来自外地制泥厂的原料,在景德镇的南山里也有不少这样的制泥厂,用这些原料制作的瓷胎很容易识别真伪。比较难鉴别的是严格按照瓷石加高岭土的配方制作的瓷器,然终究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尤其是明早中期的瓷胎,由于麻仓土已经消失(消失于明中后期,据说这也是明后期大龙缸屡屡烧制失败的原因),今天已经不可能复制。

而釉色的仿制取决于釉料的产地和配方,不论是青花的钴料,还是釉里红的铜料等,不同时期的产地和配方也有差别。以青花瓷的钴料为例,从元代的苏泥勃青到明初的石子青,再到成化的平等青、嘉靖万里的回青、天启崇祯的珠明料,最后到清中晚期的洋蓝等等,都因产地的不同而呈色效果各异。随着很多原料的消失,今天已经仿不出那一时代真品的效果。当然,釉水的稠稀比例和上釉方式也影响着最终的呈色效果。至于对重量的仿制则更难,毕竟,对于大部分仿制者来说,他们并没有机会亲手接触真品实物,所以这一点也不易仿制。

在今天瓷器的鉴别要素中,掌握胎土和釉色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建议收藏爱好者在刚入门时可以先买一些瓷片标本学习,等琢磨透之后再买完整器,方是正确之道。.老原料结合新工艺仿制:

老胎新绘、老釉新胎、旧件新器、复火

景德镇仿制古瓷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地下资源,历代的瓷器遗存(不论完整与否)数不胜数。在当地的古玩市场和跳蚤市场,令人不禁感叹这里出土瓷器之众,尤其大量的瓷片标本,更是初学者的珍贵教材。记者曾在昌江畔即将消失的吊脚楼一个工地上捡瓷片,不到两个时辰,便收获了十余片明清的民窑青花瓷片,由此可见一斑。今天的景德镇艺人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在仿制古瓷上费尽心思。

老胎新绘:比较常见的是利用清中后期及民国的白胎,在上面绘上粉彩等釉上彩,使其价值增倍。这时你鉴别就不能单纯依据胎质状况了,而是要参考颜色釉是否到位、釉光是否温润等因素。

老釉新胎:近几年景德镇也陆陆续续地出土了一些过去的釉料,仿制者会利用老的釉水去装饰新胎,鉴定时应重点观察釉面与胎面的结合紧密程度。

旧件新器:老的足、流、底、口、颈等等残缺的出土物,往往被组装在新的瓷器中;这种作伪迷惑性较强,应仔细对比整器的各个部件是否一致。

复火:复火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将残缺的旧器(残缺部位较小,如器身的冲或器口的磕口)的残缺部分修补好,再放入窑中复烧,出窑后完整无缺,价格便提升数倍。第二种是指将老的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矿石原料,做坯烧胎。.做旧的推陈出新:从氢氟酸到高锰酸钾再到中药

前面说的都是仿制的手段。而“做旧”的手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做旧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征为主。常见的手法是用砂纸打磨新的釉面,或者用氢氟酸腐蚀釉面,然后涂刷泥水,泥水渗透到被破坏的釉面内,造成出土的效果。然而这种方式在今天慢慢被淘汰,一方面是容易识别真伪,另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档次的提高,收藏群体对品相的要求也在提高,旧的做旧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今天是做旧的第二阶段,以仿传世品的特征为主。传世品由于保护得当,一般不会出现出土器物那种较大程度的釉面破损,其釉面具有脱玻化特征,釉光温润,且底胎比较细腻,内壁可见“鸡爪纹”等等特点。中低档次的仿品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往往会采用在釉面上涂抹高锰酸钾来造效果。记者在樊家井一家做旧店里看到一个师傅正在加工一堆从别的店送来的“雍正粉彩碗”,据他介绍,加工一个收5元工钱,一天下来也能赚个百十元,倒也是一桩好生意。高档次仿古瓷则会采用中药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掌握这种做旧手段的师傅数量并不多。中药的配方是严格保密的,在他们的店里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药水瓶,但是标签已被撕掉以免泄露。用中药煮泡做旧也会因对象不同而略有差异,比如,为了造粉彩瓷蛤蜊光效果,会在中药里加少许酒精,而为了消釉下彩瓷的亮光,会滴入少许氢氟酸(据说,一小瓶氢氟酸可以用半年)等等。

其他的表面做旧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用茶水煮、用香火烟熏、涂细煤灰等等;至于器物内壁出现的鸡爪纹,在上釉瓷刚出窑时用小锤敲砸即可仿出。

仿古瓷主导业之根源

今天,景德镇的很多仿古瓷作坊都是在亏本经营,尤其是那些低档仿古作坊;即便如此,他们还在坚持生产,原因很简单,生产单纯的工艺瓷亏本更大。自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大批国有瓷厂倒闭后,很多下岗工人没有生活来源,解脱不掉的陶瓷情结促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继续从事陶瓷业。然而,单凭个人资金不可能启动规模化生产,根本不可能依靠生产日用瓷赚钱,只有通过生产小成本的工艺瓷这条路,无奈参与人群太多,最终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据当地人介绍,每10家工艺瓷器店中只有2家能盈利。对小生产者而言,单纯的工艺瓷已难以为继,故而很多人转向利润更高的仿古瓷。只是仿古瓷也是一件投入成本与产出价值成正比的产业,小生产者因为资金不足,只能生产低档次的仿古瓷(包括做旧手段也是低成本),每件售价从一二百元到四五百元不等,除去成本所剩无几;他们在下次的生产中会更加削减开支,产品的水平也随之降低。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也直接导致了全国各地很多消费者对的排斥态度。

任何一项产业的存在必定有相应的需求,景德镇仿古瓷产业之所以愈演愈烈,跟市场的需求不无关系。当地一家古玩店的老板曾得意地告诉记者,他手里的一种清康熙松竹梅青花笔筒今年已经卖出了6件,分别被几家拍卖公司以数百元买走,然后分别拍出1万多元;而店里一件乾隆粉彩官窑碗年初在一家拍卖公司拍了8万元,他卖给该公司仅为数千元。当问他这些拍卖公司是否知道买走的是仿品瓷时,他不屑地笑了笑说:“(拍卖公司)当然知道了,只要利润高就可以了。现在的拍卖会,瓷器专场的真品率能过20%就不错了。”——他的这句话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也反映出一个不可忽视的瓷器赝品上拍问题。记者还曾冒充北京的老板在筲箕坞一个做高仿瓷高手的店里,挑了半天表示“不满意”,问他有没有更好的货时,他把记者领到里面一间小屋。面对一柜子仿得非常到位的“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瓷器,记者感叹许久,随即“挑”了一件“崇祯”的青花笔筒问价,这位高手回答说1800元可以拿走,并表示买得多可以优惠——同样的器物,若为真品,在拍卖会上的价格不下于15万元,可见此“利”之巨。

除了拍卖公司,文物商店也对仿古瓷有很大的需求,随着存货的减少和征集难度的加大,他们有的会拿出一些库存的瓷器到景德镇去请人仿制,限额生产几十件,全方位高仿,产品也往往按照新仿的价格出售。

今日的景德镇,已经告别了历史上日用、工艺瓷双繁荣的局面,尽管继续保持着工艺瓷的全国最高水平,但更多地是体现在仿古瓷生产的水平和规模上。工艺瓷的创新和日用瓷的工业化已经成为景德镇发展必须要突破的两大瓶颈,形势逼人。告别景德镇时,记者带着些许怅然:不知这千年瓷都的窑火何时能再发出耀眼的光芒?

德化陶瓷业善借外力行销海外


提升区域产品竞争力,扩大企业出口优势。3月11日,德化县被正式授予“省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牌,标志着全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在“中国瓷都”——德化县全面建成。

三年多的“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不仅使德化出口陶瓷的不合格率在近三年来呈现75.16%、41.13%、20.62%的下降趋势,更为深远的影响是,曾以价格优势取胜欧美市场的德化陶瓷,如今开始以设计、文化、品牌等为突破点,邀请西方设计师加盟团队,设立境外分公司,吃透外销市场。

接文化激活出口市场

在开馆不到一年的德化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国际文化区,现在正进行着一场生动的世界文化导览:圣诞节、丰收节、复活节、玛雅文化、格林童话……通过将世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各具魅力的文化元素融入陶瓷设计,去年,顺美陶瓷以1800多万美元的出口量成为德化县最大的陶瓷出口企业。

受国际需求不振影响,近两年,作为全国最大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的德化,陶瓷出口企业遭遇瓶颈,不过顺美集团却在2013年保持了80%以上的出口量,其中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便是大胆借用西方文化,开拓外销市场。

“不管世界各地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哪一种宗教、哪一个地方习俗,只要客户提出要求,我们就能按其需求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让产品更适销更对路。”顺美集团办公室主任徐海燕向记者透露了公司的设计、研发人员结构组成:180多人的团队中,5%来自德国与澳大利亚,只有50%左右属于公司员工,而其他的则是来自台湾、香港地区的知名设计师、省内高校学者、国家级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

借西方设计师之手,设计出符合西方审美的工艺陶瓷,一批又一批融合了西方文化元素的德化陶瓷重新激活了市场。据了解,2013年,顺美陶瓷7成以上的出口陶瓷在海关编码中被归为文化产品出口。

打品牌从价格战中突围

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运输价格上涨,让德化陶瓷一直引以为豪的价格优势,现如今已基本丧失。尤其是随着越南、柬埔寨的崛起,欧美的订单纷纷转向这些国家。一位陶瓷业内人士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在越南,500元的工资可以请到一个总经理,而在德化,总经理的月薪至少要6000元。

不过,根据泉州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2013年,德化陶瓷产值却达150.1亿元,仍然实现了20.7%同比增长。在德化业内人士看来,这与德化陶瓷的“品牌突围”不无关系。

2011年,德化协发光洋高端日用陶瓷挺进迪拜七星级酒店;2011年前后,德化富贵红陶瓷赴新加坡、古巴等各个国家参加国际性艺术精品展、博览会……事实上,近年来,在德化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陶瓷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办厂的不在少数。据介绍,早在2002年,顺美便在德国设立了研发基地和营销窗口。同时,研发、销售两端在欧洲与高层次的同业进行竞争、合作,逐步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德化陶瓷业市场估值过低 内销需追景德镇》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德化陶瓷业市场估值过低 内销需追景德镇》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